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272)

    • 氟化工行业深度系列(一):萤石价值中枢提升,制冷剂开启景气周期

      氟化工行业深度系列(一):萤石价值中枢提升,制冷剂开启景气周期

      化学原料
        氟化工按照产业链可划分为萤石、制冷剂、含氟聚合物和含氟精细化学品等环节。从价值分配来看,各环节盈利能力呈现出“微笑曲线”分布。氟化工产业链存在长期的投资逻辑。萤石行业格局重塑,且存供需失衡可能;制冷剂供给格局改善,中长期逻辑有望强化;含氟聚合物的高端化发展是必由之路;氟化液附加值极高,是氟化工产业链中的蓝海市场。   萤石龙头技术创新或重塑行业格局   我国萤石资源开采过度,储采比远低于全球均值,且小矿居多,每年皆有新增退出产能。资源有限叠加安全环保趋严,萤石供给扩张相对受限。伴生萤石矿的高值利用是我国萤石产业的难点,而以金石资源为代表的龙头凭借技术创新撬动伴生矿资源,有望重塑萤石格局,话语权将不断抬升。   萤石供需存失衡可能,价值中枢有望不断攀升   新能源快速发展下,萤石供需平衡存在失衡风险。根据我们的测算,2025/2030年我国萤石需求量有望达到657/851万吨,较2022年增长19%/55%。萤石供需缺口有望呈现持续扩大态势,价格中枢有望不断攀升。   制冷剂短中长期格局向好,R32供需或最为紧张   三代制冷剂配额落地后,行业中短期盈利改善,龙头集中度较二代进一步提高;2025年二代制冷剂退出较多,行业格局长期有望持续向好。根据我们的测算,2023-2027年国内制冷剂需求的年复合增长率为4%,而细分品种中,随着R32在维修市场的渗透率不断提高,供需可能最为紧张。   制冷剂价格弹性值得期待,龙头市值仍有空间   三代制冷剂的提前渗透或压制了上一轮二代的上涨空间。考虑到中短期四代制冷剂暂不构成替代威胁,叠加3月旺季的到来,以及长期二代制冷剂的退出等因素,三代制冷剂的价格弹性值得期待。相关公司目前估值合理偏高,但随着制冷剂价格上涨价差扩大,估值正在快速消化,行业长期逻辑仍存,且根据我们的测算,合理市值仍具备一定上涨空间。   投资建议:看好供给格局优化下的行业机遇   我们看好国内氟化工产业的投资价值,认为产业链多个环节存在各自的机遇,拥有长期的投资逻辑。萤石资源稀缺,下游需求带动下存在供需失衡的风险,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或重塑行业格局;三代制冷剂配额落地,行业迎来复苏拐点后,景气长周期仍可期待,相关公司或具备较大的盈利弹性。金石资源是我国萤石行业龙头,以技术撬动资源是公司核心竞争力;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昊华科技、永和股份拥有较大的三代制冷剂配额。   风险提示:下游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风险;政策变化风险;行业需求测算偏差风险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2页
      2024-03-07
    • 医疗器械行业专题研究:从季度趋势再议呼吸道病原体检测投资

      医疗器械行业专题研究:从季度趋势再议呼吸道病原体检测投资

      医疗器械
        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带动检测需求   冬春季节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流感、新冠、肺炎支原体等病原体叠加,强度强于往年。不同病原体引发的呼吸道传染病,虽然临床症状类似,但在各类人群分布差异较大,季度间流行病原体类型也有所不同,持续精准的检测对于疫情的把控和后续的治疗具有较大意义,或将带动呼吸道病原体检测需求。   多病原体频发淡化整体季节性   结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长期跟踪数据,不同人群中儿童的感染率最高,达到36.3%,又以RSV为主,而其他人群易感流感病毒。除流感病毒外,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亦为常见病原体,合计占比达到85.4%。2022年至今,通过全球不同区域长期跟踪数据,呼吸道感染情况较2020年以前有上升趋势,且不同病原体类型在非流感季,也有持续感染的案例。   精准诊疗助力临床用药   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相似,但针对不同病原体的治疗方案差异较大,正确识别病原体类型,对于后续精准用药,缩短诊疗流程大有脾益。核酸PCR检测、免疫抗原/抗体检测是常用呼吸道检测方法,针对不同的场景互为补充,可检测的病原体类型也持续丰富,随着诊疗行为的改变,检测需求不断提高,或将进一步推动呼吸道检测市场的持续扩张。根据乐观和中性测算,我们预计2024年国内相关检测市场容量分别为24和20亿元。   投资建议   基于国内外呼吸道疾病周期高发,居民检测意识提高,或将带动相关呼吸道病原体检测试剂的销售,主要包括核酸PCR试剂,以及免疫抗原/抗体试剂。已经披露的业绩快报中,相关公司收入在2023年呈现高速增长状态,并有望在2024年一季度保持较为亮眼业绩。核酸PCR试剂建议关注:圣湘生物、安图生物、之江生物、硕世生物、达安基因、英诺特;免疫抗原试剂建议关注:英诺特、万孚生物;免疫抗体试剂建议关注:安图生物、亚辉龙;考虑到产品适用普及性和公司产品力,推荐圣湘生物、安图生物、亚辉龙,建议关注万孚生物、英诺特。   风险提示:销售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市场规模测算误差风险。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5页
      2024-03-03
    • Claudin18.2药物:开启胃癌靶向治疗新篇章

      Claudin18.2药物:开启胃癌靶向治疗新篇章

      化学制药
        胃癌领域CLDN18.2靶向疗法利好频出   2023年8月安斯泰来Zolbetuximab获FDA优先审评验证CLDN18.2靶点成药性。2023年10月创胜集团TST001联合CAPOX一线治疗G/GEJ腺癌患者ORR55%,mPFS14m,2024年1月奥赛康ASKB589联合CAPOX及PD-1抑制剂一线治疗G/GEJ腺癌患者ORR80%,DCR100%,2024年1月底全球首个针对G/GEJ腺癌一线治疗的三联疗法ASKB589注册性临床三期研究正式启动,未来Claudin18.2药物或将在胃癌领域开启治疗新篇章。   胃癌靶向疗法市场广阔,治疗药物供不应求   胃癌作为全球第五大恶性肿瘤,预后不良导致死亡率高企,2030年预计全球胃癌新发病例数达141万例,中国达61万例。药物作为胃癌主要的治疗手段,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2024-2030年,全球胃癌药物市场规模将从221亿美元增长至364亿美元,CAGR8.7%。目前晚期胃癌传统化疗药物已进入瓶颈期,已获批靶向疗法主要针对PD1、HER2,仍存在较大的临床需求缺口,靶点CLDN18.2在胃癌中高度选择性且稳定表达,存在较大成药潜力。   靶向CLDN18.2药物具备大单品潜能   CLDN18.2作为泛癌靶点,在胃癌、胰腺癌以及食管癌等多种肿瘤领域高表达,靶向抗体药物市场潜力较大,2025-2035年,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美国/中国CLDN18.2抗体市场规模将分别从2.5/2.0亿美元增长至40.4/37.4亿美元,CAGR分别为32.0%/33.5%。目前CLDN18.2已开发为多种不同类型的靶向成药模式,包括单抗(佐妥昔单抗、ASKB589)、双抗(AZD5863、IBI389)、ADC(IBI343、CMG901)以及CART(CT041、LB1908)等多种药物。   投资建议:关注已布局靶向CLDN18.2药物的相关药企   建议关注奥赛康(CLDN18.2单抗,临床Ⅲ期)、创胜集团(CLDN18.2单抗,临床Ⅲ期)、康诺亚(CLDN18.2ADC,临床Ⅱ期)、石药集团(CLDN18.2单抗/双抗/ADC)、科济药业(CLDN18.2CART/单抗)、信达生物(CLDN18.2单抗/双抗/ADC/CART)等。   风险提示:药物研发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药物销售不及预期;海外拓展不及预期。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6页
      2024-02-25
    • 基础化工行业周专题:如何看待当下制冷剂价格和板块估值?

      基础化工行业周专题:如何看待当下制冷剂价格和板块估值?

      化学制品
        当下制冷剂价格和板块估值什么水平?   截至2024年2月20日,R32/R125/R134a价格相较2023年内低点分别上涨77%/81%/52%,价格涨幅已接近甚至小幅超过前期二代制冷剂配额落地后的68%。截至2024年2月22日,基础化工板块市盈率TTM为19.48,而氟化工板块市盈率TTM高达44.5。   如何看待当下制冷剂价格?   我们认为,前期三代制冷剂的提前渗透压制了部分二代制冷剂的需求和价格上涨空间。站在当下时点,受到专利和成本原因,四代制冷剂难以短时间形成替代,叠加即将到来的3月旺季,三代制冷剂价格仍然具备向上空间,弹性值得期待。   如何看待当下制冷剂板块估值?   我们认为,一方面,2023年盈利底部对应较高的估值属于合理情形,另一方面,随着制冷剂价格价差的扩大,相关公司的估值正被快速消化。   根据我们对价格价差修复带动估值消化的量化测算,如果制冷剂企业的合理估值为20倍,那么即使在悲观情形下,相关企业的合理市值较当前仍有较大上涨空间。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昊华科技、永和股份我们看好制冷剂板块迎来复苏拐点后的业绩弹性,并建议关注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昊华科技、永和股份。其中,巨化股份配额量最大,三美股份有望具备最大的盈利弹性,昊华科技拟收购中化蓝天注入优质资产,永和股份品类齐全,在小品种上话语权较大。按照权益配额计算,四者的三代制冷剂合计配额占比分别为34%、16%、11%、7%。   风险提示:下游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风险;政策变化风险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4-02-24
    • 医药生物行业专题研究:如何看待诺和诺德计划收购Catalent?

      医药生物行业专题研究:如何看待诺和诺德计划收购Catalent?

      化学制药
        诺和诺德计划收购Catalent   2024年2月5日,NovoHoldings(诺和诺德控股股东)宣布计划以165亿美元收购Catalent,并将Catalent位于意大利阿纳尼、美国布卢明顿、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三个灌装工厂和相关资产以110亿美元出售给诺和诺德。我们认为该收购计划是诺和诺德为提升重磅产品司美格鲁肽灌装产能做出的重要举措之一,有望快速补充现有产能的缺乏,反映了司美格鲁肽等GLP-1类药物的需求强烈。   GLP-1类药物销售额屡创新高   近年来,以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为代表的GLP-1类药物在降糖、减重等适应症上取得较大突破,在心衰、非酒精性脂肪肝、阿尔兹海默症等领域亦展现出潜在疗效,销售额屡创新高。2023年司美格鲁肽实现销售额约212亿美元,同比增长89%;替尔泊肽实现销售额53亿美元,同比增长1006%。受此影响,GLP-1相关创新药研发亦在快速推进,如信达生物与礼来合作的玛仕度肽减重适应症上市申请已于近日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   药企反向收购CDMO是否会成为主流?   我们认为此次收购计划具有特殊性:(1)CDMO作为医药产业链分工的一环,仍然具备低成本、高效率等优势,在药企部分剥离重资产的背景下,未来需求仍会持续增加。(2)司美格鲁肽作为诺和诺德明星产品,2023年收入占比已超60%,但内部一直面临供应短缺的难题,对外又面临替尔泊肽的竞争,因此保障司美格鲁肽的稳定供应成为诺和诺德的当务之急。而其他药企并不存在这一情形,贸然收购CDMO反而可能带来损失。   投资建议   国内多款GLP-1类创新药进入3期临床,生物类似药开发亦在有序推进,建议关注创新产品进度领先的信达生物、恒瑞医药,以及快速跟随和销售推广能力较强的华东医药、丽珠医药等。多肽产业链相关企业在成本和价格上具备比较优势,受下游需求驱动有望迎来发展机遇,建议关注药明康德、凯莱英、九洲药业、诺泰生物、圣诺生物、翰宇药业、昊帆生物、蓝晓科技、纳微科技等。   风险提示:药物研发不及预期;药物安全性风险;产能建设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工艺开发不及预期。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3页
      2024-02-18
    • 基础化工行业周专题:植物生长调节剂产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基础化工行业周专题:植物生长调节剂产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化学原料
        植物生长调节剂有望迎来增长拐点   与除草剂等农药的保产作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具备增产提质效果,具有使用成本低、见效快等优势。但是,使用环节多、选品要求高、使用量精细等特点使得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难度大,早期难以大规模渗透。大农经济、机械化和集约化趋势下,植物生长调节剂迎来发展契机。   从新增登记数上看,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占国内农药的比例从2017年的3%提升至2023年的11%,有望迎来增长拐点。   向大田作物渗透将成为重要动能   2022年全球植物生长调节剂市场规模超过200亿元,我国超过80亿元,且预计都将以7%以上的速度增长。根据国光股份年报数据,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完全渗透的情况下,远期总市场容量可达630亿元。   目前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用于果蔬领域,相关市场增长较为平稳。持续向大田作物渗透将有望成为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市场扩张的重要动能。赤霉酸近年来新增的登记数较多,是值得关注的细分品种。   一站式服务是企业打造竞争力的抓手   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格局小而散,能够规模销售的企业较少,收购依尔双丰、山西浩之大等企业后,国光股份已成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之一。我们认为,相比其他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用量小、使用环节多、使用难度大等特点,具备生产、销售和技术指导能力的公司可通过构建一站式服务,为农户提供全程解决方案,不断打造自身品牌影响力,获取用户粘性,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国光股份   我们看好国内植物生长调节剂市场的发展,并建议关注国光股份。公司是国内少数拥有完整植物生长调节剂产业链的企业之一,也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登记品种最多、制剂销售额最大的公司。公司营销工作下沉至广大乡镇及种植户。针对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难度大的痛点,公司近千人的专业化技术服务团队立足于田间地头进行指导。公司还开发了以农药、化肥为组合的“作物全程解决方案”,覆盖作物生长全流程,提供一站式服务。   风险提示:市场开拓不及预期;环保和安全生产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4-02-04
    • 医药生物:如何看待迈瑞控股惠泰医疗?

      医药生物:如何看待迈瑞控股惠泰医疗?

      化学制药
        迈瑞医疗控股惠泰医疗布局电生理   2024年1月28日,迈瑞医疗发布公告,收购惠泰医疗1,412万股股份,占惠泰总股本的21.12%,转让金额约66.5亿元,收购后,迈瑞医疗持有惠泰医疗股份24.61%。国内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首次并购上市器械企业。我们回顾迈瑞历史并购,阐述并购惠泰战略意义,并展望迈瑞长期出海蓝图。   并购是全球医疗器械巨头必经之路   医疗器械具有细分子行业多、迭代周期长、单一产品市场有限等特点,持续增长需要品类拓展,而企业自主研发周期较长,通过并购能快速进入新领域。横向对比全球医疗器械巨头,美敦力、丹纳赫无不通过持续并购,填补缺失产品线,争取更多市场机会。成功的并购使被收购公司优质资产发挥出最大价值,考验收购公司对优质赛道的选择和高效的管理经营效率,或是国内器械公司必经之路。   迈瑞医疗收并购是其全球化关键的步骤   迈瑞自2008年开始,先后收购Datascope、Zonare、杭州光典、Hytest、德赛诊断,实现扩展新产品线、获得海外销售渠道等目标,而仅有两次商誉减值(2015年5,887万元,2019年9,447万元),风险较为可控。迈瑞通过收购惠泰医疗,快速切入心血管赛道,获得高值耗材产品经验,并从设备、软件、内外销渠道环节,为惠泰全方位赋能。迈瑞长期经营海外市场,通过收并购,持续丰富自身产品矩阵,加速进入全球器械前20强。   A股控股权收购溢价是常态   历史上对公司控制权收购均存在一定溢价。2021年以来较大交易额的医药公司收购平均溢价率达20%。我们认为迈瑞收购惠泰溢价率达25%是合理的。迈瑞作为稀缺的全球化医疗器械商业平台,其优秀的运营管理能力可以让收购标价值最大化。而惠泰作为国内电生理器械龙头企业,具有丰富的技术储备,且处于高速发展态势。通过控股惠泰能够帮助公司快速进入心血管赛道,带来新的业绩增量。   投资建议   结合全球医疗器械巨头产品布局和发展历程,并购是重要组成部分,迈瑞医疗已证明具备全球一流的并购整合能力,收购惠泰医疗能够快速进入心血管赛道,拓展公司可及产品类型,进一步加强全球范围竞争力,我们持续看好迈瑞医疗后续高效整合并购标的,互为赋能,加速跻身全球器械领先位置;看好具备应对集采经验、生产制造能力突出的平台型介入器械公司惠泰医疗。   风险提示:并购整合不及预期风险、并购溢价风险、商誉减值风险、海外地缘政治风险、汇率变动风险等。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5页
      2024-02-04
    • 基础化工行业周专题:23Q4化工持仓环比下滑,关注食饲添加剂、氟化工、煤化工细分方向

      基础化工行业周专题:23Q4化工持仓环比下滑,关注食饲添加剂、氟化工、煤化工细分方向

      化学制品
        基础化工重仓比例环比下降0.05pct   截至2023年Q4,基础化工重仓总市值为535.6亿元,较2023年Q3下降10.6%,重仓比例为2.93%,环比下降0.05pct,相对基础化工板块标准比例低配1.2pct。23Q4基础化工基金配置比例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位居第12,涨跌幅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7,板块涨跌幅为-3.97%,跑赢沪深300指数3.03pct,跑赢上证指数0.39pct。2024年初以来,基础化工板块涨跌幅为-12.53%,呈现承压态势。   食品及饲料添加剂、氟化工和煤化工是增持的主要方向   在申万化工三级细分板块中,氮肥、聚氨酯、食品及饲料添加剂、氟化工、农药等板块重仓股占比较高。环比来看,23Q4食品及饲料添加剂、氟化工、煤化工是主要的增持方向,聚氨酯、氮肥、非金属材料、纯碱和农药板块有一定程度减配。加仓排名前五的个股分别为华恒生物、宝丰能源、瑞丰新材、巨化股份和东材科技;减仓排名前五的个股分别为万华化学、华鲁恒升、远兴能源、扬农化工和卫星化学。   23Q4北向资金化工净流入   北向资金动向来看,2023年Q4北向资金净流入基础化工板块31.26亿元,相较于23年Q3净流出的13.1亿元环比有所改善。公司维度,23年Q4北向资金净流入较多的公司依次为万华化学、华鲁恒升、盐湖股份、扬农化工、宝丰能源、巨化股份、梅花生物,其陆股通持股比例环比有所提升。   投资建议:关注食饲添加剂、氟化工、煤化工   我们积极关注食品及饲料添加剂、氟化工和煤化工这三个公募基金主要的增持方向。食品及饲料添加剂板块,我们推荐生物发酵龙头企业梅花生物,建议关注合成生物学龙头企业华恒生物、食品添加剂领域领先企业百龙创园和中高端香精香料行业龙头亚香股份。氟化工板块,我们推荐萤石行业龙头金石资源,建议关注制冷剂行业龙头巨化股份、永和股份。煤化工板块,我们推荐低成本煤制烯烃龙头宝丰能源。   风险提示:地产投资持续疲软的风险,美联储进一步加息缩表的风险,内需复苏不及预期的风险,环保成本提升的风险,安全生产风险。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9页
      2024-01-28
    • 医药生物:医药基金持仓占比持续提升,医疗器械仓位增加

      医药生物:医药基金持仓占比持续提升,医疗器械仓位增加

      化学制药
        2023年医药生物公募基金重仓比例持续提升   医药生物公募基金重仓比例从2023Q1的11.37%增加至Q4的14.34%,连续三个季度环比有所提升。2023Q4医药生物基金配置比例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位居第一。同时2023年Q4医药生物涨跌幅位居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5,累计涨幅达0.00%,跑赢沪深300指数7.00pct,跑赢上证综指4.35pct。同时Q4医药生物累计涨跌幅与全年累计跌幅7.05%相比,已有初步止跌态势。   医疗器械和化学制药是增持的主要方向   2023Q4医药生物子行业重仓比例依次为医疗器械(3.64%)、医疗服务(3.36%)、化学制药(3.18%)、生物制品(1.35%)、中药Ⅱ(1.33%)、医药商业(0.40%),加仓幅度依次为医疗器械(+1.13pct)>化学制药(+0.69pct)>生物制品(+0.57pct)>医药商业(+0.05pct),医疗服务和中药有一定程度减配。   四季度医药净流入,1月份有所流出   从北上资金动向角度,2023Q4北上资金净流入医药生物27亿元,其中11月份净流入79亿元,10月及12月分别净流出32亿元和20亿元。从公司维度,2023年Q4北上资金净流入较多的公司依次为迈瑞医疗(28.4亿元)、药明康德(16.8亿元)、智飞生物(14.9亿元),硬科技属性或者平台型公司较易获得北上资金青睐。2024年1月份以来(截至20240124),大盘资金整体仍呈现净流出态势。其中医药净流出19.5亿元。   49家披露业绩预告的公司有10家超Wind一致预期   2024年1月以来,共有49家A股医药公司披露业绩预告(截至20240124),其中净利润实现正增速的公司有36家。净利润下限增速≥100%的公司有14家,100%>增速≥50%的公司有5家,50%>增速≥30%的公司有11家,30%>增速≥0%的公司有6家。10家医药公司披露的净利润超Wind一致预期。   投资建议   2020-2023年医药行业分别经历多次股价调整,经过3年估值消化,2024年有望成为最具有配置性价比的行业之一,我们认为主要有如下原因:医药需求:需求刚性抗周期,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需求结构也在提升;医药供给:早期投资遇冷,产能出清,竞争加速医药产业升级;医药创新:中国创新药持续专利授权引出,标志着中国创新走向全球。悲观情绪和基本面触底,技术创新和出海,医保外市场有望成为新动能。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变动不及预期、海外需求不及预期、研发不及预期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4-01-25
    • 基础化工行业周专题:全钢胎后市无须悲观

      基础化工行业周专题:全钢胎后市无须悲观

      化学制品
        全钢胎后市无须悲观   国内基建疲软的背景下全钢胎需求受到了较大的压制,国内运输方式“公转铁”、“公转水”导致全钢胎需求承压,部分市场观点对全钢轮胎(卡客车胎)的需求前景较为悲观。但我们认为对全钢胎前景无须悲观:首先,国内存量替换市场需求具备一定刚性;其次,出口市场占据我国轮胎市场一半份额,海外渗透持续提升尤其是“一带一路”市场的全钢胎需求增长,有望带动我国全钢胎市场快速发展。   俄罗斯供给缺口为我国全钢胎出口带来机会   自俄乌冲突以来,轮胎跨国公司都大幅削减了在俄罗斯的业务,其中米其林和诺记轮胎宣布将完全撤出俄罗斯市场,同时俄罗斯本土品牌的轮胎产量下降,导致供给缺口扩大。在此背景下,俄罗斯成为我国轮胎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我们认为,地缘政治对俄罗斯轮胎供应端的扰动仍存,若仅剩的外资胎企也决定退出在俄产能,俄罗斯轮胎市场或面临更大的供应缺口,中国轮胎有望凭借高性价比及区位优势加速抢占俄罗斯市场份额。   “一带一路”国家有望成为中国全钢胎出口增长点   传统出口市场受到欧美“双反”制裁后,中国轮胎行业逐步将目光放到“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上,争取更多出口份额。“一带一路”国家的房地产和基建业的发展有望为我国全钢胎出口带来动能。此外,近年来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全钢胎出口量有所提升。我们认为,未来伴随“一带一路”国家房地产和基建的持续发展以及合作的不断深入,“一带一路”国家有望成为中国全钢胎出口新的增长点。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通用股份和三角轮胎   建议关注海外拥有泰国和柬埔寨双基地的通用股份,以及23年上半年在俄罗斯份额第一的商用车胎领先企业三角轮胎。通用股份2016年上市后借力资本市场不断扩充产能和海外基地建设,18年以来先后布局了泰国和柬埔寨基地,伴随海外基地持续放量,叠加轮胎景气向好,业绩有望大幅增长。三角轮胎是国内轮胎头部企业之一,商用车胎是公司的拳头产品,在跨国公司纷纷退出俄罗斯的背景下,公司抓住机会增加对俄出口,扩大份额。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海外基地受双反制裁,海运费大幅上涨,汇率波动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9页
      2024-01-2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