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4257)

    • 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调存量、寻增量、抓变量-医药新常态,路在何方?

      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调存量、寻增量、抓变量-医药新常态,路在何方?

      生物制品
        核心观点及投资建议   2020年8月至今医药板块已连续调整4年,时间和幅度远超过往,其背后行业基本面和政策面出现了哪些变化?未来中长期的医药投资与过往有哪些区别?我们试图复盘医药20年,结合国内人口结构变化与“三医联动”的医改政策,提出基于人口(需求)、医保(支付)、医药(供给)和医疗(结构)的行业分析框架。我们判断行业至暗时刻已过,但投资范式和过往的赛道(板块)投资将存显著差异,展望中长期,“调存量、寻增量、抓变量”或成医药投资关键词,本篇报告为我们中长期医药投资策略开篇,后续我们将针对各投资方向做进一步展开分析。   1)复盘-至暗时刻已过,进入医药新常态:我们复盘了医药20年,板块二级表现既与基本面强相关,亦受政策强扰动,每个阶段医药表现均有所不同。受制于疫情、医疗反腐和医保控费等,近四年的深度调整已充分反映政策的悲观预期,结合人口的变化及支付端分析,我们认为医药正进入新常态。   2)需求-量:新增人口下降和老龄化加大为需求变化最重要的基本面:医疗不缺需求,民众对健康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但结构是受人口和疾病谱变化深刻影响的。预计23-30年60岁以上人群将成唯一复合正增长的人群,相对稳定的为中青年人,下降最快的是儿童。慢病/非传染病和抗衰老将有巨大需求。   3)支付-价:个人收入预期+政府投入决定医保收入增长,预计未来支出增速降为4%-6%:22年国内卫生总支出8.5万亿,其中医保基金占比近40%,根据我们分析:1、职工医保:压力相对较小,收入增长取决于工资增长,与经济增长预期强相关;2、居民医保:压力巨大,增长取决于政府投资和筹资方式改革;3、基金收入及支出测算:在政府投入和筹资政策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我们模型23-50年医保收入CAGR为2.7%,若支出增速分别为4.2%/4.9%/6.3%,则到2035/2040/2050年累计结余清零。4、考虑到医保支出的杠杆效应,在商业医保尚未发展起来的背景下,将从支付端决定医药行业整体未来增速或在4%-6%之间。5、考虑到支出金额有限,而老龄化下旺盛的需求,均价下降,追求性价比促进进口替代将成主旋律。   4)供给-创新崛起:技术跟进与积极出海:药审改革2015年启动至今,中国创新药快速崛起,带动医药从大国逐步走向强国。政策上-研发、临床、生产等监管标准向欧美靠近;市场上-国内创新药正在腾笼换鸟,国际上通过BD或自建团队走向全球,中国已成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创新药研发大国。技术上-医药科技属性凸显,不断有技术突破,国内依托的人才优势和临床成本优势,快速跟进,特别是工程式创新成果显著,很多领域十分接近全球;   5)结构-医改深水区,调整存量结构:医疗改革作为医改深水区,主要通过系列政策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涉及政策繁多,我们大致判断有如下趋势:1、医疗追求性价比:进口替代加速;2、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大于城市;3、薪酬改革:服务大于药耗;详细见后文判断。   投资建议:综上我们判断医药未来行业与GDP的超额增速将下降,支付端和医疗改革将决定医药更多结构性机会,我们认为调存量、寻增量和抓变量或为医药中长期主要投资策略:1)调存量:老龄化(预计60岁及以上人口23-30年CAGR唯一正增长)+进口替代(支出有限,追求性价比,传统产品回归制造业)。2)寻增量:出海(欧美定价高,市场大),大品种(空间大,放量快,盈利强)和仿转创-Pharma(传统企业第二增长曲线);3)抓变量:国企改革(国央企医药中仍有重要地位,国资委新要求下或有效率提升及产业整合)。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模型预测误差较大风险、海外结论不可比风险、宏观经济下行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50页
      2024-08-27
    • 医药行业点评:国产IL-17A单抗陆续上市,为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医药行业点评:国产IL-17A单抗陆续上市,为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化学制药
        事件。2024年8月27日,IL-17单抗赛道迎来两个重磅消息,恒瑞的夫那奇珠单抗注射液和智翔金泰的赛立奇单抗注射液获得NMPA审批上市,获批适应症为银屑病。   赛立奇单抗为智翔金泰首款上市产品,为全人源(IgG4亚型)抗人IL-17A单克隆抗体。赛立奇单抗(GR1501)是智翔金泰自主研发的重组全人源抗IL-17A单克隆抗体,通过抗体特异性结合血清中的IL-17A蛋白,阻断IL-17A与IL-17RA的结合,抑制炎症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对IL-17A过表达的斑块状银屑病、中轴型脊柱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达到治疗效果。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是赛立奇单抗开发进展最快的适应症,除了开发用于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外,赛立奇单抗还被开发用于治疗活动性中轴型脊柱关节炎、狼疮性肾炎等自免疾病。   慢病创新里程碑,恒瑞首个自免创新药夫那奇珠单抗获批上市。恒瑞医药子公司苏州盛迪亚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药品注册证书》,批准公司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夫那奇珠单抗注射液(安达静?)上市,用于治疗适合接受系统治疗或光疗的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该产品是公司在自身免疫疾病领域上市的首个创新药。夫那奇珠单抗治疗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适应症的获批是基于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安慰剂对照的Ⅲ期临床试验(SHR-1314-301)。该研究结果显示:夫那奇珠单抗起效迅速,第2周时平均PASI降低>50%,PASI75中位应答时间仅4.3周(注:PASI为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在皮损清除方面,夫那奇珠单抗同样表现优异,第12周时,PASI75应答率达93.6%,PASI90达76.8%,PASI100达36.6%。第28-52周时,PASI下降可维持在97%以上。在安全性方面,夫那奇珠单抗安全性、耐受性良好。此外,恒瑞也在2024年2月递交了夫那奇珠单抗的第2个适应症上市申请,用于治疗成人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   IL-17A赛道百花齐放,国内药企争先布局。目前,国内已有4款IL-17类生物制剂获批上市,不过均来自外企,分别是诺华的司库奇尤单抗、礼来的依奇珠单抗、协和麒麟的布罗利尤单抗以及优时比的比奇珠单抗,国产IL-17A单抗的上市有望为国内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从IL-17A单抗的开发进度来看,除了智翔金泰的赛立奇单抗外,恒瑞医药的夫那奇珠单抗也进入了申报上市阶段;此外,三生国健的SSGJ-608、康方生物的AK111、荃信生物的QX002N和君实生物的JS005等均处于III期临床阶段。   投资建议:IL-17A是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热门靶点,具有巨大的治疗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全球首款获批的IL-17A单抗——诺华的司库奇尤单抗是为例,目前该药已在日本、欧盟、美国、中国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治疗银屑病关节炎、寻常型银屑病、斑块状银屑病、强直性脊柱炎、脓疱性银屑病等多个适应症。2023年,该药的全球销售额已达到49.8亿美元。因此我们建议关注国产IL-17A单抗的研发,建议关注:恒瑞医药、智翔金泰、三生国健、康方生物、君实生物等。   风险提示:研发风险,产品申报获批风险,医保谈判不及预期风险,竞争加剧导致销售不及预期风险,集采风险,国际化进程不及预期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4-08-27
    • 中企出海专题系列研究(化工篇):大浪淘沙,乘势而起

      中企出海专题系列研究(化工篇):大浪淘沙,乘势而起

      化学原料
        核心观点   全球化工行业增速放缓,中国企业逆流而上。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支柱型产业,是推动工业稳定增长、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环节。我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工市场,且近年来我国化工品出口额及在全球所占份额稳步提升。2022年我国化工品出口额3132亿美元,同比增长18.6%、占全球化工品出口总额的10.2%。在全球化工品需求增速放缓,部分海外大型企业相继关停落后、高成本产能的趋势下,我国化工品产量增速仍具备较强韧性。中长期来看,中国有望成为驱动全球化工行业增长的主力。挑战与机遇并存,看好化工出海相关投资机会。在全球市场竞争加剧、地缘冲突和贸易摩擦频发等背景下,尽管我国化工行业出海面临诸多挑战,全球化工行业大浪淘沙,中国化工企业有望借助出海乘势而起,看好相关领域投资机会。一是,出海探寻战略资源品,确保产业链上下游供应链安全。二是,全球市场竞争力逐步提升,产品出海缓和国内供应压力。三是,打破发展壁垒,产能出海谋求发展新动能。   开发海外战略资源,保障能源供应安全。1)我国油气资源对外依存度高能源安全保障至关重要。能源央企积极践行保供担当,深度参与全球能源合作。建议关注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中国石化等。2)我国钾肥长期高度依赖进口,境外找钾持续推进,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看好钾盐境外开拓先行者亚钾国际。   供给压力提升,产品出海寻找需求突破口。1)国内MDI龙头企业打破技术封锁,并通过不断创新发挥规模经济效益,提升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建议关注国内MDI绝对龙头万华化学。2)国产钛白粉逐步打开出口市场,阶段性关税危机不改我国钛白粉出口长期增长潜力,建议关注国内钛产业链一体化布局的钛白粉龙头企业龙佰集团。3)从原药到制剂、从出口到境外自主登记,我国农药产业国际竞争力仍有广阔提升空间,建议关注润丰股份、扬农化工等。   市场约束增多,产能出海谋求发展新动能。1)轮胎需求具有刚性且市场空间广阔,国产品牌凭借性价比优势正积极抢占市场份额。看好龙头企业全球化产能布局带来的成长性,建议关注赛轮轮胎、森麒麟、玲珑轮胎等。2)国内长丝龙头为提升原料PX等自给能力,同时探索发展新动能,布局东南亚炼化项目,建议关注恒逸石化、新凤鸣、桐昆股份等。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7页
      2024-08-27
    • 医药生物行业报告:半年报业绩整体稳健,板块回调后有望迎来反弹

      医药生物行业报告:半年报业绩整体稳健,板块回调后有望迎来反弹

      中药
        一周表现:本周(8月19日-8月23日)本周医药生物下跌4.99%,子板块皆有下跌。三季度重点关注院内设备、低值耗材、血制品、中药等板块投资机会   本周医药生物下跌4.99%,跑输沪深300指数4.44pct,在31个子行业中排名第29位。   中药板块本周下跌3.59%,羚锐制药涨幅最大,云南白药、华润三九、东阿阿胶略有上涨。我们认为Q2中药较多疫情药品仍面临较高基数或较高库存影响,院内中药当前销售增速在逐步恢复,集采下部分中药迎来放量机会,OTC端在去库存阶段后品牌力较强、经营效率提升的企业业绩向好潜力大。   血液制品板块本周下跌4.14%,小幅跑赢医药指数。2024Q1板块在高基数影响下短期增速放缓,二季度高基数影响减弱,业绩端有望恢复稳健增长。全年来看板块有望在采浆量的提升下实现业绩加速提升,板块整体具备强业绩支撑,业绩端具备较强确定性。   医疗设备板块本周下跌4.36%,板块5月以来下调幅度较大,主要系23Q2高基数和24Q2院内反腐影响,设备招标受到影响,24Q2业绩承压。目前设备以旧换新政策快速推进,院内需求有望转化为订单从交付周期维度考量,我们认为部分中小设备生产厂家有望在24Q3-Q4兑现政策红利,大型设备生产厂家预计在24Q4至25Q1实现业绩高增长。建议关注中小型医疗设备以旧换新方向。   线下药店板块本周下跌4.89%,主要是比价政策长期影响不明朗市场情绪悲观,我们预计同店7月呈回暖趋势,看好零售药店24年下半年经营业绩企稳改善趋势。零售药店板块业绩自Q3起进入低基数阶段,同时板块逐步消化去库存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半年统筹落地有望加速。长期来看,零售药店的中长期集中度提升逻辑未变,下跌之后建议优先配置龙头标的。   医疗耗材板块本周下跌5.68%。当前整体医疗耗材板块均显著受压,尤其是上周创新器械方面市场情绪较差,相关标的股价回调较多我们认为现阶段在高值耗材方面,建议关注行业拥挤度低,公司技术壁垒高,成长确定性强的企业;在低值耗材方面,我们认为美国加关税事件对不同企业的影响要区别看待。尤其关注部分能通过产能升级或产线转移等方式规避加关税影响的企业。   体外诊断板块本周下跌6.50%,板块5月以来下调幅度较大,主要系板块受当前院内控费影响,24Q2业绩承压。进入三季度,目前指数处于反弹区间,近期登革热、猴痘等题材推动板块热度提升,三季度部分个股有望受益于呼吸道检测、海外出口等带动板块迎来反转。   医院板块本周下跌7.12%,个股皆有下跌。从当前发布的半年度业绩来看,消费医疗板块仍受到消费下行影响,增速稳健,2024年下半年以来,我们主要关注医疗服务板块的两个方向,一是经营已经出现向上拐点的标的,二是不受消费影响的刚需医疗,考虑到消费环境影响,更关注基础诊疗、客单价较低的医疗服务(中医诊疗)。   医疗研发外包板块下跌8.66%,本周下跌幅度较大。药企研发需求差异与行业竞争趋势变化使得行业内出现分化,在当前产业周期下,部分企业依然存在结构性优势。就宏观影响因素而言,目前生物安全法案对于行业的扰动已经逐渐式微,板块整体波动已经趋于平缓,板块估值处于历史底部,投融资数据也在探底回升中。建议关注相关龙头标的以及订单增速较好企业。   后续选股思路:院内外刚需品种(如血制品、肿瘤特效药等);出海弹性品种(如GLP-1原料药、呼吸道检测、手套等);集中度持续提升的低估值龙头;低估值业绩稳健增长的OTC企业。   推荐及受益标的:   推荐标的:康恩贝、佐力药业、英科医疗、派林生物、美年健康国际医学、九州通、益丰药房、海尔生物、英诺特、圣湘生物、微电生理、迈普医学。   受益标的:乐普生物、百诚医药、阿拉丁、天坛生物、康希诺、老百姓、柳药集团、东阿阿胶、羚锐制药、迈瑞医疗、联影医疗、澳华内镜、开立医疗、心脉医疗、上海医药。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政策执行不及预期风险、行业黑天鹅事件。
      中邮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6页
      2024-08-27
    • 医药生物行业深度研究:处方外流持续推进,零售药店集中度提升

      医药生物行业深度研究:处方外流持续推进,零售药店集中度提升

      中药
        投资看点   处方外流打开药店行业千亿市场空间   零售药店行业是中国药品消费市场的第二大终端,根据米内网数据,2016-2023年中国零售药店药品销售额由3,375亿元增长至5,533亿元,终端占比由22.5%提升至29.3%。近年来在医药改革政策的驱动下处方药逐渐流向院外市场,我们预计零售药店药品销售额有望由2023年5,533亿元增长至2030年8,887亿元,CAGR为7.0%,销售占比有望由2023年29.3%提升至2030年37.4%。   行业监管趋严推动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   根据商务部数据,2016-2022年中国药店百强企业市占率由29.1%提升至36.5%,药品零售连锁率由49.4%提升至57.8%,行业集中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近年来中国陆续出台各项政策文件强化对药店行业的规范和监管,我们认为经营能力不足的单体药店或将面临严峻挑战,而大型连锁药店在经营管理能力、品牌和信息化等方面优势突出,有望带动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此外,随着监管对于药店经营范围逐步放宽,我们看好未来药店的多元化经营模式与全产业链布局。   参考日本药店史,中国药店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根据日本药剂师会数据,1986-2023年日本处方外流率由9.7%提升至80.3%,我们判断中国处方外流率接近1997年之前的日本,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近年来中国持续推进医药制度改革,以三明医改为代表的中国式医疗保障制度有望改变公立医疗机构旧制度,扭转医务人员激励机制,进而持续推动医药分业和处方外流。参考日本前十大药妆店市占率超70%,中国药店的市场集中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非药业务有望打造中国药店第二成长曲线。   建议关注兼具成长性和合规性的头部药店   随着门诊统筹逐步向零售药店放开,近期医保局多次发文以加强对于定点零售药店医保基金使用管理,有望促进市场份额向合规意识更强的药店集中。头部药店内控体系更加完善,通过自建、收购与加盟等方式快速扩店,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相关企业包括益丰药房、老百姓、大参林、一心堂、健之佳等。   风险提示:处方外流不及预期;盈利能力下滑;政策变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门店扩张不及预期。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1页
      2024-08-27
    •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维A价格持续上行,聚合MDI价格小幅上涨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维A价格持续上行,聚合MDI价格小幅上涨

      化学制品
        报告摘要   1.重点行业和产品情况跟踪   维生素:预计巴斯夫维生素产品投产时间不早于2025年1月,维A价格持续上涨。8月21日,巴斯夫最新通报,部分香原料产品不会早于2024年10月之前生产,其余产品不会早于2024年11月底之前生产;其次是维生素E、维生素A和类胡萝卜素产品,根据巴斯夫目前推断,这些产品的投产时间不会早于2025年1月。据百川盈孚数据,截至8月23日,维A价格为290元/千克,较上周上涨80元/千克,较年初上涨221元/千克;维E价格为143元/千克,较上周下跌7元/千克,较年初上涨80元/千克。   MDI:供应收紧,聚合MDI价格小幅上涨。据百川盈孚,当地时间8月5日,受原料乙烯供应方面的不可抗力影响,亨斯迈位于荷兰罗曾堡的35万吨/年和12万吨/年的MDI及其相关产品生产装置宣布不可抗力,该装置于8月13日解除不可抗力,海外MDI整体供应量有限。国内多项装置同样处于检修中,烟台大厂110万吨/年装置7月16日开始检修,预计为期45天;浙江某厂7万吨/年MDI装置于7月26日进入检修,预计检修35天左右,市场供应收紧。据wind数据显示,聚合MDI华南市场均价17140元/吨,较上周价格上升20元/吨。纯MDI市场均价19200元/吨,较上周价格持平。   2.核心观点   (1)维生素:受巴斯夫工厂爆炸以及工厂短期无法重启影响,行业供给短期内缩减明显,维A价格持续上涨。建议关注:新和成(暂无评级)、安迪苏等。   (2)MDI:受亨斯迈位于荷兰罗曾堡的MDI生产装置不可抗力影响,海外整体供应量有限。国内部分装置处于检修状态,预计MDI价格将继续上行。建议关注:万华化学等。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下跌等。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2页
      2024-08-27
    • 医药生物行业报告(2024.08.19-2024.08.23):半年报业绩整体稳健,板块回调后有望迎来反弹

      医药生物行业报告(2024.08.19-2024.08.23):半年报业绩整体稳健,板块回调后有望迎来反弹

    • 医药行业周报:以日本为鉴,关注结构性机会

      医药行业周报:以日本为鉴,关注结构性机会

    • 化工行业周报:MDI价格上涨,PC行业开工率回升

      化工行业周报:MDI价格上涨,PC行业开工率回升

      化学制品
        化工周观点:   建议重点关注淡季提价的子行业粘胶短纤和涤纶长丝。进入7月以来,化工行业整体进入淡季,其中粘胶短纤经过两次提价产品均价从1.31万元/吨提价至1.34万元/吨;涤纶长丝也经历多次提价。我们认为淡季提价本身就是供需平衡表显著改善的一种验证,三季度化工传统旺季来临后景气度有望更好。   受益《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建议关注近期回调较多的制冷剂板块。根据此次政策,对个人消费者购买2级及以上能效或水效标准的冰箱、空调,补贴产品售价的15%,对购买1级及以上能效或水效标准的产品,额外再给予产品销售价格5%的补贴。2024年以来随着配额制的实施,制冷剂价格经历大幅上涨,近期进入淡季以来价格有所回调,我们认为随着需求端刺激政策出台,后续供需平衡表有望继续改善,建议关注巨化股份、三美股份。   持续看好半年报业绩高增长、景气度有望持续的优质公司。随着众多公司公告半年报业绩预增,我们认为景气度有望持续的公司值得继续重点关注。包括聚合顺1H2024预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1.7%,安利股份1H2024预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348.14%-10421.8%。   重点推荐下半年有较大基本面拐点趋势的优质成长股。虽然市场风格对成长股不是很友好,但我们认为估值低有安全边际,同时边际上有较大基本面拐点的成长股依然值得重点推荐。包括PPO和生物质陆续开车投产的圣泉集团,下半年进入新一轮冬小麦全程方案推广的国光股份。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油及天然气价格大幅波动、环保和生产安全等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3页
      2024-08-26
    • 医药行业周报:三季度业绩持续复苏,关注医药创新、GLP-1、设备更新

      医药行业周报:三季度业绩持续复苏,关注医药创新、GLP-1、设备更新

      医药商业
        医药周观点:9月份WCLC催化,三季度业绩持续复苏,继续重点关注创新药、创新产业链、骨科、科学仪器、原料药、医疗设备、医药出海等细分领域投资机遇。   1)CXO: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全球央行年会发出强烈的降息信号,为更大幅度政策调整留下空间,降息预计下全球CXO龙头新签订单有望持续改善,重点关注ADC CDMO、临床CRO龙头和GLP-1产业链。2)创新药:国产创新药出海授权首付款逐步确认收入,科伦博泰、恒瑞医药、百利天恒等企业上半年业绩超预期。3)中医药:跟踪本周(8.19-8.23)SW二级中药指数下跌6.49%而同期SW医药生物下跌7.31%。本周上市公司密集发布2024年半年报,建议关注中药上市公司业绩情况。4)疫苗血制品:持续看好静丙行业下半年及明年持续较快发展的弹性和确定性,其次关注下半年浆站数量变化驱动的行业份额变革中的潜在受益公司,疫苗方向关注相对稀缺的带疱疫苗放量为国内公司带来的潜在增量业绩。5)医药上游供应链:创新药全产业链政策落地,伴随投融资底部回升,美国降息预期加强,国内竞争环境开始转好,叠加海外市场开拓,有望带动2024年生科链板块业绩+估值修复,重点关注制药工业端大订单落地以及出海节奏。6)医疗设备与IVD:国内以旧换新政策逐步落地,有望在24H2释放重大增量需求,关注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华大智造、山外山,其次重点关注消费型医疗设备的顺周期复苏反弹,如怡和嘉业、鱼跃医疗;IVD方面关注国内的集采政策落地后具体情况推进和在海外市场的仪器铺货及单产情况,如迈瑞医疗、新产业和亚辉龙等。7)医疗服务:后续建议重点关注体外基金资产储备充足的相关标的、医保政策相对友好以及医保改革受益标的,例如:三星医疗、海吉亚医疗、固生堂等;8)线下药店:随着药品定价体系的进一步透明化,头部药店由于具有明显商品采购优势、上游议价优势、价格管控优势、SKU调整优势将具备更强的竞争优势,后续行业竞争加剧有望加速中小连锁以及单体门店的出清,加速头部集中趋势。9)高值耗材:短期关注脊柱国家集采出清带来的下半年业绩高增确定性机会,此外我们预期神外、骨科方向或将较快出现手术量复苏,关注相关领域基本面变化驱动的投资机会,持续看好DRG/DIP2.0影响下国产化率较低的电生理、外周、神经介入领域的中长期成长空间及国产化率提升机遇。   10)原料药:当前原料药板块企稳趋势明显,沙坦类、肝素类等特色原料药价格筑底,看好行业扰动因素出清,龙头厂商规模化降本带来的利润增厚。11)仪器设备:聚光科技旗下谱育科技的质谱流式、光谱流式、微波消解仪,禾信仪器的四极杆联用飞行时间质谱,海能技术的高效液相色谱等。随着科学仪器需求端触底回暖,以及特别国债驱动的设备增量/换新订单的扶持,看好下半年及明年科学仪器行业的增速恢复,关注近期科学仪器龙头公司业绩边际变化。12)低值耗材:短期关注OEM模式下低耗龙头出海具有持续开拓能力和产品升级的公司,关注相关公司下半年增量客户变化,中长期持续看好GLP-1产业链相关包材、针头产品广阔市场潜力的兑现。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泰格医药、恒瑞医药、百济神州、迈瑞医疗、三友医疗、爱康医疗、圣诺生物、和黄医药、博瑞医药、众生药业、聚光科技、新和成、健友股份、诺泰生物、微芯生物、怡和嘉业、华润三九、方盛制药、康龙化成等。   风险提示:集采压力大于预期风险;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竞争加剧风险;政策监管环境变化风险;药物研发服务市场需求下降的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1页
      2024-08-26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