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券商报告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714)

    • 2021年中国母婴监护设备行业概览

      2021年中国母婴监护设备行业概览

      医疗行业
        母婴监护设备——孕妈妈和宝贝的守护天使,正走向千家万户   人口基数和生育鼓励政策带来庞大母婴监护设备市场,高危孕产妇比例提升以及医院和家用母婴监护设备的更新换代需求将刺激行业发展。   中国胎心仪行业市场规模自2016持续增长,其中家用胎心仪的市场占比维持在65%~70%。中国家用和医用胎心仪的市场规模分别从2015年的34.4亿元和15.4亿元增长到了2019年的51.9亿元和26.6亿元,总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2.0%。据头豹分析师预测,到2024年,中国家用和医用胎心仪的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115.6亿元和59.8亿元。胎心监护设备,尤其是智能化可穿戴的胎心监护设备发展空间较大。   在中国母婴监护设备行业,面向胎心监护领域的投资约占整个行业的三分之二,未来胎心仪行业将持续领跑中国母婴监护设备行业。   1.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带动个体预防意识增强   2015年到2019年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年,由21,996.2元增长到30,732.8元。在人均医疗健康支出方面,全国居民人均花费由2015年的1,164.5元增长到2019年的1,902.3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医疗健康支出更高,由2015年的1,443.4元增长到2019年的2,282.7元。   伴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医疗健康支出的增长,大众对围产期母婴健康状况的关注和预防意识的提升也将进一步刺激中国母婴监护设备的消费,拉动母婴监护设备市场规模的增长。   2.需求端稳定,预示市场规模稳定增长   中国新生儿数量在近五年维持稳定,预计在放开生育政策后,新生儿的数量将在平稳中有微量增长。2019年,中国大陆人口数为14.0亿,其中新生儿活产数达1,455.1万人   过去十年,中国高危产妇的比例逐年增长,其中高龄产妇数量增长明显。高龄妊娠在怀孕期间倾向于遭受更多并发症,围产儿死亡病例也随之增长。母婴监护设备能够帮助孕产妇和医生监测各项指标,及时排查母婴高血压、发育异常等问题   3.互联网+母婴监护以及大数据的辅助将推动行业发展   在大数据和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背景下,多重动态监护数据结合实施远程监控的智能化母婴监护设备成为新的趋势。
      头豹研究院
      54页
      2021-04-13
    • 2021年中国口腔修复膜行业概览

      2021年中国口腔修复膜行业概览

      医疗行业
        口腔修复膜是利用外科手术的方式将膜置于口腔软组织与骨缺损之间建立生物屏障,以此创造一个相对封闭的骨再生环境,选择性地阻挡迁移速度较快的成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进入骨缺损区,而同时又不妨碍伤口自然愈合的一种生物相容性材料。   按出厂额统计,2016-2019年中国口腔修复膜行业的市场规模由4.9亿元增长至10.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0.1%。在中国居民对口腔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种植牙手术量不断上升,口腔修复膜需求正不断扩大,市场空间广阔。预测2020-2025年,市场规模将保持25.0%的复合增速增长,预期在2025年中国口腔修复膜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1.3亿元。   口腔健康关注度上升带动需求增长   随着健康管理意识上升,口腔领域医疗服务的需求必然增加,而居民对于口腔健康关注度的提升也必然转化成为口腔支出的快速增长,从而带动口腔修复膜需求量上升。2018年中国口腔医院检查人次为168.8万人次,2019年中国口腔医院检查人次为204.5万人次,同比增长21.1%。   口腔医疗资源增长提振口腔健康支出   随着口腔医疗资源增加,中国居民口腔疾病治疗率也将增加,从而带动口腔健康支出。据卫健委统计,中国口腔医生密度逐步增加,2012年至2018年,每百万人拥有口腔医生从86人增长至156人,年复合增长率10.4%。相比于全球其他主要国家,中国口腔卫生从业人员的数量远远未达到饱和状态。2018年,发达国家每百万人口牙医数量大致在500-1,000人之间,而中国每百万人拥有牙医数仅155人,医疗覆盖资源率低,预计未来中国口腔医生数量将持续增长。   口腔修复膜材料升级   旧材料持续改良及新技术持续应用于口腔修复膜,将会使得口腔修复膜更为安全有效,有助于提高手术恢复效果,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口腔疾病患者。膜材料的种类是影响口腔修复效果最关键的,多种材料复合共混是大趋势。同时,能随机体环境变化的生物功能性膜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企业推荐:   正海生物、杰圣博生物、瑞士盖氏
      头豹研究院
      33页
      2021-03-08
    • 2021年中国油墨行业概览

      2021年中国油墨行业概览

      化工行业
        1.绿色环保油墨将成为行业发展主流,第四代油墨已实现VOCs的低排放的突破,环保性较好的水性油墨预计将在未来得到广泛应用   中国政府相继出台有关VOCs的相关政策,对于油墨企业的VOCs的排放做出相应的要求,引导油墨企业向低VOCs排放方向发展。在未来,产品VOCs含量和VOCs减排工作将会得到油墨生产企业的重点关注,行业内企业将通过改变产品类型、实现油墨生产全流程减排来实油墨绿色发展。   2.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消费电子和通信业飞速发展带动了PCB板的生产需求,而PCB油墨作为PCB板的重要原材料,需求量也将上升   从2015年到2020年,美洲与欧洲的PCB板的产量呈下降态势,但中国的PCB板的产值呈现上升,且产值已超过欧美地区,中国已成为世界PCB板的主要生产国。中国PCB油墨逐渐摆脱进口,制造PCB油墨的关键材料合成树脂的生产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国产合成树脂将占有价格和物流运输优势。   3.中国油墨行业整体集中度较小,本土企业竞争力较弱   中国油墨行业市场集中度较小。据统计,中国油墨企业数量在1,200家,大多以中小企业为主,市场上排名前五的油墨企业销售量之和小于50%,而产量之和则小于25%。
      头豹研究院
      34页
      2021-02-05
    • 2020年中国工业炸药行业概览

      2020年中国工业炸药行业概览

      化工行业
        中国工业炸药行业市场规模与基础设施建设、采矿、建筑、土石方工程等领域发展情况高度关联。过去五年间,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影响,中国工业炸药市场规模快速扩大。中国工业炸药行业市场规模(按产量计)从2015年369.5万吨上升至2019年441.0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4.6%。其中,2014年起受下游采矿业规模萎缩影响,中国工业炸药行业市场规模小幅下滑,中国工业炸药产量由2015年368.5万吨下降至2016年354.2万吨,2016年起,中国工业炸药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初显成效,下游基建类领域消费增长,中国工业炸药产量快速上涨至2019年的441.0万吨。未来五年,受产业结构调整完成、下游新基建投入加大驱动,中国工业炸药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进入量价齐升阶段,预计未来中国工业炸药行业市场规模将保持6.2%的增速增长。   下游需求旺盛驱动工业炸药行业运行良好   中国工业炸药行业属于下游驱动型行业,工业炸药下游应用领域主要包括矿山开采及土石方工程两大类。矿山开采领域是中国工业炸药行业最大消耗领域,约占74.2%。过去五年间,中国采矿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带动中国工业炸药市场运行良好。   国际政治环境稳定性及全球工业炸药供应情况是行业投资的风险因素   中国工业炸药生产企业主要原材料硝酸铵来源较为单一,约占生产成本40%以上。近一年来,中国硝酸铵市场价格进一步突破新高,由2019年5月的1,950元/吨快速上涨至2020年4月2,300元/吨。未来,受中国硝酸铵市场价格上涨影响,中国工业炸药行业盈利空间存在进一步被压缩的风险。   扩大海外钴矿资源布局提高供应量稳定性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在2020年开年来的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下,中国政府相继推出多项政策促进“新基建”领域快速发展。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建、特高压、大数据中心、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七大领域。其中,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大力投入将带动工业炸药市场需求量,“新基建”有望成为中国工业炸药行业下一增长发力点。   企业推荐:   海峡科化、前进科化、山西壶化
      头豹研究院
      29页
      2021-01-25
    • 2020年中国血管造影设备行业概览

      2020年中国血管造影设备行业概览

      医疗行业
        血管造影是一种介入检测方法,指在透视控制下通过导管向血管内注射造影剂,以X线快速连续摄影,将在血管内流动的造影剂形态、分布及血流动力学情况显示并记录下来,以准确地反应血管病变的部位和程度的检测方法。相较于国际医疗器械生厂商,中国血管造影设备生产企业的研发投入有限,研发能力薄弱,技术水平较低,国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低,进口产品主导中国血管造影设备行业市场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按销售额统计,2015-2019年中国血管造影设备行业的市场规模由38.5亿元增长至57.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0.7%,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5.2亿元。   政策利好行业发展   政策从支持生产企业进行创新研发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放权两方面,刺激含血管造影设备在内的高端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发展,具体表现为:(1)科技部出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通过拨付财政资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2)2018年4月,国务院发布《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18年)》,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被调整出乙类大型医疗管理目录。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介入手术量持续增长,带动血管造影检查增加,从而促进血管造影设备行业增长。统计数据显示,2015-2019年中国主动脉介入手术量由1.9万台增长至3.5万台,年复合增长率16.5%;同期中国外周动脉介入手术量由7.5万台增长至11.8万台,年复合增长率12.0%。在居民收入与医疗保健支出持续增长的背景下,中国介入手术量仍将持续增长。   技术持续迭代升级   随着计算机技术、电视技术、影像增强技术的发展,操作更简便、应用更安全、成像更清晰的数字血管造影技术应运而生。未来,血管造影设备将在机器性能、成像方式、方法和速度,图像的存取、处理与显示,组织器官的形态和功能的定性分析,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等方面都持续升级,以提升安全性及准确性。   企业推荐:   东软医疗、唯迈医疗、顺美医疗
      头豹研究院
      31页
      2021-01-18
    • 2020年中国记忆枕头行业短报告

      2020年中国记忆枕头行业短报告

      医疗行业
        枕头作为居民必备的睡眠工具之一,市场需求空间巨大。2015-2019年,中国枕头销量由23.2亿个增长至28.2亿个,行业市场规模(按销售额计)由1,161.9亿元攀升至1,412.3亿元。作为枕头行业的细分领域,记忆枕头是采用记忆棉材料制成的枕头,拥有缓慢回弹的特性,可根据消费者睡眠习惯,形成独有形状。近年来,伴随中国居民对睡眠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拥有颈椎保健功能的记忆枕头受到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持续上升,2015-2019年,中国记忆枕头行业市场规模由66.8亿元增长至116.8亿元,在枕头行业市场占有率由5.7%逐步增长至8.3%。   记忆枕头行业拥有明显产业集群,热销产品价格区间约为99-299元   截至2019年,市场中热销的记忆枕头具有以下特征:(1)记忆枕头市场价格区间多为50-850元,而热销记忆枕头市场价格多在99-299元之间,由此可见价格仍为消费者重要购买因素;(2)产品面料多采用聚酯纤维与粘胶纤维,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抗皱性等特征,产品内芯多采用聚氨酯,具有良好的弹性、韧性等特征;(3)记忆枕头产业集群以广东、浙江、江苏三个地区为主,以上地区经济较发达,居民对于生活质量要求高,可用于养生保健的记忆枕头市场需求大。   中国记忆枕头行业技术门槛低,企业数量众多   由于行业技术准入门槛较低,生产记忆枕头的企业数量众多,可划分为上市企业与未上市企业两类:(1)已上市的记忆枕头企业包括南极电商、梦百合、睡眠博士等,此类企业主要业务领域多为床上用品,拥有高市场知名度及雄厚的资金实力,总市值为数千万元至数百亿元不等,企业毛利率约为40%左右;(2)未上市的记忆枕头企业包括慕思、佳奥、自然醒等,此类企业与上市企业相比,成立时间较晚,忠实消费者数量较少。现阶段,中国记忆枕头行业集中度较低,伴随行业不断走向成熟,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企业推荐:   慕思、佳奥、自然醒
      头豹研究院
      19页
      2020-12-28
    • 2020年中国双特异性抗体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2020年中国双特异性抗体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医疗行业
        概览摘要   双特异性抗体是一种可以同时结合两种特异性表位或目的蛋白的人工工程化抗体,具有同时结合两个不同表位的能力,可以起到一些特殊的生物学功能。得益于双特异性抗体相关生物技术的日渐成熟及陆续有产品进入临床阶段,中国双抗研究平台与相关企业受到全球生物技术企业与投资者的关注。中国双特异性抗体市场规模(按交易金额统计)从2015年的2.4亿元上升至2019年的33.8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93.4%。未来,受政策激励、临床检测完成和创新模式提升整体渗透等综合因素影响,中国双特异性抗体产品将陆续进入市场。预计未来5年,中国双特异性抗体生产与应用将持续增长,于2024年达214.3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44.7%。   适应症患者基数庞大   双抗适应症患者人数相比于整体恶性肿瘤患者基数占有较大比重,总体维持在47%-50%之间。庞大的患者基数为未来双特异性抗体的商业化落地提供充足的市场空间,双抗市场增长潜力可期。   研发驱动产品落地进入收获期   中国双抗领先企业已有产品陆续进入临床1期至2期,且具有较为丰富的产品线分布,预计未来2-3年内将实现商业化落地。从疾病领域来看,业界对双特异性抗体治疗癌症更加期待。   全球化竞争与发展   2017年以来,在中国政府的倡议和资本市场的推动下,中国企业加强与海外先进企业的技术与资本交流,推动行业竞争全球化发展。近年来,随着双特异性相关产品陆续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海外机构投资者针对行业独角兽企业进行全面布局。   企业推荐:   友芝友、和铂医药、爱思迈生物
      头豹研究院
      31页
      2020-12-24
    • 2020年中国脱敏治疗行业短报告

      2020年中国脱敏治疗行业短报告

      医疗行业
        概览摘要   脱敏治疗,又称特异性脱敏疗法,是一种针对过敏性疾病,进行多次变应原刺激,促使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耐受的治疗方法。按治疗方式划分,脱敏治疗包括皮下注射脱敏与舌下含服脱敏两种方式,其中舌下含服脱敏凭借着更佳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逐渐发展成为主流的脱敏治疗方式。自2015年以来,受益于过敏性疾病高发、脱敏治疗社会认可度提升及国产变应原制品上市,中国脱敏治疗行业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按销售额统计,2015-2019年中国脱敏治疗行业市场规模由3.6亿元增长到7.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1.4%。未来,伴随着新的变应原制品上市,如我武生物的黄花蒿粉滴剂及黄花蒿点刺试剂等,加之学术推广及市场需求增长等因素推动,2019-2024年中国脱敏治疗行业市场将以21.0%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快速增长。   过敏性疾病诊疗需求持续增加   过敏性疾病种类繁多,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特应性皮炎、荨麻疹、湿疹及过敏性结膜炎等,中国过敏群体总量庞大。加之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加速,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中国的过敏疾病发病率呈快速上升的趋势,过敏性疾病的诊疗需求随之增长。   脱敏治疗逐步获得广泛认可   针对过敏性疾病诊疗,脱敏治疗逐步获得社会各界认可。1998年《WHO变应原免疫治疗意见书》明确指出“脱敏治疗是唯一可以影响过敏性疾病自然进程的治疗方法”。2011年《美国变应性鼻炎诊疗指南》建议“将脱敏治疗作为避免过敏原的一种补充措施,最好用于疾病早期,以减少发生副作用的危险和预防进一步发展为严重疾病”。2016年《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天津)》明确提出,将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为AR的一线治疗方法,临床推荐使用。   国产脱敏治疗产品加速上市   目前,已经在中国上市的变应原治疗产品有3个,分别是ALK的屋尘螨变应原制剂、Allergopharma的螨变应原注射液及我武生物的粉尘螨滴剂,其中仅我武生物的粉尘螨滴剂为舌下含服制剂,其他2款均为皮下注射剂。未来,以我武生物为代表的本土企业将积极开展变应原产品研发,黄花蒿花粉变应原舌下滴剂等国产脱敏治疗产品将加快上市步伐。   企业推荐:   我武生物、新华联协和药业
      头豹研究院
      20页
      2020-12-09
    • 2020年中国头盔行业概览

      2020年中国头盔行业概览

      化工行业
        由于头盔能够为佩戴者起到安全保护作用,其外壳和缓冲层材料能够分散和承受1,850公斤的冲击力,未佩戴头盔的骑乘人员头部受到损伤的比例是佩戴头盔的2.5倍,未佩戴头盔的骑乘人员死亡比例是佩戴头盔的1.5倍,因此其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行驶、军事、运动、工作方面。伴随中国居民安全意识的增强以及摩旅文化的流行,中国头盔行业市场规模近5年一直平稳增长,从2015年的114,226.7万元增长至2019年的237,586.7万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1%。   头盔安全防护能力强   涉及摩托车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员中,颅脑损伤致死占比高达80%,而佩戴头盔可防止骑乘人员头部受到严重撞击,当交通事故发生时,头盔的外壳和缓冲层可帮助吸收大部分冲击力,从而起到减弱撞击的效果,使得骑乘人员的受伤比例下降70%,死亡率下降40%。对于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的骑乘人员来说,头盔的重要性类似于汽车驾乘人员的安全带,可大幅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减轻交通事故损伤。此外,部分特制头盔也可防止飞石、棍棒、子弹损伤头部,如防弹头盔、防暴头盔、建筑用头盔,部分特制头盔可防止紫外线、热辐射、火焰伤害佩戴者,如防热辐射头盔,防紫外线头盔,消防头盔。   摩旅文化兴起带动头盔需求增长   摩旅为以摩托车作为主要游览工具的旅游方式,是除自驾汽车旅游之外新型旅游种类,受到中国众多摩托爱好者和旅游爱好者欢迎。由于摩旅者需骑行摩托车在盘山公路、村庄、集镇、隧道中穿行,路况不一,因此为提高安全程度,摩旅者需佩戴质量上乘的头盔,价格也相应昂贵,单价在500-2,000元不等,头盔外壳材料多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或玻纤增强材料,抗冲击能力强,头盔的透明面罩则多采用树脂强化镜片,起到防雾、防爆、防剐的作用。此外,为保证佩戴者长时间骑行中的舒适性,头盔的内衬多使用鹿皮绒面料。   智能头盔成为头盔行业发展新热点   伴随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头盔成为头盔行业发展新热点。智能头盔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云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和GPS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5G技术等前沿技术作为支撑为佩戴者提供实时导航、高清摄像等多个功能,使得头盔这一传统产品不再仅限于单一的安全防护功能。   企业推荐:   鹏程头盔、南海新源、野马头盔
      头豹研究院
      30页
      2020-12-03
    • 医疗行业:月子中心研究——政策利好,居民收入增加,月子中心前景良好

      医疗行业:月子中心研究——政策利好,居民收入增加,月子中心前景良好

      医疗行业
        月子中心是为需要产后照护的妈妈们提供专业护理的地方。月子中心为新妈妈们提供居住的场所,并且提供专人服务照顾其饮食起居,为其提供日常检查、催乳按摩服务和婴儿照护等一系列的服务。近年来,月子中心服务体系朝着专业性、科学性、系统性发展,伴随居民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月子中心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生育家庭认可,在全国多个区域加速扩张。头豹预计未来五年,中国月子中心行业仍将保持约16.9%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高速增长,到2023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1.8亿元人民币。   热点一:支付能力增强,母婴消费意识先进   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增强,市场成长空间大。2014年至2018年居民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占人均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从6.14%上涨至6.16%,反映居民注重改善生活质量,消费升级换代,生活方式转变。伴随居民对生活品质追求的提高,产妇对月子中心的消费意愿增强,月子中心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热点二:服务项目丰富,商业模式成熟   月子中心商业模式初步发展成熟,具备扩张能力。部分品牌月子中心服务项目体系成熟,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目前具有直营和连锁加盟的商业模式,月子中心可通过分支机构扩张提高市场渗透率,月子中心市场范围有望从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发展扩大。   热点三:线上与线下加速结合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样也为月子中心行业提升内部运营效率带来了契机,近年来月子中心线上营运模式逐步兴起。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商业模式丰富了月子中心的推广渠道,未来月子会所APP的功能将伴随月子中心产业链覆盖程度实现多元化发展。
      头豹研究院
      32页
      2020-11-24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