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760)

  • 2023年报点评:核心中药产品增长亮眼,净利率持续提升

    2023年报点评:核心中药产品增长亮眼,净利率持续提升

    个股研报
      太极集团(600129)   投资要点   事件: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156.2亿元(+10.58%,同比增长10.58%,下同),归母净利润8.2亿元(+131.99%),扣非归母净利润7.7亿元(+111.35%),符合此前业绩预告预期。   2023年Q4业绩有所承压,全年研发费用大幅提升。单Q4季度,公司实现收入34.4亿元(-1.57%),归母净利润0.64亿元(-35.73%),扣非归母净利润0.59亿元(+19.96%)。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48.60%(+3.17pct,较2022年同期提升3.17个百分点,下同),净利率为5.46%(+3.04pct),销售费用率略有提升至33.45%(+0.41pct),管理费用率为4.74%(-0.53pct),研发费用率提升至1.5%(+0.75pct)。   核心中药产品增长亮眼,主品品牌战略有所成效。分业务来看,2023年工业收入103.88亿元(+19.4%),其中现代中药实现收入66.04亿元(+31.64%),核心品种藿香正气口服液销售额达22.7亿元(+45%),急支糖浆实现收入8.81亿元(+67%),通天口服液实现销售收入3.16亿元(+10%);化药实现收入37.84亿元(+2.72%),散列通较其他化药增速亮眼,2023年实现收入1.63亿元(+55%)。公司OTC端深挖产品价值,加大功能拓展宣传,媒体矩阵精准投放,跨界合作多方联动;院端学术营销专业度持续提升,强化产品循证支持。   医药商业板块加快整合,中药资源表现亮眼。2023年,公司医药商业实现收入77.26亿元(-3.31%),收入略有下滑,但公司积极降本增效,2023年公司新开发等级医院48家,同时加大存量医院上量工作;另一方面加大中药饮片销售力度,全年中药饮片在医疗终端同比增长26%。中药材资源方面,公司实现收入10.17亿元(+118.71%),通过统筹布局,形成了从药材种植、加工、饮片生产与智慧煎配的综合平台。此外,太极虫草首次出口香港,中药材资源板块有望贡献较大增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医药政策及消费环境的不确定性,我们将公司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由13.30/18.05亿元下调至11.04/14.46亿元,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为18.09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PE分别为17/13/10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药政策不确定风险,产品竞争加剧风险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04-02
  • 合成生物产业深度报告之一:工程化合成万物,生物经济颠覆性力量

    合成生物产业深度报告之一:工程化合成万物,生物经济颠覆性力量

    化学原料
      工程化合成生物,提高生物产品竞争力。合成生物制造按照特定目标对生物体理性设计、改造乃至从头重新合成生物体系,通过生物学的工程化来造福人类。CBInsights预测2024年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或达到189亿美元,2019-2024年期间CAGR或为28.8%,麦肯锡预测2025年合成生物学产生的全球经济影响将达到1000亿美元。   合成生物制造相比传统化学工程三大优势:1)原料可再生,反应条件温和,有效降低排放。2)工艺优化潜力大,降本空间显著。3)技术平台性强,研发经验和设备可迁移,拓品空间广阔。   合成生物仍处于发展早期,未来两大驱动因素:1)欧盟碳关税造成“绿色贸易壁垒”,生物基材料渗透率有望提升。CBAM与欧盟内外碳排放成本差额及碳排放量挂钩,未来CBAM将提升欧盟外地区出口至欧盟的成本,生物基材料凭借低碳减排优势,渗透率有望提升;2)非粮化路线力图解决碳源隐忧。长期看,以粮食为碳源的合成生物制造面临“与人争粮”隐忧,生物质资源利用技术将逐步转向非粮生物质技术。   他山之石:虽较国外技术与应用开发有差距,但中国企业仍大有可为。   虽然我国企业在DBTL循环和应用开发等领域与国外企业存在差距,但依托发酵工程与分离纯化技术的优势、底层技术的追赶以及市场应用的持续开发,我们认为国内企业在合成生物制造领域具备赶超机会。我们复盘全球首家产品型上市公司Amyris和首家平台型上市公司Ginkgo,得到以下结论:   1)Amyris破产之鉴:a)选品决定下游市场的进入难度,成本领先为产业化必需条件。b)“ToB”和“ToC”商业模式差异大,企业切换面临应用开发风险。   2)Ginkgo成长之思:平台型是合成生物产业长期必经之路,但短期业绩受规模效应约束。平台型企业须通过并购投资拓展自身平台能力,通过扩张项目数量以降低成本。后发中国企业选择与科研机构合作是降低短期经营风险的选择之一。   投资建议:   合成生物学产业投资逻辑:短期看选品,长期看平台,首选具备平台化能力的产品型公司。当前合成生物学底层技术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产业仍处于生命周期早期,产品型公司更易成长。短期角度看,选品能力将对产品型公司的短期财务业绩产生关键性影响。我们认为优秀的选品应具备“下游应用成熟”及“成本领先”两大特征,以解决真实的商业需求:   下游应用成熟:1)潜在市场规模广阔;2)需求具备确定性,市场成本教育低。成本领先:技术落地概率高,相比现存替代产品具备成本优势。   长期看,平台化能力决定了合成生物企业的研发延伸和产品拓展空间,具备扎实研发能力、自动化、AI化的合成生物学研发平台是持续成长的根本,因此“强劲的研发能力”和“丰富的储备品类”也较为关键。在此背景下,我们建议关注华恒生物(买入-B)、凯赛生物(增持-B)、梅花生物、圣泉集团、嘉必优、莱茵生物、无锡晶海、蓝晓科技。   风险提示:行业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研发失败的风险:选品壁垒较低导致行业竞争加剧及商业化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4页
    2024-04-02
  • 2023年报点评:业绩短期承压,全球化布局加速

    2023年报点评:业绩短期承压,全球化布局加速

    个股研报
      泰格医药(300347)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2023年全年实现营收73.84亿元,同比增长4.21%,归母净利润20.25亿元,同比增长0.91%,扣非归母净利润14.77亿元,同比下降4.05%,经营性现金流11.50亿元,同比下降15.25%;单Q4实现营收17.34亿元,同比增长3.22%,归母净利润1.45亿元,同比下降63.86%,系商誉减值、税收、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扣非归母净利润2.79亿元,同比下降19.74%;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净新增合同金额78.5亿元,同比下降18.8%,系新增订单中的过手费同比大幅下降的影响,累计待执行合同金额140.8亿元,同比增长2.1%。业绩低于预期。   业务增长和盈利能力在行业低谷期间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和可持续性:由于新冠疫情、生物医药投融资景气度下滑对行业造成了一定冲击,公司业务受到影响,但收入端依旧保持了小幅增长。分业务看,1)临床试验技术服务收入41.68亿元,同比增长1.04%,毛利为15.92亿元,同比增长2.58%,毛利率为38.21%,比去年同期上升0.58pct,增长原因为工作效率提升、疫苗项目收尾及其供应商的过手费下降。2)临床试验相关服务及实验室服务收入31.16亿元,同比增长为8.63%,毛利为12.47亿元,同比下降0.10%,毛利率为38.79%,较去年同期下降3.39pct,系方达控股收入增长放缓和毛利率降低,以及毛利率较低的现场管理及招募服务业务增速较快拉低了整体毛利率。   国内业务稳健增长,海外平台能力不断强化,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截至2023年末,在执行药物临床试验项目达752个,同比增长10.59%。国内市场,2023年公司服务了22个中国已上市1类新药的研发,以及6个中国已上市创新医疗器械的研发;海外市场:美国地区临床试验服务收入及在手订单均显著增长;与45个州超过500家机构开展合作,在EMEA地区新成立医疗器械团队,支持超过10个器械临床研究项目,欧洲团队完成对克罗地亚MartiFarm和罗马尼亚Opera的业务和体系整合,形成了一体化服务平台;韩国团队规模扩张,进行中的临床项目超过100个;澳大利亚地区新增合作项目20个。同时,美国方达完成对Nucro-Technics收购,提升分析化学、微生物学、毒理学、生物分析和样品储存及稳定性测试服务水平。公司海外业务全球化布局加速。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行业变化和投资收益波动降低,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为80.15/92.38/109.1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1.65/25.55/31.56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4-2026年PE分别为21/18/15倍。考虑公司估值相对较低且海外业务开始贡献增量,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投资收益波动。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04-02
  • Expect business rebound in 2024E

    Expect business rebound in 2024E

    个股研报
      泰格医药(300347)   Tigermed reported 2023 revenue of RMB7,384mn, up 4.2% YoY, and attributablerecurring net income of RMB1,477mn, down 4.1% YoY. Revenue/ attributablerecurring net income missed our forecast by 2.9%/ 12.1%, respectively, mainlydue to shrinking COVID vaccine revenue, slowdown in global R&D activities,and contracted margins stemming from temporary pricing adjustments coupledby relatively lower lab facility utilization. New orders signed in 2023 amountedto RMB7.85bn, down 18.8% YoY, mainly due to ~RMB1.2bn reduction of COVIDpass-through orders. Nonetheless, the total backlog experienced a mild uptickof 2.1% YoY, reaching RMB14.1bn by the end of 2023, which provides a solidfoundation for sustainable growth. Management has observed early indicatorsof a demand resurgence and anticipates that both revenue and attributablerecurring net income will achieve mid-teen growth in 2024E, signaling a robustrecovery from the previous year.   Early signs of demand recovery. Tigermed experienced heightenedvolatility in client demand in 2023 due to subdued global biotech funding andescalating competition in the clinical CRO market. However, managementhas observed a positive shift in macro sentiment since late 2023, withbiopharmaceutical funding in China exhibiting a significant sequentialrebound. In Jan-Feb 2024, Tigermend’s new orders regained double-digitgrowth, particularly in the US and Australian markets, according to themanagement. With this trend to continue, management maintains a positiveforecast for full-year demand. Additionally, we want to highlight Tigermed’spromising growth potential in China’s market as the government persistswith its supportive policies for domestic pharmaceutical R&D.   Well-progressing globalization strategy. The challenges of the industrydid not dampen Tigermed’s commitment to globalization. Underpinned by agrowing and dedicated team of 110 PMs and CRAs, Tigermed’s US clinicaloperation saw rapid growth in revenue and backlog in 2023. Its localizedclinical operation team enables Tigermed to better capture opportunitiesfrom both Chinese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looking to enter the USmarket, as well as from US clients not fully served by global clinical CROs.Tigermed acquired a Croatia-based clinical CRO, Marti Farm, in Jan 2023,further bolstering its service capabilities in Europe. Tigermed hasestablished clinical teams in South Korea, Southeast Asia and Australia.Owing to its strong performance in the global market, Tigermed signed 15MRCT projects in 2023. We think a well-established global network will helpTigermed in mitigating potential geopolitical risks.   Maintain BUY. We revised our TP from RMB80.31 to RMB68.57, based ona 10-year DCF model (WACC: 10.95%, terminal growth: 2.0%), to factor inslower projection of revenue and recurring net income growth. We forecastTigermed’s revenue to grow 13.3%/ 17.7%/ 21.9% YoY and attributablerecurring net income to grow 14.2%/ 22.7%/ 27.4% YoY in 2024E/ 25E/ 26E,respectively.
    CMB International Capital Corporation Limited
    6页
    2024-04-02
  •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天然橡胶价格下跌、原油等价格上涨,建议继续关注轮胎、油气开采板块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天然橡胶价格下跌、原油等价格上涨,建议继续关注轮胎、油气开采板块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氢氟酸原油等涨幅居前,橡胶焦炭跌幅较大   周环比涨幅较大的产品:无水氢氟酸(华东地区,5.70%),煤焦油(山西市场,5.62%),合成氨(安徽昊源,4.69%),硫酸(双狮98%,4.44%),烧碱(32%离子膜华东地区,4.23%),合成氨(江苏新沂,3.08%),国内石脑油(中石化出厂结算价,3.02%),丁二烯(东南亚CFR,2.94%),PX(CFR东南亚,2.83%),原油(WTI,2.59%)。   周环比跌幅较大的产品:天然橡胶(马来20号标胶,-4.11%),醋酸乙烯(华东,-4.11%),电池级碳酸锂(新疆99.5%min,-4.41%),环己酮(华东,-4.41%),苯酚(华东地区,-4.65%),天然橡胶(上海市场,-5.15%),尿素(四川美丰(小颗粒),-5.50%),环氧氯丙烷(华东地区,-5.56%),焦炭(山西市场价格,-5.83%),吡虫啉(山东地区,-5.88%)。   本周观点:原油价格高位,建议关注低估值高股息中国海油   本周在欧佩克+减产背景下,供应端偏紧预期持续,美国购买的战略储备原油价格高于目标价,加之美国能源企业石油和天然气钻机总数减少,油价上涨。截至3月28日周五收盘,美国WTI原油期货报83.17美元/桶,周环比+2.6%;布伦特原油期货报87.48美元/桶,周环比+2%。短期内油价仍受地缘政治影响较大,下周油价或将受地缘政治事件而波动运行。鉴于目前油价仍维持在较高位置,继续建议关注低估值高分红的中国石油和中国海油。   化工产品价格方面,本周多数产品三月份有所反弹,其中本周上涨较多的有:合成氨上涨4.69%,烧碱上涨4.23%,丁二烯上涨2.94%,WTI原油上涨2.59%,PX上涨2.83%等,但仍有不少产品价格下跌,其中天然橡胶下跌4.11%,醋酸乙烯下跌4.11%,苯酚下跌4.65%,尿素下跌5.5%。近期天然橡胶价格受供给端影响下跌较多,短期对轮胎行业形成利好,随着纺织服装行业进入旺季,涤纶长丝需求有望迎来景气上行期,建议继续关注轮胎行业及涤纶长丝行业相关公司机会。2024年供需错配下,我们继续建议关注竞争格局清晰稳定且具备产业链和规模优势的聚氨酯行业、高油价下具备成本优势的煤化工行业、受益于出口的涤纶长丝行业和轮胎行业、以及下游需求相对刚性的部分细分农药行业的投资机会,继续推荐万华化学、桐昆股份、新凤鸣、赛轮轮胎、宝丰能源、华鲁恒升、新洋丰、广信股份等。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料价格或大幅波动;环保政策大幅变动;推荐关注标的业绩不及预期。
    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9页
    2024-04-02
  • 化工行业2024年4月投资策略:看好油气、制冷剂、煤制烯烃、民爆的投资方向

    化工行业2024年4月投资策略:看好油气、制冷剂、煤制烯烃、民爆的投资方向

    化学原料
      核心观点   化工行业4月投资观点:   考虑到全球宏观的相对韧性及美联储的加息周期有望结束,叠加国内对于房地产等行业的支持政策相继出台,我们认为国内外对于化工产品的需求有望恢复增长,化工行业整体景气度有望触底反弹。但由于化工中游行业的供给端资本性开支规模较大,且下游行业对于传统化工品的需求增速有所放缓,化工中游细分行业供需矛盾依然较为突出,利润水平或仍将处于历史较低分位。因此,我们更看好低估值高股息+景气度向上的上游核心资源品子行业以及供需格局持续改善、盈利水平提升的子行业的投资方向。   4月,我们重点推荐油气、制冷剂、煤制烯烃、民爆等领域的投资方向。截至3月28日收盘,WTI原油现货价格为83.17美元/桶,较上月末上涨4.91美元/桶(+2.7%);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为87.14美元/桶,较上月末上涨2.31美元/桶(+6.3%)。3月地缘局势依然紧张,巴以和谈未取得实质进展,红海局势持续紧张,俄乌冲突仍然持续;需求端国际主要能源机构预测2024年原油需求小幅增长,但需求增速有所放缓。考虑到OPEC+继续减产,我们预计2024年国际油价仍将维持中高区间。近期国内终端民用天然气价格开始密集调整,天然气价格上下游联动开启,海外气价下行,缓解了国内LNG进口企业亏损压力。重点推荐【中国海油】、【中国石油】。   同时,在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以及煤炭价格趋势向下的背景下,我们看好煤化工企业煤制烯烃的低成本比较优势,重点推荐【宝丰能源】。制冷剂供给方面,随着配额细则方案的落地,部分企业停产检修,需求端空调排产数据继续表现靓丽,4月家用空调内销排产同比+20.9%,出口排产同比+28.3%,5月内销排产同比+16.3%,出口排产同比+16.7%。近期三代制冷剂价格延续上涨态势,供需格局向好发展且趋势确定性强,我们看好三代制冷剂将延续景气上行趋势,重点推荐【巨化股份】、【三美股份】。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提升,民爆制品需求旺盛;供给端民爆行业兼并重组持续进行,民爆制品生产和爆破服务行业集中度均不断提升,同时成本端硝酸铵价格持续下行,民爆企业盈利水平不断修复,我们认为民爆行业景气度正持续提升。相关标的:【广东宏大】、【易普力】。   本月投资组合:   【中国石油】国内最大油气生产和销售商,油价上涨助推业绩提升;   【中国海油】经营管理优异的海上油气巨头;   【巨化股份】氟化工龙头企业,看好制冷剂景气度和氟化液市场前景;   【宝丰能源】煤化工龙头成长可期,电解水制氢布局“碳中和”;   【卫星化学】轻烃一体化龙头,布局高端新材料;   【金石资源】萤石资源稀缺性凸显,发展迈入新篇章;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产品价格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等。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1页
    2024-04-02
  • 23FY符合预期Q4恢复明显,创新转型出海进程兑现

    23FY符合预期Q4恢复明显,创新转型出海进程兑现

    个股研报
      信立泰(002294)   主要观点:   事件   2024年3月26日,信立泰发布2023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65亿元,同比-3.35%;归母净利润5.80亿元,同比-8.95%;扣非净利润5.26亿元,同比-4.73%。其中23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09亿元,同比-2.64%;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3.51%;扣非净利润1.01亿元,同比+18.52%,四季度扣非恢复明显。   点评   成本控制度过经营阵痛,集采降价影响陆续出清   报告期内,公司整体毛利率为68.58%,同比-2.89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49.25%,同比-1.30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30.18%,同比-1.25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8.52%,同比+1.7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1.60%,同比+1.43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12.16%,同比-3.17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影响总体业绩的主要因素为氯吡格雷片(泰嘉?)的业绩下滑,泰嘉在集采期满后参与地方续标,中标后单价下降,此外受到天津、福建地区续约未中标的影响,收入及利润贡献下降。   新产品医保准入新动能,老产品续约企稳增长可期   随着公司落实推进仿创转型,公司创新药收入占比逐渐增加,信立坦?增长成为公司营收最大单品,23年成功完成医保续约,本次谈判协议到期后,信立坦将会被列入医保药品常规目录乙类范围管理,不再另行谈判,未来将维持价格稳定;欣复泰Pro?(特立帕肽水针)上市后已替代粉针成为主要销售剂型,报告期内,欣复泰(粉针及水针)收入放量增长,最新医院渠道滚动数据显示,欣复泰占据了特立帕肽市场70%以上的PTD(病人治疗天数)份额;器械产品方面,“腔静脉滤器系统”(SaExten?)获批上市并已经开始销售,公司介入领域的器械产品线进一步丰富。   今年上半年公司肾性缺血新药恩那度司他(恩那罗?)获批上市,为国产首个HIF-PHI口服药,在23年成功通过国家医保谈判,今年为医保内首年,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心血管代谢全面布局,积极推进创新出海发展   研发方面,公司优化研发流程,实现降本增效,2023年研发费用总额为4.09亿元,同比-23.34%。申报方面,公司多个产品处于NDA或III期临床阶段。SAL0107、SAL067(苯甲酸福格列汀)、S086(高血压适应症)、SAL0108均已申报NDA,正在CDE审核阶段。临床阶段,SAL056(长效特立帕肽)完成III期临床试验阶段并已锁库;S086(慢性心衰适应症)正在III期临床试验的患者入组阶段;SAL003(重组全人源抗PCSK9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完成III期临床试验的首例患者入组,进展顺利。S086/苯磺酸氨氯地平复方制剂(SAL0130)正在开展联合给药的III期临床。   海外方面,中美双报的创新生物药JK07(SAL007)已获批可以在美国开展II期临床试验(HFrEF和HFpEF适应症),将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启动II期临床患者入组,公司计划在美国、中国、加拿大等地开展国际多中心MRCT临床试验。JK08(重组人IL15-IL15Rα-抗CTLA-4抗体融合蛋白)正在欧洲开展I/II期临床试验,并进行第七组患者的入组,并取得与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治疗的启动批准。JK06预计将于2024年下半年正式启动I期临床患者入组。后续早期临床管线中,不乏有望开展海外临床的产品,有望继续推动公司国际化进程。   投资建议   考虑到公司目前的经营现状,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40.5/47.1/53.1亿元(2024~2025年前值为48.4/58.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4%/16.2%/12.8%,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8.3/9.4亿元(2024~2025年前值为8.5/10.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2%/18.7%/13.5%,对应估值为47X/39X/35X。我们看好公司创新转型带来的收入结构重塑,在心血管领域的多年耕耘,老产品医保及集采降价即将触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药研发失败风险:医药行业创新研发投入高、周期性长,风险大,研发需承担相应的失败风险;   审批准入不及预期风险:公司药品及器械申报临床及注册等环节可能面临审批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公司产品进入医保获集采可能会面临丢标等风险;   行业政策风险:国家带量采购政策的全面实施,一系列政策趋势或将影响药品招标价格。市场竞争较大的创新药品种或面临医保谈判降价幅度超预期的风险,或面临集中采购降价幅度超预期的风险;成本上升风险:原材料成本、人力资源成本以及环保成本均呈现刚性上涨趋势,给公司的成本控制带来持续压力;   销售浮动风险:市场竞品及未来上市新药可能对产品销售造成一定影响,导致销售不及预期。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4-04-02
  • 公司简评报告:公司业绩超预期,派格宾新适应症值得期待

    公司简评报告:公司业绩超预期,派格宾新适应症值得期待

    个股研报
      特宝生物(688278)   公司业绩超预期,盈利能力持续增强。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00亿元(+37.55%)、归母净利润5.55亿元(+93.52%)、扣非净利润5.79亿元(+73.58%)。其中Q4单季实现收入6.41亿元(+66.93%),归母净利润1.87亿元(+115.37%)。公司收入端随着核心产品派格宾持续放量快速增长,利润端因毛利率的提升和费用率的下降实现高速增长。从期间费用上看,销售费用率为40.41%,同比下降5.64pp;管理费用率为10.01%,同比上升0.95pp;研发费用率为10.95%,同比上升1.14pp。2023年公司销售毛利率达到93.33%(+4.42pp),销售净利率达到26.45%(+7.65pp),公司销售费用率逐步下降,公司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派格宾持续放量,新增适应症获受理。报告期内,核心产品派格宾实现销售收入17.9亿元,同比增长54.2%。慢乙肝临床治愈正向着扩大抗病毒治疗人群、拓展临床治愈人群的新阶段发展。“珠峰”和“绿洲”等项目数据从真实世界证实了长效干扰素在提高乙肝临床治愈率、显著降低肝癌发生风险的重要价值,以派格宾为基础的乙肝临床治愈科学证据不断积累,带动派格宾需求端的持续增长。2024年3月,派格宾联合核苷酸类似物适用于临床治愈成人慢性乙型肝炎的增加适应症的上市许可申请获受理,我们预计派格宾的竞争优势持续扩大,市场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自主创新与外部合作同步推进,产品种类不断丰富。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2.80亿元,同比增长34.96%。自主研发项目顺利推进,2023年6月新上市的创新药珮金已进入医保目录,产品销售方面,公司已与复星达成商业化合作,有望凭借复星强大的商业化渠道实现快速放量。2024年1月,长效重组人生长激素上市申请获受理,预计明年上市;重组人促红素进入III期临床;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I期临床推进中。外部合作方面,积极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包括与AligosTherapeutics,Inc.开展研究合作、与江苏复星开展珮金商业化合作项目、以有偿方式取得苏州康宁杰瑞相关产品在非酒精性脂肪肝领域的独占许可权利等,不断丰富公司产品管线。   投资建议:公司核心产品持续放量,业绩超预期,我们上调2024/2025盈利预测,新增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营收28.39亿元、38.03亿元、49.9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7.72亿元、10.47亿元、13.8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90/2.57/3.41,对应PE分别为33.38倍/24.62倍/18.5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药品降价风险;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技术升级迭代风险。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04-02
  • 首次覆盖报告:稀缺的全球新兴市场医药商业化平台,海外大有可为

    首次覆盖报告:稀缺的全球新兴市场医药商业化平台,海外大有可为

    个股研报
      科兴制药(688136)   报告要点:   科兴制药主要从事重组蛋白药物和微生态制剂的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坚持"创新+国际化"双轮驱动的平台型发展模式,致力于成为高品质生物药领导者,服务全球患者。   三大成熟产品已成功中标联盟集采,降价风险趋于可控   依普定、赛若金和白特喜2022年合计收入和毛利贡献均超过90%。依普定中选广东联盟集带而主要竞争对手三生制药和赛保尔仅为备选且依普定获批肿瘤相关贫血新适应症,肿瘤领域应用有望带来巨大增量;赛若金以第一顺位中标29省干扰素省际联盟集采,且在儿童应用领域具备独特优势:呼吸道合胞病毒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可试用赛若金;白特喜中选广东联盟双氯芬酸等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科兴是4家中选厂商之一(其中泉港药业仅一个规格产品),药渡数据中市占率排在科兴前面的齐鲁制药为备选、九源基因、协和发酵不在表中。这可能预示三大产品未来降价风险更趋于可控。   20年新兴市场出海经验有望迎来加速兑现期,法规市场突破可期待   持续20年出海历程,建立了相对完整的海外商业体系,在海外产品注册、GMP合规审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资源与商业化能力,公司实现100%覆盖人口过亿的新兴国家及GDP排名前30的新兴市场,建立稳固长期合作的客户超100个。2022年实现海外收入1.6亿(+61.5%),创历史最高水平。另外,白蛋白紫杉醇在欧盟市场仅有原研BMS和仿制药TEVA在销,2023年EMA发布白蛋白紫杉醇仿制药的短缺公告导致TEVA停止在大多数欧盟成员国销售该药物。2022年公司该品种已收到EMA的药品上市申请《受理通知书》,2024年2月初相应生产专线接受了EMA的批准前现场检查。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三大品种中标联盟集采,未来降价风险趋于可控;海外新兴市场商业化平台逐渐成熟,随着新品种的不断导入和法规市场的新开拓,公司海外收入有望迎来加速兑现期,预计2023-2025年营收增速分别为-4.32%/11.87%/38.76%;归母净利润2024年扭亏为盈;2025年EPS达0.55元/股,2025年对应PE为29.10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海外商业化风险、国家带量采购降价风险、汇率波动等风险。
    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3页
    2024-04-01
  • 策略调整成效初显,看好公司业绩恢复

    策略调整成效初显,看好公司业绩恢复

    个股研报
      欧普康视(300595)   业绩简评   2024年3月29日,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收入17.37亿元(+13.9%,同比,下同);归母净利润6.67亿元(+6.9%);扣非归母净利润5.72亿元(+2.3%)。   单季度看,公司2023年Q4实现收入4.18亿元(+32.9%);归母净利润1.29亿元(+8.4%);扣非归母净利润1.01亿元(+5.7%)。   经营分析   及时调整策略,镜片和护理产品边际改善。分产品来看,2023年公司硬性角膜接触镜收入为8.17亿元(+7.1%);护理产品收入为2.63亿元(-12.0%);医疗收入为3.02亿元(+19.5%);普通框架镜及其他收入为3.45亿元(+70.5%)。2023年Q4,公司硬性角膜接触镜收入为1.41亿元(+21.5%),根据公司公告,公司采取众多举措,如加大品牌宣传、学术推广、人员培训、销售赋能等营销力度等,减缓了镜片销售下滑的趋势并在三季度企稳、四季度回升。2023年Q4,公司护理产品收入为0.76亿元(环比+16.5%),公司组建独立的线上销售团队、加大对自产护理品的宣传推广、在23年年底前推出了自产双氧水消毒液产品等举措成效显现。销售费用投入加大,在研项目稳步推进。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为21.7%,同比+2.33pct,管理费用率为6.79%,同比-1.49pct,研发费用率为2.32%,同比+0.12pct。销售费用增加主要系:1)公司增加了驻地销售和技术支持力量;2)新建门店起始收入少但房租和装修分摊等固定费用较大。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74.78%,同比-2.11pct,净利率为41.96%,同比-3.71pct,毛利率下降主要是新并表子公司的医疗设备和耗材销售收入占比较大但毛利率低所致。公司在研项目正常推进,如第二代材料制作的超高透氧角膜塑形镜和巩膜镜提交注册申报、控股子公司欧普视方的低浓度硫酸阿托品滴眼液(0.01%和0.02%浓度)启动三期临床试验等。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基于公司发展现状,我们下调2024-2025年收入和利润预测,2024-2025年收入原预测值为20.87/25.26亿元,归母净利润原预测值为8.24/9.91亿元,现预计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20.31/23.46/26.8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16%/1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49/8.67/9.9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16%/15%,EPS分别为0.84/0.97/1.11元,现价对应PE分别为22/19/16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医疗事故风险;行业竞争格局加剧风险;商誉减值风险;视光服务终端建设不及预期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04-0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