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5801)

    • 2023年三季报点评:业绩稳健增长,创新和国际化快速推进

      2023年三季报点评:业绩稳健增长,创新和国际化快速推进

      个股研报
        恒瑞医药(600276)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0.1亿元(+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74亿元(+9.5%),扣非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6亿元(+10.1%)。单Q3营业收入58.45亿元(+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7亿元(+10.6%),扣非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2亿元(+7.1%)。   业绩稳健增长,利润率稳步提升。2023前三季度公司业绩保持稳健增长,毛利率84.8%(+2pp);净利率19.9%(+1.9pp),利润率稳步提升。费用率管控良好,研发费用率21.9%(0pp),销售费用率31.8%(-0.6pp),管理费用率9.9%(+0.7pp)。   3款1类新药获批上市,新药研发和国际化推进顺利。公司1类创新药阿得贝利单抗、磷酸瑞格列汀、奥特康唑获批上市,改良型新药盐酸右美托咪定鼻喷雾剂获批上市,卡瑞利珠单抗和阿帕替尼联用一线治疗晚期肝癌、吡咯替尼片联合曲妥珠单抗加多西他赛一线治疗HER2阳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达尔西利联合来曲唑或阿那曲唑一线治疗HR+/HER2-局部复发或晚期转移性乳腺癌获批上市。第三季度,SHR0302片(JAK1)用于NSAIDs治疗疗效欠佳或不耐受的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成人患者、恒格列净片联合瑞格列汀用于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受理。双艾方案,吡咯替尼、EZH2项目、TSLP单抗授权出海。   建设先进技术平台,构建全球创新体系。公司建设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一流的新技术平台,如PROTAC、分子胶、ADC、双/多抗、AI分子设计等。已有8个新型、具有差异化的ADC分子获批临床,抗HER2ADC产品SHR-A1811进入临床Ⅲ期阶段;2个PROTAC分子已处于临床阶段;PD-L1/TGF β双抗SHR1701快速推进多项临床Ⅲ期,新一代TIGIT/PVRIG融合蛋白已顺利开展临床研究,还有10多个FIC/BIC双/多抗在研。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2/51.7/63.6亿元,对应PE为56X/49X/40X。创新药占比不断提升,创新升级加速,创新药国际化即将迎来质变,仍然是国内创新药投资首选,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仿制药集中采购降价、药品研发进度不达预期、里程碑付款金额存在不确定性等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10-27
    • 公司简评报告:核心业务稳健发展,全球市场持续拓展

      公司简评报告:核心业务稳健发展,全球市场持续拓展

      个股研报
        海尔生物(688139)   投资要点   核心业务稳健发展。2023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26亿元(-12.00%)、归母净利润3.57亿元(-22.59%)、扣非归母净利润2.93亿元(-28.14%),剔除去年同期公共卫生防控业务后,公司核心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35%;新产业收入增速达50%,服务收入占比16%。其中三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5.56亿元(-31.15%)、归母净利润0.79亿元(-51.06%)。三季度营收增速下滑主要系本报告期公司公共卫生防控业务不再开展,导致收入同比下降,除去公共卫生防控业务,公司核心业务基本与同期持平。利润端下滑是由于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和期间费用率明显提升。   创新驱动场景纵深拓展。1)生命科学板块:前三季度,板块实现收入8.35亿元,其中核心业务收入同比下降0.64%。智慧实验室场景中:自动化样本管理方案助力高校、科研机构生物样本库自动化升级,生物培养方案抓住细胞治疗等创新疗法发展机遇,离心制备方案产品线不断丰富,在同济大学、厦门大学等行业领先用户推动场景方案创新和延伸,业务增长迅速。2)医疗创新板块:前三季度,板块实现收入9.86亿元,其中核心业务同比增长24.02%。各场景中,新拓展的用药自动化业务受益于医疗新基建实现快速发展;血/浆站、公卫等用户需求有所复苏,支撑板块持续增长。报告期内,用药自动化业务在武汉中心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等用户落地,订单不断增长;智慧血液网、智慧疫苗网在内蒙古、贵州等地加快复制,浆站业务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全球化战略加速推进。前三季度国内市场实现收入12.12亿元,其中核心业务同比增长17.15%;海外市场实现收入6.08亿元,同比增长1.05%。1)国内市场:鸿鹄航空科技与川航物流达成战略合作,扩展在开罗、布达佩斯等地区航线网;实验耗材销售至中国台湾。2)海外市场:在手订单充足,三季度新增海外经销商44家;新突破塔吉克斯坦、纳米比亚等空白国家,覆盖国家和地区达144个。合作国际组织累计达49个,新增IDB、梅里埃基金会等国际组织用户。   毛利率提升,期间费用率上涨。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为50.86%(+3.65pct),销售净利率为20.02%(-2.36pct)。毛利率提升主要原因是创新驱动下的业务结构升级和全流程降本增效。期间费用率方面,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13.79%(+2.29pct)、管理费用率7.44%(+2.00pct)、研发费用率13.29%(+3.11pct)、财务费用率-0.82%(+0.79pct)。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较同期明显提升,主要是因为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和市场开拓,并持续优化人才结构。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的营收分别31.37/38.75/47.4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6.65/8.26/10.36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09/2.59/3.25元,对应PE分别17.11/13.83/11.0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推广不及预期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10-27
    • 常规业务稳健增长,看好创新及消费业务布局

      常规业务稳健增长,看好创新及消费业务布局

      个股研报
        乐普医疗(300003)   核心观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度业绩报告,前三季度实现营收62.59亿元(-19.36%),归母净利润13.53亿元(-25.22%),扣非净利润12.86亿元(-28.75%),经营性现金6.04亿元(-66.86%);2023年Q3实现营收19.58亿元(-19.38%),归母净利润3.92亿元(-27.66%),扣非净利润3.81亿元(-29.60%)。   表观业绩持续承压,创新业务稳健增长。基于同期应急产品高基数及政策环境变化,公司前三季度表观业绩仍受影响。①器械板块:2023年Q3实现营收28.63亿元(-34%),其中心血管植介入创新产品组合同比增长6.08%,外科麻醉业务营收同比增长6.91%;②药品板块:Q3营收基本持平,前三季度营收同比-5.92%;③医疗服务板块:Q3营收9.80亿元。公司2023年Q3扣除股权支付后扣非净利润4.23亿元,环比增长11.27%,6-9月实现经营性净现金流4.62亿元,基本消除了此前2022年Q4应急产品预收款退款的影响。   在研管线有序推进,布局消费业务培育成长势能。2023年Q1-Q3公司研发费用6.7亿元(+0.46%),研发费用率10.78%(+2.13pct)。公司可降解PFO封堵器、半自动AED已获批上市,脉冲声波球囊、射频房间隔穿刺系统处于上市前发补阶段,甘精胰岛素预计较快获批,司美格鲁肽准备申报IND。公司投资的民为生物GLP-1三靶点候选药物101I期临床入组基本结束,预计年底前获正式报告,并于2024年Q1开始II期临床。此外,公司积极加速向消费业务转型,目前已在皮肤科、眼科领域有多项产品布局,公司收入中医保来源占比已低于45%(剔除集采后<25%)。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平台型心血管龙头,技术创新推动产线不断丰富,目前基本走出集采影响,战略性布局消费医疗领域有望形成新增长极。考虑到行业政策变化以及集采等短期影响,我们下调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至19.49/25.21/31.33亿元,同比-11.53%/+29.38%/+24.26%,EPS分别为1.04/1.34/1.67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5年PE为16/13/10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商业化效果不及预期的风险、海外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10-27
    • 公司简评报告:业绩符合预期,持续看好产品放量

      公司简评报告:业绩符合预期,持续看好产品放量

      个股研报
        微电生理(688351)   投资要点   公司业绩符合预期。2023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6亿元(+23.01%)、归母净利润0.12亿元(+325.36%)、扣非归母净利润-0.17亿元。其中,Q3单季实现营业收入0.94亿元(+34.21%)、归母净利润0.09亿元(+669.08%)。报告期内,公司业绩快速增长主要系公司主要产品受到市场广泛认可,产品竞争力持续增强,产销量稳步提升,规模效应显现。公司业绩整体符合预期。   海内外协同发展,高端新品加速推进。报告期内,公司冷冻消融导管及设备获批上市,成为首个获批用于房颤治疗的国产冷冻消融产品;TrueForce®一次性使用压力监测磁定位射频消融导管获得欧盟CE认证和英国UKCA认证,该产品截止今年8月底已在国内完成了400余例压力指导下的射频消融手术,本次获CE和UKCA认证进一步扩充了公司在海外市场销售的产品种类。此外,第四代Columbus®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已于2022年12月递交国内注册,预计今年下半年获批;压力感知脉冲消融导管正在开展临床试验,预计今年内完成。我们认为未来高端新品在海内外的陆续上市销售有望贡献新的业绩增量,预计公司营收将持续快速增长。   电生理集采推动公司产品快速放量。今年4月起,福建等27省市电生理集采已经全面执行,公司在单件采购模式申报企业2家及以上竞价单元中获得了14个拟中选资格,在单件采购模式独家报名竞价单元及配套采购模式中获得5个拟中选资格,中标数量领先;今年9月,北京DRG集采联动政策推出,电生理耗材降幅10%-60%,平均降幅仅为32%,公司多个重要产品中标。随着电生理手术量不断增长和集采政策持续推进,我们预计公司产品市占率将逐步提高,持续看好公司产品放量。   集采导致毛利率下降。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为65.55%,同比下降5.03pct;销售净利率为4.88%,同比提升3.47pct。毛利率下降预计主要系今年电生理省际联盟集采实施后,公司产品降价所致。期间费用率方面,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为33.14%,同比提升3.80pct;管理费用率为11.00%,同比下降3.57pct;研发费用率为27.19%,同比下降0.73pct;财务费用率为-1.98%,同比提升1.30pct。销售费用率提升预计主要因为新产品营销推广力度加大。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的营收分别3.44/4.82/6.5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29/0.61/1.10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产品销售推广不及预期风险;政策风险。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10-27
    • 三季度收入快速增长,冷冻消融产品顺利获批

      三季度收入快速增长,冷冻消融产品顺利获批

      个股研报
        微电生理(688351)   业绩简评   2023年10月26日,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度报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2.36亿元,同比+23%;实现归母净利润1152万元,同比+32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745万元。   单季度来看,公司2023Q3实现收入9395万元,同比+34%;实现归母净利润936万元,同比+66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09万元。   经营分析   三季度收入端快速增长,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公司Q3收入端增速延续了二季度的高成长趋势,主要系公司产品受到市场广泛认可,产品竞争力持续增强,产销量稳步提升。Q3公司毛利率达到62.4%,同比略有下降,福建电生理省级联盟集采大范围实施后对毛利率有所影响,未来规模提升后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优化。   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冷冻消融重磅产品顺利获批。公司坚持重视对创新研发的投入,2023年Q3公司研发投入合计3098万元,同比+20%,研发费用率达到25.1%。8月公司球囊型冷冻消融导管及冷冻消融设备顺利在国内获得注册证,是国产首个获批用于房颤治疗的国产冷冻消融产品,实现了公司“射频+冷冻”两大主流消融能量产品的协同布局,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压力射频导管完成欧盟认证。公司电生理产品在海外布局同样处于国产企业领先梯队,8月公司一次性使用压力监测磁定位射频消融导管获得欧盟MDR认证和英国MDR认证,未来将进入欧洲市场销售,进一步推进产品国际化进程,不断提升海外品牌知名度,对拓展海外市场带来积极影响。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我们看好公司未来在电生理领域的发展前景,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5、0.66、1.14亿元,同比增长1083%、88%、73%,EPS分别为0.08、0.14、0.24元,现价对应PS为28、19、14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医保控费政策风险;在研项目推进不达预期风险;产品推广不达预期风险;无实控人和控股股东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10-27
    • 事件点评:与南京东万生物签署投资及技术合作协议,加速布局重组胶原蛋白赛道

      事件点评:与南京东万生物签署投资及技术合作协议,加速布局重组胶原蛋白赛道

      个股研报
        江苏吴中(600200)   公司公告:全资子公司吴中美学与南京东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签署了《投资及技术合作协议》:1)按照南京东万投后估值5亿元,吴中美学以1000万元认购南京东万新增注册资本56.6939万元;2)吴中美学取得南京东万重组人胶原蛋白原料在合作领域内的独家经销权与独家开发权,该胶原蛋白通过CHO细胞体系表达,并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出具的检测报告认为其具有胶原蛋白三螺旋结构,同时委托南京东万基于该重组人胶原蛋白原料开发相关III类医疗器械产品,合作金额为人民币2000万元。   南京东万生物掌握的哺乳动物细胞表达技术能够生产具备三螺旋结构的重组胶原蛋白,或有望突破目前的行业瓶颈。根据吴川等《重组胶原蛋白表达体系研究进展》研究表明,目前已经商业化的重组胶原蛋白均来自微生物(大肠杆菌或酵母)表达体系,利用大肠杆菌以及酵母所产生重组胶原蛋白虽然产量高,但大多数不具备三螺旋结构,因而其支撑性相对较弱。哺乳动物细胞表达体系属于高级重组表达体系,所产生胶原蛋白具有完整的三螺旋结构和较好的热稳定性,但由于其较低的产量和潜在的高成本,一直难以应用在胶原蛋白领域的生产。根据公告,本次合作所涉及的重组人胶原蛋白原料系通过哺乳动物细胞体系表达,或意味着南京东万生物掌握的哺乳动物细胞表达技术有望突破目前的行业瓶颈。当前重组胶原蛋白赛道尚处于发展初期,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应用市场需求驱动下,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加速涌入该行业。我们认为未来率先实现技术突破、能够规模化生产出具备三螺旋结构重组胶原蛋白的公司有望在行业渗透率持续提升的过程中占据优势。   吴中美学计划与南京东万生物共同推进重组I型人胶原蛋白的医美植入剂产品的临床研究。该产品原料来自南京东万生物开发的基于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重组I型人胶原蛋白,其氨基酸序列与天然胶原一致,分子量为300kD,自组装后能形成明显的纤维结构,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出具的检测报告认为其具有胶原蛋白三螺旋结构。根据合作协议,吴中美学拥有上述胶原蛋白原料在医美领域的独家授权,相关产品后续的生产、临床注册和销售均由吴中美学进行。   江苏吴中依托药企基因切入医美赛道,本次合作有助于完善公司医美产品管线布局。江苏吴中在医美的布局主要通过三步走战略:1)通过代理权引进迅速切入市场;2)通过合作研发以形成自主研发能力;3)通过自主研发产品构建长期竞争壁垒。目前公司正在加速布局医美板块:   1)2021年12月收购达透医疗,获得AestheFill国内独家代理权,目前AestheFill在国内的注册申报正有序推进中,参考国内NMPA临床审批流程,产品或有望于2024年初上市;2)2021年6月战略控股尚礼汇美,获得Humedix旗下HARA玻尿酸国内独家代理权,目前HARA玻尿酸在国内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3)通过内部研发和外部合作进军重组胶原蛋白填充剂市场。我们认为本次合作将加速公司在重组胶原蛋白领域的布局,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拓展注射类上游产品管线,为公司产品梯队建设储备资源。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3-25年归母净利分别为0.14/1.18/2.62亿元,10月26日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413/49/22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医药、医美行业政策风险;新品获批及推广不及预期;新药研发及注册风险;大股东高比例股权质押风险等。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10-27
    • 新冠基数逐渐消化,海外市场持续推进

      新冠基数逐渐消化,海外市场持续推进

      个股研报
        万孚生物(300482)   事件:10月25日晚,公司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04亿元,同比下降57.32%;归母净利润4.00亿元,同比下降67.75%;扣非净利润3.37亿元,同比下降71.38%;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0.36亿元,同比下降103.37%。   其中,2023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5.16亿元,同比下降22.18%;归母净利润0.65亿元,同比增长5.38%;扣非净利润0.42亿元,同比下降0.31%。   新冠抗原检测产品减少和下游市场需求影响,导致第三季度收入同比下滑。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明显,我们预计主要是今年国内外市场对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的需求显著回落,以及医疗反腐活动影响院内新业务拓展节奏所致。   随着疫情形势好转,公司的工作重心在逐步回归传统检测领域,我们预计慢病管理检测、传染病检测、优生优育检测等常规业务有望恢复此前稳定增长的趋势;化学发光等各项新业务、以及海外市场的快速推进也值得期待。   价格较低的新冠产品收入占比下降,毛利率提升显著。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8.92pct至62.84%,我们预计主要是因为毛利率较低的新冠抗原检测试剂占比减少;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8.89pct至23.25%,管理费用率同比提升3.33pct至7.52%,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6.36pct至12.95%,各项期间费用率提升,我们预计主要是因为疫情后公司的各项经营活动恢复正常,从而导致相应的费用支出同比增加;财务费用率同比提升0.05pct至-0.56%;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降低6.45pct至19.84%。   其中,2023年第三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整体净利率分别为60.77%、29.17%、8.63%、13.33%、0.41%、12.58%,分别变动+22.94pct、+11.68pct、+1.76pct、+2.58pct、+3.65pct、+3.60pct。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维持“买入”评级。基于公司去年新冠检测类产品收入的基数较高、而今年该类业务的销售金额减少,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6.17亿/32.66亿/41.0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4%/25%/2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3亿/6.40亿/7.96亿元,分别增长-57%/25%/24%;EPS分别为1.15/1.44/1.79,按照2023年10月25日收盘价对应2023年21倍PE。   风险提示:汇率波动风险,地缘政治导致海外市场变化的相关风险,新品市场竞争风险,行业政策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10-27
    • Q3业绩符合预期,多赛道布局打造长期价值

      Q3业绩符合预期,多赛道布局打造长期价值

      个股研报
        新和成(002001)    主要观点:   事件描述   10 月 26 日,新和成发布了 2023 年三季报, 2023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10.12 亿元,同比下降 7.5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 19.51 亿元,同比下降 33.37%。单季度来看, 2023 年 Q3 实现营业收入 35.94 亿元,环比下降 5.59%,同比下降 2.7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 5.75 亿元,环比下降 27.06%,同比下降 30.97%。   维生素业务短期承压, 盈利结构持续优化加速公司去周期进程   营养品板块稍有承压,盈利结构稳定公司业绩。 公司 2023 年 Q3 单季度实现营收 35.94 亿元,环比下降 5.59%,同比下降 2.7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 5.75 亿元,环比下降 27.06%,同比下降 30.97%。 2023 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主要是维生素价格端的下滑以及维生素生产线夏季停车检修所致,根据百川盈孚, Q3 季度平均 VA/VE 市场平均价格为84.94 元/千克、 68.74 元/千克,同比下滑 30.45%、 15.32%, Q3 环比下降 4.66%、 6.17%,主要源于下游养殖业环境较差造成的供需失衡,维生素价格已致底部,后续下降空间有限。蛋氨酸价格在 Q3 季度有所反弹,季均价为 17.71 元/千克,环比增长 4.04%。公司毛利率稳中有升, Q3 毛利率为 35.22%,环比增加了 1.48 个百分点,同比增加了 1.58个百分点,主要受益于公司盈利结构持续优化带来的业绩高抗压性。   营养品板块价格筑底,下游需求回暖有望改善公司利润   中长期看需求将逐步恢复,维生素市场有望得到修复。 维生素 VA、 VE以及主要氨基酸蛋氨酸下游最大应用领域均为动物饲料(平均在 70%左右),在饲料中维生素和蛋氨酸的含量较少,分别为 0.6%和 1.5%。 生猪产能扩建及母猪生产效率的提高下消费低迷带来猪价的持续低迷,截至 10 月 25 日, 生猪现货价为 15.25 元/公斤,相对于第三季度 16.53元/公斤有所下降, 较 22 年高点 27.48 元/公斤下降 45%, 下游客户在环境较好时对维生素和蛋氨酸的价格不敏感,但在环境较差时,则会适当调整维生素添加量及进行相应饲料及其添加剂、辅料的库存管理, 23年以来,上市猪企陆续宣布将以保障现金流水平为目标缩减成本。需求量方面,生产惯性增长+生猪企业产能继续释放有望保障维生素稳定销售,根据 iFinD, 9 月末能繁母猪存栏量为 4240 万头,相对于 4100 万头正常保有量仍多出 3.4%;据博亚和讯对 18 家上市猪企前 3 季度销售情况简报的统计, 16 家公司生猪出栏量实现同比均增长。 价格方面,VA 和蛋氨酸价格已进入市场底部,中小企业没有成本优势,底部经营困难,预计后续下跌空间有限, VE 供需格局相对较好,预计随着四季度春节采买旺季以及后续消费回暖带动维生素等需求同步提升,进而带动价格和销量的回暖。   多项目同步推进,营养品、香精香料及新材料业务持续扩张   公司多领域布局,优化纵深产品矩阵。 营养品板块,蛋氨酸二期 15 万吨/年生产线装置已建设完成,正在分步试车; 与中石化合资建设 18 万吨/年液体蛋氨酸(折纯)的生产装置在建设中; 3 万吨/年牛磺酸项目已实现对外销售; 2500 吨/年维生素 B5 已于今年试车完成,进入正常生产销售阶段。新材料板块,己二腈项目中试顺利,计划首期在山东基地安排50000 吨/年建设。香精香料板块, 5000 吨/年薄荷醇项目已正常生产销售, 603 项目中柠檬醛系列产品预计 23 年年底完工。公司坚持“化工+”和“生物+”的战略主航道,提升应用研究和应用服务能力,专注于营养品、香精香料、高分子新材料和原料药业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各类功能性化学品,加强技术平台和产业平台的建设,不断优化纵深产品矩阵,有利于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稳固自身行业地位。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9.29、 36.99 、 43.83 亿元(前值: 39.15、 51.86、 61.11 亿元),同比增速为-19.1%、 26.3%、 18.5%。对应 PE 分别为 16、 13、 11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宏观经济风险;   (2)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3)产能建设不及预期;   (4)汇率及贸易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10-27
    • 维生素底部震荡,新项目助力成长

      维生素底部震荡,新项目助力成长

      个股研报
        新和成(002001)   业绩简评   2023年10月26日公司发布了2023年三季度报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10亿元,同比下滑7.5%,归母净利润为21亿元,同比下滑30%;其中3季度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6亿元,同比下滑2.7%,环比下滑5.6%,归母净利润6.2亿元,同比下滑22.5%,环比下滑26.4%。   经营分析   维生素价格走低导致营养品业务盈利下滑,公司业绩阶段性承压。根据百川资讯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维生素价格呈现震荡向下的趋势,3季度VA/VE的华东市场均价分别为83元/公斤、68元/公斤,VA价格同比下滑26%,环比下滑6%,VE价格同比下滑17%,环比下滑7%,维生素价格的震荡下跌也导致了公司营养品业务的业绩下滑。   新项目和新产品的开发稳步推进,丰富公司产品体系。公司在建项目聚焦于生物和化工两大主题,不断拓展产品种类。公司半年报显示,营养品板块方面,蛋氨酸二期25万吨/年项目中的10万吨装置平稳运行,15万吨装置基本完成,准备试车;公司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建设的18万吨/年液体蛋氨酸(折纯)项目投入建设;3万吨/年牛磺酸项目按计划试车;2500吨/年维生素B5项目正常生产、销售。香精香料板块中年产5000吨薄荷醇项目正常生产销售。新材料业务中年产7000吨PPS三期项目正常生产销售;己二腈项目中试顺利,项目报批正有序进行。针对原料药板块,公司未来将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升级产品结构,逐步发展成为解热镇痛类、营养类药品以及特色原料药中间体生产商。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公司为国内精细化工龙头企业,维生素板块业务处于周期底部,下游需求改善后盈利有望改善,同时新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助力公司长期成长。考虑到维生素价格低位震荡,公司营养品业务板块盈利修复仍需时间,我们下调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6、35.8、40.4亿元(相比预测前值分别下调32%、29%、33%),当期市值对应PE分别为16.75、13.38、11.87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价格下跌;新项目进度不及预期;需求下滑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10-27
    • 2023年三季报点评:三季度业绩超预期,关注集采及研发进展

      2023年三季报点评:三季度业绩超预期,关注集采及研发进展

      个股研报
        凯因科技(688687)   事件:2023年10月26日,凯因科技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2亿元,同比增长19.7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90亿元,同比增长31.9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0.95亿元,同比增长60.37%。   三季度业绩超预期,费用率改善,净利率提升。2023年单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4亿元,同比增长26.10%,环比增长15.32%;实现归母净利润0.52亿元,同比增长66.56%,环比增长201.40%。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为57.84%,比去年同期下降3.88pp;管理费用率7.02%,比去年同期下降4.93pp;研发费用率6.80%,比去年同期下降1.55pp。公司净利率10.28%,比去年同期提升2.47pp;归母净利率9.00%,比去年同期提升0.83pp。   凯力唯处于高速放量期,金舒喜关注集采进展。2023年上半年,经过国家医保谈判续约,凯力唯报销适应症由基因非1b型扩展为“基因1、2、3、6型”,覆盖国内主要基因型。目前,全国省级新版医保目录政策已全部落地,凯力唯2023年上半年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逾2倍,看好在医保适应症扩围催化下凯力唯的高速放量。金舒喜(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是公司独家剂型产品,2023年7月20日,江西省医保局发布《关于干扰素省际联盟采购拟集采品种目录的公示》,将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在内的14个干扰素品种纳入拟集采范围,目前详细集采规则和落地时间尚未明确,建议关注相关进展。   长效干扰素III期临床完成在即,参股公司先为达GLP-1研发进度靠前。公司培集成干扰素α-2注射液治疗低复制期慢性HBV感染的III期临床试验已于2023年上半年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和48周用药,进入24周随访阶段,预计将于今年底完成随访,关注后续临床数据读出。此外,2017年公司参与投资设立先为达,并将长效GLP-药物的相关技术和知识产权转让给先为达,并享有先为达针对该项技术成果所产生的以下未来收益:①该项技术成果转化成所有剂型产品销售收入的5%提成(专利期内);②以市场公允价获得的技术成果转让收入的5%;③以市场公允价投资作价的5%。目前先为达的长效GLP-1研发进度靠前,看好未来产品上市为公司带来利润提升。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4/2025年的营收分别为13.78亿元/16.52亿元/20.07亿元,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18.8%/+19.9%/+21.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5亿元/1.46亿元/1.88亿元,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38.0%/+27.1%/+28.4%;对应EPS分别为0.67元/0.86元/1.10元;对应PE分别为37倍/29倍/23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干扰素集采导致产品价格及市占率下降风险,销售不及预期风险,研发进度或临床数据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医保及监管政策风险等。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10-27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