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券商报告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9)

    • 医药行业周报:关注BD出海催化和商保支付增量

      医药行业周报:关注BD出海催化和商保支付增量

      生物制品
        投资要点:   医药板块跑输沪深300,在震荡中复苏。本周(6/23~6/29)市场整体震荡向上,沪深300指数+1.95%,计算机(+7.70%)、国防军工(+6.90%)、非银(+6.66%)板块涨幅排名领先,石油石化(-2.07%)、食品饮料(-0.88%)板块涨幅靠后。医药板块本周+1.60%,排名23/31,跑输沪深300指数。医药板块上半周在创新药的带动下出现整体反弹;周四市场对荣昌生物的BD方案引发争议,创新药板块再次出现回调;周五迈威生物公布两项BD交易,虽然首付款金额均不大,依然表现亮眼。可见,市场对于创新药板块依然有较高的关注度,对于BD出海的产业催化仍有所期待。   看好中国医药创新实力提升的产业趋势,从创新实力提升到盈利能力和估值提升。我们认为,本轮创新药牛市的核心驱动力是中国医药创新实力的提升,创新出海是未来3-5年的产业趋势。中国医药企业从事原料药出口和CDMO业务获得的回报仅占客户收入的5-8%,而与MNC达成的新药开发合作,除了获得首付款、里程碑付款之外,还有机会获得新药全球销售额10-20%的销售分成。从利益分配的角度来看,这是产业升级带来的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空间的提升,以及投资回报模式的转变,有望进一步带动行业估值的提升。   短期阶段性调整,聚焦核心优势赛道和产业催化。今年以来恒生生物科技指数累计涨幅超过60%,短期阶段性调整,有利于产业逻辑的持续演绎。在当下时点,我们认为应该聚焦核心优势赛道以及近期有确定性产业催化的方向:1)ADC、PD-1双抗等赛道具有BD出海潜力的管线和公司。我们对这两个方向分别做了梳理(详见0601期周报内容),ADC潜在出海方面关注迈威生物、乐普生物、复宏汉霖、石药集团/新诺威,PD-1双抗潜在出海方面关注神州细胞、宜明昂科/InstilBio(TIL.O)、君实生物、荣昌生物等;2)下半年有望纳入港股通的18A公司,6月30日为下一轮港股通调整的检讨日,9月5日后可正式开始交易,关注映恩生物等。3)关注减肥、增肌赛道:礼来Bimagrumab的2期研究数据公布,信达生物玛仕度肽国内获批,关注信达生物、众生药业、来凯医药等。   礼来Bimagrumab2期数据惊艳:ActRII靶点“减肥增肌”作用验证,关注国内Biotech的BD潜力。礼来在ADA2025科学会议上公布了Bimagrumab的2b期BELIEVE研究结果。数据显示,Bimagrumab在司美格鲁肽联合使用后,能帮助患者在减重的同时维持肌肉量。在治疗72周后,Bimagrumab+司美格鲁肽组合减重22.1%,显著高于Bimagrumab(30mg/kg)单药组的10.8%和司美格鲁肽(2.4mg)单药组的15.7%。Bimagrumab+司美格鲁肽组合治疗肥胖或超重患者,体重下降的92.8%来自脂肪,显著高于司美格鲁肽单药的71.8%,值得注意的是,Bimagrumab单药组不仅100%的减重来自于脂肪,且瘦体重增加2.5%。目前全球ActRII在研管线中,进入3期临床及以上的产品均未开发减重适应症,礼来Bimagrumab仍保持FIC的领先优势。国内Biotech企业来凯医药、宜明昂科具有早期管线布局,未来BD潜力值得关注。   投资建议:创新药板块进入震荡修复行情,我们看好中国创新药出海的产业趋势,继续维持全年医药科技牛市的判断,重点跟踪ADC、双抗等核心优势赛道,跟踪产业催化和BD进展;2025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工作即将启动,商业健康险创新药目录有望同步出台,给创新药国内支付端带来边际改善。重点关注映恩生物-B、迈威生物-U、宜明昂科-B、药明合联、科伦博泰生物-B、康方生物;同时,7月中报季临近,我们也积极寻找低基数、高增长个股,看好器械出海、脑机接口、AI+医疗等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进展不及预期,竞争环境加剧,产品销售情况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等。
      爱建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1页
      2025-07-01
    • 医药行业周报:回调不改创新药产业趋势,聚焦核心赛道和产业催化

      医药行业周报:回调不改创新药产业趋势,聚焦核心赛道和产业催化

      生物制品
        投资要点:   医药板块跑输沪深300,创新药大幅回调。本周(6/16~6/22)市场整体震荡向下,沪深300指数-0.45%,银行(+2.63%)、通讯(+1.58%)、电子(+0.95%)板块涨幅排名领先,美容护理(-5.86%)、纺织服装(-5.12%)板块涨幅靠后。本周国际局势紧张,伊以冲突升级,市场整体的风险偏好下降,资金选择银行等红利板块避险,而前期表现强势的创新药、新消费等板块大幅回调。医药板块本周-4.35%,排名29/31,跑输沪深300指数。医药板块整体回调,尤其是前期强势的创新药板块调整幅度较大,万得创新药指数-5.51%、恒生生物科技指数-8.19%。   看好中国医药创新实力提升的产业趋势,从创新实力提升到盈利能力和估值提升。我们认为,本轮创新药牛市的核心驱动力是中国医药创新实力的提升,创新出海是未来3-5年的产业趋势。中国医药企业从事原料药出口和CDMO业务获得的回报仅占客户收入的5-8%,而与MNC达成的新药开发合作,除了获得首付款、里程碑付款之外,还有机会获得新药全球销售额10-20%的销售分成。从利益分配的角度来看,这是产业升级带来的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空间的提升,以及投资回报模式的转变,有望进一步带动行业估值的提升。   短期阶段性调整,聚焦核心优势赛道和产业催化。今年以来恒生生物科技指数累计涨幅超过60%,短期阶段性调整,有利于产业逻辑的持续演绎。在当下时点,我们认为应该聚焦核心优势赛道以及近期有确定性产业催化的方向:1)ADC、PD-1双抗等赛道具有BD出海潜力的管线和公司。我们对这两个方向分别做了梳理(详见0601期周报内容),ADC潜在出海方面关注迈威生物、乐普生物、复宏汉霖、石药集团/新诺威,PD-1双抗潜在出海方面关注神州细胞、宜明昂科/InstilBio(TIL.O)、君实生物、荣昌生物等;2)下半年有望纳入港股通的18A公司,6月30日为下一轮港股通调整的检讨日,9月5日后可正式开始交易,关注映恩生物等。3)2025ADA科学会议有数据读出的中国创新减肥药公司,关注信达生物、众生药业、来凯医药等。   ADA2025正式开幕:中国创新药集中亮相,关注减肥药产业新变化。近期,多家中国药企公布ADA2025摘要内容,GLP-1仍是主要核心赛道,亮点颇多。恒瑞HRS-9531注射液在36周时与安慰剂组相比,体重降幅达到-21.1%,减重效果超过替尔泊肽。众生RAY1225注射液可实现两周给药一次,24周时9mg组体重下降超过15%,减重效果与替尔泊肽可比。多款国产口服小分子GLP-1激动剂公布研究数据,后续重点跟踪安全性数据。减肥赛道不断涌现出新靶点、新技术、新赛道,值得重点关注。多家MNC重点布局Amylin类似物,提高减肥药耐受性,其中礼来Eloralintide的1期概念验证研究取得积极结果,治疗12周时体重降幅大奥11.3%;诺和诺德Amycretin剂量递增至60mg时,受试者仍然耐受,治疗36周时体重降幅达到24.3%。WaveLifeSciences发布了GalNAc-siRNA用于治疗肥胖症的临床前数据,并验证了INHBE作为潜在的减重靶点,探索其与司美格鲁肽联用的治疗方案。Apitegromab治疗肥胖的2期临床取得积极结果,并验证了“增肌减脂”新赛道的可行性。   投资建议:短期市场风险偏好下行,抓住国内市场的“硬科技”和“强刚需”。我们看好中国创新药出海的产业趋势,继续维持全年医药科技牛市的判断,重点跟踪ADC、双抗等核心优势赛道,跟踪产业催化和BD进展,重点关注映恩生物-B、迈威生物-U、宜明昂科-B、药明合联、科伦博泰生物-B、康方生物;同时,7月中报季临近,我们也积极寻找低基数、高增长个股,看好器械出海、脑机接口、AI+医疗等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进展不及预期,竞争环境加剧,产品销售情况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等。
      爱建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4页
      2025-06-25
    • 医药行业周报:ADA 2025蓄势待发,关注减肥药赛道

      医药行业周报:ADA 2025蓄势待发,关注减肥药赛道

      中药
        投资要点:   医药板块跑赢沪深300,创新药行情全面扩散。本周(6/9~6/15)市场整体震荡加剧,沪深300指数-0.25%,有色金属(+3.79%)、石油石化(+3.50%)板块涨幅排名领先,食品饮料(-4.37%)、家用电器(-3.26%)板块涨幅靠后。医药板块本周+1.40%,排名5/31,跑赢沪深300指数。创新药行情全面扩散,市场从交易BD出海落地催化演变为提前交易BD预期,从PD-1双抗、ADC等核心赛道扩散到减肥药、CXO、二三线创新药、中药创新药。周五由于国际局势的外部扰动,创新药跟随科技板块整体回调,但核心个股较为坚挺,二三线标的回调较多。港股创新药本周依然坚挺,恒生生物科技指数+9.61%。   看好中国医药创新实力提升的产业趋势,从创新实力提升到盈利能力和估值提升。我们认为,本轮创新药牛市的核心驱动力是中国医药创新实力的提升,创新出海是未来3-5年的产业趋势。中国医药企业从事原料药出口和CDMO业务获得的回报仅占客户收入的5-8%,而与MNC达成的新药开发合作,除了获得首付款、里程碑付款之外,还有机会获得新药全球销售额10-20%的销售分成。从利益分配的角度来看,这是产业升级带来的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空间的提升,以及投资回报模式的转变,有望进一步带动行业估值的提升。   短期波动加剧,聚焦优势赛道和产业催化。今年以来,恒生生物科技指数累计涨幅超过60%,A股创新药行情出现全面外溢,短期可能出现波动加剧,但我们认为短期交易性调整,有利于产业逻辑的持续演绎。在当下时点,我们认为应该聚焦核心优势赛道以及近期有产业催化的方向:1)ADC、PD-1双抗等赛道具有BD出海潜力的管线和公司。我们对这两个方向分别做了梳理,ADC潜在出海方面关注迈威生物、乐普生物、复宏汉霖、石药集团/新诺威,PD-1双抗潜在出海方面关注神州细胞、宜明昂科/InstilBio(TIL.O)、君实生物、荣昌生物等;2)下半年有望纳入港股通的18A公司,6月30日为下一轮港股通调整的检讨日,9月5日后可正式开始交易,关注映恩生物等。3)2025ADA科学会议有数据读出的中国创新减肥药公司,本期周报对2025ADA科学会议的前沿进展和中国减肥药产业链的投资机会进行了梳理(详见正文),关注信达生物、众生药业、来凯医药等。   ADA2025蓄势待发,关注减肥药产业链投资机会。第85届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科学会议将于6月20-23日在美国芝加哥举行,ADA科学会议是全球糖尿病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年度学术盛会之一。GLP-1激动剂仍是目前研究热点,中国药企也是围绕GLP-1靶点的痛点进行差异化创新,包括长效化GLP-1激动剂、口服小分子GLP-1激动剂、双靶/三靶GLP-1激动剂、以及增肌减重新机制等方向。ADA2025大会上值得关注的产业催化剂:1)减肥增肌:后GLP-1时代的潜力赛道,礼来将公布Bimagrumab单抗的二期研究数据,来凯医药将公布LAE102的首次人体临床数据,以及另外三款ActRII药物的临床前研究数据;2)双靶/三靶GLP-1激动剂:众生药业RAY-1225和博瑞医药BGM-0504都将公布减重和降糖适应症的二期临床数据;3)口服小分子GLP-1激动剂:礼来将公布Orforglipron三期临床ACHIEVE-1(降糖研究)结果。   投资建议:中美博弈仍有不确定性,抓住国内市场的“硬科技”和“强刚需”。其中,创新药是核心赛道,我们看好中国创新药出海的产业趋势,创新实力的提升将带来行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和盈利模式的转变,有望进一步推动行业估值的提升,重点跟踪ADC、双抗、TCE、自免等核心优势赛道,跟踪产业催化,重点关注映恩生物-B、迈威生物-U、宜明昂科-B、药明合联、科伦博泰生物-B、康方生物;同时,我们也看好脑机接口、AI+医疗等新兴科技,以及有望实现自主可控、国产替代的科研服务上游、血制品等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进展不及预期,竞争环境加剧,产品销售情况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等。
      爱建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4页
      2025-06-17
    • 医药行业周报:看好中国创新药出海产业趋势,静待更多重磅交易落地

      医药行业周报:看好中国创新药出海产业趋势,静待更多重磅交易落地

      生物制品
        投资要点:   医药板块跑赢沪深300,创新药、CXO领涨。本周(5/26~31)市场震荡调整,沪深300指数回调1.08%,环保(+3.42%)、医药生物(+2.21%)、国防军工(+2.13%)等板块领涨,而汽车(-4.11%)、电力设备(-2.44%)、有色金属(-2.40%)板块涨幅靠后。医药板块本周+2.21%,板块排名2/31,跑赢沪深300指数。一方面,本周ASCO盛大开幕,中国医药企业再次向全球医药产业展示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A/H两地创新药联手上涨;另一方面,周四特朗普关税政策被法院驳回,带动CXO板块反弹。   创新科技行情驱动板块估值修复。截至5月30日,SW医药生物指数今年以来涨幅+8.51%,跑赢沪深300指数(-2.11%),创新出海BD、AI+医疗、脑机接口、减肥药等科技主题驱动;恒生医疗保健指数+37.23%、恒生生物科技指数+42.26%,大幅跑赢恒生指数(+17.21%)和恒生科技指数(+16.15%),由年初的小市值Biotech领涨逐步切换至大型Biotech、Biopharma龙头驱动。我们认为,本轮创新药牛市行情的核心原因有三个方面:1)医药板块经过4年调整,疫情受益高基数、医保局控费超预期、医疗反腐冲击等负面预期逐步消化,机构相对低配,而中国医药产业经过10年的创新转型和研发投入,逐步实现从跟随到引领,创新药出海大额BD交易催化+商保支付端边际改善;2)春节后Deepseek、机器人、脑机接口等科技领域行情火热,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创新药是海外创新映射最直接的赛道;3)中美关税博弈短期免疫赛道。   看好中国创新药出海的产业趋势。我们看好创新科技行情的持续性,虽然近期2025ASCO大会上中国研究成果的催化剂集中释放,部分投资者难免对后续行情有所担忧,但我们认为本轮创新药行情反映了未来3-5年维度,中国创新药出海的产业趋势。目前中国医药产业在ADC、双抗、细胞治疗等领域处于全球创新第一梯队,在研发和生产端的成本优势、技术平台优势明显;在与全球MNC不断达成重磅BD交易的背书效应下,中国创新药在全球市场的认可度和影响力快速提升,进一步推动创新出海加速,形成“正反馈”的良性循环。而特朗普再次上台后的种种政策给全球跨国制药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造成了巨大压力,从维持企业投资回报率、平衡研发风险、降低成本角度来看,特朗普的这些政策反而倒逼MNC引进“优质低价”的中国创新药项目。   创新药赛道未来可能继续演绎的方向:1)寻找ADC、PD-(L)1/VEGF双抗等赛道具有BD出海潜力的管线和公司。我们对这两个方向分别做了梳理分析,在ADC潜在出海方面关注迈威生物9MW2821(Nectin-4ADC)、乐普生物MRG003(EGFRADC)、复宏汉霖HLX43(PD-L1ADC)、石药集团/新诺威SYS6010(EGFRADC),在PD-(L)1/VEGF双抗潜在出海方面关注神州细胞、宜明昂科/InstilBio(TIL.O)、君实生物、荣昌生物等;2)下半年有望纳入港股通的18A公司,6月30日为下一轮港股通调整的检讨日,9月5日后可正式开始交易,关注映恩生物、复宏汉霖等。   投资建议:中美博弈仍有不确定性,抓住国内市场的“硬科技”和“强刚需”。其中,创新药是核心赛道,最具确定性和成长性,由于中国创新药产业研发能力和全球影响力的提升,我们看好中国创新药出海的产业趋势,重点跟踪ADC、双抗、TCE、自免等前沿领域的创新龙头和产业链,重点关注映恩生物、迈威生物、宜明昂科-B、药明合联、科伦博泰生物、康方生物;同时,我们也看好脑机接口、AI+医疗等新兴科技,以及有望实现自主可控、国产替代的科研服务上游、血制品等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创新药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产品销售情况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等。
      爱建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3页
      2025-06-05
    • 医药行业周报:映恩生物:ADC赛道黑马,创新出海先锋

      医药行业周报:映恩生物:ADC赛道黑马,创新出海先锋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创新药主线行情外溢,临床数据+业绩催化个股表现亮眼。本周(4/14~18)市场整体表现平淡、连续缩量,沪深300指数上涨+0.59%,银行、房地产、煤炭、石油石化等板块领涨,而上一周涨幅靠前的农林牧渔、国防军工板块涨幅倒数。市场已经从上周特朗普关税的极端冲击下走出,情绪面影响逐渐钝化,同时在寻找中长期获益的方向;但考虑到后续中美博弈的不确定性,市场整体风险偏好开始下降。医药板块本周回调0.36%,排名24/31,跑输沪深300指数。本周医药板块整体震荡幅度减小,化学制剂和中药板块领涨,主要是创新药主线行情有所外溢,血制品板块继上周大涨之后,本周回调明显。   配置思路:中美博弈仍有不确定性,抓住国内市场的“硬科技”和“强刚需”。一是硬科技:1)创新药:医药行业最具成长性和确定性的投资机会,国家全产业链扶持医药创新,2025年商保增量资金有望为解决支付端核心矛盾带来边际改善,中国的创新药产业的研发能力已经获得海外MNC的高度认可,BD、NewCo.等新模式有望在海外市场兑现中国创新的价值,重点关注ADC、双抗、TCE、自免等前沿领域的创新进展;2)创新器械、高端设备的自主可控: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加快高端设备、创新器械的国产化进程,在脑机接口、人工智能AI+、测序仪、科学仪器、高端影像设备、ICL等领域未来均有机会通过技术突破,成为全球头部供应商。二是强刚需:1)生命科学服务上游:在存量客户转化困难的细分领域,海外厂商的供应链受阻,国内企业有望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如科研试剂、培养基、试验耗材等;2)血制品:国内需求稳定增长,但供给端瓶颈显著,市场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我国白蛋白60%用量依赖进口,其中30%左右从美国进口,进口白蛋白受到关税冲击后将逐渐去库存,国产白蛋白即将进入高景气周期。   映恩生物:ADC赛道黑马,创新出海先锋。映恩生物成功在港股上市发行,募资金额超过2亿美元,创18A融资规模之最。公司致力于为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开发新一代ADC创新药物,2019年成立,目前拥有12款自主研发的ADC产品管线,其中6款处于临床开发阶段、2款双抗ADC和一款自免ADC也将陆续进入临床。核心产品DB-1303是一款第三代HER2ADC,首发适应症为子宫内膜癌EC,正在进行2项注册临床和一项潜在注册临床研究,预计最早在2025年下半年向FDA申报加速审批。公司先后与BioNTech、百济神州、Adcendo、GSK、Avenzo、三生制药等国内外大药企签订了产品开发/商业化授权合作协议,首付款和潜在里程碑付款的总价值超过60亿美元,研发能力和执行力获海内外大药企认可。公司2023年和2024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7.87亿元、19.41亿元,主要来自对外许可及合作协议的预付款和里程碑付款等。未来催化剂:1)HER2ADC:2LHER2+EC今年年中启动MRCT三期,年内向FDA/NMPA递交BLA,2026年2L+HER2+BC数据读出;2)B7-H3ADC:ASCO可能带来更多随访数据;3)TROP2ADC:与PD-L1/VEGF双抗联用的IO+ADC初步数据读出;4)B4-H7ADC、自免ADC数据更新、下一代payloadADC进入临床等。   投资建议:中美博弈仍有不确定性,抓住国内市场的“硬科技”和“强刚需”。其中,创新药是核心赛道,最具确定性和成长性,国家全产业链扶持医药创新,商保资金带来支付端边际改善,重点跟踪ADC、双抗、TCE、自免等前沿领域的创新龙头和产业链,重点关注康方生物、映恩生物、科伦博泰生物、迈威生物、药明合联;同时,我们也看好脑机接口、AI+医疗等新兴科技,以及有望实现自主可控、国产替代的科研服务上游、血制品等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创新药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产品销售情况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等。
      爱建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2页
      2025-04-22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乘国企改革东风,关注“中特估”相关投资标的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乘国企改革东风,关注“中特估”相关投资标的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一周市场回顾:   过去一周,上证综指下跌1.86%收3272.36,深证指数下跌1.57%收11005.64,沪深300指数下跌1.97%收3937.76,创业板指下跌0.67%收2252.38,医药生物行业指数(申万)下跌2.26%收8920.87,医疗器械行业指数(申万)下跌2.05收7591.58,跑输沪深300指数0.08个百分点。医疗设备板块表现相对较强。医疗设备、体外诊断、医疗耗材各子板块涨跌幅分别为-1.84%、-1.88%、-2.60%。截止2023年5月12日,医疗器械板块估值PE为23.86倍(TTM,整体法)。溢价率方面,医疗器械板块对于沪深300的估值溢价率为109.96%。医疗设备、体外诊断、医疗耗材各子板块估值水平PE分别为33.57倍、12.56倍、26.92倍。   行业动态:   1)全球首款术中移动影像系统获批、华南首个心磁临床中心成立;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联合发布《关于我市第一批DRG付费和带量采购政策联动采购方案征求意见的通知》;   3)北京医保局发布:《关于印发2023年北京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的通知》。   投资分析:   乘国企改革东风,关注“中特估”相关投资标的。从政策层面来看,新一轮国企改革已至,且注重盈利能力改善。2023年1月5日,国资委提出,2023年中央企业“一利五率”目标为“一增一稳四提升”,引导企业更加注重投入产出效率和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时,国资委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及价值创造,证监会提出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因此,中长期建议持续关注央企国企改革中管理经营效率及盈利能力提升的“中特估”相关医药板块投资标的。从历史估值看,国企估值仍有较大上升空间。从市场表现看,五一节后政策受益的相关“中特估”医药企业表现也较为亮眼。建议持续关注相关国有医疗器械公司,重点关注央企华润系及地方国有医疗设备公司。   投资建议:重点推荐医疗需求复苏、创新器械及产业链、医疗新基建。   风险因素:疫后复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行业监管政策发生较大变动;宏观经济方面的不确定性;研发、销售不及预期。
      爱建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6页
      2023-05-16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2023Q1医疗设备增长恢复较快,关注疫后复苏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2023Q1医疗设备增长恢复较快,关注疫后复苏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一周市场回顾:   过去两周,上证综指上涨1.01%收3334.50,深证指数下跌2.35%收11180.87,沪深300指数下跌0.39%收4016.88,创业板指下跌3.14%收2267.63,医药生物行业指数(申万)下跌0.24%收9127.08,医疗器械行业指数(申万)下跌1.11%收7750.57,跑输沪深300指数0.72个百分点。医疗设备板块表现相对较强。医疗设备、体外诊断、医疗耗材各子板块涨跌幅分别为2.21%、-6.40%、-1.94%。根据我们的统计,截止2023年5月5日,医疗器械板块估值PE为24.42倍(TTM,整体法)。溢价率方面,医疗器械板块对于沪深300的估值溢价率为110.66%。医疗设备、体外诊断、医疗耗材各子板块估值水平PE分别为34.36倍、12.73倍、27.82倍。   行业动态: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建设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的通知》;   2)安徽省医保局:发布《关于印发2023年度安徽省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方案的通知》;   3)湖南省医保局:发布《关于做好国家组织骨科脊柱类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执行工作的通知》;   4)北京市医保局:发布《关于公布京津冀“3+N”联盟起搏器类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到期接续中选结果的通知》。   投资分析:   2022年医疗器械板块业绩承压。医疗器械板块2022收入总额同比+1.7%、归母净利润总额同比-21.6%。2022国内疫情时有反复,2023Q1“乙类乙管”后,国内外新冠需求退潮,此外,国内集采降价压力背景下,医疗器械板块整体承压。   2023Q1医疗设备公司增长恢复较快。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国产产品高性价比和行业需求稳定上升的逻辑不变。疫后需求复苏叠加国产替代支持政策,医疗设备市场复苏超预期,相关医疗设备公司一季度表现较为亮眼,2023Q1医疗器械归母净利润增速前7名公司均为医疗设备公司。中长期看,医疗器械产品技术提升且价格低于进口,国产替代提速,发展前景广阔。建议持续关注疫后需求复苏情况,持续关注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龙头医疗设备公司及相关创新产业链。   投资建议:重点推荐医疗需求复苏、创新器械及产业链、医疗新基建。   风险因素:疫后复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行业监管政策发生较大变动;宏观经济方面的不确定性;研发、销售不及预期。
      爱建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8页
      2023-05-09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角膜塑形镜集采落地,关注OK镜产业链投资机会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角膜塑形镜集采落地,关注OK镜产业链投资机会

      化学制药
        一周市场回顾:   过去一周,上证综指下跌1.11%收3301.26,深证指数下跌2.96%收11450.43,沪深300指数下跌1.45%收4032.57,创业板指下跌3.58%收2341.19,医药生物行业指数(申万)下跌4.16%收9149.20,医疗器械行业指数(申万)下跌3.62%收7837.45,跑输沪深300指数2.16个百分点。体外诊断板块表现相对较强。医疗设备、体外诊断、医疗耗材各子板块涨跌幅分别为-3.20%、-2.95%、-4.97%。截止2023年4月21日,医疗器械板块估值PE为17.49倍(TTM,整体法)。溢价率方面,医疗器械板块对于沪深300的估值溢价率为50.91%,医疗器械板块相对沪深300的估值溢价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医疗设备、体外诊断、医疗耗材各子板块估值水平PE分别为36.80倍、6.51倍、28.52倍。   行业动态:   1)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加速康复外科有关工作的通知》;   2)国家卫生健康委财务司在京召开2023年全国卫生健康财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3)北京市医药集中采购服务中心:发布《关于做好国采脊柱类和本市集采六类耗材中选结果执行准备工作的提醒》;   4)湖南省低值医用耗材市际联盟集采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公布湖南省市际联盟低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文件的通知》。   投资分析:   角膜塑形镜集采文件正式公布,政策整体较温和,采购行为影响有限,建议关注OK镜产业链投资机会。4月10日,河北省牵头三明采购联盟医用耗材集采披露采购文件,包含角膜塑形镜,涉及11市,约定采购量为14342片。本次三明联盟地区采购量较少,预测此次OK镜集采的降价幅度有限,政策整体较为温和,预计对行业冲击有限,长期看不改变眼科耗材行业和眼科医疗服务行业的成长性。疫后修复叠加集采落地,建议持续关注OK镜产业链投资机会,重点关注相关龙头标的。   新冠相关概念股再迎风口,短期可关注新冠疫情相关产业链。截至4月18日,全球至少有33个国家或地区报告了XBB.1.16变异株3647条(例),主要来自印度(63.4%)、美国(10.9%)和新加坡(6.9%)。由于亚洲部分国家流行XBB.1.16,我国近期输入病例中XBB.1.16的占比增加。我国本土病例中XBB.1.16仍维持极低水平,未形成传播优势。新冠相关概念股在上周五再次迎来风口,短期可关注新冠疫情相关产业链。   投资建议:重点推荐医疗需求复苏、创新器械及产业链、医疗新基建。   风险因素:疫后复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行业监管政策发生较大变动;宏观经济方面的不确定性;研发、销售不及预期。
      爱建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7页
      2023-04-25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疗新基建再受支持,持续关注医疗设备市场扩容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疗新基建再受支持,持续关注医疗设备市场扩容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一周市场回顾:   过去一周,上证综指上涨0.32%收3338.15,深证指数下跌1.40%收11800.09,沪深300指数下跌0.76%收4092.00,创业板指下跌0.77%收2428.09,医药生物行业指数(申万)上涨0.76%收9546.25,医疗器械行业指数(申万)上涨0.42%收8131.55,跑赢沪深300指数1.18个百分点。医疗耗材板块表现相对较强。医疗设备、体外诊断、医疗耗材各子板块涨跌幅分别为0.57%、-0.07%、0.63%。截止2023年04月14日,医疗器械板块估值PE为18.16倍(TTM,整体法)。溢价率方面,医疗器械板块对于沪深300的估值溢价率为56.48%,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医疗设备、体外诊断、医疗耗材各子板块估值水平PE分别为38.37倍、6.71倍、29.60倍。   行业动态:   1)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准入标准意见的函》;   2)浙江首个重离子医学中心将开启;   3)河北省医保局:发布《关于公布河北省牵头三明采购联盟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采购文件>的通告》;   4)河南省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采购联盟办公室:发布《关于第二批河南省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联盟采购拟中选结果的公示》;   5)国家药监局:公布2023年3月批准注册医疗器械产品目录。   投资分析:   我国持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医疗新基建再受政策支持。4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了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的有关情况。未来将继续推动人才、技术和管理下沉,后续将继续推进临床重点专科“百千万”工程,重点支持各地加强心血管外科、产科、骨科、麻醉、儿科、精神、病理等群众就医需求较高的专科。相关基层诊疗设备市场或将受益,建议重点关注医疗影像设备、生命信息设备、心血管耗材等相关板块。医疗新基建政策频出,持续关注医疗设备市场扩容。随着国家政策对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的持续支持,未来有望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促进更多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释放更多中层、基层医疗机构的采购需求,将推动整体大型医疗设备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建议重点关注产品性能优越、渠道布局丰富、研发能力强劲的国产高端医疗设备龙头公司。   投资建议:重点推荐医疗需求复苏、创新器械及产业链、医疗新基建。   风险因素:疫后复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行业监管政策发生较大变动;宏观经济方面的不确定性;研发、销售不及预期。
      爱建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6页
      2023-04-18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药板块反弹或将持续,关注业绩披露情况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药板块反弹或将持续,关注业绩披露情况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一周市场回顾:   过去一周,上证综指上涨1.67%收3327.65,深证指数上涨2.06%收11967.74,沪深300上涨1.79%收4123.28,创业板指上涨1.98%收2446.95,医药生物行业指数(申万)上涨2.54%收9473.83,医疗器械行业指数(申万)上涨1.02%收8097.23,跑输沪深300指数0.77个百分点。医疗耗材板块表现相对较强。医疗设备、体外诊断、医疗耗材各子板块涨跌幅分别为-0.05%、1.12%、2.85%。截止2023年04月07日,医疗器械板块估值PE为18.02倍(TTM,整体法)。溢价率方面,医疗器械板块对于沪深300的估值溢价率为55.87%,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医疗设备、体外诊断、医疗耗材各子板块估值水平PE分别为37.95倍、6.74倍、29.34倍。   行业动态:   1)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发布《关于申报第九批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遴选的通知》;   2)福建省医保局:发布《福建省医疗保障局关于落实心脏介入电生理类医用耗材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有关工作的通知》及《福建省医疗保障局关于落实腔镜吻合器类医用耗材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有关工作的通知》;   3)国家卫健委:2023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4)北京市药监局、市卫健委、市医保局:发布《关于做好第三批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工作的通知》。   投资分析:   医药板块反弹或将持续,关注业绩披露情况。过去一周,医药生物板块触底回升,整体表现相对较好。医药板块整体有望走出业绩底,当前是医药板块重要的配置窗口期。进入4月,医药板块或将更为乐观,反弹趋势或将持续。一方面,医药板块指数上周已调整回到12月的底部区间,估值处于低位。其次,进入业绩期,医药板块作为业绩持续稳健的行业,关注度有望提升。其中,从医疗器械板块内部来看,在已经披露年报的企业中,有16家企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实现正增长,9家企业2022年归母净利润同比负增长。随着年报/一季报的逐步披露,预计一季度部分医疗设备公司业绩有望实现高增长,或将受到市场重点关注,当前是一季报重要的验证窗口期,建议重点关注一季度实现复苏及拐点的板块及个股。   投资建议:重点推荐医疗需求复苏、创新器械及产业链、医疗新基建。   风险因素:疫后复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行业监管政策发生较大变动;宏观经济方面的不确定性;研发、销售不及预期。
      爱建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5页
      2023-04-1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