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253)

    • 高端晶状体放量可期,眼科平台公司增长强劲

      高端晶状体放量可期,眼科平台公司增长强劲

      个股研报
        爱博医疗(688050)   主要观点:   公司是国内比较稀缺的眼科耗材技术研发平台,横向拓展品类能力强:短期内看人工晶体(包括国内外市场)、角膜塑形镜、离焦镜及美瞳产品收入的快速放量;中期内看多焦点人工晶体、屈光晶体、自有消费品牌产品(包括自有彩瞳产品、医美类产品)等产品放量;长期看公司产品迭代能力和品类拓展能力,包括向眼科诊断及治疗设备、其他眼内植入物、再生材料(如宫腔补片等)等领域的拓展。   三大核心业务,保持快速增长   (1)双焦点人工晶状体,国产第一家,集采放量可期   公司手术治疗领域包括多款“普诺明”“普诺特”系列的基础及功能性人工晶状体以及“利尔美”系列的辅助手术产品,在研的国内EDoF、非球面三焦散光矫正人工晶状体等先进设计的产品临床进展顺利。2023年公司人工晶体实现收入约5.0亿元,同比增长约41.66%。   其中,公司双焦点人工晶状体全视是国产第一个多焦点且有视力改善功能的人工晶状体,预计会随着国家集采中标快速放量。2023年公司国内市场人工晶状体销量突破100万片,市场占有率超20%,竞争地位突出。目前白内障患者群体的视力改善需求越来越高,而且国内白内障手术率(CSR)仍较低,预计随着白内障手术整体价格下降以及老龄化程度加深,国内高端人工晶状体的占比会显著提升。   (2)近视防控业务市场空间大,OK镜和离焦镜适应不同支付群体需要   我国各年龄段青少年的近视呈现发病年龄早、进展快、程度深的趋势。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为51.90%,预计超过1.1亿人患有近视。OK镜是最有效的延缓近视程度的防控手段之一,离焦镜伴随近些年技术进步也逐渐被市场认可,成为近视防控手段的有效补充。   公司在光学设计和材料研发领域有较强的积累,无论是OK镜还是离焦软镜,高透氧的材料特性能够为角膜提供更多氧气,保护眼睛健康。公司目前提供的近视防控组合产品包括iBright普诺瞳角膜塑形镜、普诺瞳Pro系列OK镜、普诺瞳?渐进离焦RGP硬性透气接触镜、普诺瞳?高次非球面软性接触镜、欣诺瞳环状多焦点离焦镜、普诺瞳仿生复眼多焦点离焦镜以及普诺瞳B仿生复眼离焦镜,产品丰富,满足不同群体的配镜需求。2023年公司近视防控收入实现2.76亿元,同比增长约33%,其中OK镜实现增速约26%,显著高于行业增速。   (3)美瞳业务并购顺利,后续期待产能提升和利润改善   参考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中国软性接触镜厂商端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76亿人民币增长为2022年的122亿人民币,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2.4%,其中透明隐形眼镜复合年均增长率为8.9%,彩色隐形眼镜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8.8%。   公司在隐形眼镜领域已布局多年,沉淀了丰富的产品和产线经验,通过并购天眼医药、福建优你康、美悦瞳快速提升产能,拓展隐形眼镜市场,目前彩片产线处于满产状态,并依托公司研发优势持续提升产线效率。2023年,公司隐形眼镜收入13,658.70万元,销量约6037万片,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4.36%,同比增长1,504.78%。其中,天眼医药实现营业收入约7185.77万元,净利润约-763.48万元;优你康实现营业收入约3016.15万元,净利润约-784.54万元。2024年预计公司美瞳业务继续提高出货量,规模提升后综合毛利率和净利润也会改善。   投资建议   综上,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将分别达到13.47亿元、16.77亿元和21.6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1.7%、24.5%、29.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6亿元、5.34亿元、7.08亿元,同比增长36.8%、28.4%、32.5%。2024-2026年对应的EPS分别为2.20元、2.82元和3.74元,对应的PE分别为33x、26x和20x。考虑公司是眼科领域比较稀缺的耗材平台公司,目前三大主业保持快速增长,人工晶状体借集采实现高端产品放量,近视防控产品组合丰富,美瞳业务并购顺利,预计未来利润持续改善,未来公司也会向眼科设备等方向拓展,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双焦点人工晶状体放量不及预期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6页
      2024-07-01
    • 合成生物学周报:天津发布重磅合成生物学政策,核糖体DNA精简与重塑取得突破

      合成生物学周报:天津发布重磅合成生物学政策,核糖体DNA精简与重塑取得突破

      化学制品
        主要观点:   华安证券化工团队发表的《合成生物学周报》是一份面向一级市场、二级市场,汇总国内外合成生物学相关领域企业信息的行业周报。   目前生命科学基础前沿研究持续活跃,生物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并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类应对生命健康、气候变化、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重大挑战提供了崭新的解决方案。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生物经济万亿赛道呼之欲出。   合成生物学指数是华安证券研究所根据上市公司公告等汇总整理由58家业务涉及合成生物学及其相关技术应用的上市公司构成并以2020年10月6日为基准1000点,指数涵盖化工、医药、工业、食品、生物医药等多领域公司。本周(2024/06/17-2024/06/21)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下跌4.89个百分点至825.56。上证综指下跌1.14%,创业板指下跌1.98%,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跑输上证综指3.76个百分点,跑输创业板指2.91个百分点。   天津发布重磅合成生物学政策   近期,天津科技局对《天津市加快合成生物创新策源推动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五)打造标志性产业集聚区,提及:创新项目落地审批分类,对于生物制造领域产业化项目,无需参照石化、化工类相关文件进行审批;鼓励高附加值项目落地,促进生物制造产品创新和产业化。(九)加强金融投资服务体系建设,提及:支持企业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生物制造企业上市,对在资本市场成功上市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政策解决了产业化审批问题,支持企业IPO,对推动合成生物学发展有极大作用。(资料来源:天津科技局,华安证券研究   1/17   所)   “合成生物学前沿技术与临床应用研讨会”在张江科学城举办   6月20日下午,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等主办的浦东新区第十五届学术年会分会“合成生物学前沿技术与临床应用研讨会”在张江科学城举办。研讨会邀请药物研发科学家、相关临床机构专家、合成生物学家、材料科学家、药物研发服务企业高管、投资机构等业内重磅嘉宾,分享交流当前合成生物学前沿技术的临床转化,讨论合成生物产业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遇到的共性问题,对合成生物学的未来发展表达了信心。(资料来源:浦东新区第十五届学术年会分会,华安证券研究所)   邓子新院士谈合成生物学:尚未到达合成生命的阶段,目前可控“合成生物学的人才尤其需要交叉融合的理念,能够把各门学科,从基础到运营都打通,敢于向前迈半步,让基础理论得以生产和应用。但又不能一味地强调应用,如果只追求‘造物致用’,不追求‘造物致知’,总有一天这门学科会枯竭的。”5月21日下午,在上海宝山举行的第八届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战略联盟年会暨2023年新发展论坛活动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名誉院长、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邓子新在接受澎湃科技采访时说。邓子新是中国合成生物学最早的发起人之一,长期从事微生物代谢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主攻放线菌遗传学及抗生素生物合成的化学生物学。(资料来源: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战略联盟年会,华安证券研究所)   GSK收购Elsie Biotechnologies,开发肝病用药   6月6日,GSK宣布以高达5000万美元(约3900万英镑)的价格收购了Elsie Biotechnologies。此次收购使GSK整合了Elsie的寡核苷酸发现、合成和递送技术,以增强自身平台的研发能力。在此之前,GSK曾于2023年7月与Elsie达成过研究合作。基于Elsie平台生成的数据,再结合GSK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方面的专业知识,将支持未来寡核苷酸药物设计预测模型的开发。寡核苷酸具有调节基因表达的独特能力,使其成为解决传统小分子或生物制剂无法解决的很大一部分治疗靶点的有吸引力的方式。(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华安证券研究所)   复星医药参股投资企业普灵生物拟进行A-2轮融资   复星医药公布,本集团参股投资企业普灵生物拟进行A-2轮融资,于本次增资中,本公司控股企业苏州星未来基金、第三方红树林投资拟现金出资共计人民币1,683.3333万元认缴标的公司新增注册资本合计人民币1,230,506.79元,其中:苏州星未来基金拟现金出资人民币750万元认缴标的公司新增注册资本人民币548,245.61元(即本次投资)。普灵生物是一家创新型ADC生物技术服务商,专注于开发下一代精确灵活的药物递送系统与抗体偶联药物(ADC),建立药物偶联递送平台。公司建立了灵活、模块化的技术平台合成ADC药物池,并通过独有的筛选平台为每一个靶点筛选优的ADC药物组成。基于已搭建的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连接器平台,普灵生物专注于打造“First in class&Best in class”产品管线。(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华安证券研究所)   2/17   风险提示   政策扰动;技术扩散;新技术突破;全球知识产权争端;全球贸易争端;碳排放趋严带来抢上产能风险;原材料大幅下跌风险;经济大幅下滑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7页
      2024-06-25
    •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工信部发文动员建设新材料大数据中心,原油价格持续上涨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工信部发文动员建设新材料大数据中心,原油价格持续上涨

      化学制品
        主要观点:   行业周观点   本周(2024/6/17-2024/6/21)化工板块整体涨跌幅表现排名第14位,涨跌幅为-2.11%,走势处于市场整体走势中下游。上证综指涨跌幅为-1.14%,创业板指涨跌幅为-1.98%,申万化工板块跑输上证综指0.97个百分点,跑输创业板指0.13个百分点。   2024年化工行业景气度将延续分化趋势,推荐关注合成生物学、农药、层析介质、代糖、维生素、轻烃化工、COC聚合物、MDI等行业:   (1)合成生物学奇点时刻到来。能源结构调整大背景下,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覆性冲击,低耗能的产品或产业有望获得更长成长窗口。对于传统化工企业而言,未来的竞争在于能耗和碳税的成本,优秀的传统化工企业会利用绿色能源代替方案、一体化和规模化优势来降低能耗成本,亦或新增产能转移至更大的海外市场,从而达到双减的目标。同时,随着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以及“非粮”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的突破,生物基材料有望迎来需求爆发期,需求超预期的高景气赛道,未来有望盈利估值与业绩的双重提升。推荐关注合成生物学领域,重点关注凯赛生物、华恒生物等行业领先企业。   (2)配额政策落地在即,三代制冷剂有望进入高景气周期。24年起三代制冷剂供给进入“定额+持续削减”阶段,同时二代制冷剂加速削减,四代制冷剂因为专利问题价格居高不下难以形成替代,制冷剂供给端持续缩减。同时随着热泵、冷链市场发展以及空调存量市场持续扩张,叠加东南亚国家制冷剂需求扩张等因素,需求端保持稳定增长。未来制冷剂市场供需缺口将会持续扩大,制冷剂价格稳定上涨,拥有较高配额占比的公司将充分受益。建议关注: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昊华科技、永和股份。   (3)电子特气是电子工业的“粮食”,是产业链国产化的核心一环。从全球电子特气市场的角度来看,目前行业呈现出高技术壁垒和高附加值的特征。从国内电子特气市场的角度来看,下游晶圆制造的产业升级迅速与国产高端电子特气市场分散、产能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换而言之,产业链的松散和稀缺也带来了较大的国产替代机遇,率先布局高端产能,拥有丰厚技术储备的企业有望占据先机,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从需求端来看,集成电路/面板/光伏三轮驱动,高端产能需求日益迫切。其中,半导体对特气的拉动主要表现为集成电路高端化带来的量价齐升;平板显示来自于为产业升级与迭代带来的特气品类需求提升;光伏主要表现为装机量快速增长带动量的增长。综上,电子特气行业核心竞争力可以总结为:提纯的技术+混合的配方+多(全)品类供应的潜力。建议关注有望凭借核心产品向着全品类的平台型公司进发,实现以点破面,最终真正实现电子特气国产化的优质公司:金宏气体、华特气体、中船特气。   (4)轻烃化工成全球性趋势。近十年全球范围内烯烃行业最显著的变革之一是原料轻质化趋势,即烯烃生产原料逐渐由重质石脑油转向更为轻质的低碳烷烃乙烷、丙烷等。经过十年的发展,全球乙烯中轻质化原料占比逐步提升,且除亚洲还有煤头和油头路线的增长,其他所有地区增量均来自于轻质化原料。以乙烷裂解和丙烷脱氢为代表的轻烃化工具有流程短、收率高、成本低的特点,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烯烃结构轻质化的浪潮。同时,轻烃化工还有低碳排、低能耗、低水耗的特点,其副产主要为氢气,能够有效降低循环产业链的用氢成本,并可以向外提供高纯低成本氢能源,符合碳中和背景下低碳节能的全球共识。我们认为,碳中和背景下原料轻质化已成为全球烯烃行业不可逆的趋势,轻烃化工头部企业价值有望重估。推荐关注轻烃化工赛道,重点关注卫星化学。   (5)COC聚合物产业化进程加速,国产突围可期。COC/COP(环烯烃共聚物/聚合物)是一类性能优越的材料,这种材料依赖于C5产业链,由C5原料制备得到环烯烃单体,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共聚或者自聚制得COC/COP。其中环烯烃共聚物(COC)具有紫外可见区高透明度等优良的光学性能,低吸水性,高生物相容性等。目前主流的手机摄像镜头均采用以COC/COP为原料的塑料镜片,同时COC/COP近年来也拓展了预灌注、医疗包装、食品包装等用途。近两年,COC/COP国内产业化进程加速,主要原因来自于:1)国内部分企业经过多年研发积累已实现了一定的产业化突破;2)光学领域中消费电子、新能源车等下游产业链明显转移至国内,该材料由日本卡脖子问题日益突出,供应链安全担忧下下游厂商的国产替代意愿加强,从而促使上下游产业化开发进程加快。目前该材料在很多领域仍呈现过高的价格将产品定位于高端应用领域,我们认为市场主要瓶颈仍在供给侧,国产企业有望形成突围,打开市场空间。推荐关注COC聚合物生产环节,建议关注阿科力。   (6)国际巨头撤回报价或减产,钾肥价格有望触底回升。我们认为钾肥价格有望触底回升,行业已进入去库存周期。Canpotex撤回新报价,Nutrien宣布减产,导致短期内钾肥供给下滑,有望消解生产厂商的库存压力。叠加俄罗斯终止《黑海粮食外运协议》,小麦和玉米期货价格均大幅上升,农民粮食种植意愿有所提升,推高了钾肥的需求。综合来看钾肥短期内供需关系失衡,库存主要集中在上游的化肥生产企业上,因此企业或较容易实现对价格的管控,秋季全球各国有望加大钾肥补库力度,钾肥价格将迎来反转。建议关注钾肥领域,建议关注亚钾国际、盐湖股份、藏格矿业、东方铁塔等行业领先企业。   2/31   (7)MDI寡头垄断,行业供给格局有望向好。受益于聚氨酯材料应用端的拓展,近20年MDI需求端稳中向好,而且MDI目前仍是公认的高技术壁垒产品,核心技术没有外散,全球MDI厂家共计8家,其中产能主要集中在万华化学、巴斯夫、科思创、亨斯迈、陶氏5家化工巨头中,5家厂商MDI总产能占比达到90.85%。目前受经济下行影响,MDI价格维持底部区间震荡,但单吨利润依旧可观,随着万华收购巨力以及欧洲整体产能持续低位运行,未来MDI供给格局有望向好,随着需求端逐步修复,MDI将成为极少数能够穿越整个经济周期的化工品。推荐关注聚氨酯领域,重点关注万华化学等企业。   化工价格周度跟踪   本周价格涨幅前五:石脑油(+4.27%)、季戊四醇(+3.81%)、WTI原油(+2.29%)、SBS(+2.26%)、双酚A(+2.02%)。   本周价格跌幅前五:液氮(-25.8%)、二乙醇胺(-6.25%)、纯碱(-5.81%)、NYMEX天然气(-5.79%)、丙烯酸(-4.76%)。   本周价差涨幅前五:涤纶短纤(+1306.67%)、醋酸乙烯(+607.64%)、顺酐法BDO(+30.33%)、甲醇(+28.17%)、黄磷(+19.53%)。   本周价差跌幅前五:电石法PVC(-745.93%)、热法磷酸(-49.86%)、制冷剂R125(-11.20%)、氨碱法纯碱(-10.76%)、己二酸(-8.20%)。化工供给侧跟踪   本周行业内主要化工产品共有159家企业产能状况受到影响,较上周统计数量增加2家,其中统计新增检修3家,重启1家。本周新增检修主要集中在合成氨、醋酐,预计2024年6月共有33家企业重启生产。   风险提示   政策扰动;技术扩散;新技术突破;全球知识产权争端;全球贸易争端;碳排放趋严带来抢上产能风险;油价大幅下跌风险;经济大幅下滑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1页
      2024-06-24
    • 合成生物学周报:沙特巨头携手中石化合作绿色氢氨,巴斯夫布局富马酸项目

      合成生物学周报:沙特巨头携手中石化合作绿色氢氨,巴斯夫布局富马酸项目

      化学制品
        主要观点:   华安证券化工团队发表的《合成生物学周报》是一份面向一级市场、二级市场,汇总国内外合成生物学相关领域企业信息的行业周报。目前生命科学基础前沿研究持续活跃,生物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并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类应对生命健康、气候变化、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重大挑战提供了崭新的解决方案。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生物经济万亿赛道呼之欲出。   合成生物学指数是华安证券研究所根据上市公司公告等汇总整理由58家业务涉及合成生物学及其相关技术应用的上市公司构成并以2020年10月6日为基准1000点,指数涵盖化工、医药、工业、食品、生物医药等多领域公司。本周(2024/06/10-2024/06/14)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上涨4.39个百分点至868.03。上证综指下跌0.61%,创业板指上涨0.58%,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跑赢上证综指5.00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指3.82个百分点。   巴斯夫布局生物合成富马酸项目   近日,巴斯夫欧洲公司正在利用Basfia succiniciproducens细菌将糖和二氧化碳转化为重要的化学生产中间体富马酸。这项研究是与萨尔大学、马尔堡大学和凯泽斯劳滕-兰道大学合作开展的,名为FUMBIO。公司计划优化其发酵过程,使细菌能够利用糖和二氧化碳等可再生原料生产尽可能多的富马酸,还重点研究了随后利用酶(也称为生物催化)将富马酸精炼成可生物降解的工业产品。FUMBIO研究项目将测量用生物技术方法生产的富马酸的二氧化碳足迹,并将其与石化生产进行比较。合作伙伴预计,由于使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碳足迹将显著降低,甚至为负值。   1/18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华安证券研究所)   沙特巨头携手中石化广州工程合作绿色氢氨   6月13日,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简称“ACWA Power”)与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将开展在绿色氢氨领域的务实合作。作为全球领先的电力及海水淡化开发商、投资商和运营商,ACWA Power同时也是绿色氢能的先行者和能源转型的领导者。公司备受瞩目的NEOM绿氢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它不仅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公用事业规模、商业化氢设施,还实现了以100%可再生能源供电。预计运营后,绿氨年产量将达到120万吨。同时,公司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的第二个绿氢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该项目第一阶段计划每年生产3000吨绿氢,并有扩大规模的计划。近日,ACWA Power与突尼斯政府签约,将着手开发一项大规模绿氢项目,旨在通过三个阶段最终实现每年60万吨的绿色氢气产量,并将这些清洁能源出口至欧洲。(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华安证券研究所)   耐思特、北欧化工、科思创宣布联合项目   6月11日,欧洲耐思特石油公司(Neste)、北欧化工(Borealis)和科思创(Covestro)宣布了一个联合项目,将报废轮胎回收为汽车应用的高质量塑料。三家公司宣布,为了“推动聚合物价值链和汽车行业的循环”,该合作伙伴关系将废旧轮胎材料化学回收为基础化学品。当轮胎不再适合使用时,它们会通过化学回收的方式液化,然后加工成基础化学品,再进一步加工成高纯度的聚碳酸酯。这些聚碳酸酯随后可用于各种汽车应用,从车头灯部件到散热器格栅。根据合作,耐思特将把“液化”废旧轮胎转化为聚合物和化学品制造的原材料。然后,北欧化工将这些原料加工成苯酚和丙酮,其后科思创将用它们制造聚碳酸酯。(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华安证券研究所)   巴斯夫与中海油化学签约联合开发绿色甲醇和绿氨   6月12日,2024年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期间,巴斯夫与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化学”)签署关于建立绿色碳一化工先进技术联合实验室(简称“联合实验室”)的谅解备忘录。巴斯夫与中海油化学将在各个领域合作开发可持续技术,包括二氧化碳制合成气技术、绿色甲醇与绿氨的制备与应用、绿色氢气的制备及提纯技术、绿色烯烃的合成以及绿色烯烃的低聚和加氢生产绿色燃料和可持续航空燃料产品(电子燃料、电子航空燃料)等多个领域开展技术合作。双方将共同推动二氧化碳减排以及绿色能源应用技术的发展,以及加强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华安证券研究所)   百事可乐和GreenDot合作塑料包装回收   近日,百事和GreenDot宣布了一项协议,支持对塑料废弃物回收的投资,这些废弃物可以重新用于百事可乐的零食包装。GreenDot一直在扩大其在德国的分类和回收业务,并在奥地利和意大利开发了更多资产。该集团现在还在其产品组合中加入了先进的回收技术,以便能够向品牌和加工商供应循环聚合物。百事   2/18   欧洲公司的目标是到2030年,在其所有薯片和薯片包装袋中不再使用原生化石塑料。这项协议是该行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价值链主要参与者之间新型长期合作的支持下,它进一步为塑料包装的循环经济铺平了道路。GreenDot将投资开发塑料包装的包装回收能力,包括聚烯烃的先进回收,为食品行业提供大规模所需的解决方案。(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华安证券研究所)   风险提示   政策扰动;技术扩散;新技术突破;全球知识产权争端;全球贸易争端;碳排放趋严带来抢上产能风险;原材料大幅下跌风险;经济大幅下滑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8页
      2024-06-18
    • 战略收购华润圣火,外延并购助力公司踏上新台阶

      战略收购华润圣火,外延并购助力公司踏上新台阶

      个股研报
        昆药集团(600422)   主要观点:   事件   2024年6月8日,昆药发布公告,公司拟与控股股东华润三九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以17.91亿元收购华润三九持有的昆明华润圣火药业有限公司51%股权。   事件点评   战略收购华润圣火,外延并购助力公司踏上新台阶   昆明华润圣火的主要产品包括血塞通软胶囊(核心产品)、黄藤素软胶囊、磺胺嘧啶银乳膏、三七冻干系列产品及其他普药;旗下共有3家控股子公司,全资子公司包括昆明圣火和圣火三七,其中昆明圣火主要进行医药营销服务,圣火三七主要进行口服用三七总皂苷提取、血塞通制剂及GSP物流;另外控股子公司云南三九三七(持股70%)主要进行三七全产业链上游业务拓展(种植、种子种苗等)以及三七中药材、三七皂苷、三七资源等三七产业链相关业务。2023年,华润圣火实现营收7.51亿元,同比+1.61%,实现净利润2.03亿元,同比+0.88%。   另外,2023年10月27日,昆药与华润三九、华润圣火等关联方共同参与注册成立三七研究院,其中昆药以自有资金出资人民币4,000万元,持有三七研究院40%股权。   昆药将华润圣火收购后,不仅可以解决公司与华润三九在血塞通软胶囊上的同业竞争问题,而且还有助于公司整合和优化三七产业链,实现三七业务的整合。此次收购将充分发挥昆药与华润圣火在产品、渠道、品牌、供应链等方面的协同优势,助力昆药实现“银发健康产业引领者、精品国药领先者、老龄健康-慢病管理领导者”的战略目标。   业务板块优化,24Q1扣非净利润稳步增长   2024Q1,公司实现营收18.53亿元,同比-3.01%,实现归母净利润1.19亿元,同比-9.41%,扣非归母净利润1.13亿元,同比+9.11%。2024年是公司加入华润大家庭、与华润三九稳步推进融合重塑的第二年,现阶段是公司与华润三九在资源整合、业务拓展及组织文化方面深度整合的重要阶段。同时,公司发布了未来五年(2024年-2028年)的战略发展规划,围绕“传承精品国药,以三七产业链为核心,立足于老龄健康,拓展慢病管理领域,成为银发健康第一股”的战略核心,重点打造三七系列产品为核心的慢病管理以及“昆中药1381”系列为核心的精品国药两大平台。   2024年一季度,公司围绕重点产品进行品牌打造与推广,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树立消费者的品牌认知、提升公司品牌价值。报告期内,昆中药参苓健脾胃颗粒营收同比增长48.42%、舒肝颗粒营收同比增长81.72%,香砂平胃颗粒营收同比增长26.03%。同时,针对以三七为核心成分的产品群,公司正式推出“777”全新品牌。“777”品牌将以血塞通口服产品为基础,逐步拓展到健康管理、疾病预防、严肃治疗及病后康复等全系列产品线,并将三七应用延伸在口腔护理、美容护肤等大健康领域。“777”品牌的全系列推出将为公司品牌宣传以及市场渗透打开新的局面。   投资建议   华润圣火并表后,公司营收和利润端将会有大幅提升,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86.47/95.16/104.95亿元(原值为85.18/96.00/109.4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2%/10.1%/10.3%,其中华润圣火营收7.62/7.72/7.8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25/7.75/9.52亿元(原值为6.39/8.02/9.9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0.6%/24.0%/22.8%,预计华润圣火净利润2.04/2.05/2.06亿元;对应估值为23X/19X/15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变化风险,药品研发创新风险,产品市场推广不及预期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06-18
    •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英力士计划关闭43万公吨/年苯乙烯生产基地,原油价格上涨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英力士计划关闭43万公吨/年苯乙烯生产基地,原油价格上涨

      化学制品
        主要观点:   行业周观点   本周(2024/6/10-2024/6/14)化工板块整体涨跌幅表现排名第17位,涨跌幅为-1.09%,走势处于市场整体走势中下游。上证综指涨跌幅为-0.61%,创业板指涨跌幅为0.58%,申万化工板块跑输上证综指0.48个百分点,跑输创业板指1.67个百分点。   2024年化工行业景气度将延续分化趋势,推荐关注合成生物学、农药、层析介质、代糖、维生素、轻烃化工、COC聚合物、MDI等行业:   (1)合成生物学奇点时刻到来。能源结构调整大背景下,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覆性冲击,低耗能的产品或产业有望获得更长成长窗口。对于传统化工企业而言,未来的竞争在于能耗和碳税的成本,优秀的传统化工企业会利用绿色能源代替方案、一体化和规模化优势来降低能耗成本,亦或新增产能转移至更大的海外市场,从而达到双减的目标。同时,随着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以及“非粮”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的突破,生物基材料有望迎来需求爆发期,需求超预期的高景气赛道,未来有望盈利估值与业绩的双重提升。推荐关注合成生物学领域,重点关注凯赛生物、华恒生物等行业领先企业。   (2)配额政策落地在即,三代制冷剂有望进入高景气周期。24年起三代制冷剂供给进入“定额+持续削减”阶段,同时二代制冷剂加速削减,四代制冷剂因为专利问题价格居高不下难以形成替代,制冷剂供给端持续缩减。同时随着热泵、冷链市场发展以及空调存量市场持续扩张,叠加东南亚国家制冷剂需求扩张等因素,需求端保持稳定增长。未来制冷剂市场供需缺口将会持续扩大,制冷剂价格稳定上涨,拥有较高配额占比的公司将充分受益。建议关注: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昊华科技、永和股份。   (3)电子特气是电子工业的“粮食”,是产业链国产化的核心一环。从全球电子特气市场的角度来看,目前行业呈现出高技术壁垒和高附加值的特征。从国内电子特气市场的角度来看,下游晶圆制造的产业升级迅速与国产高端电子特气市场分散、产能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换而言之,产业链的松散和稀缺也带来了较大的国产替代机遇,率先布局高端产能,拥有丰厚技术储备的企业有望占据先机,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从需求端来看,集成电路/面板/光伏三轮驱动,高端产能需求日益迫切。其中,半导体对特气的拉动主要表现为集成电路高端化带来的量价齐升;平板显示来自于为产业升级与迭代带来的特气品类需求提升;光伏主要表现为装机量快速增长带动量的增长。综上,电子特气行业核心竞争力可以总结为:提纯的技术+混合的配方+多(全)品类供应的潜力。建议关注有望凭借核心产品向着全品类的平台型公司进发,实现以点破面,最终真正实现电子特气国产化的优质公司:金宏气体、华特气体、中船特气。   (4)轻烃化工成全球性趋势。近十年全球范围内烯烃行业最显著的变革之一是原料轻质化趋势,即烯烃生产原料逐渐由重质石脑油转向更为轻质的低碳烷烃乙烷、丙烷等。经过十年的发展,全球乙烯中轻质化原料占比逐步提升,且除亚洲还有煤头和油头路线的增长,其他所有地区增量均来自于轻质化原料。以乙烷裂解和丙烷脱氢为代表的轻烃化工具有流程短、收率高、成本低的特点,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烯烃结构轻质化的浪潮。同时,轻烃化工还有低碳排、低能耗、低水耗的特点,其副产主要为氢气,能够有效降低循环产业链的用氢成本,并可以向外提供高纯低成本氢能源,符合碳中和背景下低碳节能的全球共识。我们认为,碳中和背景下原料轻质化已成为全球烯烃行业不可逆的趋势,轻烃化工头部企业价值有望重估。推荐关注轻烃化工赛道,重点关注卫星化学。   (5)COC聚合物产业化进程加速,国产突围可期。COC/COP(环烯烃共聚物/聚合物)是一类性能优越的材料,这种材料依赖于C5产业链,由C5原料制备得到环烯烃单体,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共聚或者自聚制得COC/COP。其中环烯烃共聚物(COC)具有紫外可见区高透明度等优良的光学性能,低吸水性,高生物相容性等。目前主流的手机摄像镜头均采用以COC/COP为原料的塑料镜片,同时COC/COP近年来也拓展了预灌注、医疗包装、食品包装等用途。近两年,COC/COP国内产业化进程加速,主要原因来自于:1)国内部分企业经过多年研发积累已实现了一定的产业化突破;2)光学领域中消费电子、新能源车等下游产业链明显转移至国内,该材料由日本卡脖子问题日益突出,供应链安全担忧下下游厂商的国产替代意愿加强,从而促使上下游产业化开发进程加快。目前该材料在很多领域仍呈现过高的价格将产品定位于高端应用领域,我们认为市场主要瓶颈仍在供给侧,国产企业有望形成突围,打开市场空间。推荐关注COC聚合物生产环节,建议关注阿科力。   (6)国际巨头撤回报价或减产,钾肥价格有望触底回升。我们认为钾肥价格有望触底回升,行业已进入去库存周期。Canpotex撤回新报价,Nutrien宣布减产,导致短期内钾肥供给下滑,有望消解生产厂商的库存压力。叠加俄罗斯终止《黑海粮食外运协议》,小麦和玉米期货价格均大幅上升,农民粮食种植意愿有所提升,推高了钾肥的需求。综合来看钾肥短期内供需关系失衡,库存主要集中在上游的化肥生产企业上,因此企业或较容易实现对价格的管控,秋季全球各国有望加大钾肥补库力度,钾肥价格将迎来反转。建议关注钾肥领域,建议关注亚钾国际、盐湖股份、藏格矿业、东方铁塔等行业领先企业。   2/30   (7)MDI寡头垄断,行业供给格局有望向好。受益于聚氨酯材料应用端的拓展,近20年MDI需求端稳中向好,而且MDI目前仍是公认的高技术壁垒产品,核心技术没有外散,全球MDI厂家共计8家,其中产能主要集中在万华化学、巴斯夫、科思创、亨斯迈、陶氏5家化工巨头中,5家厂商MDI总产能占比达到90.85%。目前受经济下行影响,MDI价格维持底部区间震荡,但单吨利润依旧可观,随着万华收购巨力以及欧洲整体产能持续低位运行,未来MDI供给格局有望向好,随着需求端逐步修复,MDI将成为极少数能够穿越整个经济周期的化工品。推荐关注聚氨酯领域,重点关注万华化学等企业。   化工价格周度跟踪   本周价格涨幅前五:丁腈橡胶(+6.47%)、石脑油(+4.86%)、WTI原油(+4.09%)、SBS(+3.91%)、丁苯橡胶(+3.27%)。   本周价格跌幅前五:涤纶长丝POY(-7.51%)、顺酐(-6.54%)、制冷剂R125(-6.25%)、制冷剂R134a(-4.84%)、尿素(-4.29%)。   本周价差涨幅前五:顺酐法BDO(+38.68%)、PTA(+29.40%)、醋酸(+6.75%)、纯MDI(+1.05%)、季戊四醇(+0.76%)。   本周价差跌幅前五:醋酸乙烯(-126.34%)、电石法PVC(-88.97%)、己二酸(-56.61%)、涤纶短纤(-29.29%)、双酚A(-15.51%)。   化工供给侧跟踪   本周行业内主要化工产品共有159家企业产能状况受到影响,较上周统计数量增加2家,其中统计新增检修3家,重启1家。本周新增检修主要集中在合成氨、醋酐,预计2024年6月共有33家企业重启生产。   风险提示   政策扰动;技术扩散;新技术突破;全球知识产权争端;全球贸易争端;碳排放趋严带来抢上产能风险;油价大幅下跌风险;经济大幅下滑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0页
      2024-06-17
    • 中硼硅模制瓶转A落地,药用玻璃放量在即

      中硼硅模制瓶转A落地,药用玻璃放量在即

      个股研报
        力诺特玻(301188)   主要观点:   特种玻璃头部企业,深耕行业二十余载   力诺特玻是国内特种玻璃头部企业,主要产品包括药用玻璃和高硼硅耐热玻璃系列。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中硼硅药用玻璃生产的企业之一,技术人员大多拥有10-20年甚至20年以上的技术经验;设有国家CNAS实验室,能够与药厂联合开展药品的玻璃包材的相容性试验研究。2012年,公司中硼硅药用玻璃包装生产线投产,药用玻璃业务踏上发展快车道;2024年4月,公司中硼硅玻璃模制注射剂瓶与制剂共同审评审批结果转为“A”状态,卡位模制瓶赛道将为力诺打开新的发展空间。2024Q1实现营收2.67亿元,同比增长18.99%,归母净利润0.25亿元,同比增长8.22%。   三大政策推动中硼硅药用玻璃渗透率提升,头部护城河进一步巩固   目前我国中硼硅药用玻璃渗透率较低,三大政策将推动中硼硅玻璃渗透率提升,根据头豹研究院预测,预计2025年我国中硼硅玻璃瓶市场空间为116.90亿元,需求量为20万吨。①一致性评价:国内仿制药企业在进行一致性评价时,需采用和原研药同等材质的药包材,中硼硅药用玻璃未来将快速替代纳钙玻璃。②带量采购:集采大比例纳入过评仿制药,且注射剂占比持续提升,中硼硅药玻使用量将大幅提升;③关联审批:药品制剂注册申请与已登记原辅包进行关联,药品制剂获得批准时,其关联的原辅包通过技术审评。药包材将影响药剂评审结果,一方面能够提高药包材行业产品质量,出清劣质产能;另一方面,药企将会更加倾向和头部优质企业合作以保证自身包材质量过关,双方粘性将进一步增强,头部护城河优势将更加显著。   管制瓶产能持续放量,模制瓶转“A”落地   公司自2021年制定以药用包材为发展重点的战略规划,管制瓶实现快速放量,IPO募资项目预计形成16亿支中硼硅药用玻璃瓶的生产能力(中硼硅安瓿瓶7亿支、中硼硅西林瓶7.5亿支、中硼硅卡式瓶1.5亿支),预计到2025年公司将拥有中硼硅药用管制瓶产能33.08亿支,较2023年产能近乎翻倍,管制瓶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同时国内模制瓶市场竞争格局良好且毛利率普遍高于管制瓶,公司利用IPO超募部分和可转债资金积极布局中硼硅模制瓶产能,首条产线2022年8月点火,预计到2025年将形成共计6.29万吨模制瓶产能。2024年4月中硼硅玻璃模制注射剂瓶通过CDE审评审批,此前公司已与全国多家药企客户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包括悦康药业、华润双鹤、新时代药业、齐鲁制药等,凭借现有客户协同优势,预计中硼硅模制瓶有望实现快速放量。   日用玻璃转型升级,耐热玻璃出口需求旺盛   公司日用玻璃产品主要是耐热玻璃和电光源玻璃,耐热玻璃包括微波炉用玻璃托盘和耐热玻璃器皿等,电光源玻璃包括电光源玻壳、电光源玻管等。公司顺应市场趋势,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年产9200吨高硼硅玻璃产品生产项目已于2022年10月投产;轻量化高硼硅玻璃器具生产项目于2023年3月点火投产;高硼硅LED光学透镜玻璃的首台窑炉于2023年3月21日生产点火,预计整体项目将于2024年底投产。2023年以来,高硼硅耐热玻璃出口订单逐渐恢复,2024年有望维持较快增速。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12.89亿元、15.90亿元、18.26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为1.54亿元、2.23亿元、2.86亿元,对应当年动态市盈率为24.03倍、16.64倍、12.97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1)募投项目投产不及预期风险;   (2)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   (3)海外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2页
      2024-06-14
    •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合成生物学周报:凯赛生物与韩国3P公司签订合资协议,大肠杆菌高产聚酯单体改造取得进展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合成生物学周报:凯赛生物与韩国3P公司签订合资协议,大肠杆菌高产聚酯单体改造取得进展

      化学制品
        主要观点:   华安证券化工团队发表的《合成生物学周报》是一份面向一级市场、二级市场,汇总国内外合成生物学相关领域企业信息的行业周报。   目前生命科学基础前沿研究持续活跃,生物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并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类应对生命健康、气候变化、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重大挑战提供了崭新的解决方案。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生物经济万亿赛道呼之欲出。   合成生物学指数是华安证券研究所根据上市公司公告等汇总整理由58家业务涉及合成生物学及其相关技术应用的上市公司构成并以2020年10月6日为基准1000点,指数涵盖化工、医药、工业、食品、生物医药等多领域公司。本周(2024/06/03-2024/06/07)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上涨2.54个百分点至831.58。上证综指下跌1.15%,创业板指下跌1.33%,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跑赢上证综指3.69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指3.87个百分点。   新格元于2024基因组学节发布两款AccuraSCOPE单细胞产品近日,2024年基因组学节(Festival of Genomics,FoG2024)于英国伦敦如期召开。作为单细胞技术创新领导者,新格元生物科技为本次会议带来两款单细胞产品:AccuraSCOPE?Single CellTranscriptome and Genome Library Kit和AccuraSCOPE?SingleCell Full-Length Transcriptome Library Kit。AccuraSCOPE?SingleCell Transcriptome and Genome Library Kit同时分析同一细胞内的基因组和转录组信息。这种方法可以进行深度单细胞基因组测序,扩增来自单个细胞的超低量DNA。这将有助于检测SNVs和染色体畸变,并支持研究者识别细胞群体中低频变异。使用专有的磁珠捕   1/17   获技术,它可以捕获每个细胞中5000-6000个基因的转录本,同时可以保持与现有方法相当的DNA文库质量。同一细胞内转录组和基因组的联合分析将使我们能够全面了解正常发育和疾病过程中细胞异质性的程度及其功能。该试剂盒的简化工作流让科学家可以在一天内完成多达384个单细胞mRNA和DNA文库的构建,显著降低时间和成本。(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华安证券研究所)   2024第89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CMEF)在上海举行   第89届CMEF将目光锁定在行业前沿领域,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深度挖掘远程医疗、精准医疗、AI+智慧医疗以及银发经济市场的潜力和机遇。深度聚焦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的深度融合,全力推动医疗行业的智能化、精准化发展。医学影像方面,AI辅助诊断系统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实现病灶识别与定量分析;手术室智能机器人则利用AI算法精确导航,助力医生完成高难度微创手术。此外,智能导诊、移动医护等服务也将全面升级,为患者提供更为便捷、个性化的就医体验。第89届CMEF将全方位展示AI如何赋能医疗行业,提升医疗服务效率,优化诊疗流程,实现个性化、精准化的医疗照护。(资料来源:CMEF,华安证券研究所)   擎科生物与博瑞泰达成战略合作   北京擎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擎科生物”)与博瑞泰(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瑞泰”)在擎科生物总部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梓熙生物总经理余大伍、博瑞泰总经理郑秀玉分别代表双方签约。擎科生物副总裁肖晓文、营销中心负责人韩晓刚、设备负责人谢文涛等;博瑞泰总监徐灿、总监马超,分别代表双方见证签约双方将秉承合作共赢、优势互补的理念,在前期良好的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双方在小核酸药物领域的业务协同,在特定靶点的RNA药物开发、定制化的化学修饰、大规模的化学合成、药物申报等方面深化合作,共拓市场,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为客户提供更高效、便捷、高性价比、高质量的小核酸药物解决方案。同时,双方探讨了病毒载体的包装、基因服务及科研转化模式,并将加深在病毒载体类产品业务领域的合作。(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华安证券研究所)   Bota Bio恩和生物与Medichem开启商业合作,推进可持续药物原料生产   Bota Bio恩和生物与Medichem正式宣布开启商业开发合作,旨在降低API制造成本的同时,赋能可持续性发展。Bota Bio Medichem将共同推进两个高价值API项目。Bota负责开发新型酶,以高效催化和可持续化的生产方式,最大程度地降低生产过程中对昂贵试剂和中间体的需求。Medichem将在西班牙和马耳他的工厂负责API的研发、扩产、制造以及市场运营。(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华安证券研究所)   凯赛生物与韩国3P.COM签订合资协议,致力于开发复合材料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赛生物”)与韩国3P.COM公司(以下简称“3P”)日前在上海签订设立合资公司的协议。合资公司将致力于开发热塑性生物基聚酰胺复合材料的应用,   2/17   包括氢气储存和运输、城市空中交通、风电叶片等领域。这一合作旨在推动新能源、交通运输等领域新材料的可持续性发展,为实现净零排放提供技术支持。(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华安证券研究所)   金斯瑞生物科技正式加入“科学碳目标倡议”,以实际行动践行可持续发展承诺   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由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GC)、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联合发起,旨在推动企业(包括金融机构)采取更加积极的碳减排行动和解决方案,提升企业在低碳经济转型中的竞争力。一直以来,金斯瑞致力于将创新科技应用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事业。根据《巴黎协定》提出的控制全球气温升幅在1.5℃以内的目标,金斯瑞将设定符合SBTi标准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并向SBTi提交认证。为实现减碳承诺,金斯瑞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首先,公司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其次,金斯瑞积极将可再生能源纳入能源结构,扩大可再生能源的使用。2024年,公司将部署光伏发电项目,并购买绿色电力,以降低运营过程中的碳排放。此外,金斯瑞还将推动员工和供应商开展减碳行动,减少整个价值链上的碳排放,共同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力量。(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华安证券研究所)   风险提示   政策扰动;技术扩散;新技术突破;全球知识产权争端;全球贸易争端;碳排放趋严带来抢上产能风险;原材料大幅下跌风险;经济大幅下滑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7页
      2024-06-12
    •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国家将鼓励西部发展多项特色化工业,制冷剂R22、MDI价格上涨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国家将鼓励西部发展多项特色化工业,制冷剂R22、MDI价格上涨

      化学制品
        主要观点:   行业周观点   本周(2024/6/3-2024/6/7)化工板块整体涨跌幅表现排名第22位,涨跌幅为-3.79%,走势处于市场整体走势下游。上证综指涨跌幅为-1.15%,创业板指涨跌幅为-1.33%,申万化工板块跑输上证综指2.63个百分点,跑输创业板指2.45个百分点。   2024年化工行业景气度将延续分化趋势,推荐关注合成生物学、农药、层析介质、代糖、维生素、轻烃化工、COC聚合物、MDI等行业:   (1)合成生物学奇点时刻到来。能源结构调整大背景下,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覆性冲击,低耗能的产品或产业有望获得更长成长窗口。对于传统化工企业而言,未来的竞争在于能耗和碳税的成本,优秀的传统化工企业会利用绿色能源代替方案、一体化和规模化优势来降低能耗成本,亦或新增产能转移至更大的海外市场,从而达到双减的目标。同时,随着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以及“非粮”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的突破,生物基材料有望迎来需求爆发期,需求超预期的高景气赛道,未来有望盈利估值与业绩的双重提升。推荐关注合成生物学领域,重点关注凯赛生物、华恒生物等行业领先企业。   (2)配额政策落地在即,三代制冷剂有望进入高景气周期。24年起三代制冷剂供给进入“定额+持续削减”阶段,同时二代制冷剂加速削减,四代制冷剂因为专利问题价格居高不下难以形成替代,制冷剂供给端持续缩减。同时随着热泵、冷链市场发展以及空调存量市场持续扩张,叠加东南亚国家制冷剂需求扩张等因素,需求端保持稳定增长。未来制冷剂市场供需缺口将会持续扩大,制冷剂价格稳定上涨,拥有较高配额占比的公司将充分受益。建议关注: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昊华科技、永和股份。   (3)电子特气是电子工业的“粮食”,是产业链国产化的核心一环。从全球电子特气市场的角度来看,目前行业呈现出高技术壁垒和高附加值的特征。从国内电子特气市场的角度来看,下游晶圆制造的产业升级迅速与国产高端电子特气市场分散、产能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换而言之,产业链的松散和稀缺也带来了较大的国产替代机遇,率先布局高端产能,拥有丰厚技术储备的企业有望占据先机,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从需求端来看,集成电路/面板/光伏三轮驱动,高端产能需求日益迫切。其中,半导体对特气的拉动主要表现为集成电路高端化带来的量价齐升;平板显示来自于为产业升级与迭代带来的特气品类需求提升;光伏主要表现为装机量快速增长带动量的增长。综上,电子特气行业核心竞争力可以总结为:提纯的技术+混合的配方+多(全)品类供应的潜力。建议关注有望凭借核心产品向着全品类的平台型公司进发,实现以点破面,最终真正实现电子特气国产化的优质公司:金宏气体、华特气体、中船特气。   (4)轻烃化工成全球性趋势。近十年全球范围内烯烃行业最显著的变革之一是原料轻质化趋势,即烯烃生产原料逐渐由重质石脑油转向更为轻质的低碳烷烃乙烷、丙烷等。经过十年的发展,全球乙烯中轻质化原料占比逐步提升,且除亚洲还有煤头和油头路线的增长,其他所有地区增量均来自于轻质化原料。以乙烷裂解和丙烷脱氢为代表的轻烃化工具有流程短、收率高、成本低的特点,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烯烃结构轻质化的浪潮。同时,轻烃化工还有低碳排、低能耗、低水耗的特点,其副产主要为氢气,能够有效降低循环产业链的用氢成本,并可以向外提供高纯低成本氢能源,符合碳中和背景下低碳节能的全球共识。我们认为,碳中和背景下原料轻质化已成为全球烯烃行业不可逆的趋势,轻烃化工头部企业价值有望重估。推荐关注轻烃化工赛道,重点关注卫星化学。   (5)COC聚合物产业化进程加速,国产突围可期。COC/COP(环烯烃共聚物/聚合物)是一类性能优越的材料,这种材料依赖于C5产业链,由C5原料制备得到环烯烃单体,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共聚或者自聚制得COC/COP。其中环烯烃共聚物(COC)具有紫外可见区高透明度等优良的光学性能,低吸水性,高生物相容性等。目前主流的手机摄像镜头均采用以COC/COP为原料的塑料镜片,同时COC/COP近年来也拓展了预灌注、医疗包装、食品包装等用途。近两年,COC/COP国内产业化进程加速,主要原因来自于:1)国内部分企业经过多年研发积累已实现了一定的产业化突破;2)光学领域中消费电子、新能源车等下游产业链明显转移至国内,该材料由日本卡脖子问题日益突出,供应链安全担忧下下游厂商的国产替代意愿加强,从而促使上下游产业化开发进程加快。目前该材料在很多领域仍呈现过高的价格将产品定位于高端应用领域,我们认为市场主要瓶颈仍在供给侧,国产企业有望形成突围,打开市场空间。推荐关注COC聚合物生产环节,建议关注阿科力。   (6)国际巨头撤回报价或减产,钾肥价格有望触底回升。我们认为钾肥价格有望触底回升,行业已进入去库存周期。Canpotex撤回新报价,Nutrien宣布减产,导致短期内钾肥供给下滑,有望消解生产厂商的库存压力。叠加俄罗斯终止《黑海粮食外运协议》,小麦和玉米期货价格均大幅上升,农民粮食种植意愿有所提升,推高了钾肥的需求。综合来看钾肥短期内供需关系失衡,库存主要集中在上游的化肥生产企业上,因此企业或较容易实现对价格的管控,秋季全球各国有望加大钾肥补库力度,钾肥价格将迎来反转。建议关注钾肥领域,建议关注亚钾国际、盐湖股份、藏格矿业、东方铁塔等行业领先企业。   2/30   (7)MDI寡头垄断,行业供给格局有望向好。受益于聚氨酯材料应用端的拓展,近20年MDI需求端稳中向好,而且MDI目前仍是公认的高技术壁垒产品,核心技术没有外散,全球MDI厂家共计8家,其中产能主要集中在万华化学、巴斯夫、科思创、亨斯迈、陶氏5家化工巨头中,5家厂商MDI总产能占比达到90.85%。目前受经济下行影响,MDI价格维持底部区间震荡,但单吨利润依旧可观,随着万华收购巨力以及欧洲整体产能持续低位运行,未来MDI供给格局有望向好,随着需求端逐步修复,MDI将成为极少数能够穿越整个经济周期的化工品。推荐关注聚氨酯领域,重点关注万华化学等企业。   化工价格周度跟踪   本周价格涨幅前五:制冷剂R22(+10.00%)、磷酸一铵MAP(+4.96%)、SBS(+3.23%)、氯化钾(+2.94%)、聚合MDI(+2.84%)。   本周价格跌幅前五:液氯(-23.85%)、三氯乙烯(-10.00%)、炭黑(-6.21%)、二乙醇胺(-6.14%)、甲醇(-5.09%)。   本周价差涨幅前五:热法磷酸(+30.57%)、磷肥MAP(+11.79%)、氨碱法纯碱(+8.25%)、煤基二甲醚(+6.04%)、PVA(+5.15%)。   本周价差跌幅前五:涤纶短纤(-249.44%)、顺酐法BDO(-189.42%)、甲醇(-172.25%)、黄磷(-80.97%)、醋酸乙烯(-73.14%)。   化工供给侧跟踪   本周行业内主要化工产品共有157家企业产能状况受到影响,较上周统计数量减少2家,其中统计新增检修13家,重启15家。本周新增检修主要集中在合成氨,醋酐,预计2024年6月共有34家企业重启生产。   风险提示   政策扰动;技术扩散;新技术突破;全球知识产权争端;全球贸易争端;碳排放趋严带来抢上产能风险;油价大幅下跌风险;经济大幅下滑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0页
      2024-06-10
    • 血制品行业追踪:2024年1-4月批签发整理

      血制品行业追踪:2024年1-4月批签发整理

      医药商业
        总结:人凝血因子Ⅷ、人白持续增长   1.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批签发合计282批次(-23.37%),其中天坛静注人免疫球蛋白102批次(-11.30%),莱士静注人免疫球蛋白54批次(-18.18%),泰邦静注人免疫球蛋白43批次(-40.28%),华兰静注人免疫球蛋白34批次(-39.29%),博雅静注人免疫球蛋白19批次(-26.92%),派林静注人免疫球蛋白18批次(+20.00%),卫光静注人免疫球蛋白12批次(-33.33%)。   2.人血白蛋白:批签发合计379批次(+18.07%),其中天坛人血白蛋白118批次(+0.85%),华兰人血白蛋白74批次(+5.71%),泰邦人血白蛋白62批次(-10.14%),莱士人血白蛋白62批次(+287.50%),派林人血白蛋白30批次(+150.00%),博雅人血白蛋白19批次(+35.71%),卫光人血白蛋白14批次(-39.13%)。   3.人凝血因子Ⅷ:批签发合计133批次(+34.34%),其中莱士人凝血因子Ⅷ40批次(+300.00%),华兰人凝血因子Ⅷ29批次(-17.14%),泰邦人凝血因子Ⅷ18批次(-50.00%),天坛人凝血因子Ⅷ30批次,派林人凝血因子Ⅷ13批次(+85.71%)。   4.人凝血酶原复合物(PCC):批签发合计48批次(-40.00%),其中天坛人凝血酶原复合物25批次(+257.14%),华兰人凝血酶原复合物10批次(-80.00%),泰邦人凝血酶原复合物9批次(+350.00%),莱士人凝血酶原复合物4批次(+33.33%)。   5.人纤维蛋白原:批签发合计60批次(+17.65%),其中莱士人纤维蛋白原31批次(+82.35%),博雅人纤维蛋白原12批次(-36.84%),泰邦人纤维蛋白原9批次(-18.18%),华兰人纤维蛋白原7批次(+75.00%),天坛人纤维蛋白原1批次。   6.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批签发合计29批次(-48.21%),其中天坛破免13批次(+8.33%),华兰破免4批次(-86.21%),莱士破免3批次,泰邦破免3批次(-70.00%),派林破免6批次(+50.00%)。   7.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批签发合计7批次(-16.67%),其中华兰乙免1批次(-83.33%),泰邦、莱士、天坛乙免各2批次。   8.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批签发合计29批次(+16.00%),其中华兰狂免19批次(+90.00%),天坛狂免3批次(-25.00%),莱士狂免2批次,泰邦狂免2批次(-33.33%),派林狂免2批次(-60.00%),博雅狂免1批次(-50.00%)。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6页
      2024-06-04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