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5801)

    • 深耕分子诊断领域,平台化可期,步入高增长轨道

      深耕分子诊断领域,平台化可期,步入高增长轨道

      个股研报
        圣湘生物(688289)   主要观点:   分子诊断行业在新冠疫情后迎来高速发展   在基础建设方面,新冠疫情三年,分子诊断技术成为防疫工作中的重要力量,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快速普及。PCR实验室从疫情前的2000多家,最高增长到1.4万家,目前活跃的实验室还有7000多家。PCR实验室的快速增长为常规分子检测项目开展提供契机。   从需求角度看,分子诊断是当代“精准医学”发展的基础,临床精准用药的理念也在基层医疗机构普及。这种背景下,常规分子检测项目,如病毒性肝炎、生殖道感染检测、HPV检测有望提高渗透率,实现快速下沉,而新项目也层出不穷,不断增加,如当下由于“免疫负债”而感染传播力度较大的呼吸道感染检测、肿瘤甲基化检测、肿瘤早筛检测等,检测项目会越来越丰富。   从检测技术角度看,PCR、NGS等检测技术不断完善,分子POCT设备、分子全自动一体化设备也在不断迭代,分子检测的时间更短、检测流程更便捷,从而也越来越满足临床需求。   因此,我们预计分子诊断有望迎来高速增长,参考头豹研究院数据,中国分子诊断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31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75亿元。未来随着中国传染病、癌症、遗传病等领域分子诊断技术的普及,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达到277亿元,2021-2024年CAGR将保持在27%。   圣湘生物:策略+技术+产品+渠道协同,打造先发优势,助推公司成为国内分子诊断行业的头部企业   圣湘生物成立于2008年,深耕分子诊断行业十多年,研发了传染病防控、妇幼健康、血液安全、癌症防控、伴随诊断、农牧科技等一系列性能产品1000余种,可提供各类检测服务2200余项,形成了集试剂、仪器、测序服务、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分子实验室共建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系统解决方案。   (1)公司创始人戴立忠先生为国际分子诊断领域领军人物,归国创业后,带领公司在技术上实现突破,在样本处理方面,公司的磁珠法提取技术和一步法核酸提取技术优势突出,灵敏度更高,检测时间更短。   (2)在产品策略上,公司对下游客户的需求深度把握,针对下游客户PCR实验室产能利用率不足、设备采购支付意愿不强等现状,构建更合适的整体解决方案,试剂产品设计更具有兼容性,兼容市场上主流的荧光PCR仪,兼容提取试剂等。   (3)在渠道建设上,公司构建了由经销商服务团队(公司专业培训)、遍布全国各地的一线服务工程师、经验丰富的二线技术工程师、客户服务部下设的技术中心、生命科学研究院组成的“五级”服务体系,组建了一支服务意识强、专业高效的技术服务团队。   圣湘生物:呼吸道检测保持快速增长,带动公司整体业绩高速增长,业绩增长确定性高   公司呼吸道检测解决方案竞争优势大,目前仍保持非常快速的增长趋势,预计2023年实现收入超4亿元(预计占2023年试剂收入50%以上),较2022年实现数倍增长。我们预计2023-2025年将分别实现4.20/7.98/11.97亿元,2024-2025年在2023年高增长基础上仍能实现90%和50%的高增长。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2023-2025收入有望分别实现10.10亿元、15.75亿元和21.9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约-84.3%、56.0%和39.5%,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3.60亿元、3.24亿元和4.7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约-81.4%、-10.0%和45.9%。由于2023年存在较多的非经常性损益,预计2023-2025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1亿元、2.84亿元和4.33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95.6%、250.1%和52.4%。考虑到公司是深耕国内分子诊断领域多年,公司在整体解决方案设计以及产品性能上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而且新冠疫情期间积累了较多的利润(账上现金类资产约48亿元),疫情后公司常规业务恢复,公司整体进入高速增长阶段,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呼吸道感染检测试剂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HPV筛查市场增长不及预期风险。   分子诊断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0页
      2024-01-25
    • 公司发布业绩预告,主品牌转型效果持续显现,恋火保持高增

      公司发布业绩预告,主品牌转型效果持续显现,恋火保持高增

      个股研报
        丸美股份(603983)   事件:公司发布23年业绩预告   1)23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3.3亿元,同比增长72%-8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2-2.5亿元,同比增长62%-84%。   2)单Q4: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3-1.6亿元,同比增长133%-18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6-0.9亿元,同比增长35%-99%。   点评:盈利能力提升,主要系本期营业收入增长、产品结构优化降本提效1)公司积极推进线上渠道转型,较好地把握了全年营销节奏,预估营业收入增长将超30%,其中丸美品牌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内容电商增长超100%,第二品牌PL恋火增长超100%。   2)公司坚定分渠分品,推行心智大单品策略,优化产品结构,降本提效。   投资建议:   公司坚持文化自信、保持战略定力,稳固并强化线上转型成效,持续专注主业经营,以用户为中心,坚定推行大单品策略,夯实丸美眼部护理专家+抗衰老大师品牌心智,渗透PL恋火高质极简底妆心智,变革组织优化结构提升效能,锚定长期健康发展,预计随着公司品牌心智强化后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基于公司盈利能力修复,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由2.90/3.45/4.28亿元上调至3.14/4.22/5.27亿元,对应PE分别为39X/29x/23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经营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行业政策风险、业绩预告仅为初步核算结果,请以正式23年年报为准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01-25
    • 胰岛素国产替代有望加速,多领域创新+海外商业化带动远期增长

      胰岛素国产替代有望加速,多领域创新+海外商业化带动远期增长

      个股研报
        通化东宝(600867)   投资逻辑   公司深耕胰岛素领域多年,二代胰岛素市占率位居首位。公司为国产胰岛素龙头企业,人胰岛素的生产工艺在发酵、表达、收率、纯度、检测等多方面均处于领先水平,目前已上市胰岛素产品包括人胰岛素注射剂、甘精胰岛素注射液、门冬胰岛素注射液、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门冬胰岛素50注射液等。公司近年来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根据公司公告,2022年公司人胰岛素市场份额提升至40.50%,超越诺和诺德,位列全国第一,2023年上半年公司人胰岛素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至44.6%。   胰岛素刚性需求仍有提升空间,集采落地加速国产替代进程。由诺和诺德经营数据间接测算,2022年国内胰岛素市场规模约188亿元;目前国内胰岛素市场主要份额由诺和诺德等外资企业占据,公司2022年市场份额约10%左右,在内资企业中位居首位。胰岛素因其药物特点,具有较强的用户粘性,外资龙头诺和诺德市场占有率在集采前长年保持稳定;集采落地后内资企业凭借相对靠前的中标顺位获得了更高的采购量分配比例,在市场容量整体下降的情况下实现了市场份额的显著提升。未来随着内资企业产品线进一步完善、基层市场产品升级等因素推动,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集采影响逐步出清,多领域创新及海外商业化有望带动远期增长。   2022年下半年以来,公司业绩逐季度持续呈环比改善趋势,胰岛素专项集采影响基本出清。研发方面,目前公司利拉鲁肽注射液已经获批上市,预计2024-2025年分别实现收入1.80亿元、2.88亿元;超速效赖脯胰岛素及赖脯胰岛素(预混)均已处于三期临床,糖尿病产品线逐步完备。此外公司将研发管线拓宽到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等其他代谢病领域,在研产品若顺利上市有望凭借渠道优势快速贡献业绩增量。公司近年来持续推进海外商业化,先后与科兴制药及健友股份分别就利拉鲁肽注射液及三代胰岛素系列产品签署商业化合作协议,未来有望进一步开拓潜在市场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归母净利润9.84、11.39、12.85亿元,同比增速-37.8%、15.8%、12.8%,首次覆盖给予公司24年20倍PE估值,目标市值228亿元,目标价11.42元,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产品销售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集采续约降价超预期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限售股解禁风险,股权质押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5页
      2024-01-25
    • 美丽田园医疗健康(02373)2023年业绩预告点评:23年业绩基本符合预期,双美龙头发展势能强劲

      美丽田园医疗健康(02373)2023年业绩预告点评:23年业绩基本符合预期,双美龙头发展势能强劲

    • 美丽田园医疗健康(02373)业绩预告点评:2023年业绩大幅提升,发展势头强劲

      美丽田园医疗健康(02373)业绩预告点评:2023年业绩大幅提升,发展势头强劲

    • 和铂医药-b(02142):全人源抗体平台优势明显,业绩大幅扭亏为盈

      和铂医药-b(02142):全人源抗体平台优势明显,业绩大幅扭亏为盈

    • 23年业绩预告点评:归母净利略低预期主要系地产业务影响,大健康业务基本符合预期

      23年业绩预告点评:归母净利略低预期主要系地产业务影响,大健康业务基本符合预期

    • 医疗健康行业:联合健康-符合巴菲特标准的好公司

      医疗健康行业:联合健康-符合巴菲特标准的好公司

    • 流感疫苗上量,2023年净利预增44%至83%

      流感疫苗上量,2023年净利预增44%至83%

      个股研报
        华兰疫苗(301207)   结论与建议:   公司业绩:公司发布业绩预告,预计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为7.5亿至9.5亿,YOY+44.3%至82.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6.5亿至8.5亿元,YOY+43.9%至88.2%,基本符合预期。以此测算,公司Q4单季度净利为1.2亿元至3.2亿元,同比增长约7倍至20倍,主要是22Q4在新冠疫情下基期较低。   下半年流感疫情再起,全年流感疫苗销售较好:根据中检院的批签发数据来看,公司2023年流感疫苗批签发115批次,同比增长约12%,其中四价流感疫苗109批次,同比增长42%。四价疫苗增长较好,主要是23Q4流感疫情中甲乙流并发,居民对于甲乙流均有覆盖的四价流感疫苗需求更大。此外,竞争对手金迪克再2023年受暴雨影响停产,华兰疫苗也受益于此。   产能充足,将长期受益于流感疫苗接种率的提升:中国目前流感疫苗接种率仅为3%左右,远低于欧美(美国2021至2022流感季中,6个月以上人群接种率约为51%,德国2020年超过30%,新西兰2021至2022流感季超过23.9%)。我们认为随着近几年流感疫情的频发将逐步提升居民流感疫苗接种意识,我们预计公司将会逐步受益。从产能来看,目前拥有6个流感疫苗车间,具备年产1亿剂四价流感疫苗的产能储备,相较竞争对手普遍在3000万份产能,具备更大的增长弹性。   股权激励计划保障增长:公司2022年股权激励计划中的限制性股票考核要求为2023、2024、2025年扣非归母净利润较2021年分别增长40%、80%和100%,以此测算,公司2023-2025年扣非归母净利润考核要求的绝对额需分别达到8.2亿、10.5亿、11.7亿元,我们认为股权激励计划将有助于保障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长。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分别录得净利润9.3亿元、11.0亿元、12.3亿元,YOY+78.2%、+19.0%、11.8%,EPS分别为1.54元、1.84元、2.05元,对应PE分别为15X、13X、11X,股价经过近期调整后估值已偏低,给与“买进”评级。   风险提示:疫苗销售不及预期,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群益证券(香港)有限公司
      3页
      2024-01-24
    • AestheFill成功获批,期待产品上市放量

      AestheFill成功获批,期待产品上市放量

      个股研报
        江苏吴中(600200)   投资摘要   事件概述   公司发布《关于孙公司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公告》,孙公司达透医疗收到了国家药监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公司聚乳酸面部填充剂AestheFill成功获批,适用范围是用于注射到面部真皮深层,以纠正中重度鼻唇沟皱纹。   分析与判断   AestheFill具有即刻效果明显、可复配等特点。AestheFill产品为韩国知名医美企业REGEN Biotech,Inc.研发的一款“医美再生注射剂”,由PDLLA微球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组成,是一种通过微球刺激人体自身胶原蛋白的再生从而起到重塑紧致、美容抗衰作用的皮肤填充剂。目前全球范围内已上市的医美再生注射剂主要产品的微球粒子可分为PLLA、PDLLA、PCL和羟基磷灰石四大类。其中新一代再生材料PDLLA微球,(1)由于呈海绵状多孔微球结构的特性,相同质量下体积更大,即刻塑形效果更为明显,且能够促使胶原纤维沿着多孔微球结构生长进微球内部,从而更有效地促进胶原蛋白的再生;(2)PDLLA在全球拥有丰富的多浓度使用临床经验,可根据面部不同组织的软硬程度制定多种浓度的复配方案,实现个性化定制。根据头豹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医美再生注射剂行业概览》,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已经上市及在研的再生类产品中仅AestheFill以PDLLA为主要成分。   产品经过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验证,期待公司产品上市放量。该产品于2014年首次在韩国获批上市,截至目前已在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上市销售。据头豹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医美再生注射剂行业概览》,AestheFill在中国台湾地区“医美再生注射剂”市场以接近30%的份额排名第一,且终端价格区间高于同类“医美再生注射剂”产品Sculptra和Ellansé。2021年12月公司子公司吴中美学通过控股达透医疗获得其在中国境内的销售代理权。目前公司已准备好AestheFill的上市相关推广工作,将尽快安排其韩国原厂按照中国监管要求开展AestheFill产品的生产并出口中国的工作,预计将于2024年上半年在中国大陆正式上市销售。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国内再生类注射市场已经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培育,消费者对于再生类产品的认知度持续提升。AestheFill产品功效好,并且公司持续完善团队和营销体系的搭建,期待产品上市后快速放量。此外,公司后续玻尿酸、胶原蛋白等医美产品储备丰富。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收分别22.51、28.29、33.38亿元,同比+11.1%、+25.7%、+18%;归母净利润分别0.10、1.42、2.18亿元,同比分别+113%、+1290%、+53%。对应EPS分别为0.01、0.20、0.31元/股,对应PE分别为568、41、2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医药及医美行业政策风险;产品研发、获批及上市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医美行业竞争加剧风险;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4页
      2024-01-24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