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5801)

    • 脱敏治疗龙头,“尘螨+黄花蒿”滴剂双核驱动

      脱敏治疗龙头,“尘螨+黄花蒿”滴剂双核驱动

      个股研报
        我武生物(300357)   投资逻辑:脱敏药物市场坡长雪厚,竞争格局优良,公司优势明显:1)坡长雪厚,国内过敏性鼻炎患者人数高达2.4亿,脱敏药物整体渗透率不足1%,空间广阔;2)双核驱动,粉尘螨+黄花蒿滴剂,驱动收入增长加速,中长期业绩有望翻倍;3)格局优良,国内仅3家企业布局脱敏药物,且产品研发周期长、壁垒高,价格稳定;4)优势明显,我武生物口服制剂为指南推荐一线疗法,相较于注射剂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公司2021年销售团队超900人,全面布局医院、药店、线上渠道。   粉尘螨脱敏滴剂:脱敏领域主打产品,2025销售有望达17亿元。1)2021年国内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患者人数超2.5亿,粉尘螨点刺阳性率高达59%,潜在用药患者达1.4亿人;2)舌下脱敏制剂生产中变应原提纯、标准化、常温保存等技术难度大,1-3期临床试验周期一般在5年以上。我武生物、ALK和Allergopharma三家企业参与竞争,潜在竞品仅ALK的舌下片,格局持续优良;3)假设,2025年渗透率达0.96%,用药人数78.7万,年治疗费用约为2191元(第一年:1-4号,1支/年,31-98元/支;5号,16支/年,123元/支),销售额17.2亿元。目前渗透率不足0.5%,在10%渗透率下,对应市场空间为180亿元。   黄花蒿花粉脱敏滴剂:脱敏领域补充布局,2025年销售有望达1.3亿元。1)2021年国内过敏性鼻炎患者人数超2.4亿,蒿属花粉点刺阳性率高达28.6%,潜在人群达0.63亿;2)变应原药物壁垒高、临床试验周期长,畅皓为国内唯一上市的花粉脱敏产品,畅享蓝海赛道;3)假设,2025年渗透率达0.034%,用药人数1.1万人,年治疗费用为1.25万元(第一年:1-4号,1支/年,108-168元/支;5号,24支/年,498元/支),销售额可达1.3亿元。目前渗透率不足0.1%,在10%渗透率下,预计市场空间高达397亿元。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为4.0/5.0/6.5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2-2024年PE分别为68/54/42倍,由于:1)脱敏市场空间大、格局好;2)“尘螨+黄花蒿”滴剂双核驱动;3)渠道布局全面,优势明显。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反复,收入结构单一,产品价格下降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页
      2022-11-08
    • 季报点评:三季度业绩低于预期,订单稳步增长

      季报点评:三季度业绩低于预期,订单稳步增长

      个股研报
        博济医药(300404)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8亿元,同比增长29.63%;归母净利润2138.84万元,同比下滑35.72%;扣非归母净利润845.36万元,同比下滑65.99%;每股收益0.06元;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3亿元,同比增长9.93%;归母净利润651万元,同比下滑66.08%;扣非归母净利润466万元,同比减少73.35%。每股收益0.02元。   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增长近30%,主要还是来自于临床业务的增长;归母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加大了自主研发投入,同时由于于人员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的增长;此外,前三季度临床前自主研发因其不确定性,转让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从公司的毛利率看,前三季度公司的毛利率为38.91%,较上年同期下降了8.72个百分点。其中临床业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项目进度放缓,毛利率略微下降;从期间费用率看,前三季度公司实现销售费用率8.17%,较上年同期提升了1.75个百分点;实现管理费用率15.13%,较上年同期略微下降了1.53个百分点;实现研发费用率10.64%,较上那年同期增长了1.27个百分点。   公司是A股唯一一家有布局中药业务的CRO企业。尽管我国企业对于中药CRO的需求量很大,但中药CRO的发展一直比较滞后。服务内容比较单一,大多数仅限于临床试验阶段。目前博济医药在中药的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上均有布局,预计未来随着国家政策推进,公司该领域业务有望实现发展。   前三季度公司新增订单5.23亿元,而上年全年新增订单金额5.5亿元,目前进度看,预计全年新增订单有望实现较大突破。   预计公司2022年每股收益为0.08元,2023年每股收益为0.14元,2024年每股收益为0.18元,对应11月7日收盘价8.09元,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01.13倍,57.79倍和44.94倍,维持公司“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超出预期,新产品研发进度低于预期
      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11-08
    • 种业变革正当时,大北农转基因种业布局一马当先!

      种业变革正当时,大北农转基因种业布局一马当先!

      个股研报
        大北农(002385)   大北农:重科技创新,打造养殖+种植产业链巨头   公司自创立起就定位于“农业科技创新”,在饲料领域瞄准门槛较高的乳猪料,在种业领域瞄准生物育种。公司以饲料业务起家,目前已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预混料生产企业,年产能达1000万吨;2011年公司切入种猪产业,现已在全国布局9大养猪平台+1个种猪平台和100多家养猪公司,年出栏能力超过1000万头。公司于2001年进军种业产业,布局转基因种业近20年,现已拥有生物技术公司、传统育种公司等平台。   种业行业变革正当时,转基因技术有望加速推广   我国部分农产品如玉米、大豆产需缺口存在扩大趋势,“粮稳天下安”具备特殊意义。根据农业农村部,我国转基因玉米、大豆保产增收效果得到验证,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抗虫效果达95%以上,对照玉米产量可提高7%-17%,减少农药用量60%;我国转基因技术培育的耐除草剂大豆可降低除草成本30元/亩+,较主栽品种增产10%以上。2019年以来我国转基因政策持续推进,商业化有望加速落地。我们预计转基因玉米种子终端市场空间有望达600亿、出厂口径空间360亿,利润空间有望达108亿。   大北农持续投入转基因种业,领先布局有望迎来“开花结果”!   大北农在近20年前就开始关注转基因种业并持续投入。2004年大北农植物基因工程专家委员会成立,2010年大北农生物技术公司成立,汇集来自先正达、孟山都、杜邦等知名种业公司的人才,致力于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生物技术产品研发。大北农转基因种业布局卓有成效:   1)大北农已育成并通过安全审批的转基因玉米有4个(截至2022年5月):DBN9936、DBN9858、DBN9501和DBN3601T,转基因玉米安全证书数量居于全国首位;2)大北农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同时获得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安全证书的主体;3)大北农的转基因大豆转化事件DBN-09004-6也是中国公司研发的转基因种子首次在国际上获得种植许可,于2019年获得阿根廷政府的正式种植许可,并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   我们预计在转基因玉米种子落地的1-2年内,公司转基因性状占比有望达到50%以上;在未来转基因玉米种子推广达到稳态情况下(转基因玉米种子渗透率达到90%),公司转基因性状占比有望维持30%的水平。随着公司玉米品种布局显成效,叠加公司转基因技术和品种结合具备先发优势,我们预计公司在转基因玉米品种销售领域的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由于今年上半年猪价低迷公司业绩承压叠加公司今明年生猪出栏节奏调整,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预计达308、394、455亿元(前值2022-24年为397.89、516.97、597.62亿元),同比增长-1.69%、27.77%、15.66%;归母净利润0.18、16.41、18.35亿元(前值2022-24年为4.56、32.97、40.24亿元),2022年同比扭亏为盈,2023-24年同比增长9135%、11.79%。我们认为,公司饲料和生猪业务发展稳健,转基因业务有望在未来5年内加速放量,为公司创造新的业绩增长极,根据分部估值法,公司2024年目标市值670亿元,对应目标价16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饲料原料价格的风险;重大疫情及自然灾害的风险;转基因政策变动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2页
      2022-11-08
    • 疫情使短期业绩承压,“1+N”布局战略稳步推进

      疫情使短期业绩承压,“1+N”布局战略稳步推进

      个股研报
        何氏眼科(301103)   事件描述   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报,2022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3亿元,同比增长8.32%;实现归母净利润2392.26万元,同比减少22.5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261.14万元,同比减少4.04%;基本每股收益为0.15元,同比减少41.80%。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2亿元,同比增长3.60%;实现归母净利润6573.46万元,同比减少26.8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216.47万元,同比减少23.93%;基本每股收益为0.44元,同比减少41.44%。   事件点评   多地疫情影响Q3收入增速,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小幅增长。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2亿元,同比增长3.60%,主要系公司经营规模扩大、品牌影响力提高导致收入增长。通常伴随暑期旺季到来,叠加公司品牌影响力提升,公司业绩增长应当加快,但因多地疫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门诊量、手术量,三季度的收入增速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2022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主要原因是成本上升、费用增加。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成本为4.50亿元,同比增长8.18%,主要原因是经营规模扩大导致相应成本有所增加。同时,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期间费用率达到28.13%,较去年同期变动3.61pct;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3.97%、15.09%、-0.98%、0.05%,较去年同期变动1.99、3.08、-1.41、-0.06pct。其中管理费用率提升较多的原因是人工费、中介及软件服务费、折旧及摊销增加。   公司坚持“1+N”全国布局战略,稳步推进省内、省外建设项目。2022H1公司在辽宁省内筹备启动了院区建设项目2个,筹备启动新设和改扩建视光门诊项目5个;公司在辽宁省外成渝地区启动了2家视光门诊建设项目。基于“1+N”的全国布局战略,公司积极推进眼科医院与视光诊所形成良性互动,互相转诊相互导流,在眼科医疗和青少年近视防控两个领域同步拓展。   未来公司仍会审慎推进外延拓展业务,进一步加密视光门诊网格化布局。通常通过新建方式建立的眼科医院需要4-6年才能够实现盈利,相对而言并购成熟医院的市场培育期较短。公司将审慎推进外延拓展业务,包括不限于收购医院、扩建院区、新建院区、设立并购基金等。同时公司也将紧紧围绕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兼顾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有辐射带动能力的地区优先布局,即重点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进行拓展。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2-2024年分别实现营收11.68、14.20、17.43亿元(原值为11.97、14.59、17.98亿元),同比增长21.4%、21.5%、22.8%;分别实现净利润1.09、1.53、1.99亿元(原值为1.19、1.66、2.06亿元),同比增长26.7%、40.2%、29.6%;对应EPS分别为0.69、0.97、1.26元(原值为0.98、1.36、1.69元),以11月7日收盘价29.44元计算,对应PE分别为42.5X、30.3X、23.4X,维持“增持-B”评级。   风险提示   疫情反复造成经营受阻风险;行业监管政策变化风险;医疗纠纷或事故风险;业务扩张带来的管理风险。
      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2-11-08
    • 中国生物制药(1177.HK):上调2022-24E盈利预测和目标价

      中国生物制药(1177.HK):上调2022-24E盈利预测和目标价

    • 产品结构优化Q3毛利率同增7.62pct,恋火增长亮眼&研发渠道进阶夯实中长期发展

      产品结构优化Q3毛利率同增7.62pct,恋火增长亮眼&研发渠道进阶夯实中长期发展

      个股研报
        丸美股份(603983)   一、事件   公司发布 2022 年三季度报。2022Q3 营业收入 3.27 亿元,yoy+23.72%;归母净利润 0.03 亿元,去年同期为-0.47 亿;归母净利率 0.90%,同增 18.76pct;扣非后归母净利-0.12 亿元,去年同期为-0.48 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率-3.55%,同增 14.52pct。   二、财报看点   2022 年 Q1-3 毛利率 67.98%,同增 5.49pct,其中 22Q3 毛利率 64.90%,同增 7.62pct。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聚焦头部产品精简 SKU,对促销力度和配赠力度严格管控,有效提升毛利率。   恋火:通过 SKU 的丰富和销售渠道的拓展保持较好的运营节奏,在彩妆市场白热化竞争态势下实现突围,成为公司营收新增长极。   研发:公司持续保持研发投入,拓宽技术边界。1)全链路&全域布局:着重提高基础研究到应用转化闭环,牵头包括《高端日用化学品绿色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在内的等多项省级重点研发项目; 2)前沿技术领先:着重布局合成生物、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尤其在重组胶原蛋白领域深耕多年,成功牵头启动重组胶原蛋白健康应用五大标准制定等。渠道:2022Q1-3 销售费用率 46.8%,同增 4.25pct;2022Q3 销售费用率53.37%,同减 10.35pct。线上零售转型成效显著,精细化运营着重优化自播&达播占比结构降低费率,线下关注动销提高终端体验功能,协同线上线下渠道发展。   ①分品类看 22Q3 主营业务:1)眼部类营收达 1.00 亿元,yoy+38.22%,占比 31.19%,同减 2.32 个百分点;2)护肤类营收 1.13 亿元,yoy-23.29%,占比 35.15%,同减 23.49 个百分点; 3)洁肤类营收 0.42 亿元, yoy+33.23%,占比 13.01%,同增 20.74 个百分点;4)新增的美容类营收 0.66 亿元,占比 20.65%。   ②费用端, 2022Q3 期间费用率 64.88%,同减 10.15 个百分点,其中管理费用率 8.39%, 同减 1.79 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 3.88%,同减 1.33 个百分比;财务费用率-0.75%。   三、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面对经济压力和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公司积极应对,稳扎稳打,持续专注主业经营,坚持技术创新,积极实施渠道升级,恋火快速发展与线上结构优化均已经逐步见证公司努力。预计 22/23/24 年归母净利润 2.4/3.0/3.6 亿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市场竞争加剧;新品上市不及预期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2-11-07
    • 人才储备影响短期利润,未来有望保持平稳增长

      人才储备影响短期利润,未来有望保持平稳增长

      个股研报
        皓元医药(688131)   事件概要   公司10月27日发布2022年三季报,前三季度营业收入9.70亿元(yoy+39.38%),归母净利润1.58亿元(yoy+9.63%),剔除股权激励影响,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5.49%,综合毛利率53.30%,同比下降2.16pp。   投资要点   人才储备影响短期利润,为业绩持续增长提供支撑   公司2022Q3营业收入3.49亿元(yoy+44.77%),归母净利润0.41亿元(yoy-15.34%),剔除股权激励影响,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30%。公司Q3利润端增速较低主要由于①Q3新入职600余人,人工费用支出增加;②加大研发投入力度;③股权激励分期确认股份支付超1000万元。未来随着新入职员工的单人产出逐渐提升,有望为公司业绩实现稳定增长奠定基础。   前后端业务齐发力,创新药CDMO业务加速推进   2022年前三季度,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营收6.01亿元(yoy+53.13%),其中分子砌块收入1.78亿元(yoy+75.60%),工具化合物收入4.23亿元(yoy+45.30%);原料药和中间体业务营收3.61亿元(yoy+20.83%),其中创新药收入2.14亿元(yoy+67.69%),仿制药收入1.47亿元(yoy-14.15%)。单看Q3,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营收2.17亿元(yoy+42.32%),原料药和中间体业务营收1.28亿元(yoy+47.52%),其中创新药收入0.75亿(yoy+71.95%),仿制药收入0.53亿(yoy+22.60%)。   产能建设陆续释放,人才储备助力长期发展   公司加速推进产业化和全球化,随着合肥、烟台、上海生化、上海CDMO中心的投入运营以及马鞍山工厂的试生产,公司人才规模加速扩大,截至Q3员工总数2785人,较上年末新增1,299人。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超1.42亿元,研发费用率14.59%,同比上升4.69pp。我们认为公司产能加速释放,叠加人才储备丰富,为后续持续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盈利预测   考虑到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储备力度,我们预计公司利润端增速放缓,调整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为13.60/19.12/27.11亿元(前值14.08/19.88/27.87亿元);调整归母净利润为2.29/3.41/5.03亿元(前值为2.70/3.78/5.30亿元);对应EPS为2.20/3.28/4.83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增长不及预期,大订单波动对业绩影响,汇率波动对业绩影响,产能释放不及预期,核心人员流失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11-07
    • 两大BD项目落地,公司业绩增长确定性提高

      两大BD项目落地,公司业绩增长确定性提高

      个股研报
        济川药业(600566)   事件   11月6日,公司公告全资子公司济川有限与恒翼生物签署独家合作协议,约定在中国大陆地区(不包括港澳台)对恒翼生物拥有或控制的一种PDE4抑制剂医药产品以及组合产品(目标产品1)和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医药产品(目标产品2)约定的适应症进行合作,目标产品1已完成临床二期试验,即将进入临床三期阶段、目标产品2目前处于临床三期试验阶段。   点评   两大BD项目落地,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可期。公司全资子公司济川有限与恒翼生物于2022年11月4日签署《独家合作协议》,支付的首付款将不超过1.8亿人民币,开发里程碑付款将不超过1213万美元,销售里程碑付款将不超过2000万美元,并与恒翼生物按照同等比例共同承担目标产品1和2后续的研发费用,同时按照同等比例享受销售利润。   目标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为公司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1)目标产品1可以用于治疗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等免疫和炎症领域相关疾病,目前国内针对银屑病的PDE4口服制剂,共有1款安进公司的阿普米司特片上市和3项产品处于临床研究阶段;针对特应性皮炎的PDE4口服制剂,共有1款辉瑞公司的克立硼罗软膏和3项产品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暂无口服制剂上市。目标产品1对于PDE4靶点具有特异选择性,同时对中枢神经渗透性低,给药方式为口服,可以提供更好的耐受性、安全性、患者依从性和便利性,根据沙利文研究,2025年中国银屑病和特应性皮炎药物市场分别达到235亿和140亿规模。(2)目标产品2定位于改善腹腔手术后肠胃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后肠梗阻。根据沙利文的调研,目前国内每年约有8000万台手术,其中盆腹腔手术占比约20%,目前国内尚未有同类产品上市。预期产品上市后将带动公司业绩进一步增长。   公司销售优势明显,有望带动新产品后续放量。公司基于以专业化学术推广为主、渠道分销为辅的销售模式,加强各层销售资源和学术平台搭建,强化进院准入能力,在专业推广能力以及区域覆盖上具有显著优势。突出的销售能力有望为新品销售赋能,从而带动产品快速放量。   盈利调整与投资建议   暂不考虑BD项目落地对公司财务情况的影响,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0.2/22.4/25.0亿元,同比增长17%/11%/11%,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BD研发不及预期、产品结构单一风险、产品集采降价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11-07
    • 签署独家合作协议,两种在研新药具有市场潜力

      签署独家合作协议,两种在研新药具有市场潜力

      个股研报
        济川药业(600566)   事件:济州药业发布公告,其全资子公司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恒翼生物医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签署独家合作协议,约定在大陆地区(不含港澳台)对恒翼生物其拥有或控制的一种PDE4抑制剂医药产品(包括其各种剂型)以及组合产品、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医药产品(包括其各种剂型)约定的适应症签署独家合作协议。济川有限支付的首付款将不超过1.8亿人民币,开发里程碑付款将不超过1212.5万美元,销售里程碑将不超过2000万美元。双方按照同等比例共同承担后续两种产品的研发费用、享受销售利润。   点评:   股权激励绑定核心人员,BD引进产品提升业绩潜能。公司2022年8月份发布股权激励计划,对象包括高管及公司管理和技术(业务)骨干人员(110人),后者将获授占此次激励计划的60.06%股份,有利于提高工作积极性。此外,公司层面指标要求每年BD引进项目不少于4个,本次公告发布BD项目涉及两种产品,有利于提升业绩增长潜能。   PDE4抑制剂面向银屑病和特异性皮炎等大患者群体难治性疾病。据本次公告,PDE4抑制剂对于银屑病、特应性皮炎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和价值。银屑病病程长且尚不可治愈,沙利文统计我国银屑病患病人数2020年为663.7万人,并预计2025年中国银屑病药物市场将达到235亿元,截至目前国内共有3项PDE4抑制剂产品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国内已上市的PDE4抑制剂为安进公司的阿普米司特片。特应性皮炎是最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瘙痒疾病之一,沙利文统计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2020年约6,740万人,并预计2025年中国特应性皮炎药物市场将达到140亿元,截至目前共有3项PDE4口服制剂产品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国内已上市的PDE4抑制剂为辉瑞的克立硼罗软膏,暂无口服制剂上市。该产品已完成临床二期试验,即将进入临床三期阶段,公司预计该产品上市后将较大程度上填补国内相关疾病患者的临床用药需求,有可能实现国产替代。   助力改善术后胃肠恢复,具备市场潜力。据本次公告,蛋白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肠腔内的消化酶阻断肠道粘膜屏障破坏的下游效应,从而改善腹腔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肠梗阻。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目前国内每年大约有8000万台左右的手术,据沙利文调研,腹盆腔手术占比约20%,针对此适应症目前国内尚未有同类产品上市,临床上用于选择性肠切除术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减少肠梗阻的药物和解决方案十分有限,该产品目前处于临床三期试验阶段,我们认为具有市场潜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6.64/97.03/109.9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48/23.16/26.43亿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本次签订的协议产品临床试验及上市流程存在不确定性,新产品上市推广进度和销售情况也存在不确定性。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2-11-07
    • 2022Q3营收增长强劲,Q4常规业务有望加速

      2022Q3营收增长强劲,Q4常规业务有望加速

      个股研报
        凯莱英(002821)   事件概要   公司10月27日发布2022年三季报,前三季度营业收入78.12亿元(yoy+167.25%);归母净利润27.21亿元(yoy+291.58%);扣非归母净利润26.83亿元(yoy+350.16%)。单看Q3,营业收入27.70亿元(yoy+138.25%);归母净利润9.81亿元(yoy+269.40%);扣非归母净利润9.84亿元(yoy+304.25%)。   投资要点   财务端持续优化,产能释放稳步推进   公司前三季度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23%、6.68%、5.66%,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0.96pp、-3.99pp、-3.14pp,费用率优化主要基于规模效应显现。目前在建工程14.34亿元(yoy+7.34%),固定资产28.37亿元(yoy+75.34%)。截至上半年小分子传统批次反应釜体积约为5300m3,连续化反应产能同比增长近400%,公司下半年产能释放节奏根据订单节奏及时调整,为业绩持续增长提供保障。   新业务布局多元化,逐步进入收获期   公司新兴业务板块布局多元化,多年积累逐步进入收获期,2022H1实现收入3.93亿元,营收占比7.8%,同比增长173.86%。化学大分子板块收入增长210.74%,预计将于2022年底前完成1.2万㎡研发中心和9500㎡的GMP厂房建设。生物大分子CDMO板块在手订单超2.6亿元,引入战投高瓴资本拟共同投资25亿元,已于上海金山建立药物研发和生产中心,在苏州建立质粒和mRNA研发和中试基地。   盈利预测   考虑到公司大部分大订单于今年交付完成,我们预计明年大订单对利润端利好放缓,调整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为107.15/120.14/128.96亿元(前值为124.56/142.83/176.08亿元);调整归母净利润为29.91/30.69/33.11亿元(前值为28.78/33.08/40.85亿元);对应EPS为8.09/8.30/8.95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增长不及预期,大订单波动对业绩影响,汇率波动对业绩影响,产能释放不及预期,核心人员流失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11-07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