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5230)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关注高分红板块个股的投资机会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关注高分红板块个股的投资机会

      中药
        投资要点:   市场表现:   上周(4月08日至4月12日)医药生物板块整体下跌3.03%,在申万31个行业中排第17位,跑输沪深300指数0.45个百分点。年初至今,医药生物板块整体下跌14.25%,在申万31个行业中排名第28位,跑输沪深300指数15.55个百分点。当前,医药生物板块PE估值为25.0倍,处于历史低位水平,相对于沪深300的估值溢价为123%。上周子板块均下跌,跌幅前三的是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生物制品,分别下跌5.99%、3.55%、3.05%。个股方面,上周上涨的个股为69只(占比14.5%),涨幅前五的个股分别为诺唯赞(24.3%),同和药业(22.0%),万泰生物(20.0%),键凯科技(14.9%),华海药业(14.3%)。   市值方面,当前A股申万医药生物板块总市值为5.99万亿元,在全部A股市值占比为6.88%。成交量方面,上周申万医药板块合计成交额为2580亿元,占全部A股成交额的6.14%。主力资金方面,上周医药行业整体的主力资金净流出合计为70.32亿元;净流出前五为药明康德、江苏吴中、智飞生物、润达医疗、凯莱英。   行业新闻:   4月11日,国家医保局举行2024年上半年例行新闻发布会,对2023年医保基金运行情况进行了总结。   一是总体保持稳定,统筹基金实现合理结余。1-12月份,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收入2.7万亿元,总支出2.2万亿元,统筹基金当期结余5千亿元,统筹基金累计结余3.4万亿元。二是基金支出恢复性增长。职工和居民基本医保基金支出同比分别增长16.9%和12.4%,一方面,反映出医保进一步保障了参保群众的医保待遇享受和定点医疗机构的基金支付。2023年,全国门诊和住院结算82.47亿人次,同比增长27%。另一方面医疗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大,很多新药好药新技术相继纳入医保目录,2023年有126种药品新纳入目录,同时医疗保障服务更加便捷,年内跨省直接结算1.3亿人次。三是基金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一方面,职工个人账户支出范围扩大,可用于家庭成员共同使用,另一方面,门诊医药费用纳入基金报销范围后,参保职工可以享受到更好的门诊保障待遇。2023年,3.26亿人次享受职工医保门诊待遇,个人账户支出同比增长7.9%。下一步,将推动解决个人账户跨统筹区共济的问题,使参保人进一步从门诊共济改革中受益。   投资建议:   上周医药生物板块表现较弱,跑输大盘指数。近期医药生物板块整体持续低迷,我们认为,由于受到下半年医疗反腐和上半年同期高基数等因素的影响,市场对年报和一季报不确定性的担忧是主因。整体来看,今年医药生物板块的业绩有望呈前低后高;政策方面,今年以来包括对创新药的明确支持、集采续约条款的持续优化等,行业政策向好态势明显;二季度以后板块整体有望持续转暖向好。中长期来看,持续看好创新药、特色器械等代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投资机会;中短期来看,重点关注品牌中药、连锁药店、血制品等低估值、高股息,成长稳健的相关板块及个股的投资机会。   个股推荐组合:特宝生物、博雅生物、老百姓、开立医疗、贝达药业、百诚医药、康泰生物;   个股关注组合:羚锐制药、益丰药房、海尔生物、荣昌生物、诺泰生物、科伦药业、华厦眼科等。   风险提示:集采政策风险;公司业绩不及预期风险;突发事件风险。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4页
      2024-04-15
    • 医药月报(三月):国务院发布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医疗设备四大领域或将受益

      医药月报(三月):国务院发布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医疗设备四大领域或将受益

    • 医药生物周跟踪20240413:从脑机接口看康复器械机会

      医药生物周跟踪20240413:从脑机接口看康复器械机会

    • 医药生物行业跨市场周报(20240414):CMEF器械博览会火热召开,看好相关创新器械板块

      医药生物行业跨市场周报(20240414):CMEF器械博览会火热召开,看好相关创新器械板块

    • 医疗行业行业研究:市场关注原料药反转预期,上半年配置稳健行业下半年转向进攻

      医疗行业行业研究:市场关注原料药反转预期,上半年配置稳健行业下半年转向进攻

      医疗服务
        投资逻辑:   制度持续完善,鼓励支持创新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打造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作用,推进金融强国建设,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   2024年4月12日下午,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相继发布多项公开征求意见的规则。我们关注到,三大交易所在完善上市条件、分红制度和退市制度的同时,对于创业板和科创板企业的研发投入依然做出了认可与支持,我们看好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完善,有望持续催化优质医药创新,推进产业技术进步。   原料药:24年传统业务量价有望改善,特色和高端原料药是增量。2024年,随着全球产能格局改善、院内制剂需求回复、诊疗量恢复增长等因素,行业有望迎来整体性的价格和业绩拐点。特色原料药和专利原料药行业未来有望迎来放量机会:专利到期的专利药品品种数量不断增多,仿制药的品种与数量也迅速上升,为原料药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原料药的产量不断增长。建议重点关注“量价反转”和“热门赛道一体化制造”两大原料药逻辑。   中药:多家公司业绩良好,关注OTC大品种持续放量。本周济川药业、东阿阿胶、康缘药业先后披露业绩或业绩预告,整体业绩表现良好,建议继续关注OTC大品种为公司业绩持续带来增量。   创新药:我们继续看好中国创新药企在2024年的国际化突破和全面业绩与估值向上的态势;关注美股映射赛道ADC、双抗及前沿创新分子等研发进展与获批进程。   生物制品:关注国产9价HPV疫苗上市进程。目前国内已获批上市的HPV疫苗共5款,其中GSK、万泰生物、沃森生物获批产品为2价疫苗,默沙东获批产品为4价、9价疫苗。除万泰生物外,国内目前有多家公司研发的九价或更高价数的HPV疫苗已经进入临床3期,建议持续关注上市进程。   医疗器械:国产软镜销售快速增长,关注国产CGM产品放量。近年来软镜行业国产替代趋势显著,未来企业创新研发投入将进一步增加,国产头部企业产品销售快速增长趋势有望延续。微泰医疗新一代CGM产品AiDEXX正式上市,血糖监测及糖尿病护理潜在市场巨大,随着国内市场国产企业推广力度逐步提升,CGM在国内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   医疗服务及医美:新品导入顺利,医美龙头业绩符合预期。多家眼科医院引入兴齐眼药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进一步助力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事业的发展。爱美客发布24Q1业绩预告,业绩符合预期,我们继续看好医美龙头维持领先优势,引领行业增长。   医药上游供应链:持续关注大规模设备更新下的投资机会。资金端支持充足,带动市场需求,且各部委细分领域政策支持逐渐落地,我们持续看好科学仪器板块在此轮设备更新和国产替代中的投资机会。   投资建议   我们延续前期观点,2024年上半年继续以确定性和持续性较好、政策风险小的优质中药、药房作为首推方向,同时本周市场面的亮点是原料药板块的性价比优势和基本面反转预期得到市场重视;而当市场向中报和2024年下半年业绩切换,低基数效应凸显时,建议下半年加大创新药和院内优质存量药品器械布局。重点关注公司:特宝生物、益丰药房、东阿阿胶、太极集团、花园生物等。   风险提示   汇兑风险、投融资周期波动风险、并购整合不及预期的风险、在研项目推进不达预期风险、产品推广不达预期风险等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2页
      2024-04-15
    • 原料药板块有望量价齐升,建议关注肝素和碘造影剂板块

      原料药板块有望量价齐升,建议关注肝素和碘造影剂板块

      医药商业
        行业观点   原料药板块有望量价齐升,建议关注肝素和碘造影剂板块   我国原料药产量创新高,价格边际好转趋势初现。需求端:2023年底开始全球原料药去库存,印度新增产能等短期因素导致原料药板块2023年业绩有压力,伴随下游制剂厂家去库周期基本结束,原研药专利悬崖密集到来,以及我国在中间体和原料药行业的成本和产业链等优势,原料药板块有望迎来窗口期。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12月,我国化学药品原药产量高达40万吨,同比增约3万吨,并创2014年以来历史新高,体现下游制剂厂商对原料药的旺盛需求。供给端: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1-3月我国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PPI当月同比从100快速下滑至96,而2024年1-3月从95增长至96,我国原料药价格边际好转趋势初现,虽然整体价格水平仍低于2014年以来历史平均,但伴随下游采购需求的逐步增加,原料药价格进一步修复空间有望打开。肝素原料药上行周期有望开启,利好肝素原料药板块。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1年6月我国肝素出口月均价格高达15849美元/kg,2022年以来,受海外需求逐渐疲软影响,肝素价格快速回落,截至2023年10月,肝素价格已快速回落至4805美元/kg,与2018年的肝素价格水平基本持平,随后略有反弹,在5300美元/kg以上震荡,2024年2月价格为5458美元/kg,价格边际已初步显现。伴随海外去库基本完成,当前处于本轮肝素周期终点区间,我们预计2024年下半年有望开启新一轮肝素价格上行周期,利好肝素原料药相关企业。建议关注:健友股份、千红制药等。   上游碘原料价格步入下行周期,利好下游碘造影剂原料药板块。根据海关总署数据,从2018年以来,我国进口碘月均价格持续上涨,受价格高企吸引,上游中小产能有望进入,碘原料价格已步入下行周期,截至2024年2月,碘原材料价格已降至65美元/kg(23年同期为71美元/kg),碘价下降将有效改善下游碘造影剂原料药企业公司毛利率,利好国内下游碘造影剂原料药企业。建议关注:司太立。   投资策略   主线一:围绕创新,布局“空间大”“格局好”的品类,如阿尔兹海默、核医学、高端透皮贴剂等细分领域投资机会,建议关注东诚药业、九典制药、一品红、康辰药业、恒瑞医药、中国同辐、和黄医药、君实生物等。主线二:掘金海外市场大有可为,建议关注药明生物、凯莱英、康龙化成、博腾股份、新产业、奥浦迈、药康生物、健友股份、苑东生物、司太立等。主线三:关注其他景气度边际转暖的赛道,如器械、药店、口腔和中医医疗服务等领域,建议关注安杰思、心脉医疗、微电生理、爱康医疗、益丰药房、固生堂、通策医疗等。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5页
      2024-04-15
    • 医药行业周报:部分原料药品种处于景气提升阶段

      医药行业周报:部分原料药品种处于景气提升阶段

      化学制药
        2023年医药原料药出口整体承压,根据中国医保商会统计,出口额下降20.66%,出口均价单价下降24.7%,供给端过剩是导致价格承压的主要因素,但原料药各品种之间供需相对独立,依然有部分原料药品种供应格局优化,价格处于景气阶段,如硫氰酸红霉素,6-APA等中间体,受益于短期价格上涨和需求增量,川宁生物已预告Q1归母净利润业绩同比增长88.09%—110.89%,提价已进入业绩兑现阶段。2022-2023年,多数原料药品种处于降价和出清产能阶段,梳理主要的维生素品类中,VB1和VK3已经从2023年Q4开始涨价,2024年有望迎来供给的新变化,预计供给端会进一步收缩产能,提升价格。需求方面,部分品种中间库存消化,销量恢复也值得关注,如提取法尼古丁等自2024年Q1开始销量显著提升。   2.呼吸道检测市场处于快速增长期   圣湘生物和英诺特已发布2024年1季度业绩预告,收入继续环比2023年Q4提升,再次验证了检测渗透率的提升是支撑市场发展的核心因素,目前市场渗透率仍较低,未来增长具有延续性。竞争格局方面,快速增长的市场必然会吸引新企业加入,但联检产品对技术开发和临床试验的要求更高,未来呼吸道联检市场不会快速进入红海竞争阶段,而且先发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在满足医院筛查需求方面,更多样化的检测项目组合更能切换医保控费和呼吸道流行疾病谱变化。   3.GLP-1RA持续突破,国内研发和上游产业链均值得关注   众生药业发布新药RAY1225的I期临床减重效果数据,肥胖受试者(12mg组),6周体重较基线平均下降7.90%,而安慰剂组仅下降0.37%。RAY1225为GLP-1/GIP双靶点激动剂,与同靶点药物替尔泊肽相比展示了更好的药代动力学数据,其减重效果也值得更佳的期待。目前II期临床已入组病例,我们预计2024年年完成II期临床,其减重效果将可逐步比较已上市的司美格鲁肽与替尔泊肽。根据诺和诺德财报,2023财年,中国地区GLP-1产品收入6208百万丹麦克朗,折合人民币约65亿元,同比增长66.12%,2024年GLP-1市场有望继续放量增长。进口GLP-1在国内尚未批准减重适应症,而国产GLP-1RA预计在2025-2026年上市,有希望能赶上减重市场最合适的拓展时机。GLP-1RA上游产业链,中国企业也具备竞争优势。目前中国企业进入GLP-RA供应链主要是上游原料药的CDMO/CMO,目前已进入订单兑现期,诺泰生物已发布2024年Q1的业绩预告,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1.74%到233.13%。   4.关注AI与医疗结合的趋势   诊疗设备的智能化是AI在健康领域应用的重要场景,包括包括影像、病例、检验等临床数据均可以借助AI实现辅助诊断,提高医疗的效率。2023年,医疗领域就涌现了一大批强大的基础模型,例如GE医疗推出的超声领域的SonoSAMTrack,解决高变异性等技术问题。2024年我们预计更多医疗模型将推出落地。   5.集采影响常态化,平衡行业格局,产品属性和医保收支   2021年胰岛素集采落地,完成两年执行周期后,2024年启动续约工作,国家联采办已发布续约招采规则和需求量,并在规则中给出了中选的价格线。对比2021年集采中选价格和续约规则中的价格线,部分国产中选价格要低于续约价格,未来在续约招标中,不排除部分企业可以适当恢复一定的价格。胰岛素是集采中较为特殊的一类药品,规格多,患者使用具有非常强的粘性,续约以保障供应稳定为第一要素,并且续约期限也从2年延长至3年。从2018年第一批药品国采至今,国家药品集采已形成稳定的规则,在平衡医保收支基础上,也会考虑到供应的稳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续约品种的价格上,更注重供应的稳定。   医药推选及选股推荐思路   方向和选股思路如下:   空间的青霉素类中间体和原料药,推荐【国药现代】。   新一代流感药物的需求提高,推荐【众生药业】和【济川药业】,关注【健康元】、【先声药业】。   到原研和仿制药研发产业链的公司,上游口服司美格鲁肽载体中间体,建议关注【金凯生科】。   【阳光诺和】和【万邦医药】。   医药推选及选股推荐思路   6)难仿制剂和复杂制剂在仿制药中具有更高的研发壁垒,部分品种还必须进行临床验证,竞争格局较好的品种也具备持续的成长性,推荐国内经皮给药平台型公司【九典制药】,建议关注国内已布局吸入给药,并已形成产品梯队的【健康元】。关注胰岛素类似物继续续约规则落地,招标价格有望得到部分恢复,关注【甘李药业】和【通化东宝】   7)中药增长趋势变化,中药注射剂有望延续恢复增长趋势,关注【康缘药业】,骨关节镇痛贴膏市场增长稳定,关注【羚锐制药】。8)AI与医疗结合,提升医疗效率,拓展医疗器械应用场景,提升市场空间,推荐【祥生医疗】,关注【润达医疗】。   9)国内脑机接口技术的持续突破,未来有望在医疗康复领域实现展现巨大市场潜力,建议关注【翔宇医疗】、【诚益通】、【三博脑科】。   10)创新产品的商业化探索,biotech类企业实现自我造血扭亏。推荐具有国内创新药孵化的CSO平台,推荐【百洋医药】,推荐已显现盈利,并持续拓展产品市场空间的【吉贝尔】,【上海谊众】。关注处于蓝海市场的潜力品种,关注【赛托生物】。   风险提示   1.研发失败或无法产业化的风险   医药生物技术壁垒高,研发失败可能导致不能按计划开发出新产品,无法产业化。
      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34页
      2024-04-15
    • 其他化学制品Ⅲ:供应短缺,TMA强势上涨

      其他化学制品Ⅲ:供应短缺,TMA强势上涨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事件:据百川盈孚,2024年4月12日TMA(偏苯三酸酐)市场价为25000元/吨,较4月1日的19500元/吨上涨28.2%,较年初的14000元/吨上涨78.6%。   需求。偏苯三酸酐(TMA)学名1,2,4-苯三甲酸酐,别名偏酐,分子式C9H4O5,外观为白色片状。百川盈孚数据显示,2022年TMA消费量为12.53万吨,其中环保增塑剂、粉末涂料、高性能绝缘材料固化剂为TMA三大主要用途,分别占其需求量52%、40%和7%。TMA目前最主要的用途就是和异辛醇反应生产环保型增塑剂偏苯三酸三辛酯(TOTM),TOTM作为一种无毒环保型增塑剂,具有耐高温、抗老化、耐腐蚀、耐迁移、绝缘性能优良等特性,替代邻苯类增塑剂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TMA用途还包括生产粉末涂料,具有附着力强、经久耐用、耐腐蚀、少污染且涂覆方便、固化迅速等特点,用于金属表面涂层、高档轿车漆、新型水溶性涂料、高档油漆等。由TMA制成的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漆和聚酯酰亚胺漆主要用作F级、H级高端电机绝缘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热性、电绝缘性和耐磨性能,用于较为高档的防爆电极、超重电机、空调以及电冰箱的电机等。由TMA制成的偏苯三酸酯(TMT)具有优良的高低温性能,高温蒸发小、结焦量低,与各种添加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是合成高温链条油、高粘度压缩机油以及调和高级润滑油理想的基础油。在下游行业发展的拉动下,TMA行业亦将保持增长。   供给。TMA合成方法主要有以偏三甲苯为原料的硝酸氧化法、气相空气氧化法、液相空气氧化法和以间二甲苯为原料的甲醛液相空气氧化法四种。合成的关键是催化剂的选择和多段氧化工艺。其中以偏三甲苯为原料的液相空气氧化法因具有原料较易得、原料及公用工程消耗低、腐蚀小、“三废”问题较易解决等优点成为目前国内外TMA生产的主要方法。从国内来看,我国TMA产能主要集中在江苏、安徽两省,下游需求市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区域等经济发达的工业集聚地区。国内TMA行业基本形成了以正丹股份、百川股份、波林化工、泰达新材四大企业几乎占据全部产能的产业格局,其中波林化工2万吨已于2021年关停,综合百川盈孚数据和各公司公告,目前行业总产能约15.5万吨,其中正丹股份8.5万吨,百川股份4万吨产能,泰达新材3万吨,供给集中格局良好,2023年实现产量10.3万吨。据百川盈孚资讯,3月左右美国某7万吨TMA工厂传出爆炸听闻,后又传永久关停通知,供应端产量骤减,为TMA价格上涨提供支撑。年后至今,国内市场TMA现货流动整体偏紧,加之美国工厂停产,国内TMA进口数量减少,出口订单增多,工厂生产现货流向国内市场数量再度缩减。   价格。百川盈孚数据显示,随供需失衡,TMA库存数据从2023年7月中旬的1790吨下行至2024年4月12日750吨,处于低位。价格2023年4-9月保持在13000元/吨以下,2023年9-11月稳定在13000元/吨,逐步上行至2023年底的14000元/吨。2024年2月底价格稳步站上16000元/吨,进一步加速上行至2024年3月底的19500元/吨,然后跳涨至当前25000元/吨,年初以来已上涨11000元/吨。在价格强势上涨下,带动TMA毛利润从2023年三季度650元/吨左右低点提升至当前超过13000元/吨,盈利大幅改善。   投资建议:偏苯三酸酐价格大幅上涨,将带动相关企业盈利上行,建议关注正丹股份(300641.SZ)、百川股份(002455.SZ)、泰达新材(430372.NQ,三板)。   风险提示:海外工厂复产超预期;新增扩产超预期;需求低于预期;安全环保风险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04-15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看好央国企改革和创新药械受益于国内政策春风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看好央国企改革和创新药械受益于国内政策春风

      化学制药
        本期内容提要:   上周市场表现:上周医药生物板块收益率为-3.03%,板块相对沪深300收益率为-0.45%,在31个一级子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第17。6个子板块中,中药Ⅱ板块周跌幅最小,跌幅1.62%(相对沪深300收益率为+0.95%);跌幅最大的为医疗服务,跌幅为5.99%(相对沪深300收益率为-3.41%)。   周观点:我们认为2024年医药行业业绩有望呈现“先抑后扬”的态势。当前医药行业整体动态市盈率PE估值为26倍(近5年PE-TTM均值为32倍),估值层面看具备性价比。   央国企改革高质量发展,企业盈利能力提升:2024年是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近日相关部门接连部署,释放出改革全力攻坚的信号。我们认为央国企改革主题仍有望持续,建议关注国药现代、国药一致、上海医药、天坛生物、博雅生物、白云山、重药控股。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创新药有望迎政策春风:关注信达生物、康方生物、中国生物制药、先声药业、三生药业、艾迪药业、泽璟制药、康诺亚、诺思兰德。   老龄化趋势下,家庭预防及保健需求提升:关注家用品牌器械鱼跃医疗、可孚医疗;家庭健康监护乐心医疗;带疱疫苗百克生物、带状疱疹治疗药物(溴夫定片)华纳药厂,鱼油氨糖保健品诚意药业;家庭健康体检美年健康。   药械出海加速:关注迈瑞医疗、迪瑞医疗、百奥泰、健友股份、科兴制药。   细分领域高成长&Q1预计高增长:①仿制药CRO&临床SMO高增长,关注百城医药、万邦医药、阳光诺和、普蕊斯、诺思格;②流感支原体新冠等呼吸道疾病催生呼吸道诊断药物上量,关注英诺特、圣湘生物、九安医疗、南新制药等;③关注山东药玻,金城医药。   中药部分企业库存健康+分红比例高:本周济川药业发布2023年度报告,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8.23亿元(同比+30.04%),感冒药销售持续旺盛。东阿阿胶发布Q1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4Q1实现归母净利润3.34-3.57亿元,同比增长45-55%,利润增长亮眼,我们看好主营阿胶系列产品收入增长潜力。建议关注华润三九、昆药集团、太极集团、葵花药业、济川药业、佐力药业、羚锐制药。   风险因素:改革进度不及预期;销售不及预期;临床数据不及预期;集采降价幅度高于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5页
      2024-04-15
    • 中国β受体阻滞剂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中国β受体阻滞剂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生物制品
      中心思想 本报告基于头豹研究院发布的《β受体阻滞剂行业规模中国市场测算逻辑模型》报告,运用统计数据和分析模型,对中国β受体阻滞剂市场规模进行测算和分析。报告的核心观点包括: 市场规模测算及增长趋势 报告通过构建严谨的逻辑模型,对中国β受体阻滞剂市场规模进行了测算,并预测了未来几年的增长趋势。模型考虑了中国18岁以上人口数量、高血压患病率、高血压治疗率、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平均每年治疗单价等关键因素。结果显示,市场规模呈现波动增长态势,并对旧标准和新标准下的市场规模分别进行了预测。 影响市场规模的关键因素分析 报告深入分析了影响β受体阻滞剂市场规模的关键因素,包括人口结构变化、高血压患病率的上升趋势、高血压治疗率的提高、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变化以及药品价格等。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市场规模的最终走向。 主要内容 本报告详细阐述了头豹研究院对中国β受体阻滞剂市场规模的测算过程和结果,并对影响市场规模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 市场规模测算模型及数据来源 报告的核心在于构建一个基于多种因素的市场规模测算模型。该模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关键指标及其数据来源: 中国18岁以上人口数量 (A):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报告提供了2017年至2027年的预测数据。 高血压患病率 (B): 数据来源于《英国医学杂志》(BMJ),报告提供了2017年至2027年的预测数据,并对旧标准和新标准下的患病率进行了区分。 高血压患者人数 (C = A * B): 通过将中国18岁以上人口数量与高血压患病率相乘计算得出。 高血压治疗率 (D): 数据来源于《英国医学杂志》(BMJ),报告提供了2017年至2027年的预测数据,并说明了治疗率随知晓率提升而持续上涨的趋势。 高血压治疗人数 (E = C * D): 通过将高血压患者人数与高血压治疗率相乘计算得出。 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 (F): 数据来源于《中华高血压杂志—北京地区心内科门诊患者高血压治疗情况横断面调查》,报告提供了2017年至2027年的预测数据,显示使用率呈下降趋势。 β受体阻滞剂使用量 (G = E * F): 通过将高血压治疗人数与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相乘计算得出。 β受体阻滞剂年均花费 (H): 数据来源于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的历年集采数据以及专家访谈,报告提供了2017年至2027年的预测数据,显示年均花费存在波动。 β受体阻滞剂市场规模(旧标准) (I = G * H): 通过将β受体阻滞剂使用量与年均花费相乘计算得出。 新标下新增患病率 (J): 数据来源于《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报告提供了2022年至2027年的预测数据。 新增高血压患病人数 (K = A * J): 通过将中国18岁以上人口数量与新标下新增患病率相乘计算得出。 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占比 (L): 数据来源于《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报告提供了2022年至2027年的预测数据。 需要进行药物治疗人数 (M = K * L): 通过将新增高血压患病人数与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占比相乘计算得出。 新增治疗率 (N): 数据来源于《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报告提供了2022年至2027年的预测数据。 新增治疗人数 (O = M * N): 通过将需要进行药物治疗人数与新增治疗率相乘计算得出。 平均每年治疗单价 (P): 数据来源于《中国心血管病杂志—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以及专家访谈,报告说明了新增患者用药价格与旧标准患者的比例关系。 β受体阻滞剂市场规模(新标准) (Q = O * F * P): 通过将新增治疗人数、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和平均每年治疗单价相乘计算得出。 市场规模预测结果分析 报告分别基于旧标准和新标准,对2017年至2027年中国β受体阻滞剂市场规模进行了预测。旧标准下的市场规模预测数据显示出一定的波动性,而新标准下的市场规模预测数据则主要反映了新增患者对市场规模的贡献。 报告中提供了详细的图表数据,直观地展现了市场规模的增长趋势。 影响市场规模的关键因素分析 报告指出,影响β受体阻滞剂市场规模的关键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 人口结构变化: 18岁以上人口数量的增长直接影响潜在患者群体规模。 高血压患病率: 高血压患病率的持续上升是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高血压治疗率: 高血压治疗率的提高意味着更多患者接受治疗,从而增加β受体阻滞剂的需求。 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 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的变化直接影响市场规模。报告中显示使用率有下降趋势,这需要进一步分析其原因。 药品价格: 平均每年治疗单价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市场规模的数值。 总结 本报告基于头豹研究院提供的详尽数据和分析模型,对中国β受体阻滞剂市场规模进行了全面的测算和分析。报告不仅提供了2017年至2027年市场规模的预测数据,更深入分析了影响市场规模的关键因素,包括人口结构、疾病患病率、治疗率、药物使用率以及药品价格等。 报告结果显示,中国β受体阻滞剂市场规模呈现波动增长态势,未来增长潜力与高血压患病率、治疗率以及药物使用率等因素密切相关。 然而,报告中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的下降趋势值得关注,需要进一步研究其背后的原因,并对未来市场规模预测进行更精细化的调整。 此外,报告中对旧标准和新标准下市场规模的区分,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更全面的视角。 总而言之,本报告为理解和预测中国β受体阻滞剂市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头豹研究院
      27页
      2024-04-15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