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券商报告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40)

    • 医药行业点评报告: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

      医药行业点评报告: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

      化学制药
        摘要: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卫生资源总量继续增加,民营医院数量增长。截至2022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约103.3万个,同比增加1983个。2022年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的数量相比近3年均有所下降,但医院数量自2017年以来稳步提升中。具体看,医院中三级医院数量增长最快,从2021年的3275个增加至3525个,增长约7.6%,快于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   卫生总费用增长超10%。2022年全国卫生总费用初步推算为8.5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7.0%,逐年稳步提升中。   2022年诊疗人次相比上年略降。2022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84.2亿,其中医院38.2亿人次,减少约0.6亿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2.7亿人次,增加0.2亿人次。   从医疗资源供给端看,我国卫生资源总量持续扩容,以三级医院为代表的优质医疗资源的数量和床位数均呈现较快增长,同时民营医疗资源也保持稳步扩容态势。从需求花费看,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约达7%,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提升空间。目前卫生总费用仍维持10%以上增长,且政府卫生支出仍保持较快增长。虽受此前疫情影响,诊疗总人次和病床使用率仍暂未恢复到此前水平。但医疗消费具备较强刚性,在老龄化进程加快及医疗技术创新的大背景下,无须对需求过于担忧。继续建议优选个股,关注产品临床价值高、产品和技术储备丰富的优质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同时优质专科连锁医疗服务龙头企业也值得关注。   风险提示:政策执行不达预期风险;集采风险;竞争激烈超预期风险;营销及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业绩不达预期风险;国内外经济形势持续恶化风险;国内外市场整体系统性风险;中美关系全面恶化风险;疫情和地缘冲突不确定性风险等。
      国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10-19
    • 医药生物行业专题报告:业绩增速环比改善,关注配置性价值

      医药生物行业专题报告:业绩增速环比改善,关注配置性价值

      化学制药
        上半年行业业绩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二季度业绩端环比已出现改善,同时从利润率指标看盈利能力仍稳中有升。我们认为随着基数效应减弱、诊疗需求的进一步恢复、政策设计及监管更加完善,行业整体业绩端增速有望逐步走出低谷,趋势向好。   目前医药行业处于业绩、基金持仓、估值等多重底部,从中长期看,行业的消费需求受整体经济、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偏弱,同时在老龄化进程中需求还具备较强刚性,建议继续关注行业的配置价值。   具体来看,目前行业内的业绩较为分化,同行业内个股也分化显著。在整体医保控费、医疗反腐、消费复苏、国产替代、技术创新等大背景下,建议关注景气度确定的细分子行业龙头。我们建议关注以下几个方向:   临床用药刚性品种。以仿制药及相关原料药企业为代表,关注麻醉及精神等领域以及相关龙头仿制药企业二次转型创新。随着集采影响的减弱,可带来相关企业销售费用率下降,从而带动盈利能力提升。   诊疗复苏带动业绩改善。随着手术量及诊疗需求的提升,以骨科、常规IVD相关的需求预计继续提升,医疗器械板块部分龙头企业有望迎来复苏及国产替代的双重提振。另外以疫苗为代表的子行业也受益于常规疫苗接种需求的修复。   短期反腐或有所扰动,但放眼海内外医疗创新不止,依旧是未来的长期趋势。短期CXO或有大订单扰动等影响,建议逢低关注相关龙头企业。   受益于政策支持的中药板块,建议关注国企改革下经营出现较明显改善的中药龙头企业及相关中药创新企业。   建议关注相关公司如恒瑞医药、迈瑞医疗、药明康德、人福医药、智飞生物、达仁堂等。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集采风险;竞争激烈超预期风险;营销及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业绩不达预期风险;国内外经济形势持续恶化风险;国内外市场整体系统性风险;中美关系全面恶化风险;疫情和地缘冲突不确定性风险等。
      国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9页
      2023-09-20
    • 医药行业点评报告:医疗反腐问答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医药行业点评报告:医疗反腐问答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化学制药
        摘要:   近日,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发布了《全国医疗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有关问答》。   此次问答指导意义重大。自7月21日,国家卫健委会同多部委部署开展为期1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以来,部分省份已开始行动,医药反腐社会关注度较高。国家卫健委就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回答和澄清,有望稳定信心和预期,对未来反腐工作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问答明确,此次整治工作的工作目的为促进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医药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整治的重点内容:1)医药领域行政管理部门以权寻租;2)医疗卫生机构内“关键少数”和关键岗位,以及药品、器械、耗材等方面的“带金销售”;3)接受医药领域行政部门管理指导的社会组织利用工作便利牟取利益;4)涉及医保基金使用的有关问题;5)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在购销领域的不法行为;6)医务人员违反《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   投资建议:近年来,医疗领域改革政策频出,此次多部门联手反腐深入医疗核心环节,短期对市场造成了一定扰动。中长期看,在行业需求确定性增长的背景下,真正具备临床价值及“真创新”的品种才有望在医改中获益,药企的合规化经营将是常态,建议关注创新药械及相关的CXO产业链龙头。   风险提示:政策执行不达预期风险;集采风险;竞争激烈超预期风险;营销及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业绩不达预期风险;国内外经济形势持续恶化风险;国内外市场整体系统性风险;中美关系全面恶化风险;疫情和地缘冲突不确定性风险等。
      国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8-23
    • 医药行业点评报告:基金医药持仓比仍位于底部区间

      医药行业点评报告:基金医药持仓比仍位于底部区间

      医药商业
        报告摘要:   目前基金公司陆续发布了2023年半年报,我们对基金持有医药行业的仓位及重仓股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基金医药持仓比仍位于底部区间。截至6月30日,基金医药生物行业(申万)持股数量为296家,环比减少39家;基金持股总市值为3235亿元,环比减少771亿元。同时医药基金持仓环比略有下降,二季度末基金医药生物行业的持仓市值占比为11.39%,环比下降了0.54%,仍低于2018年以来基金持仓比的中位数(11.9%)水平。整体看,虽然一季度基金持仓比环比有一定提升,但二季度又小幅下降,目前基金持仓比仍位于多年来的底部区间。基金持股数量及变动情况。今年二季度末,爱尔眼科(总计10.9亿股,下同)、恒瑞医药(7.7亿股)、美年健康(5.8亿股)、药明康德(4.6亿股)及人福医药(2.4亿股)基金持股数量最多,同时美年健康(+3亿股)、恒瑞医药(+2.76亿股)、爱尔眼科(+1.4亿股)、康恩贝(+0.7亿股)、智飞生物(+0.67亿股)获基金正向增持股份数量最多。健友股份(-0.83亿股)、康龙化成(-0.63亿股)、九州药业(-0.5亿股)、昆药集团(-0.49亿股)、泰格医药(-0.42亿股)获基金反向减持股份数量最多。   投资策略:二季度以来,医药行业继续向下调整,目前行业指数再次接近疫情前水平。目前无论是从基金持仓和行业估值看,均位于多年来的底部区间。医药行业周期属性弱,受经济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偏小,医疗消费具备一定的刚性。我们维持策略观点,继续建议关注行业中长期配置价值及相关景气度确定的细分领域龙头,如受益于诊疗复苏的仿创药、中药及消费医疗、医疗服务等。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影响超预期;行业监管政策进一步收紧,超过市场预期;药品器械集采力度超预期对业绩产生负面影响;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对板块的负面影响;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低于预期;国内外经济形势持续恶化风险;国内外市场整体系统性风险。
      国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8-02
    • 中药行业专题报告:从日本汉方药看中药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药行业专题报告:从日本汉方药看中药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药
        日本汉方药源于我国,在日本已经有1400多年的发展历史。汉方药市场规模相比我国较小,同时在日本药品市场的占比也低于我国,主要由于政策、监管、制度等制约因素及历史基础与我国有较大差异有关。   汉方药市场对标国内刚起步的经典名方市场,行业监管规范、集中度高、发展周期长、以品质著称、同时也诞生了较为成功的企业-日本津村,或对我国现阶段中药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日本津村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约1300亿日元(合人民币约65亿元),占日本汉方药市场规模约60%,同时占日本医疗用汉方制剂市场规模80%以上,位居第一位。经过多年的积累,日本津村拥有能够大量生产同时确保品质均一性的汉方制剂生产技术及经验,公司相关制剂做到行业高品质代表,我们认为这是公司的核心优势之一。   从研发来看,由于日本汉方药新药上市制度方面的限制等原因,一般公司没有开发新药相关的研发投入。目前津村研发投入主要投向了已上市药品循证研究(基础临床研究和TU-100大建中汤在FDA的申报)和原料生药种植研究两个方面。其中围绕原料生药种植开展的研究是公司极具特色和优势的研究领域。公司自主管理的农场比例已达到约80%。   经典名方市场面临较高的监管质量要求。我们认为有着完备质量管理体系的企业有望抢占市场先机。但同时,我们也期待后续在分类管理、医保等方面的系列支持政策出台,将有助于行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真正做到对传统中医药的传承。   我国中药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期,同时从行业经营层面看也有企稳向好的态势,我们建议关注有望凭借政策红利快速构建创新产品组合的相关中药创新龙头企业,如康缘药业、以岭药业、华润三九、方盛制药等。   风险提示:行业集采风险;政策落地低于预期风险;业绩增长低于预期风险;产品推广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学术推广不及预期风险;国内外疫情对行业及二级市场影响风险;海外市场波动对二级市场影响风险。
      国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2页
      2023-05-29
    • 第八批国家集采结果公示,降幅符合预期——医药行业点评报告

      第八批国家集采结果公示,降幅符合预期——医药行业点评报告

      医药商业
        摘要:   3月29日,第八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在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上公布了拟中选结果,公示时间至4月1日,公示结束后将公布正式中选结果,预计今年7月开始执行。   国内药企中标数量较多,药品可及性增强。此次集采共有251家企业的366个产品参与投标,最终174家企业的252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其中包括5家国际药企的5个产品,169家国内药企的247个产品,投标企业中选比例约70%。整体看,平均每个品种有6.5家企业中选,供应多元化和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拟中选药品平均降幅符合市场预期。本次集采有39种药品采购成功,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6%(前七次集采平均降幅约48%-59%),基本符合市场预期。按约定采购量测算,预计此次集采每年可节省167亿元。   集采或加速原研替代。从中标结果看,多个品种成功实现了原研替代,如大品种注射用伏立康唑,2021年样本医院销售额达8亿元,原研辉瑞占据超过45%的市场份额,此次集采该品种共9家国内企业中标,原研落标。此外还有依诺肝素纳注射剂、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非洛地平缓释片等原研占比较大但此次原研落标品种,显示国内企业有望借助集采实现替代放量。   投资策略:此次国内公司如科伦药业(8个品种)、华北制药(6个品种)、华海药业(3个品种)、正大天晴(3个品种)、普利制药(2个品种)、健友股份(2个品种)、博瑞医药(2个品种)等多个品种中标,建议关注相关品种的放量机会。中长期看,带量集采常态化推进,同时市场预期较为充分,建议关注研发管线丰富,创新能力较强的头部企业。   风险提示:政策执行不达预期风险;竞争激烈超预期风险;营销及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业绩不达预期风险;国内外经济形势持续恶化风险;国内外市场整体系统性风险;中美关系全面恶化风险;疫情和地缘冲突不确定性风险等。
      国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4-03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行业估值底部,关注配置性机会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行业估值底部,关注配置性机会

      医药商业
        内容提要:   上周医药生物行业下跌 0.15%,沪深 300 上涨 1.72%,行业跑输指数约 1.87 个百分点,在申万 31 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 23 位。 6 个子行业中仅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行业实现上涨,分别上涨 4.1%和 0.59%,受全国中药集采沟通会召开、前期累积涨幅较好从而落袋为安等影响,中药行业出现了超过 4%的回调,跌幅最大。同时今年以来表现相对较好的医药商业行业也出现了 2%左右的回调。个股层面,热点较为分散部分中药个股出现明显调整, AI 医疗概念个股表现相对较好,如泓博医药等。   上周前期累积一定涨幅的中药和医药商业板块出现了一定调整。我们认为中药行业仍处于政策机遇期,全国集采的实质性推进不改这一趋势。从此前省级中成药集采结果看,不用过分悲观。另外上周药明康德发布了 2022 年高增长年报和 2023 年业绩指引,提振了市场对 CXO 行业订单承接能力的信心, CXO 板块也表现相对较好。此外,上周卫健委财务司发布了《关于发布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 2023 年)的通知, 此次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调整超市场预期,下一步,卫健委还将编制新一轮目录内大型医用设备具体配置规划,存在进一步超预期可能。我们认为有望加速以 CT、MR 为代表的大型医学影像类设备的渗透,优秀国产设备有望在新一轮行业扩容中受益。   短期看,由于即将迎来年报、一季报密集披露期,市场关注重点将着重对业绩的考量,建议关注业绩快速增长,并具备一定估值业绩匹配度的龙头标的。中长期看,行业估值仍处于多年来的底部区间,我们维持年度策略观点,建议关注创新药械及相关产业链;自主可控;政策及经营层面向好的中药;以及复苏逻辑下的医疗消费。个股建议关注迈瑞医疗、恒瑞医药、奕瑞科技、达仁堂等。   风险提示: 疫情影响超预期; 行业监管政策进一步收紧,超过市场预期; 药品器械集采力度超预期对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对板块的负面影响; 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低于预期; 国内外经济形势持续恶化风险; 市场整体系统性风险
      国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9页
      2023-03-31
    • 医药行业点评报告: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目录调整,提升渗透率

      医药行业点评报告: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目录调整,提升渗透率

      医疗器械
        近日,卫健委财务司发布了《关于发布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23年)的通知。   管理品目减少,部分大型医用设备调出目录。与2018年版目录相比,管理品目由10个调整为6个,其中,甲类由4个调减为2个,乙类由6个调减为4个。1)正电子发射型磁共振成像系统(PET/MR)由甲类调整为乙类。2)64排及以上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1.5T及以上磁共振成像系统调出管理品目。3)重离子放射治疗系统和质子放射治疗系统合并为重离子质子放射治疗系统。将甲类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英文简称Tomo)HD和HDA两个型号、Edge和VersaHD等型号直线加速器和乙类直线加速器、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合并为常规放射治疗类设备。4)磁共振引导放射治疗系统纳入甲类高端放射治疗类设备。   投资建议:此次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调整超市场预期,下一步,卫健委还将编制新一轮目录内大型医用设备具体配置规划,存在进一步超预期可能。我们认为有望加速以CT、MR为代表的大型医学影像类设备的渗透,优秀国产设备有望在新一轮行业扩容中受益。建议关注以联影医疗为代表的影像设备商,以及以奕瑞科技为代表的X线探测器龙头。   风险提示:政策执行不达预期风险;集采风险;竞争激烈超预期风险;营销及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业绩不达预期风险;国内外经济形势持续恶化风险;国内外市场整体系统性风险;中美关系全面恶化风险;疫情和地缘冲突不确定性风险等。
      国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3-31
    • 医药行业点评报告:4季度基金医药持仓比环比小幅提升

      医药行业点评报告:4季度基金医药持仓比环比小幅提升

      化学制药
        目前基金公司陆续发布了2022年第4季度报告,我们对基金持有医药行业的仓位及重仓股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基金医药持仓比环比提升。截至12月31日,基金医药生物行业(申万)持股数量为261家,环比减少26家;基金持股总市值为3214亿,环比减少178亿。虽基金医药持股数和持股总市值环比均仍呈减少态势,但相比3季度环比减少数都大幅降低。同时4季度,医药持仓环比触底提升,截止4季度末,基金医药生物行业的持仓市值占比为11.1%,环比提升了0.71%。整体看,2022年公募基金医药持仓比在3季度降至近年来的低点后,4季度出现了小幅触底反弹,但仍位于多年来的底部区间。   基金持股数量及变动情况。今年四季度末,爱尔眼科(总计9.8亿股,下同)、药明康德(4.9亿)、恒瑞医药(3.8亿)、人福医药(1.9亿)及康龙化成(1.8亿)基金持股数量最多,同时人福医药(+1.3亿股)、红日药业(+0.9亿股)、美年健康(+0.7亿股)、康恩贝(+0.7亿股)、普洛药业(+0.6亿股)获基金正向增持股份数量最多。健帆生物(-0.5亿股)、新和成(-0.5亿股)、众生药业(-0.3亿股)、恒瑞医药(-0.3亿股)、浙江医药(-0.3亿股)获基金反向减持股份数量最多。   投资策略:去年4季度,医药行业触底小幅反弹约10%,同时基金持仓比也触底回升,加之政策面有所回暖,市场信心得到一定修复。从基金持仓调整情况看,增持股数比较多的细分领域主要集中在低估值仿创药及中药、医疗服务、CXO等领域,而减持股数比较多的领域也主要集中在部分原料药、前期涨幅明显的部分中药、仿创药等领域。而3季度基金减持股数相对较多的CXO领域在4季度得到了基金关注,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泰格医药等个股增持股数居前。   我们认为,行业虽然在4季度有所反弹,同时基金仓位有所提升,但截止4季度末基金仓位仍处于多年来的低位水平,叠加行业估值也仍处于多年来的底部区间,在疫后需求复苏的大逻辑下,医疗服务、消费医疗、二类疫苗、院内处方药等多领域有望需求改善。我们维持年度策略的观点,建议关注行业的配置价值及相关创新、自主可控、疫后需求复苏等领域具备一定性价比的龙头标的。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影响超预期;行业监管政策进一步收紧,超过市场预期;药品器械集采力度超预期对业绩产生负面影响;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对板块的负面影响;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低于预期;国内外经济形势持续恶化风险;国内外市场整体系统性风险。
      国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2-06
    • 医药行业点评报告:防控工作重心正式转向,关注常规诊疗需求复苏

      医药行业点评报告:防控工作重心正式转向,关注常规诊疗需求复苏

      化学制药
        摘要: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文,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同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公告自2023年1月8日起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   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重心正式转向。在经过对新冠病毒肺炎近3年的甲类管理后,随着病毒变异、疫情变化、疫苗接种普及和防控经验积累等多因素叠加,今年年底以来,以“新十条”为代表的疫情防控相关政策密集发布,随着疫情防控重心转向,疫情对国内经济发展以及对人们正常社会生活的影响有望逐步减弱,看好中长期医疗秩序的恢复带来的诊疗需求的复苏。   多项政策措施发布。如进一步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完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相关药品和检测试剂准备;加大医疗资源建设投入等。我们认为,短期感染人数激增叠加毒株变异的不确定性,新冠防治相关产品需求或仍将持续较长时间。另外医疗资源建设投入增大将带动以ICU相关设备为代表的医疗设备采购需求,同时基层医院新冠救治能力的提升有望带动国内医疗设备渗透率大幅提升。此外明年在社会秩序回归正常的趋势下,建议关注医药板块常规诊疗消费需求的恢复。具体可关注需求恢复下的医疗服务、医美及消费类医疗器械,受益于医疗新基建和国产替代的医疗器械领域,同时国内创新也有望回暖,创新依旧是行业确定性趋势,创新药及相关产业链也可逢低关注。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超预期;行业监管政策进一步收紧;药品器械集采力度超预期对业绩产生负面影响;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的负面影响;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低于预期;国内外经济形势持续恶化风险;市场整体系统性风险。
      国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1-03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