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3658)

    • 龙头腾跃之恒瑞医药:经营新周期,国际化新征程

      龙头腾跃之恒瑞医药:经营新周期,国际化新征程

    • 医药生物行业5月周报:建议关注中药、创新和真复苏

      医药生物行业5月周报:建议关注中药、创新和真复苏

    • 中医药行业政策点评报告:中央财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政策落地进度超市场预期

      中医药行业政策点评报告:中央财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政策落地进度超市场预期

    • 2023年中国失眠行业概览:睡眠障碍年轻化,失眠行业前景可期

      2023年中国失眠行业概览:睡眠障碍年轻化,失眠行业前景可期

      医药商业
        失眠是睡眠障碍的一种,是以频繁而持续的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困难并导致睡眠感不满意为特征的睡眠障碍。失眠症可以孤立存在或与精神障碍、躯体疾病及物质滥用共病,可伴随多种觉醒时功能损害。失眠症具有慢性化、复发性的特点,需积极进行治疗。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节奏和压力不断提高,睡眠疾病问题日益突出,睡眠健康引发高度关注。   2021年中国失眠症成人患者数量达2.8亿人,失眠症患者占总人数比例高、增长快,失眠问题日趋严重。近年来随着国人睡眠健康意识的增强,对助眠产品需求不断增大,中国相继出台健康行业、保健品等政策以规范行业标准,督促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本报告为失眠行业分析报告,主要围绕失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式、失眠行业产业链、失眠诊疗相关政策进行分析,并结合前沿信息对中国失眠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失眠症呈慢性化、复发性,需积极进行治疗   失眠症分为短期失眠症、慢性失眠症及其他失眠症。其中,短期失眠症可通过去除诱因使部分患者恢复正常,但仍有部分患者会转为慢性失眠症。针对慢性失眠症,可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综合治疗进行诊治。CBT-I被认为是最佳疗法。   失眠症药物经历了四代变革,中国处于第二代向第三代药物过渡阶段   中国失眠药治疗市场上,第二代咪达唑仑仍占据首位,其次是第三代药物佐匹克隆和唑吡坦。随着第三代药物优势的持续推出,第三代药物将逐渐取代第二代药物成为临床使用最广泛的镇静催眠药物。   CBT-I疗法更安全、更健康、更具普适性相对于药物治疗来说,CBT-I是更安全、更健康、更具普适性的失眠疗法,是针对失眠最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之一。从欧美地区近二三十年的研究成果来看,如果患者积极配合,有效率可以达到80%。
      头豹研究院
      28页
      2023-05-26
    • 华创医药周观点:华东医药糖尿病和减重管线梳理

      华创医药周观点:华东医药糖尿病和减重管线梳理

    • 医药行业专题:MNC大药企2023年重要研发看点预告系列一

      医药行业专题:MNC大药企2023年重要研发看点预告系列一

      医药商业
        强生(JNJ)–继续强化血液瘤布局   结论:今年公司在肿瘤领域关注度较高,一方面多维度提升血液瘤品种的多元化,另一方面在肺癌领域或带来新的突破。   Aprocitentan(ETRa/b):难治性高血压TRHTN预计年内在美国获批。   该品种由Idorsia研发,是首款将ETRa/b抑制剂运用于高血压的药物。   公司已于2022年12月在美国提交NDA。   美国约2000万耐药性高血压患者。   Talquetamab(GPRC5D/CD3双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预计年内在美国和欧洲获批。   2022年底基于临床1/2期MonumenTAL-1多发性骨髓瘤RRMM研究数据提交上市申请。一旦获批,将会成为公司第5款MM产品。   最新研究数据显示:中位5L且3重耐药的患者ORR达到73.1%~74.1%,mFU接近15个月,mDOR大于9个月。   公司对于MM领域新药布局:根据公司官网数据:MonumenTAL-1和MajesTEC-1的数据(同为中位5L患者),Talquetamab14.9m随访ORR为74%,而Teclistamab14.1m随访ORR为63%。非头对头数据显示Talquetamab似乎更胜一筹。   根据医药魔方数据,目前全球仅罗氏一家竞争对手正在开发同靶点药物forimtamig,目前在临床1期。2022年ASH会议上公布临床数据显示:静脉注射ORR达到71.4%,皮下ORR为63.6%。   值得一提的是,在5/12日,阿斯利康从礼新医药以5500万美元首付款获得了一款GPRC5DADC的全球权益,该品种目前在临床前阶段,进度上落后于强生的双抗。   CARVYKTI(Ciltacabtageneautoleucel,BCMACAR-T)   CARTITUDE-4数据读出,并在年内于美国和欧洲提交上市申请。   原本计划于今年在EHA大会上公布的CARTITUDE-4数据提前泄露:数据显示CARVYKTI较标准疗法可降低74%的复发风险,即HR=0.26,疗效显著甚至超出了行业一致性预期。相比之下,竞争对手BMS和2Seventy的Abecma的HR为0.49,虽然显著优于标准疗法,但不及CARVYKTI数据惊艳。   RYBREVANT(Amivantamab,EGFRxcMET双抗):   化疗联用治疗前线NSCLC的临床3期PAPILLON数据读出。   Lazertinib联用对照Tagrisso治疗1LNSCLC的临床3期MARIPOSA研究预计提早至今年年底读出。公司在2023Q1业绩会上表示,进度提前主要因患者接纳度非常高以至于入组进度比较快,因此试验有望提前结束。若该研究最终数据显示amivantamab组合疗法显著优于Tagrisso,则有望重写目前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指南。   目前该品种仅通过加速审批通道ORR数据获批三线疗法,对应美国患者数量约2200人,mPFS和mOS分别为8.3和22.8个月,对应年费用接近20万美元。   强生和Halozyme合作,利用Halozyme的ENHANZE技术开发皮下注射制剂,目前已经初步完结,预计2025~2027年上市。   晚期胃癌、食管癌临床2期GIC2001研究数据读出。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0页
      2023-05-26
    • 口腔护理行业专题:规模稳增、新品迭出,国产品牌焕新机

      口腔护理行业专题:规模稳增、新品迭出,国产品牌焕新机

      医疗服务
        口腔清洁护理行业的市场规模稳步扩张,新品类增长可期。2017-2021年国内口腔清洁护理行业规模从388.5亿扩张至521.7亿元,复合增速为7.7%。其中2021年牙膏/牙刷的市场规模分别达到311.6亿元/176.7亿元,占比59.7%/33.9%。核心品类牙膏均价稳步增长,价格带天花板较高,为消费升级的受益品种,主要由于牙膏消费频率低,单次消费金额不高,消费者对提价不敏感;此外随着消费者口腔健康护理意识增强,对产品功能需求个性化,新成分产品如酵素美白牙膏、益生菌牙膏等普遍定价中高端,价格带继续向上延伸。新品类电动牙刷、漱口水/液规模达到90.2亿元、25亿元,2017-2021年的复合增速27.3%、45.7%。随着消费者消费观念升级以及产品价格带趋于丰富,新产品近年市场规模快速扩张。   国产头部品牌份额稳步提升,线下渠道壁垒高筑,线上具备弯道超越机遇。从近几年市场份额变化来看,云南白药、冷酸灵品牌份额稳步提升,佳洁士、中华等外资品牌以及长尾小品牌份额收缩。按线下渠道零售额计算,2021年前十厂商的市场份额达75%,其中前五大厂商云南白药、黑人(好来化工)、佳洁士(宝洁)、冷酸灵(登康口腔)、高露洁(高露洁棕榄)市场份额分别为23.9%、20.1%、8.8%、6.8%、5.6%。线下渠道传统品牌根基深厚、壁垒较高。线上渠道竞争格局较分散,其中抖音、快手等直播渠道增长较快,为各品牌推广牙膏新品,以及漱口水、牙线签等低渗透率品类培养用户认知、提升品牌知名度的重要渠道。目前国产新锐品牌内容投放较多,国产品牌在电商渠道份额提升的空间充足。   相关标的:   登康口腔:1)冷酸灵品牌知名度高,线下渠道管理精细、壁垒深厚,县域城市仍有进一步渗透空间;2)新品储备充足,价格带上行空间充分,逐步扩展漱口水、口喷、电动牙刷等,品类扩张天花板高;3)重视抖音等新渠道布局,品牌认知有望进一步提升。   倍加洁:1)厂房搬迁改造完毕,新产能释放,牙刷品类产能瓶颈突破,接单能力进一步提升;2)牙刷以外的口腔护理单品如牙线棒等逐渐跑出体量,毛利率趋势结构性向好;3)收购薇美姿(舒客)部分股权,舒客在品牌运营和渠道方面优势强,有望深化合作互相赋能。   风险提示:新品类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线上渠道份额提升不及预期的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1页
      2023-05-26
    • 化工:片碱供应持续收紧,下游需求缓慢恢复

      化工:片碱供应持续收紧,下游需求缓慢恢复

      化学制品
        事件:据百川盈孚统计,截止5月24日中国固体烧碱(注:各地库提价格,含税)3335元/吨,相较于5月16日上涨2217元/吨,涨幅为6.96%。山东地区98.5%工业级片碱出厂含税主流价格参考2900-3250元/吨左右;内蒙古、宁夏、陕西、甘肃及青海地区99%片碱报价参考3050-3100元/吨左右;新疆地区片碱出厂报价参考2600-2700元/吨左右。   检修落地供应缩紧提振价格,原料原盐价格下滑修复盈利。根据国家统计局,4月烧碱生产呈较高水平,市场供应充足,2023年4月我国烧碱(折100%)产量336.4万吨,同比增长4.9%。随着西北和华北地区部分片碱装置停车检修,局部地区市场货源供应出现短期下降。据百川盈孚数据统计,截至5月25日,熔盐法厂家共20家在产片碱,预计产量为12800吨/天,本周国内部分片碱生产装置仍处于停车或降负状态,另外陕西地区主流碱厂开始降负检修,片碱市场整体货源供应持续收紧。后期内蒙古及陕西地区部分主流片碱生产装置有检修计划,预计后期市场供应有降量预期。前期耗碱下游逢低采购,市场成交氛围活跃,其中新疆及内蒙古等地区主流大厂预售排单期较长,在预售订单支撑下价格走势持续上行。由于部分耗氯市场持续温和,商品氯价格下滑,氯碱企业运营压力较大,个别企业对烧碱产品存在一定保价或挺价意向。叠加上游原料原盐价格下跌,根据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4月新华·中盐两碱工业盐价格指数报1319.72点,同比下跌416.94点,跌幅24.01%,片碱盈利能力有望修复。(资料来源:氯碱网、国家统计局、百川盈孚、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下游需求缓慢恢复,出口规模正向增长。目前烧碱下游消费结构基本稳定,主要集中在氧化铝、化工、造纸、纺织印染、轻工和水处理等方面,其中氧化铝为烧碱重要需求领域。氧化铝方面,北方地区前期停车氧化铝企业陆续复产,部分氧化铝新增产能投产释放,对片碱需求有所提升但增速有所放缓,4月我国氧化铝产量690.5万吨,同比减少0.6%;1-4月累计产量2651.6万吨,同比增长4%。非铝下游方面,在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需求拉动下,国内建材、家电、服装及日用品等需求将有所增加,进而带动烧碱和PVC产品需求增长,但随着国家环保要求不断提升,造纸、化纤及印染等行业单位耗碱量将呈下降态势。分领域看,造纸行业或受益于“618”电商节下游备货积极带来的需求复苏,4月我国机制纸及纸板(外购原纸加工除外)产量1161.1万吨,同比增加4.8%;1-4月累计产量4333.7万吨,同比减少2.2%。纺织印染等行业对烧碱需求仍呈现萎缩态势,4月我国布产量27.4亿米,同比减少7.4%。日化洗涤剂需求随消费者出行复苏修复,4月我国合成洗涤剂产量86.7万吨,同比增加19.9%;1-4月累计产量329.8万吨,同比增加8.8%。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区烧碱下游需求保持高位,2023年4月,我国烧碱出口量为22.7万吨,其中固碱出口量为5.7万吨,液碱出口量为17万吨;1-4月,我国烧碱累计出口量为104.8万吨,同比增长11%,其中液碱累计出口量为83.7万吨,同比增长9%;固碱累计出口量为21.1万吨,同比增长21%。随着下游需求缓慢恢复,进出口保持贸易顺差,碱厂库存压力有望持续减轻。(资料来源:氯碱网、国家统计局、证券日报、中国海关)   投资建议:氯碱下游需求缓慢恢复,装置检修形成短期支撑,氯碱板块修复空间较大,建议关注中泰化学、新疆天业、三友化工、滨化股份。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大幅波动。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3-05-26
    • CXO行业点评:美国实验猴供应紧张,海外订单有望向国内转移

      CXO行业点评:美国实验猴供应紧张,海外订单有望向国内转移

      化学制药
        美国实验用猴供应紧张,食蟹猴价格持续上涨。   美国出现实验用猴供应短缺,将对新药开发造成较大影响。非人灵长类是临床前实验中重要的模式动物,而食蟹猴是实验用猴中用量最大的品种,占比接近70%。药物研发对实验用猴的质量有很高要求,一般成长到2-3岁才能用于动物实验,并且具有严格的质量标准。美国每年使用约70000只猴子进行大脑、传染病和衰老研究,欧盟用量约5000只,英国大约2000只。   根据美国疾控中心数据,2019年美国从中国进口20270只实验用猴,占到总进口量60%,新冠疫情开始后中国停止了猴子出口。欧美国家为弥补猴子短缺开始增加东南亚和毛里求斯的猴子进口,2020年柬埔寨向美国供应了超过29000只食蟹猴,柬埔寨的食蟹猴供应占美国总进口食蟹猴约60%。2022年11月美国调查员指控柬埔寨向美国非法出口野生食蟹猴,美国司法部开始对柬埔寨的食蟹猴供应链进行调查,查尔斯河和Inotiv等公司已停止从柬埔寨进口食蟹猴。随着亚洲猴子来源的枯竭和美国本土灵长类动物中心短期内无法扩大规模,美国实验用猴短缺正在持续加剧,有可能导致美国企业的新药开发推迟。   供应紧张导致价格快速提升,美国实验用猴涨价至新冠前15倍。   由于中国停止猴子出口和柬埔寨猴子供应链出现问题,短期内没有能替代亚洲供应的全球货源,而新药研发需求保持旺盛,导致美国实验室用猴的价格持续上涨。在新冠大流行前美国实验用猴价格在4000-7000美元,根据《日经亚洲评论》5月16日文章报道,截至2023年4月,美国猴子价格提升至约6万美元(42万人民币),涨到了新冠疫情前的约15倍。   中国食蟹猴价格企稳,海外临床前CRO订单有望向国内转移。   根据2021年中国实验灵长类养殖开发协会统计,中国食蟹猴和恒河猴存栏24万余只,年生产量为3万只左右,而内需已高达4万只。近年来国内实验用猴市场需求大幅增加,而实验用猴资源进口受阻,供需也出现了阶段性紧张,导致猴价持续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7年国内食蟹猴的平均市场价格为1.38万元/只,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9个月价格为4.2万元/只,2022年最高价接近19万元/只,近期业内主要公司实验用猴的采购价格相对稳定。   国内部分CRO龙头企业自2019年开始布局上游实验猴供应商赛道,实验用猴供应相对充足。2019年药明康德收购了广东春盛猴场;2021年康龙化成收购了肇庆创药、康瑞泰,2022收购了安凯毅博;2022年昭衍新药收购了广西玮美生物和云南英茂生物。如果海外实验用猴供应紧张和价格高位的情况持续下去,海外临床前CRO订单有望向国内转移。   海外标的更新:查尔斯河实验室需求旺盛、22年订单高增长,公司预计食蟹猴供应紧张或将影响全年安评业务收入。   在手订单呈现高增长,公司预计柬埔寨食蟹猴供应问题或将影响2023年安评收入。截至22年底,公司在手订单35.48亿美元,其中DSA订单达到31.5亿美元,同比增长32%,2023年Q1DSA在手订单下降到30亿美元。公司于今年2月收到美国司法部对于柬埔寨食蟹猴供应链调查的传票,并暂停了柬埔寨的食蟹猴进口,将导致全年公司安评业务的持续推迟。柬埔寨的食蟹猴供应占美国总进口食蟹猴和公司总进口的60%,短期内没有能替代柬埔寨供应的全球货源,公司预计NHP供应问题将对2023年下半年业绩造成一定影响。   食蟹猴供应限制导致公司下调并收窄了2023全年收入增速指引。由于柬埔寨食蟹猴停止进口会影响安评业务推进,在2022年报中公司将2023年收入增速指引降低了2%-4%,预计全年收入增长1.5%-4.5%,2023年Q1又把全年收入增速指引收窄为2.0%-4.5%。   全年业绩增长超预期,Q1延续高增速势头。2022年CRL业绩稳健增长,全年收入39.76亿美元,同比增长12.3%,剔除并购、剥离等因素的内生增长率为13.4%。2023年Q1实现收入10.29亿美元,同比增长12.6%,内生增长15.4%。公司收入增长主要是DSA以及RSM业务推动的。利润端,2022年公司净利润4.93亿美元,同比增长23.5%,2023年Q1净利润1.04亿美元,同比增长9.2%。   药物发现和安全性评价(DSA)保持高增长,安评业务量价齐升。DSA业务从19年起保持稳定增长趋势,生物技术客户的强劲需求促进了收入提高,20年新冠疫情对该板块没有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客户需求仍然非常旺盛,22年起安评业务成为主要增长驱动力,实现了量价齐升,药物发现业务也逐渐恢复。2022年DSA收入24.47亿美元,同比增长16.1%,2023年Q1收入6.62亿美元,同比增长21.7%,主要受益于安评业务的快速增长。由于NHP的供应限制(主要影响2023下半年),公司预计2023年DSA业务收入将实现低到中个位数的增长。   实验动物模型和服务(RMS)从疫情影响中恢复,公司在中美收入快速增长。2019年中国对研究模型的需求旺盛,收入保持增长,2020年新冠疫情造成客户研究场所关闭和现场活动减少,上半年业绩严重受损,从2020年Q3开始逐渐恢复,主要是由于中国市场的反弹,并且基因工程模型服务(GEMS)收入增长迅速,2022年起北美成为主要增长来源,中国区域收入受到了一定的新冠负面影响。2022年RMS收入7.39亿美元,同比增长7.1%,2023年Q1收入2亿美元,同比增长13.2%,小型动物模型的需求快速增长,公司预计全年保持高个位数增长。   CDMO业务整合及拓展拖累Manufacturing业绩,2023年增速有望向上反弹。2020年生物制剂和禽流感疫苗业务是主要的收入增长贡献,2021年生物制剂检测和微生物解决方案需求旺盛,2022年Q2开始CDMO业务持续下降,主要系公司对新收购的CGTCDMO进行业务整合和客户拓展。2022年制造板块收入7.90亿美元,同比增长6.3%;2023年Q1收入1.67亿美元,同比下降13.4%,主要原因是公司在2022年12月完成禽流感业务剥离,剔除剥离、汇率波动后内生增长率为-1.8%,主要系CDMO收入下降。公司预计CDMO业务将于Q2开始改善,推动Manufacturing板块全年增速向上反弹。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美国短期内难以解决猴源紧张问题,海外临床前CRO订单有望向中国转移,看好具有充足食蟹猴储备、领先临床前服务能力和国际化布局的本土CRO龙头企业加速出海,全年业绩有望进一步增长。建议关注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昭衍新药、美迪西等。   风险提示:新项目拓展不达预期;行业政策超预期变动风险;公司海外拓展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订单短期波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3-05-25
    • 医药行业周报:行情回暖,持续精选个股

      医药行业周报:行情回暖,持续精选个股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本周医药生物指数上涨2.26%,跑赢沪深300指数2.09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5。2023年初以来至今,医药行业上涨0.58%,跑输沪深300指数1.3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17。本周医药行业估值水平(PE-TTM)为28倍,相对全部A股溢价率为96.41%(+3.35pp),相对剔除银行后全部A股溢价率为46.32%(+2.45pp),相对沪深300溢价率为147.14%(+5.59pp)。医药子行业来看,本周化学制剂为涨幅最大子行业,涨幅为4.1%,其次是医疗耗材、血液制品、体外诊断,涨幅分别为3.4%、3.3%、3.3%。年初至今表现最好的子行业是中药Ⅲ,上涨幅度为15.6%。   持续推进耗材医保支付工作,关注器械板块机会。5月19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医用耗材支付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推进医用耗材分类和代码统一、明确纳入医保支付的耗材范围、逐步实行医保通用名管理等,《通知》在坚持医保”保基本“属性的同时,推动建立健全医用耗材医保准入制度,对于通用名管理较为成熟的耗材类别,将制定全国统一的医保目录,并逐步扩大国家目录涵盖的耗材类别范围,随着耗材目录管理逐渐完善,将利好医疗器械板块;我们认为展望后市,结合一季报预期进行配置。全年来看,持续看好三条投资主线:确定性之1——创新仍是医药行业持续发展的本源;确定性之2——疫后医药复苏亦是核心主线。确定性之3——自主可控/产业链安全。   本周弹性组合:京新药业(002020)、重药控股(000950)、华兰生物(002007)、海创药业-U(688302)、首药控股-U(688197)、祥生医疗(688358)、新华医疗(600587)、佐力药业(300181)、上海医药(601607)、柳药集团(603368)。   本周稳健组合:恒瑞医药(600276)、爱尔眼科(300015)、迈瑞医疗(300760)、华厦眼科(301267)、太极集团(600129)、我武生物(300357)、智飞生物(300122)、通策医疗(600763)、华润三九(000999)、云南白药(000538)。   本周科创板组合:联影医疗(688271)、迈得医疗(688310)、海泰新光(688677)、荣昌生物(688331)、泽璟制药(688266)、诺维赞(688105)、澳华内镜(688212)、爱博医疗(688050)。   本周港股组合:金斯瑞生物科技(1548)、和黄医药(0013)、微创机器人(2252)、诺辉健康(6606)、瑞尔集团(6639)、先声药业(2096)、基石药业(2616)、康方生物-B(9926)、锦欣生殖(1951)、药明生物(2269)。   风险提示:医药行业政策风险超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8页
      2023-05-25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