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4332)

    • 医药行业2022年10月投资策略暨三季报前瞻:关注创新药械、自主可控及疫后复苏

      医药行业2022年10月投资策略暨三季报前瞻:关注创新药械、自主可控及疫后复苏

      生物制品
        医药行业:9月医药板块随大盘持续走低。2022年9月申万医药指数下跌6.82%,跑输沪深300指数0.11%,涨跌幅在所有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中游。分子板块看,医疗器械下跌0.13%,化学制药下跌5.07%,医药商业下跌5.71%,中药下跌5.96%,生物制品下跌8.67%,医疗服务下跌13.98%。   三季报前瞻:关注高景气赛道以及可能超预期的个股。A股即将进入密集的三季报业绩披露期,我们预计CXO以及部分医疗器械、疫苗板块的公司将延续业绩高增长,包括惠泰医疗、海泰新光、爱博医疗、万泰生物等。血制品、中药等板块预计将有稳健的增长,而医疗服务、化学制药等板块的业绩则受到疫情以及集采等政策的影响,期待后续业绩的恢复。   贴息政策推动设备更新需求,建议关注国产设备龙头。9月7日和13日国务院连续召开会议决定,对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阶段性财政贴息和加大社会服务业信贷支持。目前已有多地在推进医疗设备购置贴息贷款的落地,将在未来一年内增加较大的设备采购更新需求,有利于国产医疗设备企业的销售放量。建议关注平台型龙头器械公司:迈瑞医疗、联影医疗。   自主可控需求加速国产替代,上游龙头持续受益。伴随地缘政治影响的逐步兑现、医保控费下成本因素的日益显现及本土企业实力的快速完善,医药上游中高端市场国产替代加速,上游龙头有望持续受益,推荐关注:纳微科技、东富龙、楚天科技。   投资建议:关注创新药械、自主可控及疫后复苏三大主线。在疫情的影响下,我们预计三季度医药行业仍有部分子板块和个股延续高速增长。贴息政策推动设备更新需求,将利好国产设备龙头;脊柱国采落地后,市场对于政策的担忧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解除。我们认为,医药行业的基本面、政策面和情绪面都有望迎来触底反弹。推荐10月策略组合为:(A股)恒瑞医药、迈瑞医疗、爱尔眼科、爱博医疗、威高骨科、普洛药业、惠泰医疗;(H股)康诺亚、康方生物、中国中药、威高股份、先瑞达医疗。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的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监管政策调整的风险、医保降价超预期的风险、商业化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9页
      2022-10-13
    • 医药生物行业月度报告:政策边际向好,板块配置价值凸显

      医药生物行业月度报告:政策边际向好,板块配置价值凸显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市场回顾: 2022 年 9 月,医药生物(申万)板块涨幅为-5.66%,在申万 28 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 10 位,跑赢深证成指、创业板指1.99、4.00 个百分点。截止 2022 年 9 月 30 日,医药生物板块 PE(TTM,整体法)均值为 22.38 倍,在申万 28 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 11 位,位于自 2012 年以来后 0.30%分位数。   种植牙专项治理政策发布,医疗服务价格调控相对温和。 9 月 8 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通知》明确了三级公立医疗机构种植牙医疗服务价格调控目标为 4500 元/颗,相较于目前常规种植约 6000 元/颗的医疗价格,价格降幅约为 25.00%。《通知》还规定了放宽医疗服务价格整体调控目标的若干情形,民营医疗机构口腔种植牙等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总的来看,种植牙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相对温和,头部医疗机构有望借助“以价换量”实现快速增长。展望未来,受益于新冠疫情防控更加精准化, 医院就诊量持续恢复,以及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充分体现技术劳动价值,医疗服务板块业绩有望恢复快速增长,值得重点关注。   药明生物移出 UVL 清单,建议关注“强α”以及新兴赛道 CXO龙头。10 月 7 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官网显示,药明生物无锡子公司从未经核实名单(UVL)中移出。本次药明生物无锡工厂成功移出 UVL 清单,一方面彰显了公司运营合规以及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将有助于缓解市场对国内 CXO产业面临的地缘政治风险的担忧。站在当前时点,我们认为 CXO产业经过前几年的快速发展,将迎来分化,建议关注:(1)一体化优势、技术优势、服务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2)处于快速增长的新兴细分赛道龙头。   风险提示:耗材、药品价格降幅超预期风险;创新药研发失败风险;行业政策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新冠疫情反复风险等。
      财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2页
      2022-10-12
    • 医疗器械行业点评报告:卫健委贴息政策更新:财政贴息助力医疗新基建加速,医疗设备板块有望迎来数千亿级需求释放

      医疗器械行业点评报告:卫健委贴息政策更新:财政贴息助力医疗新基建加速,医疗设备板块有望迎来数千亿级需求释放

      医疗器械
        财政贴息助力医疗新基建加速,医疗设备板块有望迎来数千亿级需求放量   事件:9月7日国常会决定,对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阶段性财政贴息和加大社会服务业信贷支持,促进消费发挥主拉动作用,明确提及对医院在“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新增贷款,实施阶段性鼓励政策”的支持。9月13日,国常会确定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配套支持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以实现扩市场需求、增发展后劲的目标。为响应国常会的决定,近日卫健委发布通知,拟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并拟于近期发布配套政策,进一步明确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在医院端落地实施的政策。相关财政贴息贷款原则上对所有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放开,每家医院贷款金额不低于2000万。贷款使用方向也包括了诊疗、临床检验、重症、康复、科研转化等各类医疗设备购置。卫健委原则上对项目申报不予干预,即报即批,由医院与指定银行自行协商贷款方案。   点评:“十四五”期间,医疗新基建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关注焦点,早在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等部委共同编制了《“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强调,加快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高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与保障能力。此次引入财政贴息贷款支持医疗设备更新改造将成为医疗新基建进一步推进的重要一环。(1)医疗新基建投入有望在较长时间内维持高位水平。2022年国内公共医疗预算、公立医院预算事业收入、国内医疗卫生项目数量和投资总额等指标显著提升。本次中央财政贴息贷款再次体现了国家对医疗新基建的重视,医疗新基建投入有望在整个“十四五”期间维持高位水平,行业高景气度有望持续。(2)财政贴息贷款预计释放数千亿医疗器械市场需求。截止9月30日,仅浙江、江苏、安徽等省已上报约180亿元的设备采购需求,医疗设备领域全国贴息总规模有望达数千亿级。截止10月11日已公开数据,各省市已落地贴息金额约191.55亿元。(3)财政贴息覆盖全面,众多细分板块有望受益。重点关注方向:第一、可快速实现回款,采购符合医院发展方向的高价值、高营收的中大型设备。第二、符合等级医院提升需求,与服务功能相匹配的相关设备。第三、顶级三甲医院或国家区域医学中心对超高端设备采购的需求。   受益标的   中大型医学影像设备如超声、CT、核磁、PET-CT等器械厂家,迈瑞医疗、联影医疗、万东医疗;监护仪、麻醉机等生命信息与支持设备相关厂家迈瑞医疗;国产内镜优质企业开立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实验室科研设备厂家,华大智造、海尔生物、聚光科技等。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疫情影响生产运营。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8页
      2022-10-12
    • 化工2022Q4投资策略:看多原油,关注欧洲,布局民爆

      化工2022Q4投资策略:看多原油,关注欧洲,布局民爆

      化学制品
        核心观点   供需改善底部已现,看多Q4原油价格。今年Q3国际油价有所回落,压制油价的主要因素有:美联储大幅加息;美元指数强势;原油需求低迷;原油供给处于高位;伊核协议反复;美国大量抛售SPR。本质而言,我们认为2022Q3全球原油供需结构在美国大规模抛售SPR的作用下维持弱平衡,原油库存从战略储备向商业储备转移。进入Q4,随着冬季消费高峰到来以及气转油对需求的提振,原油需求端将有明显改善;供给端,OPEC、美国已达产量高点,短期或将无法大幅增产,俄罗斯受年底禁令的影响,原油供给存在极大不确定性。我们认为,原油价格底部已现,Q4的供需格局或将呈现紧平衡态势,供需平衡表重新进入去库阶段,原油价格有望重返100-120美元/桶区间。   欧洲能源危机持续发酵,取暖季或将维持紧平衡。自去年秋季以来,欧洲能源价格持续高企的核心因素包括:地缘冲突背景下,俄罗斯多条管道线路扰动频发;美国Freeport爆炸后LNG复产再延期;欧洲地区整体自产气不足,增量空间有限。本质而言,我们认为欧洲过快的能源结构“去碳化”导致其大量依赖天然气资源,政治博弈下俄罗斯对欧洲供应的持续减量导致大量的天然气缺口在短时间内难以补齐。进入Q4,随着秋冬取暖季的到来,尽管不断进行地天然气补库使得欧洲地区整体库存水平有所回升,然而受新增供给有限以及欧洲地区需求减量存在极大不确定等影响,欧洲地区整体在补库季内仍存风险。我们认为,随着海外能源价格持续维持高位震荡,成本抬升背景下,国内MDI、维生素、蛋氨酸等化工品价格有望迎来高弹性。   民爆行业结构优化,电子雷管东风已起。国家加快民爆行业整合出清的大背景下,2020年我国民爆行业CR15已提升至59.50%,竞争格局愈发清晰,产能向头部企业进一步集中,高度优化;根据“十四五”规划大力推进电子雷管使用,规划提出2022年8月停止销售除产除工业电子数码雷管外的其他工业雷管,而电子雷管产能置换尚未完成,下半年为民爆行业的传统需求旺季或导致供需错配,催化民爆行情。长期来看,根据壶化股份招股说明书,电子雷管价格约20元/发,远高于普通雷管2元/发的价格,未来随着产能置换,民爆头部具备规模优势的企业将受益于电子雷管替代带来的行业福利。   重点关注公司:   油价强势,看好“油”“服”“替”: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中国石化、中曼石油、中海油服、迪威尔、宝丰能源、卫星化学   欧洲能源危机下背景下,关注相关化工品企业:万华化学、沧州大化、新和成、安迪苏,梅花生物、浙江医药   电子雷管东方起,关注民爆头部企业:壶化股份、保利联合、金奥博、雪峰科技、雅化集团、广东宏大、江南化工、南岭民爆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需求不及预期;疫情反复影响生产销售;新建项目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测算偏差等。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3页
      2022-10-12
    • 医药行业2022年10月投资月报:重点关注医疗新基建、穿越医保、疫情复苏三大板块

      医药行业2022年10月投资月报:重点关注医疗新基建、穿越医保、疫情复苏三大板块

      医药商业
        行情回顾:2022年9月申万医药指数下跌6.8%,跑输沪深300指数0.1%,在本月全行业行情排名13。医药行业相对于全部A股估值溢价率为75.4%,相对于扣除银行以外所有A股溢价率为32.1%,相对沪深300指数溢价率为117.8%。9月医药行业子板块医疗设备上涨幅度最大(+1.6%),下跌幅度最大的是医疗研发外包(-19.6%)。2022年初以来(截止20220930),申万医药指数下跌29.71%,跑输沪深300指数4.97%,年初以来行业涨跌幅排名第28。   “三重底”,估值和持仓处于底部,政策面预期缓和。医药板块估值(TTM为23倍)和持仓(22Q2剔除主动医药基金占比6.94%)均处于历史底部。政策面:医保局表态创新器械暂不集采;全国脊柱集采落地,降价幅度温和;冠脉支架续约价格较好;医疗服务关于种植牙价格政策超预期。   重申我们西南医药团队2022年中期年度策略三条主线:1)寻找“穿越医保”品种之自主消费品种,比如中药消费品、自费生物药,医美上游产品、部分眼科器械,以及具备“持续创新+国际化”的药械企业;2)关注疫情后需求复苏板块;3)关注产业链自主可控主线。10月投资观点   2022年10月组合推荐   弹性组合:寿仙谷(603896)、福瑞股份(300049)、太极集团(600129)、华润三九(000999)、以岭药业(002603)、我武生物(300357)、海思科(002653)、佐力药业(300181)、楚天科技(300358)、健麾信息(605186)   稳健组合:迈瑞医疗(300760)、爱尔眼科(300015)、爱美客(300896)、恒瑞医药(600276)、云南白药(000538)、同仁堂(600085)、上海医药(601607)、药明康德(603259)、智飞生物(300122)、通策医疗(600763)   科创板组合:祥生医疗(688358)、澳华内镜(688212)、百济神州(688235)、荣昌生物(688331)、爱博医疗(688050)、奥浦迈(688293)、普门科技(688389)、泽璟制药(688266)、联影医疗(688271)   风险提示:药品降价预期风险;医改政策执行进度低于预期风险;研发失败的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7页
      2022-10-12
    • 医药生物行业十月份投资策略:估值再平衡已近尾声,看好医疗器械板块前景

      医药生物行业十月份投资策略:估值再平衡已近尾声,看好医疗器械板块前景

      生物制品
        目前估值再平衡已逐步结束,板块进入健康平稳发展时期,具备较大反弹空间。我们未来看好的方向包括:医疗器械、CRMO、医药零售、血制品、创新药及低估值综合性药企。   再平衡接近尾声,板块修复情绪随时可能出现。我们将2022年定位为医药板块的估值再平衡之年,在我们的2022年度策略报告《泡沫挤压下的再平衡》、2季度策略报告《泡沫释放,行业在再平衡中趋向稳定》中明确提出:医药创新投资进入相对理性的新阶段。泡沫被挤压之后医药板块更健康,估值再平衡阶段已接近尾声,未来行业呈现相对稳态,我们未来看好的方向包括:医疗器械、CRMO、医药零售、血制品、创新药及低估值综合性药企。   估值目前已接近底部,反弹空间较大。2019-2020年,在领涨板块CRMO、原料药、医疗服务、品牌中药等板块的带领下,申万医药生物指数取得117%的涨幅(区间最高涨幅高达136%),取得明显的相对收益,区间估值一度达到历史极大值,2019.06-2020.06医药板块估值扩张了55.44%,其中生物制品估值扩张了87.6%,医疗器械估值扩张了81.1%,医疗服务(含CRMO)估值扩张了141.76%。2021年下半年开始,医药板块进入调整时期。从2021年10月以来,板块下跌幅度达到约30%,从时间和空间上来看,本轮调整逐步接近结束状态。估值上来看,A股医药板块估值PE22.8倍(TTM),已经低于2019年1月4日的历史最低值。以目前的估值水平,板块情绪修复随时可能出现。而港股医药股PE更是低至14.97倍,考虑到港股还有大量的18-a公司,传统医药企的估值还会更低,例如:康哲药业6倍,白云山6倍,中国中药9倍,丽珠医药9倍,石药集团14倍,威高股份17倍,具备较大后续反弹空间。   关于几个问题的论述:1、如何看待医疗新基建?2020年医疗新基建开始有效医疗器械行业增长扩容,为行业提供新增量,所带来的行业景气度将有望在医疗器械细分领域逐步渗透,基础医疗设备、配套耗材、医疗信息化智能化、以及相关产业链上游将有望逐步受益,同时其所具备的全球属性也为国内医疗器械产品出海提供发展机遇并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2、如何看待医疗器械集采?医疗器械集采趋势助力推动国产替代,目前已经覆盖骨科、血管介入、眼科等高值耗材领域,同时也在逐渐向体外诊断板块尝试,平均降价在可控范围之内。高值耗材的集采有望推动相关企业集中度持续提升,进口替代也成为医疗器械领域的主要投资逻辑之一,研发能力强产品管线丰富的企业,具备自主可控引领国产替代及业务国际化产品出海双重成长逻辑的医疗设备(包括诊断设备)及相关配套耗材相关上市公司有望更多获益。3、如何看待海外能源供应危机?欧洲等地能源危机严重,天然气和电力短缺,能源价格飙涨,成本升高推动了全球高端医疗器械供应链向中国转移的趋势,有助于我国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加速。   重点推荐:迈瑞医疗、华东医药、健友股份、普洛药业、沃森生物、药明康德、凯莱英、博腾股份、昭衍新药、昌红科技、诺唯赞   风险提示:医药政策变动风险、新冠疫情不确定性风险及防疫政策变化风险、市场流动性风险、汇率变化风险、国际关系风险、个股风险(产品研发失败等)。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2-10-12
    • 医药:国谈系列专题-2022年国家医保谈判品种前瞻

      医药:国谈系列专题-2022年国家医保谈判品种前瞻

      医药商业
        核心观点   集采和医保谈判常态化,新增独家品种降幅趋于稳定,绝大多数创新药进入医保后实现以价换量。我国准入模式上,今天已经从关系和营销优势导向更多地转向产品和价格优势导向,今后一定是产品有优势、临床有优势、价格有优势的药品更有准入竞争力。目前,我国一共进行了6轮针对创新药的医保药品谈判,首次入选的创新药品,平均降幅基本都在40-62%之间,绝大多数创新药进入医保之后实现了以价换量,销售额大幅增长。   首次公布《谈判药品续约规则》规则二的“简易续约”降幅规则,独家产品降价压力相对缓和。2022年首次公布《谈判药品续约规则》规则二的“简易续约”降幅规则,对未来企业对药品定价有指导意义。我们认为医保目录调整规则对独家品种仍有降价压力,但非独家产品企业价格战竞争激烈。从申报目录调整的规则上看,适应症或功能主治发生重大变化的药品也可进行申报,鼓励企业加大创新力度以增加患者用药福利,而不是一味模仿,造成行业资源浪费价格内卷。   2022年国谈向罕见病、儿童等特殊人群适当倾斜,HER2ADC、CAR-T等创新药备受关注。2022年国谈490个申报药品中344个通过初步审查,与2021年(474个药品271个通过)相比,申报和通过初步形式审查的药品数量都有一定增加,与前几轮目录调整相比,本次调整向罕见病、儿童等特殊人群适当倾斜。新增的创新药品种或适应症主要包含PD-1单抗/双抗、PPAR抑制剂、ADC等,药明巨诺的CAR-T也在本次国谈中,作为贵价新技术代表,谈判结果密切影响新技术产品的定价。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国家医保控费大背景下,集采与医保谈判常态化推进,驱动行业创新,即使独家与非独家产品在价格方面均具有压力,但独家产品价格参照为自身,降价压力相对缓和,利好能够转型升级,有望穿越“医保结界”的转型pharma和新兴biotech:恒瑞医药、百济神州、海思科、贝达药业、荣昌生物、君实生物、泽璟制药、信达生物、康方生物、前沿生物、康辰药业、冠昊生物、海普瑞、京新药业、恩华药业等。   风险提示:药品价格大幅下降风险,产品放量不及预期风险,其他政策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7页
      2022-10-11
    • 基础化工:TDI行业快评-全球TDI供给紧张,看好价格中期维度上涨

      基础化工:TDI行业快评-全球TDI供给紧张,看好价格中期维度上涨

      化学原料
        事项:   截至10月10日,国内TDI价格自8月初止跌反弹、开启上涨通道以来,迄今涨幅已达40%以上。国庆节后国内TDI价格继续大幅上涨约1500元/吨,目前国内TDI价格2.12万元/吨,行业利润达到3500元/吨。欧洲市场巴斯夫德国30万吨TDI装置于4月底停车检修,目前尚未重启;8月10日,欧洲科思创30万吨宣布TDI供应不可抗力。近期欧洲TDI报价约3200欧元/吨,涨幅500欧元。中国FOB价格-国内价差已超过2000元/吨。   国信化工观点:   1)TDI价格上涨因素之一:生产壁垒较高全球TDI部分老旧装置逐步淘汰,近年来国内产能出现负增长。截至2021年底,全球有效在产的TDI总产能为332万吨,其中中国总计127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38.3%),中国是全球最大的TDI生产国。万华化学以65万吨的产能(万华匈牙利BC+万华福建+烟台万华)占全球总产能的约20%;万华化学国内产能40万吨(万华福建+烟台万华)、沧州大化产能15万吨分别占国内总产能的31%、12%。近年来,TDI行业景气度表现低迷影响了TDI产能扩张进度及计划,部分规模小、成本不具优势的装置将逐步淘汰或维持长期停车的状态,全球及国内产能已出现负增长。   2)TDI价格上涨因素之二:近年来海外装置不可抗力、停工检修事件频发,海外供给紧张问题进一步加剧。2020-2021年,受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反复、气候天气、装置故障、日韩TDI装置成本高等影响,近年来海外装置开工受影响,造成货源紧张,供应不稳;而同时,全球经济逐步恢复带动消费品市场需求提振。2022年前三季度则形势有所变化,除国内新能源汽车增速显著以外,全球范围内软体家具需求疲弱,国内房地产后周期下行压力持续,全球TDI需求较为平淡疲弱。然而受到地缘政治冲突、全球能源价格普涨、疫情反复发酵等影响,部分海外装置出现了不可抗力、停工检修等情况,全球TDI供给端收缩甚于需求端疲弱情况。本次欧洲受影响产能达60万吨(巴斯夫+科思创),占比18%。   3)TDI价格上涨因素之三:海外TDI装置优势正在持续削弱,供需错配+套利窗口将助力后市我国TDI价格继续上修+出口量显著增长。2018-2021年,我国分别对外出口TDI产品8.57、13.90、25.63、36.99万吨,2019-2021年分别同比+62%、+84%、+51%,出口优势凸显。2022年1-8月中国出口TDI共计22万吨,同比减少10.54%,达去年出口总量的60%。现阶段我国TDI装置运行稳定性相对较好(毛利润约3500元/吨),目前仍是全球TDI成本及价格洼地,未来数月将持续担起全球化供应的重任。我们看好,全球价格联动性将带动国内TDI价格进一步上修;同时,伴随海外供应将持续偏紧、经济活动边际逐步复苏,后市(9-12月)我国TDI出口量有望显著增长。   4)TDI供需缺口测算:2018年-2021年,我国TDI产能分别为119、122、137、127万吨,产量分别为89、101、109、117万吨。按照未来几年内TDI需求量年均增速将在5.52%左右的假设,但考虑到2022年突发性事件对于需求端的冲击,我们预计2022-2023年国内TDI需求量有望分别达到84、89万吨。假设2022-2023年净出口量逐步下降,按照行业平均开工率分别83%、81%计,我们测算出2022-2023年TDI的供需缺口(产量-表观消费量-净出口量)将为-5.0、-4.6万吨,2022年将存在明显的TDI供给缺口5万吨,约占国内TDI消费量(84万吨)的6.0%,占国内TDI产能(133万吨)的3.8%。目前TDI开工率已经处于较高水平,而库存仍处于近两年来的极低水平。在供需格局基本面的支撑下,TDI货源将保持紧张态势,我们看好近期TDI价格将有望超预期上涨。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全球产能65万吨的【万华化学】、国内产能15万吨的【沧州大化】。   风险提示:市场需求不及预期,行业产能大幅增加,出口受阻,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等。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3页
      2022-10-11
    • 医药行业覆盖标的2022年三季报业绩前瞻:中药消费品、医疗器械、CXO等保持较快增长

      医药行业覆盖标的2022年三季报业绩前瞻:中药消费品、医疗器械、CXO等保持较快增长

      生物制品
        中药消费品、医疗器械、CXO等22Q3业绩保持较快增长。我们对重点覆盖的62家医药上市公司2022年三季度收入及利润进行预测,其中预期利润增速下限超过50%的有9家;增速下限在30%~50%的有10家;增速下限在15%~30%的有16家;增速下限在0%~15%的有10家;净利润同比下滑的公司有7家。分行业来看,中药、医疗器械、CXO等板块有望三季度保持较快增长。   我们结合行业景气度和个股分析单季度业绩前瞻,(1)中药板块整体预计收入增速在10%~20%之间,其中佐力药业预期收入增速最大(+25%~30%),同仁堂预计收入同比+15%~20%;(2)医疗器械行业景气度仍在,其中健麾信息(预计收入同比+50%~60%)、振德医疗(预计收入同比+50%~60%)、祥生医疗(预计收入同比+30%~50%)、爱博医疗(预计收入同比+30%~40%)、澳华内镜(预计收入同比+30%~35%)等公司22Q3业绩预期增速较高(大于30%);(3)生命科学产品与服务板块国产化率持续提升,诺唯赞预计收入同比+20%~30%(其中非新冠收入同比+45%~55%);(4)CXO板块高增持续,其中凯莱英(预计收入同比+150%~175%)、博腾股份(预计收入同比+125%~164%)延续高速增长,药明康德2022年三季度预计收入同比60%~70%增长;(5)持续关注自主消费品种,其中医美上游标的爱美客(预计收入同比+35%~40%)、医疗服务标的金域医学(预计收入同比+50%~55%)增速较快;(6)疫苗行业整体预期较好(剔除新冠疫苗带来的收入),智飞生物(预计收入同比+30%~40%)增速最高;(7)药店板块业绩持续修复,整体收入增速预计在15%~25%之间,大参林、益丰药房预计增速预计分别为+25%~30%以及+20%~25%;(8)原料药板块整体预期较好,九洲药业(预计收入同比+50%~60%),健友股份预计收入增速在+20%~30%。   重申我们西南医药团队2022年中期年度策略三条主线:   1)寻找“穿越医保”品种之自主消费品种,比如中药消费品、自费生物药,医美上游产品、部分眼科器械,以及具备“持续创新+国际化”的药械企业;   2)关注疫情后需求复苏主线,主要包括中药、医疗服务、CXO、血制品、药店、创新药/械等板块,中药板块持续受益“政策边际利好+国企改革+提价”三重利好,我们认为,中药板块尤其是中药消费品等具备相对收益。   3)UVL事件后,我们认为,产业链自主可控重要性凸显,尤其是医药产业链上游,包括影像设备、生物制药设备及耗材、生命科学产品及服务等。   风险提示:药品降价风险;医改政策执行进度低于预期风险;研发失败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9页
      2022-10-11
    • 化工行业四季度投资策略: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

      化工行业四季度投资策略: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

      化学制品
        主要观点:   化工行业四季度投资策略: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   景气度下行压力仍在,宏观波动加大须警惕。2022年至今,国际局势波谲云诡,宏观经济面波动较大。当前时点看,海外加息进程仍在加速,欧洲能源危机愈演愈烈,局部冲突继续发酵,宏观层面不确定性依然较大。成本端来看,俄乌冲突持续,近期“北溪-1爆炸”事件发酵、OPEC+宣布减产刺激油价,国际油价与天然气为主的大宗原料价格仍在高位震荡,近期国内煤价与海外天然气价格出现大幅上涨。需求端,全国疫情多发影响区域经济活动,叠加房地产开工、竣工数据尚未出现拐点,当前内部面临结构性通胀及消费动力不足的压力,而外围通胀压力较大促使美联储鹰派加息,外需走弱,出口增速有下行压力。进入四季度,即将迎来化工品历来的“金九银十”的购销旺季,我们认为反弹方向确定,但空间仍有不确定性。   欧洲能源危机爆发,中欧套利机会打开。俄乌冲突持续,欧洲与俄罗斯能源脱钩愈演愈烈,近期“北溪-1“管道爆炸事件发酵。欧洲化工行业对天然气依赖程度较高,天然气短缺将对欧洲的化工行业产生短期乃至中长期的影响。我们认为在冬季即将到来的时点,欧洲产能占比较高的品种维生素、MDI、TDI等品种将受益于欧洲区域性涨价传导至全球,而国内相对低的能源成本将带来显著套利机会。   守正出奇方能行稳致远,首推大市值、低估值的龙头企业。四季度化工行业投资策略,我们整体推荐配置思路以稳健防御为主,同时考虑结构性进攻机会,建议从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中寻找景气和估值的确定性,并推荐配置市值偏大、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在各自行业有一定优势的龙头企业。   主要围绕投资三条主线:   一是投资高成长赛道,看好低估值高增长的细分行业龙头。   建议关注合成生物学龙头【凯赛生物】、风电环氧树脂龙头【中化国际】、航空化工材料及高端氟聚物龙头【昊华科技】、吸附分离材料龙头【蓝晓科技】。   二是投资穿越周期的化工白马,看好布局全产业链的行业龙头。   建议关注轻烃化工龙头【卫星化学】、工业硅、有机硅行业龙头【合盛硅业】、氟化工龙头【巨化股份】、原药及制剂龙头【扬农化工】。   三是关注欧洲能源危机下的套利机会。   建议关注全球MDI龙头【万华化学】、营养品及香精香料龙头   【新和成】。   投资高成长赛道,看好低估值高增长的细分行业龙头   【凯赛生物】凯赛生物是合成生物学龙头企业,开创性布局生物基长链二元酸以及聚酰胺56等产品。我们看好下半年生物法癸二酸投产放量,业绩有望修复,我们认为“碳中和”下生物制造赛道长坡厚雪,拥有长期配置价值。   【中化国际】“十四五”期间风电装机量有望高增,我们认为风电相关化学品将受益量价齐升。在风电叶片中,基体树脂是主要构成部分,成本占比超过30%,中化国际是全国产能最大的环氧树脂生产商,量价充分受益风电行业高景气度。同时公司定位“两化”关键新材料孵化平台,近年来迎来重要转型期,贸易向实业转型,资本开支投入加速,未来几年连云港碳三项目及芳纶产业链、尼龙66等新材料项目陆续投产,驱动公司盈利中枢快速增长。   【昊华科技】昊华科技是由12家国家级科研院所以及各院所特种气体整合而成的昊华气体公司集合而成的研产销一体、产品矩阵丰富的研发创新平台型材料企业。其产品涵盖高端氟材料、电子化学品、航空化工材料及碳减排四大业务板块。我们认为公司研发底蕴深厚,已成为明显的研发创新驱动的平台型材料公司,选择赛道持续高增长,同时聚焦高端化、差异化,各项业务亮点十足。近几年公司资本开支加快,公司进入高速成长期。   【蓝晓科技】蓝晓科技多年深耕吸附分离材料,下游业务多线布局。其中,吸附法盐湖提锂在手订单快速增长,保障公司业绩增速,同时生物医药吸附材料产品获得关键进展,有望成为公司新增长极。   投资穿越周期的化工白马,看好布局全产业链的行业龙头   【卫星化学】卫星化学是具有稀缺性的轻烃化工龙头。轻烃化工在碳中和背景下较其他路线有显著成本、能耗、环保优势。短期看,丙烷脱氢和乙烷裂解价差预期已经触底,预期将在四季度迎来需求修复。中长期看,公司后续项目规划明确,未来3年成长性确定。   【合盛硅业】合盛硅业是硅行业龙头,短期我们看好工业硅价格在云南四川枯水期及硅料产能释放拉动下游装机的背景下有望反弹,中长期看工业硅新增产能受限,行业格局稳定,公司由于自备电厂和布局可再生能源发电,未来成本优势将持续拉大。另外,公司拟向下布局光伏产业链,有望形成工业硅-硅料-切片-组件-光伏玻璃-光伏电站的硅基全产业链龙头企业。   【巨化股份】巨化股份是制冷剂行业龙头公司,布局“氟化工+氯碱化工”产业链一体化。三代制冷剂配额即将冻结,未来供需缺口将持续扩大。目前三代制冷剂价格处于底部区间,看好配额落地后价格回暖带来的业绩增量。同时巨化布局高附加值含氟产品,打开远期成长空间。氟化工产品附加值和利润率随加工深度递增,未来随着公司含氟新材料领域产能释放,叠加下游需求旺盛,有望为公司长期发展提供成长性。   【扬农化工】扬农化工是从菊酯供应商到三大农药全覆盖的综合农药龙头。受新冠疫情和俄乌战争的影响,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粮食安全问题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农药价格短期中枢预计高位。当前公司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从长期看,公司生产菊酯产品的关键中间体均自成体系、配套完善,成本优势明显,充分受益景气度上行。未来随着公司优嘉项目逐步落地,以及优创项目有序推进,远期成长空间广阔。   关注欧洲能源危机下的套利机会   【万华化学】公司目前处于业绩低位区间,短期看好MDI、TDI在海外能源成本高企及国内景气修复背景下的价格反弹,长期看好公司在MDI、新材料投产方面对公司业绩估值双提升。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对欧洲天然气稳定影响持续加深,在欧洲能源成本高企背景下,海内外TDI、MDI生产成本进一步拉大。TDI全球供给短期受限,长期除万华外没有新增产能。国内聚合MDI、纯MDI、TDI9月份均较8月底涨幅12%以上,万华、巴斯夫上调10月聚合MDI价格,后续MDI、TDI价格持续看涨。公司乙烯二期审批通过,2022年10月开始建设,预计2024年投产。MDI方面,万华福建40万吨MDI将于年底投产;新材料方面,尼龙12已于近期中交,2023年柠檬醛及衍生物、HDI、顺酐、NMP等装置预计陆续投产,新材料产能释放为公司打开持续成长空间。   【新和成】目前维生素类产品处于价格低位区间。展望未来,近日受欧洲能源危机和莱茵河断流事件,未来维生素供给或将趋紧,下游需求方面,猪周期处于上行阶段,未来饲料端需求有望提升。成本端,欧洲天然气短缺或加剧,天然气价格持续高位在成本端对维生素价格形成支撑。中长期来看,PPS、薄荷醇、己二腈等新材料陆续布局为公司远期增长带来持续动力。   风险提示   原油天然气价格大幅波动;宏观经济下行;各公司在建规划项目投产不及预期;极端天气带来的不可抗力。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6页
      2022-10-1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