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492)

    • 合成生物学周报:工信部发布首批AI生物制造典型名单,恒灏生物基PTT纤维工艺突破

      合成生物学周报:工信部发布首批AI生物制造典型名单,恒灏生物基PTT纤维工艺突破

      化学制品
        主要观点:   华安证券化工团队发表的《合成生物学周报》是一份面向一级市场、二级市场,汇总国内外合成生物学相关领域企业信息的行业周报。目前生命科学基础前沿研究持续活跃,生物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并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类应对生命健康、气候变化、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重大挑战提供了崭新的解决方案。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生物经济万亿赛道呼之欲出。   合成生物学指数是华安证券研究所根据上市公司公告等汇总整理由58家业务涉及合成生物学及其相关技术应用的上市公司构成并以2020年10月6日为基准1000点,指数涵盖化工、医药、工业、食品、生物医药等多领域公司。本周(2025/07/07-2025/07/11)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上涨1.40个百分点至1505.55。上证综指上涨1.09%,创业板指上涨2.36%,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跑赢上证综指0.31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指-0.96个百分点。   工信部发布首批AI生物制造典型应用名单   7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领域典型应用案例名单(第一批)》,其中案例名单共16个,聚焦AI在细胞株构建、代谢分析、蛋白质设计、酶替代疗法及超长DNA合成等环节的应用,推动生物制造向智能化、精准化发展。部分案例已在药用酶改造、抗体药物发现、重组胶原蛋白等方向实现产业化,显示出AI与合成生物学深度融合的广阔前景。此次公示将推动生物基材料、高附加值化学品等领域形成更多示范样板,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创新升级,为我国智能制造和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1/18   上海交大团队首次实现酿酒酵母重构II型灵芝酸合成通路   7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肖晗团队在《Cell Discovery》发表重要研究,首次在酿酒酵母中成功重构II型灵芝酸生物合成通路,使30余种II型灵芝酸产量较天然水平提升1至4个数量级。II型灵芝酸是灵芝三萜类中药效显著的稀有分支,具备抗癌、保肝等活性,但传统提取产量极低。本次研究通过解码灵芝酸合成网络,精准筛选修饰酶和转移酶,并创新构建双诱导代谢调控系统,显著提高产量与稳定性。该成果突破了灵芝等药用真菌高效合成的产业瓶颈,为其他复杂天然产物的规模化制造提供了可借鉴的酵母工厂新方案。   恒灏“三非”生物基PTT纤维核心工艺突破   7月9日,由广东省纺织协会主办的纺织纤维新材料应用交流会在广州举办,恒碳科技携手广州恒灏新材料重点介绍了“三非四无”生物基1,3-丙二醇(PDO)技术及其在BIODEX®非粮PTT纤维中的应用。该技术依托非粮原料、非转基因菌株、非致病菌发酵,并实现厌氧、无通气、无强搅拌、无洁净处理等工艺突破,极大降低碳排放和生产成本。核心产品BIODEX®纤维具备优异的抗污、抗皱、弹性和低温染色性能,广泛适用于多领域服装。恒碳已在山东济南建成全球唯一“三非”PDO工厂,年产能达1.5万吨,助力纺织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中科院团队首次揭示利血平生物合成关键酶学过程   7月9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江寅迪课题组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在线发表新成果,首次揭示了利血平生物合成过程中C3β构型形成及五个连续手性中心建立的酶学机制。研究团队通过萝芙木转录组分析,成功鉴定出关键的黄素氧化酶RvYOO和还原酶RvDYR1,实现从α构型到β构型的精准翻转。同时解析了细胞色素P450等酶协同构建连续手性中心及后期甲氧基化修饰的生物学策略,填补了该领域长期空白。该成果不仅破解了利血平这一经典天然产物的合成谜题,也为代谢工程与合成生物学规模化生产单萜吲哚生物碱类药物提供了全新思路。   岚泽能源绿色航油示范项目正式落地合江   7月8日,岚泽能源与四川泸州合江县政府正式签署合作协议,10万吨/年生物质制绿色航油工业示范项目宣布落地合江。该项目采用岚泽能源自主开发的费托合成航煤馏分油技术,中试阶段已通过行业72小时考核,具备稳定产业化基础。合江区位优越、生物质资源丰富,是四川省重点能源化工园区之一,为项目落地提供了良好支撑。岚泽能源还将联合交大四川研究院、天华化工等设立工程研发中心与中试基地,围绕绿色燃料关键技术展开深度攻关。未来,双方将携手打造从技术研发到产业示范的绿色能源创新链,助力“双碳”目标与县域能源转型发展。   风险提示   政策扰动;技术扩散;新技术突破;全球知识产权争端;全球贸易争端;碳排放趋严带来抢上产能风险;原材料大幅下跌风险;
      华安证券
      18页
      2025-07-14
    • 合成生物学周报:江西出台精细化工新政,AI与合成生物融合研发平台在安徽芜湖落地建设

      合成生物学周报:江西出台精细化工新政,AI与合成生物融合研发平台在安徽芜湖落地建设

      化学制品
        主要观点:   华安证券化工团队发表的《合成生物学周报》是一份面向一级市场、二级市场,汇总国内外合成生物学相关领域企业信息的行业周报。目前生命科学基础前沿研究持续活跃,生物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并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类应对生命健康、气候变化、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重大挑战提供了崭新的解决方案。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生物经济万亿赛道呼之欲出。   合成生物学指数是华安证券研究所根据上市公司公告等汇总整理由58家业务涉及合成生物学及其相关技术应用的上市公司构成并以2020年10月6日为基准1000点,指数涵盖化工、医药、工业、食品、生物医药等多领域公司。本周(2025/06/30-2025/07/04)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下跌2.50个百分点至1484.292。上证综指上涨1.40%,创业板指上涨1.50%,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跑输上证综指3.91个百分点,跑输创业板指4.00个百分点。   江西出台精细化工新政支持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升级   7月1日,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全省精细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聚焦全省石化化工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引导精细化工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政策主要内容聚焦七大方面,包括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推动产业协调发展、提升有效供给能力、强化科技创新、强化数智赋能、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以及实施强企育才行动。对产业发展的整体影响是加速江西省精细化工产业结构优化和能级提升,形成更具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显著提升在高端材料、电子化学品、绿色工艺等关键领域的供给能力和技术水平,保障产业链安全。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包括明确的政策导向和重点方向指引降低了投资风险,入园发展可获得更完善的配套和集群效应,数字化转型、创新平台建设、技术改造、专精特新认定等均可获得直接的资金奖励或补助。企业应该积极评估入园发展机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实施安全化、绿色化改造,关注“专精特新”等企业培育政策。   AI与合成生物融合研发平台在安徽芜湖落地建设   6月28日,安徽师范大学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芜湖市弋江区共同发起成立合成生物智能研发平台(AI4S)。该平台旨在整合三方优质资源,实现人工智能与合成生物学的深度交叉融合,打造集科学创新、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国内一流研发基地。AI4S研发平台聚焦六大研究方向,包括基因线路设计、酶的挖掘与优化、代谢途径挖掘、合成生物学大数据分析、人工细胞工厂创制及生物医药合成等,重点突破基因组设计和优化、酶分子改造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平台已与芜湖华仁科技、安徽长江药业等20余家企业及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未来将围绕基于人工细胞工厂的先进生物制造、生物酶的定向进化、生物活性分子的高通量挖掘与功能筛选等具体项目开展协同攻关。   滨化氯醇法环氧丙烷环保新工艺通过论证达到国标   6月29日,滨化集团「氯醇法环氧丙烷钙法皂化工艺」顺利通过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组织的专家验收,成为国内首家通过论证的氯醇法环氧丙烷生产企业。这一突破性技术获得认证,标志着滨化股份实现了关键技术升级,更为环氧丙烷产业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近年来,我国政府在氯碱化工行业的政策着重强调绿色化发展,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中,明确把氯醇法生产工艺列为限制类,并规定自2025年12月31日起,除满足特定条件的装置外,其余将面临强制淘汰。滨化集团通过技术攻关,成功将单位产品新鲜水用量降至10吨以下,废渣产生量降至95千克以下,较国家《目录》规定的标准大幅降低,提前半年达到国家政策要求。   生态环境部拟公告禁止生产含HCFC-141b发泡剂聚氨酯   7月2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公告称,为切实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根据《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和中国聚氨酯泡沫行业淘汰管理计划,生态环境部组织起草了《关于禁止生产以1,1-二氯-1-氟乙烷(HCFC-141b)为发泡剂的聚氨酯产品的公告(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自2026年1月1日起,禁止生产以HCFC-141b为发泡剂的组合聚醚和聚氨酯产品(喷涂聚氨酯泡沫产品除外)。自2026年7月1日起,禁止生产以HCFC-141b为发泡剂的喷涂聚氨酯泡沫产品。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督促企业认真执行上述规定,切实做好聚氨酯泡沫行业HCFC-141b的淘汰工作。   南工大植物油基多元醇专利获金奖支撑万吨级产业化   近日,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郭凯教授团队的发明专利“一种植物油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获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金奖。郭凯团队以植物油为原料,经官能团衍生活化开发植物油多元醇系列产品。聚氨酯作为现代工业的重要基础材料,全球年产量约2300万吨,其中我国产量超1650万吨。开发生物基聚   氨酯及单体料多元醇,不仅能够补充石化产品缺口,还能实现高效固碳,推动行业绿色转型。团队创新性地采用微化工及过程放大技术,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大幅缩短反应时间,显著提高反应选择性,实现了设计结构的精准构建。目前,项目合作单位已采用该技术建成年产量达5万吨的生物基聚氨酯多元醇生产线,能够满足近15万吨聚氨酯合成需求,产品广泛应用于隧道建设、工程防腐、建材胶粘、电子灌封、家居医护等多个领域。   风险提示   政策扰动;技术扩散;新技术突破;全球知识产权争端;全球贸易争端;碳排放趋严带来抢上产能风险;原材料大幅下跌风险;经济大幅下滑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0页
      2025-07-13
    •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阿洛酮糖食品原料获批,美国取消对华乙烷限制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阿洛酮糖食品原料获批,美国取消对华乙烷限制

      化学制品
        主要观点:   行业周观点   本周(2025/06/30-2025/07/04)化工板块整体涨跌幅表现排名第16位,涨跌幅为0.80%,走势处于市场整体中游。上证综指涨跌幅为1.40%,创业板指涨跌幅为1.50%,申万化工板块跑输上证综指0.60个百分点,跑输创业板指0.70个百分点。   2025年化工行业景气度将延续分化趋势,推荐关注合成生物学、农药、层析介质、代糖、维生素、轻烃化工、COC聚合物、MDI等行业:   (1)合成生物学奇点时刻到来。能源结构调整大背景下,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覆性冲击,低耗能的产品或产业有望获得更长成长窗口。对于传统化工企业而言,未来的竞争在于能耗和碳税的成本,优秀的传统化工企业会利用绿色能源代替方案、一体化和规模化优势来降低能耗成本,亦或新增产能转移至更大的海外市场,从而达到双减的目标。同时,随着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以及“非粮”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的突破,生物基材料有望迎来需求爆发期,需求超预期的高景气赛道,未来有望获得盈利估值与业绩的双重提升。推荐关注合成生物学领域,重点关注凯赛生物、华恒生物等行业领先企业。   (2)配额政策落地在即,三代制冷剂有望进入高景气周期。24年起三代制冷剂供给进入“定额+持续削减”阶段,同时二代制冷剂加速削减,四代制冷剂因为专利问题价格居高不下难以形成替代,制冷剂供给端持续缩减。同时随着热泵、冷链市场发展以及空调存量市场持续扩张,叠加东南亚国家制冷剂需求扩张等因素,需求端保持稳定增长。未来制冷剂市场供需缺口将会持续扩大,制冷剂价格稳定上涨,拥有较高配额占比的公司将充分受益。相关公司: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昊华科技、永和股份等相关公司。   (3)电子特气是电子工业的“粮食”,是产业链国产化的核心一环。从全球电子特气市场的角度来看,目前行业呈现出高技术壁垒和高附加值的特征。从国内电子特气市场的角度来看,下游晶圆制造的产业升级迅速与国产高端电子特气市场分散、产能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换而言之,产业链的松散和稀缺也带来了较大的国产替代机遇,率先布局高端产能,拥有丰厚技术储备的企业有望占据先机,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从需求端来看,集成电路/面板/光伏三轮驱动,高端产能需求日益迫切。其中,半导体对特气的拉动主要表现为集成电路高端化带来的量价齐升;平板显示来自于为产业升级与迭代带来的特气品类需求提升;光伏主要表现为装机量快速增长带动量的增长。综上,电子特气行业核心竞争力可以总结为:提纯的技术+混合的配方+多(全)品类供应的潜力。相关公司:有望凭借核心产品向着全品类的平台型公司进发,实现以点破面,最终真正实现电子特气国产化的优质公司金宏气体、华特气体、中船特气。   (4)轻烃化工成全球性趋势。近十年全球范围内烯烃行业最显著的变革之一是原料轻质化趋势,即烯烃生产原料逐渐由重质石脑油转向更为轻质的低碳烷烃乙烷、丙烷等。经过十年的发展,全球乙烯中轻质化原料占比逐步提升,且除亚洲还有煤头和油头路线的增长,其他所有地区增量均来自于轻质化原料。以乙烷裂解和丙烷脱氢为代表的轻烃化工具有流程短、收率高、成本低的特点,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烯烃结构轻质化的浪潮。同时,轻烃化工还有低碳排、低能耗、低水耗的特点,其副产主要为氢气,能够有效降低循环产业链的用氢成本,并可以向外提供高纯低成本氢能源,符合碳中和背景下低碳节能的全球共识。我们认为,碳中和背景下原料轻质化已成为全球烯烃行业不可逆的趋势,轻烃化工头部企业价值有望重估。推荐关注轻烃化工赛道,重点关注卫星化学。   (5)COC聚合物产业化进程加速,国产突围可期。COC/COP(环烯烃共聚物/聚合物)是一类性能优越的材料,这种材料依赖于C5产业链,由C5原料制备得到环烯烃单体,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共聚或者自聚制得COC/COP。其中环烯烃共聚物(COC)具有紫外可见区高透明度等优良的光学性能,低吸水性,高生物相容性等。目前主流的手机摄像镜头均采用以COC/COP为原料的塑料镜片,同时COC/COP近年来也拓展了预灌注、医疗包装、食品包装等用途。近两年,COC/COP国内产业化进程加速,主要原因来自于:1)国内部分企业经过多年研发积累已实现了一定的产业化突破;2)光学领域中消费电子、新能源车等下游产业链明显转移至国内,该材料由日本卡脖子问题日益突出,供应链安全担忧下下游厂商的国产替代意愿加强,从而促使上下游产业化开发进程加快。目前该材料在很多领域仍呈现过高的价格将产品定位于高端应用领域,我们认为市场主要瓶颈仍在供给侧,国产企业有望形成突围,打开市场空间。推荐关注COC聚合物生产环节,相关公司阿科力。   (6)国际巨头撤回报价或减产,钾肥价格有望触底回升。我们认为钾肥价格有望触底回升,行业已进入去库存周期。Canpotex撤回新报价,Nutrien宣布减产,导致短期内钾肥供给下滑,有望消解生产厂商的库存压力。叠加俄罗斯终止《黑海粮食外运协议》,小麦和玉米期货价格均大幅上升,农民粮食种植意愿有所提升,推高了钾肥的需求。综合来看钾肥短期内供需关系失衡,库存主要集中在上游的化肥生产企业上,因此企业或较容易实现对价格的管控,秋季全球各国有望加大钾肥补库力度,钾肥价格将迎来反转。建议关注钾肥领域,相关公司亚钾国际、盐湖股份、藏格矿业、东方铁塔等。   2/32   (7)MDI寡头垄断,行业供给格局有望向好。受益于聚氨酯材料应用端的拓展,近20年MDI需求端稳中向好,而且MDI目前仍是公认的高技术壁垒产品,核心技术没有外散,全球MDI厂家共计8家,其中产能主要集中在万华化学、巴斯夫、科思创、亨斯迈、陶氏5家化工巨头中,5家厂商MDI总产能占比达到90.85%。目前受经济下行影响,MDI价格维持底部区间震荡,但单吨利润依旧可观,随着万华收购巨力以及欧洲整体产能持续低位运行,未来MDI供给格局有望向好,随着需求端逐步修复,MDI将成为极少数能够穿越整个经济周期的化工品。推荐关注聚氨酯领域,重点关注万华化学等企业。   化工价格周度跟踪   涨幅前五:甲乙酮(丁酮,华东)(13.55%)、TDI(华东)(6.73%)、DMF(华东)(5.06%)、WTI原油(2.26%)、石脑油(新加坡)(2.19%)。   跌幅前五:液氯(华东)(-178.57%)、甲醇(华东)(-11.49%)、NYMEX天然气(期货)(-8.83%)、二氯甲烷(浙江巨化)(-7.69%)、纯碱(重质、华东)(-7.41%)。   周价差涨幅前五:顺酐法BDO(143.81%)、PET(96.84%)、DMF(87.01%)、醋酸乙烯(59.57%)、黄磷(59.23%)。   周价差跌幅前五:甲醇(-84.54%)、PTA(-65.72%)、联碱法纯碱(-39.75%)、热法磷酸(-29.83%)、氨碱法纯碱(-16.33%)。   化工供给侧跟踪   本周行业内主要化工产品共有159家企业产能状况受到影响,其中统计新增检修9家,重启3家。   风险提示   政策扰动;技术扩散;新技术突破;全球知识产权争端;全球贸易争端;碳排放趋严带来抢上产能风险;油价大幅下跌风险;经济大幅下滑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0页
      2025-07-06
    • STC007达成授权合作,重视创新管线资产价值

      STC007达成授权合作,重视创新管线资产价值

      个股研报
        阳光诺和(688621)   事件概述   7月2日公司发布公告,公司与上海乐旷惠霖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期就共同开发STC007(镇痛适应症)达成合作并签署相应的《技术开发(合作)合同》,里程碑付款累计总金额2亿元(含税)。项目处于临床三期阶段,估值10亿元,授权20%权益,首付款1亿元,待达到研发节点后支付1亿元里程碑款。   事件点评   STC007临床二期有效性与安全性表现良好,市场潜力较大   STC007为外周kappa受体的选择性激动剂,能有效阻断和抑制痛感信号的传递,从而产生镇痛的作用。拟用于腹部手术后的中、重度疼痛治疗。根据临床二期数据,与安慰剂组相比,能够有效改善腹部术后疼痛中度至重度受试者的术后0-24小时的静息和运动状态下的疼痛评分,减少挽救治疗药物使用量,镇痛效果与阳性对照药盐酸曲马多注射液相当。STC007注射液总体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低于阳性对照药和安慰剂,常见的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在相同作用机制的药物中处于较低水平。若项目研发成功并顺利获批,将有望为公司带来持续稳定的现金流,进一步增厚公司利润。   创新管线储备丰富,重视创新管线价值   公司现已储备丰富的创新研发管线,其中一类创新药中,STC007镇痛适应症已处于临床三期阶段,尿毒症瘙痒的适应症也已进入临床二期阶段;STC008治疗晚期实体瘤相关的肿瘤恶液质已进入临床一期阶段;与艺妙神州合作研发的ZM001治疗中重度SLE已处于临床一期。此外还有多项改良型新药进展较快,目前已有3款口服缓释制剂临床,另有4款计划25年提交IND。   收购整合朗研生命,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布局   公司发布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及可转换公司债券方式购买朗研生命100%股权,将充分发挥公司创新药研发优势,并结合朗研生命在高端化学药、原料药等领域的丰富生产经验,以优化产品管线孵化流程,从而加速项目的推进。   投资建议   考虑到公司签署《技术开发(合作)合同》,将增厚业绩,我们预计2025-2027年营收为13.06/15.87/18.41亿元(前次预测为12.90/15.13/17.81亿元),同比+21.1%/21.5%/16.0%;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2.36/3.07/3.45亿元(前次预测为2.13/2.56/3.04亿元),同比+32.8%/30.3%/12.4%。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新药研发失败风险,订单交付不及预期等。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5-07-04
    • 合成生物学周报:工信部征集非粮生物基材料案例,常德市出台全国首部合成生物制造法规

      合成生物学周报:工信部征集非粮生物基材料案例,常德市出台全国首部合成生物制造法规

      化学制品
        主要观点:   华安证券化工团队发表的《合成生物学周报》是一份面向一级市场、二级市场,汇总国内外合成生物学相关领域企业信息的行业周报。目前生命科学基础前沿研究持续活跃,生物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并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类应对生命健康、气候变化、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重大挑战提供了崭新的解决方案。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生物经济万亿赛道呼之欲出。   合成生物学指数是华安证券研究所根据上市公司公告等汇总整理由58家业务涉及合成生物学及其相关技术应用的上市公司构成并以2020年10月6日为基准1000点,指数涵盖化工、医药、工业、食品、生物医药等多领域公司。本周(2025/06/23-2025/06/27)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下跌3.42个百分点至1556.48。上证综指上涨1.91%,创业板指上涨5.69%,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跑输上证综指5.337个百分点,跑输创业板指9.11个百分点。   常德出台全国首部合成生物制造法规   6月26日,常德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常德市促进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若干规定》获表决通过,这是常德市首部产业促进法规,也是国内首部合成生物制造领域地方性法规。2024年9月,常德市启动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促进立法项目,历经初审、二审及多次修改完善,最终形成草案三次审议稿。该规定全文共十九条,涵盖立法目的、适用范围、政府职责等,重点解决招商、研发、成果转化、审批效率、人才缺乏、要素成本等问题,还创新规定了“两不罚、四禁止”制度及容错机制。下一步,常德市人大常委会将依法定程序报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待批准后公布施行。(资料来源:synbio深波,华安证券研究所)   上海拨款4200万资助18个合成生物学项目   6月24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项目立项通知,18个项目获市科委资助4200万元,其中2025年拨款3210万元。这些项目涉及迪赢生物、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多家单位,涵盖高通量高精度低成本长片段核酸合成等多个方向。此次资助旨在推动上海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为相关科研项目和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助力攻克关键技术难题。(资料来源:synbio深波,华安证券研究所)   工信部聚焦菌种构建与秸秆糖化技术征集非粮生物基材料案例6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通知,启动非粮生物基材料产业创新发展典型案例推荐工作,聚焦关键技术创新、应用场景拓展、特色基地培育三大方向。关键技术创新重点关注工业菌种与酶蛋白元件构建、非粮生物质糖化等领域的颠覆性或改进型技术;应用场景拓展聚焦生物基材料在多场景的商业化应用案例;特色基地培育则关注以非粮生物质综合利用为主导的产业基地。申报主体需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经营管理规范,案例需技术水平高且有完整解决方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等。此次活动旨在推广优质案例,推动非粮生物基材料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技术创新和优质产品应用,培育先进产业集群。(资料来源:synbio深波,华安证券研究所)   湖北大学突破地衣芽孢杆菌基因编辑改造技术   6月23日,湖北大学在生物制造领域取得重要成果。生命科学学院陈守文教授团队耗时18年自主研发的地衣芽孢杆菌细胞工厂平台,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精准改造地衣芽孢杆菌,提升肥料性能,相关技术获2023年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并在武汉光华时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产业化,将废弃甘油转化为γ-聚谷氨酸溶液,产品销往全国,占据近20%市场份额。(资料来源:TK生物基材料与能源,华安证券研究所)   以色列魏茨曼研究所利用新型物理算法设计人工合成酶   6月24日,《自然》杂志报道,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院科学家利用新型计算机算法设计出高效人工合成酶,其催化效率达到AI设计酶的100倍,且能完成天然蛋白质无法实现的化学反应。该团队采用基于酶工作原理的物理算法,而非传统模仿现有酶结构的方法,设计的合成酶在催化“肯普消除”反应时效率与天然酶相当,但氨基酸序列差异超140处,且发现非环状氨基酸结构更具催化优势。这项成果标志合成生物学重要进展,首次实现无需实验室优化即可获高效合成酶,未来计划结合AI技术挑战更复杂多步反应。与主流AI设计酶不同,该研究避免大量已知酶结构数据限制,为难以获天然催化剂的反应提供新方案,可能改变生物制造行业技术路线。(资料来源:synbio深波,华安证券研究所)   风险提示   政策扰动;技术扩散;新技术突破;全球知识产权争端;全球贸易争端;碳排放趋严带来抢上产能风险;原材料大幅下跌风险;经济大幅下滑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0页
      2025-07-03
    • 十年深耕医疗器械,缔造助听器领导品牌

      十年深耕医疗器械,缔造助听器领导品牌

      个股研报
        锦好医疗(872925)   集助听器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海外市场占比大。   公司成立于2011年,专注康复医疗器械和家用医疗器械领域,主要产品包括助听器、雾化器、防褥疮气垫等。公司主要以境外销售为主,业务遍及欧美、南美、中东、南亚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ODM业务收入占比超过85%。2018-2020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1.05亿元、1.49亿元和2.1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1.93%。近年来公司在发展海外市场的同时逐渐开拓国内市场,加大对自有品牌的投入,2018-2020年中国大陆销售收入为0.02亿元、0.09亿元和0.3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57.8%。   老龄化趋势加剧,全球助听器市场迎来发展新机遇。   据联合国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超过65岁的人口占比约为9.1%,老龄化程度快速提高,预计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15.90%。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加快,预计到2050年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将面临听力受损的问题,听损人口的数量将增长至24.97亿人。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9》,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高于全球水平,2009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为8.5%,2018年上升到11.9%,人口老龄化的全球化趋势和失聪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助听器产品的市场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我国助听器市场渗透率较低,发展前景广阔。   据EuroTrak数据显示,2018年,大部分欧洲国家助听器产品的渗透率超过了20%,其中英国、法国等地均超过了40%,而我国助听器产品渗透率低于5%,未来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增长,助听器将在中国得到更快地接受和发展。目前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存在听力受损,影响全球超过15亿人口,而这部分人群中使用助听器的比例仅为17%,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助听器的渗透率更低。非验配助听器作为一款性价比更优的助听器产品,将有效地提升全球助听器的渗透率,未来市场将面临进一步扩容。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非验配助听器产品优势明显。   公司高度重视助听器DSP数字信息处理技术的投入和研发,自主开发自动化的生产线,在提高产品生产效率的同时,确保了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公司营业收入总体规模较小,但增长势头强劲,2018-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1.93%,领先于行业平均水平。毛利率方面,总体上显著高于同行业鹿得医疗和乐心医疗,与九安医疗接近,低于鱼跃医疗和福建太尔。   风险提示   市场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风险等。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5页
      2021-10-15
    • 品牌渠道双轮驱动,多点布局渐入佳境

      品牌渠道双轮驱动,多点布局渐入佳境

      个股研报
        鹿得医疗(832278)   行业层面,我们看好在国民健康意识觉醒、人口老龄化和新就医格局三重共振下,家庭医疗器械行业持续的高景气繁荣;   公司层面,我们看好公司发力国内市场的决心和行动力。短期内抓住后疫情时期健康消费需求的转变升级,以雾化器、电子血压计等单品为突破口快速建立品牌形象,同步铺设大数据新零售渠道,带动线上线下销售放量增长。长期积极布局互联网医疗生态领域,以硬件和线下用户资源为切入口,打造家庭与医疗资源交互的健康管理平台,逐步完成从产品供应商向健康管理服务商的进化。推荐关注。   精于制造、强于研发,公司深耕家庭医疗器械多年,产品体系专业完整   鹿得医疗成立于2005年,以ODM起家,十余年家用医疗器械领域精耕细作,已发展成国内机械血压计领域的绝对龙头。在ODM向OBM转变的过程中,公司以自有品牌“SCIAN西恩”为支点,通过对血压测量算法、零点和满度自动校准、血压表自校准、雾化颗粒、雾化量可调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组合延伸,形成涵盖血压检测、雾化治疗、家庭护理、科室诊断4大类20余条品线上百个品类的产品矩阵。自15年起,公司战略布局智慧医疗产业,通过构建鹿得大健康生态平台获取用户多维体征数据,协同国内分级诊疗体系建设,赋能用户健康数据与医疗资源的互联互通,公司业务结构更加立体丰满。   品牌制胜、渠道为王,集中发力两条主线,构筑企业成长基石   医疗器械领域,家用产品技术壁垒不高、可复制性强、产品趋于同质,整体消费属性更强。跳出以技术和研发为主导的研究框架,更多地从产品、渠道、品牌、服务等四个维度评估企业的成长潜力和价值。   ①产品端,公司产品性价比优势凸显。公司凭借十余年为国外一线品牌代工的技术积淀,以自主品牌“SCIAN西恩”发力国内终端市场,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与迭代,已形成包括血压测量、呼吸治疗、慢病管理、体温检测、口腔护理等多个产品系列的数十种产品。公司主流产品均获得全球医疗认证资质,产品质量显著高于国标,与同类竞品相比,公司产品售价约为鱼跃同类产品的6-9折,约为欧姆龙同类产品的3-4折,考虑品牌溢价因素,公司产品的性价比更优。   ②渠道端,新零售系统建设带动线上渠道放量在即。公司战略布局覆盖全国、“线上+线下”双轨互动的新零售模式。目前线下渠道全国性OTC连锁覆盖率达40%以上,百强连锁覆盖率达50%以上,与益丰医药、天济大药房、海王星辰等优质连锁药店建立深度稳定的合作关系;医院渠道以雾化治疗诊室为突破口,通过在医院及诊所建立专业雾化诊室的方式,以点带面提升公司品牌的影响力。线上渠道方面,公司2016年起先后入驻天猫、京东商城,旗舰店运营模式趋于成熟,近期公司积极拥抱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内容建设与渠道拓展齐头并进,搭载新媒体形成的品牌示范效应逐步显现。过往受产能限制和以大客户为主的销售模式,公司线上销量占比一直较低,不足整体销售规模的1%。通过“鹿得大数据新零售项目”的建设实施,将在线上利用新媒体矩阵和流量池打造,并在线下新增15家售后服务中心,形成销售售后的闭环。同时,精选层募投项目针对电子血压计和雾化器将分别新增75万台和80万台产能,产能释放叠加新零售体系运行,公司线上渠道有望迎来放量增长。   ③品牌端,“西恩”品牌具备彰显国货之光的能力和潜质。国内家用医疗器械厂商大小林立,绝大部分企业只在细分产品具有较强的品牌实力,如强生(血糖仪)、欧姆龙(电子血压计、血糖仪)、九安医疗(电子血压计、血糖仪)浙江龙飞(制氧机)等,目前仅鱼跃医疗在综合产品中具备较强的品牌竞争力。多年的制造、技术和人员积淀是“西恩”品牌未来能在各大知名品牌强压下脱颖而出的基石。本次疫情强化国民对健康消费的认知,加速健康消费习惯的升级转变,在健康意识全民觉醒的风口下,雾化器、电子血压计等单品有望成为公司自主品牌弯道超车的突破口,在全渠道销售模式下,快速建立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④服务端,通过产品软硬件与医疗资源融合互通,公司有望实现从产品供应商向健康管理服务商的进化。互联网与医疗融合是大势所趋,疫情催化叠加国内分级诊疗制度的全面铺开,家用医疗器械的内涵及外延得到全面提升。尤其高血压、肺结核等慢性病因治疗手段以综合防治为主,被优先纳入基层医疗机构家庭医生服务范围,为公司血压计、雾化器等产品深入互联网医疗生态提供了最佳的应用场景。   公司开放的健康管理云系统通过家庭医疗产品终端和投放至社区的智能陪护机器人采集用户体征数据,点对点传输至基层医院或签约的家庭医生,打破了原先家庭与医疗机构的信息壁垒,在此基础上开展在线咨询、远程会诊和远程康复等活动,实现用户健康的闭环管理。公司持续推进与基层医疗机构和大型医院等的合作,未来向健康管理服务商的进化升级值得市场期待。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07/4.87/5.6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406/7178/8943万元,推荐关注。   风险提示   1.境外客户销售占比较高的风险;2.销售不及预期风险;3.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4.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增长不及预期风险等。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2页
      2021-09-06
    • 掘金慢病管理市场,打开向上成长空间

      掘金慢病管理市场,打开向上成长空间

      个股研报
        鹿得医疗(832278)   事件   近日,鹿得医疗发布2020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0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500~5800万元,较2019年3254.38万元同比+69%~78.22%。单Q4季度看,单Q4实现归母净利润1705.06~2005.06万元,同比+112.64%-150.05%。   点评   公司ToB+ToC全渠道发力,掘金国内千亿慢病管理市场。鹿得医疗以ODM起家,深耕家用医疗器械十五年,截至目前已形成涵盖机械/电子血压计、雾化器、冲牙器、听诊器等十余个产品大类数十个产品类型。叠加自主研发积淀及与国际品牌运营商的持久合作经验,公司以自有品牌“SCIAN西恩”发力国内市场。以OTC及医院渠道建设为先,目前公司线下全国性OTC连锁覆盖率40%以上,百强连锁覆盖率50%以上;   医院渠道以雾化治疗诊室切入,以点带面提高品牌当地渗透。紧跟消费升级与慢病管理下沉趋势,公司2016年起先后入驻天猫、京东商城等电商平台,以“鹿得大数据新零售项目”建设实施为支撑,近期公司积极拥抱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逐步形成线上营销与线下销售售后闭环,搭载新媒体矩阵下的渠道势能持续释放,为公司产品借渠道之风快速崛起打下坚实基础。   防疫需求叠加扩产能调结构,2020年公司业绩预告大超预期。一方面,因国内外疫情防控需求及居民健康防护意识提升,公司2020年防护类外厂产品增长迅猛,2020H1外厂产品营收占比达24.49%,同比增长197.93%,带动整体营收规模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公司主动市场研判,增加对电子血压计、雾化器等高毛利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实现老客户渗透率提升同时新客户开发效果明显,2020H1电子血压计及雾化器贡献营收占比达39.5%。随着电子血压计(75万台)、雾化器(80万台)新增产能的建设推进,电子血压计和雾化器有望取代传统机械血压计成为公司未来营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   吸入制剂国产替代进程下,公司雾化器产品力尚未充分感知。吸入制剂作为哮喘、COPD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首选给药方式,国内市场规模超200亿,但目前国产化率不足10%。随着BE评价标准的逐步明朗和多款呼吸制剂品种相关原研专利的陆续到期,吸入制剂迎来国产替代的关键窗口期。从国产化品种对应的吸入制剂类型看,雾化吸入有望继续作为主流给药方式,更充分受益国产替代下的放量增长。公司专注雾化核心领域,自主研发“雾化颗粒、雾化量可调技术”,较好地满足患者对雾化量和颗粒的不同需求,形成对上呼吸道、气管及支气管肺泡等绝大部分呼吸类疾病的覆盖。从出口导向扩展到内外结合,公司雾化器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已从2017年67.73%提升至2019年的88.23%,同时整体产销率达96.94%。未来随着雾化器新建产能的稳步投放,公司市场和业绩的增长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   投资建议   公司在家用医疗器械领域精耕细作十余年,在境内企业机械血压计出口规模排名中位列第1。近年来,顺应国内消费升级和慢病管理下沉趋势,依托制造与研发优势,公司业务重心主动向内迁移,以渠道建设为先,截至目前公司OTC、医院、电商三位一体的销售网络已基本成型。基于新建产能和渠道建设,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确定性强,叠加国内慢病管理市场的高景气度,预计公司仍有可观的向上成长空间。我们预计2020/2021/2022年的收入分别为4.25/4.28/5.07亿,归母净利分别为5710/5738/7503万元,推荐关注。   风险揭示   境外客户销售占比较高的风险;技术进步风险;产能扩张不及预期风险;渠道建设不及预期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1-01-26
    • 家庭医疗器械领域深耕不辍、品牌&渠道积极调整

      家庭医疗器械领域深耕不辍、品牌&渠道积极调整

      个股研报
        鹿得医疗(832278)   公司发布半年报,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66亿元,同比+13.22%,归母净利润0.22亿元,同比+35.31%。单看Q2,公司实现营收1.24亿元,环比+192.04%,归母净利润0.18亿元,环比+352.86%。   核心观点:   中报业绩超出市场预期。从行业层面看,我们看好在国民健康意识觉醒、城镇化趋势和新就医格局的三重共振下,家庭医疗器械行业持续的高景气繁荣;从公司层面看,我们看好公司发力国内市场的决心和行动力。短期内抓住后疫情时期健康消费需求的转变升级,以雾化器、电子血压计等单品为突破口快速建立品牌形象,同步铺设大数据新零售渠道,带动线上线下销售放量增长。长期积极布局互联网医疗生态领域,以硬件和线下用户资源为切入口,打造家庭与医疗资源交互的健康管理平台,逐步完成从产品供应商向健康管理服务商的进化。公司未来期间的业绩情况与募投项目的落地效果关联密切,公司成长逻辑尚未完全验证,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点评:   2020H1国内外市场齐发力,疫情带动雾化器及防护产品销量上升   2020H1,公司境外实现营收1.37亿元,同比+6.83%,国际市场新增客户20个,南美、欧盟、北美、东南亚及大洋洲等地订单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公司境内实现营收0.29亿元,同比+58.56%,主要得益于与疫情相关的雾化器及防护类外厂产品销量的显著增长。我们认为公司境外市场份额稳定,疫情推动健康消费意识升级,将持续带动雾化器、电子血压计等单品的销量增长。   境内销售占比提升叠加规模效应,毛利率同比小幅上涨   毛利率方面:2019H1、2020H1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6.22%、28.63%。一方面由于境内销售占比增加抬升了整体毛利水平,另一方面需求带动的销售增加形成规模效应,亦对综合毛利率起到正向拉动作用。   费用方面:2020H1公司三费的费用率7.77%,同比-2.12%,其中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分别同比-1.33%/-0.51%/-0.12%,体现公司较强的费用管控能力。2020H1公司研发费用为3.63%,同比+0.7%,研发力度稳步增强。   精于制造、强于研发,公司深耕家庭医疗器械多年,产品体系专业完整   鹿得医疗成立于2005年,2015年挂牌新三板,2020年7月作为首批32家企业登陆精选层公开发行。公司以ODM起家,精于制造,强于研发,已发展成国内机械血压计领域的绝对龙头。在ODM向OBM转变的过程中,公司以自有品牌“SCIAN西恩”为支点,通过对血压测量算法、零点和满度自动校准、血压表自校准、雾化颗粒、雾化量可调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组合延伸,形成涵盖血压计、雾化器、冲牙器、听诊器等数十个品类的家庭医疗器械产品线。自15年起,公司战略布局智慧医疗产业,通过构建鹿得大健康生态平台获取用户多维体征数据,协同国内分级诊疗体系建设,赋能用户健康数据与医疗资源的互联互通,公司业务结构更加立体丰满。   品牌制胜、渠道为王,集中发力两条主线,构筑企业成长基石   在医疗器械领域,家用产品的技术壁垒不高、可复制性强、产品趋于同质,整体消费属性更强。因此我们建议跳出以技术和研发为主导的研究框架,更多地从产品、渠道、品牌、服务等四个维度评估企业的成长潜力和价值。   1)产品端,公司产品性价比优势凸显。公司凭借十余年为国外一线品牌代工的技术积淀,以自主品牌“SCIAN西恩”发力国内终端市场,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与迭代,已形成包括血压测量、呼吸治疗、慢病管理、体温检测、口腔护理等多个产品系列的数十种产品。公司主流产品均获得全球医疗认证资质,产品质量显著高于国标,与同类竞品相比,公司产品售价约为鱼跃同类产品的6-9折,约为欧姆龙同类产品的3-4折,考虑品牌溢价因素,公司产品的性价比更优。   2)渠道端,新零售系统建设带动线上渠道放量在即。公司战略布局覆盖全国、“线上+线下”双轨互动的新零售模式,目前线下渠道全国性OTC连锁覆盖率达40%以上,百强连锁覆盖率达50%以上,与益丰医药、天济大药房、海王星辰等优质连锁药店建立深度稳定的合作关系;医院渠道以雾化治疗诊室为突破口,通过在医院及诊所建立专业雾化诊室的方式,以点带面提升公司品牌的影响力。线上渠道方面,公司2016年起先后入驻天猫、京东商城,旗舰店运营模式趋于成熟,近期公司积极拥抱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内容建设与渠道拓展齐头并进,搭载新媒体形成的品牌示范效应逐步显现。过往受产能限制和以大客户为主的销售模式,公司线上销量占比一直较低,不足整体销售规模的1%。通过本次募投项目“鹿得大数据新零售项目”的建设实施,将在线上利用新媒体矩阵和流量池打造,并在线下新增15家售后服务中心,形成销售售后的闭环。同时,本次募投项目针对电子血压计和雾化器将分别新增75万台和80万台产能,产能释放叠加新零售体系运行,公司线上渠道有望迎来放量增长。   3)品牌端,“西恩”品牌具备彰显国货之光的能力和潜质。国内家用医疗器械厂商大大小小,鱼龙混杂,大多企业只在细分产品具有较强的品牌实力,如强生(血糖仪)、欧姆龙(电子血压计、血糖仪)、九安医疗(电子血压计、血糖仪)浙江龙飞(制氧机)等,目前仅鱼跃医疗在综合产品中具备较强的品牌竞争力。多年的制造、技术和人员积淀是“西恩”品牌未来能在各大知名品牌强压下脱颖而出的基石。本次疫情强化国民对健康消费的认知,加速健康消费习惯的升级转变,在健康意识全民觉醒的风口下,雾化器、电子血压计等单品有望成为公司自主品牌弯道超车的突破口,在全渠道销售模式下,快速建立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4)服务端,通过产品软硬件与医疗资源融合互通,公司有望实现从产品供应商向健康管理服务商的进化。“互联网+医疗”是当前方兴未艾的医疗新形态,疫情催化叠加国内分级诊疗制度的全面铺开,家用医疗器械的内涵及外延得到全面提升。2018年卫健委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重点工作通知”中明确要求,至2020年底远程医疗要覆盖医联体内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约95.4万家),其中高血压、肺结核等慢性病因治疗手段以综合防治为主,被优先纳入基层医疗机构家庭医生服务范围,为公司血压计、雾化器等产品深入互联网医疗生态提供了最佳的应用场景。公司开放的健康管理云系统通过家庭医疗产品终端和投放至社区的智能陪护机器人采集用户体征数据,点对点传输至基层医院或签约的家庭医生,打破了原先家庭与医疗机构的信息壁垒,在此基础上开展在线咨询、远程会诊和远程康复等活动,实现用户健康的闭环管理。公司持续推进与基层医疗机构和大型医院等的合作,未来向健康管理服务商的进化升级值得市场期待。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0-2022年EPS分别为0.26/0.29/0.39元,对应PE分别为33.11/30.25/22.56。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1.境外客户销售占比较高的风险;   2.存货减值风险;   3.技术进步风险;   4.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7页
      2020-08-31
    • 华恒生物(688639):Q2业绩环比改善,新产品放量持续推进

      华恒生物(688639):Q2业绩环比改善,新产品放量持续推进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