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758)

  • 信达生物(1801):信达生物(1801.HK):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会议观点:IBI363的生存获益令人鼓舞;对概念验证的更好理解取决于随机对照试验(RCT)数据

    信达生物(1801):信达生物(1801.HK):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会议观点:IBI363的生存获益令人鼓舞;对概念验证的更好理解取决于随机对照试验(RCT)数据

  • 信达生物(01801):IBI363肺癌早期数据令人鼓舞,蓝海市场待挖掘;上调目标价

    信达生物(01801):IBI363肺癌早期数据令人鼓舞,蓝海市场待挖掘;上调目标价

  • 信达生物(01801):ASCO点评:IBI363彰显成为下一代免疫疗法的潜力

    信达生物(01801):ASCO点评:IBI363彰显成为下一代免疫疗法的潜力

  • 越疆(02432):与药师帮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越疆机器人率先落地医药应用场景

    越疆(02432):与药师帮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越疆机器人率先落地医药应用场景

  • 再生元生物公司(RGNX):Regenxbio公司(RGNX):最新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中期数据积极,但仍需进一步降低风险;维持中性评级

    再生元生物公司(RGNX):Regenxbio公司(RGNX):最新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中期数据积极,但仍需进一步降低风险;维持中性评级

  • 三星医疗(601567):2025年中期策略会速递:国内经营彰显韧性,海外提供高增引擎

    三星医疗(601567):2025年中期策略会速递:国内经营彰显韧性,海外提供高增引擎

  • 公司深度报告:色谱填料主业把握两大机遇,全产业链布局打开成长天花板

    公司深度报告:色谱填料主业把握两大机遇,全产业链布局打开成长天花板

    个股研报
      纳微科技(688690)   本期内容提要:   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龙头,业绩边际显著改善。   纳微科技成立于2007年,公司专门从事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研发、规模化生产、销售及应用服务,为生物医药、平板显示、分析检测及体外诊断等领域客户提供核心微球材料及相关技术解决方案。2023年以来,受外部宏观环境变化影响,公司业绩陷入增长压力。2024Q4以来公司业绩边际改善显著,2024Q4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33亿元,同比增长71.47%,实现归母净利润0.41亿元,同比增长38.05%;2025Q1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9亿元,同比增长22.39%;实现归母净利润0.29亿元,同比增长72.98%。2023年以来公司净利率水平大幅下滑,主要是受到股权激励费用摊销和赛谱仪器商誉减值的影响,以上因素对于公司利润端扰动较大,我们认为,随着股权激励到期和子公司经营改善,公司未来净利率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把握进口替代和商业化放量两大机遇,色谱填料主业加速成长。   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是生物医药分离纯化的关键耗材,一般而言,用于小分子纯化称为色谱填料,用于大分子纯化称为层析介质。参考赛分科技招股说明书,从全球市场来看,预计2023年全球色谱介质市场规模69亿美元,预计2026年达到9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9.26%;从国内市场来看,预计2023年中国色谱介质市场规模为112亿元,预计2026年达到203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1.92%。纳微科技是国内较早布局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行业的龙头企业,开发出国内厂商中品类最全的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可以为小分子和大分子的分离纯化提供全面解决方案。我们认为,公司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主业目前处于关键发展窗口期,有望受益于进口替代和商业化放量两大机遇,具体来看:   1)进口替代机遇: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行业长期被外资垄断,无论是小分子色谱填料还是大分子层析介质,国产化率都相对较低。近年来伴随着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的高速发展,国产龙头企业快速崛起,在国际地缘政治关系日益紧张的背景下,自主可控有望成为国内生物医药企业的潜在重要战略。我们认为,公司下游客户恒瑞医药商业化项目的工艺成功变更,为进口替代建立经验模板,公司有望承接更多项目变更,成为国产替代进口的主力军。   2)商业化放量机遇: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的用量与项目阶段相关,从临床一期到临床二期到临床三期到商业化呈现逐级放大趋势,和商业化变更相比,从临床早期培育的管线客户粘性更强,从小试研发到放大生产,全面配合客户完成工艺验证及生产应用,一路陪伴客户成长。我们认为,近年来公司客户数量不断积累,临床阶段不断后移,目前储备大量临床中后期项目,悉心培育的管线陆续进入回报期,未来存在显著的商业化放量机遇。   布局产业链上下游,打开成长天花板。   色谱填料及层析介质主业以外,纳微科技通过“自建+并购”双轮驱动,以福立仪器、纳谱分析、赛谱仪器、纳微生命科技等子公司作为经营主体,布局色谱仪器、色谱耗材、蛋白纯化系统、体外诊断耗材等产业链上下游方向。我们认为,纳微科技的底色是高端材料公司,依托底层技术进行全产业链布局,展现出极强的业务延展性,有望打开成长天花板。   1)福立仪器:福立仪器是国产色谱仪器领军企业,在气相色谱领域,福立仪器已经初具规模,打造“未来系列”气相色谱仪;在液相色谱领域,公司发布L75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在高端液相色谱领域迈出坚实一步。   2)纳谱分析:纳谱分析是由纳微科技设立的子公司,专注于打造高品质实验室用色谱耗材,公司采用纳微科技自主研发的创新型单分散硅胶/聚合物微球填料,实现从微球原料、填料制备、色谱柱装填全过程国产化。   3)赛谱仪器:赛谱仪器致力于开发用于蛋白、抗体、疫苗、核酸、诊断原料等大分子生物制品领域的精密纯化设备,产品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为国产蛋白纯化设备领域的龙头企业。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0.01亿元、12.44亿元、15.4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1亿元、2.21亿元、2.85亿元,对应的EPS分别为0.35元、0.55元、0.71元,对应的PE估值分别为62.22倍、39.89倍、30.86倍(截至2025年6月5日)。我们认为,纳微科技作为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行业国产龙头企业,主营业务面临进口替代和商业化放量两大市场机遇,同时布局产业链上下游打开成长天花板,我们看好公司中长期成长性,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   进口替代不及预期的风险;商业化放量不及预期的风险;收购公司商誉减值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1页
    2025-06-06
  • 2025医疗健康新质生产力“创变引擎”系列洞察:创新医疗科技篇

    2025医疗健康新质生产力“创变引擎”系列洞察:创新医疗科技篇

    医疗服务
      医疗健康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以及结构   医疗健康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医疗健康新质生产力是一种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涵盖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生产要素创新配置的生产力质态,其内涵包括创新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主导作用,以及由此引发的生产要素质变和高效组合。   这一概念强调医疗健康新质生产力能推动服务范式转换升级,通过多学科技术融合实现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医疗服务的变革,致力于解决医疗难题、提高疾病治疗和健康改善效率,最终实现医疗服务的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   医疗健康新质生产力的概念   2025年医疗健康新质生产力的政策聚焦于监管改革、设备更新、信息化建设、医保结算优化及数智化转型等方面,旨在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医疗服务效率与质量,同时推动医疗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   数据显示,2022-2024年,全国县医院药品收入占比呈先稳后降超势,而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持续上升。这表明在政策引导下,县医院正逐步摆脱对药品收入的依赖,政策推动医疗健康新质生产力发展,促使县医院进行设备更新、优化服务流程、提升信息化水平等,这为县医院收入结构优化提供了基础支撑。
    亿欧智库
    25页
    2025-06-06
  • 2025年中期策略会速递:ADC赛道景气,全球双厂战略推进

    2025年中期策略会速递:ADC赛道景气,全球双厂战略推进

  • 创新药行业动态追踪:生物医药行业企稳复苏,创新成为驱动行业增长新动能

    创新药行业动态追踪:生物医药行业企稳复苏,创新成为驱动行业增长新动能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生物医药产业结构性升级,创新成为发展新动能   中国在研管线数量2014年来持续增加,据Pharmaprojects统计,2014年中国在研管线数量为701个,至2024年已增至6,119个,复合增速高达24%,在研管线数量的全球占比由2014年的6%增至2024年的27%,得益于中国医药企业持续的研发投入,管线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展,中国药物出海(license-out)及在海外成立New-co势头迅猛,创新逐渐转变为支撑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据医药魔方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医药市场结构仍以仿制药为主,2023年仿制药占中国医药市场结构的65%左右,创新药占比较低,有极大的提升空间。从创新药上市数量来看,2019年来中国创新药上市数量整体而言不断增加,且国产创新药占比呈上升趋势,反映出中国医药生物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处于行业新旧动能切换,由仿制到创新的过渡阶段,创新驱动特征逐渐显现。   出海进程提速,海外市场带来业绩增量   中国创新药出海取得了重大成果,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呈现爆发增长态势,2019年中国license-out出海交易金额仅为9亿美元,交易数量22个,至2024年,交易金额达到519亿美元,复合增速高达125.0%,交易数量达到94个,复合增速为33.7%,中国创新药的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有望持续扩大海外市场份额,创新药出海进程提速将为中国医药生物企业带来业绩增量。   板块历经深度调整,看好估值修复机会   随着药品集采政策不断优化,产业竞争环境或将深度改善,主流生物医药企业的利润有望修复并因行业竞争格局的优化进一步提升在行业中的地位,板块历经深度调整估值得到修复,生物医药行业或迎戴维斯双击。叠加AI浪潮下生物医药研发深度获益于人工智能发展,资本市场回暖利好生物医药企业融资并加大研发投入,支持创新药研发的利好政策密集出台等因素的影响,建议关注创新药板块的价值重估机会。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恒瑞医药、药明康德和恩华药业。   风险提示   建议关注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及管控升级的风险。
    河北源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8页
    2025-06-06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