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758)

  • 基础化工深度报告:赖、苏氨酸有望景气回暖,中企出海大有可为

    基础化工深度报告:赖、苏氨酸有望景气回暖,中企出海大有可为

    化学制品
      主要观点:   核心投资逻辑:赖、苏氨酸属于大品种饲用氨基酸,具有农产品复合周期性,随“低蛋白日粮”和“豆粕减量”的兴起,深受养殖行业重视。行业下游需求较为稳定,海外依赖度较高,需求端受限较小,但供给和原料端影响较深。玉米豆粕价格下跌已持续近两年,其与氨基酸价格息息相关,企业在期间积极拓宽降本空间,农产品若开启上行周期将对赖苏价格形成支撑。此外,国内赖氨酸扩产持续,苏氨酸扩产趋缓格局较好,国内激烈竞争和出口环境恶化下行业进入壁垒增高,企业谋求出海破局。未来,行业“规模化+国际化”的海内外协同布局远期有望形成氨基酸业绩增长第二曲线。   赖、苏氨酸等饲用氨基酸重要性凸显,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赖、苏氨酸为饲用氨基酸核心品类,产业规摸持续扩大。近年,豆粕减量替代、“生物经济”等政策背景推动饲用氨基酸行业发展,据GMI测算,2024-2032年全球饲用氨基酸产业规模CAGR为5.8%。据博亚和讯测算,2024年全球四大饲用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总供应量698.6万吨,同比+13.5%,中国赖氨酸和苏氨酸供应量分别同比+10.3%/+15.4%。2024年中国赖氨酸产量为305.8万吨,同比+8.27%;苏氨酸产量实现显著跃升,达到101.3万吨,同比大幅增长31.2%。   赖、苏氨酸市场格局优化,头部企业推进出海战略迎接第二增长曲线   赖苏市场集中度较高,多家头部公司出海规划稳步推进。2024年赖、苏氨酸国内产能分别占全球约76.5%和95%,产能向中国高度集中。国内经历产能出清后,头部企业逐渐形成产能优势,中国赖、苏氨酸的CR4分别为60.31%和77.48%,随头部企业仍有相关扩产规划,未来行业集中度或将继续升高。此外,海外旺盛的需求与其本土的产能不相匹配,对中国依赖度较高,加之海外反倾销及关税等出口政策环境影响,未来企业出海将成为抢占海外市场的关键一步。   赖、苏氨酸景气回暖,农产品价格变动给予赖苏盈利增长空间业内领先企业多年深耕成本控制,关注后续赖、苏氨酸景气回暖带来的利润增长空间。2024年饲用氨基酸产品价格不同程度上涨,全球饲用氨基酸市场价值增至152.1亿美元,同比增长24.9%。2025年玉米已出现回升迹象,玉米价格将为赖、苏氨酸价格提供成本端支撑,豆粕和饲用氨基酸存在替代关系,豆粕价格一旦回升也将增加赖、苏需求,形成价格上涨的推动力。此外,海外制裁政策反复,出口存在不确定性,但海外市场需求旺盛,国际供应缺口短期可能会推高产品价格。截至2025年5月,70%赖氨酸已率先回升,苏氨酸止跌,98%赖氨酸跌幅趋缓。另外,行业领先企业已形成规模化生产并积极探索更优的原材料采购策略及多元化布局,未来有望进一步打开降本空间,实现盈利增长。   投资建议   近年来国内赖、苏氨酸形成强大的产能和成本优势,行业集中度提升,未来我们持续看好赖、苏氨酸涨价和企业出海带来的投资机会。建议关注【梅花生物】、【阜丰集团】、【星湖科技】。   风险提示   (1)原材料涨价带来的成本上升风险;   (2)同行头部企业竞争加剧风险;   (3)新项目及出海战略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4)国际出口政策环境恶化风险;   (5)产品价格下跌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6页
    2025-06-09
  • 摩根大通 美国医疗保健:再生元制药(REGN)重审、Ascendis Pharma(ASND)、制药论文更新、Docusign(DOCS)

    摩根大通 美国医疗保健:再生元制药(REGN)重审、Ascendis Pharma(ASND)、制药论文更新、Docusign(DOCS)

  • 网护有限公司(NTC):南非医院:尽管背景艰难,防御性特征依然突出-重申对Netcare的增持评级,对Life Healthcare的中性评级

    网护有限公司(NTC):南非医院:尽管背景艰难,防御性特征依然突出-重申对Netcare的增持评级,对Life Healthcare的中性评级

  • 美国仿制药静脉注射剂和生物类似药市场周度追踪(截至5月30日)

    美国仿制药静脉注射剂和生物类似药市场周度追踪(截至5月30日)

  • 信达生物(1801):热门故事

    信达生物(1801):热门故事

    摩根大通证券
    8页
    2025-06-09
  • Expeditors(暂无官方标准中文名,可译为康捷国际物流)(EXPD):艾世捷与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会面要点

    Expeditors(暂无官方标准中文名,可译为康捷国际物流)(EXPD):艾世捷与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会面要点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6月第1周):创新药出海热度持续上升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6月第1周):创新药出海热度持续上升

    生物制品
      行业观点:   周度回顾。上周(6月3日-6月6日)医药生物板块收涨1.13%,跑输Wind全A(1.61%),板块情绪整体回落。从板块来看,原料药(2.89%)、血液制品(2.89%)和体外诊断(2%)涨幅居前。从个股来看,易明医药(33.1%)、万邦德(32.6%)和昂利康(30.3%)涨幅居前,*ST龙津(-36.3%)、华森制药(-12.4%)和迈普医学(-9.3%)跌幅居前。   创新药出海热度持续上升。本周创新药方向不断有出海消息,以百时美施贵宝与BioNTech达成90亿美元总包共同开发PD-L1/VEGF双抗BNT327尤为引人关注。自康方依沃西单抗头对头在PFS战胜K药后,海外MNC持续下注PD-L1/VEGF双抗方向,国内创新药企业不断传出双抗方向大额BD。在刚刚结束的ASCO会议上,双抗、ADC领域国产创新药都有较多进展,新机制、新靶点层出不穷,早期临床呈现差异化布局。我们认为国内创新药管线全球竞争力持续提升,长线看好创新药出海方向。   本轮新冠过峰。6月5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5月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情况,本轮新冠自四月以来感染持续增加,流感样病例新冠阳性率在5月底达到23.8%,高于2024年全年水平,现已开始小幅回落。本轮新冠主要流行株为NB.1.8.1(XDV变异株第六代亚分支),未见明显毒力变化。参考历史数据,仍需一到两月回落至较低水平。   风险提示:地缘冲突加剧风险;业务落地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并购重组存在不确定性;药品研发不确定性风险。
    世纪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0页
    2025-06-09
  • 化工新材料行业简评:碳纤维行业整合加速,关注具有规模和技术优势的龙头企业

    化工新材料行业简评:碳纤维行业整合加速,关注具有规模和技术优势的龙头企业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事件:6月2日,陶氏宣布退出合资企业DowAksa,将其50%的股份出售给其合资伙伴——全球最大的丙烯酸纤维生产商Aksa Akrilik Kimya Sanayii A.S,此次资产出售预计将获得1.25亿美元净收益(已扣除债务),按此计算该交易的企业价值约为2025年预估经营性EBITDA的10倍。DowAksa是2012年由陶氏化学与土耳其阿克萨公司(AKSA)共同组建的合资企业。AKSA作为全球领先的腈纶纤维生产商,自1971年开始生产腈纶纱线,并于2009年实现碳纤维商业化生产。合资公司专注于碳纤维及其下游应用产品的研发与制造。   碳纤维行业结构性矛盾促使行业整合加速。一方面,近年全球碳纤维产能持续扩张,2024年全球碳纤维运行产能总量达到30.9万吨,预计2025年增幅达9.23%,但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不足70%,大丝束碳纤维市场竞争尤为激烈。另一方面,区域发展呈现分化态势,美国预计将占据全球风电碳纤维市场40%的份额,而中国厂商加速扩产。据百川盈孚数据,截至2024年底,国内碳纤维年产能达13.55万吨,新增产能1.53万吨,产能增速为12.73%近期,除了陶氏退出碳纤维市场,5月5日德国西格里碳素也宣布关闭葡萄牙工厂(据欧洲复合材料工业协会(EuCIA)统计,欧洲碳纤维产能占比已从2015年的35%降至2024年的不足15%),或说明行业整合正在加速。   2024年碳纤维需求回暖,国产大飞机、低空经济等有望继续贡献需求增量。碳纤维根据纤维内丝束的数量分类主要可分为大丝束(≥48K)、小丝束(1~40K)。大丝束碳纤维应用于风电、能源、建筑、交通、纺织等工业领域,小丝束碳纤维一般应用在航空航天、体育休闲领域。前几年风电市场对碳纤维的需求疲软,2024年由疲转强,实现了120%的高速增长;航空航天军工市场迅速回暖,并体现出20%强劲的增长。全球碳纤维应用数量需求来看,2024年风电叶片、体育休闲和航空航天需求量占比分别达28.2%、18.3%、16.9%碳纤维在航空领域被广泛应用于飞机的机身/机翼结构、连接件和细部构件,目前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波音787和空客A350中的用量占比已经达到50%以上,在我国国产客机C919的占比则约为12%。随着低空经济(如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物流无人机)的爆发,碳纤维的需求又被进一步提振。今年5月,吉林化纤发布涨价通知,公司旗下的湿法3K碳纤维,即日起各牌号产品每吨上调10000元。eVTOL飞行器作为低空经济的核心产品,其碳纤维复合材料使用量占比达75%以上。单台eVTOL飞行器对碳纤维的需求量在100公斤~400公斤之间。   我国碳纤维企业分攻三大赛道,规模扩张下加快技术攻关。航空航天军工应用方面,国内以光威复材、中简科技、太钢钢科为代表,以及中复神鹰和江苏恒神部分产能;中简科技自主研发并生产的国产ZT7系列(高于T700级)和ZT9系列碳纤维产品打破了发达国家对宇航级碳纤维的技术装备封锁,已稳定批量应用于我国航空航天领域,近期公告拟建2000吨/年高性能碳纤维及配套产品项目;国产碳纤维已在国产民航大飞机供应商体系中初露头角,光威复材、中复神鹰、长盛科技皆参与中国商飞C919国产碳纤维的验证。高性能工业应用方面,以中复神鹰、江苏恒神、长盛科技为代表;中复神鹰2024年持续开发了M55JM60J级等高性能高模碳纤维,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实现碳纤维产品全覆盖,在高强高模碳纤维产品族上,完成全球首款可工程化M50X级碳纤维产品开发,填补市场空白。低成本工业应用方面,以吉林化纤、上海石化等企业为代表,吉林化纤集团2024年正式发布“干喷湿法”T800碳纤维产品。   投资建议:碳纤维行业整体仍存在结构性矛盾,高端军用工用领域仍由日本东丽等企业占据技术高地。行业整合加速趋势下,我们认为更高壁垒的技术优势和更敏捷的市场响应能力仍是企业发展战略关键。建议关注具有规模和技术优势的龙头企业:光威复材、中复神鹰、中简科技、吉林化纤等。   风险提示:碳纤维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碳纤维产能投建超预期;海外技术封锁或反倾销政策。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5-06-09
  • 天然气、盐酸等涨幅居前,建议关注进口替代、纯内需、高股息等方向

    天然气、盐酸等涨幅居前,建议关注进口替代、纯内需、高股息等方向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天然气、盐酸等涨幅居前,己二酸、煤焦油等跌幅较大本周涨幅较大的产品:天然气(NYMEX天然气(期货),14.76%),盐酸(华东合成酸,9.39%),合成氨(河北金源,5.24%),硫酸(杭州颜料化工厂105%,4.23%),甲醇(华东地区,2.98%),煤焦油(江苏工厂,2.82%),尿素(河南心连心(小颗粒),2.16%),软泡聚醚(华东散水,1.03%),赖氨酸(河北地区70%,0.95%),国内柴油(上海中石化0#,0.72%)。   本周跌幅较大的产品:合成氨(安徽昊源,-8.47%),己二酸(华东,-7.53%),煤焦油(山西市场,-5.99%),丙酮(华东地区高端,-5.97%),甲基环硅氧烷(DMC华东,-5.83%),对硝基氯化苯(安徽地区,-5.66%),氯化铵(农湿)(华东地区,-5.00%),苯乙烯(华东地区,-4.43%),丁二烯(东南亚CFR,-4.09%),液化气(长岭炼化,-3.98%)。   本周观点:国际油价震荡企稳,建议关注进口替代、纯内需、高股息等方向   中美关税问题缓和,国际油价震荡企稳中。截至6月6日收盘,WTI原油价格为64.58美元/桶,较上周上涨6.23%;布伦特原油价格为66.47美元/桶,较上周上涨4.02%。预计2025年国际油价中枢值将维持在70美金。鉴于当前国际局势不确定性和对油价企稳的预期,我们看好具有高股息特征的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   化工产品价格方面,本周部分产品有所反弹,其中本周上涨较多的有:天然气上涨14.76%,盐酸上涨9.39%,合成氨上涨5.24%,硫酸上涨4.23%等,但仍有不少产品价格下跌,其中己二酸下跌7.53%,煤焦油下跌5.99%,丙酮下跌5.97%,甲基环硅氧烷下跌5.83%。从化工行业年报业绩表现来看,行业整体仍处于弱势,各细分子行业业绩涨跌不一。主要原因是受行业过去两年产能扩张进入新一轮产能周期以及需求偏弱影响,但也有部分子行业表现超预期,例如轮胎行业、润滑油行业、涂料行业等。除了建议继续关注业绩有望持续超预期的轮胎等行业之外,建议重视进口替代、纯内需、高股息资产等方向的投资机会。具体建议如下:首先是轮胎行业受益于全球化布局和丰富的关税斗争经验,抗压表现明显好于预期(东南亚暂停对等关税,墨西哥、摩洛哥等关税豁免),建议关注森麒麟、赛轮轮胎等;第二,国际贸易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国产加速进口替代。我们认为存在加速进口替代的化工品有润滑油添加剂(瑞丰新材)、成核剂(呈和科技)、间位芳纶(泰和新材)、特殊涂料(松井股份)等;第三,内循环将被赋予更多增长责任和期待。我国氮肥、磷肥、复合肥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基本不受关税影响。此外,全球煤化工产业链集中于我国,同样受关税影响小。因此建议关注化学肥料(华鲁恒升、新洋丰、云天化、亚钾国际)、煤化工(宝丰能源、华鲁恒升)等板块及标的。最后,在国际油价逐步企稳的背景下,我们继续看好具有最高资产质量和高股息率特征的三桶油。此外,化工行业中云天化、兴发集团、龙佰集团等细分子领域龙头企业也有5%左右股息率,在红利资产中具有较强吸引力。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料价格或大幅波动;环保政策大幅变动;推荐关注标的业绩不及预期。
    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30页
    2025-06-09
  •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2025年印度钾肥大合同价敲定349美元/吨,有望提振钾肥景气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2025年印度钾肥大合同价敲定349美元/吨,有望提振钾肥景气

    化学原料
      本周行业观点:2025年印度钾肥大合同价敲定349美元/吨,或提振钾肥景气   据百川盈孚数据,6月4日,白俄罗斯与印度IPL以349美元/吨的价格达成交易,发货至2025年12月份,货量为65万吨(相较2024年印度大合同价279美元/吨CFR高出70美元/吨,相较2024年中国钾肥进口大合同价273美元/吨CFR高出76美元/吨)。价格端,截至6月5日,国产60%钾自提参考2800-2830元/吨,市场到站参考2950-3030元/吨,57%粉自提参考2400-2450元/吨,市场到站参考2800元/吨左右。进口钾方面,62%白钾参考3150-3220元/吨左右,60%老挝粉参考3020元/吨左右,60%白俄颗粒钾参考3180元/吨左右;边贸口岸62%白钾参考2950元/吨左右。供应端,本周国内氯化钾减量生产、库存低位,现货流通有限;国产60%钾主工厂直供,市场现货偏紧,57%粉按需自提、陆续出货。进口钾方面,截至5月30日,港口库存合计206.2万吨(含其他港口及保税区),港存低位徘徊;班列货源少量抵达且陆续消耗当中;边贸新单签323美元/吨,预计下旬到货,目前现货流通一般。整体来看,氯化钾市场供应有限,现货流通偏紧,场内贸易商随行就市、出货缓慢。需求端,本周氯化钾需求偏弱观望,采购刚需谨慎补仓。当前国内钾肥库存低位、下游刚需采买,同时2025年印度钾肥大合同价敲定349美元/吨(较2024年高出70美元/吨CFR),有望进一步提振钾肥景气。推荐标的:盐湖股份、亚钾国际;受益标的:藏格矿业、东方铁塔。   本周行业新闻   据中国化工报消息,6月6日上午,中国平煤神马集团10万吨/年艾斯安装置投产暨20万吨/年艾斯安项目启动仪式在尼龙科技公司举行,标志着我国尼龙66关键原材料己二腈长期被国外化工巨头“卡脖子”的局面实现重大突破,为后期重构我国尼龙产业“大棋局”先行一步。   推荐及受益标的   推荐标的:【化工龙头白马】万华化学、华鲁恒升、恒力石化、荣盛石化、赛轮轮胎、扬农化工、新和成、龙佰集团、盐湖股份等;【氟化工】金石资源、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昊华科技等;【铬盐】振华股份;【化纤行业】新凤鸣、桐昆股份、华峰化学等;【农化&磷化工】兴发集团、利民股份、云图控股、亚钾国际、和邦生物等;【硅】合盛硅业、硅宝科技;【纯碱&氯碱】博源化工、三友化工等;【其他】黑猫股份、苏博特、江苏索普等。【新材料】OLED:瑞联新材、莱特光电、奥来德、万润股份、濮阳惠成;胶膜:洁美科技、东材科技、长阳科技;其他:阿科力、松井股份、利安隆、安利股份等。受益标的:【化工龙头白马】卫星化学等;【化纤行业】聚合顺、恒逸石化等;【氟化工】东岳集团等;【农化&磷化工】云天化、川恒股份、苏利股份、湖北宜化等;【硅】新安股份;【新材料】国瓷材料、圣泉集团、蓝晓科技等。【其他】卓越新能、万凯新材、华谊集团等。   风险提示:油价大幅波动;下游需求疲软;宏观经济下行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3页
    2025-06-09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