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876)

    • 万泰生物(603392):HPV疫苗快速放量,业绩超预期

      万泰生物(603392):HPV疫苗快速放量,业绩超预期

    • 医药新制造之原料药月报:泛酸钙和咖啡因价格高位运行,关注口服新冠药板块投资机遇

      医药新制造之原料药月报:泛酸钙和咖啡因价格高位运行,关注口服新冠药板块投资机遇

      生物制品
        1、大宗原料药:泛酸钙和咖啡因上游成本上涨价格依旧处于上行趋势,关注欧洲天然气紧缺对VE的供给影响   本月抗生素价格无明显变动,青霉素工业盐依旧维持在历史最高价;维生素中泛酸钙由于成本端上涨、供给端缩减和需求端维持刚性,市场报价较年初上涨172%,俄乌冲突引发欧洲天然气能源危机,对VE、VA等欧洲产能占比较大的品种尤其是VE值得重点关注供给影响;解热镇痛药中咖啡因价格较2021年年中上涨近200%,目前价格水平仍高位运行;激素等其他大宗原料药无重大变化,地塞米松价格维持在9750元/kg的高位水平。   2、特色原料药:本月价格均保持稳定   心血管药主要药物价格自2021年10月开始回升,本月价格较上月没有变化;肝素价格本月略有上升;培南类、舒巴坦和他唑巴坦原料药价格均保持稳定,与上月相比基本持平。   3、投资建议:   本月整体原料药价格无明显变化,泛酸钙和咖啡因上游涨价依旧价格坚挺,建议关注后续的供给格局变化,长期看好中国原料药产业转向CDMO的显著成长性。   1)短期我们建议关注泛酸钙与咖啡因、维生素E的供给格局的变化,相关标的如亿帆医药、新诺威、新和成、浙江医药、兄弟科技等;   2)中期来看,疫情导致的新冠口服药需求更是带动原料药行业整体放量的重大机遇,2022年有望为原料药企业集中贡献利润,如普洛药业、美诺华、新和成、奥翔药业等;   3)长期来看,中国原料药产业是中国医药新制造的核心方向之一,具有自身升级与承接全球产业链转移的双重成长性,向更高端化创新药CDMO迭代发展的逻辑清晰,护城河不断提高,因此我们看好2022年原料药行业迎来快速发展,维持行业“推荐”评级,建议关注原料药新制造升级相关标的如普洛药业、司太立、健友股份、天宇股份等。   4、原料药板块建议重点关注标的:    普洛药业、司太立、健友股份、天宇股份、新诺威、兄弟科技、新和成等。   风险提示:原料药价格波动风险、突发情况停产整顿风险、行业政策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2页
      2022-04-15
    • 华康医疗(301235):医疗新基建带动院感龙头增长

      华康医疗(301235):医疗新基建带动院感龙头增长

    • 人福医药(600079):高壁垒麻药龙头,归核聚焦持续改善

      人福医药(600079):高壁垒麻药龙头,归核聚焦持续改善

    • 2021年度报告点评:全年维持高盈利水平,三大在研管线有序推进

      2021年度报告点评:全年维持高盈利水平,三大在研管线有序推进

      个股研报
        键凯科技(688356)   事件概述   2022 年 3 月 28 日, 键凯科技发布 2021 年度报告: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51 亿元,同比增长 88.18%;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1.76 亿元,同比增长 105.1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1.57 亿元,同比增长 89.74%。   规模效应摊薄单位生产成本,公司全年维持高盈利水平   1) 营收端: 分地区来看,国内营收 1.65 亿元,同比增长 79.44%,得益于下游主要客户订单持续放量以及技术使用费用增加;海外营收 1.86 亿元,同比增长 96.73%,得益于下游器械客户订单量稳定增加, 医药研发客户临床推进带来的产品用量增加, 以及新客户带来的新增量。 2) 利润端: 2021 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高于营收端,主要系公司费用率不断优化使得盈利水平持续提升。 毛利率方面, 2021 年综合毛利率为 85.21%(同比-0.76pct),剔除股份支付影响后,综合毛利率为 87.35%(同比+1.38pcts),主要为技术服务收入增加以及订单增加带来的生产成本规模效应,导致单位成本降低。   公司大力投入研发,在研管线有序推进   2021 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 0.54 亿元,同比增长 105.22%,研发费用率达15.37%,现有研发人员 58 人,同比增加 30 人,硕/博士学历占比达 62%,较高的研发投入和充沛的人才储备为公司的项目研发和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强后盾,使在研管线得以有序推进: 1) PEG-伊立替康项目顺利进入临床 II 期,病例入组工作按计划进行,第二个临床适应症已提交 IND; 2) JK-1119I 医疗器械项目已完成中试车间建设,预计 2022 年下半年进入临床; 3) JK-2122H 肿瘤免疫抑制生物药项目已生产出合格的注册样品并完成注册检验,预计 2022 年进入临床。此外,公司专利申请工作持续有序开展, 2021 年度提交新申请专利 17 件,新获得授权 12 件。   PEG 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公司作为国内 PEG 龙头将充分受益   PEG 应用领域处于持续快速拓展阶段,已从大分子蛋白质药物修饰扩展到小分子药物、 LNPs 递送系统、 细胞因子、核酸药物等。公司是国际上能够提供高纯度、 规模化 cGMP 生产医用药用 PEG 及衍生物的知名企业,有望随着下游产品的陆续上市销售放量而保持营收持续增长。   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国内 PEG 行业龙头,随着在研管线持续推进和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未来业绩增长具备确定性。考虑股权激励费用影响,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营收为 4.87/6.59/8.81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2.34/3.28/4.50 亿元,对应 PE 倍数 52×/37×/27×。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全球新冠疫情反复;产品研发不及预期; 集采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03-29
    • 深度报告:营销改革叠加产品升级,贴膏剂龙头走上成长快车道

      深度报告:营销改革叠加产品升级,贴膏剂龙头走上成长快车道

      个股研报
        羚锐制药(600285)   管理层完成新老交替,股权激励彰显业绩信心。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国内贴膏剂生产和销售的龙头企业。于2014年开启管理层变更,2021年新老交替全部完成后,着手于SAR-ERP项目的开展,通过业务财务数据一体化实现以销定产,合理控制成本,同期开展新媒体试水项目,有效抬升客户触达率。同年7月,公司通过股权激励实施相关议案,解除限售考核要求为2021至2023年度扣非归母净利润年化增速分别不低于20%、20%、15%。结合历史平均增速和产品销售情况,我们预计股权激励计划将有效落地。   第二次营销改革提升人效,销售费用率呈现下降趋势。在沿用第一次营销改革实行三级销售队伍管理模式后,公司于2019年开启第二次营销改革,统一产品销售平台,划分OTC、基层医疗以及临床三大事业部。公司通络祛痛膏等重点产品稳定增长,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儿科类产品小儿退热贴和舒腹贴膏恢复到2019年前的增长曲线;芬太尼透皮贴产品盈利空间有望持续提升。销售费用率在2019年和2020年度分别为50.85%、50.65%,受益于营销改革效果渐显,我们预计每年销售费用率下降速度约0.05%。   贴膏剂产品优化升级实现业绩新增量。公司贴膏剂主打产品通络祛痛膏与活血消痛酊联合售卖,伴随公司进行营销改革,OTC渠道逐渐扩宽的背景下,我们预计2021至2023年两款产品营收复合增速可达15%,2023年有望实现营收10亿。两只老虎系列中的三款贴膏剂产品优化升级,2021年9月壮骨麝香止痛膏和关节止痛膏的普药出厂价上升0.1元/贴,伤湿止痛膏的出厂价上升0.05元/贴,预计产品涨价带来的营收约上涨4%,归母净利润约上涨15%。结合客户对精品贴膏的需求不断提升,我们预测产品营收将实现快速增长。此外,公司国内独家骨架型芬太尼产品在2020年首次实现盈利,伴随市场放量拉升,我们预计产品维持高速增长。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贴膏剂中药企业,拥有多个优势贴膏品种,消费者认可度较高。我们选取了行业中四家贴膏剂公司奇正藏药、亚宝药业、云南白药、九典制药,以及OTC行业龙头华润三九作为可比公司,可比公司2021年PE均值为23x,2022年PE均值为21x。伴随公司营销改革,产品销量逐步增长;目前产品价格尚低,仍有涨价空间,且精品贴膏替代率约两成,精品销量有望持续提升,因此我们预计公司整体毛利率有望继续增长,未来业绩具有成长性,预计2021-2023年实现营收27.62/32.41/37.1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1/4.87/5.69亿元,折合EPS分别为0.69/0.86/1.00元,对应PE为20x/16x/14x,估值水平低于可比公司PE均值,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销售不及预期,政策性风险,监管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4页
      2022-03-25
    • 化妆品行业深度:从成分配方出发,看国货护肤进阶发展之路

      化妆品行业深度:从成分配方出发,看国货护肤进阶发展之路

      化学制品
        护肤市场发展迅速,单一护肤成分呈现出“生命周期”的特征,各品牌通过“四大策略”实现“周期跨越”。护肤成分是护肤品及化妆品中的核心构成,单一护肤成分呈现出明显的生命周期特征,根据成分的市场状态,护肤成分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四个周期: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对于化妆品公司而言,跨越“成分周期”,是实现产品热度延续以及保持品牌生命力的重要前提。我们认为,目前海内外化妆品公司正通过“四大策略”,实现对“成分周期”的跨越。具体表现为:1)大单品持续进行技术迭代,经典认知之上紧跟技术潮流。2)及时添加新配方及新功效,老品焕新生。3)从核心成分出发,进行多品类拓展。4)区分质地及使用场景,精准触及目标消费者。   护肤品从注重单一添加的“成分1.0时代”进阶到注重配方的“成分2.0时代”。随着消费者对于成分认知的不断加深,“成分党”也由1.0向2.0阶段进阶,即由原来单一的追求护肤品浓度及种类转化为更加追求配比体系和技术。根据CBNdata,73%消费者关注成分配比/配方,超四成消费者关注成分的生产技术和相关的研究背景。   消费者“成分需求”升级浪潮下,国内品牌凭借核心配方抢占市场。头部国货品牌积极面对市场变化,通过强大研发实力提升市占率。如薇诺娜通过对植物成分进行萃取加工,推出专利配方单品抢占功效性护肤市场;珀莱雅通过早C晚A大单品在抗衰领域获取一席之地;华熙生物通过玻尿酸上游生产优势迅速发展护肤业务,并进行活性成分复配实现产品升级突破。过去几年国货顺应消费者变化潮流,在成分及功效上实现突破性发展,市占率持续提升,欧睿数据显示,2014-2019年国产功能性护肤品牌CR3市占率由10%升至27.3%,影响力逐渐提升。   化妆品强监管开启,推动护肤品2.0时代加速进程。2021年以来化妆品相关政策频繁出台,监管逐渐加码,化妆品在产品功效的营销上受到更多限制。随着新规逐步落地施行,行业中有实力的头部企业和小企业之间的差距也会更加明显,具备研发能力及品牌效应及大量人才储备的品牌将获得更多机会。未来化妆品将不得进行夸张宣传其功效成分,所有宣称的功效必须经过相关主管部门的考核,功效护肤品也将更加具备专业性,配方作用更加显著。随着新规的实施推进,未来头部品牌将依托研发优势获得更大市场份额。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在成分升级趋势下具备研发及产品质量实力的国货品牌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具备研发实力的头部公司将在新规背景下受益,重点推荐珀莱雅、贝泰妮、华熙生物、上海家化等优质国货化妆品品牌商。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营销模式无法顺应市场变化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0页
      2022-03-25
    • 深度报告:高速成长的中国细胞基因治疗CDMO“独角兽”

      深度报告:高速成长的中国细胞基因治疗CDMO“独角兽”

      个股研报
        和元生物(688238)   三大前瞻性趋势研判中国 CGT CDMO 新龙头,和元生物作为上市第一股,有望率先领跑。 和元生物是一家聚焦基因治疗领域的 CRO/CDMO 公司,成立于2013 年。 1、平台化: 公司覆盖主流基因治疗产品包括质粒、病毒等载体产品,溶瘤病毒和细胞治疗; 吸纳组建了国内外细胞基因治疗领域的优秀科学家团队,用扎实的底层支撑技术彰显公司作为中国细胞基因治疗 CDMO 上市第一股的绝对实力。 2、产业化: 公司目前拥有近 1000 ㎡的中试平台,近 7000 ㎡的 GMP生产平台, 募投项目建成后,将新增近 10 倍 GMP 产能。 3、全球化: 公司基于基因治疗药物中、美、澳 IND 申报项目经验, 同时可能通过境内外收购等途径,逐步将业务拓展至全球。   三大行业特征决定 CGT CXO 是值得长期关注的高成长赛道。 1、外包化率高: CGT 行业高度依赖于 CDMO, 外包渗透率达到 65%,远高于大分子药物的35%。 2、 外包前置化: 细胞基因治疗产品较传统小分子化药和大分子生物药更复杂,操作和检测难度大;以全球首款上市 CAR-T 产品为例,诺华从立项到商业化生产,都跟 CDMO 合作紧密。 3、外包市场扩容: FDA 预计到 2025 年,将会每年批准 10-20 个 CGT 产品,商业化井喷时期明确,外包市场规模加速扩容。 目前来看, 全球 CGT CDMO 竞争格局尚未定型,中国企业有望异军突起。未来随着国内 CGT CDMO 完善产业链布局,同时提升能力平台,逐步突破海外客户,打开海外市场,全球市场渗透率有望实现量的飞跃,长期成长空间十足。   CRO 业务保持稳定增长, CDMO 业务快速放量带来第二增长曲线。 公司2021 年实现收入 2.55 亿元, 2018-2021 年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80.5%,呈现良好的高增长趋势。 2020 年受益于 CDMO 项目的持续交付和新订单的启动推进,首次实现利润扭亏为盈,净利润达到 9129万元。 CRO业务, 2020年实现收入 3669 万元,占整体营收约 26%;同时, 公司正在并继续将服务客户由科研院所拓展至医药企业,扩大 CRO 服务场景; CDMO 业务, CDMO 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由 2018 年的 29.79%上升至 2021 上半年的73.13%。 CDMO 业务目前以高技术附加值的 IND-CMC 项目为主,另外,随着临床 I&II 期项目的深入推进和多元开展, 将促进 CDMO 业务不断成长。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国内稀缺性细胞基因治疗 CDMO 上市第一股,扎实的底层技术支撑公司铸就较深护城河。 并且,基因治疗 CRO 和 CDMO 两大业务板块强势发力,随着新产能的逐步落地和业务版图拓展至全球市场,公司有望维持高增长态势。因此, 我们预计 2022-2024 年,收入分别为 3.8、 6.0 及8.4 亿元,同比增长 49%、 58%及 41%。首次覆盖,给予“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发展不及预期, 短期产能不足风险,政策风险, 新股上市股价波动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9页
      2022-03-25
    • 医疗信息:数字经济行业应用之医疗信息化 政策驱动行业增长,头部企业优先受益

      医疗信息:数字经济行业应用之医疗信息化 政策驱动行业增长,头部企业优先受益

    • CXO行业2月月报:CXO高景气不变,CGT新赛道带来新机会

      CXO行业2月月报:CXO高景气不变,CGT新赛道带来新机会

      生物制品
        01CXO高景气不变,CGT新赛道带来新机会   收并购、扩产能是CXO板块2月主旋律,双月高频优异数据同样指引板块景气持续向上。2月份无论从资本市场的股价表现,还是公司业务基本面来看,CXO仍是医药子领域中确定性和成长性兼具的优异板块。从股价表现来看,CXO板块小幅回暖,2月1日-3月16日,CRO指数上涨2.4%。从业务基本面来看,我们认为中国CXO正在进行资源的深度整合,第一梯队企业通过收并购和扩产能两条路加速拓宽业务版图和提升能力圈。包括,博腾股份相继宣布扩建新车间,预计到2023年底,产能同比2021年增长约53%,同时,收购国内CRO标的凯惠药业,也是进一步扩大CRO业务提供产能保障。凯莱英投资30亿元在上海奉贤建立生物药CDMO产能,也是将业务版图扩张到大分子生物药领域,收购美国公司Snapdragon也有力推动在美国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细胞基因治疗CDMO第一股上市,新赛道带来新机会。中国细胞基因治疗第一股和元生物预计在3月下旬登陆资本市场,历经小分子化药和大分子生物药之后,细胞基因治疗有望掀起第三次的革命浪潮,将会带来相关领域外包服务的高需求。细胞基因治疗无论从一级市场的投融资景气度还是在研管线的顺利推进,都可以清晰认知到其爆发期将至,FDA预测2025年将会迎来细胞基因治疗的商业化爆发期,每年预计10-20个产品获批上市。   投资建议:1)新冠药CDMO主题机会:包括药明康德、凯莱英和博腾股份等;2)特色CXO可持续成长性机会:包括九洲药业、普洛药业、百诚医药和阳光诺和等;3)第三世代细胞基因治疗全新机会:包括金斯瑞生物科技、和元生物等。   风险提示:业绩不及预期风险、海外政策风险、新业务投资不及预期风险、中国医药政策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5页
      2022-03-17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