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8196)

  • 医药行业2024年半年度策略报告:行业迎来发展新机遇,看好创新与出海

    医药行业2024年半年度策略报告:行业迎来发展新机遇,看好创新与出海

    生物制品
      三季度医药板块业绩有望恢复,看好创新和出海   从业绩角度来看,2023年三季度医药行业反腐力度达到最大,医药板块单季度业绩较差,目前反腐逐步常态化,2024年三季度医保板块业绩有望迎来恢复。从估值角度来看,经过三年时间调整,目前医药板块估值水平(TTM)约为35倍。在医药行业集采、常态化反腐和鼓励创新等大的政策背景下,我们认为具备创新和出海能力的企业有望迎来长期成长。   创新药支持政策持续加码,国内新药商业化浪潮来袭   国家和地方政府多部门陆续发布了各项创新药产业发展支持政策,从药品开发阶段的创新和开发方向的引导、临床研究和上市申请阶段的加快审评审批的支持,到药品上市后商业化阶段的医保支付支持、DRG控费除外支付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助力和国谈药品院外零售渠道的医保支付试点等等,全产业链式的全面支持创新医药产业的发展。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也逐渐消化了很多传统药企的存量业务影响,建议关注传统药企存量业绩即将或已消化、创新品种即将迎来收获或待商业化放量的标的;Biotech和Biopharm中建议关注其创新品种临床Ⅱ期数据优秀、进入关键临床、即将迎来收益或待商业化放量的标的。   法规医药市场规模巨大大,新兴市场人口多、卫生支出增长快   目前法规医药市场规模占比大,卫生支出多,而新兴市场经济增长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且人口基数大,新兴国家药物使用量增长率及人均卫生支出增长率显著高于法规市场,市场成长性较强。目前国内市场竞争加剧,我国药企出海成为大的趋势,从原料药到化学制剂再到生物制品,我国药企出海产品实现逐步升级。建议重点关注产品具备较强创新性、海外渠道能力强的企业,未来有望抢占先机。   进口取代与出海持续加速,精选医疗器械细分领域   经过多年研发积累,我国医疗器械企业已经进入创新兑现阶段,进口取代有望持续加速,建议重点关注内窥镜和医疗影像设备板块。同时,部分细分赛道集采基本出清,产品端创新有望引领行业迎来新增长,建议重点关注体外诊断板块、血液净化板块和骨科板块等。此外,部分器械企业已经具备出海能力,海外市场的突破有望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   2024年三季度医药板块业绩有望恢复,且估值水平较低,医药板块有望迎来结构性行业。在医药行业集采、常态化反腐和鼓励创新等大的政策背景下,我们认为具备创新和出海能力的企业有望迎来长期成长。建议重点关注兼具创新和出海的药品和器械板块。   风险提示   医药行业政策风险、产品降价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海外商业化不可预测性等风险。
    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1页
    2024-07-01
  • 呼吸机组件龙头,业务拓展打开成长边界

    呼吸机组件龙头,业务拓展打开成长边界

    个股研报
      美好医疗(301363)   投资要点:   医疗器械定制化一站式服务商,2024年收入有望重回快速增长趋势。美好医疗成立于2010年,为全球医疗器械企业提供定制化研发生产服务,可实现从产品设计开发到批量生产交付的全流程一站式服务,2018年至2022年收入规模由5.8亿快速增长至14.15亿,CAGR高达24.85%,2023年由于下游客户去库存导致公司第一大业务呼吸机产品线下滑18.12%,但其他产品线增长较快,公司整体收入较2022年仅下滑5.5%。随着公司呼吸机业务去库存周期结束以及新产品的持续上量,预计2024年公司收入端将重回快速增长轨道。   呼吸机组件业务去库存接近尾声,人工植入耳延续快速增长趋势。OSA及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全球患者持续增长,家用呼吸机治疗为常用诊疗手段,市场规模增长趋势稳健。公司深耕呼吸机组件,主机、面罩、原料等技术实现自主化突破,获得全球家用呼吸机头部企业认可,受去库存影响,2023年公司呼吸机业务同比下滑18.12%,海关数据显示去库存接近尾声,下半年有望重回增长。人工耳蜗作为公司第二大产品线,2018-2023年收入年均复合增速达27.94%。   家用及消费电子组件业务快速崛起,在研品类丰富、增长潜力可期。近几年公司持续加大业务拓展,积极挖掘新的业务成长点。其中,家用及消费电子业务由2019年的0.08亿元快速增长至2023年的1.5亿,占公司收入已达11.23%,成为公司新的重要增长点。目前,公司在研产品线丰富,积极布局胰岛素笔、心血管、眼科器械、内窥镜、体外诊断等领域,市场潜力可期。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总营收分别为16.83、21.08、26.5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5.81%、25.26%、25.94%;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5、5.16、6.52亿元,增速分别为29.35%、27.28%、26.32%。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29x、23x、18x。选取同为医疗器械上游产业链的奕瑞科技、海泰新光,以及家用呼吸机厂家怡和嘉业作为可比公司,公司呼吸机组件积累成熟,从医疗器械精密组件向消费电子组件进行全方位布局,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单一大客户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新品推广不及预期风险。
    华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7页
    2024-07-01
  • 生物医药行业:体重管理助力慢病防治,国内减肥药在研管线争先竞渡

    生物医药行业:体重管理助力慢病防治,国内减肥药在研管线争先竞渡

    化学制药
      行业观点   体重管理助力慢病防治,国内减肥药在研管线争先竞渡2024年6月26日, 国家卫健委联合16部门发布《“体重管理年” 活动实施方案》 , 自2024年起, 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 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 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 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 全民参与、 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逐渐形成,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   体重异常和慢病发生密切相关, 我国超重肥胖形势不容乐观。 体重水平与人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根据《Diabetes, ObesityandMetabolism》 数据, 2023年我国总体超重人群占比34.8%, 肥胖人群占比14.1%, 我国居民超重肥胖形势不容乐观, 亟需加强干预, 予以改善。   减肥药物是实施体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磅减肥药司美格鲁肽国内新近获批。 《实施方案》 中强调, 加强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开展体重管理关键技术研究和转化应用, 研发体重管理相关医药及穿戴设备。 减肥药物是体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诺和诺德公众号,2024年6月25日, 诺和诺德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GLP-1激动剂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商业化在即。 该产品采用皮下注射的给药方式, 给药频次为一周一次, 其III期临床结果显示, 能够实现平均17%的体重降幅, 减肥效果和患者依从性较好。   我国减肥药上下游产业链完善。 我国减肥药上下游产业链完善, 上游的原料药、 试剂耗材厂商, 中游的CDMO公司, 下游的减肥药物研发和制药企业众多。 建议关注: 1) 上游的原料药相关厂商, 如奥锐特、 诺泰生物、 圣诺生物、 翰宇药业、 昊帆生物等; 2) 中游的减肥药CDMO公司, 如药明康德、 凯莱英; 3) 下游的减肥药物研发和制药企业, 如创新药企业信达生物、 恒瑞医药、 石药集团等, 生物类似药企业如华东医药、 中国生物制药、 丽珠集团等。   国内GLP-1相关减重创新药物研发管线丰富。 我国减重创新药在研管线靶点主要集中于GLP-1、 GCG、 GIP等受体, 其中, 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进展最快, 于2023年7月实现商业化。 诺和诺德用于减重适应症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已于2024年6月新近获批上市, 其口服片剂的III期临床正在开展。 礼来的替尔泊肽和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分别于2023年8月和2024年2月申报NDA。 礼来的口服片剂orforglipron和GLP-1/GCG/GIP三靶点注射剂retatrutide分别于2023年5月和2023年7月在国内开启III期临床。 此外, 先为达生物/凯因科技合作开发的伊诺格鲁肽、 石药集团/天镜生物合作开发的GX-G6、 勃林格殷格翰的survodutide、 恒瑞医药的HRS9531均已进入国内III期临床阶段。   国内原料药生产厂家在全球GLP-1原料药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 根据诺和诺德公告, 利拉鲁肽美国和中国专利均已到期, 司美格鲁肽的中国专利也将于2026年到期, 届时相关仿制药产品的放量将利好下游原料药企业。 根据公司公告和医药魔方数据, 截至2024年6月, 利拉鲁肽在美国登记的原料药厂家共21家, 在中国登记的共6家, 其中国内原料药厂家约11家, 司美格鲁肽在美国登记的原料药厂家共22家,在中国登记的共5家, 其中国内原料药厂家约15家, 我国原料药厂家在GLP-1产品全球原料药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周我们发布了行业深度报告《生物安全法案深度复盘报告——2024H2国会立法进度或变缓,生物安全法案立法概率降低》 ,就生物安全法案立法背景及其影响展开讨论。   要点总结:   国会为美国立法部门,休会期、总统选举以及议员换届将影响2024H2国会立法进度。 根据美国宪法规定,美国联邦政府由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组成,其中美国国会属于立法部门。国会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两院可通过独立立法和国防授权法案(NDAA,NationalDefenseAuthorizationAct)两种途径进行立法,流程均大致为议员提出议案、小组委员会审议、全体会议审议、两院磨合差异统一版本、总统签字。规定美国国防相关事项预算的NDAA每年12月左右稳定推出,因此通过NDAA夹带立法成功率更高、速度更快。当届国会未能通过任一途径完成立法的议案,国会换届后会自动终止,若想推进需重启整个流程。鉴于2024年7月中有两周是两院的非立法期; 8月5日-9月8日为夏季休会期; 10月为参议院的非立法期,众议员也会投入更多精力为大选做准备; 11月5日为美国大选日,且1/3的参议员和全体众议员将重新选举, 2024H2两院能举行全体会议的日期较少,将影响议案的推进进度。   众议院版《生物安全法案》 NDAA纳入失败,单独立法成功率正逐步变低。 2024年6月11日美国众议员规则委员会公布的NDAA纳入结果显示,由众议院提出的生物安全法案H.R.8333未获得参与HASC听证会的资格,即纳入NDAA失败。由于NDAA聚焦军事备战等国防相关事项,鲜有对其他国家单一非军事相关行业进行直接打击的法案被纳入其中,预计参议院提出的生物安全法案S.3558能被参议院版NDAA纳入的概率也微乎其微。而2024H2参众议院的密集的地方工作周、选举换届使单独立法不确定性大幅增加,成功立法可能性不断下滑。 《生物安全法案》 双立法途径的成功率逐渐降低,或将使所涉及企业在2024H2迎来一波估值修复。   《生物安全法案》 对Medicare和Medicaid资金的影响仍未知。 根据CMS数据, 2022年美国的总医疗健康支出同比增长4.1%至4.46万亿美元,其中政府支付达到2.16万亿美元,占比48.3%。 Medicare以及Medicaid作为美国两个最大的联邦医保项目分别占2022年美国总医疗健康支出的21%、 18%。 Medicare以及Medicaid的资金主要来自联邦政府和/或州政府及地方政府,但两者本身不是行政机构,仅由行政机构管理,所以是否属于《生物安全法案》 的限制主体仍待明确。   本周我们发布了行业全景图《银屑病生物制剂用药全景图—从发病机制TNF-α/IL-23/IL-17轴出发,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占比逐步提升》 ,就银屑病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在研管线展开讨论。   投资要点:   国内银屑病患病群体数600-700万人,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占比不断提升,预计2030年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市场规模达400亿元左右。 银屑病是一种由遗传、免疫及感染等多种因素诱发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皮肤疾病,病程较长且容易反复发作,其中遗传为疾病发病重要因素之一,约1/3的银屑病患者患有家族史。疾病发生的主要特征是存在界限清楚的鳞状皮肤病变(表皮增生)、血管增殖增加(红斑)和白细胞浸润至皮肤真皮等,且与多种合并症发生相关。据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和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国内患病人数从2017年约650万人增至2022年约670万人,预计2030年达680万人;国内银屑病药物规模从2018年40亿元左右增至2022年100亿元左右,复合增速24.2%,预计2022-2025年国内复合增速达31.4%。未来随着银屑病药物生物制剂渗透率提升及其纳入医保降低患者支付负担,预计生物制剂在银屑病用药占比将从2022年43.4%提升至2030年56.8%, 2030年国内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市场规模有望达400亿元左右。   活化的T淋巴细胞在银屑病进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TNF-α/IL-23/Th17信号轴释放细胞因子放大银屑病炎症反应。 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银屑病是由先天性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介导的,其中TNF-α/IL-23/Th17细胞因子传导轴从病理机制上解释银屑病炎症发生。第一代细胞因子抗银屑病生物制剂主要是TNF-α抑制剂,以阿达木单抗、英夫利西单抗、依那西普为代表,国内专利均已到期且多款生物类似药国内已上市; IL-17是皮肤炎症的关键介质,其上游信号因子为IL-23,针对IL-17和IL-23,国内已有五款产品上市,司库奇尤单抗(2019年获批, 2020年进入医保),依奇珠单抗(2019年获批, 2021年进入医保),乌司奴单抗(2017年获批, 2021年进入医保),古塞奇尤单抗(2019年获批, 2022年进入医保),替瑞奇珠单抗(2023年获批,尚未进入医保)。国内样本医院销售数据来看,司库奇尤单抗占大头;全球销售数据而言, 2023年阿达木单抗/乌司奴单抗/司库奇尤单抗/古塞奇尤单抗/依奇珠单抗销售额分别为144/108.6/49.8/31.5/27.6亿美元。   国内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在研: (1)生物类似药在研:可善挺/拓咨/喜达诺/特诺雅国内核心专利到期时间分为为2025年、 2026年、 2021年、 2026年。目前国内针对喜达诺和可善挺有布局生物类似药在研,其中进度靠前的为乌司奴单抗生物类似药(华东医药&荃信生物-申请上市,百奥泰-临床Ⅲ期,石药集团临床Ⅲ期),司库奇尤单抗生物类似药(百奥泰-临床Ⅲ期);(2) IL-17在研:预计2024年智翔金泰GR1501和恒瑞医药SHR-1314国内上市, 2025年三生国健SSGJ-608和康方生物AK111完成临床Ⅲ期, 2026年丽珠集团XKH004,君实生物JS005完成临床Ⅲ期;(3) IL-23在研:康方生物AK101申请上市中,信达生物IBI-112临床Ⅲ期。   投资建议: 银屑病是一种病程长易复发的自免性疾病,国内患病人群在600-700万之间, 2022年国内用药市场规模约100亿元,远期2030年预计达400亿元左右。对银屑病发病机制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活化的T淋巴细胞在疾病进展发挥关键作用,其中IL-23/IL-17为炎症传导的关键因子,建议关注几大方向:①原研药专利到期,国内生物类似药在研布局,如百奥泰,华东医药等;②IL-17A在研,按上市节点分国内第一梯队智翔金泰、恒瑞医药,其次三生国健,康方生物,随后丽珠集团、君实生物等;③IL-23在研:康方生物,信达生物等。   投资策略   站在当前时点, 我们认为行业机会主要来自三个维度, 即“内看复苏, 外看出海, 远看创新” 。“内看复苏” 是从时间维度上来说的, 国内市场主要的看点是院内市场复苏, 因为去年的基数是前高后低, 再加上医疗反腐的常态化边际影响弱化, 所以国内的院内市场是复苏状态, 从业绩角度看, 行业整体下半年增速提升。“外看出海” 是从地理空间维度上来说的。 海外市场相比国内具有更大的行业空间, 而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 当地市场往往还伴随着更高的价格体系、 更优的竞争格局等优点。 越来越多国内优质医药企业在内外部因素的驱使下加强海外市场布局, 其海外开拓能力将变得更加重要。   “远看创新” 是从产业空间维度上来说的。 全球医药创新迎来新的大适应症时代, 最近1-2年, 在传统的肿瘤与自免等大病种之外, 医药产业相继在减重、 阿尔兹海默症、 核医学等领域取得关键突破, 行业蛋糕有望随之快速做大。 国内医药创新支持政策陆续出台, 叠加美债利率下行预期, 创新产业链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建议围绕“复苏” 、 “出海” 、 “创新” 三条主线进行布局。   “复苏” 主线: 重点围绕景气度边际转暖的赛道的优质公司进行布局, 建议关注司太立、 昆药集团、 华润三九、 迈瑞医疗、 开立医疗、 微电生理、 澳华内镜、 爱康医疗、 惠泰医疗、 固生堂等。   “出海” 主线: 掘金海外市场大有可为, 建议关注新产业、 科兴制药、 奥浦迈、 药康生物、 百奥赛图、 健友股份、 苑东生物等。   “创新” 主线: 围绕创新, 布局“空间大”“格局好” 的品类, 如阿尔兹海默、 核医学、 自身免疫病、 高端透皮贴剂等细分领域投资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8页
    2024-07-01
  • 甲状腺癌药物市场研究报告

    甲状腺癌药物市场研究报告

    治疗药物
    靶向治疗
    甲状腺癌
    基石药业
    智核生物
    在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和遗传因素等因素的冲击下,甲状腺癌药物市场不断增长,其中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治疗方案和技术都有广泛应用。研究报告旨在对甲状腺癌药物市场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包括概述、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竞争格局、重点品种及趋势分析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于助客户更好地了解甲状腺癌药物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客户的市场研究和分析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摩熵咨询
    85页
    2024-07-01
  • 肝癌药物市场研究报告

    肝癌药物市场研究报告

    恒瑞医药
    治疗药物
    市场竞争格局
    靶向治疗
    肝癌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呈上升趋势。该市场的增长主要受到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和慢性肝病等因素的影响。研究报告中,我们对包括概述、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竞争格局、重点品种及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旨在为客户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和趋势分析,帮助客户在市场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摩熵咨询
    75页
    2024-07-01
  • 胃癌药物市场研究报告

    胃癌药物市场研究报告

    康方生物
    治疗药物
    胃癌
    再鼎医药
    市场规模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呈上升趋势。根据统计数据,亚洲地区的胃癌患者占比最高。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胃癌药物市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增长速度也在逐年加快。本报告对胃癌药物市场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包括概述、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竞争格局、重点品种及趋势分析等方面。旨在为客户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和趋势分析,帮助客户了解市场情况,制定更好的市场战略,提高市场竞争力。
    摩熵咨询
    45页
    2024-07-01
  • 乳腺癌药物市场研究报告

    乳腺癌药物市场研究报告

    恒瑞医药
    乳腺癌
    石药集团
    治疗药物
    市场增长
    荣昌生物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呈上升趋势。根据统计数据,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女性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乳腺癌药物市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增长速度也在逐年加快。本报告对乳腺癌药物市场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包括整体概述、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竞争格局、重点品种及趋势分析等方面。我们旨在为客户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和趋势分析,帮助客户了解市场情况,制定更好的市场战略,提高市场竞争力。
    摩熵咨询
    59页
    2024-07-01
  • 食管癌药物市场研究报告

    食管癌药物市场研究报告

    君实生物
    恒瑞医药
    治疗药物
    食管癌
    化疗
    市场增长趋势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呈上升趋势。由于食管癌的症状不易察觉,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食管癌药物市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增长速度也在逐年加快。本报告将对食管癌药物市场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包括整体概述、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竞争格局和重点品种分析及趋势分析等方面。我们旨在为客户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和趋势分析,帮助客户了解市场情况,制定更好的市场战略,提高市场竞争力。
    摩熵咨询
    37页
    2024-07-01
  • 子宫颈癌药物市场研究报告

    子宫颈癌药物市场研究报告

    康方生物
    治疗药物
    免疫治疗
    子宫颈癌
    市场规模
    子宫颈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全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逐年升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子宫颈癌治疗市场将持续增长。本报告将对子宫颈癌药物市场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包括整体概述、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竞争格局和重点品种分析及趋势分析等方面。我们旨在为客户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和趋势分析,帮助客户了解市场情况,制定更好的市场战略,提高市场竞争力。
    摩熵咨询
    48页
    2024-07-01
  • 前列腺癌药物市场研究报告

    前列腺癌药物市场研究报告

    海创药业
    恒瑞医药
    前列腺癌
    治疗药物
    免疫治疗
    市场竞争格局
    前列腺癌是一种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为了更好地了解前列腺癌药物市场的情况,本报告将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包括整体概述、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竞争格局、重点品种及趋势分析等方面。我们旨在为客户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和趋势分析,帮助客户了解市场情况,制定更好的市场战略,提高市场竞争力。
    摩熵咨询
    33页
    2024-07-0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