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3658)

    • 化工行业2022年9月投资策略:看好EVA、生物柴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天然气的景气度

      化工行业2022年9月投资策略:看好EVA、生物柴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天然气的景气度

      化学制品
        核心观点    化工行业 9 月投资观点: 八月底以来国际油价呈现下行走势, 主要是海外市场担心经济衰退和通胀的影响, 我们认为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将在 90-100 美元/桶之间震荡。 我们重点看好 EVA、 生物柴油、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天然气等投资方向, 同时看好轮胎行业的景气度持续复苏, 长期关注未来 PVB 在BIPV 等领域的加速拓展。 考虑到传统下游需求的复苏和光伏需求的持续增长, 同时今年四季度前国内主要新增产能释放告一段落, EVA 价格有望在三季度持续上涨, 同时未来有望成为 2-3 年的光伏上游辅材瓶颈, 重点推荐【东方盛虹】 【联泓新科】 和【荣盛石化】 。 国内生物柴油企业盈利持续扩大,同时海外生物柴油需求量继续增长, 未来混掺比例有望继续提升, 我们持续看好生物柴油景气度提升, 重点推荐【卓越新能】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整体呈现中低端产能富余、 高端产能紧缺的情况, 目前这一情况正逐步得到改善, 并且随着原材料树脂制备技术的提升, 国产 UHMWPE 树脂的品质有望得到改善, 从而实现隔膜用原料的完全国产化, 满足国内高端锂电池需求,建议关注相关标的。 天然气行业未来几年供需缓慢增长, 在欧洲能源紧缺的背景下, 叠加欧洲进口终端的不足, 全球气价有望持续位于高位, 重点推荐   【广汇能源】 。 锂电炭黑国产化率很低, 未来国产化空间及市场增长空间巨大, 重点推荐【黑猫股份】 。 近期海运费持续回落, 同时轮胎企业原材料成本高位回落, 行业景气度反转, 我们重点推荐海外替换市场业务占比高的【森麒麟】 和【赛轮轮胎】 。 我们建议重点关注确定性较强的高成长公司, 如皖维高新(光学 PVA 及光伏 PVB)、 三孚股份(光伏级三氯氢硅、 电子级三氯氢硅等)、 兴发集团(精细磷化工)、 黑猫股份(特种导电炭黑)、 金禾实业(三氯蔗糖)、 广汇能源(煤炭及天然气) 、 联泓新科(新能源材料)和百龙创园(阿洛酮糖)等个股。   本月投资组合:   【卓越新能】 碳中和推动生物柴油龙头快速成长;   【广汇能源】 欧洲能源紧缺背景下, 公司天然气资产价值逐步显现;   【联泓新科】 布局烯烃新材料, EVA 迎来光伏产业需求爆发;   【东方盛虹】 光伏 EVA 龙头标的, 大炼化打开成长空间;   【扬农化工】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 农化巨头业绩高速增长 91%;   【黑猫股份】 投资建设超导电炭黑及碳基材料, 丰富锂电材料布局。   风险提示: 原油价格大幅波动; 海外疫情恢复不及预期; 需求不及预期等。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5页
      2022-09-02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行业分析框架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行业分析框架

      化学原料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UHMWPE) 是一种线性结构的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工程塑料。 UHMWPE耐磨性位居塑料之首比碳钢、 黄铜还耐磨数倍, 其耐磨性能是普通聚乙烯的数十倍以上; 摩擦系数也比其它工程塑料小。 UHMWPE还具有优良的抗水性能、 耐冲击性能、 耐化学药品性、 耐低温性能以及良好的不粘性、 无毒、 优良的电气绝缘性能等, 应用场景十分广泛。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国内产能扩张加速。 2021年全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产量和需求量分别达到38万吨和36.7万吨左右。 塞拉尼斯、帝斯曼等国外巨头长期占据着世界UHMWPE主要供应商地位, 近年来国内厂商逐渐实现技术突破, 掌握了UHMWPE生产技术, 产能得到较快扩张, 截至2022年6月, 国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产能合计约为16.8万吨/年, 另有约21万吨/年拟新建产能。   国防装备费投入增加有望率先带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需求。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具有超高强度、 超高模量、 低密度、 耐磨等众多的优异性能, 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装备、 海洋产业、 安全防护、 体育器械等领域。 我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产能已经超过全球总产能的50%, 但是国内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整体呈现中低端产能富余、 高端产能紧缺的情况, 目前这一情况正逐步得到改善。UHMWPE纤维传统需求不减, 而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国防装备费投入增加有望率先带动UHMWPE纤维需求。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锂电池隔膜专用料国产化进程加速, 可满足国内高端锂电池需求。 UHMWPE锂电池隔膜专用料具有分子链间缠结度强、 熔体黏度大等特点, 其隔膜制品具有电化学稳定性好、 寿命长、 安全性高等优点, 是锂电池隔膜材料的主要开发方向。 但由于该材料颗粒粒径要求严苛、 工业生产难度大、 行业准入门槛高, 国内市场以进口料为主, 2020年总进口量达到1.17万吨, 进口依存度45%。 随着原材料树脂制备技术的提升, 国产UHMWPE树脂的品质有望得到改善, 从而实现隔膜用原料的完全国产化; 同时, 由于隔膜加工工艺与表面改性技术的提升, 高端湿法隔膜有望完全实现国产化, 满足国内高端锂电池需求。   相关标的: 1) 东方盛虹: 子公司斯尔邦石化2万吨/年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计划于2022年年底投产, 主要应用是为下游的锂电隔膜。2) 联泓新科: 2万吨/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项目已于2022年7月开工, 预计2024年上半年建成投产, 装置可生产隔膜料与纤维料。 3)同益中: 2021年公司拥有UHMWPE纤维产能3320吨/年, 另有2240吨/年在建, 预计2023年年底投产。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项目建设和市场开拓不达预期的风险; 技术升级迭代风险; 环保风险等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4页
      2022-09-02
    • 2022年慢病毒载体生产系统行业研究报告

      2022年慢病毒载体生产系统行业研究报告

      医药商业
        01 CGT技术以载体为核心,工艺开发和质控难度大   载体分为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两大类,目前88%的在研的基因治疗药物递送系统使用病毒载体。慢病毒作为替代逆转率病毒的载体,保留了高表达效率和长表达时间的优点,还具备将其基因组整合到非分裂细胞中并进行转导,感染能力提升等优势。   02 稳定细胞系工艺生产慢病毒载体可以提升产能、降低成本   稳定细胞系工艺旨在将目标基因及病毒包装基因插入生产细胞系,构建可以稳定表达生产目标病毒的细胞系,当细胞系被扩增到一定数量时,无需转染就可以直接生产病毒载体。稳定细胞系工艺生产避免多质粒转染,无需使用质粒,简化生产步骤,降低生产成本,满足大量、长期的生产。   03 CGT行业火热发展,从而带动慢病毒载体生产行业的进步   CGT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将会带来更多的慢病毒载体需求,因此,如何提高慢病毒载体的生产能力、降低慢病毒载体的生产成本成为重要内容,更高效低价的慢病毒生产系统也会受到CGT行业中企业和研究机构的更多关注。
      头豹研究院
      36页
      2022-08-31
    • 医药新制造之CXO月报:CXO行业7月月报:临床前研发活跃,临床前CRO公司发展前景广阔

      医药新制造之CXO月报:CXO行业7月月报:临床前研发活跃,临床前CRO公司发展前景广阔

      医药商业
        核心观点:CXO板块短期波动不改长期向好趋势,临床前研发活跃,临床前CRO公司发展前景广阔   1、CXO板块近期进入调整阶段,短期波动不改板块长期向好趋势   CRO指数近1月下跌7.95%,弱于医药板块整体涨幅,CXO板块短期进入调整阶段,参考我们过往月报中对CXO行业业绩及订单指标的持续跟踪,我们认为考虑到国内CXO行业景气度高,中报业绩靓丽,且头部公司订单饱满,长期发展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认为短期波动不改板块长期走升趋势。   2、全球临床前新药研发活跃,助推临床前CRO业务繁荣   全球在研管线数量呈现稳定增长,早期管线项目数量增长较快。根据Pharmapeojects数据库,从在研药物数量变化情况看,截至2022年1月全球临床前在研药物数量为11,351个,同比增加1,128个,同比增长11.0%,临床一期项目数量为2,947个,同比增加271个,同比增长10.1%,早期项目数量增速较快,高于临床二期及三期试验项目增速7.0%,我们认为全球疫情缓解推动相关业务复苏,及医药行业投融资遇冷背景下创新药企研发布局策略转变或为主要原因。   3、临床前CRO公司中报业绩向好,增长前景可观   从收入规模及增速来看,在国内CRO研究厂商中,2022年上半年临床前研究业务增长较快。参考已经披露2022年中报业绩的国内CRO供应商,临床前研究业务增速较快,其中美迪西2022年上半年临床前业务同比增长79.16%,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3.16%。药康生物2021年上半年功能药效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9.96%,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0.45%。国内临床前研究CRO业务增长势头强劲。   从订单水平看,临床前研究CRO厂商相关订单高速增长。2022年上半年美迪西临床前研究板块新签订单9.88亿元,同比增长79.62%。2021年度昭衍新药新签订单规模超28亿元,其中境内订单超25.5亿元,同比增长65%,海外订单超2.8亿元,同比增长75%。   个股方面:我们建议优先关注南模生物、药康生物,具有小鼠模型品系资源库+药理药效服务一体化优势的供应商,及美迪西、昭衍新药等专注临床前研究服务,业务结构较纯,且具有良好业务基础和较强行业影响力的老牌厂商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8页
      2022-08-30
    • 化工行业周观点:三代制冷剂稳定运行,PVDF价格震荡回落

      化工行业周观点:三代制冷剂稳定运行,PVDF价格震荡回落

      化学制品
        市场回顾:   上周,基础化工指数下跌 1.32%,同期沪深 300 指数下跌 1.05%,基础化工指数同期跑输大盘 0.27 个百分点。石油石化指数上涨 2.26%,同期跑赢大盘 3.31 个百分点。其中,呈和科技( 24.63%)、达志科技( 19.96%)、圣济堂( 15.72%)、安迪苏( 15.20%)、保利联合( 14.45%)位列涨幅前五;跌幅前五的公司分别是:双星新材( -17.99%)、华光新材( -17.89%)、振华股份( -17.40%)、硅宝科技( -15.61%)、新纶新材( -14.91%)。   投资要点:   制冷剂: 上周,国内市场主流三代制冷剂价格企稳运行,个别品类小幅探长。据百川盈孚数据显示,截至 8 月 26 日, R32、 R134a、 R125 市场均价分别为 12500 元/吨、 24500 元/吨、 35750 元/吨,周环比分别持平、上涨4.26%、持平;价差分别为-1641.9 元/吨、 697.1 元/吨、 8204.5 元/吨,周环比分别上涨 5%、上涨 244.25%、下滑 16.36%。原料端方面,无水氟化氢、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短期供应偏紧,价格小幅探涨,对 R134a、 R125 价格上涨起到一定推动作用,二氯甲烷价格维持底部运行,对 R32 价格支撑力较弱。需求端方面,受南方高温天气持续影响,售后市场需求良好。供应端方面, R32 供应相对平稳, R134a、 R125 货源偏紧。当前基线年末期厂家让利出货心态仍存,预计短期内制冷剂市场将维持整体偏稳运行,个别品类小幅震荡的走势。   PVDF: 上周,国内 PVDF 市场价格回落。据百川盈孚数据显示,截至 8 月 26日,锂电级 PVDF、 PVDF 粉料、 PVDF 粒料报价分别为 35 万元/吨、 21.5 万元/吨和 22.5 万元/吨,周环比分别下滑了 5.41%、 12.24%和 4.26%。从供应端来看,当前 PVDF 新增产能正陆续投放市场,产品供需结构改善是价格回落的主要因素之一。成本端方面, R142b 价格目前维持在 12.5 万元/吨水平,但考虑到新增 PVDF 产能多配套 R142b 产能,后续 R142b 价格对于PVDF 价格的实际支撑力或将削弱。预计后续 PVDF 价格仍有一定回落空间。   投资建议: 我们建议关注的投资主线如下: 1.随各地疫情有效控制, 下游行业开工率恢复、货运物流受阻现象缓解,内外贸需求修复的细分领域,如氟化工; 2.受益于全球农业高景气度,下游需求旺盛,且成本端具有支撑力的农化细分板块,如磷肥及磷化工、钾肥、农药; 3.十四五期间重点规划、国产替代化趋势显著的新材料,主要涉及 5G、半导体、新能源产业链的相关细分领域; 4.全球环保低碳意识加强、国内“双碳”背景下, 需求量有望逐步提升的环保材料; 5.人民币贬值、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走高的趋势下,出口业务占比较高且主要以美元进行结算的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   风险因素: 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震荡风险,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反复影响企业开工风险,化工品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2-08-30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中报季接近尾声,持续关注Q3修复的机会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中报季接近尾声,持续关注Q3修复的机会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本周观点:   中报季迎来尾声,持续挖掘Q3修复机会。本周沪深300下跌1.05%,医药生物行业下跌1.13%,处于31个一级子行业第27位。8月中报季迎来尾声,受国内疫情扰动,医疗服务、药品板块中报增长略有波动,导致本周医药板块调整明显。我们认为中报落地有望进一步加速板块探底,积极关注Q3在诊疗、消费、生产等环节预期修复的标的。长期来看,当前政策预期、估值水平、基金持仓均处于长期的底部位置,而医药行业的创新升级、产业转移、国产替代等逻辑均持续稳步推进,结构性机会仍然值得重点关注。   细胞治疗领域取得积极进展,建议关注相关产业链投资机会。8月25日,海外细胞治疗Biotech Iovance Biotherapeutics公布其TIL疗法lifileucel将向FDA递交用于治疗PD-1/PD-L1治疗后进展的晚期黑色素瘤的滚动上市申请,如若获批,有望成为在该领域FDA批准的首个TIL疗法。同一时间,CDE官网公布复星凯特申报的阿基仑赛注射液获得一项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拟开发用于成人大B细胞淋巴瘤(r/rLBCL)患者的二线治疗,这是继去年6月NMPA批准其治疗二线/复发难治性(三线治疗)大B细胞淋巴瘤上市申请后的又一突破。实际上,近年国内细胞疗法研发利好不断,纷纷迎来收获,而且我们看到国内细胞治疗研发不仅局限于血液瘤,在实体瘤中也有了初步进展,如科济生物CT041的胃癌、胰腺癌等多个实体瘤临床已在美国、国内同时获批。我们相信很快会有更多细胞疗法陆续进入申报阶段,国产细胞治疗正迎来高速发展的大时代。看好国内细胞治疗相关创新药企复星医药、药明巨诺、传奇生物、佐力药业等。此外,源于细胞治疗研发生产壁垒、成本较高,随着多个产品逐步上市,相关产业链也有望持续获益,建议关注细胞治疗外包领域的药明康德、和元生物、金斯瑞生物科技、博腾股份等。   重点推荐个股表现:本周平均下跌3.13%,跑赢医药行业0.18%。8月重点推荐:药明康德,药明生物,智飞生物,百济神州,康龙化成,泰格医药,凯莱英,信达生物,昭衍新药,益丰药房,大参林,普洛药业,迪安诊断,康方生物,拱东医疗,奥锐特。   一周市场动态:对2022年初到目前的医药板块进行分析,医药板块收益率-22.8%,同期沪深300收益率-16.9%,医药板块跑输沪深300收益率5.9%。本周沪深300下跌1.05%,医药生物行业下跌1.13%,处于31个一级子行业第27位,子板块仅医药商业上涨,涨幅为0.35%,其余均下跌,其中生物制品跌幅最大,为-2.40%,中药跌幅最小,为-0.70%。以2022年盈利预测估值来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26.9倍PE,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市盈率大约为31.1倍PE,医药板块相对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13.4%。以TTM估值法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23.5倍PE,低于历史平均水平(36.8倍PE),相对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21%。   风险提示:政策扰动风险、药品质量问题、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2页
      2022-08-30
    • 内窥镜行业专题报告:市场需求景气,国产替代空间广

      内窥镜行业专题报告:市场需求景气,国产替代空间广

      医疗器械
        投资要点:   国家医疗器械相关政策持续出台,医疗新基建发力,支持和推动我国内窥镜行业发展。2015年以来,我国多次颁布创新医疗器械相关文件,推动本土医疗器械的创新突破和发展,加快内窥镜行业国产替代进程。另外,国家“十四五”时期大力推行医疗新基建。多重政策因素作用下,我国医用内窥镜市场规模有望逐步扩大,国产化进程逐渐深化。   多因素推动我国内窥镜市场需求持续增长。①随着老龄化加深、环境问题增加等因素,我国关节疾病、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发病率上升或保持较高水平,相应领域的内窥镜检查需求将随之增加。②我国微创手术渗透率提升,随着微创手术扩展到更多的临床科室,内窥镜诊疗技术能应用到更广泛的临床场景。③社会经济发展,人均医疗消费水平提升,将推动我国内窥镜行业持续发展。   中国医用内窥镜市场规模保持较快增长,增速高于全球水平。2016-2020年,中国医用内窥镜市场规模从152亿元增加至231亿元,期间复合增速为11.1%,是全球同期水平的3倍有余。Frost&Sullivan预测数据显示,2020-2025年,中国医用内窥镜市场将保持快速发展,预计复合增速将为11.7%,到2025年将突破四百亿元关口。   我国内窥镜市场目前由外资主导,国产替代空间大。2020年,中国医用内窥镜市场中排名前三的均为进口品牌,分别为奥林巴斯、卡尔史托斯和史赛克,对应市场份额为21.3%、11.7%和5.7%。同年,除上述三个品牌外,其余海外品牌市场占比合计约55.7%,进口品牌超九成。从渗透率来看,2020年我国医用内窥镜国产品牌渗透率为5.6%,较2016年增加了3.0个百分点,国产品牌渗透率增长速度较快。随着国产品牌的崛起与国家政策的扶持,凭借较高的性价比优势,国产内窥镜将逐渐崛起。   投资建议:维持对内窥镜行业整体“推荐”评级。我国医疗器械相关政策持续出台,医疗新基建持续发力,助推我国内窥镜行业创新和发展。从需求上看,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多种疾病发病率保持高位,微创手术接受度和渗透率逐渐提升,居民医疗消费能力增强,多种因素将共同促进我国内窥镜检查需求增长。目前,我国内窥镜行业国产化率较低,行业需求变化推动技术走向中高端领域,国产替代空间广阔。综上,内窥镜行业景气度向上,本土企业研发及生产动力较强,行业未来可期。建议关注研发实力较强、产品储备丰富、渠道不断完善、品牌效应逐步增强的内窥镜企业,如澳华内镜、海泰新光、开立医疗等。   风险提示:宏观环境风险;行业政策变化风险;技术创新和研发失败的风险;市场拓展和市场竞争风险;销售模式风险;汇率波动风险等。
      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4页
      2022-08-30
    •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国产电动汽车加速SiC产业布局,彤程新材与巴斯夫合作10万吨/年PBAT项目三季度试车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国产电动汽车加速SiC产业布局,彤程新材与巴斯夫合作10万吨/年PBAT项目三季度试车

      化学原料
        本周行情回顾。 本周, Wind 新材料指数收报 4904.08 点,环比下跌 5.12%。其中,涨幅前五的有利安隆(11.4%)、皇马科技(4.75%)、长鸿高科(4.74%)、金发科技(4%)、金宏气体(2.55%);跌幅前五的有奥来德(-25.26%)、 博迁新材(-21.31%)、 双星新材(-17.99%)、 硅宝科技(-15.61%)、 联泓新科(-14.15%)。六个子行业中,申万三级行业半导体材料指数收报 8116.37 点,环比下跌 9.06%;申万三级行业显示器件材料指数收报 1006.15 点,环比下跌 5.87%;中信三级行业有机硅材料指数收报10233.32 点,环比下跌 8.59%;中信三级行业碳纤维指数收报 5388.07 点,环比下跌 6.57%;中信三级行业锂电指数收报 4883.09 点,环比下跌 2.67%; Wind 概念可降解塑料指数收报 1945.34 点,环比下跌 2.70%。   国产电动汽车加速 SiC 产业布局。 8 月 24 日,理想汽车功率半导体研发及生产基地在江苏苏州高新区正式启动建设,这标志着理想汽车正式启动下一代高压电驱动技术的自主产业链布局。理想汽车功率半导体研发及生产基地是理想汽车自研核心部件的战略布局之一,主要专注于第三代半导体 SiC 车规功率模块的自主研发及生产,旨在打造汽车专用功率模块的自主设计和生产制造能力。该生产基地由理想汽车与国内半导体领先企业湖南三安半导体共同出资组建的苏州斯科半导体公司打造,预计 2022 年内竣工后进入设备安装和调试阶段, 2023 年上半年启动样品试制, 2024 年正式投产后预计产能将逐步提升并最终达到 240 万只 SiC 半桥功率模块的年生产能力。   彤程新材:与巴斯夫合作 10 万吨/年 PBAT 项目三季度试车。 近日,彤程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 2022 年半年度报告中表示:10 万吨/年可生物降解材料项目(一期)处于建设阶段, 预计三季度开始给料开车彤程新材通过引进巴斯夫授权的PBAT 聚合技术,在上海化工园区落地 10 万吨/年可生物降解材料项目(一期) 6万吨/年产能,未来满足高端生物可降解制品在购物袋、快递袋、农业地膜方面的应用。 2021 年 10 月 19 日,由巴斯夫倡议,携手价值链上下游伙伴共同创建的“可持续发展共建联盟”( Sustainability Covalence)正式成立。该联盟旨在聚拢产业链合作方,推动各个关键行业低碳发展,推广循环经济。彤程新材是可持续发展共建联盟的创始企业之一。 2020 年 5 月 28 日,巴斯夫与彤程新材料集团签署联合协议,授权彤程新材料集团根据巴斯夫高质量标准生产和销售经认证可堆肥脂肪-芳香族共聚酯( PBAT)。彤程新材将在上海建造一座年产能 6 万吨的 PBAT 工厂,预计 2022 年投产。该工厂将使用巴斯夫的工艺技术,出产的原材料将部分交由巴斯夫作为 ecoflex 产品销售。   重点标的推荐:半导体材料国产化加速,下游晶圆厂扩产迅猛,看好头部企业产业红利优势最大化。 光刻胶板块为我国自主可控之路上关键核心环节,看好彤程新材在进口替代方面的高速进展。特气方面, 华特气体深耕电子特气领域十余年,不断创新研发,实现进口替代,西南基地叠加空分设备双重布局,一体化产业链版图初显,建议重点关注华特气体。电子化学品方面,下游晶圆厂逐步落成,芯片产能有望持续释放,建议关注: 安集科技、鼎龙股份。 下游需求推动产业升级和革新,行业迈入高速发展期。 国内持续推进制造升级,高标准、高性能材料需求将逐步释放,新材料产业有望快速发展。国瓷材料三大业务保持高增速,有条不紊打造齿科巨头,新能源业务爆发式增长,横向拓展、纵向延伸打造新材料巨擘,建议重点关注新材料平台型公司国瓷材料。高分子材料的性能提升离不开高分子助剂,国内抗老化剂龙头利安隆,珠海新基地产能逐步释放,凭借康泰股份,进军千亿润滑油添加剂,打造第二增长点,建议重点关注国内抗老化剂龙头利安隆。 碳中和背景下,绿电行业蓬勃发展,光伏风电装机量逐渐攀升,建议关注上游原材料金属硅龙头企业合盛硅业、 EVA 粒子技术行业领先的联泓新科、拥有三氯氢硅产能的新安股份以及三孚股份。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波动风险,新产能释放不及预期等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4页
      2022-08-30
    • 医药生物投融资周报:诺华剥离山德士,翰森收新冠口服药

      医药生物投融资周报:诺华剥离山德士,翰森收新冠口服药

    • 化工行业周报:万华化学年产120万吨乙烯项目获批,英威达尼龙66全产业链签约

      化工行业周报:万华化学年产120万吨乙烯项目获批,英威达尼龙66全产业链签约

      化学原料
        本周板块行情:   本周,上证综合指数下跌 0.67%,创业板指数下跌 3.44%,沪深 300 下跌 1.05%,中信基础化工指数下跌 1.32%,申万化工指数下跌 0.48%。   化工各子行业板块涨跌幅: 本周,化工板块涨幅前五的子行业分别为纯碱(4.1%)、磷肥及磷化工(3.93%)、食品及饲料添加剂(2.34%)、农药(1.39%)、钾肥(1.21%);化工板块跌幅前五的子行业分别为膜材料(-10.27%)、橡胶助剂(-9.16%)、有机硅(-8.59%)、其他化学原料(-5.52%)、涂料油墨颜料(-5.05%)。   本周行业主要动态:   万华化学年产 120 万吨乙烯项目及下游高端聚烯烃项目获批: 8 月 22 日晚间,万华化学发布关于 120 万吨/年乙烯及下游高端聚烯烃项目获得核准批复的公告。 公告表示公司于近日收到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20 万吨/年乙烯及下游高端聚烯烃项目核准的批复》,同意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设 120 万吨/年乙烯及下游高端聚烯烃项目。 项目包括 120 万吨/年 2#乙烯裂解装置(含 60000 标准立方米/小时 PSA 装置)、 70 万吨/年 2#裂解汽油加氢装置(含 3 万吨/年苯乙烯抽提装置)、 42 万吨/年芳烃抽提装置、 19 万吨/年 2#丁二烯装置、 35 万吨/年 2#高密度聚乙烯( HDPE)装置、 25 万吨/年低密度聚乙烯( LDPE)装置、 20 万吨/年聚烯烃弹性体( POE)装置、 50 万吨/年 2#聚丙烯( PP)装置等共 8 套装置。   英威达与两家国内企业在阜阳共建高端化工新材料尼龙 66 全产业链: 8 月 24 日,安徽阜阳市委副书记、 市长刘玉杰在上海与英威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举行工作会谈,双方决定开展战略合作,在阜阳共建高端化工新材料尼龙 66 全产业链,并见证安徽昊源化工集团与康泰斯(上海)化学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尼龙 66 生产线项目签约。 根据安徽省阜阳市政府网消息,安徽昊源化工集团将与英威达、康泰斯公司合作建设年产 40 万吨尼龙 66 连续聚合生产线,项目计划总投资 41 亿元,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 110 多亿元。   投资建议: ( 1) 受下游光伏装机量提升预期带动,看好国内光伏级 EVA 未来景气度, 建议重点关注:联泓新科。 ( 2) 近期我国地沟油价格有所回落,生物柴油企业盈利能力增强,海外生物柴油需求量持续增长,看好生物柴油行业景气度。 建议重点关注:嘉澳环保。 ( 3) 硅基材料受新能源相关领域拉动, 需求持续向好。 受装配式建筑及光伏组件拉动,看好工业胶及建筑胶需求提升, 建议重点关注:硅宝科技。 看好未来多晶硅产能持续投放下三氯氢硅的行业高景气度, 建议重点关注:三孚股份。 硅基材料需求向好,龙头企业凭借低成本优势实现产能扩张与产业链衍生, 建议重点关注:合盛硅业。 ( 4)碳中和大背景下,看好能降低生产成本、碳排放的合成生物学企业, 建议重点关注:凯赛生物、华恒生物。 ( 5) 市场关注点向高成长性细分赛道龙头切换,细分赛道龙头标的我们推荐:聚乙烯醇行业格局高度集中,产品价格处历史级景气周期,电石价格下滑导致产品价差扩大,全年业绩或超预期, 建议重点关注:皖维高新。 铬化学品行业整合完成,行业格局优化下头部企业控价能力出色,铬化学品价格经历多轮上调,提振公司业绩, 建议重点关注:振华股份。 表面活性剂市场空间广阔,相关公司向下游 OEM 进军进一步打开市场间,油脂化工盈利逐渐转好, 建议重点关注:赞宇科技。 ( 6) 磷化工供需格局改善, 今年以来磷矿石价格持续上行,商品磷矿供应偏紧,磷矿资源属性凸显, 建议重点关注:云天化、川恒股份、兴发集团。 ( 7) 碳中和大背景下环保要求提升,催化剂领域市场空间广阔,多家公司实现国产替代进程,成长确定性强, 建议重点关注:中触媒、凯立新材、建龙微纳。 ( 8) 国内纯碱市场持续向好,远兴能源作为国内天然碱法龙头,将受益于行业景气度上行,且新发现天然碱矿有望重塑国内纯碱供应格局,远期成长空间广阔, 建议重点关注:远兴能源。 ( 9) 化工行业龙头企业历经多年竞争和扩张,持续夯实成本护城河,核心竞争力显著,且当前估值相对偏低, 建议重点关注:万华化学、华鲁恒升、扬农化工、华峰化学。 ( 10) 全球轮胎市场是万亿级赛道,疫情加速行业洗牌,国内龙头企业加速扩张抢占全球市场份额,有望保持快速发展, 建议重点关注:玲珑轮胎、赛轮轮胎。 ( 11) 宝丰能源为国内煤制烯烃领先企业,低成本优势构筑高盈利护城河,碳中和背景下迎来新发展机遇, 建议重点关注:宝丰能源。 ( 12) 草铵膦行业龙头,利尔化学的规模和成本优势全球领先,同时积极横向拓展新产品,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建议重点关注:利尔化学。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油价大幅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6页
      2022-08-30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