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58)

    • 东亚前海化工周报:供需趋紧,萤石价格有望持续上行

      东亚前海化工周报:供需趋紧,萤石价格有望持续上行

      化学制品
        核心观点   1、2022年4月以来萤石价格持续上行。截至2022年8月5日,萤石97干粉市场均价为2950元/吨,周涨1.15%,较2022年4月初上涨9.62%;萤石97湿粉市场均价为2750元/吨,周涨1.24%,较2022年4月初上涨8.23%。萤石价格上行主要受供需两方面因素影响:供给方面,我国萤石新增产能受限,未来供需有望进一步趋紧。就产能来看,2021年,酸级萤石粉年产能为775.1万吨,相较于2018年的774.6万吨几乎无增长。就产量来看,2022年1-7月酸级萤石粉产量为142.6万吨,同比下降33.3%。作为工业领域稀缺资源,萤石于2016年列入战略性矿产名录,且萤石开采属于高污染行业。随着资源管控与环保政策日趋严格,未来萤石新增产能有限。需求方面,传统下游产能扩张加速,新兴领域带来新增量。氢氟酸是萤石下游最主要的产品,2017至2021年,我国无水氢氟酸有效产能从225.4万吨增长到248.4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3%。2022与2023年计划新增投产产能分别为34万吨与56.5万吨,产能有望加速扩张,拉动萤石需求增长。此外,近年来锂电池、光伏等新兴领域发展迅速,对含氟材料的需求日趋增长,包括六氟磷酸锂、PVDF、电子级氢氟酸、氟碳涂料等,有望持续拉动萤石需求。另外,2022年4月以来国外萤石出口需求旺盛。2022年6月,我国萤石粉(CaF2>97%)出口量为23487吨,同比增长1319.76%;2022年1-6月,我国萤石粉(CaF2>97%)出口量为81015吨,同比增长232.83%。综合来看,未来我国萤石新增产能受限,下游氢氟酸产能扩张叠加海外需求增长,行业面临供需趋紧,萤石价格有望持续上行。   2、截至2022年08月04日,中国工业品价格指数报5045点,周跌1.6%。化工产品涨跌不一,其中电石涨3.9%,醋酸跌4.4%。电石方面,价格上涨原因系西南地区依旧有限电现象,整体供应偏紧,叠加政府“保交楼”政策下PVC需求预期改善,推动电石价格上行。醋酸方面,疫情后消费反弹力度低于预期,下游化纤企业需求较为低迷,致使醋酸价格承压下行。   3、过去一周,原油价格大幅下跌。截至2022年08月05日,布伦特原油主力连续期货价报94.9美元/桶,周跌13.7%,WTI原油主力连续期货结算价报89美元/桶,周跌9.7%。原油价格大幅下跌的原因主要为,上周美国原油和汽油库存意外增加,叠加市场对经济衰退的担忧日益加剧,致使原油价格承压下行。   4、行情回顾。上周,中信证券基础化工行业分类中的429家上市公司,共有168家上市公司股价上涨或持平,占比39.2%,有261家上市公司下跌,占比60.8%。周涨幅排名前3的依次为广信材料、彤程新材、美瑞新材,周涨幅分别为51.3%、37.4%、29.6%;周跌幅排名前3的依次为恒大高新、振华股份、南岭民爆,周跌幅分别为23.3%、18.7%、16.2%。   投资建议   目前萤石行业供需趋紧,价格有望持续上行,相关生产企业或将受益,如金石资源、永和股份、中欣氟材等。   风险提示   氢氟酸产能投放不及预期,安全环保政策升级,国内疫情反复等。
      东亚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2页
      2022-08-08
    • 东亚前海新材料:产业化进程提速、PET铜箔未来可期

      东亚前海新材料:产业化进程提速、PET铜箔未来可期

      化学制品
        核心观点   PET铜箔为新型负极集流体,下游可应用于锂离子电池领域。PET铜箔以PET作为基础材料,上下采用先进工艺沉积金属铜层,属于复合材料,具有“三明治”结构。PET铜箔生产工艺以两步法为主,首先采用磁控溅射工艺,实现非金属材料金属化;然后采用水电镀工艺,实现集流体导电需求,其工艺难度较大。PET铜箔具有密度小、厚度薄、抗拉强度较高等特点,叠加其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因此具有替代传统的锂电铜箔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潜力。   PET铜箔兼具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优势。近年来,为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锂电铜箔向极薄化方向发展。6μm及以下锂电铜箔产量占比从2018年的26%上升至2021年的64%。由此带来的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PET铜箔可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能方面,PET铜箔具有导电层较薄、基膜不导电等特点,致使其能在锂电池发生内短路时更易被熔断,从而切断短路电流,降低短路时产生的热量,防止热失控现象。高能量密度方面,复合铜箔的厚度相较于传统铜箔减少了25%-40%,可有效提升电池能量密度5%-10%。   PET铜箔入局企业渐多,产业化进程有望提速。上游方面,目前已入局的企业包括三孚新科等,目前三孚新科正推进PET镀铜专用化学品应用测试。中游方面,目前已入局的企业包括重庆金美、双星新材、万顺新材、宝明科技等。重庆金美与宝明科技已进入量产阶段或有量产计划。重庆金美自主研发的高分子复合铜膜已成功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并顺利通过德国穿刺实验,进入量产阶段。此外,2021年公司投资2.2亿元扩建3600万平方米/年复合铝膜产能和3600万平方米/年复合铜膜产能。2022年7月,宝明科技发布公告称计划投资60亿元在赣州建设   锂电池复合铜箔生产基地。在研发验证阶段的企业包括双星新材、万顺新材。其中双星新材PET铜箔已送往客户进行评价认证;万顺新材已开发出应用于电池负极的载体铜膜,相关样品也已送往下游企业验证。下游方面,电池生产商持续加码布局复合集流体领域。2019年以来,下游相关企业陆续申请复合集流体领域的专利,研发成果显著。锂电池需求快速增长,PET铜箔市场空间广阔。一方面,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带动动力电池装车量上升。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57.6%;2022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15.6%。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同比增长142.8%;2022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09.8%。另一方面,电化学储能市场装机规模持续上涨带动锂离子电池需求上行。2016-2020年,中国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从243兆瓦增长至3269.2兆瓦,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1.5%,而2021年锂离子电池储能占中国电化学储能的比例达89.7%。锂电池下游需求高速增长为PET铜箔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投资建议   目前国内PET铜箔正处产业化阶段,入局企业增多,叠加锂电池下游需求高速增长,相关生产企业或将受益,如三孚新科、双星新材、宝明科技、万顺新材等。   风险提示   复合铜箔量产投产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异常波动、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长放缓等。
      东亚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50页
      2022-08-03
    • 东亚前海化工周报:聚酯瓶片价格上涨,行业有望景气上行

      东亚前海化工周报:聚酯瓶片价格上涨,行业有望景气上行

      化学原料
        核心观点   1、2022年年初以来聚酯瓶片价格大幅上涨。截至2022年7月29日,聚酯瓶片价格为8700元/吨,较年初上涨11.9%,同比上涨23.4%。过去几年,外卖餐饮的快速扩张带动了聚酯瓶片需求的增长。2016至2020年,我国外卖餐饮市场规模从1663亿元增长到664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1.4%。外卖餐饮的增长促进了聚酯瓶片在餐盒、生鲜盒等片材领域的需求加速提升。同时,聚酯瓶片供给稳步增长。产能方面,2019至2021年,我国聚酯瓶片产能从1089万吨/年增长到1246万吨/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0%。预计2022年聚酯瓶片新增产能达110万吨,产能维持稳定增长态势。产量方面,2019至2021年,聚酯瓶片产量从830.53万吨增长到1032.77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5%,产能利用率从76.3%上升到82.9%,新增产能持续释放。近期,我国聚酯瓶片出口量价齐升,持续拉动需求增长。出口量方面,2021年国内聚酯瓶片出口量为318.0万吨,同比增长约36.0%;2022年1-6月出口量为215.3万吨,同比增长45.1%,维持高增态势。出口价格方面,2022年6月,我国聚酯瓶片出口价格为1174.79美元/吨,较2021年底上涨11.0%,出口价格持续上行。库存方面,2022年6月以来库存处于下行通道,目前位于历史中位。截至2022年7月29日,聚酯瓶片工厂库存为10.33万吨,周跌10.42%,较6月初下降了46.0%,目前处于历史中位。库存下行表明聚酯瓶片需求旺盛,对价格形成支撑。综合来看,我国聚酯瓶片下游需求快速增长,价格高位运行,行业有望景气上行。   2、截至2022年07月29日,中国化工品价格指数报5125点,周涨0.2%。化工产品涨跌不一,其中PTA涨4.7%,氨纶20D跌4.3%。PTA方面,价格上涨原因系恒力石化、福海创装置检修,逸盛大连、福建百宏装置降负运行,市场供应明显偏紧,推动PTA价格上行。氨纶方面,上游PTMEG价格持续下行,成本端支撑不足,叠加纺织服装行业处于传统淡季,下游需求受限,致使氨纶价格承压下行。   3、过去一周,原油价格上涨。截至2022年07月29日,布伦特原油主力连续期货价报110美元/桶,周涨6.6%,WTI原油主力连续期货结算价报98.6美元/桶,周涨4.1%。原油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为美国进入传统汽油旺季,叠加OPEC+考虑维持9月份石油产量不变,或者以极小的幅度增产,整体供需偏紧,推动原油价格上行。   4、行情回顾。上周,中信证券基础化工行业分类中的429家上市公司,共有260家上市公司股价上涨或持平,占比60.6%,有169家上市公司下跌,占比39.4%。周涨幅排名前3的依次为美瑞新材、力量钻石、德联集团,周涨幅分别为29%、25%、24.6%;周跌幅排名前3的依次为保利联合、美达股份、南化股份,周跌幅分别为12.9%、12.5%、12.5%。   投资建议   目前聚酯瓶片高位运行,结合下游需求旺盛,行业有望景气上行,相关生产企业或将受益,如华润材料、万凯新材、三房巷等。   风险提示   原料价格异常波动,国际贸易摩擦,国内疫情反复等。
      东亚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2页
      2022-08-01
    • 东亚前海新材料周报:PET铜箔产业化进程加速

      东亚前海新材料周报:PET铜箔产业化进程加速

      化学制品
        1、PET铜箔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可作为集流体用于锂离子电池领域。PET铜箔生产工艺是以PET作为基膜,采用磁控溅射的方式在PET薄膜两侧沉积铜层,然后采用水电镀的方式加厚铜层,使其具有导电性。相较于传统铜箔,PET铜箔具有密度小、厚度薄、抗拉强度较强等特点,叠加其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因此具有替代传统的锂电铜箔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潜力,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作为一种新型集流体,PET铜箔具有安全性能好,能量密度高的优势。安全性能方面,PET铜箔导电层较薄,在发生局部短路时其更容易被熔断进而切断局部电流。此外,PET不具备导电性,能够降低短路电流,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量密度方面,PET铜箔采用PET替代部分金属铜材,其密度低、重量轻;同时复合铜箔的厚度更薄,这为锂离子电池内的活性物质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可有效提升电池能量密度5%-10%。入局企业增多,产业化进程加速。目前国内相关企业正加速布局复合铜箔领域,进入量产阶段或有量产计划的是重庆金美、宝明科技。重庆金美自主研发的高分子复合铜膜已成功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并顺利通过德国穿刺实验,进入量产阶段。此外,2021年公司投资2.2亿元扩建3600万平方米/年复合铝膜和3600万平方米/年复合铜膜。2022年7月,宝明科技公布计划投资60亿元在赣州投资建设锂电池复合铜箔生产基地。在研发验证阶段的企业包括三孚新科、双星新材、万顺新材。其中三孚新科正在推进PET镀铜专用化学品应用测试;双星新材PET铜箔已送往客户进行评价认证;万顺新材已开发出应用于电池负极的载体铜膜,相关样品也已送往下游企业验证。随着锂电池需求的快速增长,PET铜量产进程箔有望加速推进。锂离子电池下游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增长较快。新能源汽车方面,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57.5%;2022年1-6月同比增长115.6%。储能方面,2016-2020年中国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1.5%。综合来看,PET铜箔有望替代部分锂电铜箔应用于锂电池领域。目前PET铜箔正处于产业化推进阶段,随着锂电池下游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高速发展,PET铜箔量产进程有望加速。   2、截至2022年07月29日,新材料指数(885544.TI)涨2.1%。新材料14个板块上周有10个板块上涨或持平,有4个板块下跌。其中,涨幅排名前三的分别为膜材料、氟化工、改性塑料,涨幅分别为7.0%、4.4%、3.8%;跌幅排名前三的分别为聚氨酯、电池工业品、碳纤维,跌幅分别为3.3%、2.9%、2.2%。   3、化工新材料产品涨跌不一,其中六氟磷酸锂涨3.0%,PA66跌4.2%。六氟磷酸锂方面,价格上涨原因主要为下游需求向好,企业接单情况良好,叠加六氟磷酸锂库存低位运行,推动价格上涨。PA66方面,价格下跌主要原因为PA66货源供应充足,下游需求一般,叠加原材料己二酸价格下跌,成本支撑减弱,致使PA66价格承压下行。   4、行情回顾。上周,化工新材料中的160家上市公司,共有90家上市公司股价上涨或持平,占比56.25%,有70家上市公司下跌,占比43.75%。周涨幅排名前3的依次为美瑞新材、濮阳惠成、永冠新材,周涨幅分别为29.0%、24.2%、19.9%;周跌幅排名前3的依次为中伟股份、璞泰来、当升科技,周跌幅分别为11.8%、8.9%、8.5%。   投资建议   目前国内PET铜箔正处产业化阶段,入局企业增多,叠加锂电池下游需求高速增长,相关生产企业或将受益,如三孚新科、双星新材、宝名科技、万顺新材等。   风险提示   复合铜箔量产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异常波动、新能源汽车销售不及预期。
      东亚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3页
      2022-08-01
    • 东亚前海化工周报:三氯蔗糖供需趋紧,价格有望持续上行

      东亚前海化工周报:三氯蔗糖供需趋紧,价格有望持续上行

      化学制品
        核心观点   1、2022年7月以来三氯蔗糖价格进入上行通道。截至2022年7月22日,三氯蔗糖市场均价为40万元/吨,较7月初上涨3万元/吨,涨幅为8.11%。三氯蔗糖价格上行主要受供需两方面影响:供给端,近年来产能稳步增长,未来新增产能受限。2019至2021年,我国三氯蔗糖有效产能从1.2万吨增加到1.9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8%。2021年《环境保护综合名录(2020年新增部分)》将三氯蔗糖列入双高产品,受节能环保政策影响,未来国内企业获得三氯蔗糖新批新建项目难度较大,2022年我国三氯蔗糖暂无新增投产计划。需求端,无糖饮料持续拉动三氯蔗糖需求扩张。三氯蔗糖下游主要应用领域为饮料与食品添加剂,合计占比约70%。2014至2020年,我国无糖饮料市场规模由16.6亿元增长到117.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8.6%,2022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8.6亿元。作为替代蔗糖维护饮品风味的重要成分,三氯蔗糖需求量有望持续提升。同时,我国三氯蔗糖以出口为主。近期三氯蔗糖出口量持续攀升,出口价格高位运行。出口量方面,2022年1-5月我国三氯蔗糖出口量为6124吨,同比增长62.59%。出口价格方面,2022年6月我国三氯蔗糖出口价为40.44美元/千克,同比上涨58.0%,目前高位运行。2022年6月以来三氯蔗糖库存进入下行通道,目前处于历史低位。截至2022年7月22日,三氯蔗糖库存为92吨,周跌2.13%,较6月初下降38.7%,较2021年以来的最高位下降59.1%,三氯蔗糖库存下行表明当前需求旺盛。综合来看,未来三氯蔗糖新增产能受限,出口与无糖饮料市场拉动需求持续增长。供需趋紧下,价格有望持续上行。   2、截至2022年07月22日,中国化工品价格指数报5123点,周跌1.3%。化工产品涨跌不一,其中PVC电石法涨3.7%,片碱跌4.3%。PVC方面,价格上涨原因系装置检修叠加部分企业限电降负荷,开工率降低,一定程度上推动PVC价格上行。片碱方面,价格下跌主要原因为近期受铝土矿供应紧张等因素影响,部分电解铝企业减产,对烧碱需求减量,致使片碱价格承压下行。   3、过去一周,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截至2022年07月22日,美国NYMEX天然气连续期货收盘价报8.30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周涨16.7%。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的原因主要为近期美国天气炎热,居民用电需求大幅增加,天然气需求攀升,带动价格上涨。   4、行情回顾。上周,中信证券基础化工行业分类中的429家上市公司,共有331家上市公司股价上涨或持平,占比77.2%,有98家上市公司下跌,占比22.8%。周涨幅排名前3的依次为美达股份、双一科技、保利联合,周涨幅分别为36.4%、32.7%、32.4%;周跌幅排名前3的依次为苏州龙杰、华业香料、星源材质,周跌幅分别为40.3%、16.5%、10.9%。   投资建议   目前三氯蔗糖下游需求旺盛,行业有望持续上行,相关生产企业及上游或将受益,如金禾实业、凯盛新材等。   风险提示   无糖饮料需求增长不及预期,安全环保政策升级,国内疫情反复等。
      东亚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2页
      2022-07-25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CXO企业半年度业绩预告陆续公布,行业依旧维持高景气度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CXO企业半年度业绩预告陆续公布,行业依旧维持高景气度

      生物制品
        行情回顾   上周(7.18-7.22),医药生物板块(申万)下跌0.76%,上证综指上涨1.30%,深证成指下跌0.14%,沪深300下跌0.24%,医药生物板块跑输沪深300指数0.52个百分点,在申万31个一级子行业周涨跌幅中排名第27位。   7月18日,康龙化成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45.67亿元-46.65亿元,同比增长39%-42%;扣非净利润6.42亿元-6.88亿元,同比增长10%-18%。   7月19日,药明生物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相比于去年同期,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增长61%-63%,归母净利润增长35%-37%。   7月22日,药明康德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77.56亿元,同比增长68.52%;归母净利润46.36亿元,同比增长73.29%。   7月22日,九州药业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9.51亿元,同比增长57.94%;扣非净利润4.67亿元,同比增长89.79%。   投资建议   从各大CXO公司陆续公布的半年度业绩预告来看,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都很亮眼,维持了高景气度。CXO板块本身的政策免疫属性使其相比于其他板块更为坚挺,今年以来诸如《“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CHS-DRG付费新药新技术除外支付管理办法的通知(试行)》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我们可以看到国家扶持创新药械快速发展的态度非常明确,医药创新是整个行业发展的主逻辑,CXO企业将长期受益。相关标的: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凯莱英、博腾股份、九州药业等。   风险提示   全球创新药研发投入景气度下滑风险;国际化拓展不顺造成业务不及预期风险等。
      东亚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2页
      2022-07-24
    • 东亚前海化工周报:下游进入传统旺季,CO2价格有望持续上行

      东亚前海化工周报:下游进入传统旺季,CO2价格有望持续上行

      化学原料
        核心观点   1、 2022 年 5 月以来 CO2 价格持续上行。 截至 2022 年 7 月 15 日,CO2市场均价为 393 元/吨, 周涨 4.8%, 较 5 月初上涨 55 元/吨, 涨幅为16.3%。 CO2 价格持续上行主要受供需两方面的影响: 供给方面, 近期CO2产量有所收缩。 2022 年 6 月我国 CO2产量为 48.42 万吨, 环比下降2.6%。 进入 6 月以后, 由于冰机系统等设备受高温影响较大, 液体 CO2生产装置普遍存在降负荷的情况, 部分前期满负荷运行的企业近期产量降幅达 10%。 此外行业跟随上游生产企业一同进入检修季, 供给持续收紧。 需求方面, 下游啤酒饮料与冷链运输进入旺季, 对 CO2 需求增加。以啤酒为例, 2022 年 5 月我国啤酒产量为 35.67 亿升, 环比增加 37.9%。夏天是啤酒传统的销售旺季, 啤酒销量有望继续向好。 2022 年 5 月, 财政部、 商务部下发《 关于支持加快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 进一步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通知》 , 要求加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和现代化水平。 步入夏天以后, 我国冷链物流产业有望加快发展, 进一步拉动干冰需求。 长期来看, 我国 CO2 行业有望迎来供需两旺。 2018 至 2020 年, 我国 CO2 下游消费量从 638.3 万吨增加到 790.2 万吨, 复合增长率达 11.3%。 碳中和目标驱动下, 大型化工企业碳排放回收需求提升, 为 CO2供给带来保障, 行业有望形成供需两旺的局面。 综合来看, 受夏季高温影响 CO2 供给趋紧, 下游应用进入传统旺季, CO2价格有望持续上行。   2、 截至 2022 年 07 月 15 日, 中国化工品价格指数报 5192 点, 周跌 5.4%。 化工产品涨跌不一, 其中丙烯涨 1.0%, 天然橡胶跌 5.6%。 丙烯方面, 价格上涨原因为石化市场处于需求淡季, 部分厂商停车检修导致供应减少, 叠加周初国际油价震荡上涨, 一定程度上推动丙烯价格上行。 天然橡胶方面, 价格下跌主要原因为云南天气改善, 原料供应增加,但是市场需求依然低迷, 致使天然橡胶价格承压下行。   3、 过去一周, 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 截至 2022 年 07 月 15 日, 美国 NYMEX 天然气连续期货收盘价报 7.115 美元/百万英热单位, 周涨17.3%。 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的原因主要系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美德福附近的 ONEOK 天然气工厂发生爆炸, 美国国内天然气供应预期性减少,带动价格上涨。   4、 行情回顾。 上周, 中信证券基础化工行业分类中的 429 家上市公司, 共有 104 家上市公司股价上涨或持平, 占比 24.2%, 有 325 家上市公司下跌, 占比 75.8%。 周涨幅排名前 3 的依次为恒大高新、 *ST 澄星、延安必康, 周涨幅分别为 60.8%、 25.1%、 23.2%; 周跌幅排名前 3 的依次为石大胜华、 双环科技、 集泰股份, 周跌幅分别为 16.9%、 16%、 15.6%。   投资建议   目前 CO2 下游需求旺盛, 行业有望持续上行, 相关生产企业或将受益, 如凯美特气、 金宏气体、 华特气体等。   风险提示   啤酒饮料需求增长不及预期, 安全环保政策升级, 国内疫情反复等。
      东亚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3页
      2022-07-18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首套ADC开发指导原则出台,行业或将迎来高质量发展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首套ADC开发指导原则出台,行业或将迎来高质量发展

      医药商业
        行情回顾   上周(7.4-7.8),医药生物板块(申万)上涨1.23%,上证综指下跌0.93%,深证成下跌0.03%,沪深300下跌0.95%,医药生物板块跑赢沪深300指数2.18个百分点,在申万31个一级子行业周涨跌幅中排名第6位。   投资要点   目前ADC药物的研发一般参考ICHS9、ICHS6等相关指导原则,国内外尚无ADC药物的针对性指导原则,为更好指导和促进ADC药物的研究和开发,7月6日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了《抗体偶联药物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具体来看,该指导原则有四大非临床研究的考量:   药理学方面:在临床试验开始之前,需完成药物作用机制、临床试验方案或适应症相关药理作用的初步研究,应关注ADC整体的药理/药效作用,以及各组成部分对药效作用的贡献;此外,还需阐明内化、定位、裂解等特征;   安全药理学方面:在开始临床试验之前,通常应获得ADC对重要系统功能(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影响的信息;   药代动力学方面:选择和建立合适的检测方法,检测指标通常包括偶联抗体、总抗体和游离小分子化合物;若ADC的小分子化合物或者体内裂解后的游离小分子化合物是新化合物,应对其进行比较全面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毒理学方面:对于支持ADC药物IND申请和上市申请的一般毒理学、遗传毒性、生殖毒性、致癌性、免疫原性/免疫毒性、光安全性、组织交叉反应、制剂安全性、毒代动力学等有别于一般药物的特殊情况进行了指导和建议。   临床试验和上市的非临床考虑包括两方面:   人体首次用药的起始剂量方面:将动物剂量与人体剂量进行等效剂量种属间换算,针对晚期肿瘤患者的ADC,常用方法是基于啮齿类动物STD10,免疫激动特性的ADC,应基于最低预期生物效应水平(MABEL)估算起始剂量。   支持临床试验和上市的非临床研究方面:针对晚期肿瘤患者的ADC,当早期临床试验方案为每3周或4周给药1次时,考虑到ADC的半衰期较长,非临床毒性研究应至少给药2次。   投资建议   ADC药物引领了国内第二波创新药浪潮,目前是创新药领域最为火热的赛道。我们建议关注三类ADC药物相关企业:一是关注靶点、适应症差异化布局,研发进度领先的ADC药物开发企业,相关标的:荣昌生物、浙江医药、科伦药业;二是关注拥有ADC技术平台优势的企业,相关标的:荣昌生物、恒瑞医药、多禧生物、乐普生物;三是关注提供ADC研发一体化服务的CXO企业,相关标的:药明生物、皓元医药、美迪西。   风险提示   研发失败风险;政策波动风险等。
      东亚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3页
      2022-07-11
    • 东亚前海化工周报: 隔膜行业有望量价齐升

      东亚前海化工周报: 隔膜行业有望量价齐升

      化学制品
        核心观点   1、 2022 年 5 月以来, 国内锂电池隔膜价格进入上行通道。 截至 2022年 7 月 9 日, 16um 湿法隔膜均价报 1.35 元/平米, 较 2022 年 5 月初上涨 9.76%。 近年来, 我国隔膜行业呈现供需两旺的态势。 供给方面, 我国隔膜企业产能高速扩张。 2017 至 2021 年, 我国隔膜产能从 35.35 亿平米增长到 134.03 亿平米, 复合增长率达 39.5%。 2022 年计划新增投产产能达 110 亿平米, 超过过去 4 年新增产能的总和, 产能投放整体集中于2022 年下半年, 对 2022 年供给冲击较小。 需求方面, 新能源车销量高速增长, 带动隔膜需求维持高增态势。 2021 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为 352.1万辆, 同比增长 1.6 倍, 2017 至 2021 年复合增长率达 45.9%。 2022 年1-5 月, 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仍保持较高增速, 同比增长 113%。 5 月以来国内复工复产稳步推进, 隔膜供需同步上涨。 供给方面, 根据百川盈孚数据, 2022 年 6 月我国隔膜产量为 9.22 亿平米, 同比涨 44.5%, 环比涨 1.88%。 需求方面,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 2022 年 5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44.72 万辆, 环比增长 49.6%, 恢复趋势明显。 另外,出口量也大幅增长。 2022 年 5 月我国隔膜出口量为 5120.22 万吨, 环比增长 28.92%。 下游需求复苏叠加出口量增长, 带动上游产量提升, 隔膜产业链恢复到供需两旺的状态。 综合来看, 我国隔膜产业高速发展, 叠加疫情后新能源汽车销量恢复, 隔膜行业有望迎来量价齐升。   2、 截至 2022 年 07 月 08 日, 中国化工品价格指数报 5487 点, 周跌 3.1%。 化工产品涨跌不一, 其中 PTA 涨 1.9%, 尿素跌 8.9%。 PTA方面, 原油价格仍位于历史高位, 成本端支撑较足, 同时聚酯开工存在刚需, 供需较为紧张, 带动 PTA 价格上行。 尿素方面, 价格下跌主要原因为尿素开工率处于高位, 相关产能待释放, 下游需求疲软, 导致尿素价格承压下行。   3、 过去一周, 原油价格下跌。 截至 2022 年 07 月 08 日, 布伦特原油主力连续期货价报 107 美元/桶, 周跌 4.1%, WTI 原油主力连续期货结算价报 104.8 美元/桶, 周跌 3.4%。 原油价格的下跌主要由于美联储加息控制通胀, 叠加欧美经济表现低迷, 市场对于原油需求下降的担忧加剧, 导致原油价格承压下行。   4、 行情回顾。 上周, 中信证券基础化工行业分类中的 429 家上市公司, 共有 137 家上市公司股价上涨或持平, 占比 31.9%, 有 292 家上市公司下跌, 占比 68.1%。 周涨幅排名前 3 的依次为中核钛白、 濮阳惠成、厦钨新能, 周涨幅分别为 23.7%、 18.9%、 18%; 周跌幅排名前 3 的依次为百龙创园、 延安必康、 集泰股份, 周跌幅分别为 20.8%、 19.8%、 14.9%。   投资建议   目前隔膜价格处于上行通道, 供需两旺, 行业景气有望上行, 相关生产企业或将受益, 如星源材质、 恩捷股份、 中材科技等。   风险提示   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 国内疫情反复、 地缘政治风险等。
      东亚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2页
      2022-07-11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创新药板块雾霾逐渐散去,布局正当时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创新药板块雾霾逐渐散去,布局正当时

      医药商业
        行情回顾   上周(6.27-7.1),医药生物板块(申万)上涨2.35%,上证综指上涨1.13%,深证成指上涨1.37%,沪深300上涨1.64%,医药生物板块跑赢沪深300指数0.71个百分点,在申万31个一级子行业周涨跌幅中排名第12位。   投资观点   创新药板块自2021年年中以来受政策调整等多种因素影响造成板块大跌,不少公司股价腰斩,恒生医疗保健业指数从最高点的28587.92点跌幅超过67%,引起市场普遍悲观情绪。最近随着板块轮动,创新药板块经过长达近一年的调整迎来估值修复,相关标的普遍迎来上涨,但个股之间涨跌幅存在较大差异。近来,诸如《“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2022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单臂临床试验用于支持抗肿瘤药上市申请的适用性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等政策相继密集出台,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对创新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态度是非常明确的,加之国内庞大的创新医药需求,我们认为该板块的潜力较大。   投资建议   创新药板块配置仍具有高性价比。虽然板块普遍迎来上涨,但个股之间的涨跌幅程度差距较大,反映了市场的态度即研发实力强劲、产品创新程度高且已经证明具备较强商业化自我造血能力的公司更被市场所青睐。相关标的:荣昌生物、信达生物、诺辉健康等。   风险提示   研发失败风险;政策波动风险等。
      东亚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1页
      2022-07-04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