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5035)

    • 医药生物:国家卫健委发布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医药生物:国家卫健委发布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医药商业
        市场表现:   2023年10月12日,医药板块涨幅+0.77%,跑输沪深300指数0.18pct,涨跌幅居申万31个子行业第14名。医药生物行业二级子行业中,药用包装和设备(+3.43%)、原料药(+1.32%)、医疗新基建(+1.22%)表现居前,药店(-0.39%)、生命科学(-0.36%)、血制品(-0.16%)表现居后。个股方面,日涨幅榜前3位分别为海辰药业(+20.01%)、翰宇药业(+12.08%)、景峰医药(+10.10%);跌幅榜前3位为优宁维(-3.95%)、*ST吉药(-3.91%)、华兰疫苗(-3.41%)。   行业要闻: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根据《公报》,2022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84.2亿,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80319个,比上年增加2983个,总诊疗人次12.3亿,比上年增加0.2亿人次。(数据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   公司要闻:   贝达药业(300558.SZ):公司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甲磺酸贝福替尼胶囊“适用于具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外显子19缺失或外显子21(L858R)置换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的一线治疗”适应症的《药品注册证书》。   亚虹医药(688176.SH):公司APL-1706用于膀胱癌诊断的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结果入选2023年国际泌尿外科学会年会(SIU)LatebreakingAbstract,并将以口头报告的形式,首次发布本研究临床数据。   天坛生物(600161.SH):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402,200.25万元(+38%),归母净利润88,759.63万元(+48%),扣非归母净利润87,977.39万元(+51%)。   丽珠集团(000513.SZ):全资子公司丽珠制药厂与苏州兰晟医药签署了《专利及技术转让协议》,兰晟医药将其研发的PDE4抑制剂LS21031在大中华区内的所有权利、所有权和权益转让并转移给丽珠制药厂。丽珠制药厂需向兰晟医药支付相应的专利及技术转让费及销售提成。(数据来源:iFinD)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及上市不及预期;政策推进超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10-13
    • 中药注射剂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中药注射剂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医疗器械
        中药注射剂行业定义[1]   根据中国药典(2020版),注射剂指原料药物或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无菌液体制剂,包括溶液型、乳状液型和混悬型等注射液。可用于皮下注射、皮内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鞘内注射、椎管内注射等。其中,供静脉滴注用的大容量注射液(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不小于100ml,生物制品一般不小于50ml)也可称为输液。中药注射剂指制备中药注射剂的饮片等原料药物严格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进行提取、纯化,制成半成品、成品,并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后的注射剂。通常,中药注射剂不宜制成混悬型注射液。   中药注射剂行业分类[3]   按照中药注射剂的功能,中药注射剂可包括活血类中药注射剂、清热类中药注射剂、补益类中药注射剂、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抗风湿类中药注射剂、其他中药注射剂。[4]   中药注射剂行业特征[5]   中药注射剂行业是一个发展规模较快的行业,其行业特征为市场需求增长放缓,行业发展进入成熟期、原材料价格上升导致药企负担增大、政策的规范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头豹研究院
      18页
      2023-10-12
    • 医药生物行业月度报告:关注2023Q3业绩有望较快增长的细分方向

      医药生物行业月度报告:关注2023Q3业绩有望较快增长的细分方向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市场回顾:2023年9月,医药生物(申万)板块涨幅为4.49%,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位,跑赢上证综指、深证成指、沪深300、创业板指3.56、6.83、5.46、8.27个百分点。截止2023年9月30日,医药生物板块PE(TTM,整体法)均值为26.79倍,位于自2012年以来后15.10%分位数。   医药生物板块2023H1业绩回顾:整体业绩增长承压,部分细分板块业绩增长良好。2023H1,医药生物板块实现营收12640.81亿元,同比增长4.13%;实现归母净利润1072.59亿元,同比下降20.94%。由于新冠防治需求减少、出口转弱、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变动等因素影响,医药生物板块2023H1整体业绩增长承压。从细分板块来看,受益于国内常规诊疗需求的恢复以及行业政策支持等,化学制剂、中药、线下药店、医疗设备、民营医院、血制品板块的业绩增长良好,盈利水平稳中向好。   医药生物板块2023Q3业绩展望:创新药企、零售药店、民营医院、中药OTC等板块业绩有望保持较快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7月、2023年8月,全国中西药品类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同比变动+3.70%、+3.70%;全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变动-3.50%、-6.20%。结合前述医药行业数据、医药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以及医疗反腐进展等,我们认为医药生物板块2023Q3整体业绩增长将继续承压,各细分板块业绩将出现分化,建议关注业绩有望保持较快增长的细分方向:(1)产品临床价值高、正处于快速放量阶段的创新药企等;(2)受益于GLP-1类药物需求增加的头部CXO企业,以及差异化优势明显、订单增长良好的二线CXO企业;(3)受益于常规诊疗需求增加的医疗服务企业,如零售药店、民营医院等;(4)产品销售渠道主要为院外、医疗反腐影响较小的中药OTC企业等。   风险提示:耗材、药品价格降幅超预期风险;创新药研发失败风险;行业政策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等。
      财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4页
      2023-10-12
    • 医药生物行业:体外诊断试剂省际联盟集采温和,建议关注化学发光行业投资价值

      医药生物行业:体外诊断试剂省际联盟集采温和,建议关注化学发光行业投资价值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事件:安徽省医保局发布《二十五省(区、兵团)2023年体外诊断试剂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本次集采对象为五大体外诊断检测项目: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分型检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化学发光法)、性激素六项(化学发光法)、传染病八项(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和糖代谢两项(化学发光法)。   规则要点总结如下:   1)意向采购量:报送产品采购需求的90%为首年意向采购量。   2)竞价规则:由专家议定各检测项目的最高有效申报价。性激素六项、传染病八项、糖代谢两项申报整体降幅;HCG、HPV-DNA产品申报价格。竞价由低到高排名,降幅由高到低排名。   3)分组规则:累计意向采购量前90%的企业进入A组,至少补足至5家;若B组递补后在2家以内,则全部纳入A组;性激素六项、传染病八项、糖代谢两项不足项的分为C组。   4)中选规则:规则一:淘汰制;规则二:“复活线”为50%降幅;B、C组的拟中选价格,不得高于同检测项目的A组平均中选价或低于组套平均降幅。   5)分量规则:未中选产品的意向采购量作为待分配量,A组和B组的待分配量不互通;增补的中选企业与C组产品不参与分量。拟中选排名最高的企业优先分配。若医疗机构申报的所有意向采购量企业均未中选,由医疗机构在中选企业中自行选择。   集采规则相对温和。从意向采购量来看,企业只要中选,即可获得90%的申报量。从分组规则来看,90%需求量的划分比例使得国产头部企业均有望跻身A组。从中选规则二来看,尽管未公布最终的最高有效申报价,参照2021年的47.02%的平均降幅,50%的“复活线”降幅符合预期。   国产化学发光有望加速替代。据文件规则,各企业申报检测项目按照同一最高有效申报价格标准。我们认为与进口企业相比,国产企业具备价格优势,利润端下行风险有限,有望获得集采中的有利排名,加快市场拓展。   建议关注化学发光行业:迈瑞医疗、新产业、安图生物、亚辉龙。   风险提示:降价幅度高于预期,集采失标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页
      2023-10-12
    • 创新药研究框架之自免-特应性皮炎:重磅产品进入兑现期,市场崛起在即

      创新药研究框架之自免-特应性皮炎:重磅产品进入兑现期,市场崛起在即

      医药商业
        核心观点: 国内自身免疫疾病治疗市场崛起在即,该领域有望成就肿瘤之后另一大疾病市场。 随着度普利尤单抗、司库奇尤单抗等创新药在国内市场的迅速放量,既往自免领域“患者多但市场小” 的认知正在被颠覆, 叠加国内自免领域创新药进入兑现期的大背景,我们认为国内自身免疫疾病市场崛起在即,该领域蕴含较大的投资机会,有望成就肿瘤之后另一大疾病市场。 本报告中我们梳理了国内特应性皮炎领域创新药的竞争格局、临床数据、市场规模等,我们认为特应性皮炎领域相关标的存在较大的投资价值。   特应性皮炎( AD)是最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瘙痒疾病之一, 中性假设下我们预计国内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市场规模至 2030 年有望达 291 亿元。 特应性皮炎是最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瘙痒疾病之一,患者人数庞大;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统计, 2019 年中国 AD 患者人数已达到 6570 万人,其中轻症患者约 4750 万人,中重症患者约 1820 万人;预计中国 AD 人数将以 2.3%的年复合增长率增加至 2024 年的 7370 万人,以 1.7%的年复合增长率增加至 2030 年的 8170 万人。 特应性皮炎治疗市场空间广阔,明星产品度普利尤单抗 2022 年全球销售额达到 82.93 亿欧元;在国内自 2020 年上市以来, 其样本医院销售额也基本呈现逐季度增长态势,至 2023年 Q1 销售额达 1.05 亿元。 中性假设下我们预计国内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市场规模至 2030 年有望达 291 亿元。   目前针对特应性皮炎的创新治疗药物主要有 IL-4R 单抗、 JAK抑制剂等, 治疗效果显著;国内康诺亚、恒瑞医药、泽璟制药等企业布局产品已进入兑现期。 针对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方面,目前国内市场已有进口的 IL-4R 单抗度普利尤单抗, JAK 抑制剂乌帕替尼、阿布昔替尼等获批上市; 国产产品中恒瑞医药 JAK1 抑制剂艾玛昔替尼片也已进入 3 期,康诺亚的 IL-4R 单抗已在 3 期临床阶段有望于 2023 年底前递交上市申请,泽璟制药 JAK 抑制剂杰克替尼也已在 3 期临床阶段。 针对轻中度特应性皮炎方面, 目前国内市场上已有进口的 PDE4 抑制剂克立硼罗软膏等获批上市,此外大冢制药的 OPA-15406 软膏已在 3 期临床阶段;国产产品中中昊药业/天济药业的本维莫德乳膏已在 3 期临床阶段,恒瑞医药JAK1 抑制剂艾玛昔替尼碱软膏、泽璟制药的杰克替尼乳膏已在1/2 期临床开发阶段。 整体来看,国内企业在特应性皮炎领域的布局已经进入兑现期,特应性皮炎治疗市场崛起在即。   产品疗性方面: IL-4R 单抗、 JAK 抑制剂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疗效数据优异, JAK 抑制剂起效更快。 对比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治疗药物 IL-4R 单抗(赛诺菲的度普利尤单抗、康诺亚的 CM310、康乃德的 CBP-201)、 JAK 抑制剂(艾伯维的乌帕替尼、礼来的巴瑞替尼)以及 IL-13 单抗( LEO Pharma 的 Tralokinumab)在治疗第 16 周的疗效数据,从 IGA=0/1( IGA 0/1,即皮损完全清除或基本清除的受试者百分比)、 EASI-75 ( EASI 评分较基线降低≥75%的受试者百分比)两个指标来看, JAK 抑制剂在治疗效果上优于IL-4R 单抗, IL-4R 单抗优于 IL-13 单抗。 从阿布昔替尼与乌帕替尼分别针对度普利尤单抗开展的 JADE COMPARE、 Heads Up 两项头对头 3 期临床研究来看, JAK 抑制剂相对 IL-4R 单抗起效更快。   产品安全性方面: IL-4R 单抗、 JAK 抑制剂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治疗中安全性数据优异, 但 JAK 抑制剂长期应用安全性存在隐忧。 对比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治疗药物 IL-4R 单抗(赛诺菲的度普利尤单抗、康诺亚的 CM310、康乃德的 CBP-201)、 JAK 抑制剂(艾伯维的乌帕替尼、礼来的巴瑞替尼)以及 IL-13 单抗( LEO Pharma的 Tralokinumab)多项特应性皮炎临床试验的安全性数据,在整体 AE 发生率、 SAE 发生率、因 AE 停药率、死亡率等安全性指标上,上述治疗药物均与安慰剂无较大差异,上述药物安全性优异。但阿布昔替尼与乌帕替尼等 JAK 抑制剂说明书中附有黑框安全警告(警示使用 JAK 抑制剂可能导致严重感染、死亡、恶性肿瘤、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血栓形成等安全性事件),长期用药情景下使用 IL-4R 单抗安全性可能更好。   建议关注: 康诺亚、恒瑞医药、泽璟制药、三生国健、 智翔金泰、康方生物、博安生物。   风险提示: 医保降价超预期的风险;临床试验失败的风险;医药政策影响不确定的风险;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相关疾病领域创新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创新药国际化不及预期的风险。
      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4页
      2023-10-12
    • 【粤开医药月报】关注业绩优胜板块及GLP-1产业链、阿茨海默症新药

      【粤开医药月报】关注业绩优胜板块及GLP-1产业链、阿茨海默症新药

      化学制药
        月度观点:关注业绩优胜板块及GLP-1产业链、阿茨海默症新药9月医药逆势大涨,医药反腐负面扰动基本出尽,板块加速回暖复苏。10月进入三季报验证期,届时市场将进一步聚焦业绩。我们建议当前以业绩为主要支点,寻找四季度积极因素。   一是从行业经济运行前瞻三季度业绩,反腐造成短期业绩承压,但出口环节如医疗设备(内窥镜、肾脏透析设备、输血设备、X射线管),高值耗材(假牙、人造关节、心脏起搏器、血管支架)以及抗生素(头孢、青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麻醉剂(普鲁卡因)等稳中有进,上市公司医院、其他生物制品、中药、化学制剂板块预期占优。   二是海外业绩共振效应增强,GLP-1相关药物快速放量、阿茨海默症新药临床数据显著,国内龙头同类布局有望分享红利,建议继续关注GLP-1产业链、阿茨海默症新药等热点板块。   GLP-1药物拥有糖尿病、肥胖等代谢疾病巨量市场,如参考海外诺和诺德、礼来等公司业绩放量,产业链上下游均面临长期增长机会。建议重点关注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苏帕鲁肽等创新药临床进度,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等多肽原料药上游供给以及多肽合成CDMO产能扩充与释放。   阿茨海默症发病率增长,发病人数增多,尚无可完全治愈或逆转的疗法,全行业进入加速抢跑布局的阶段。抗Aβ药物当前曙光初现将提振信心,建议关注国内龙头企业联动效应,看好诊断、药品领域新产品上市放量。   行情回顾   9月医药生物指数先抑后扬,医药反腐“对停办延办学术会议,对广泛清退一线医务人员讲课费要及时予以纠偏”,市场预期边际改善,叠加GLP-1产业链大热、三季度业绩预告催化,收涨4.30%,位列申万31个子行业第2位,跑赢沪深300指数6.31个百分点。年初以来,医药生物累计下跌7.04%,位列申万31个子行业第20位,跑输沪深300指数2.34个百分点。六大子板块悉数上涨。化学制药、生物制品、医疗服务表现回暖,全月涨幅分别达到7.65%、4.67%、3.70%。个股方面,重磅品种领涨,GLP-1类减肥药、阿茨海默症新药备受关注,常山药业、民生健康、通化金马分别上涨194.07%、119.20%、70.68%;前期热门题材回落,跌幅前三开开实业、科源制药、兴齐眼药分别下跌-21.74%、-21.26%、-18.04%。   资金成交额方面,9月医药生物行业成交额累计11290.76亿元,占全部A股总成交额7.85%,位列申万31个子行业第3位,总体交易活跃度居前。今年以来,医药生物行业成交额达到114441.76亿元,占全部A股总成交额7.06%。北向资金持股医药市值保持相对稳定。根据同花顺数据,截至9月28日,陆股通近一月净流入14.52亿元,持股医药市值累计1923.68亿元,占医药行业流通市值3.51%,相对A股超配0.36个百分点。。   截至9月28日,医药生物板块PE-TTM为39.85X,环比(8月末)提高32.37%,处于5年来55.23%历史分位。生物制品、化学制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中药、估值上升373.75%、33.27%、14.09%、5.17%、2.38%,医药商业下降0.27%。   风险提示   新药研发上市及商业化失败风险、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风险、行业黑天鹅事件
      粤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3页
      2023-10-12
    • 关注业绩优胜板块及GLP-1产业链、阿茨海默症新药

      关注业绩优胜板块及GLP-1产业链、阿茨海默症新药

    • 粤开医药月报:关注业绩优胜板块及GLP-1产业链、阿茨海默症新药

      粤开医药月报:关注业绩优胜板块及GLP-1产业链、阿茨海默症新药

    • 医疗器械行业周度点评:板块情绪回暖,关注三季报

      医疗器械行业周度点评:板块情绪回暖,关注三季报

      医疗服务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 上周医药生物(申万)板块涨跌幅为 2.55%,在申万 32 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 1 位,医疗器械(申万)板块涨跌幅为 1.50%,在 6个申万医药二级子行业中排名第 5 位, 跑输医药生物(申万) 1.05 百分点,跑赢沪深 300 指数 2.83 百分点。 截止 2023 年 9 月 28 日,医疗器械板块 PE均值为 26.60 倍,在医药生物 6 个二级行业中排名第 3 位,医疗器械板块相对申万医药生物行业的平均估值溢价 0.16%,相较于沪深 300、全部 A 股溢价 159.35%、 100.82%   多重因素影响下板块情绪持续好转。( 1)医疗反腐影响逐步消化,监管层多次申明要大力支持、积极鼓励规范开展的学术会议和正常医学活动, 9 月以来国内各类医疗年会、 学术推广活动节奏逐步恢复。( 2)创伤联盟集采规则温和,续约价格提高,国产厂家份额持续扩大。此次创伤集采延续脊柱集采风格,设置多重保底复活机制,采购量分配向报价较低的企业倾斜,同时中标价均有所上涨,相较 2021 年河南联盟集采最终签约量份额,国产企业如大博医疗、威高股份份额均有所增加。( 3)医保管理精细化,加大创新产品支持力度。 9 月 5 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医用耗材支付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强调耗材支付管理科学化与精细化,同时提出要探索对独家或高值产品通过谈判等方式准入,上海、北京等地医保局发文支持创新器械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鼓励医疗机构加快应用,完善创新药械价格形成机制。   投资建议: 9 月以来医疗年会举办节奏逐步恢复,板块情绪面有所好转,我们认为反腐本质上有利于行业激浊扬清、去芜存菁,近年来集采等政策下行业供给侧出清,医保基金腾笼换鸟,政策鼓励创新、鼓励国产替代,具备临床价值的创新产品有望快速放量,且国内医疗需求长期增长趋势不改,目前医疗器械行业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我们看好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与出海能力的医疗器械研发平台化厂家,如迈瑞医疗、惠泰医疗、开立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等;同时在全民健康意识增强、人均收入持续增多背景下,我们关注疫情后期消费产品的需求复苏,建议关注受益于集采和国产替代的眼科器械创新型企业爱博医疗、家用器械企业鱼跃医疗、三诺生物等。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集采政策变化, 政策力度不及预期等。
      财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3-10-12
    • 医保数据要素深度:医保数据有望加速开放,赋能健康险全流程

      医保数据要素深度:医保数据有望加速开放,赋能健康险全流程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