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3658)

    • 医药行业周报:十四五配置证规划出台,行业供给端扩容持续

      医药行业周报:十四五配置证规划出台,行业供给端扩容持续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 2023 年 6 月 26 日- 6 月 30 日, 申万医药生物板块指数上涨 1.1%,跑赢沪深 300 指数 1.6%,医药板块在申万行业分类中排名第 16; 2023 年初至今申万医药生物板块指数下跌 5.6%,跑输沪深 300 指数 4.8%,在申万行业分类中排名第 21 位。本周涨幅前五的个股为: 安必平(28.35%)、 柳药集团(22.21%)、仟源医药(20.59%)、 嘉应制药(18.18%)、东阿阿胶(13.24%)。    “十四五”配置证规划出台,行业供给端扩容持续。 2023 年 6 月 29 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本次十四五规划新增规划重离子质子放疗系统 41 台(存量 19 台,增速 216%)、高端放射治疗类设备 76 台(存量 49台,增速 155%)、 PET/MR141 台(存量 69 台,增速 204%)、 PET/CT860 台(存量 807 台,增速 107%)、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 559 台(存量 260 台,增速 215%),常规放射治疗类设备 1968 台(存量 3365 台,增速 58%)。总体高端品类存量总数翻倍,符合此前市场预期,高端大型设备及产业链持续迎来供给端加速扩容。叠加此前《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23 年)》已将 CT、 MR 移除配置证、部分甲类乙类降级管理、甲乙类限额调增。行业供给端持续宽松,有望推动大型设备采购端提速。大型设备头部企业高端进口替代的能力或将实质性最大受益于配置证进一步放开,看好医学影像龙头联影医疗及相关产业链受益标的东诚药业,以及同样显著受配置证提振的微创机器人、国产放射设备龙头新华医疗、 CT、 MR 产品中高端升级的万东医疗、核心部件战略升级的奕瑞科技。   投资策略及配置思路: 上周医药跑赢大盘, 从细分领域上看,商业、化药和中药相对较强,我们认为主要系上周迎来上半年收官, Q2 业绩正式开始被关注,以 AI 为代表的主题投资回调较大,而 23 年医药业绩有相对优势,从细分领域上看,商业和院内化药明确受益疫后复苏,优质中药则有望延续 Q1 高增长态势且对基药目录有所期待,我们预计 Q2 院内端药品和中药将有不错的表现, 同时估值相对合理,创新药产业链相关标的(或因高基数,或因下游订单需求)业绩有所承压。 我们认为当前市场处于底部区域, Q2 整体预计增长不错, 在市场情绪低落时可以积极乐观起来, 当前仍维持中短期的判断:坚持“中西结合” +“中特估-国企改革” +“自下而上挖个股,特别是 Q2 业绩预期好的”的投资策略。站在全年角度,我们仍持乐观态度,医药有望戴维斯双击,迎结构化行情,有业绩和政策两大支持:业绩上-国内进入后疫情时代,就诊和消费复苏明确, 2023 年医药业绩向好;估值上-医保政策释放积极信号,政策关注点正从医保控费逐步转向国家对医疗的投入力度加大;我们认为医药结构行情持续性强, 具体细分看好如下:   一、医药消费: 疫后复苏为 23 年关键词,从产品到服务均将恢复,从 23Q2 开始业绩有望超预期: 1)中药: 民族瑰宝,国家鼓励传承与创新, 23 年业绩有望超预期,看好中药企业国企改革和品牌传承,以及配方颗粒和中药新药的创新方向,关注:太极集团、昆药集团、康缘药业、方盛制药、桂林三金、同仁堂、健民集团、红日药业、华润三九和中国中药等; 2)疫苗: 看好小孩苗复苏和成人苗放量,关注:智飞生物、万泰生物、康泰生物、百克生物和欧林生物等; 3)消费药械: 关注:长春高新、华东医药、泰恩康、一品红、我武生物、九典制药、鱼跃医疗、麦澜德和美好医疗等; 4)零售药店: 一心堂和健之佳等; 5)医疗服务及临床 CRO:医院诊疗活动恢复正常,关注:爱尔眼科、普瑞眼科、锦欣生殖、泰格医药、诺思格、普蕊斯、通策医疗、三星医疗、国际医学和何氏眼科等;   二、医药科技:创新为永恒主线,大品种 23 年或将进入放量期,创新药械及产业链将依次崛起: 1)创新药: 恒瑞医药、百济神州、康方生物、 康诺亚、 再鼎医药、海思科、 海创药业、君实生物、荣昌生物等; 2)创新器械: 建议关注有望即将进入兑现阶段的创新品种,三诺生物、 迈得医疗、正海生物、迈普医学等。 3)创新药产业链: 海内外二级市场回暖有望带动一级投融资复苏, CXO 关注: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和元生物、百诚医药和阳光诺和等;   三、医药制造: 受益配置证进一步放开和进口替代: 1)医疗设备: 重点关注替代空间大的影像设备和内窥镜等,关注:联影医疗、开立医疗、海泰新光、澳华内镜和迈瑞医疗等; 2)体外诊断: 政策缓和,看好免疫诊断,关注:普门科技、迪瑞医疗、迈瑞医疗、安图生物、新产业等; 3)高值耗材: 替代空间大的电生理、骨科和吻合器等,关注微电生理、惠泰医疗、威高骨科、三友医疗、春立医疗、戴维医疗、天臣医疗、康拓医疗等; 4)生命科学和药械制造上游: 产业链自主可控下的进口替代,关注:华大智造、多宁生物、东富龙、楚天科技、奥浦迈、纳微科技、康为世纪和近岸蛋白等;   本周投资组合: 恒瑞医药、 欧林生物、 荣昌生物、 康方生物、 智飞生物、 盘龙药业;   七月投资组合: 西藏药业、 长春高新、 康弘药业、 双鹭药业、 桂林三金、 重药控股;   风险提示: 行业需求不及预期;上市公司业绩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9页
      2023-07-04
    • 医药行业政策点评:临床规范化政策推进,利好规范机构和龙头企业

      医药行业政策点评:临床规范化政策推进,利好规范机构和龙头企业

      化学制药
        事件:2023年7月3日,国家药监局组织起草了《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监督检查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检查办法》),旨在进一步规范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监督检查工作。   明确监管部门、试验机构各方职责,加强药物临床试验管理。《检查办法》共6章41条,包括总则、检查机构和人员、检查程序、检查有关工作衔接、检查结果的处理、附则,适用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备案的试验机构及药物临床试验活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执行GCP等情况实施检查和处置。   (1)进一步明确相关方职责。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管理规定》以及GCP有关规定,进一步梳理明确相关部门在试验机构检查方面的职责,强调了试验机构与研究者的主体责任。   (2)明确检查工作制度化要求。要求检查机构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加强信息化建设,持续提升检查工作质量。强调制定日常检查年度计划,基于风险,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提出了应当纳入重点检查的情形。   (3)优化监督检查工作程序。明确检查准备、实施、结果评定等环节操作和时限要求;强化风险管理;建立沟通交流机制。   (4)建立检查有关工作衔接机制。包括检查组发现涉嫌违法违规行为时固定证据并与稽查工作衔接的机制;开展延伸检查的协调机制等。   (5)明确不同检查结果的处理方式。对综合评定结论为“不符合要求”、“基本符合要求”的,依法明确处理方式,打通“检查要点—缺陷分级—综合评定结论—依法处置”的试验机构检查处理链条,规范查处行为,增强查处能力;监督检查结果以及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录入试验机构备案管理信息平台,依法公开。   临床试验行业持续规范化,利好规范试验机构和龙头临床CRO/SMO企业。全国目前已有备案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超过1300家,本次《检测办法》出台有助于各级药品监管部门持续强化对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监督检查,完善了检查工作制度,针对现存问题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临床试验管理,促进行业高质量健康发展。我们认为未来有患者、有意愿的规范化临床试验机构有望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头部临床CRO、SMO也将利用自身丰富项目经验与试验机构展开充分合作,在缓解临床研究资源供需紧张的同时提高了临床试验的质量。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国内头部临床CRO、SMO企业和一体化CXO龙头,如普蕊斯、泰格医药、诺思格、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等。   风险提示:医药研发服务市场需求下降的风险、市场竞争的风险、行业政策变动的风险、项目合同的执行周期较长的风险、业务资质风险、临床试验服务面临诉讼或纠纷风险等。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3-07-04
    • 【粤开医药月报】震荡分化中寻找确定性机会

      【粤开医药月报】震荡分化中寻找确定性机会

      化学制药
        6月板块震荡走弱,CXO大权重股新增订单不及预期引发一轮下跌,全月行情低迷,最终收跌4.50%,位列申万31个子行业最后一位,跑输沪深300指数5.65个百分点。年初以来,医药生物累计下跌5.60%,位列申万31个子行业第21位,跑输沪深300指数6.15个百分点。医药生物板块经过两年的震荡调整,当前已极具性价比。六大子板块出现不同程度下跌,其中医疗服务受CXO板块影响月跌7.08%,中药回调月跌6.98%。年初至今,六大子板块唯有中药、化学制药累计上涨9.08%、0.34%,其余板块皆录得负收益。个股方面,AI概念持续走俏,医疗信息化个股受益,润达医疗、安必平分别上涨58.40%、36.62%;境外业务高比重个股受挫严重,诺思格、奥泰生物分别下跌48.51%、47.19%。   资金成交方面,6月医药生物行业成交额累计10981.29亿元,占全部A股总成交额5.72%,位列申万31个子行业第7位,总体交易活跃度居前。今年以来,医药生物行业成交额达到78663.54亿元,占全部A股总成交额7.08%。北向资金持股医药市值保持相对稳定。根据同花顺数据,截至6月30日,陆股通近一月净流入-35.78亿元,持股医药市值累计2020.62亿元,占医药行业流通市值3.71%,行业配置比例达到8.51%。   截至6月30日,医药生物板块PE-TTM为31.04X,环比(5月末)降低6.22%,处于5年来27.59%历史分位,当前具备较高性价比。所有子板块估值均下调,医疗服务、中药Ⅱ下调幅度最大,分别为9.34%、7.00%。   月度观点:震荡分化中寻找确定性,看好中期业绩披露、暑期旺季消费、医保目录调整带来的三大投资机会   2023年上半年,医药生物板块整体震荡走弱,内部分化较为明显,除以中药为代表的低估值类资产在前期取得不错的收益外,其余赛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7月我们建议从震荡分化中寻找确定性,看好中期业绩披露、暑期旺季消费和医保目录调整带来的三大投资机会。   一是从行业经济运行前瞻中期业绩,1-5月医药制造业下行压力较大,医药外贸出口承压较重,建议关注建出口安全边际较高的板块,尤其是当前累计出口额保持高速增长的麻醉剂(普鲁卡因)、中药酒、高端医疗器械(人造关节、X射线管等)、低值耗材(听力计、无菌外科等)。   二是在诊疗复苏、集采降价、需求改善等多重利好驱动下,看好眼科、口腔科、医美等暑期旺季消费品种重回高速增长节奏。   三是医保目录调整进入准备阶段,建议密切跟踪相关品种医保谈判进程,创新价值大、临床效果优、商业化谈判经验丰富的大型药企有望通过医保准入放大竞争优势,充分分享医保基金红利。   风险提示   新药研发上市及商业化失败风险、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风险、行业黑天鹅事件
      粤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1页
      2023-07-04
    • 计算机行业研究周报:AI大模型助力医疗信息化创新应用涌现

      计算机行业研究周报:AI大模型助力医疗信息化创新应用涌现

    • 2023年6月第五周创新药周报(附小专题THR-β靶点研发概况)

      2023年6月第五周创新药周报(附小专题THR-β靶点研发概况)

      化学制药
        新冠口服药研发进展   目前全球8款新冠口服药获批上市,]7款药物处于临床Ⅲ期(包括老药新用和Ⅱ/Ⅲ期,其中1款药物获得紧急使用授权)。辉瑞Paxlovid和默克的Molnupiravir已在中国获批上市,国内研发进度最快的为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于2022年7月获批上市。2023年1月29日,先声药业、君实生物新冠口服药获NMPA批准上市,众生药业新冠口服药2023年3月附条件获批上市。   A股和港股创新药板块及XBI指数本周走势   2023年6月第五周,陆港两地创新药板块共计39个股上涨,23个股下跌。其中涨幅前三为开拓药业-B(30.63%)、迈博药业-B(17.13%)、百济神州(15.85%)。跌幅前三为诺诚健华-B(-12.25%)、腾盛博药-B(-10.37%)、首药控股-U(-8.92%)。   本周A股创新药板块上涨2.98%,跑赢沪深300指数3.53pp,生物医药下跌0.23%。近6个月A股创新药累计上涨9.02%,跑赢沪深300指数9.58pp,生物医药累计下跌14.07%。   本周港股创新药板块上涨2.48%,跑赢恒生指数2.34pp,恒生医疗保健上涨2.51%。近6个月港股创新药累计下跌14.44%,跑输恒生指数11.26pp,恒生医疗保健累计下跌12.37%。   本周XBI指数下降3.64%,近6个月XBI指数累计下降5.27%。   国内重点创新药进展   6月国内15款新药获批上市。本周国内8款新药获批上市。   海外重点创新药进展   6月美国有8款新药获批上市,本周美国有3款新药获批上市。6月欧洲无创新药获批上市,本周欧洲无新药获批上市。6月日本无创新药获批上市,本周日本无新药获批上市。   本周小专题——THR-β靶点研发概况   6月30日,MadrigalPharmaceuticals宣布启动递交NASH新药Resmetirom的滚动上市申请,以寻求加速批准。Resmetirom作为一款甲状腺激素受体THR-β口服选择性激动剂,能够调节脂代谢、降低LDL-C、甘油三酯和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脂蛋白。全球处于临床阶段的THR-β靶点共25款,其中申请上市1款,III期临床1款,II期临床5款,I/II期临床1款,I期临床8款。中国处于临床阶段的THR-β靶点共5款,其中II期临床2款,I期临床3款。   本周全球重点创新药交易进展   本周全球共达成5起重点交易,披露金额的重点交易有1起。Xentria和MeithealPharmaceuticals宣布达成XTMAB-16在北美的独家许可协议,交易金额高达6.8亿美元。XTMAB-16是一种临床阶段的抗TNF-α抗体,预计将于2023年进入Ⅱ期临床试验。   风险提示:药品降价风险;医改政策执行进度低于预期风险;研发失败的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1页
      2023-07-04
    • 医药生物行业研究周报:医保目录调整将启动 多款新药获批

      医药生物行业研究周报:医保目录调整将启动 多款新药获批

      化学制药
        投资摘要:   医保目录调整即将启动。上周,国家医保局正式发布《2023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标志着2023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即将启动。与往年相比,今年对《方案》调整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申报条件方面;按规则对药品获批和修改适应症的时间要求进行了顺延,2018年1月1日以后获批上市或修改适应症的药品可以提出申报。   二是调整程序方面;主要从专家评审、资料模板、信息化等方面进行优化。   三是强化监督方面;进一步加强对企业行为的监督管理。逐步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加强信用管理,健全联合惩戒机制。对企业出现的违法违规、弄虚作假,以及其他失信行为,查实后将视情节与医保药品目录管理挂钩,实现联动,督促企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维护医保管理工作的严肃性、规范性、公平性。   多款创新药/适应症/首仿药获批。本周多款创新药物陆续获批,包括驯鹿生物/信达生物CAR-T伊基奥仑赛注射液、齐鲁制药首款创新药伊鲁阿克、石药/和铂医药巴托利单抗等接连公布上市消息;值得一提的是,恒瑞医药一周内连收3份批件,CDK4/6抑制剂达尔西利新适应证获批、28日2款创新药同日获批上市,分别为DPP-4抑制剂磷酸瑞格列汀片和抗真菌药奥特康唑胶囊。   本周奥锐特药业地屈孕酮片获NMPA批准上市,这是中国首个上市的地屈孕酮片仿制药,也是奥锐特药业首个获批的制剂产品。自2016年开始,地屈孕酮在我国公立医院的销售额每年达7亿元以上,预计2022年可达14亿元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奥锐特的国产地屈孕酮片首仿成功,既填补了国内地屈孕酮领域的空白,又打破了雅培地屈孕酮在全球一家独大的局面。   投资策略:   长期来看,中成药集采利好中药创新,建议持续关注以岭药业,康缘药业,天士力等具备创新中药先发优势的中药上市公司。   2023年可能是国产手术机器人真正商业化的元年,建议持续关注手术机器人稀缺标的:天智航,微创机器人。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不及预期,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申港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8页
      2023-07-04
    • 医药公司简评报告:“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发布,高端医疗装备市场迎来扩容

      医药公司简评报告:“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发布,高端医疗装备市场迎来扩容

      医疗器械
        核心观点   事件:6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3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23年)》(以下简称2023版管理目录)。   点评:   “十四五”规划新增总量大幅提升,多个品类实现翻倍增长。“十四五”期间,全国规划配置大型医用设备3645台,甲类117台(此前存量68台,+172%),乙类3528台(此前存量4501台,+78%)。按细分品类看,“十四五”期间,重离子质子放射治疗系统新增41台(此前存量19台,+216%),高端放射治疗类设备新增76台(此前存量49台,+155%),PET/MR新增141台(此前存量69台,+204%),PET/CT新增860台(此前存量807台,+107%),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新增559台(此前存量260台,+215%),常规放射治疗类设备新增1968台(此前存量3365台,+58%),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新增95台(此前存量232台,+41%)。高端装备领域增量显著,相关国产企业厂商有望充分受益。   新版配置证管理目录出台,宽松政策利好高端医疗设备市场扩容和采购加速。2023版管理目录与2018版相比,管理品目由10个调整为6个,其中,甲类由4个调减为2个,乙类由6个调减为4个。正电子发射型磁共振成像系统(PET/MR)由甲类调整为乙类;64排及以上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1.5T及以上磁共振成像系统调出管理品目;甲类大型医用设备兜底条款设置的单台(套)价格限额由3000万元调增为5000万元人民币,乙类由1000-3000万元调增为3000-5000万元人民币。宽松政策一方面有助于扩大市场,同时有望加速医院对高端医疗设备采购进程。   建议关注国产高端医疗设备龙头企业以及产业链企业,相关公司:联影医疗(高端影像)、盈康生命(伽马刀)、微创机器人-B(手术机器人)、东诚药业(核药)。   风险提示:产品销售不及预期;产品研发不及预期;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首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3-07-04
    • 医药生物行业投资策略报告:后疫情时代,修整后再迎新周期

      医药生物行业投资策略报告:后疫情时代,修整后再迎新周期

      医药商业
        行业核心观点:   行业回顾:2023 年上半年(2023/1/1-2023/6/21)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下跌 6.55%,跑输深 300 指数 6.35 个百分点。从申万一级行业横向对比来看,医药生物板块涨幅在 31 个一级子行业中排名 21。从工业数据来看,由于去年受益疫情高基数的影响,今年同比增速下滑。从估值来看,医药各板块估值收敛至低位区间。   后疫情时代,医药行业等待新一轮周期。疫情政策转变,部分受益于疫情的医药股将回归主业。政策周期未见底,集采常态化、制度化将持续影响医药产业趋势。无论是药品还是高值耗材集采,都将进一步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对上市公司来说也将持续压缩估值空间。创新产业阶段性受阻,无论是国内企业的同质化竞争严重,还是出海遭遇专利陷阱,当前国内创新产业正遇低谷。   创新药、创新器械:星辰大海,长期布局。从长期来看,创新药和创新器械的市场空间广阔,且国内市场存在国产替代的需求。短期来看,一方面,国内创新企业正积极投身研发,创新药和创新器械的注册数量大增,量变必将带来质变;另一方面,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的发展有助于缓解支付端的压力。且下半年海外市场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进入尾声,估值压制因素也会减少。创新药创新器械可把握长期布局机会。   CXO:等待下一轮景气周期。对于 CXO 行业,我们认为这依旧是一个商业模式较好、成长性较高的好赛道。当前行业在迅速扩张之后进入阶段性调整。行业竞争加剧会导致部分公司承压,但是也会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增强头部企业的竞争力。CXO 板块的走势需要等待新一轮的创新潮,届时重新整合后的龙头公司将有望迎来新一轮的成长周期。   中药:政策鼓励、业绩稳健、估值合理。近年来针对中药产业的利好政策不断发布,政府对中药产业一直保持着鼓励创新发展的积极态度。中药板块整体业绩增速稳健,且从内部来看,也不乏公司产品有突破或者营销改革成功带来的业绩爆发个股。当前板块整体估值从历史分位来看位于适中位置。如果考虑到未来中药产业的发展加速,估值有望进入扩张期。在当前创新药面临较大风险的情况下,不失为一个安全的避风港选择。   医疗服务:诊疗秩序恢复。医疗服务和医药消费类公司具有长牛股潜质。这类公司受众不局限于院内患者,因而所属行业通常市场空间广阔。产品和服务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具有自主定价权,整体医疗服务消费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疫情期间,由于防控措施导致就医延后在诊疗秩序恢复正常后将重新释放出来。   风险因素:集采政策力度超预期、创新药创新器械研发失败。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3页
      2023-07-04
    • 医药月报:中药集采落地,看好受影响较小的品牌中药

      医药月报:中药集采落地,看好受影响较小的品牌中药

      医药商业
        核心观点   中成药集采中选落地,独家品种整体降幅较小。本轮中成药全国集采平均降幅略小于化药全国集采,降幅介于前两次省级联盟中成药集采之间。6月21日,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公示》,共有63家企业、68个报价代表品中选,中选率达71.6%,中选品种价格平均降幅49.36%。本次中成药全国性集采降幅略低于化药全国性集采,7次针对化药的全国性集采(8次全国性集采但排除掉胰岛素专项集采)平均降幅均值约为54%。跟之前两次规模较大的区域联盟中成药集采结果相比,本次全国性中成药集采平均降幅介于湖北联盟和广东联盟之间。相比其他品种,独家品种降价幅度相对较小,7个独家品种在本次集采中的平均降价35.24%。   看好受控费政策影响小的品牌中药。品牌中药主要包括中药老字号和现代知名OTC品牌产品,这两类中成药受政策影响较小,且景气度好于中药其他领域。我们看好具有一定竞争壁垒的品牌中药公司,具有较强竞争壁垒的中药产品具有更强的议价能力,无论是被纳入集采还是用于OTC零售渠道,均可保持较为坚挺的价格体系。随着国家愈发重视中医药发展,中药品牌价值有望重塑,竞争壁垒较高的中药老字号和现代知名OTC将享受更高的品牌溢价。   医药板块估值处于偏低水平,中长期投资价值良好。截至2023年6月29日,医药行业一年滚动市盈率为26.68倍,沪深300为11.62倍。医药股市盈率相对于沪深300溢价率当前值为129.56%,历史均值为170.98%,当前值较2005年以来的平均值低41.42个百分点,位于历史偏低水平。投 资建议:建议关注:1)中特估相关的国药系及华润系公司,推荐太极集团、天坛生物、昆药集团、华润三九、东阿阿胶等;2)政策受益及出海逻辑逐渐明确的创新药及创新器械,推荐迈瑞医疗、乐普医疗、恒瑞医药、科伦药业、复星医药等;3)AI赋能提升企业长期竞争力,推荐金域医学、迪安诊断、美年健康等;4)非新冠疫苗疫后恢复,关注康泰生物、欧林生物等;5)医药商业中具有特色业务的公司,推荐上海医药、百洋医药;6)消费复苏带动医美需求释放,推荐爱美客、华熙生物、华东医药等。   风险提示:医疗需求复苏不及预期的风险;集采降价压力超预期的风险;关键环节产业链的地缘政治风险等。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7页
      2023-07-03
    • 健康:美股大健康月度表现跟踪(2023年06月)

      健康:美股大健康月度表现跟踪(2023年06月)

      医疗服务
        美股6月Nasdaq指数及大健康细分领域复盘   2023H1,靠科技股拉动,NASDAQ指数上涨32%,是40年以来半年涨幅的新高。   6/30日,NASDAQ指数达到13788点,主要因苹果AAPL上涨2.31%,交易期间市值和收盘市值曾超过3万亿美元。   XBI指数6月跌幅为1%,上旬上涨趋势明显,最高涨幅达到7.5%,但下旬开始回调。   头部CXO连续反弹两个月,6月CXO在我们跟踪的细分领域中涨幅最高,接近9%。   大药企本月上涨5.4%,主要由4000亿市值礼来,以及强生带动,分别上涨9.1%、 6.3%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页
      2023-07-03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