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券商报告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358)

    •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连跌14月的MLCC迎来拐点最高涨幅40%,国资委推动央企加大在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力度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连跌14月的MLCC迎来拐点最高涨幅40%,国资委推动央企加大在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力度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本周行情回顾。本周,Wind新材料指数收报3976.58点,环比下跌1.31%。其中,涨幅前五的有奥来德(5.6%)、蓝晓科技(5.59%)、道恩股份(4.07%)、确成股份(3.28%)、晨光新材(2.95%);跌幅前五的有金宏气体(-11.39%)、安集科技(-10.32%)、华特气体(-9.65%)、阿科力(-9.45%)、上海新阳(-8%)。六个子行业中,申万三级行业半导体材料指数收报6683.8点,环比下跌5.97%;申万三级行业显示器件材料指数收报976.88点,环比下跌1.32%;中信三级行业有机硅材料指数收报7398.52点,环比下跌2.14%;中信三级行业碳纤维指数收报2912.07点,环比下跌2.15%;中信三级行业锂电指数收报3105.94点,环比上涨1.5%;Wind概念可降解塑料指数收报1798.07点,环比下跌1.68%。   最高涨幅40%,连跌14月的MLCC迎来拐点。5月8日,据央视财经报道,受下游需求不振影响,MLCC的跌价周期超过14个月,但从今年年初开始,这种元器件的出货开始大增,部分龙头企业还在近期发布了产品涨价函。三环近日发布二季度涨价函表示,公司MLCC产品在与部分合作伙伴充分沟通、协商一致后,二季度各月份套单实际交易价格全面上调,所有签约伙伴自4月份新提交的套单审批时同步同比例调整并执行。据央视财经报道,今年一季度,不同型号与规格的MLCC产品或多或少都有提价,高容量产品提价幅度在20%到40%不等,低容量产品涨幅也有10%-20%。据央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国内几家较大的MLCC生产企业,都出现了产销量价齐增的情况。对于MLCC接下来的出货预期,各家企业均持有较为乐观的看法,更多的MLCC生产企业正在计划提价。微容科技董事副总裁李竞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表示,从消费类的业务交流信息反映,中下游企业的订单增长普遍规划集中在下半年,不排除个别的规格物料因供需情况上半年会有价格上行的可能性。MLCC周期性明显,该行业自2021Q2进入下行周期,2022年价格持续跌落,相关厂商库存水位升高。目前行业已接近周期底部,拐点逐步确立。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数据,2023年2月MLCC供应商BBRatio微幅上升至0.79。业界认为,MLCC呈现需求边际改善状态,预计行业景气度将保持修复向上态势。(资料来源:全球半导体观察)   国资委:推动央企加大在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力度。5月11日,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会议认为,国资央企要要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充分利用中央企业在能源、电力、通信、轨道交通、电子信息等领域的专业特长,积极参与雄安新区交通、基本公共服务等重大工程建设,为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雄安标杆夯实基础;扎实抓好创新驱动,将中央企业更多新型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落户雄安,加强人才等创新资源要素集聚,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雄安新区长远发展注入新动能;与此同时,会议还认为,要狠抓科技创新,优化考核激励办法,推动中央企业持续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领头羊作用。会议还强调,要立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持续深化国企改革,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切实发挥央企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要指导推动中央企业加大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力度,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引领带动我国产业体系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要强化顶层设计,增强国资监管工作协同和政策协同,抓紧优化考核、薪酬、主责主业、投融资等监管政策,打好组合拳,为中央企业更好服务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资料来源:全球半导体观察)   重点标的:半导体材料国产化加速,下游晶圆厂扩产迅猛,看好头部企业产业红利优势最大化。光刻胶板块为我国自主可控之路上关键核心环节,看好彤程新材在进口替代方面的高速进展。特气方面,华特气体深耕电子特气领域十余年,不断创新研发,实现进口替代,西南基地叠加空分设备双重布局,一体化产业链版图初显,建议重点关注华特气体。电子化学品方面,下游晶圆厂逐步落成,芯片产能有望持续释放,建议关注:安集科技、鼎龙股份。下游需求推动产业升级和革新,行业迈入高速发展期。国内持续推进制造升级,高标准、高性能材料需求将逐步释放,新材料产业有望快速发展。国瓷材料三大业务保持高增速,有条不紊打造齿科巨头,新能源业务爆发式增长,横向拓展、纵向延伸打造新材料巨擘,建议重点关注新材料平台型公司国瓷材料。高分子材料的性能提升离不开高分子助剂,国内抗老化剂龙头利安隆,珠海新基地产能逐步释放,凭借康泰股份,进军千亿润滑油添加剂,打造第二增长点,建议重点关注国内抗老化剂龙头利安隆。碳中和背景下,绿电行业蓬勃发展,光伏风电装机量逐渐攀升,建议关注上游原材料金属硅龙头企业合盛硅业、EVA粒子技术行业领先的联泓新科、拥有三氯氢硅产能的新安股份以及三孚股份。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波动风险,新产能释放不及预期等。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5页
      2023-05-15
    • 中特估系列专题(医药流通行业):乘国企改革东风,中特估主线价值凸显

      中特估系列专题(医药流通行业):乘国企改革东风,中特估主线价值凸显

      化学制药
        核心看点:   乘国企改革东风,中特估价值凸显:1)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2020-2022):2021年全国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较2020年分别增长18.7%、26.3%,2022年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年化全员劳动生产率较三年行动之初增长32.5%;2)新一轮国企改革东风将至,注重盈利能力改善:2023年1月5日,国资委提出,2023年中央企业“一利五率”目标为“一增一稳四提升”,相较于2022年目标的变化为用净资产收益率替换净利润指标、营业现金比率替换营业收入利润率,引导企业更加注重投入产出效率和经营活动现金流;3)医药国企估值相较民企仍处低位:截至23年3月3日,民营企业估值26.3倍,国有企业估值22.9倍,国企估值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流通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特色业务助力盈利能力提升。1)2017年开始实行两票制后,医药流通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医药批发百强企业市场份额持续提升,从2017年的70.7%持续提升至2019年的73.3%;2)国药集团为全国医药流通龙头企业。从格局来看,2020年中国医药集团占据批发市场份额为24.15%,为行业龙头,其次为上海医药,占据8.45%的份额;华润医药(7.59%)、九州通(5.57%)、中国医药-重庆医药联合体(4.24%);3)特色业务助力盈利能力改善:各家流通企业布局特色业务,如中药、批零一体化、器械、麻药等,助力盈利水平提高。   相关标的:建议关注重药控股、柳药集团、九州通。   风险提示:区域竞争加剧风险、带量采购可能影响行业增速、疫后复苏不及预期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0页
      2023-05-10
    • 医药行业周报:“中西结合”+“中特估”为当前医药投资关键词

      医药行业周报:“中西结合”+“中特估”为当前医药投资关键词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2023年4月24日-5月5日,申万医药生物板块指数下降0.2%,跑赢沪深300指0.1%,医药板块在申万行业分类中排名第16;2023年初至今申万医药生物板块指数上涨0.6%,跑输沪深300指数3.12%,在申万行业分类中排名第19位。本周涨幅前五的个股为赛诺医疗(48.02%)、ST吉药(38.67%)、拓新药业(29.66%)、太极集团(29.11%)、重药控股(26.51%)。   估值仍处底部区间,当前位置可对医药积极乐观:医药已深度回调,A股总市值占比不到8%医药指数,公募对医药持仓环比下降,全基对医药配置处于底部区间,从重仓股所属板块看,前十大重仓股相对分化,CXO、创新药、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疫苗、中药等均有分布;受疫情散发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医药行业宏观数据统计,2022年中国医药制造业累计收入和利润有所受损,23Q1相对改善;在各子板块中,医疗服务、中药、血制品表现亮眼。   投资策略及配置思路:4月,医药板块完成一季度定期报告披露,节后“中西结合”和“中特估”表现较好。港股创新药受美国加息预期影响较大,国内政策受益的中药和以商业为代表的中特估表现亮眼。本周我们复盘了医药板块22年年报及23Q1季报,23Q1收入端增幅较快的三个细分板块分别是血制品、零售药店和医疗服务;归母净利润端增速较快的三个细分板块分别是医疗服务、中药、血制品。当前我们仍延续23年年度策略判断:2023年医药有望戴维斯双击,将迎结构化牛市,有业绩和政策两大支持:业绩上-国内进入后疫情时代,就诊和消费复苏明确,2023年医药业绩向好;估值上-医保政策释放积极信号,政策关注点正从医保控费逐步转向国家对医疗的投入力度加大;我们认为医药行情持续性强,医药消费、科技和制造将依次崛起,具体细分看好如下:   一、医药消费崛起:疫后复苏为23年关键词,从产品到服务均将恢复,从23Q2开始业绩有望超预期:1)中药:民族瑰宝,国家鼓励传承与创新,23年业绩有望超预期,看好中药企业国企改革和品牌传承,以及配方颗粒和中药新药的创新方向,关注:太极集团、昆药集团、康缘药业、方盛制药、桂林三金、同仁堂、健民集团、红日药业、华润三九和中国中药等;2)疫苗:看好小孩苗复苏和成人苗放量,关注:智飞生物、万泰生物、康泰生物、百克生物和欧林生物等;3)消费药械:关注:长春高新、华东医药、泰恩康、一品红、我武生物、九典制药、鱼跃医疗、麦澜德和美好医疗等;4)零售药店:一心堂和健之佳等;5)医疗服务及临床CRO:医院诊疗活动恢复正常,关注:爱尔眼科、普瑞眼科、锦欣生殖、泰格医药、诺思格、普蕊斯、通策医疗、三星医疗、国际医学和何氏眼科等;   二、医药科技崛起:创新为永恒主线,关注宏观流动性改善,大品种23年或将进入放量期,创新药及产业链将依次崛起:1)创新药:恒瑞医药、百济神州、康方生物、康诺亚、再鼎医药、海思科、海创药业、君实生物、荣昌生物等;2)创新药产业链:海内外二级市场回暖有望带动一级投融资复苏,CXO关注: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和元生物、百诚医药和阳光诺和等;3)创新器械:建议关注有望即将进入兑现阶段的创新品种,三诺生物、佰仁医疗、正海生物、迈普医学等。   三、医药制造崛起:医保集采和DRG/DIP三年行动计划以及国家战略要求的底层逻辑均为进口替代,同时设备板块还受益新基建和贴息贷款:1)医疗设备:重点关注替代空间大的影像设备和内窥镜等,关注:联影医疗、开立医疗、海泰新光、澳华内镜和迈瑞医疗等;2)体外诊断:政策缓和,看好免疫诊断,关注:普门科技、迪瑞医疗、迈瑞医疗、安图生物、新产业和浩欧博等;3)高值耗材:替代空间大的电生理、骨科和吻合器等,关注微电生理、惠泰医疗、威高骨科、三友医疗、春立医疗、戴维医疗、天臣医疗、康拓医疗等;4)生命科学和药械制造上游:产业链自主可控下的进口替代,关注:华大智造、多宁生物、东富龙、楚天科技、奥浦迈、纳微科技、康为世纪和近岸蛋白、迈得医疗等;   本周投资组合:西藏药业、桂林三金、再鼎医药、重药控股、九典制药、海正药业;   五月投资组合:西藏药业、麦澜德、迈得医疗、桂林三金、重药控股、力生制药;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不及预期;上市公司业绩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1页
      2023-05-09
    •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一季度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下降超20%,偏光片龙头企业拟投建LCD用光学膜与高分子聚合物项目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一季度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下降超20%,偏光片龙头企业拟投建LCD用光学膜与高分子聚合物项目

      化学原料
        本周行情回顾。本周,Wind新材料指数收报4029.29点,环比下跌2.37%。其中,涨幅前五的有阿科力(9.35%)、凯赛生物(2.94%)、仙鹤股份(1.98%)、瑞丰高材(1.7%)、浙江众成(0.96%);跌幅前五的有宏柏新材(-12.47%)、瑞联新材(-8.72%)、奥来德(-7.55%)、建龙微纳(-6.65%)、安集科技(-6.19%)。六个子行业中,申万三级行业半导体材料指数收报7097.59点,环比下跌0.73%;申万三级行业显示器件材料指数收报987.6点,环比下跌1.43%;中信三级行业有机硅材料指数收报7505.17点,环比下跌2.27%;中信三级行业碳纤维指数收报3028.97点,环比下跌5.78%;中信三级行业锂电指数收报3045.32点,环比下跌3.51%;Wind概念可降解塑料指数收报1828.84点,环比下跌0.73%。   一季度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下降超20%。5月1日,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宣布,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半导体销售额总计1195亿美元,与2022年第四季度相比下降8.7%,与2022年第一季度相比下降21.3%,与2023年2月相比增长0.3%。从地区来看,欧洲(2.7%)、亚太地区/所有其他地区(2.6%)和中国(1.2%)的月度销售额有所增长,但日本(-1.1%)和美洲(-3.5%)的销售额有所下降。就同比销售额来看,所有地区都呈下降趋势:欧洲(-0.7%)、日本(-1.3%)、美洲(-16.4%)、亚太地区/所有其他(-22.2%)和中国(-34.1%)。(资料来源:半导体产业纵横、半导体前沿)   偏光片龙头企业拟投建LCD用光学膜与高分子聚合物项目。5月4日,三利谱发布公告称,深圳市三利谱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意与广水市人民政府拟在湖北省广水市合作投资建设液晶显示用光学膜与高分子聚合物生产线项目。该项目总投资为5.6亿元,光学膜设计产能为1.3亿㎡/年,高分子聚合物设计产能为6万吨/年,预计总年产值23亿元,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投资2.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一期项目开工后24个月内建成并进行试产,6个月内达到量产,量产6个月内达产。三利谱表示,公司投资开展液晶显示用光学膜与高分子聚合物生产线项目,是公司根据行业形势的变化以及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由偏光片向上游拓展的重要举措,对公司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而积极的意义,有利于公司实施战略发展规划,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巩固公司在行业内的地位,有利于公司的长期和持续发展,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资料来源:化工新材料)   重点标的:半导体材料国产化加速,下游晶圆厂扩产迅猛,看好头部企业产业红利优势最大化。光刻胶板块为我国自主可控之路上关键核心环节,看好彤程新材在进口替代方面的高速进展。特气方面,华特气体深耕电子特气领域十余年,不断创新研发,实现进口替代,西南基地叠加空分设备双重布局,一体化产业链版图初显,建议重点关注华特气体。电子化学品方面,下游晶圆厂逐步落成,芯片产能有望持续释放,建议关注:安集科技、鼎龙股份。下游需求推动产业升级和革新,行业迈入高速发展期。国内持续推进制造升级,高标准、高性能材料需求将逐步释放,新材料产业有望快速发展。国瓷材料三大业务保持高增速,有条不紊打造齿科巨头,新能源业务爆发式增长,横向拓展、纵向延伸打造新材料巨擘,建议重点关注新材料平台型公司国瓷材料。高分子材料的性能提升离不开高分子助剂,国内抗老化剂龙头利安隆,珠海新基地产能逐步释放,凭借康泰股份,进军千亿润滑油添加剂,打造第二增长点,建议重点关注国内抗老化剂龙头利安隆。碳中和背景下,绿电行业蓬勃发展,光伏风电装机量逐渐攀升,建议关注上游原材料金属硅龙头企业合盛硅业、EVA粒子技术行业领先的联泓新科、拥有三氯氢硅产能的新安股份以及三孚股份。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波动风险,新产能释放不及预期等。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3页
      2023-05-08
    • 生物医药行业季度策略:医疗服务、中药、血制品表现亮眼-估值仍处底部区间,当前位置全面看多医药板块

      生物医药行业季度策略:医疗服务、中药、血制品表现亮眼-估值仍处底部区间,当前位置全面看多医药板块

      化学制药
        医药二级市场回顾:22年医药深度回调,全基对医药配置仍处底部:1)医药指数:22年全年回调约19%。23年初至4月底,整体略有上涨,医药板块TTM估值24.4倍,经过22年前三季度深度回调,虽从22Q4开始回暖,但估值仍处于底部;2)医药市值:截至2023年3月31日,A股医药公司总市值为7.5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7.9%,板块市值占比较22Q4季度环比持平,医药行业整体市值处于低位水平。3)公募基金医药重仓:2023Q1公募基金的医药重仓合计市值为3330亿元,占公募基金总重仓占比10.8%,环比下降0.2pct;医药主题基金对公募医药持仓1193.1亿元,占比35.8%,环比上升0.9pct,即医药主题基金为医药持仓主力。从重仓股所属板块看,前十大重仓股相对分化,CXO、创新药、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疫苗、中药等均有分布。   医药行业宏观数据:受疫情散发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中国医药制造业累计收入达2.9万亿元,同比下降0.6%;医药制造业累计利润为4288.7亿元,同比下降31.6%。   各子板块:医疗服务、中药、血制品表现亮眼   1)CXO:业绩持续高增长,高基数不改行业增长趋势。2022年实现营收1018.7亿元,同比增长54%,共实现归母净利润223.1亿元,同比增长53.6%。23Q1实现营收247.5亿元,同比增长13.7%,实现归母净利润50.1亿元,同比增长23.1%。   2)化学制剂:收入端增速有所恢复,利润端静待改善。2022年实现营收3507.4亿元,同比增长3.9%,共实现归母净利润224.3亿元,同比下降7.7%。23Q1实现营收917亿元,同比增长6%,实现归母净利润84.3亿元,同比增长22.9%。   3)中药:业绩加速增长,国企改革+中药创新表现亮眼。2022年实现营收3407.7亿元,同比增长4.3%,共实现归母净利润249.0亿元,同比下滑14.4%。23Q1实现营收995.1亿元,同比增长14.9%,实现归母净利润132.7亿元,同比增长50.1%。   4)医疗服务:后疫情时代复苏强劲,眼科赛道表现亮眼。2022年实现营收577.2亿元,同比增长4.7%,共实现归母净利润22.5亿元,同比下降24.6%。23Q1实现营收162.8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归母净利润14.5亿元,同比增长416.6%。   5)生物制品:22年疫情短期承压,23年迎来恢复性增长。2022年实现营收1318.0亿元,同比增长11.8%,共实现归母净利润281.2亿元,同比下降15.8%。23Q1实现营收334.5亿元,同比增长11.4%,实现归母净利润80.4亿元,同比下降5.2%。①疫苗:常规疫苗接种复苏,关注重磅品种放量节奏。实现营收657.5亿元,同比增长19.3%,共实现归母净利润140.4亿元,同比减少24.6%,主要系智飞生物、康希诺等新冠疫苗业务干扰所致。23Q1单季度实现营收168.7亿元,同比增长13.3%,实现归母净利润39亿元,同比减少2%。   ②血制品:23年行业有望供需两旺。2022年实现营收211.8亿元,同比增长15.3%,共实现归母净利润49.7亿元,同比增长15.8%。23Q1实现营收55.1亿元,同比增长27.5%,实现归母净利润16.0亿元,同比增长40.6%。   6)医疗器械:疫情出清进行时,疫后回归增长。2022年实现营收2967.6亿元,同比增长23.8%,共实现归母净利润794.2亿元,同比增长20.6%。23Q1实现营收527.7亿元,同比下滑45.1%,实现归母净利润103.9亿元,同比下滑71.7%。①医疗设备:持续高景气,Q1业绩亮眼展望全年高增长趋势。2022年实现营收823.4亿元,同比增长12.3%,共实现归母净利润191.1亿元,同比增长18.8%。23Q1实现营收225.9亿元,同比增长23.2%,实现归母净利润51.0亿元,同比增长28.0%。②医疗耗材:常规耗材高弹恢复,普耗类把握下半年节奏。2022年实现营收612.3亿元,同比下滑14.2%,共实现归母净利润97.7亿元,同比下滑51%。23Q1实现营收145亿元,同比下滑7.4%,实现归母净利润23.6亿元,同比下滑15.7%。③IVD:疫情退潮,常规诊疗+量质提升推动国产放量。2022年实现营收1531.8亿元,同比增长61.3%,共实现归母净利润505.4亿元,同比上涨69.5%。23Q1实现营收156.9亿元,同比下滑74.8%,实现归母净利润29.3亿元,同比下滑90.2%。   7)医药商业:疫后修复显著,零售药店趋势向好。①医药流通:23Q1恢复性增长,经营改善未来可期。2022年实现营收8406.2亿元,同比增长6.4%,共实现归母净利润122.8亿元,同比下降17.4%。23Q1实现营收2320.5亿元,同比增长13.7%,实现归母净利润41.7亿元,同比增长7.5%。②药店:疫后修复显著,业绩回归高增长。2022年实现营收967.3亿元,同比增长30.2%,共实现归母净利润48.3亿元,同比增长29.4%。23Q1实现营收257.9亿元,同比增长26.5%,实现归母净利润15.3亿元,同比增长32.0%。   8)科研服务:科研端稳定增长,静待工业端出现拐点。2022年实现营收131.6亿元,同比增长24.2%,共实现归母净利润21.6亿元,同比下降20.0%,主要系21年有新冠业务高基数、22上半年疫情以及22下半年国内工业端不及预期等影响。23Q1单季度实现营收26.5亿元,同比下降15.6%,实现归母净利润2.3亿元,同比下降72.6%。   风险提示:集采执行范围进一步扩大、竞争格局恶化风险、行业整体增速不及预期。注:本报告板块分类以申万医药分类为基础,经过德邦医药团队调整所得,统计未剔除新股,数据统计仅供参考。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2页
      2023-05-08
    • 化工行业周报:国内ABS产能大幅释放,国内ABS产能大幅释放,全球特种化学品龙头扩大宁波工厂产能

      化工行业周报:国内ABS产能大幅释放,国内ABS产能大幅释放,全球特种化学品龙头扩大宁波工厂产能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本周板块行情: 本周,上证综合指数上涨 0.34%,创业板指数下跌 2.46%,沪深300 下跌 0.3%,中信基础化工指数下跌 1.72%,申万化工指数下跌 1.53%。化工各子行业板块涨跌幅: 本周,化工板块涨幅前五的子行业分别为钛白粉(0.86%) 、 粘 胶 (0.67%) 、 氯 碱 (0.11%) 、 其 他 化 学 原 料 (-0.27%) 、 复 合 肥 (-0.37%);化工板块跌幅前五的子行业分别为橡胶助剂(-3.88%)、纯碱(-3.71%)、电子化学品(-3.28%)、磷肥及磷化工(-2.91%)、食品及饲料添加剂(-2.54%)。   本周行业主要动态:    产能大幅释放——ABS 会跌破万元关口吗? 今年以来,伴随着产能的不断释放,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市场一蹶不振,价格逼近万元(吨价,下同)关口。价格低位、开工率下降、获利菲薄,成为当前市场的写照。二季度, ABS市场产能释放的步伐并没有停歇,价格战或持续,破万风险加大。 2023 年一季度,国内装置集中投产, ABS 产量大幅提升。据金联创, 2023 年一季度,中国ABS 累计产量快速提升, 产能大幅释放进而施压市场,虽然 ABS 价格并未大跌,但整体行情持续震荡向下,价差达到 1000 元左右。目前,型号为 0215A 的产品价格为 1.04 万元。 伴随新增产能陆续释放, ABS 市场价格低位徘徊,无论是华东市场,还是华南市场;无论是乳液法市场,还是本体法市场,为抢占市场份额, ABS 获利空间不断缩小。 4 月份, ABS 原料苯乙烯涨后回落,丁二烯、丙烯腈挺价上扬,使得 ABS 生产成本提升,盈利下降。截至目前, ABS 理论平均利润在 192 元左右,逼近成本线。后市来看,原油价格有走弱空间,宏观整体有偏弱影响。国际芳烃的强势表现预计仍可持续,对于 ABS 原料苯乙烯价格稍有支撑作用。目前下游库存量并不低,叠加备货情绪不高,现货市场难有活跃表现。因此,预计后市整体以窄幅震荡为主。(资料来源:中国化工报)   全球特种化学品龙头扩大宁波工厂产能。 全球特种化学品领导者诺力昂宣布,将投资其位于中国宁波的生产基地,以大幅提高有机过氧化物产品的产能。通过此 次 投 资 , 到 2024 年 中 旬 , 诺 力 昂 宁 波 生 产 基 地 的 有 机 过 氧 化 物Perkadox®14 和 Trigonox®101 的年产能都将翻番至 6000 吨。这些化学必需品将支持不断增长的区域和全球市场对多种应用的需求,包括卫生产品以及用于医疗保健的无纺布纺织品,比如口罩。其他应用还包括再生塑料和各种橡胶制品,包括橡胶软管、密封件、电缆绝缘层、运动鞋鞋底和瑜伽垫等。诺力昂从 2019年开始在宁波生产基地持续投资和扩大产能,旨在更好地服务于聚合物市场客户,并共同增长。 2019 年,诺力昂宁波基地先后完成了品牌为 Perkadox14 的二烷基过氧化物产能提升 25%,以及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的产能翻番。在全球范围内,诺力昂有机过氧化物的生产网络包括:亚洲的中国(宁波和天津)、日本和印度;欧洲的比利时;美洲的美国、墨西哥和巴西。诺力昂 2022 年销售额约为 58 亿美元,同比增长 17%。 (资料来源: Nouryon 诺力昂、 化工新材料)   投资主线一:欧洲“碳关税”落地,关注能实现碳减排相关概念标的。 欧洲议会在投票后正式批准了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并将于 2026 年开始生效。该法案要求进出口高碳产品时缴纳或返还相应的税费或碳配额,催生低碳生产需求。 ( 1)生物柴油对传统柴油替代后能有效降低碳排放,欧洲生物柴油需求旺盛。今年以来随着线下堂食恢复正常,原材料地沟油供应压力缓解,生物柴油价差逐渐回暖。 建议关注:卓越新能(生物柴油国内龙头企业,新增产能今年释放贡献业绩增量)。 (2) 合成生物学较传统化学法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碳排放。部分企业已成功运用合成生物学法实现对传统化学法的替代。 建议关注:凯赛生物(实现生物法二元酸、生物基尼龙等生产)、华恒生物(实现生物法丙氨酸、生物法缬氨酸等生产)。    投资主线二:国产替代赛道长坡厚雪,稀缺成长标的值得关注。 随着国内新材料企业在研发上加大投入,部分企业在某些产品已具备与海外巨头相当甚至更优的产品质量,并以切入部分高壁垒赛道,未来国产替代带来的强成长性值得关注。   (1)贵金属催化剂赛道长期被海外巨头垄断,国内部分企业凭借较强的研发实力已在部分领域实现国产替代,未来丰富的新品储备将进一步打开业绩成长空间, 建议关注:凯立新材(国内贵金属催化剂领军企业,已切入医药、新材料领域,基础化工领域放量在即)。 (2)部分国内企业在面板产业链部分环节成功实现进口替代,切入下游头部面板厂供应链,自身α属性充足。随着面板产业链景气度有望回暖, 头部显示材料厂商有望享受行业β共振。 建议关注:东材科技(光学膜核心标的,电子树脂稳步放量)、斯迪克(OCA 光学胶龙头企业)、莱特光电(OLED 材料核心标的, Red Prime 已实现放量)。(3) 全球轮胎市场是万亿级赛道,国内部分轮胎企业已在海内外占据一定份额。随着海运周期恢复政策、海外经销商库存接近去化完毕,轮胎行业景气度有望底部反转。 建议关注:森麒麟(泰国二期即将达产,全球化布局西班牙、摩洛哥工厂,成长性足)、赛轮轮胎(全钢胎、非道路轮胎优势显著,液体黄金材料进一步构筑性能优势)。   投资主线三:资源属性突显,关注具有较强韧性的景气周期行业。 部分周期行业供给端受政策影响持续收紧,需求保持稳健,供需趋紧下资源属性突显,景气周期具有较强韧性。(1)磷化工:供给端受环保政策限制,磷矿及下游主要产品供给扩张难,跌价下游新能源需求增长,供需格局趋紧。今年以来磷矿石价格在历史最高位基础上继续小幅上涨,磷矿资源属性凸显,支撑产业链景气度。 建议关注:云天化(国内磷肥龙头企业,磷矿资源行业领先,布局磷酸铁产能带动成长)、川恒股份(远期布局有较多新增磷矿产能,磷酸铁投产速度行业领先)、兴发集团(黄磷、草甘膦景气度有望底部回暖,新材料板块注入成长属性)、芭田股份(新增磷矿石产能 2022 年顺利投产,业绩弹性较大)。(2) 氟化工:二代制冷剂生产配额加速削减支撑盈利能力高位企稳,三代制冷剂生产配额落地在即迎来景气修复,高端氟聚合物及氟精细化学品高速发展,萤石需求资源属性增强价格阶段性高位。 建议关注:金石资源(萤石资源储量、成长性行业领先)、巨化股份(制冷剂龙头企业)、三美股份、永和股份、中欣氟材。   投资主线四:经济向好、需求复苏,龙头白马充分受益。 随着海内外经济回暖,主要化工品价格与需求均步入修复通道。化工行业龙头企业历经多年竞争和扩张,具有显著规模优势,且通过研发投入持续夯实成本护城河,核心竞争力显著。在需求复苏、价格回暖双重因素共振下,具有规模优势、成本优势的龙头白马具有更大弹性。 建议关注:万华化学、华鲁恒升、宝丰能源等。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油价大幅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6页
      2023-05-08
    • 化工行业点评:二氯甲烷供应缩减价格上调,二乙二醇市场延续跌势

      化工行业点评:二氯甲烷供应缩减价格上调,二乙二醇市场延续跌势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当日行情回顾: 本日,上证综合指数下跌 0.48%,创业板指数下跌 1.31%,沪深300 下跌 0.33%,中信基础化工指数下跌 1.19%,申万化工指数下跌 1.09%。   化工板块子行业涨跌幅: 本日,化工板块涨跌幅前五的子行业分别为绵纶(-0.04%)、改性塑料(-0.37%)、复合肥(-0.5%)、印染化学品(-0.53%)、涤纶(-0.55%);化工板块涨跌幅后五的子行业分别为磷肥及磷化工(-2.55%)、纯碱(-2.54%)、轮胎(-2.09%)、有机硅(-1.85%)、钛白粉(-1.74%)。   化工板块个股涨跌幅: 本日,化工板块涨跌幅前十的公司分别为:同益股份(12.86%)、雪峰科技(9.95%)、丸美股份(5.91%)、世名科技(2.84%)、金宏气体(2.22%)、华峰超纤(2.07%)、三孚股份(1.81%)、青松股份(1.72%)、凯赛生物(1.6%)、安集科技(1.22%)。化工板块涨跌幅后十的公司分别为:中石科技(-15.69%)、新宙邦(-4.94%)、瑞联新材(-4.84%)、润禾材料(-4.17%)、明冠新材(-4.11%)、广信股份(-3.99%)、三祥新材(-3.94%)、远兴能源(-3.86%)、多氟多(-3.8%)、百合花(-3.8%)。   当日主要产品价格跟踪: 本日,大宗商品价格涨跌幅前 5 的产品分别为:维生素B3(51.5 元/千克, 8.42%)、液氯(-350 元/吨, 7.69%)、二氯甲烷(2585 元/吨,5.08%)、三氯甲烷(2100 元/吨, 5%)、苏氨酸(10.2 元/千克, 2%)。大宗商品价格涨跌幅后 5 的产品分别为: DEG(6977.5 元/吨, -3.76%)、固体烧碱(2800 元/吨, -3.45%)、气相白炭黑(21666.7 元/吨, -2.99%)、裂解 C5(6600 元/吨, -2.94%)、丁二烯(8675 元/吨, -2.12%)。(资料来源:卓创资讯)   主要产品涨跌幅分析:(1) 二氯甲烷: 二氯甲烷价格走势上行, 近期因山东某企业发生事故停工,场内供应缩减,下游拿货情绪回暖,场内交投回归节前水平,预计明日国内二氯甲烷市场价格小幅推涨;(2) 三氯甲烷: 近期三氯甲烷市场价格弱势,下游制冷剂需求回暖缓慢,整体开工率不高,叠加成本端甲醇、液氯价格下行,市场暂无利好支撑,预计明日三氯甲烷市场价格走势下行;(3) DEG: 二乙二醇市场延续跌势,国际油价持续低迷,成本端支撑减弱,近期发货不足,港口库存小幅上涨,市场心态较谨慎,商谈重心走弱;(4)烧碱: 今日国内片碱市场成交灵活,当前片碱装置基本恢复正常生产状态,市场货源供应较为充裕,且目前下游需求仍维持疲软状态,采购情绪不佳,整体市场新单成交氛围一般,另外节前部分中间商及碱厂积极出货,价格较为灵活,当前市场仍有低价货源流通,节后终端观望心态较浓;(5)气相白炭黑: 气相白炭黑市场暂稳,尽管订单较少,企业降价意愿降低,开工率偏低,个别高低位亦存。下游硅橡胶企业生产积极性偏低,采购白炭黑较少,白炭黑企业有库存积压,鉴于成本较高,企业暂挺价销售,综合考虑,预计短时间气相白炭黑市场偏稳。(资料来源:百川盈孚)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油价大幅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3-05-06
    • 化工行业周报:五年内全球PVC产能将激增,50万吨/年DMC一期工程EPCM总承包合同签约

      化工行业周报:五年内全球PVC产能将激增,50万吨/年DMC一期工程EPCM总承包合同签约

      化学原料
        投资要点:   本周板块行情:本周,上证综合指数上涨0.67%,创业板指数下跌0.7%,沪深300下跌0.09%,中信基础化工指数下跌2.05%,申万化工指数下跌1.84%。化工各子行业板块涨跌幅:本周,化工板块涨幅前五的子行业分别为轮胎(4.08%)、绵纶(2.59%)、复合肥(1.66%)、涤纶(1.54%)、电子化学品(0.47%);化工板块跌幅前五的子行业分别为钛白粉(-6.75%)、印染化学品(-4.79%)、其他化学原料(-3.53%)、纯碱(-3.48%)、有机硅(-3.45%)。   本周行业主要动态:   新增900万吨!五年内全球PVC产能将激增。标普全球商品洞察公司(以下简称标普全球)无机物主管哈里·托马斯在日前举办的2023年世界石化大会上分析了乙烯基行业前景。他表示,全球乙烯基市场强劲前景引发了新的投资热潮,预计2023~2027年将至少新增900万吨/年聚氯乙烯(PVC)产能,且大部分新增产能将集中在中国和印度这两个需求增长中心,美国因其成本优势将吸引部分投资,中东和东南亚也将新增部分产能。托马斯说:“我们预计未来几年PVC市场需求会显著增长,特别是在中国。”标普全球预测,2027年,全球PVC树脂需求将达5800万吨,复合年增长率近4%。“未来PVC树脂需求增长将集中在中国和印度。”托马斯指出,中国需求增长速度预计将从每年的约4%放缓至3%,但中国需求约占全球总需求的44%。印度市场规模目前仍然较小,2022年需求量略高于400万吨,但预计需求增速将从2017~2022年的年均增速4%飙升至2023~2027年的6%甚至更高。他强调,印度将占未来几年PVC树脂新增需求的近20%,其他需求高增长的地区还有东南亚、中东和非洲,这些地区预计将占新增需求的近20%。PVC树脂产量增长也将主要集中在中国和印度。据悉,900万吨/年PVC新增总产能包括19个项目,大部分在中印两国。(资料来源:中国化工报)   50万吨/年DMC一期工程EPCM总承包合同签约。4月21日,东华科技乙二醇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安徽合肥成功举办,同时举行了陕煤集团榆林化学宇高新材料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项目50万吨/年DMC一期工程EPCM总承包合同签约仪式。50万吨/年DMC项目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大保当镇榆神工业区清水工业园内,总投资约47.65亿元,由东华科技、榆林化学、高化学、宇部兴产共同投资建设。项目分两期建设,采用气相氧化羰基化法工艺生产50万吨/年电子级DMC。项目是东华科技在新能源产业领域的重要布局,也是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助力“双碳”目标的生动实践,将推进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园区化、精细化、材料化、上下游一体化发展,打造煤炭深加工完整产业链。(资料来源:东华科技、化工新材料)   投资主线一:资源属性突显,关注具有较强韧性的景气周期行业。部分周期行业供给端受政策影响持续收紧,需求保持稳健,供需趋紧下资源属性突显,景气周期具有较强韧性。(1)磷化工:供给端受环保政策限制,磷矿及下游主要产品供给扩张难,跌价下游新能源需求增长,供需格局趋紧。今年以来磷矿石价格在历史最高位基础上继续小幅上涨,磷矿资源属性凸显,支撑产业链景气度。建议关注:云天化(国内磷肥龙头企业,磷矿资源行业领先,布局磷酸铁产能带动成长)、川恒股份(远期布局有较多新增磷矿产能,磷酸铁投产速度行业领先)、兴发集团(黄磷、草甘膦景气度有望底部回暖,新材料板块注入成长属性)、芭田股份(新增磷矿石产能今年投产,业绩弹性较大)。(2)氟化工:二代制冷剂生产配额加速削减支撑盈利能力高位企稳,三代制冷剂生产配额落地在即迎来景气修复,高端氟聚合物及氟精细化学品高速发展,萤石需求资源属性增强价格阶段性高位。建议关注:金石资源(萤石资源储量、成长性行业领先)、巨化股份(制冷剂龙头企业)、三美股份、永和股份、中欣氟材。   投资主线二:国产替代赛道长坡厚雪,稀缺成长标的值得关注。随着国内新材料企业在研发上加大投入,部分企业在某些产品已具备与海外巨头相当甚至更优的产品质量,并以切入部分高壁垒赛道,未来国产替代带来的强成长性值得关注。   (1)贵金属催化剂赛道长期被海外巨头垄断,国内部分企业凭借较强的研发实力已在部分领域实现国产替代,未来丰富的新品储备将进一步打开业绩成长空间,建议关注:凯立新材(国内贵金属催化剂领军企业,已切入医药、新材料领域,基础化工领域放量在即)。(2)部分国内企业在面板产业链部分环节成功实现进口替代,切入下游头部面板厂供应链,自身α属性充足。随着面板产业链景气度有望回暖,头部显示材料厂商有望享受行业β共振。建议关注:东材科技(光学膜核心标的,电子树脂稳步放量)、斯迪克(OCA光学胶龙头企业)、莱特光电(OLED材料核心标的,RedPrime已实现放量)。(3)全球轮胎市场是万亿级赛道,国内部分轮胎企业已在海内外占据一定份额。随着海运周期恢复政策、海外经销商库存接近去化完毕,轮胎行业景气度有望底部反转。建议关注:森麒麟(泰国二期即将达产,全球化布局西班牙、摩洛哥工厂,成长性足)、赛轮轮胎(全钢胎、非道路轮胎优势显著,液体黄金材料进一步构筑性能优势)。   投资主线三:经济向好、需求复苏,龙头白马充分受益。随着海内外经济回暖,主要化工品价格与需求均步入修复通道。化工行业龙头企业历经多年竞争和扩张,具有显著规模优势,且通过研发投入持续夯实成本护城河,核心竞争力显著。在需求复苏、价格回暖双重因素共振下,具有规模优势、成本优势的龙头白马具有更大弹性。建议关注:万华化学、华鲁恒升、宝丰能源等。   投资主线四:碳减排政策频出,关注碳中和相关概念标的。(1)生物柴油对传统柴油替代能有效降低碳排放,欧洲生物柴油需求旺盛。今年以来随着线下堂食恢复正常,原材料地沟油供应压力缓解,生物柴油价差逐渐回暖。建议关注:卓越新能(生物柴油国内龙头企业,新增产能今年释放贡献业绩增量)。(2)合成生物学较传统化学法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碳排放。部分企业已成功运用合成生物学法实现对传统化学法的替代。建议关注:凯赛生物(实现生物法二元酸、生物基尼龙等生产)、华恒生物(实现生物法丙氨酸、生物法缬氨酸等生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油价大幅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7页
      2023-05-05
    • 美股大健康月度表现跟踪(2023年04月)

      美股大健康月度表现跟踪(2023年04月)

      医疗服务
        美股4月大健康板块复盘   美股大健康领域板块及个股涨跌幅   Biotech研发相关股价异动   Biotech涨跌榜(TOP&BOTTOM5)   年初至今药企和Biotech之间的重大收购案例   大市值械企行情   大市值械企年初至今涨跌幅排名前五的分别为ALGN、WST、GEHC、SYK、IDXX   大市值MedtechForwardPE前五的分别为PODD、DXCM、ISGR、IDXX、WST   Medtech涨跌榜(TOP&BOTTOM5)   重点Medtech公司相关股价异动   风险提示   临床失败风险   美联储超预期加息的风险   竞争格局恶化风险   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行业政策风险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8页
      2023-05-05
    • 气体行业更新点评:2023年一季度我国稀有气体出口同比增速亮眼,二季度新增产能逐步释放

      气体行业更新点评:2023年一季度我国稀有气体出口同比增速亮眼,二季度新增产能逐步释放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事件:据气体圈子,2023年一季度中国氪气出口量同比增长36.75%,中国氙气出口量同比增长130%,中国氖气出口量同比增长138%,出口量保持高位。2023年一季度中国氙气进口量同比下降10%,整体来看,2023年一季度中国氙氪供应量高位运行。进入二季度,部分新增产能开始释放,预计氙氪供应量依旧充足,市场价格难改弱势。   中国一季度稀有气体出口量高增,下游开工率不足或影响后续需求。1)氪气方面,中国出口量保持高位,其中韩国市场占比达45%,其次为新加坡和日本;此外中国为韩国第一大氪气进口国,占比超80%。日本市场氪气的进口量从2022年Q3开始逐月减少,即便如此,中国依然是日本市场氪气的主要进口国。日本NANDFlash大厂铠侠2022年9月底就率先宣布,从2022年10月开始,将其日本四日市和北上NANA Flash晶圆厂的生产量减少约30%,以应对市场需求持续下滑的局面。2)氙气方面,一季度中国最大的出口地为韩国,占中国氙气总出口的71%,其次是美国,占总出口量的20%。步入二季度,出口需求或短期承压,主要因为韩国三星在业绩高压下选择减产,同时在氙气国产化上,三星也携手其钢铁制造商POSCO共同建立韩国半导体行业稳定稀有气体供应链。3)氖气方面,韩国占出口总量44%,其次为美国。然而在终端消费电子需求疲软、下游面板厂商减产和行业去库存化的大背景下,出口需求也将承压。4)氦气方面,2023年一季度中国从卡塔尔和美国进口的量占比超过98%,对外依赖度过高。但是,从2023年1月开始,俄罗斯的氦气已经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据气体圈子,近期我国某气体公司已经成功中标伊尔库茨克石油公司大多数份额的氦气货源量。俄罗斯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阿穆尔GPP氦气项目或于2023年8月重新启动。   核心产品价格已经回落企稳。据智研资讯统计,集成电路是电子特气的最大下游领域,占比达到43%,同时电子特气也是晶圆材料中仅次于硅片的第二大核心材料,稀有气体在集成电路中应用广泛。目前核心产品价格已经企稳,据百川盈孚统计,截至5月1日,氦气(山东市场)售价已从年初2400元/瓶降至1800元/瓶,降幅约25%;高纯氙气(99.99%)自年初起从277500元/立方降至120000元/立方,降幅约56.76%;氖气(99.99%)从年初800元/立方降至450元/立方,降幅43.75%;氪气(99.99%)则从2600元/立方降至1400元/立方,降幅约46.15%。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1)雅克科技:具备前驱体、特气、硅微粉等多个半导体材料业务,逐步形成一体化材料平台企业;2)中船特气:三氟化氮、六氟化钨龙头企业,背靠国资研发实力强劲;3)华特气体:小品类气体龙头企业,产品序列全面打造一站式服务电子特气供应商;4)金宏气体:民营气体龙头横纵向发展,渠道优势明显,电子特气即将投产助力公司完善业务版图。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海外供应链安全风险。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3-05-05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