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4257)

    • 化工行业2022年12月周报:无水HF、国产LNG价格大涨,烟台万华MDI产线复产

      化工行业2022年12月周报:无水HF、国产LNG价格大涨,烟台万华MDI产线复产

      化学制品
        本周板块表现   本周市场综合指数整体上行,上证综指报收3156.14,本周上涨1.76%,深证成指本周上涨2.89%,创业板指上涨3.20%,化工板块上涨2.32%。本周细分化工板块中橡胶、石油化工、磷化工板块涨幅较为明显,板块指数分别上涨了4.39%、3.72%、3.05%。而半导体材料板块则略有下跌,板块指数下跌了0.47%。   本周化工个股表现   本周涨幅居前的个股有艾艾精工、雪龙集团、康达新材、博汇股份、国立科技、北化股份、元力股份、星华新材、圣泉集团。本周艾艾精工大涨29.78%,领涨化工板块,公司主营轻型输送带业务,近日公司实控人拟持减不超过16.47%的股份;重芳烃、白油标的博汇股份困境反转,叠加白油景气上行,本周股价累计上涨16.85%;本周钠电池领域硬炭标的继续上涨,元力股份、圣泉集团有较大涨幅。   本周重点化工品价格   原油:本周布伦特原油期货上涨2.3%,至85.57美元/桶,美国原油库存大幅超预期下跌叠加美联储加息放缓、美元走软所致,而消费者信心不足、需求疲软抑制油价上行。   本周我们监测的化工品涨幅居前的为无水氢氟酸(+14.97%)、液化天然气(+8.38%)、黄磷(+6.86%)、氯化铵(+5.51%)、丙烯(+5.03%)。本周受国内氢氟酸原料萤石紧缺影响,部分无水氢氟酸开工低位甚至停产,市场供给紧张,价格大幅上周;本周全国大幅降温叠加原料气竞拍价格上涨等利好支撑,国产LNG价格触底反弹。   投资建议   我国工业产业链不断完善升级,俄乌冲突下我国工业相对优势提升,叠加疫情防控逐步优化,我们持续看好化工行业前景,给予 “强于大市”评级。油价整体回落建议关注白马投资机会;内循环标的推荐精功科技、岳阳兴长;合成生物板块推荐梅花生物、花园生物;其他推荐建龙微纳、博汇股份。另外,建议关注长阳科技、泰和科技、惠城环保。   风险提示:经济紧缩风险;油价大幅波动;国际贸易摩擦风险;疫情反复风险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页
      2022-12-04
    • 2016~2022 年全球医药交易报告解读

      2016~2022 年全球医药交易报告解读

      丁香园
      39页
      2022-12-03
    • 保健品行业深度报告:千亿保健品,疫后新机遇

      保健品行业深度报告:千亿保健品,疫后新机遇

    • 医药月报:防疫政策优化,短期关注“抗疫工具包”

      医药月报:防疫政策优化,短期关注“抗疫工具包”

      化学制药
        “二十条”防疫政策优化,有利于常规医疗恢复。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办公室发出《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对当前防疫政策做出进一步优化。“二十条”在第九版防疫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宽,隔离时间从“7+3”放宽到“5+3”,取消中风险区划分,不再判定次密接,取消航班熔断机制并减少入境前核酸检测次数要求。多项措施优化有利于医药行业常规医疗恢复及消费医疗复苏。   11月医药指数表现不及沪深300,相对估值溢价率仍处于低位。11月沪深300上涨9.81%,生物医药板块上涨7.37%,相对沪深300收益-2.45%。截至2022年11月30日,医药行业一年滚动市盈率为24.16倍,沪深300为11.30倍。医药股市盈率相对于沪深300溢价率当前值为113.77%,历史均值为172.91%,当前值较2006年以来的平均值低59.14个百分点,位于历史偏低水平。   国内感染人数创出新高,“抗疫工具包”标的成为短期市场主题。11月国内新冠确诊及无症状感染者日均人数创出新高,新冠抗疫相关股票成为市场热点,抗疫相关工具包括新冠疫苗、口服药、抗体药、自测试剂等。由于大部分omicron感染者症状较轻,因此只需使用止咳类、退烧类等缓解症状的药物,根据境外报道,部分地区止咳药销量增长数倍,因此相关OTC用药和连锁药店概念股亦有较好表现。   投资建议:   关注防疫政策变化以及国内新冠疫情进展,感染患者快速增加将对相关产品需求大增,从预防、诊断及治疗三条路径分别关注相关标的:1)疫苗:康希诺(吸入剂型疫苗);2)抗原检测:万孚生物、东方生物等;3)新冠口服药及产业链,以岭药业、华润双鹤、复星医药等,以及以止咳药、退烧药为代表的OTC用药。   风险提示:   疫情反复影响医疗需求的风险;集采降价压力超预期的风险;关键环节产业链的地缘政治风险等。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7页
      2022-12-02
    • 医疗器械:冠脉支架接续采购结果公布,中选价格有所提升

      医疗器械:冠脉支架接续采购结果公布,中选价格有所提升

      医疗器械
        投资要点:   事件:2022年11月29日,国耗联采办公室公布冠脉支架接续采购拟中选结果,拟中标价位(含伴随服务费)在730-848元之间,共计10家企业的14个产品获拟中选资格,采购周期为3年,,3696家医疗机构参加,医疗机构共填报需求量186.5万个,本次采购中选结果将于2023年1月起执行。   引入兜底机制,中选率及中标价双双提升。本次冠脉支架接续集采与前脊柱耗材国采类似,设置兜底机制,“支架+伴随服务”总价不高于最高有效申报价848元即可中选,大大提高企业中选率,共有19个注册证产品可参与,其中10家企业14个产品拟中选,企业中标率达91%;产品拟中选价格大大提升,平均中选价为818元,较首次集采平均价格676元提升21.01%;国产厂家整体中标价格良好,其中微创医疗拟中标价730-848元,最高中标价提价约43.73%;乐普医疗中标价848元,提价约31.47%;吉威医疗中标价824-845元,最高中标价提价约80.17%,为提价最高产品。   分组报量,量价挂钩,未来行业格局趋于稳定。本次集采企业根据产品申报价由低到高的顺序进入A、B、C组,按照量价挂钩要求,三组分别按采购需求量的95%、85%及65%进行分量,中选产品根据排名梯度分配基础量,剩余量则由医疗机构自主分配给A组产品及该医疗机构已填报采购需求量产品中价格最低的产品,其中A组产品的量需不低于剩余量的50%。本次分配方案在尊重医疗机构自主选择的同时,也向报价较低的厂家倾斜,保证其维持较高的市占率不变,未来行业行业龙头或将强者恒强,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投资建议:冠脉支架集采后PCI手术需求得到显著释放,与上一轮集采相比,本次接续采购参加的医疗机构增加40%,支架采购量增加30%,采购规模可观;且本次集采设置兜底价格,企业中标价格较前均有提升,体现集采并非一味低价,相关企业营业能力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建议关注研发实力较强、产品管线齐全的龙头企业,如乐普医疗、蓝帆医疗、赛诺医疗等。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PCI手术需求释放不及预期等。
      财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页
      2022-12-02
    • 医疗器械行业事项点评:冠脉支架续标落地,中标价格均有提升

      医疗器械行业事项点评:冠脉支架续标落地,中标价格均有提升

      医疗器械
        事件:2022年11月29日,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协议期满后接续采购拟中选结果公示》。最终共10家企业的14个产品获拟中选资格。   平均中标价774元,价格区间有所收窄。从本次续标的结果来看,最低中标价格680元,相比于此前最低价格467元,上涨约45.6%;同时此次中标价格区间680-798元之间,平均中标价约774元,加上服务费价格中标均价约818元,相比于2020年平均中标价(692元),提升约18.2%,各大厂商报价均有提升。   手术量增长明显,国产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本次集采续标,医疗机构报送首年采购需求总量为1865057个,相比于2020年首次集采1074722个,增长约73.5%。同时此次报量,国产厂商占比约70.4%,相比于2020年首次意向采购量(国产厂商68.7%),国产市占率有所提升。   续标价格均有提升,支架集采政策出现边际缓和迹象。此次续标,按中选排名由低到高进行排序,排序前40%的产品为A类,排序40%-70%的产品为B类,其他中选产品为C类,此三类分别按采购需求量的95%、85%及65%进行分量;医疗机构填报采购需求量但未中选产品采购需求量的95%以及中选产品系统的待分配量共同组成剩余量,由医疗机构自主分配给A类产品及该医疗机构已填报采购需求量产品中价格最低的产品,且分给A类产品的量不少于剩余量的50%,与此前意见稿规则相似。我们认为,此次集采续标报量名单中的企业可保证大部分首年意向采购量,厂家报价相比于之前首次集采有望提升,支架集采出现边际缓和迹象。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此次集采续标各大厂家报价有所趋缓,同时市场格局较为稳定,不会出现大幅变动。建议关注:此前中标价格较低的蓝帆医疗,此次集采续标价格大幅提升;微创医疗,此次中标价位于第一位,同时首年意向采购量居首;乐普医疗,其首年意向采购量排名位于第五位;赛诺医疗,此前集采落标,但公司出现在此次采购需求量汇总表当中,公司有望通过此次续标扩大国内支架市场份额,弹性较大。   风险因素:研发不及预期、政策监管风险、市场风险、成本风险。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2-12-02
    • 化工行业专题深度报告:欧洲成本大增,利好中国化工品出口——2022年11月更新版

      化工行业专题深度报告:欧洲成本大增,利好中国化工品出口——2022年11月更新版

      化学原料
        研究目的:受到俄乌冲突影响,欧洲能源供应出现紧张,俄罗斯天然气在欧洲天然气使用量中占比较大,俄乌冲突期间,天然气等能源价格数次上涨,欧洲的工业生产成本大幅上行,中欧化工产品价格差距拉大,中国化工产品出口量有望增加。   主要结论:欧洲能源短缺,价格出现暴涨,将导致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天然气进一步短缺,欧洲化工品的生产成本将大幅上行,同时,短缺的能源和高昂的成本可能会导致当地化工装置被动降负荷,造成化工品供应的较大缺口,进一步推动欧洲当地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目前,中国和欧洲部分化工产品的价差越拉越大,中国化工品出口量有望大幅提升。未来,中国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方面的供应优势有望持续存在,中国化工品相对于欧洲的成本优势将持续存在,中国化工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增强。   供给端,欧洲能源紧缺,中国能源优势凸显   受天然气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影响,欧洲化工行业能源成本和原料成本大幅增加,全球能源供应链的重构和恢复需要较长时间。中国在传统能源增产保供和新能源产业体系上都具有优势,维持了相对较低的能源价格。   需求端,内外需同时复苏   国内稳经济措施逐步加强,内需有望复苏,中欧高价差背景下,叠加海运费价格下行,中国化工品出口至欧洲的量也将大幅提升。   综合考虑欧洲能源高成本给国内化工行业带来的机会,我们维持基础化工行业“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全球疫情反复发酵影响下游需求风险;行业大幅扩张造成供给过剩风险;相关标的的安全环保风险;重点关注公司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1页
      2022-12-02
    • 生物制品: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发布,新冠疫苗覆盖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生物制品: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发布,新冠疫苗覆盖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事件: 2022 年 11 月 29 日,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印发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的通知》。   老年群体为新冠病毒感染和死亡高危人群,推进老年群体疫苗接种意义重大。 文件要求加快提升 80 岁以上人群接种率,继续提高 60-79 岁人群接种率。 对于加强免疫疫苗选择和时间间隔,所有已获批开展加强免疫接种的疫苗及组合均可用于第一剂次加强免疫,组合包括 2 剂灭活疫苗+1 剂灭活疫苗、 2 剂灭活疫苗+1 剂康希诺肌注式重组新冠病毒疫苗、 2 剂灭活疫苗+1 剂康希诺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 2 剂灭活疫苗+1 剂重组蛋白疫苗、1 剂康希诺肌注式重组新冠病毒疫苗+1 剂康希诺肌注式重组新冠病毒疫苗、 1 剂康希诺肌注式重组新冠病毒疫苗+1 剂康希诺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 结合我国老年人群疫苗接种实际,第一剂次加强免疫与全程接种时间间隔调整为 3 个月以上。 由于老年群体多有基础疾病,从全球新冠病毒感染情况来看,该群体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其重症和死亡风险远远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 在当前疫情环境下,对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的加强,我们认为是为未来疫情防控更加科学精准化而做出的前提布局,在新冠疫苗方面,后面不排除继续推广第四针的可能,在疫情防控方面,我们判断新冠疫苗接种率(包括加强针)提高是疫情防控政策向更加精准化调整的前提条件。   第四针新冠疫苗接种或将陆续推进: 我们判断推进老年群体接种新冠疫苗只是国家走向更加科学化防疫的第一步, 近期多家国产厂商新冠疫苗陆续获批,如康希诺的吸入新冠疫苗、复星医药复必泰在中国香港获批, 智飞生物和康泰生物均获得临床关键结果, 我们认为丰富的新冠疫苗储备将为后续科学精准防疫做好更充足的准备, 我们判断未来第四针新冠疫苗接种或将临近,再考虑到新冠病毒的变异速度,新冠疫苗接种或将呈现“流感化”。   投资建议: 重点看好相关投资标的: A 股:康希诺、万泰生物、智飞生物、丽珠集团、神州细胞; H 股:石药集团、三叶草生物、艾美疫苗等。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反复影响风险;销售不及预期风险;政策变化风险。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2-12-01
    • 医药生物:冠脉支架国采续标价格大幅提升,凸显集采政策科学化

      医药生物:冠脉支架国采续标价格大幅提升,凸显集采政策科学化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事件:2022年11月29日,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续约拟中标结果出炉,此次续约中标率高,19个投标产品中,微创医疗、赛诺医疗、金瑞凯利、易生科技、山东吉威、乐普医疗、万瑞飞鸿7家国内厂商,以及美敦力、波士顿科学、雅培3家跨国企业的14个产品中标。其中微创医疗6个产品中3个,美敦力2个产品中标1个,意向采购量极小的外资Micell未中标。平均中标支架价格在770元左右,加上伴随服务费,终端价格区间在730元至848元,平均提价幅度23%。   点评:集采规则友好、中标率高,体现“限价”模式:相比于第一次冠脉支架集采,此次续标采购的规则更为科学化,规则使得企业中标率高(基本不会主动淘汰,产品丰富的企业会考虑战略性放弃部分产品);另外,此次中标的价格,多数产品价格都十分接近上限798元产品价格+50元服务费,较第一次国采469到近800元左右的价格区间显著收窄,背后更多的是体现了集采的规则从激烈的“竞价”转变为有序的“限价”模式,高值耗材集采将有望走向新时代。   近期高耗集采持续优化,看好2023年高值耗材底部反转的机会:近期,脊柱、生化、电生理等代表性的耗材持续推出集采规则,基本均采用了排名中标+限价中标结合的竞价模式,使得集采更为科学化,竞争格局、市场规模、盈利能力趋于可预期,行业和企业将重新迎回PE、DCF、远期空间等估值方法;考虑到叠加2023年疫情防控更为精准化,预计2023年高耗等行业有望迎来触底反弹的机会。   投资建议:1)重点推荐心血管平台型龙头乐普医疗,建议关注蓝帆医疗、赛诺医疗等,其他高耗领域;2)关注集采落地、报表预计2023年中报前出清的骨科行业,建议关注威高骨科、三友医疗、春立医疗、爱康医疗等;3)关注国产化率低的化学发光行业,重点推荐普门科技,建议关注安图生物、新产业;4)竞争格局好的电生理行业,建议关注微电生理、惠泰医疗等;5)国产化率相对较低的吻合器行业等;   风险提示:集采不及预期;冠脉支架增长不及预期;疫情反复导致院端手术量恢复不及预期。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12-01
    • 医药生物行业专题研究:创新药之双抗:靶点组合精彩纷呈,商业化浪潮来袭

      医药生物行业专题研究:创新药之双抗:靶点组合精彩纷呈,商业化浪潮来袭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双抗在结构和生产工艺方面较单抗药物都更为复杂,理想的双抗较单抗、以及单抗联用具有更大的临床优势,达到1+1>2的效果。   首款国产双抗获批上市,商业化征途开启。我国已有3款双抗药物获批上市,康方生物、康宁杰瑞、百济神州、信达生物、恒瑞医药等超50家国内企业布局。   国内主要的双抗研发模式包括Fast-follow、临床联用已验证的靶点组合、新靶点组合。靶点组合中,已上市双抗的Fastfollow较少,以已验证的靶点为主,主要包括四种组合类型,TAA/CD3,TAA/TAA,TAA/Checkpoint/TGFβ,Checkpoint1/Checkpoint2。在相同靶点组合下,双抗差异化体现在产品所使用的平台技术及结构设计,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更好地实现生物学机制。   双抗头对头研究成功将有望成为新的SOC,且凭借双抗本身的优势,有望保持较高的市场竞争力。双抗的临床优效性主要体现在单抗或联合疗法未能实现的功能,如解决联合疗法的高毒性、免疫激动剂单药使用的高毒性等限制。   随着近年来国内药企建立相对成熟的双抗技术平台,在研双抗药物或双抗技术平台逐步授权给其他药企,国内交易合作的数量持续增长,向海外跨过药企授权数量也在不断提升。   【配置建议】   国内超50家药企布局双抗赛道,包括康方生物、康宁杰瑞、百济神州、恒瑞医药、信达生物、贝达药业、泽璟制药等。建议关注:1)双抗研发进展较快,有产品进入临床III期且数据较为优秀的公司,如康方生物-B、康宁杰瑞制药-B等;2)技术平台成熟,产品获得海外bigpharma认可,成功对外授权的公司,如和铂医药-B等;3)在研管线丰富,技术平台能力强的公司,如信达生物等。   【风险提示】   药物研发及临床进展存在较大风险;   新药审批和商业化不及预期;   竞争超出预期;
      东方财富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7页
      2022-12-0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