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行业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2018年及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整体保持高景气度,但细分领域表现差异显著。高增长领域主要集中在体外诊断中的化学发光、分子诊断、POCT以及大中型医疗设备等领域,而低值耗材和生化检验领域竞争激烈,增速放缓。未来,高值耗材集采政策将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建议投资者关注创新能力强、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以及进口替代潜力大的公司。
行业整体高景气,细分领域分化明显
2018年和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整体营收和利润均保持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且不同细分领域表现差异较大。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和外延式发展推动了行业整体毛利率和净利率的上升。然而,经营性现金流/营收比率的改善表明收入变现能力增强,研发费用率的提升则显示出企业对创新的重视。
集采政策影响深远,需关注龙头企业和创新能力
高值耗材集采政策的实施将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低值耗材和生化检验等领域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因此,投资者应重点关注具备强大创新能力、能够持续推出新产品以应对集采冲击的企业,以及在细分领域占据龙头地位、受政策影响较小的公司。
主要内容
医疗器械板块整体表现
2018年,医疗器械板块上市公司总营收同比增长21.54%,总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97%(剔除千山药机后为25.72%);2019年第一季度,总营收同比增长19.03%,总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2.41%(剔除乐普医疗和新华医疗影响后为19.34%)。 数据显示,营收和利润增速在2019年第一季度有所放缓,但整体保持增长态势。毛利率和净利率稳步上升,费用率相对稳定。经营性现金流/营收比率有所改善,研发费用率持续提升。
体外诊断(IVD)行业分析
2018年,IVD行业总营收同比增长31.5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5.17%;2019年第一季度,总营收同比增长25.0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3%。细分领域中,化学发光、分子诊断和POCT领域潜力巨大,而生化检验等传统领域面临竞争加剧和增速放缓的压力。未来,耗材集采政策将对IVD行业业绩带来一定压力。
化学发光、分子诊断和POCT领域发展前景
化学发光、分子诊断和POCT是IVD行业中增长潜力最大的三个细分领域。化学发光受益于技术替代和进口替代;分子诊断技术要求高,市场规模虽小但增长迅速;POCT的便捷性使其受益于分级诊疗和相关政策。
生化检验等传统领域面临挑战
生化检验等传统IVD领域面临竞争加剧和增速放缓的挑战,未来可能受到耗材集采政策的更大冲击。
其他医疗器械公司分析
除IVD外,其他医疗器械公司2018年和2019年第一季度总营收增速分别为17.59%和16.41%,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0.76%和51.26%(剔除乐普医疗和新华医疗影响后为17.43%)。
大中型医疗设备行业分析
大中型医疗设备公司2018年和2019年第一季度总营收增速分别为21.5%和18.35%,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3.23%和22.87%。毛利率保持稳定,净利率稳中有升。研发费用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显示出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高端影像等领域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耗材行业分析
耗材公司2018年和2019年第一季度营收增速分别为26.75%和32.59%,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0.29%和61.67%(剔除乐普医疗影响后为40.78%)。低值耗材竞争激烈,高值耗材集采政策将对行业产生重大冲击。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创新能力强、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以及进口替代潜力大的公司,例如:迈瑞医疗、健帆生物、欧普康视、安图生物、迈克生物和万孚生物等。
风险提示
报告列出了潜在的风险因素,包括:集采政策进度超预期、外延并购整合不达预期、产品竞争加剧、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以及国产替代进度不及预期。
总结
本报告对2018年和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行业整体保持高景气度,但细分领域表现差异显著。高值耗材集采政策将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投资者需关注创新能力强、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以及进口替代潜力大的公司。报告还列出了具体的投资建议和风险提示,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未来行业发展需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和市场竞争态势。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9页
2019-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