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istItem.name }}快速筛选药品,用摩熵药筛
微信扫一扫-立即使用
肿瘤领域的BD&L:如何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下载次数:
1825 次
发布机构:
艾意凯咨询公司
发布日期:
2025-06-12
页数:
7页
关键要点
1.在生物制药行业,肿瘤领域的业务拓展与授权许可交易(BD&L)最为活跃,约占全球交易量的50%。随着肿瘤药物研发管线不断扩展,BD&L目标日益丰富,其中新兴生物制药公司已成为主力军,目前其发起的肿瘤临床试验占比已达60%。
2.中国的研发日渐聚焦于新型作用机制,并成为肿瘤创新药的重要来源。过去3-5年,越来越多肿瘤领域的授权许可交易来自中国。
3.放眼全球,自2020年以来,大型跨国药企更倾向于收购或授权引入已进入后期开发阶段的产品,以确保短期内的稳定收益,同时降低投资风险。这一策略旨在应对即将到来的专利悬崖以及《美国通货膨胀削减法案》的影响。
4.BD&L是获得创新资产的重要途经,其中抗体偶联药物(ADC)和多特异性药物在早期研发管线交易中的占比已从2019年的10%大幅提升至35%。相较于企业自主开发,通过BD&L引进这些创新资产更具可行性。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肿瘤药物领域的业务拓展与授权许可交易(BD&L)竞争日益激烈,中国已成为重要的创新来源,而全球趋势则转向后期研发管线交易。成功策略在于:建立完善的筛选评估流程,快速反应,进行精准的战略聚焦,并根据自身规模选择合适的交易模式。
中国在肿瘤药物研发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成为重要的创新来源。过去五年,中国公司参与的肿瘤药物授权许可交易数量大幅增长,尤其是在ADC和双特异性抗体领域,临床试验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大型跨国药企对中国市场的兴趣显著提升,中国肿瘤药物对外授权交易总价值增长超过十倍。
全球肿瘤领域的BD&L交易在2020年达到峰值后有所下降,但大型交易,特别是临床后期阶段和已上市产品的交易依然活跃。大型跨国药企更倾向于收购或授权引入已进入后期开发阶段的产品,以确保短期收益并降低风险,应对专利悬崖和《美国通货膨胀削减法案》的影响。交易金额也呈现上升趋势,2023年平均交易金额创下近五年新高。
全球肿瘤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年均增长率超过10%,创新药物的不断上市和可及性的提升是主要驱动力。肿瘤领域的BD&L交易最为活跃,约占全球交易量的50%,新兴生物制药公司成为主力军,其发起的肿瘤临床试验占比已达60%。
过去五年,中国成为肿瘤领域的重要创新来源,越来越多的授权许可交易来自中国。中国研发日益聚焦于新型作用机制,ADC和双特异性抗体临床试验数量快速增长。
全球肿瘤领域的BD&L交易呈现向高价值、后期研发管线转移的趋势。大型跨国药企更倾向于收购已上市产品,而中小型生物制药公司则更倾向于授权许可交易,并专注于特定肿瘤类型或地区市场。抗体偶联药物(ADC)和多特异性抗体在早期研发管线交易中的占比显著提升。
大型跨国药企凭借雄厚资金实力,更倾向于并购交易,而中小型生物制药公司则更依赖授权许可交易,并通过精准的战略聚焦在细分市场中竞争。
成功达成交易的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筛选与评估流程,快速反应,及时评估相关资产,并以具有吸引力的报价主动接洽目标公司。中小型企业需要精准的战略聚焦,选择合适的资产类型、交易模式和目标市场。
本报告分析了全球及中国肿瘤药物领域的BD&L交易现状及趋势。中国已成为重要的创新来源,全球交易则转向后期研发管线。不同规模的生物制药公司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策略,建立完善的流程,快速反应,精准聚焦,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大型跨国药企更倾向于并购后期研发管线甚至已上市产品,而中小型企业则更依赖授权许可,并专注于细分市场。 抗体偶联药物(ADC)和多特异性抗体成为BD&L交易的热点。 未来,中国在肿瘤药物创新领域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而全球肿瘤BD&L市场将持续呈现高价值、后期研发管线交易为主的趋势。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对不起!您还未登录!请登陆后查看!
您今日剩余【10】次下载额度,确定继续吗?
请填写你的需求,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nameTip}}
{{companyTip}}
{{telTip}}
{{sms_codeTip}}
{{emailTip}}
{{descriptionTip}}
*请放心填写您的个人信息,该信息仅用于“摩熵咨询报告”的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