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8168)

    • 业绩再创新高,经营效率持续攀升

      业绩再创新高,经营效率持续攀升

      个股研报
        药明康德(603259)   业绩简评   2023年1月31日公司披露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约393.55亿元,同比增长约71.84%;归母净利润88.14亿元,同比增长约72.91%;扣非归母净利润82.60亿元,同比增长约103.27%;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93.99亿元,同比增长约83.17%。业绩小幅超预期。   经营分析   业绩再创新高,四季度业绩靓丽:单季度看,公司Q4实现营业收入约109.60亿元,同比增长约71.76%。归母净利润约14.36亿元,同比下降约6.45%;扣非归母净利润约20.28亿元,同比增长约111.82%。   持续优化经营效率,产能利用率不断提升:公司预计2022年实现经调整Non-IFRS下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约83.17%,超过同期营业收入的增幅,主要原因是收入大幅增长带来的产能利用率提升及规模效应。   全球领先的CRTDMO业务模式持续驱动公司高速发展,成长确定性强:2022年,公司在全球各地疫情多次反复的状况下,充分发挥全球布局、多地运营及全产业链覆盖的优势,及时制定并高效执行业务连续性计划,确保了整体业绩目标的达成。截至3Q22,公司WuXiChemistry平台新增分子692个,累积53个临床三期及44个商业化项目,其丰富且年轻化(早期项目众多、成长潜力大)的管线漏斗是公司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强有力保障。尽管2023年新冠退坡,我们预计公司WuXiChemistry平台2023年仍有一定增长。产能方面持续扩张,预计2022-2024年间每年资本开支90-100亿元。公司整体订单充沛、保持快速增长,排产饱满,未来成长确定性强。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8.14/95.65/119.65亿元,对应PE分别为32/30/2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加剧风险、订单执行不及预期风险、海外监管风险、解禁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IP保护风险、投资风险、汇率波动风险等。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1-31
    • 新药获批,看好公司长期成长

      新药获批,看好公司长期成长

      个股研报
        恒瑞医药(600276)   事件:   公司仿制药环磷酰胺胶囊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药品注册证书》,25mg和50mg两个规格均视同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批准的适应症为适用于成人和6岁及以上的儿童,用于治疗:(1)恶性淋巴瘤(AnnArbor分期Ⅲ期和Ⅳ期),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细胞性淋巴瘤(结节性或弥漫性),混合细胞型淋巴瘤,组织细胞性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2)多发性骨髓瘤;(3)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原始细胞危象通常无效),急性髓性和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干细胞)白血病(缓解期间给予环磷酰胺可有效延长缓解期);(4)蕈样真菌病(晚期);(5)神经母细胞瘤;(6)卵巢腺癌;(7)视网膜母细胞瘤;(8)乳腺癌。   点评:   国内首批,小规格剂型更适于儿童癌症:公司环磷酰胺胶囊于2021年10月被纳入优先审批并于2023年1月在国内首先获批上市,我们认为公司产品将具有先发优势(目前在国内暂无胶囊剂型上市,主要是注射剂及片剂)。此外,公司此次获批的两个规格分别为25mg和50mg,小规格剂型更符合儿童生理特征及用法用量,在儿童癌症治疗方面具有明确的临床价值。我们认为在中国目前儿童白血病及成神经细胞瘤患者逐渐增加的背景下,小规格剂型产品市场短缺,预计公司环磷酰胺胶囊上市后将在临床中快速得到应用。   集采影响逐渐降低,创新助力成长:受集采降价影响,公司近两年业绩承压,但随着集采深入,公司新增集采产品数逐步减少,整体影响逐步减弱。公司持续转型创新,目前已有12款创新药获批上市,近两年保持着每年获批2-3个创新药的节奏,目前处于临床三期的新药也已有10多个,预计后续将继续保持每年3个左右的获批速度。此外,公司现有60多款创新药处于研发期,260多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展开,创新动力充足,我们看好公司长期成长。   盈利预计及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3、2024年净利润36.1亿元、40.3亿元、48.5亿元,YOY-20.2%、+11.5%、20.3%,EPS分别为0.57元、0.63元、0.76元,对应PE分别为69倍、62倍、52倍。公司目前正处于转型期,但集采影响已经逐步减弱,创新药贡献比重逐步提升,在研管线丰富,成长动力充足,我们看好公司的长期发展。此外,考虑到疫情管控政策变化以及龙头估值恢复因素,我们上调至“买进”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进度及销售不及预期,带量采购价格降幅超出预期
      群益证券(香港)有限公司
      3页
      2023-01-16
    • 创新药加速放量在即,经营拐点渐现

      创新药加速放量在即,经营拐点渐现

      个股研报
        恒瑞医药(600276)   投资逻辑:   医保谈判继续促进创新药放量。医保谈判是国产创新药开启放量的关键里程碑。公司已有12个创新药上市,8个已经进入医保。本轮医保谈判,公司有达尔西利、恒格列净、瑞维鲁胺3个新产品,以及PD-1、吡咯替尼、瑞马唑仑的多项新适应症通过医保谈判形式审查,预计2023年通过医保谈判后将开启加速放量。   创新药研发管线深厚,ADC技术平台突破在即。公司持续投入创新药研发,打造深厚的创新药管线,目前公司已有5个处于NDA阶段的创新药和10余个处于III期阶段的创新药,管线中的晚期产品数量远高于国内其它创新药企业。预计未来3年,公司将保持每年3个或以上创新药获批上市。公司布局ADC技术平台,领衔产品SHR-A1811已处于临床III期,目前已有8款ADC候选药物进入临床阶段,创新药加速增长动力充足。   仿制药集采压力降级。第五批集采涉及公司40亿以上存量产品,从2021Q4开始执行,公司业绩明显承压。第七批集采涉及公司产品规模大幅缩小,估计规模约为第五批集采的30%,整体集采压力明显缓和。公司尚未集采的仿制药存量大品种中,目前仅有吸入用七氟烷和注射用卡泊芬净符合国家集采条件,预计后续集采影响将进一步降级。   仿创结合双轮推进国际化。创新药方面,公司PD-1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一线肝癌已完成国际III期,预计2023年将提交美国BLA申请。仿制药方面,公司的钆特酸葡胺注射液、碘克沙醇注射液、钆布醇注射液已于今年陆续获得FDA的上市批准,国际化进程持续推进。   盈利预测、估值和评级   我们预测,2022/2023/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0.2亿/246.7亿/287.3亿元,同比-15.0%/+12.0%/+16.5%,归母净利润42.20亿/48.86亿/58.46亿元,同比-6.9%/+15.8%/+19.7%,对应EPS为0.66/0.77/0.92元。基于分部估值法,我们给予公司创新药部分估值3066亿元,仿制药部分估值270亿元,公司整体合理估值为3336亿元,对应目标价52.30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创新药研发风险,产品申报获批风险,医保谈判不及预期风险,竞争加剧导致销售不及预期风险,集采风险,国际化进程不及预期风险,核心人员流失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8页
      2023-01-13
    • 单采浆站获批,注入增长新动能

      单采浆站获批,注入增长新动能

      个股研报
        华兰生物(002007)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公告,公司获河南省卫健委批准在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开封市杞县和南阳市邓州市设置单采血浆站。   2022年公司累计获批设置7个新浆站。本次获批浆站所在地人口稠密,浆量开采潜力大。根据各县市政府官网,襄城县、杞县、邓州市总人口分别为90万人、120万人、178万人。我们预计部分浆站稳态年采浆量有望超过100吨。结合此前公司已获批的潢川浆站、伊川浆站、夏邑浆站、商水浆站,公司已于2022年内在河南省累计获批7个新浆站。随着浆站的增加、采浆量的增长,研发能力的提高,现有生产车间难以满足未来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及其他新产品生产需求,公司已于2022年上半年征地350亩新建医药研发及智能化生产基地,扩大和拓展公司现有生产规模和产业布局,以巩固公司在血液制品行业的领先地位。   采浆潜力深厚,新浆站将为公司注入增长新动能。公司目前正积极投入浆站建设工作,部分浆站有望于2023年上半年前实现采浆。目前公司现有25个浆站在采,2021年实现采浆约1030吨,未来新浆站开采有望为公司注入新的浆量增长动力。我们预计公司2023年浆量有望超过1300吨。   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获批注册。公司子公司华兰重庆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获得药品注册证书。公司血液制品覆盖了白蛋白类、免疫球蛋白类及凝血因子类三大类共计11个产品,是国内同行业中综合利用率最高和凝血因子类产品种类较为齐全的生产企业之一,吨浆净利水平行业领先。新品种获批上市,有望提升重庆公司血浆利用效率,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2亿元、14.9亿元、16.5亿元。   风险提示:采浆量不及预期、四价流感疫苗放量不及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23734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1-06
    • 深耕化学发光优质赛道,产品研发与销售双线快速推进

      深耕化学发光优质赛道,产品研发与销售双线快速推进

      个股研报
        新产业(300832)   公司是国内化学发光先行者, 深耕免疫分析领域超过二十年,技术积累深厚,属于国内化学发光第一梯队。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化学发光的研究,于 2008 年 9 月顺利完成中国第一台全自动化学发光仪的注册,并于 2010 年实现全自动化学发光设备的量产,实现国产全自动化学发光设备从无到有的突破。目前主要产品包括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全实验室智能化流水线、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全自动核酸提取纯化仪器。   化学发光为规模大、增速快、壁垒高的黄金赛道。免疫诊断是体外诊断市场占比最大的类别,而化学发光技术具有高灵敏度、检测范围宽、操作简便快速、标记物稳定性好、无污染、仪器简单经济等优点,是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免疫分析最佳的取代者。而由于化学发光被检测样本的浓度低,以及涉及生物、物理、化学、光学等多种前沿技术,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2021 年我国化学发光免疫诊断市场规模已达到 284.4 亿元,预计 2022 年增长率为15.3%。出现新冠疫情后,医院端诊疗人次受影响较大,化学发光近两年的市场规模增速受到一定压制。但长期来看,随着疫情的逐步好转,医院端诊疗人次将会逐步恢复,叠加检测项目的不断开发、检测仪器性能的不断完善,化学发光长期看依然能保持较高增速。   外企在国内市场份额仍占优势,国内企业进步明显,国产替代正当时。外企在国内化学发光市场仍占据主导地位,罗氏、雅培、贝克曼和西门子等国际诊断龙头占据国内化学发光市场超过 70%。但国产厂家技术进步明显,部分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如新产业 2018 年推出在当时全球通量最大的 600速化学发光设备 MAGLUMI X8,此后,亚辉龙、安图生物也分别推出 600 速设备。从检测项目看,国内龙头公司在国内注册的试剂数已经不少于罗氏等外企了。   公司仪器、试剂品类丰富。公司在不同规格的发光仪上同时发力,陆续推出了大型分析仪 MAGLUMI 4000 Plus 和 MAGLUMI X8、 以及体积相对较小的MAGLUMI X3。 X8 可凭借高检测速度以及能组成全自动流水线等优势加速向大型医院的优质客户渗透,X3 占地面积不到 0.68 平方米,可以在中小型医学实验室进行配置,更好地满足基层医疗实验室需求。试剂方面,公司试剂检测结果稳定,肿瘤标志物、心血管及心肌标志物等特色项目优势明显,市场口碑良好。公司化学发光检测项目菜单达 156 项,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截至 2022 年 6 月公司有 22 项新开发试剂产品,以及 31 项 2 代试剂产品。   公司坚持全球化战略,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海外市场规模大,公司产品市占率低,随着产品力逐步提升和销售体系的逐步完善,有望保持海外业务的长期高增长。 据我们测算, 2020 年海外化学发光市场约为 514 亿元, 公司海外市场占有率约为 1.54%,具有较大增长空间。随着公司产品力的提升,将能为海外客户提供性能优良且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同时在海外加速建设子公司以更快响应客户需求,加速抢占市场。同时在新冠疫情期间,公司把握契机与海外的各家医院及经销商等建立紧密的联系,打造更为成熟的销售网络,提高公司在海外的品牌知名度,这一不断完善的海外销售体系将是公司常规产品未来在海外持续放量的重要推动力。   公司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1.55、40.88、51.46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12.55、16.37 和 21.17 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1.60、2.08 和 2.69 元。当前股价对应 2022- 2024 年 PE 值分别为 31、24 和 18 倍。公司是国内化学发光龙头,深耕行业多年,在仪器技术水平、试剂种类与可靠性方面均具备优势,国内外销售体系也趋于成熟。看好公司在国产替代和出海浪潮下业务高速增长,首次覆盖给予“ 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带量采购降价超预期、海外销售不及预期、原材料采购成本变动风险。
      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5页
      2022-12-04
    • 环比业绩改善,四季度有望迎来业绩拐点

      环比业绩改善,四季度有望迎来业绩拐点

      个股研报
        恒瑞医药(600276)   事件   10月28日,恒瑞医药发布2022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59.45亿元,同比下降21.06%,实现归母净利润31.73亿元,同比下降24.57%,扣非归母净利润30.51亿元,同比下降26.46%。   简评   三季度业绩环比改善,四季度有望迎来业绩拐点。2022年单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7.17亿元,环比上升20.38%。实现归母净利润10.54亿元,环比上涨19.46%,扣非归母净利润10.43亿元,环比上涨25.81%。二季度受疫情影响公司业绩触底,三季度业绩环比显著改善,预计四季度有望实现同比环比双增长,迎来业绩拐点。   关注年底医保谈判及后续管线进展,创新药即将加速放量。公司已有11个创新药上市,今年公司有达尔西利、恒格列净、瑞维鲁胺3个新产品,以及PD-1、吡咯替尼、瑞马唑仑的多项新适应症通过医保谈判形式审查,预计年底通过医保谈判后,明年将开启加速放量。公司后续创新药管线充足,目前有4个处于NDA阶段的创新药和10个处于III期阶段的创新药,预计未来3年将保持每年3个或以上产品获批上市,创新药加速增长动力充足。   集采影响逐步降级,看好创新药拉动公司整体业绩持续增长。第五批集采涉及公司40亿以上产品,从去年四季度开始执行,公司业绩承压。第七批集采涉及公司产品体量预计在20亿以下,即使加上集采续约影响,整体集采压力有所缓和。未来公司仿制药存量大品种数量有限,预计集采影响将进一步降级,看好创新药拉动公司整体业绩持续增长。   盈利调整及投资建议   考虑到疫情影响,我们下调2022年盈利预测(-6%),预计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为42/49/59亿元,对应2022-2024年PE分别为58/50/4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竞争加剧导致销售不及预期风险,疫情风险,集采及医保支付政策不及预期风险,创新药研发风险,国际化进程不及预期风险,核心人员流失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11-04
    • 2022年三季度报告点评:业绩增长再加速,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增长仍强劲

      2022年三季度报告点评:业绩增长再加速,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增长仍强劲

      个股研报
        药明康德(603259)   事件:   药明康德近期发布了2022年三季度报告:2022Q1-Q3公司实现收入283.95亿(同比+71.87%),归母净利润73.78亿(同比+107.12%),扣非归母净利润62.32亿(同比+100.64%),毛利率为37.12%,主要系公司产能利用和经营效率得到不断提升,经营利润增长显著所致。分季度看,公司2022Q3实现收入106.38亿(同比+77.76%),归母净利润27.42亿(同比+209.11%),扣非归母净利润23.82亿(同比+143.31%),毛利率38.58%提升1.60pct。   CRDMO和CTDMO业务模式优势尽显,公司业务快速发展   分业务看:化学业务收入超208亿(同比+107%),其中小分子药物发现(R)的服务收入近54亿(同比+36%),工艺研发和生产(D&M)的服务收入超154亿(同比+152%);剔除新冠商业化生产项目,化学业务板块收入同比增长38%。2022年前三季度,化学药工艺研发和生产管线共增加692个新分子,包括1个商业化阶段的新增分子,截至2022Q3末,化学业务服务项目所涉新药物分子2123个,其中临床III期阶段53个、临床II期阶段288个、已获批上市的44个。测试业务收入近42亿(同比+25%),其中实验室分析及测试服务收入超30亿(同比+35%),临床CRO及SMO收入超11亿(同比+5%),药物安全性评价业务同比增长49%。生物学业务收入近18亿(同比+25%),DNA编码化合物库(DEL)和苗头化合物发现平台服务客户超过1300家。2022年1-9月,生物学业务板块新分子种类及生物药相关收入同比增长76%,占生物学业务收入比例由2021年的14.6%提升至2022年前三季度的20.5%。新分子种类相关生物学服务已成为生物学板块增长的重要驱动力。细胞及基因疗法业务收入超9亿(同比+25%),其中测试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4%,工艺开发业务同比增长54%。共服务67个项目,其中包括9个II期临床试验项目,8个III期临床试验项目。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收入不到7亿(同比-28%),主要由于业务主动迭代升级以满足客户对中国新药研发服务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当期业绩有一定程度影响。截至2022年Q3末,公司累计完成159个项目的IND申报工作,有1个项目处于上市申请阶段,有5个项目处于III期临床试验。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公司将2022年全年收入增长目标由68-72%调整至70-72%,显示了公司在CRDMO和CTDMO业务模式驱动下持续加速发展的信心。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93.2/468.8/584.3亿元,增速分别为71.7%/19.2%/24.6%;归母净利润为89.6/104.8/130.2亿元,增速分别为75.7%/17.0%/24.3%;EPS为3.0/3.5/4.4元/股,对应PE为25.2/21.6/17.3。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订单增长和产能投放不及预期风险;行业景气不及预期风险等。
      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11-02
    • 核心业务3Q22增速反弹明显;港股增发终止

      核心业务3Q22增速反弹明显;港股增发终止

      个股研报
        药明康德(603259)   3Q22收入和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分别同比增长78%/82%,1-3Q22分别增长72%/78%;经调整non-IFRS毛利率提升1.1pct至39.5%,恒定汇率下同比提升2.2pcts。考虑到强劲的业绩表现和现金流,公司决定终止已获批的港股增发计划,但资本开支计划不变。我们维持公司A股/港股“买入”评级,并下调目标价至97元人民币/86港元。   3Q22增速再超指引,全年指引进一步提高至70-72%:3Q22收入和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分别同比增长78%/82%至106亿/25亿元(此前已预告),其中收入增速超过此前公司指引的68-72%。受益于新冠小分子药大订单,北美区收入增长121%,占总收入比重提升至67%。恒定汇率下,3Q收入增长80%,经调整non-IFRS毛利率提升2.2pcts。基于1-3Q22的业绩表现,公司也将全年收入增速指引从68-72%进一步调高至70-72%(即4Q22增速65-72%)。核心业务板块单3Q业绩如下:   WuXi Chemistry:板块收入增长115%(2Q:102%),non-IFRS毛利率提升0.4pcts至41.6%。板块中小分子药物发现收入+36%,工艺研发和生产收入+164%。剔除新冠贡献,板块收入同比增长41%;新冠贡献27亿收入,环比2Q持平,我们预计4Q新冠收入稳定。公司3Q22管线中新增分子219个,期末管线中共2,123个分子,其中处于商业化阶段分子44个,III期阶段分子53个。考虑到新冠贡献存在不确定性,我们预计2023/24年板块收入增长12%/20%。   WuXi Testing:板块收入增长28%(2Q:17%),non-IFRS毛利率提升6.6pcts至38.9%,受益于国内业务和海外器械测试业务的复苏。其中实验室分析及测试服务收入+36%,临床CRO及SMO收入+10%。我们预计2023/24年板块收入增速稳定在22-25%。   WuXi Biology:板块收入增长37%(2Q:12%),non-IFRS毛利率下滑9.0pcts至41.8%。3Q22新分子种类及生物药相关收入增长89%,占板块收入比例由1Q/2Q的17.6%/20.3%继续提升至22.9%。我们预计2023/24年板块收入增速稳定在25-28%。   维持“买入”评级:我们调低2023-24E收入/经调整non-IFRS利润预测6-7%,并继续给予公司港股1.2x、A股1.5x2023EPEG的目标估值,因而下调公司港股/A股目标价至86港元/97元人民币,对应33x/26x2023EPE,低于各自过去三年平均1.2-1.4个标准差。   投资风险:投资收益波动;地缘政治风险;项目失败或因疫情延迟。
      浦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
      11页
      2022-10-31
    • Q3收入降幅收窄,创新研发加速推进

      Q3收入降幅收窄,创新研发加速推进

      个股研报
        恒瑞医药(600276)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报,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9.5亿元(-2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7亿元(-24.6%)。其中,Q3实现营业收入57.2亿元(-1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5亿元(-31.5%)。   Q3收入降幅收窄,费用率管控良好。2022年Q3实现营业收入57.2亿元(-17.2%),降幅有所收窄。前三季度毛利率83.3%(-3.2pp);净利率19.4%(-1.4pp)。费用率管控良好,研发费用率21.9%(+1.4pp),销售费用率32.4%(-2.2pp),管理费用率9.2%(+1.6pp)。   集采、医保谈判和疫情反复多重影响持续体现。收入与利润增速均下滑的原因主要有:1)2021年9月开始陆续执行的第五批集采涉及的8个药品,加之白紫等产品的续标降价,前三季度收入预计下滑幅度较大;2)2022年起,阿帕替尼、吡咯替尼、硫培非格司亭、瑞马唑仑、氟唑帕利、海曲泊帕等多款创新药执行新医保谈判价格,平均下降33%;3)国内疫情多点散发,部分医疗机构诊疗量缩减,同时产品出口订单积压,部分海外业务需求未能及时转化为销售收入。   双艾方案取得双阳性结果,达尔西利和吡咯替尼一线适应症申报上市。目前公司打造了5300多人的规模化、专业化、能力全面的研发团队,主导和支持国内外260多个临床项目。Q3公司取得多项重要研发进展:针对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肝细胞癌患者,双艾方案对比标准治疗药物索拉非尼获得了mOS和mPFS双阳性结果;吡咯替尼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受理,拟用于乳腺癌一线治疗;达尔西利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受理,拟用于HR+/HER2-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   建设先进技术平台,构建全球创新体系。公司建设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一流的新技术平台,如PROTAC、分子胶、ADC、双/多特异性抗体、基因治疗、mRNA、生物信息学、转化医学等。其中,已有5个新型、具有差异化的ADC分子获批临床,抗HER2ADC产品SHR-A1811快速进入临床Ⅲ期研究阶段;3个基因治疗分子完成PCC进入临床前开发阶段;1个PROTAC分子正在申报临床;PD-L1/TGFβ双抗SHR-1701快速推进多项临床Ⅲ期研究,新一代PD-L1/SIRPγ、TIGIT/PVRIG融合蛋白已顺利开展临床研究,还有10多个FIC/BIC双/多特异性抗体在研。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2/49.5/60.1亿元,对应PE为58X/50X/41X。创新药占比不断提升,创新升级加速,创新药国际化即将迎来质变,仍然是国内创新药投资首选,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仿制药集中采购降价、药品研发进度不大预期等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10-31
    • 业绩高增长,国内市场及新兴业务表现亮眼

      业绩高增长,国内市场及新兴业务表现亮眼

      个股研报
        凯莱英(002821)   事件:凯莱英发布2022年三季度公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收入78.12亿元(同比+167.25%),归母净利润27.21亿元(同比+291.59%),扣非归母净利润26.83亿元(同比+350.16%),经营现金流净额为28.39亿元(同比+721.77%)。第三季度实现收入27.70亿元(同比+138.25%),归母净利润9.81亿元(同比+269.40%),扣非归母净利润9.84亿元(同比+304.25%)。   点评:   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期间费用率显著降低。2022Q1-3,在利润率方面,公司综合毛利率为46.92%,同比+1.99pp;归母净利率为34.83%,同比+11.06pp;扣非归母净利率为34.35%,同比+13.96pp;在费用率方面,公司期间费用率为7.01%(-14.56pp),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为1.23%(-0.96pp)/6.68%(-3.99pp)/5.66%(-3.14pp)/-6.57%(-6.47pp);公司收入大幅增长、管理效率持续提升、规模效应持续显现、汇兑收益增加均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国内市场表现亮眼,新兴业务持续突破。2022Q1-3,国内市场实现收入10.90亿元(同比+160.7%),国内市场进入收获期。2022Q1-3,分板块看,小分子CDMO业务实现收入71.36亿元(同比+168%),作为公司传统优势业务,在手订单12.45亿美元(截止至2022H1),保障公司业绩稳定发展;新兴业务实现收入6.71亿元(同比+154%),新兴业务全面布局化学大分子、制剂、生物大分子、临床研究、合成生物学等业务板块,着力打造长期动能。   产能+技术持续驱动发展,综合实力持续提升。截止至2022H1,产能方面,公司小分子CDMO传统产能约5300m3,连续化反应产能同比增长近400%,大幅提高公司生产效率;技术拓展方面,公司在原有的CEPS\CFCT\CBST\CIMT四大技术中心外另外组建了IAPM\CDDF\CBTI\TICCR,八大技术平台为公司发展提供多维度支持。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10.50/117.26/128.70亿元,同比增长138.2%/6.1%/9.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02/27.73/30.37亿元,同比增长171.4%/-4.5%/9.5%,对应2022-2024年PE分别为19/20/18倍。   风险因素:行业竞争加剧、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及外包需求下降风险、国内国际政策、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等风险。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10-3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