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3028)

    •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2025年第3期总第126期:多地取消医院用药数量限制,为新药引进开辟顺畅通道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2025年第3期总第126期:多地取消医院用药数量限制,为新药引进开辟顺畅通道

      中药
        行业回顾   本报告期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涨幅为0.07%,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位居第11,跑输沪深300指数(0.12%)。从子行业来看,血液制品、医疗研发外包涨幅居前,涨幅分别为2.74%、2.00%;疫苗、中药跌幅居前,跌幅分别为1.91%、1.68%。   估值方面,截至2025年1月27日,医药生物行业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为25.41x(上期末为25.31x),估值上行,低于均值和负一倍标准差。医药生物申万三级行业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前三的行业分别为诊断服务(70.23x)、医院(36.48x)、医疗耗材(32.72x),中位数为26.65x,医药流通(15.55x)估值最低。   本报告期,两市医药生物行业共有16家上市公司的股东净减持3.36亿元。其中,4家增持0.43亿元,12家减持3.79亿元。   重要行业资讯:   国家医保局/财政部:有序推进省内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纳入按病种付费管理   《国务院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委员会关于药品领域的反垄断指南》   诺和诺德:“Ozempic(1.0mg司美格鲁肽)”获美国FDA批准新适应症,降低24%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   复宏汉霖:私有化终止   亚盛医药:正式登陆纳斯达克   投资建议:   继上海、广州、北京、四川等地取消医疗机构药品数量限制后,近日新疆也正式发文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应取消药品进院品种和数量限制。这一举措为医保目录里各类创新药品打开了医院的大门,极大地促进了这些药品的入院与临床使用,患者的用药选择也因此变得更加多元,能够享受到更多优质药物治疗方案。步入2025年,创新药领域的国际合作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年初至今,已有多家公司成功达成创新药出海的重磅合作,单个项目的潜在金额高达10亿美元级别。在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创新药行业的政策环境正逐步向好,边际改善明显。与此同时,创新药企业积极寻求海外市场突破,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鉴于此,建议投资者持续关注创新药板块中具备原发创新能力或出海能力的优质公司,它们有望在行业变革与发展中脱颖而出,创造更多价值。   风险提示:   政策不及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市场风险加剧。
      长城国瑞证券有限公司
      26页
      2025-02-06
    • 2024年血制品行业跟踪报告(附批签发):全年人白批次增长14%,价格开始调整

      2024年血制品行业跟踪报告(附批签发):全年人白批次增长14%,价格开始调整

      生物制品
        分品种来看批签发数据,人血白蛋白:2024年,人血白蛋白批签发5423批(+14%),其中国产人白获批1708批(+9%),占比为31%,进口人白获批3715批(+17%),占比为69%。2024Q4人血白蛋白批签发批次为1281批(+11%)。免疫球蛋白:2024年静丙批签发批次为1308批(+3%);其他品种如狂免148批(+24%)、破免145批(+12%)。2024Q4静丙批签发批次为329批,同比增长39%。凝血因子类:2024年凝血因子Ⅷ获批568批(+33%)、PCC获批249批(-18%)、纤原获批263批(-3%)。2024Q4凝血因子Ⅷ获批154批(+48%)、凝血酶原复合物获批50批(-6%)、纤维蛋白原获批48批(-24%)。   人白院内外价格有所调整。受2023年血制品区域集采、外资企业市场策略调整等因素影响,人白的院内外价格边际降低。2024年各企业人白院内中位中标价格区间小幅下移;静丙中位中标价保持稳定。院外价格方面,24Q4部分外资企业在陕西、深圳、徐州等地的人血白蛋白院外价格有所下降,陕西、徐州等地静丙院外价格保持高位,深圳的静丙院外价格有所回落。   2024年前三季度血制品归母净利增速12%。剔除华兰生物疫苗业务后,7家血液制品上市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总额约为176亿元(+1.7%),归母净利润总额约48亿元(+12.2%),扣非归母净利润45亿元(+12.2%)。利润增速快于收入,主要系博雅生物非血制品业务剥离改善盈利,以及部分龙头公司产品价格较高。   投资建议:建议重点关注上海莱士(002252.SZ)、天坛生物(600161.SH)、卫光生物(002880.SZ)、华兰生物(002007.SZ)、派林生物(000403.SZ)、博雅生物(300294.SZ)。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风险;企业产品质量风险;新品种研发不及预期。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8页
      2025-02-06
    • 中国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中国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 拉丁美洲医疗保健和生命科学部门市场准入快速指南

      拉丁美洲医疗保健和生命科学部门市场准入快速指南

      医疗服务
        Introduction   拉丁美洲的医疗与生命科学行业高度受监管。本报告提供了关于价格控制机制的精炼概述,包括相关机构、类别和规定。此外,还初步探讨了接入公共健康系统及可获得药物的法规。报告还强调了对私人医疗计划监管的关键考虑因素,包括强制性最低覆盖范围。   阿根廷   定价   在考虑市场授权和经济监管条件时,应注意权威性、基础、定义以及调整等方面。   市场营销授权持有者可以设定药品的价格,但必须向国家药品、食品和医疗器械管理局(ANMAT)的注册系统通报该价格。   通用规则是自由设定价格。一般的限制存在于以下法律和法规中:民商法典、反垄断法、商业忠诚度法令、消费者保护法以及专利法(假设药物受专利保护)。   在2020年,当局对特定孤儿药的价格进行了监管,并冻结了特定药品的价格,基于《供应法》防止因通货膨胀导致价格上升,而该《供应法》近期已被废止。   获得私人卫生系统   当涉及到私人计划的监管以及强制性和 / 或最低覆盖率时 , 您应该考虑什么 ?   一旦产品从ANMAT获得市场营销授权,就不需要进一步批准即可在私营市场销售。   健康保险提供商受到严格的监管和监督,包括最低强制保险覆盖范围。该覆盖范围的范围主要由行政主管部门监管,但在某些情况下,法院也可能要求将特定的治疗方法或产品纳入最低覆盖范围。   进入公共卫生系统   了解有关识别系统 , 按系统选择药物的问题。谁负责审查和更新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MOH)负责管理公共卫生服务的相关行政事务,是中央公共行政的一部分。省级卫生部门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合作开展工作。   ANMAT依赖卫生部(MOH)授予进口和制造许可,并负责监督良好生产规范(GMP)的遵守情况以及发放市场授权。   国家综合药物政策部门(阿根廷国家毒品政策部(SEDRONAR))负责监管某些化学物质的操作,这些化学物质可能被用于非法制造麻醉药品和精神活性物质。SEDRONAR隶属于总统办公室。   国家健康保险系统(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System)的健康服务监督局(Superintendence of HealthServices,SSS)拥有对健康保险公司的监控、控制和执行能力。   国家卫生部下属的分散机构——健康技术与临床卓越评估委员会(Comisión Nacional de Evaluación deTecnologías Sanitarias y Excelencia Clínica,简称CONETEC)负责从伦理、医疗、经济和社会维度对卫生系统中使用的健康技术进行评估,并提出技术推荐意见,涉及这些技术的引入、退出、使用形式、融资和覆盖等方面。
      贝克.麦坚时国际律师事务所
      14页
      2025-02-05
    • 医药行业周报:X4创新小分子疗法Mavorixafor上市申请获EMA受理

      医药行业周报:X4创新小分子疗法Mavorixafor上市申请获EMA受理

      化学制药
        报告摘要   市场表现:   2025年1月27日,医药板块涨跌幅-0.02%,跑赢沪深300指数0.39pct,涨跌幅居申万31个子行业第16名。各医药子行业中,医药流通(+0.95%)、线下药店(+0.89%)、血液制品(+0.40%)表现居前,疫苗(-0.70%)、医疗研发外包(-0.70%)、医院(-0.52%)表现居后。个股方面,日涨幅榜前3位分别为济高发展(+10.16%)、南卫股份(+10.00%)、赛力医疗(+9.99%);跌幅榜前3位为华仁药业(-8.04%)、长药控股(-6.00%)、葫芦娃(-5.78%)。   行业要闻:   近日,X4Pharmaceuticals宣布,其用于治疗WHIM综合征的药物Mavorixafor的上市授权申请(MAA)已被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的人用药品委员会(CHMP)接受,目前该申请正处于评估阶段。Mavorixafor是一种CXCR4受体小分子拮抗剂,正在开发为针对罕见原发性免疫缺陷疾病(包括WHIM综合征)的每日一次口服治疗药物。   (来源:X4,太平洋证券研究院)   公司要闻:   鲁抗医药(600789):公司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50-4.15亿元,同比增长42%-6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92-2.25亿元,同比增长10%-29%。   凯莱英(002821):公司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8.50-10.50亿元,同比下降54%-6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8.30-10.10亿元,同比下降52%-61%。若剔除大订单影响,2024年营业收入保持持续增长,其中小分子CDMO同比增长11%,新兴业务同比增长3%。   羚锐制药(600285):公司发布公告,公司拟以自有资金收购银谷制药90%股权,交易价格为人民币70,390.80万元,本次交易完成后银谷制药将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纳入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鱼跃医疗(002223):公司发布公告,子公司鱼跃香港拟按照10.36美元/股的价格,以自有资金2720.98万美元认购Inogen定向增发的2,626,425股普通股,约占本次投资完成后Inogen已发行普通股的9.9%。此外,公司与Inogen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在国际分销业务、商标许可及分销业务、联合研发、供应链优化四个方面,开展深度战略合作。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及上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5-02-05
    • 医疗器械-生命信息与支持设备专题:论高国产化率赛道增长点在何方?

      医疗器械-生命信息与支持设备专题:论高国产化率赛道增长点在何方?

      医疗器械
        核心观点   前言:在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与急重症患者救治相关的生命支持医疗设备的需求日益增长。亦得益于生物医学工程和信息技术的突破,生命监测与支持技术正逐步实现集成化、精准化、和智能化。从简单的心电监护到较为复杂的体外生命支持系统,这些医疗设备在临床应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术式的不断革新和产品线的扩围发展,我们不禁要问“高国产化率的生命支持设备未来增长点在何方?”本篇报告将重点围绕生命支持医疗设备行业三大核心问题来做解读:1)市场需求层面,各子行业的市场规模及年复合增长几何?2)格局层面,各子行业目前的竞争格局以及行业核心技术发展趋势?3)潜在增长层面,论高国产化率赛道增长点在何方?   需求端:百亿级市场,AI互联互通在即。生命支持设备用于长时间维持患者生命指征,属于ICU病房中会使用到的部分设备,AI互联互通在即。   产品主要包括:1)器官支持类;2)监护类;3)急救类;4)其他。其中器官支持类主要有呼吸机、麻醉机、血液/腹膜透析设备、体外膜肺氧合装置(ECMO,也有急救性质)、医用制氧设备、以及医用供气排气相关设备。监护类主要有监护仪、心电图机、婴儿辅助类。急救类主要有除颤仪、心肺复苏设备、反搏泵、输液泵等。其他类主要有降温毯、排痰仪、灯床塔等。   从市场规模来看,2019-2022年复合增速较快的是体外除颤、心肺复苏、心电图机以及ECMO设备。2024年市场规模约146亿(-31%),同比下滑主要系医疗反腐以及设备以旧换新推迟影响。分产品看,2024年血液净化设备占比23.4%、监护仪占比19.5%、呼吸机占比17%、麻醉机占比15.5%,前四共计占比超过75%。尽管2024年总规模有所下滑,但是外部作用力对各个产品有着差异化的影响。影响较小的产品是血液/腹膜透析净化设备和麻醉机,因此中标金额占比提升明显。影响较大的产品是呼吸机和监护仪,因此中标金额占比有所下降。   从趋势上看,2019-2024年国内生命支持设备中标金额呈现波动态势——22年底ICU紧急采购后,导致23年需求略有所透支;24年需求下滑,主要系医疗反腐、医疗设备以旧换新项目落地延迟、以及宏观经济导致的医院财政开支紧张等因素影响(详见生命支持设备全图谱总结——中标金额、yoy、国产化率、竞争格局、价格区间、存量台数)。   1)呼吸机:主要包括医用呼吸机(有创+无创)以及急救与转运呼吸机等,其中医用呼吸机占比95%。   2)麻醉机:主要包括麻醉机、麻醉工作站(系统)和麻醉机配件,智能化集成化程度不断提高。   3)血液/腹膜透析设备:用于维持肾衰竭患者生命,尿毒症患者人数近年来持续上升。   4)ECMO:用于临时替代心肺功能的高级体外生命支持技术,主要应用集中在三甲医院。   5)监护仪:技术上向更高精度及集成化、自动化、AI赋能方向发展。   6)心电图机:行业向个性化监测和远程心电监护方向发展。   7)体外除颤设备:截至24H1全国已布设超6.5万台,按照配置建议未来空间为140~280万台。   8)心肺复苏设备:采购主体仍是医院,公共场所心肺复苏机的配置率亦在逐步提升。   竞争格局及产品对比:2024年国产化率约65%,其中ECMO仍有国产替代逻辑。按照中标金额,国产化率>85%的产品:婴儿辐射保暖台、体外除颤设备、心肺复苏设备、医用制氧设备、监护仪;国产化率40~85%的产品:监护仪、婴儿培养箱、医用供气排气相关设备、心电图机、呼吸机(医用)、麻醉机、血液/腹膜透析设备(不包括耗材);相对仍处于低国产化率的产品:ECMO设备。2024年宏观来看,国产品牌迈瑞(27.4%)、科曼(6.8%)、威高(3.9%)、山外山(3.3%)、理邦仪器(1.8%)处于领先地位。   1)呼吸机:国产化率63.9%(-11.6pp),主要系外资德尔格医疗份额提升明显;国产呼吸机逐步崛起,在高端呼吸机领域寻求突破。   2)麻醉机:国产化率57.1%(-2pp),市场集中度高,迈瑞、德尔格、GE三足鼎立;国产高端机型实现突破,多维度评定性能优劣。   3)血液/腹膜透析设备:国产化率45.3%(+6.3pp),提升较快;前五厂家占据75%市场份额,但其中只有威高和山外山为国产品牌。从性能上看:1)国产透析机(设备)关键性能比肩进口产品,具备国产替代的基础,主要差距体现在产品口碑、稳定性、以及后期服务;2)血液透析器(耗材)国产品牌已掌握关键制膜技术,原材料国产化亦逐步实现突破。   4)ECMO整机:国产化率29.1%(+20.2pp),进口理诺珐及迈柯唯处于领先地位。2024年国产品牌汉诺医疗市占率12.1%(+9.8pp),提升明显。从性能上看,国产设备厂商实现从0到1的突破,逐步实现核心组件及整机技术的国产化。   5)监护仪:国产化率85.6%(-0.7pp),迈瑞独占鳌头而其他品牌占比较为分散;血压、血氧、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测量技术是临床的核心需求。   6)心电图机:国产化率69.2%(-2.8pp),前五仅一家外资且市场较为分散;从性能上看,国产与进口产品无显著差异,在高频响应及基线稳定性上甚至更优。   7)体外除颤设备:国产化率94.5%(+4.9pp),市场高度集中且迈瑞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发展方向是在性能上趋向于达到同等效果时,尽量降低电击能量。   8)心肺复苏设备:国产化率94.5%(+3.6pp),前两名主要在安保医疗和尚领之间角逐;从性能发展方向上看,第三代全胸腔包裹式的三维按压更贴近真实心脏工作原理。   潜在增长层面,从四个维度来看高国产化率赛道路在何方。   1)内需:政策持续支持加强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中长期看ICU生命支持设备需求升级——我国ICU(重症监护单元)床位23年年初疫情放开后快速增加,23年年初全国重症医学床位总数为21.6万张。测算按照22年底总人口14.1亿计算,床位数已达到25年政策目标15张/10万人。伴随着ICU床位的大幅提升,生命支持设备22年底开展全国多地应急预案紧急采购。床位先行,按照床位设备配置标准测算,相关生命支持设备预计仍有增长空间。关于区域均衡方面,2019年东部地区重症床位县域占比最高(83.8%),西部地区年均增长速度最快(7.8%)。其次中国每10万人口重症床位数与部分欧美国家仍存在差距,相关设备长期仍有需求空间。此外,其他因素例如医疗新基建项目以及分级诊疗带来的需求扩容、老龄化程度加重带来的相关疾病发病率提升、以旧换新刺激政策均利多长期生命支持设备需求。   潜在增长层面,从四个维度来看高国产化率赛道路在何方。   2)出海:监护仪、呼吸机、麻醉机、心电图机趋于稳态,透析设备增长强劲——2024年医疗设备出口规模963亿元(-6.6%),主要系贸易政策加关税、以及疫情期间出口激增透支需求所致。2024年下滑速率趋缓,仍有结构性机会。   从区域上看,主要出口国家是美国(24%)、德国(7%)、日本(6%)。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为首的这些传统意义上医疗器械产业链较为完善的地区出口额相对也较高。关于出口东南亚国家,昆明正在进入国际陆港运营联通新时代。2024年11月26日,中老泰铁路“昆明陆港号”完成了首趟双向奔赴。多式联运、物流园建设、海关监管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将极大地便利昆明与东南亚的交通连接,对后续国产设备厂商陆路运输和影响力辐射起到较大作用。但风险上仍需关注欧洲出口方向的地缘政治风险。   从产品维度上看,①呼吸机出口规模69.7亿元(-2.4%),因疫情2022年出海体量激增,后维持高位。其中出口美国和新加披金额提升最为显著。②麻醉机出口规模15.1亿元(+2%),因疫情2022年出海有所增长,后维持高位。其中出口美国、德国、印度最多。③血液透析出口规模6亿元(+18.7%),近10年来出海规模增长显著,出口印度尼西亚、泰国、印度、墨西哥、俄罗斯均有所提升。④监护仪出口规模31.6亿元(-4.2%),主要系疫情2020年出海激增,后续需求有所回落。主要出口美国,2024年印度占比下降;⑤心电图机出口规模5亿(-7.1%),整体趋于稳态,出口集中在美国、印度、德国和意大利,其中2024年土耳其、西班牙等地增长较快。   3)AIGC让产品线互联互通成为可能,助力全链条精准监测病人病情——收费方面,2024年11月医保局在特定项目中设立“人工智能辅助”拓展项,即同样的价格水平下,医院可以选择培养医务人员进行诊疗,也可以选择使用人工智能参与诊疗行为,但现阶段不重复收费。此项政策对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收费端的指引相对正面,为未来人工智能的收费提供路径。风险上仍需关注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可能会对涉及国家安全的AI技术进行审查和限制,尤其是在涉及跨境数据流动时。其中单论生命支持设备在ICU重症监护方向上的落地应用,迈瑞医疗在AIGC方向上2024年底率先发布重症医疗大模型,我们认为这预示着人工智能化、数字化医疗监测和治疗设备将成为ICU建设的重要方向。   4)ECMO设备及一次性耗材国产突破,逻辑上行业需求扩容、技术突破、国产替代三位一体——   2024年ECMO市场规模我们测算后约为7亿元,ECMO主要应用在三级甲等医院,尤其是在重症医学科和心脏外科等部门。根据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委员会的统计数据,2017年至2021年中国实施的ECMO例数从2826例增加到10656例,年复合增速39%。   2024年ECMO国产化率为29.1%(+20.2pp),主要系国产品牌汉诺医疗市占率12.1%(+9.8pp),提升明显。目前进口理诺珐及迈柯唯处于领先地位,国产厂家逐步布局ECMO,大浪淘沙,预计后续竞争格局将更为集中。   ECMO开机费用较贵,原因在于一次性循环套包及每天ICU病房费用较高,具体医保报销比例各地政策不一。国产设备厂商汉诺医疗2023年实现从0到1的突破,逐步实现核心组件及整机技术的国产化。2023年1月体外心肺支持辅助设备以及一次性使用膜式氧合器套包获批上市。同年7月,一次性使用离心泵泵头以及一次性使用膜式氧合器获批上市。国产ECMO在关键的离心泵和氧合器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展,成功提升了氧合效率,减少了膜间压力降,并且在氧合器的设计上实现了创新性突破。我们预计一次性耗材部分价格会有所下降,未来耗材端预计国产化率将会显著提升。   相关标的:迈瑞医疗、威高股份、山外山、理邦仪器、鱼跃医疗、健帆生物、三鑫医疗、戴维医疗、宝莱特。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政策风险、研发不及预期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4页
      2025-02-05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2月第2周):医保商保一体化结算加速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2月第2周):医保商保一体化结算加速

      中药
        行业观点:   周度市场回顾。本周(含六个交易日,1月20日-1月27日)医药生物指数收平。整体来看,医药生物依旧围绕2024年业绩预告进行交易。从板块来看,血液制品表现最佳(2.74%),受益于博雅生物2024年业绩预告表现亮眼,其次是医疗研发外包(2%)和医药流通(1.15%)。医院(-0.88%)、中药(-1.68%)和疫苗(-1.91%)板块跌幅居前。从个股来看,涨幅前三的股票是健友股份(12.87%)、南卫股份和*ST目药,跌幅前三的股票是大理药业(-26.34%)、普利制药(-22.9%)和长药控股(-21.99%)。   医保商保一体化同步结算平台试点上线运行,在部分试点省份,基本医保与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的协同发展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在理赔环节,打破医保部门、定点医疗机构和商保公司之间的数据壁垒,用户在完成医疗费用结算时,平台能够自动识别并计算基本医保和商业医疗保险的赔付金额,实现市民健康保与基本医疗保险一站式同步结算,“医保+商保+自付”同步完成。显著提升了理赔效率,全程监管,可信共享。医保商保一体化同步结算平台探索了基本医保与商业医疗保险协同,打破了过去商业保险先花钱后报销的传统理赔方式,有望加速落地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提升商业医疗保险在医疗体系的支付占比。   AI+医药持续推进,本周医药在AI应用端持续有消息传出,Tmpus完成Ambry Genetics收购完善上游肿瘤检测业务拼图。晶泰科技与韩国制药企业JWPharmaceutical合作打造打造新一代药物合成实验室。AI+医药仍处在发展早期,AI在医药的药物研发、   辅助诊断等领域应用不断推进,有望加快AI+医药从   科研转向产业落地。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并购重组存在不确定性。
      世纪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9页
      2025-02-05
    • 生物制药客户参与的未来

      生物制药客户参与的未来

      化学制药
        增强的客户体验 , 建立在相互价值交换的基础上 , 并通过互联互动实现   过去的三十年见证了特药的迅速崛起。三十年前,美国市场上大约有10种特药;而今,已有671种经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生物制剂上市。 1 在2023年,欧洲药品管理局推荐了77种药物用于市场授权,其中包括39种新的活性物质和17种罕见疾病治疗药物。 2 这种增长为缺乏可行治疗选择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员(HCP) 及其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但进步并非没有挑战。随着复杂且昂贵的治疗方案日益增多,证明和传达产品价值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当前的互动策略往往难以将相关的信息和产品推向市场,从而影响患者结果的改善。功能性的部门壁垒和传统的工作方式只会使这一过程更加困难,增加不必要的效率低下、成本上升以及影响效果。是时候重新审视你的方法了。   这篇论文探讨了未来proof的客户参与策略,并指导如何加强与医疗保健提供者(HCPs)、健康 care 组织(HCOs)、支付方和患者的关系,以确保患者访问并改善结果
      Veeva Systems Inc.
      21页
      2025-02-05
    • 化工行业:省级地方两会落幕,探寻化工投资主线

      化工行业:省级地方两会落幕,探寻化工投资主线

      化学制品
        摘要:   事件:截至目前,2025年省级地方两会已全部落幕,各地陆续发布政府工作报告,对2025年重点工作予以部署。我们认为,化工行业应重点围绕“扩大内需”、“新质生产力”、“绿色低碳”等方向探寻投资主线。   着力扩大内需,把握成长确定性机会。2025年上海、安徽、四川等多地政府报告“头号任务”涉及扩内需、促消费。从刺激消费的具体方式来看,多地提及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我们看好汽车、家电等终端产品产销放量,建议重点关注上游制冷剂、改性塑料板块。一是,政策持续发力,看好制冷剂长景气周期。供给端,配额管理政策稳定且连续,2025年HFCs供应有望维持紧平衡。需求端,全方位扩大内需下,2025年我国以旧换新政策有望延续、扩围、扩容,看好制冷剂需求表现。预计2025年主流制冷剂产品的价格、价差有望维持较高水平,配额占比较高的制冷剂龙头企业有望充分受益。二是,成本压力有望减轻,改性塑料规模持续扩张。成本端,2025年预计Brent原油价格中枢有望适度下移,或带动改性塑料成本压力减轻。需求端,政策发力下,白电、彩电产销有望放量,改性塑料需求基本盘预计稳中有增,且汽车轻量化趋势有望持续提振车用改性塑料需求,看好行业龙头规模持续扩张。   培育新质生产力,看好新材料国产替代。2025年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多地政府报告在新质生产力领域提及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关键词。我们认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高端新材料的底层支撑,建议重点关PEEK、COC/COP等板块。一是,人形机器人量产有望提速,PEEK应用空间广阔。PEEK材料比强度、介电常数、耐化学性等表现优异,是人形机器人轻量化的极佳解决方案。近年来,全球PEEK行业呈现“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目前多个国产PEEK产品主要性能指标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且高性价比优势明显。看好人形机器人量产提速下PEEK材料应用空间的扩容。二是,VR/AR光学镜片首选材料,COC/COP国产放量在即。COC/COP光学性能优异,特别是作为光学镜片,能有效实现AR/VR设备的轻薄化。供给端,COC/COP技术壁垒高,海外企业高度垄断,近些年来,国内企业拓烯光学、阿科力等在产业化方面陆续取得突破。需求端,COC/COP材料已在AR/VR展开运用,行业需求迎来新动能。关注COC/COP国产替代进程领先的企业。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塑料循环经济大有可为。2025年江苏、湖南、广西、青海等多地政府报告提及落实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行动,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目前,大量废塑料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相比于填埋、焚烧等传统废塑料处理方案,发展塑料循环经济可以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碳排放,符合绿色低碳和循环经济的要求,是未来废塑料处理的重要发展方向。热解、催化热解等化学回收技术可以将废塑料断链分解为油、短链烯烃等产物,进而减少油气资源品的消耗,是一种相对无害且高效的废塑料处理方式,有望成为未来提升废塑料回收率、降低碳排放的重要突破口。塑料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强化趋势下,塑料循环经济发展空间广阔,建议关注废塑料化学回收技术先行者。   投资建议:看好制冷剂、改性塑料、PEEK、COC/COP、废塑料裂解等领域投资机会,建议关注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国恩股份、金发科技、南京聚隆、中研股份、沃特股份、阿科力、惠城环保等。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5-02-05
    • 氟化工行业:2025年1月月度观察:制冷剂价格继续上涨,氟化工企业四季度业绩大增

      氟化工行业:2025年1月月度观察:制冷剂价格继续上涨,氟化工企业四季度业绩大增

      化学原料
        核心观点   1月氟化工行情回顾:截至1月末(1月27日),上证综指收于250.60点,较12月末(12月31日)下跌3.02%;沪深300指数报3817.08点,较12月末下跌2.99%;申万化工指数报3261.94,较12月末下跌0.57%;氟化工指数报1283.43点,较12月末下跌0.58%。1月氟化工行业指数跑输申万化工指数0.01pct,跑赢沪深300指数2.41pct,跑赢上证综指2.44pct。据我们编制的国信化工价格指数,截至2025年1月27日,国信化工氟化工价格指数、国信化工制冷剂价格指数分别报1135.49、1611.87点,分别较112月底+1.41%、+4.72%。   制冷剂内销价格方面,据氟务在线,截至1月27日,R22市场报盘上涨至35500元/吨,体现了工厂对配额缩量后的供给担忧;R125报盘42000元/吨;R134a货源紧缺现象难以缓解,散水控量发货,企业报盘提升到44000元/吨附近;R32春季需求预期增速明显,当前零售报盘提升至43000元/吨;R404、R507因R143、R125原料提价逐步传导,现阶段市场上涨1000-2000元/吨,多品种主流报盘43000-44000元/吨;R142b企业惜库情绪升级,封盘不报之下报价混乱。外贸市场方面,近期外贸R22、R32、R134a、R410a、R125市场整体表现向好,企业将R32、R125、R410、R134a品种报价均上调至42000元/吨以上,R22内外贸报价协同一致,R404、R507受益于R125市场价格上涨,当前企业出厂提价至42000元/吨,内外贸价差快速收敛。   2024年制冷剂出口数据出炉,R32出口量价齐升。2024年来,我国不同品类制冷剂出口情况出现分化。2024年1-12月,我国R22出口8.15万吨,同比-13.67%;R32单质出口5.70万吨,同比+14.69%;R125/R143a/R143出口1.75万吨,同比-22.22%;R134a出口12.45万吨,同比-10.50%。此外,混配制冷剂R410A折合R32出口量在4.04万吨附近,综合推算,2024年制冷剂R32出口总量在9.74吨附近,2024年度R32的外用配额为9.76万吨,年度外用配额基本消化完毕。R134a外用配额消耗在95%左右,下半年出口表现较好。R125/R143系列出口量持续下滑,根据R125/R143系列出口推算,R125外用配额消耗约为70%,R143a消化约75%。出口价格方面,截止至2024年12月出口均价,R22、R32、R134a等产品外贸价格与内贸价格仍然倒挂:外贸价格低于内贸价格,但R32价差快速收敛。此外,根据氟务在线报盘,近期外贸R22、R32、R134a、R410a、R125市场整体表现向好,企业将R32、R125、R410、R134a品种报价均上调至42000元/吨以上,R22内外贸报价协同一致,R404、R507受益于R125市场价格上涨,当前企业出厂提价至42000元/吨,零售市场方面企业对外报盘更进一步上调。   2025年制冷剂配额核发,看好产品长期景气度延续。2024年12月1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2025年度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生产、使用和进口配额核发情况的公示》,生态环境部受理了48家企业提交的2025年度二代制冷剂生产、使用配额申请,受理了67家企业提交的2025年度三代制冷剂生产、进口配额申请,并对最终各企业生产、进口二代、三代制冷剂配额进行了公示。其中HCFCs落实年度履约淘汰任务,生产量削减了4.99万吨,减幅23.37%;三代制冷剂生产和使用总量控制目标保持在基线值,维持了2024年的生产配额总量为18.53亿吨CO2、内用生产配额总量为8.95亿吨CO2、进口配额总量为0.1亿吨CO2,在具体细分品类上,根据2024年的供需情况,R32、R125、R143a相比2024年配额有所增加,R134a相比2024年有所减少。我们认为,制冷剂配额政策的严肃性将持续,在供给端长期强约束的背景下,我们持续看好制冷剂产品长期景气度的延续。   2024年空调生产基数较高,2025年国补政策延续。2024年来,在国补政策刺激下,国内家电空调市场从8月开始回转,并在四季度进入了年底冲刺阶段;海外市场受欧美夏季高温、海外补库需求持续、美国降息刺激消费、新兴市场特别是东南亚和拉美地区的快速增长影响,2024年家用空调外销量同比快速提升。2025年,空调原材料价格居于高位,制冷剂价格也在不断上行,2025年一季度存在去年高基数的增长压力。但国补政策延续,我国三四线城市市场较大且基数较小,未来增长空间可观。出口方面,去年受春节假期影响,基数较小,且海外客户订单增长需求仍然存在,预计今年一季度空调出口仍将快速增长。此外,特朗普关税目前暂未明显提升,抢出口现象也未出现,预计随着海外补库尾声接近,出口增速将回落至个位数。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2月中国空调产量2369万台,同比上涨10.06%;1-12月累计产量23187万台,同比增长8.12%。据产业在线家用空调排产报告显示,2025年1月家用空调内销排产724万台,同比-1.1%;2月排产727万台,同比+19.8%;3月排产1380万台,同比+11.7%;4月排产1402万台,同比+14.0%。2025年1月家用空调出口排产990万台,同比+10.7%;2月出口排产866万台,同比+38.6%;3月出口排产1113万台,同比+10.4%;;4月出口排产1075万台,同比+9.2%。   本月氟化工要闻:巨化股份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三美股份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永和股份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昊华科技45亿配套资金募集完成、三美股份四代制冷剂等项目环评公示、巨化股份5000t/a巨芯冷却液-全氟聚醚衍生物工艺研究项目环评公示、巨化股份将设立制冷剂销售部门。   投资建议:2025年制冷剂配额核发情况公示,二代制冷剂履约加速削减,三代制冷剂R32同比增发4.0万吨,R22、R32等品种行业集中度高;需求端受国补政策刺激、欧美补库、东南亚等新兴区域需求增长等因素影响,海内外空调生产、排产大幅提升。二代制冷剂R22等品种在供给快速收缩、空调维修市场的支撑下,预计2025年将出现供需缺口;三代制冷剂R32供给虽同比小幅提升,但2024年库存消耗殆尽,需求端也呈现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将保持供需紧平衡。我们认为,制冷剂配额约束收紧为长期趋势方向,在此背景下,我们看好R22、R32等二代、三代制冷剂景气度将延续,价格长期仍有较大上行空间;对应二代、三代制冷剂配额龙头企业有望保持长期高盈利水平。建议关注产业链完整、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制冷剂配额领先以及工艺技术先进的氟化工龙头企业及上游资源龙头。相关标的:巨化股份、三美股份等公司。   风险提示:氟化工产品需求不及预期;政策风险(氟制冷剂环保政策趋严、升级换代进程加快、配额发放政策变更等);全球贸易摩擦及出口受阻;地产周期景气度低迷;各公司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化工安全生产风险等。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6页
      2025-02-05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