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996)

    • 医药生物行业:“人工智能+”行动或将带动新一轮产业革新,AI医疗有望百花齐放

      医药生物行业:“人工智能+”行动或将带动新一轮产业革新,AI医疗有望百花齐放

      生物制品
        事件:7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会议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演进,要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充分发挥我国产业体系完备、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加快普及、深度融合,形成以创新带应用、以应用促创新的良性循环。   点评:   “人工智能+”行动或将带动新一轮产业革新,“技术+应用+政策”均具备基础。1)从政策背景上看,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等。7月26日至29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及相关展览在上海举办。李强总理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李强总理围绕如何把握人工智能公共产品属性、推进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更加注重普及普惠,充分用好人工智能发展的已有成果。二是更加注重创新合作,力求更多突破性的人工智能科技硕果。三是更加注重共同治理,确保人工智能在造福人类上最终修成正果。7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2)从“人工智能+”行动的关键要素上看,技术层面目前我国实现科技创新与效能突破,诸如2025年1月Deepseek发布R1版本,其性能比肩OpenAI o1,而其成本较低,R1的推出加速算法平权。应用层面目前我国形成多领域深度协同的融合生态,诸如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医疗、教育、交通、农业等领域存在较多融合场景。政策层面依托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创新筑牢发展底座,当前我国推出多个政策支持,助力“人工智能+”行动持续发力。3)我们认为“人工智能+”或将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引擎,而AI医疗或将迎来新一波产业革新的机遇。在AI医疗应用方面,我们认为可以关注:①AI+制药;②AI+医疗大模型;③AI+影像;④AI+医检;⑤AI+医药电商/精准营销;⑥AI+基因测序。   AI+制药:建议关注晶泰控股(AI for Science模型,深耕药物及材料研发)、泓博医药(DiOrion人工智能药物设计平台)、成都先导(“DEL+AI”,加速临床前候选药物发现及优化过程)等。   AI+医疗大模型:建议关注智云健康(ClouD GPT及ClouD DTx慢病管理)、医渡科技(“AI医疗大脑”YiduCore)、讯飞医疗(星火医疗大模型,个人健康助手讯飞晓医APP)、卫宁健康(WiNGPT,具备临床思维的医疗大模型;WiNEX Copliot,“智能体+”增强的医护智能助手)、百度(灵医大模型)、阿里巴巴(通义千问大模型,蚂蚁集团发布AI健康应用“AQ”)、平安好医生(平安医博通)等。   AI+影像:建议关注联影医疗(元智医疗大模型,其支持十余种影像模态、300种影像处理任务)、东软集团(添翼医疗大模型,子公司东软医疗系全球医学影像解决方案及服务的引领者)、迈瑞医疗(“启元”重症医疗大模型)、开立医疗以及祥生医疗等。   AI+医检:建议关注金域医学(域见医言大模型)、迪安诊断(携手华为云发布迪安医检大模型)、美年健康(国内首款AI私人健康管理师“健康小美”)、润达医疗(润医医疗大模型)。   AI+医药电商/精准营销:建议关注京东健康(京医千询医疗大模型)、阿里健康、药师帮、医脉通。   AI+基因测序:建议关注华大智造(αLab™Studio实验室智能管理平台,实现AI+生命科学领域的实验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和无人化管理)、华大基因(基因检测多模态大模型GeneT)、诺禾致源、贝瑞基因、达安基因。   风险因素:技术革新带来的竞争加剧,销售不及预期,行业监管政策变动风险,客户数据泄露风险。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0页
      2025-08-01
    • TEDIS业务高景气带动业绩高增长,公司上调全年业绩指引

      TEDIS业务高景气带动业绩高增长,公司上调全年业绩指引

      个股研报
        药明康德(603259)   事件:2025年7月28日,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2025年H1实现营业收入208.0亿元,同比增长20.6%,其中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4.2%;实现经调整归母净利润63.1亿元,同比增长44.4%;实现扣非净利润约55.8亿元,同比增长26.5%;实现归母净利润约85.6亿元,同比增长101.9%。单季度来看,2025年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1.4亿元,同比增长20.4%,实现经调整归母净利润36.4亿元,同比增长47.9%。   点评:   TEDIS业务高景气带动业绩高增长,公司上调全年业绩指引。   1)化学业务(WuXi Chemistry):2025年H1公司化学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63.0亿元,同比增长33.5%,经调整毛利率49.0%,同比提升5.2pts。其中,小分子药物发现(R)业务过去12个月成功合成并交付超过44万个新化合物,2025年H1从R到D转化分子158个;小分子工艺研发和生产(D&M)实现收入86.8亿元,同比增长17.5%,截至2025年6月底,小分子D&M管线总数达到3,409个,包括76个商业化项目,84个临床III期项目,368个临床II期项目,2,881个临床前和临床I期项目。TIDES业务(寡核苷酸和多肽)实现收入50.3亿元,同比增长141.6%,截至2025年6月底TIDES在手订单同比增长48.8%。我们认为,公司化学业务增长强劲,主要驱动力来自于TEDIS业务高景气,考虑到多肽&寡核苷酸需求依然旺盛,公司在手订单储备丰富,并计划2025年底将多肽固相合成产能提升至10万升以上,展望未来1-2年我们推测TEDIS业务将继续保持高景气度。   2)测试业务(WuXi Testing):2025年H1公司测试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6.9亿元,可比口径同比下滑1.2%,经调整毛利率25.1%,同比下降12.3pts。具体来看,实验室分析及测试服务收入18.9亿元,同比增长0.4%,其中药物安全性评价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2%;临床CRO及SMO业务收入8.0亿元,同比下降4.7%,其中SMO业务同比增长1.5%。我们认为,公司测试业务阶段性承压,主要是由于国内业务占比相对较高,当前反应的是2024年签约订单转化情况,随着国内需求企稳,已经可以看到边际改善,例如2025年Q2单季度实验室分析与测试业务同比增长5.5%,环比增长13.2%,其中药物安全性评价业务同比增长3.4%,环比增长10.2%。   3)生物学业务(WuXi Biology):2025年H1公司生物学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7.1%,经调整毛利率36.4%,同比下降0.7pts。体外综合筛选平台技术与体内药理学能力加速突破,新分子类型药物发现服务延续良好表现,收入贡献占比超过30%以上。我们认为,公司生物学业务表现稳健,2025年H1持续为公司带动20%以上的新客户,是公司发展的重要支点。   整体来看:2025年H1公司业绩高增长,主要得益于TEDIS业务带动,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持续经营业务在手订单566.9亿元,同比增长37.2%,我们预计公司下半年有望保持强劲增长趋势。基于中报情况公司上调2025年全年业绩指引,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增速目标从10-15%上调至13-17%,整体收入目标从415-430亿上调至425-435亿,持续提高生产经营效率,有信心在2025年进一步提升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率水平。   海外客户占比约85%,地缘政治风险已经充分演绎。   从区域分布来看,2025年H1来自美国客户收入140.3亿元,同比增长38.4%,收入贡献占比约69%;来自欧洲客户收入23.3亿元,同比增长9.2%,收入贡献占比约11%;来自中国客户收入31.5亿元,同比下降5.2%,收入贡献占比约15%;来自其他地区客户收入9.0亿元,同比增长7.6%,收入贡献占比约4%。整体来看,公司海外客户收入占比约85%,已经是一家充分全球化且具备全球竞争力的CRDMO龙头企业。我们认为,从2024年生物安全法案到2025年中美关税冲突,市场对于地缘政治风险的担忧已经充分演绎,2025年H1公司来自美国客户的业务增速依然强劲,再次打消市场疑虑,全球化趋势难以抵挡,公司在全球产业链中地位稳健。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35.41亿元、496.26亿元、557.7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5.33亿元、137.93亿元、158.63亿元,EPS(摊薄)分别为5.06元、4.80元、5.52元,对应PE估值分别为18.11倍、19.08倍、16.59倍。   风险因素:行业投融资需求波动风险;中美地缘政治风险;新签订单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5-07-29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短期关注基孔肯雅热疫情受益企业,长期看好“创新+AI医疗+复苏”为主线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短期关注基孔肯雅热疫情受益企业,长期看好“创新+AI医疗+复苏”为主线

      生物制品
        本期内容提要:   市场表现:本周医药生物板块收益率为1.90%,板块相对沪深300收益率为0.21%,在31个一级子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第19。6个子板块中,医疗服务板块周收益率排名第一,涨跌幅为6.73%(相对沪深300收益率为5.04%);收益率排名第六的为化学制药,涨跌幅为-1.23%(相对沪深300收益率为-2.92%)。   周观点:上周市场情绪相对较好,医药子板块轮动加快。受基孔肯雅热疫情事件影响以及生物制品估值处于低位,7/24生物制品单日涨幅达3.67%;7/25器械板块情绪较好,诸如康泰医学、天智航-U、南微医学等个股涨幅较强。上周国家医保局召开2场座谈会,由此可见医保局“真支持创新、支持真创新、支持差异化创新”的鲜明态度;同时,7/26-7/28WAIC(世界AI大会)在上海召开,医疗与健康板块设置4场重要论坛。短期上看,我们认为市场板块轮动或将持续,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的资产有望迎来新一轮估值提升的机会;此外,世界AI大会的召开或有望催生新的一轮AI医疗主题机会。中长期上看,创新仍是未来投资主线。此外,下半年“复苏”条线也值得重点关注,如医疗设备招采复苏、由全球生物科技融资回暖带来的CXO、生命科学上游需求恢复等。   短期关注基孔肯雅热疫情受益标的:①疫苗板块,2024年多数疫苗企业业绩承压,我们认为疫苗端的业绩负面情绪已逐步被市场所消化,叠加疫苗企业具备创新属性,在“创新”主题的大环境下,疫苗板块或有望迎来估值修复。建议重点关注康泰生物、智飞生物等。②药店板块,在医保个账改革以及医保监管驱严的背景下,2024年药店端业绩端受冲击。我们认为多数药店企业正在寻求新业态发展趋势,诸如一心堂战略往药妆店方向发展,引入美护、保健食品、潮玩等非药品类,非药品类或将是未来药店的重点突围方向,其不仅能提升自己单店产出,同时也能改善自身盈利能力。此前市场对药店板块的情绪均较低,我们认为新业态的引入或将引发市场新的关注点,若2025H2业绩端呈现出逐季改善趋势,药店板块或有望迎估值修复。建议重点关注一心堂、益丰药房、大参林。③诊断板块,诊断板块前期新冠疫情的基数基本消化,而基孔肯雅热可能带来新的需求。关注英诺特、圣湘生物等。   AI医疗:受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催化,我们建议重点关注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医脉通,建议关注平安好医生、卫宁健康、美年健康、讯飞医疗科技、医渡科技、金域医学、迪安诊断。   创新主线:1)创新药:①商业化快速放量的创新药标的,建议关注信达生物、金斯瑞生物科技、华领医药、亿帆医药、百济神州、云顶新耀、再鼎医药、康方生物、科伦博泰、再鼎医药、荣昌生物等;②具备较高研发亮点的创新药标的,建议关注泽璟制药、诺诚健华、亚盛医药、复宏汉霖等。③GLP-1创新药,建议关注众生药业、博瑞医药、圣诺生物、信达生物、华东医药、联邦制药、恒瑞医药、翰森制药等。2)创新器械:①机器人和脑机接口领域,建议关注天智航、翔宇医疗、伟思医疗、麦澜德、诚益通等;②科研仪器自主可控领域,建议关注华大智造、奕瑞科技、聚光科技等。③高端医用耗材领域,建议关注迈普医学、奥精医疗,心脉医疗、爱康医疗、春立医疗等。   复苏主线:1)医疗器械:①院内招采恢复驱动业务增长,建议关注开立医疗、迈瑞医疗、联影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等;②内需驱动的消费医疗器械需求,建议关注可孚医疗、三诺生物、怡和嘉业、美好医疗、鱼跃医疗等;2)CXO:①具备全球影响力的CXO龙头企业,建议关注药明康德、药明生物、药明合联、康龙化成、凯莱英等;②以国内业务为主的临床CRO龙头,建议关注泰格医药、普蕊斯、诺思格、阳光诺和等;③以安评和模式动物为代表的资源型CXO,建议关注昭衍新药、百奥赛图、药康生物、南模生物等;④生命科学上游产业链,建议关注百普赛斯、皓元医药、毕得医药、纳微科技、奥浦迈、海尔生物、阿拉丁、泰坦科技等。   风险因素:关税政策变动&地缘政治风险;消费刺激政策变动风险;产品销售不及预期;临床数据不及预期;集采降价幅度高于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0页
      2025-07-28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把握业绩高增个股,长期关注“创新+复苏”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把握业绩高增个股,长期关注“创新+复苏”

      生物制品
        本期内容提要:   市场表现。上周医药生物板块收益率为4.00%,板块相对沪深300收益率为2.91%,在31个一级子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第2。6个子板块中,化学制药板块周收益率排名第一,涨幅为6.86%(相对沪深300收益率为5.77%);收益率排名第六的为医药商业,涨幅为0.54%(相对沪深300收益率为-0.55%)。   行业动态:①7月15日,中国生物制药以约10亿美元估值完成对礼新医药100%股权收购,被认为是本土制药龙头与顶尖生物科技公司深度整合的里程碑式并购。②7月18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介绍,持续培育发展动能,加快发展生物制造、低空产业,推动人形机器人、元宇宙、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创新发展,超前布局新领域新赛道。   周观点:受政策红利释放、临床数据催化密集等因素影响,上周创新药投资热情持续。我们认为加速创新药评审、构建创新药多元支付体系、促进创新药合理应用等措施有望激发医药创新活力,创新仍是未来投资主线。此外,下半年“复苏”条线也值得重点关注,如医疗设备招采复苏、由全球生物科技融资回暖带来的CXO、生命科学上游需求恢复等。7月,部分企业发布业绩预告,建议把握业绩有望超预期的个股,同时警惕业绩预告不及预期的个股波动。投资主线:   创新主线:1)创新药:①商业化快速放量的创新药标的,建议关注信达生物、金斯瑞生物科技、华领医药、亿帆医药、百济神州、云顶新耀、再鼎医药、康方生物、科伦博泰、再鼎医药、荣昌生物等;②具备较高研发亮点的创新药标的,建议关注泽璟制药、诺诚健华、亚盛医药、复宏汉霖等。③GLP-1创新药,建议关注众生药业、博瑞医药、甘李药业、来凯医药、信达生物、华东医药、联邦制药、恒瑞医药、翰森制药等。2)创新器械:①机器人和脑机接口领域,建议关注天智航、翔宇医疗、伟思医疗、麦澜德、诚益通等;②科研仪器自主可控领域,建议关注华大智造、奕瑞科技、聚光科技等。③高端医用耗材领域,建议关注迈普医学、奥精医疗,心脉医疗、爱康医疗、春立医疗等;   复苏主线:1)医疗器械:①院内招采恢复驱动业务增长,建议关注开立医疗、迈瑞医疗、联影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等;②内需驱动的消费医疗器械需求,建议关注可孚医疗、三诺生物、怡和嘉业、美好医疗、鱼跃医疗等;2)CXO:①具备全球影响力的CXO龙头企业,建议关注药明康德、药明生物、药明合联、康龙化成、凯莱英等;②以国内业务为主的临床CRO龙头,建议关注泰格医药、普蕊斯、诺思格、阳光诺和等;③以安评和模式动物为代表的资源型CXO,建议关注昭衍新药、百奥赛图、药康生物、南模生物等;④生命科学上游产业链,建议关注百普赛斯、皓元医药、毕得医药、纳微科技、奥浦迈、海尔生物、阿拉丁、泰坦科技等;   风险因素:关税政策变动&地缘政治风险;消费刺激政策变动风险;产品销售不及预期;临床数据不及预期;集采降价幅度高于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0页
      2025-07-21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艾伯维19.25亿美元引进CD3/BCMA/CD38三抗,关注TCE多抗的投资机遇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艾伯维19.25亿美元引进CD3/BCMA/CD38三抗,关注TCE多抗的投资机遇

      生物制品
        本期内容提要:   上周市场表现:上周医药生物板块收益率为2.82%,板块相对沪深300收益率为+1.56%,在31个一级子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第6。6个子板块中,医疗服务板块周涨幅最大,涨幅7.73%(相对沪深300收益率为+6.48%);涨幅最小的为医药商业,涨幅为1.12%(相对沪深300收益率为-0.13%)。   上周重点关注:   2025年7月10日,艾伯维(AbbVie)以19.25亿美元(7亿美元预付款+12.25亿美元里程碑)引进IGI Therapeutics CD3/BCMA/CD38三特异性抗体ISB2001,获得其在北美、欧洲、日本及大中华区的独家权益,这是继2024年艾伯维以10.55亿美元引进先声药业GPRC5D/BCMA/CD3三抗后,在血液瘤领域的又一次战略布局,建议关注TCE多抗的投资机遇,相关企业:百利天恒、汇宇制药、信达生物、先声药业等。   创新药产业链:创新药行情火热,大额BD出海授权交易频出,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有望修复,带动医药企业加码研发投入并加速研发项目推进速度,目前早期研发阶段需求修复已经初显成效,利好CXO和生命科学上游产业链。①具备全球影响力的CXO龙头企业,建议关注药明康德、药明生物、药明合联、康龙化成、凯莱英等;②以国内业务为主的临床CRO龙头,建议关注泰格医药、普蕊斯、诺思格、阳光诺和等;③以安评和模式动物为代表的资源型CXO,建议关注昭衍新药、百奥赛图、药康生物、南模生物等;④生命科学上游产业链:百普赛斯、皓元医药、毕得医药、纳微科技、奥浦迈、海尔生物、阿拉丁、泰坦科技等。   医疗器械条线:高端医疗器械及科研仪器国产替代,我们建议关注华大智造、圣湘生物、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开立医疗、澳华内镜、聚光科技、莱伯泰科、海尔生物等。   风险因素:改革进度不及预期;销售不及预期;临床数据不及预期;集采降价幅度高于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0页
      2025-07-15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创新药行情持续火热,建议关注PD-1/L1双抗及多抗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创新药行情持续火热,建议关注PD-1/L1双抗及多抗

      中药
        本期内容提要:   市场表现。本周医药生物板块收益率为3.64%,板块相对沪深300收益率为2.10%,在31个一级子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第4。6个子板块中,化学制药板块周收益率排名第一,涨跌幅为5.03%(相对沪深300收益率为3.49%);收益率排名第六的为中药Ⅱ,涨跌幅为1.27%(相对沪深300收益率为-0.27%)。   行业动态。6月30日,国家医保局提示7月1日起,买卖所有药品都要扫“药品追溯码”,无码医保不结算。7月1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为进一步完善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举措,推动创新药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就医用药需求,合计提出5方面16条措施,对创新药研发、准入、入院使用和多元支付进行全链条支持。   周观点:本周创新药行情持续火热,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1)国家医保局联合国家卫健委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首次明确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重点纳入创新程度高、临床价值大、患者获益显著且超出基本医保保障范围的创新药;同日国家医保局发布2025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征求意见,对于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的申报和评审机制进行明确;我们认为商保目录的落地,对于创新药支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据彭博新闻社报道,阿斯利康(AstraZeneca)正与Summit就一种肺癌药物的授权交易进行谈判,交易价值有望高达150亿美元,Summit目前的核心产品是AK112,AK112是一款全球领先的PD-1/VEGF双抗药物,Summit于2022年通过BD从中国创新药企业康方生物引进;受该潜在交易影响,创新药行情再次启动,尤其是市场对于PD-1/L1双抗及多抗相关资产的关注度显著提升。   PD-1/L1双抗:康方生物AK112和三生制药SSGJ-707的成功出海,使得市场对于PD-1/VEGF双抗的认可度大幅提升,以PD-1/L1为基础构建的双抗及多抗分子有望接续PD-1/L1单靶点成为新一代IO基石,建议重点关注:康方生物(PD-1/CTLA-4和PD-1/VEGF),三生制药(PD-1/VEGF),荣昌生物(PD-1/VEGF),神州细胞(PD-1/VEGF),君实生物(PD-1/VEGF),华海药业(PD-L1/VEGF),宜明昂科(PD-L1/VEGF),天士力(PD-L1/VEGF),信达生物(PD-1/IL2),恒瑞医药(PD-1/IL2和PDL1/TGFβ),奥赛康(PD-1/IL15),汇宇制药(PD-1/IL15/TIGIT),再鼎医药(PD-1/LAG3)等。   创新药产业链:创新药行情火热,大额BD出海授权交易频出,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有望修复,带动医药企业加码研发投入并加速研发项目推进速度,目前早期研发阶段需求修复已经初显成效,利好CXO和生命科学上游产业链。①具备全球影响力的CXO龙头企业,建议关注药明康德、药明生物、药明合联、康龙化成、凯莱英等;②以国内业务为主的临床CRO龙头,建议关注泰格医药、普蕊斯、诺思格、阳光诺和等;③以安评和模式动物为代表的资源型CXO,建议关注昭衍新药、百奥赛图、药康生物、南模生物等;④生命科学上游产业链:百普赛斯、皓元医药、毕得医药、纳微科技、奥浦迈、海尔生物、阿拉丁、泰坦科技等。   自主可控条线:高端医疗器械及科研仪器国产替代,我们建议关注华大智造、圣湘生物、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开立医疗、澳华内镜、聚光科技、莱伯泰科、海尔生物等。   风险因素:关税政策变动&地缘政治风险;消费刺激政策变动风险;产品销售不及预期;临床数据不及预期;集采降价幅度高于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0页
      2025-07-06
    • 卫信康:多维(12)稳健增长,静待新产品医保放量

      卫信康:多维(12)稳健增长,静待新产品医保放量

      个股研报
        卫信康(603676)   事件:公司近日发布2023半年报,2023上半年实现营收7.49亿元(yoy+12.18%);归母净利润1.34亿元(yoy+30.13%);扣非归母净利润1.31亿元(yoy+29.32%)。2023H1年研发费用4168万元(yoy+72.24%),销售费用1.37亿元(yoy-2.3%),管理费用6306万元(yoy-8.55%)。净利率17.88%(相比2022H1提升2.47pp)。   点评:   多维(12)稳健增长,成人/小儿多维(13)处于市场导入期,静待放量   ①注射用多种维生素(12)为国内首仿,国产独家品种,原研厂家为百特,市占率长期维持在80%以上,2023H1实现收入5.46亿元(yoy+14%)。②小儿多种维生素注射液(13)2018年上市,是国内首仿,国产独家品种,2023年纳入国家医保,3月1日开始执行,2023H1实现销售收入2223万元(yoy+8.61%)。③注射用多种维生素(13)(10/3)于2022年8月底获批上市,已进入2023年医保谈判初审名单,已完成16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中标/挂网,国内已批准的同类13种维生素注射剂产品仅有广州汉光药业一家,竞争格局好,有望填补多维12的市场。   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因受地方集采影响,收入微增   ①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40ml)于2020年3月上市,为国内首仿,国产独家品种,上市即纳入医保,已完成28个省份的中标/挂网,相比于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II),多一种成分(钴),配方比例优化。2023H1销售收入8693万元(yoy+3.68%)②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Ⅰ)适用于儿童(22年5月份报批),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Ⅲ)正在审批中。   布局氨基酸类和电解质类,形成全营养支持矩阵   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9AA-I)、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0AA)分别于2022年5月和10月获批上市,2023H1已分别完成30个和26个省份的中标/挂网。复方电解质注射液(V,国内首仿品种,已进入2023年医保谈判名单)(II)已分别完成25个和19个省份的中标/挂网。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38亿元、19.36亿元和22.6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1亿元、2.87亿元和3.89亿元;2023-2025年EPS分别为0.53元、0.66元和0.89元,对应PE估值分别为20、16和12倍。   风险因素:产品竞争加剧的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集采等政策的风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9-07
    • 高基数下稳定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高基数下稳定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个股研报
        药明康德(603259)   事件:药明康德发布2023年中报。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88.7亿元(同比+6.3%),归母净利润53.1亿元(同比+14.6%),扣非归母净利润47.6亿元(同比+23.7%),经调整Non-IFRS净利润51.0亿元(同比+18.5%),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53.4亿元(同比+40.1%)。   点评:   持续优化经营效率,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综合毛利率40.5%(+4.3pp)、归母净利率28.2%(+2.0pp)、扣非归母净利率为25.2%(+3.5pp)、经调整Non-IFRS净利率为27.0%(+2.8pp),产能利用率及效率的提升驱动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期间费用率为9.6%(-2.1pp),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9%(-0.1pp)/6.7%(-0.4pp)/3.5%(-0.2pp)/-2.5%(-1.4pp),汇兑收益的增加降低财务及期间费用率。   多业务协同驱动公司稳健发展。公司2023年上半年,五大板块业务细节如下,1)Chemistry:实现收入134.7亿(+3.8%),其中D&M相关收入96.7亿元(+2.1%)、剔除新冠业务后D&M增长54.5%。TIDES(多肽及寡核苷酸等)收入13.3亿元。2)Testing:实现收入30.9亿(+18.7%),其中实验室分析及测试服务收入22.5亿(+18.8%)、单安评业务增速24%,临床CRO及SMO收入8.5亿(+18.3%)、单SMO收入增长34.3%。2023年苏州和启东的实验室如期投入使用,有望驱动后续业绩加速增长。3)Biology:全年收入12.3亿(+13.0%),新分子种类相关收入增长51%,占生物学收入比例提升至25.4%。4)ATU:全年收入7.1亿(+16.0%),上半年助力两个项目BLA,公司预计下半年有望迎来获批。5)DDSU:全年收入3.4亿(-24.9%),2023年上半年,公司为客户研发的两款新药获批上市,且2023年二季度获得第一笔销售分成,实现从0到1的突破,公司预计随着客户产品上市的增多,获得的销售分成将持续增长,接下来十年有望实现超50%的复合增长。   一体化平台支持长期发展,新业务布局打开上升空间。公司一体化CRDMO、CTDMO业务模式日渐完善,2023年H1,使用多业务部门服务的客户贡献173.3亿元(剔除新冠订单后同比+37%),占公司收入比例高达92%。公司新技术及分子业务进入快速成长期,2023年上半年TIDES在手订单同比增长188%,公司预计全年收入增速将超过70%,TIDES多肽固相合成釜总体积以及超过1WL,服务能力持续提升。综合来看,公司依旧保持2023年收入增长5-7%的指引和预期,并上调全年经调整non-IFRS毛利增长率至13-14%(2023Q1指引12-14%)、全年自由现金流增长率至750-850%(2023Q1指引600-800%)。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为415.39/500.03/640.24亿元,同比增长5.6%/20.4%/28.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48/119.02/154.76亿元,同比增长15.1%/17.3%/30.0%,对应2023-2025年PE分别为22/19/14倍。   风险因素:行业竞争加剧、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及外包需求下降、国内国际政策风险、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等风险。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8-01
    • 业绩符合预期,多业务协同稳健发展

      业绩符合预期,多业务协同稳健发展

      个股研报
        药明康德(603259)   事件:药明康德发布2023年一季报。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9.64亿元(同比+5.77%),归母净利润21.68亿元(同比+31.97%),扣非归母净利润18.69亿元(同比+9.02%),经调整Non-IFRS净利润23.42亿元(同比+14.10%),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0.27亿元。   点评:   管理能力持续精进,盈利能力稳定提升。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综合毛利率39.89%(+4.1pp)、归母净利率24.19%(+4.8pp)、扣非归母净利率约为20.85%(+0.6pp)、经调整Non-IFRS净利率约为26.13%(+1.9pp);期间费用率为14.8%(+2.2pp),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0%(-0.1pp)/7.2%(+0.1pp)/4.0%(+0.7pp)/1.6%(+1.5pp)。   多业务协同驱动公司稳健发展。公司2023年一季度五大板块业务细节如下,1)Chemistry:实现收入64.33亿(+5.15%),其中R相关收入18.93亿元(+8.52%),D&M相关收入45.39亿元(+3.80%)、剔除新冠业务后D&M增长30.0%。TIDES(新分子种类,主要为多肽及寡核苷酸)收入5.4亿元(+44.1%)。2023年,公司将继续推进常州、无锡、特拉华州、新加坡的产能建设。2)Testing:实现收入14.53亿(+13.56%),其中实验室分析及测试服务收入10.54亿(+15.95%)、单安评业务增速24%,临床CRO及SMO收入3.99亿(+7.69%)、单SMO收入增长16.9%。2022年,苏州和启东的5.5W㎡实验室正常建设中,将在2023年陆续投入使用。3)Biology:全年收入5.77亿(+8.33%),新分子种类相关收入增长40%,占生物学收入比例提升至25.3%。4)ATU:全年收入3.24亿(+8.65%),若顺利,该板块将在2023年下半年迎来商业化生产项目。5)DDSU:全年收入1.66亿(-31.02%),累计完成175个项目IND申报,获得150个临床批件。2023年3月,公司为客户研发的一款新药已获批上市,预计该板块自2023年起获得销售分成收入,且接下来十年将有50%左右的复合增长。   一体化平台支持长期发展,新业务布局打开上升空间。公司一体化CRDMO、CTDMO业务模式日渐完善,2023年Q1,使用多业务部门服务的客户贡献79.5亿元(同比+7.5%)。公司新技术及分子业务即将进入快速成长期,预计2023年TIDES(化学板块新分子种类,主要为多肽及寡核苷酸)的增速为化学整体业务增速的近2倍。综合来看,公司预计2023年收入将继续增长5-7%;其中,剔除特定商业化项目,化学业务收入预计增长36-38%;其他业务板块(测试、生物学、ATU)收入预计增长20-23%;DDSU将持续业务迭代升级,预计收入下降超过20%。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为416.18/501.86/653.94亿元,同比增长5.8%/20.6%/30.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4.45/109.48/144.70亿元,同比增长7.2%/15.9%/32.2%,对应2023-2025年PE分别为24/20/15倍。   风险因素:行业竞争加剧、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及外包需求下降、国内国际政策风险、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等风险。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3-04-25
    • 业绩创新高,业务现新机

      业绩创新高,业务现新机

      个股研报
        药明康德(603259)   事件:药明康德发布2022年年报。2022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93.55亿元(同比+71.84%),归母净利润88.14亿元(同比+72.91%),经调整NonIFRS净利润93.99亿元(同比+83.17%),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06.16亿元;2022Q4实现收入109.60亿元(同比+71.76%),归母净利润14.36亿元(同比-6.46%),经调整Non-IFRS净利润26.27亿元(同比+98.24%)。   点评:   管理能力持续精进,经营效率持续提升。2022年,公司实现综合毛利率37.30%(+1.0pp)、归母净利率22.40%(+0.1pp)、扣非归母净利率约为20.99%(+3.2pp)、经调整Non-IFRS净利率约为23.88%(+1.5pp);期间费用率为12.5%(-4.6pp),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9%(-1.2pp)/7.2%(-2.4pp)/4.1%(-0.01pp)/-0.6%(-1.0pp)。2022年,商业化大订单的交付以及效率的提升明显降低公司费用率,拉升利润率。   多业务协同驱动公司稳健发展。1)Chemistry:全年收入288.5亿(+104.8%),其中R相关收入72.1亿元(+31.3%),D&M相关收入216.4亿元(+151.8%),非新冠业务增长39.7%。TIDES(新分子种类,主要为多肽及寡核苷酸)收入20.37亿元,同比增长158.3%。2022年,化学板块持续进行产能建设,完成了常州三期、常熟工厂的投产以及华中总部的使用,未来还将继续推进常州、无锡、特拉华州、新加坡的产能建设。2)Testing:全年收入57.2亿(+26.4%),其中实验室分析及测试服务收入41.4亿(+36.1%)、单安评业务增速46%,临床CRO及SMO收入15.8亿(+6.4%)、单SMO收入增长23.5%。SMO在手订单同比增长35.6%,人数超4700人。2022年,苏州和启东的5.5W㎡实验室正常建设中,将在2023年陆续投入使用。3)Biology:全年收入24.8亿(+24.7%),新分子种类相关收入增长90%,占生物学收入比例提升至22.5%(2021年为14.6%)。4)ATU:全年收入13.1亿(+27.4%),测试业务收入增长36%,工艺开发业务收入增长43%。2022年,公司转让一项商业化CAR-T产品技术,并与杨森签订TESSA技术许可协议。公司预计ATU业务在2023年将迎来商业化项目。5)DDSU:全年收入9.7亿(-22.5%),累计完成172个项目IND申报,75个1期临床,24个2期临床,7个3期临床,2个处于NDA。DDSU业务于2022年起主动迭代升级,将集中推进更优质的项目管线。公司预计2023年DDSU业务将开始获得销售分成收入,且接下来十年将有50%左右的复合增长。   一体化平台支持长期发展,新业务布局打开上升空间。公司一体化CRDMO、CTDMO业务模式日渐完善,2022年使用多业务部门服务的客户贡献367.4亿元(同比+87%)。公司新技术及分子业务即将进入快速成长期,预计2023年TIDES(化学板块新分子种类,主要为多肽及寡核苷酸)的增速为化学整体业务增速的近2倍。综合来看,公司预计2023年收入将继续增长5-7%;其中,剔除特定商业化项目,化学业务收入预计增长36-38%;其他业务板块(测试、生物学、ATU)收入预计增长20-23%;DDSU将持续业务迭代升级,预计收入下降超过20%。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为416.18/501.86/653.94亿元,同比增长5.8%/20.6%/30.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3.77/114.93/151.90亿元,同比增长6.4%/22.6%/32.2%,对应2023-2025年PE分别为23/19/14倍。   风险因素:行业竞争加剧、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及外包需求下降、国内国际政策风险、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等风险。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3-03-2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