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435)

    • 公司年报点评:持续迭代传统康复器械,不断探索新兴领域

      公司年报点评:持续迭代传统康复器械,不断探索新兴领域

      个股研报
        伟思医疗(688580)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4.62亿元(+43.72%),归母净利润1.36亿元(+45.23%),扣非归母净利润1.22亿元(+58.93%);24Q1实现营业收入8767万元(-8.24%),归母净利润2175万元(-27.69%),扣非归母净利润1921万元(-27.42%)。   点评:   在盆底及产康领域,目前盆底电刺激产品已经比较饱和,渗透率很高,尤其在公立医院,2023年电刺激类产品收入增长6.80%。盆底磁在综合医院的渗透刚刚开始,在“磁电联合”的推动下有望持续增长。2023年二代盆底功能磁产品顺利拿证上市,将生物反馈与被动刺激高效融合,有望打造盆底康复治疗领域第三次产品革命。公司将在女性健康相关领域,将盆底康复和轻医美项目相结合,构建覆盖女性全生命周期的综合解决方案。   在精神康复领域,2016年公司推出了经颅磁刺激仪,在23M8成功开展经颅电刺激仪合作,此外团体生物反馈技术于2022年完成更新迭代,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使得2023年电生理产品收入增长30.67%。在神经康复领域,二代经颅磁刺激仪(康复专用)可为神经康复提供了国际前沿的无创神经调控治疗手段,公司持续丰富公司康复专科产品矩阵,目前针对三级医院康复科已推出“康复环”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运动康复机器人产品线符合神经康复智能化、标准化的康复需求,第一代产品已全部完成取证流程,初步形成了覆盖人体上下肢的全周期康复评估和训练的运动康复机器人产品矩阵。在巩固传统康复医疗器械产品以外,公司快速成长切入激光射频赛道,全面布局了塑形磁、皮秒激光和射频,截至24M4公司塑形磁产品已经获得FDA认证和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皮秒激光产品已在年初完成临床试验;射频领域有女性盆底私密、抗衰和身体塑形减脂领域的布局,2023年公司针对盆底私密的高频电灼仪已经上市销售,另外两款产品正在临床前期准备的阶段。   盈利预测。考虑到生育率下降对公司业务的影响,我们调整公司2024-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为1.57亿元、1.92亿元和2.36亿元(24-25年原预测为1.98亿元和2.5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29元、2.79元和3.44元(24-25年原预测为2.88元和3.77元)。参考可比公司,我们给予公司2024年25X PE,对应目标价57.32元(原目标价78.14元,2023年35X PE,-27%),继续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磁刺激产品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
      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
      12页
      2024-05-29
    • 医药与健康护理行业周报:《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6年)》印发,支持创新药械发展

      医药与健康护理行业周报:《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6年)》印发,支持创新药械发展

      化学制药
        上周(0520-0524)上证综指下降2.1%,SW医药生物下降3.7%,涨跌幅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9。生物医药板块表现前三的分别是医药商业(-2.7%)、中药(-3.1%)、医疗器械(-3.2%)。个股涨幅前三为ST南卫(+20.6%)、漱玉平民(+14.2%)、哈三联(+12.9%);个股跌幅前三为长江健康(-22.8%)、龙津药业(-17.2%)、浩宸医疗(-13.8%)。   《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6年)》印发,支持创新药械发展。5月2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6年)》,要求到2026年,医药健康产业总规模达到1.25万亿元(医药工业营业收入达到24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每年100亿元以上。实现引领全球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5-8项,新增获批上市创新药10个、创新医疗器械30个;“三医”联动发展能级进一步提升,新建1-2家研究型医院;引进培育多层次专业人才1万人以上;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撬动社会风险投资每年200亿元;高品质特色园区10家。推进药品创新发展方面,要求推动下一代双多抗、感染性疾病疫苗等大品种研发上市应用,支持药品国际注册和出口,促进仿制药质量提升,产出十亿元大品种30个。支持细胞疗法、基因药物等市场潜力大的品种快速形成产业增量。在炎症、感染等领域,推动全新靶点、全新机制的重磅药物研发。促进医疗器械提质增效方面,要求壮大医疗机器人等领域产业规模,推动国际高端医疗器械产线落地,促进进口产品在京生产,提升医疗器械产值在医药工业中的占比。在生命支持等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企业加快产品海外注册,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市场开发能力。   海通医药2024年5月组合表现。通策医疗、微芯生物、智飞生物、药明康德、国药股份、英诺特、万孚生物、美年健康(排名不分先后)。5月组合至今平均下跌0.1%,同期全指医药下跌-3.1%,组合跑赢医药指数2.9pct,其中月度组合涨跌幅排名前三的依次是英诺特(11.5%)、万孚生物(0.9%)、通策医疗(-0.2%)。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达预期,医保控费加剧风险,估值波动风险,疫情继续发展带来全球经济震荡风险。
      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
      12页
      2024-05-28
    • 信达生物(01801):多项临床数据公布,彰显公司研发实力

      信达生物(01801):多项临床数据公布,彰显公司研发实力

    • 康师傅控股(00322):首次覆盖:双行业龙头领先优势凸显,高股息标的业绩稳定增长

      康师傅控股(00322):首次覆盖:双行业龙头领先优势凸显,高股息标的业绩稳定增长

    • 派林生物(000403):采浆同比大幅增长,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派林生物(000403):采浆同比大幅增长,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 公司年报点评:非呼吸类产品稳定增长,研发成果继续显现

      公司年报点评:非呼吸类产品稳定增长,研发成果继续显现

      个股研报
        以岭药业(002603)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公告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受呼吸类产品因2022年同期高基数及社会库存高企导致的市场需求下降等因素影响,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03.18亿元(-17.67%),归母净利润13.52亿元(-42.76%),扣非归母净利润12.65亿元(-45.58%);24Q1实现营业收入25.23亿元(-35.89%),归母净利润3.04亿元(-74.73%),扣非归母净利润2.92亿元(-75.18%)。   点评:   2023年呼吸系统类产品实现营收33.05亿元(-51.90%),剔除呼吸类产品来看,公司其他专利产品的销售保持稳定增长:心脑血管类产品实现营收47.09亿元(+12.71%),“通心络治疗CTS-AMI”结果论文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目前通心络、参松养心、芪苈强心均有询证研究处于论文投稿阶段;其他专利产品实现营收18.69亿元(+69.72%),精神双品解郁除烦和益肾养心23年合计开户400余家(其中已经覆盖国内前10大精神卫生中心的7家),新获批的1.1类新药通络名目正在推进入院过程中,八子补肾基于近几年抗衰老相关研究正在加大推广力度、调整组织架构及销售渠道,努力探索销售模式,我们认为上述产品均将是24年收入的重要增量。   2023年,公司研发支出9.35亿,其中中药板块主要投向中药新药研发、中药已上市品种二次开发,少部分投向配方颗粒和饮片的研发;化药板块主要投向一类新药、原料药/中间体,还有少部分投向化药ANDA和一致性评价;此外,还有少部分研发投向健康产品类的研发。中药新药方面,23年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新药“通络明目胶囊”获批上市、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芪防鼻通片”报产获CDE受理,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柴黄利胆胶囊”完成临床III期,2个品种“小儿连花清感颗粒”和“络必通片”处于III期临床阶段,还有3个品种处于II期临床、1个品种获批开展临床。公司在大呼吸、内分泌、胃肠肝胆、妇科和儿科四个领域多个细分病种方向均有布局,在五官科、免疫类疾病、类风关、罕见病等方向也有布局计划。   盈利预测:由于主品连花清瘟胶囊清库存速度慢于预期,反腐对院内产品整体带来的影响,我们调整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12亿元、17.96亿元、21.30亿元(原2024-25预测为27.15亿元、32.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8%、18.8%、18.6%,对应EPS分别为0.90元、1.07元、1.28元。公司在心脑血管和呼吸领域拥有多款专利中药形成独特产品布局,同时拥有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的科研竞争优势,未来还有多款中药创新药陆续面世,参考可比公司,我们给予公司2024年25X PE(原为2023年25x),对应目标价22.62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中成药带量采购的风险,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
      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
      11页
      2024-05-23
    • 公司年报点评:常规业务维持高增长,全球布局战略持续深化

      公司年报点评:常规业务维持高增长,全球布局战略持续深化

      个股研报
        百普赛斯(301080)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5.44亿元(+14.59%),扣除特定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相关产品后收入为4.99亿元(+29.46%),归母净利润1.54亿元(-24.61%),扣非归母净利润1.40亿元(-23.42%)。24Q1实现营业收入1.46亿元(+6.67%),扣除特定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相关产品后收入为1.38亿元(+16.00%),归母净利润为3067万元(-31.9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028万元(-32.12%)。   点评:   公司进一步挖掘国际市场,在欧洲和日本等地新设多家海外子公司,销售网络已经覆盖北美、亚太及欧洲等主要国家和地区。2023年公司境外非新冠业务实现营收3.30亿元(+37.08%,收入占比为66.11%),其中美洲/欧洲/亚太区域收入占比分别为46%/14%/5.7%,欧洲占比有所提升。   公司的产品可应用在生物药和细胞治疗中的靶点发现及验证、候选药物的筛选及优化、CMC开发及中试生产、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商业化生产等从药物发现到临床试验研发及商业化生产过程的主要环节。从2023年公司重组蛋白销售情况来看,50万以上的产品数量共计196个,数量占比为5.61%,收入占比为46.90%,大客户采购占比进一步提升。   2023年公司有4500多种重组蛋白、抗体等生物试剂产品实现了销售及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生产、分析经验。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3年投入研发费用1.25亿元(+9.72%),拥有研发人员247人(+30.69%),为公司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创新动力。公司在深化原有重组蛋白和抗体技术优势的同时,积极布局CAR-T细胞治疗领域的相关产品,在拥有GMP级质量管理体系平台的基础上,结合细胞治疗药物生产规范,已成功开发近30款高质量的GMP级别产品,适用于CGT药物CMC、商业化生产和临床研究。此外,公司积极拓展相关产品和技术服务,覆盖ADC药物从抗体制备、筛选、偶联到后期生产质控的全流程,以加速ADC药物的研发进程。   盈利预测:考虑到国内竞争加剧,海外经济环境形式不佳,整体项目书减少,我们调整公司2024-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8/2.11/2.51亿元(原2024-25预测为2.56/3.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7%/18.9%/19.0%。我们认为公司深耕重组蛋白研发领域,良好的产品力使得公司在工业客户中拥有好口碑,海外业务的布局助力市场格局进一步打开,我们给予公司2024年30X PE(原为2023年45x),目标价44.42元(-42%),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进口替代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新产品研发失败的风险。
      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
      11页
      2024-05-23
    • 微芯生物(688321):公司季报点评:大适应症驱动高增长,现金流扭亏为盈

      微芯生物(688321):公司季报点评:大适应症驱动高增长,现金流扭亏为盈

    • 日本化工新材料现状

      日本化工新材料现状

      化学制品
        碳纤维:一种高强度高模量的新型材料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0%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的新型纤维材料。它的单丝直径通常只有5到10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十到十二分之一,强度却在铝合金4倍以上,并且具有耐高温、抗摩擦、导热及耐腐蚀等特性。由于其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征特性,又兼备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是新一代增强纤维,这也使其在航空航天、风电、压力容器及体育运动制品中很受欢迎。碳纤维由于其密度较小,因此比强度和比模量比较高,通过与树脂、金属、陶瓷及炭等复合,可制造各种先进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其比强度及比模量在现有工程材料中是最高的。   碳纤维:日系产能占比约32%   截至2023年底,全球碳纤维运行产能接近30万吨,日系约占其中的32%,主要由东丽、帝人及三菱三家公司提供。其中,东丽公司作为全球碳纤维的标杆企业,目前年产能约为6.4万吨,产能占比约为22%;帝人及三菱年产能均略低于1.5万吨,占比均约5%。近年中国系厂商产能扩张迅速,运行产能前五厂商中,吉林化纤及中复神鹰分别位列第二、三位,结合各厂商产能扩展计划,预计中国系厂商产能占比将进一步提高。   碳纤维:预计2030年需求将增长至28万吨   根据赛奥碳纤维数据,全球碳纤维需求多年以来一直保持10%左右的年增长率,然而2023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约为11.5万吨,同比2022年降低了14.8%,主要系来自于风电及体育休闲需求下降的影响。预计2023年-2030年,全球碳纤维需求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3.6%,至2030年需求增长至28万吨。考虑到目前行业运行产能及未来扩产计划,碳纤维产业供过于求的局面或将持续。   东丽:全球碳纤维领军企业   东丽(3402.JP)是一家总部位于日本东京的材料公司,其碳纤维业务目前市场份额排名第一。20世纪70年代之前,东丽公司是一家生产传统纺织面料纤维的生产商,其产品包括腈纶,也就是PAN原丝。1963年近藤昭男宣布PAN是最合适生产碳纤维的前驱体,东丽公司随即买下专利,并于1971年研发出了名为ToracaT300的碳纤维。初期东丽将目光集中于鱼竿、高尔夫球杆等体育休闲领域,逐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产量,并于1975年成功进入波音供应链,其碳纤维被成功地应用在波音737的次承力部件中,市场份额开始加速扩大。2013年,东丽购买了从事大丝束碳纤维生产和销售的卓尔泰克公司的全部股权,至此确立了在碳纤维产业的霸主地位。
      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
      56页
      2024-05-16
    • 迈瑞医疗(300760):高分红、强投入,公司稳健前行

      迈瑞医疗(300760):高分红、强投入,公司稳健前行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