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388)

    • 收购惠泰控制权,巨头开启心血管业务新篇章

      收购惠泰控制权,巨头开启心血管业务新篇章

      个股研报
        迈瑞医疗(300760)   迈瑞医疗收购惠泰医疗控制权。1月28日,迈瑞医疗全资子公司深迈控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以471.12元/股的价格,受让惠泰医疗约1412万股股份,占惠泰医疗总股本的21.12%。本次交易完成后,深迈控及其一致行动人珠海彤昇合计持有惠泰医疗约1646万股股份,占惠泰医疗总股本的24.61%,惠泰医疗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深迈控,迈瑞医疗能够对惠泰医疗实施控制,并在迈瑞医疗合并报表层面实现对惠泰医疗的并表。   巨头联合,迈瑞启程心血管业务新蓝海。与迈瑞医疗过往几次经典并购不同的是,本次并购涉及的心血管业务对迈瑞医疗来说是全新的赛道。根据Evaluate Medtech,全球心血管领域的市场规模达到560亿美元,其中中国心血管领域的市场规模超过500亿元。惠泰医疗在心血管赛道深耕多年,在心脏电生理、冠脉通路、外周血管介入领域均有布局,是国内心血管领域的细分龙头企业。迈瑞和惠泰在研发、营销、生产制造等多个环节均存在协同性,惠泰有望助力迈瑞更快进入心血管赛道、提升可及市场空间,而迈瑞成熟的全球销售网络也将推动惠泰国际化战略的加速实现。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分析,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54.42/427.51/515.5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6.72%/20.62%/20.5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6.52/140.27/169.3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1.28%/20.38%/20.74%。以1月29日收盘价计算,公司2023~2025年的EPS分别为9.61/11.57/13.97元/股,对应PE值分别为27.99/23.25/19.26,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收购带来的商誉减值风险;海外市场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新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其他政策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4-01-30
    • 生物医药II行业周报:ICAS介入治疗百花齐放,颅内自膨药物支架未来可期

      生物医药II行业周报:ICAS介入治疗百花齐放,颅内自膨药物支架未来可期

      医药商业
        报告摘要   本周我们讨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atheroscleroticstenosis,ICAS)。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指血管内脂肪沉积积聚(亦称为斑块),导致动脉狭窄并限制血液流动,从而出现颅内狭窄。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ICAS患病人数不断增加。根据归创通桥招股书,2015年中国ICAS患病人数为1440万例,2019年增加至1730万例,预计到2030年将进一步增至2790万例,其中,2019年-2030年的CAGR为4.5%。   ICAS的治疗方法包括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和介入治疗。外科治疗由于并发症风险较高,目前没有得到指南的推荐。内科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以及改变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卒中发生率,然而对于部分症状性ICAS患者,内科治疗的效果欠佳。神经介入治疗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能够有效改善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的长期预后,降低卒中复发的风险,主要有球囊血管成形术、球囊扩张式支架置入术和自膨胀式支架置入术。   随着ICAS患者数量持续增长和介入技术的发展,ICAS介入治疗手术量和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根据微创脑科学招股书,2015年至2020年,国内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神经介入手术的数量由1.3万台上升至3.9万台,CAGR为24.1%,预计2026年将进一步增加至约14.9万台,2020年-2026年CAGR为25.1%;市场规模由3.75亿元上升7.15亿元,CAGR为13.8%,预计2016年进一步增加至17.64亿元,2020年至2026年CAGR为16.2%。随着技术不断进步,ICAS介入治疗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   自膨式药物支架具有支架自行贴壁扩张和药物涂层预防血管再狭窄的综合优势。赛诺医疗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颅内自膨式药物支架于2023年2月完成临床入组,预计2024年上半年获批上市。该款自膨式颅内药物支架系统具有规格型号丰富、载药涂层设计、较高的径向张力、易输送到位等特点。   相关标的:赛诺医疗。   行情回顾:本周医药板块下跌,在所有板块中排名第29位。本周(1月22日-1月26日)生物医药板块下跌2.73%,跑输沪深300指数4.69pct,跑输创业板指数0.81pct,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9位。   本周中信医药子板块中药饮片行情上涨2.66%,其余板块均下跌其余子板块均下跌,其中医疗服务子板块领跌,下跌7.22%。   投资建议:把握“关键少数”,寻求“单品创新+出海掘金”潜在机遇   (1)单品创新,渐入佳境:CNS系列(恩华药业、京新药业)、创新医械(微电生理、惠泰医疗)   (2)出海掘金,拨云见日:创新制药(中国生物制药、亚盛医药、乐普生物、百奥泰)、医疗器械(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华大智造、新产业、亚辉龙、万孚生物)   (3)其他创新,期待惊喜:仿创结合(康辰药业、奥赛康)、创新上游(键凯科技、森松国际、海尔生物)。   风险提示:行业监管政策变化的风险,贸易摩擦的相关风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风险,新品研发、注册及认证不及预期的风险,安全性生产风险,业绩不及预期的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5页
      2024-01-29
    • 生物医药Ⅱ行业周报:诺和诺德口服司美格鲁肽片获批上市

      生物医药Ⅱ行业周报:诺和诺德口服司美格鲁肽片获批上市

      化学制药
        报告摘要   市场表现:   2024年1月26日,医药板块跌幅-1.95%,跑输沪深300指数1.68pct,涨跌幅居申万31个子行业第29名。各医药子行业中,医药流通(+0.23%)、血制品(-0.58%)、医院(-0.95%)表现居前,医疗研发外包(-8.68%)、其他生物制品(-2.22%)、疫苗(-2.13%)表现居后。个股方面,日涨幅榜前3位分别为怡和嘉业(+20.00%)、开开实业(+10.02%)、康芝药业(+8.52%);跌幅榜前3位为康龙化成(-12.94%)、药康生物(-11.01%)、泰格医药(-10.13%)。   行业要闻:   1月26日,辉瑞宣布其靶向CGRP受体的口服小分子拮抗剂硫酸瑞美吉泮口崩片(Rimegepant)获NMPA批准上市,用于成年人有或无先兆偏头痛的急性治疗。   1月26日,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片获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这是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口服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来源:辉瑞、NMPA)   公司要闻:   康德莱(603987):公司发布公告,关于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申请获得上交所受理,可转债的发行需上交所审核通过以及证监会同意注册后方可实施。   国邦医药(605507):公司发布公告,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回购金额为1-2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25元/股,用于后续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   华北制药(600812):公司发布公告,预计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5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实现扭亏为盈,预计扣非后归母净利为-5000万元。   东阿阿胶(000423):公司发布公告,预计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11.0-11.6亿元,同比增长41%-49%;预计扣非后归母净利为10.3-11.0亿元,同比增长47%-57%。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及上市不及预期;政策推进超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01-29
    •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库存减少支撑油价偏强运行,氟化工方向持续关注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库存减少支撑油价偏强运行,氟化工方向持续关注

      化学原料
        报告摘要   1.重点行业和产品情况跟踪   原油: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减少叠加地缘政治紧张,原油价格偏强运行。1月24日,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商业原油和馏分油库存减少,美国原油库存减少920万桶,至4.21亿桶;包括柴油和取暖油的馏分油库存下降140万桶,至1.33亿桶,叠加地缘政治紧张影响,原油价格偏强运行。根据wind数据,截至1月26日,WTI原油价格78.01美元/桶,较上周上升6.27%,布伦特83.55美元/桶,较上周上升6.35%。   氟化工:市场供应偏紧,三代制冷剂价格继续上涨。生产/进口/内用生产等具体配额量正式落地后,本周三代制冷剂产品价格继续上涨。当前部分制冷剂型号供应缩减,市场整体供应偏紧,企业挺价意愿明显。三代制冷剂方面,根据百川盈孚数据,R125价格为33000元/吨,较上周上涨1000元/吨;R134a价格为30000元/吨,较上周上涨500元/吨;R32价格为20000元/吨,较上周持平。   2.核心观点   (1)氟化工:生产/进口/内用生产等具体配额量正式落地后,本周三代制冷剂价格再度上涨,制冷剂有望迎来长期向上的景气周期,行业龙头企业值得关注。建议关注:永和股份、巨化股份、三美股份。(2)央国企:本周,国资委提出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证监会表示支持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市场化并购重组,激发经营活力。能源化工央国企经营效率有望持续改善,叠加高股息等因素,值得长期关注。建议关注: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中国石化等。   (3)电子化学品:1月24日,ASML首席财务官表示荷兰和美国最新出口管制法规已经生效,2024年ASML将不会获得向中国发运NXT:2000i及以上浸润式光刻机设备的出口许可证,个别中国先进芯片制造晶圆厂将无法获得发运NXT:1970i、NXT:1980i浸润式光刻机设备的出口许可证,或将影响中国大陆半导体技术升级发展,国产替代迫在眉睫。建议关注:雅克科技、彤程新材、金宏气体等。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下跌等。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7页
      2024-01-29
    • 生物医药Ⅱ行业周报:诺和诺德与EraCal达成合作,囊括BIC小分子口服减肥药

      生物医药Ⅱ行业周报:诺和诺德与EraCal达成合作,囊括BIC小分子口服减肥药

      化学制药
        报告摘要   市场表现:   2024年1月23日,医药板块涨幅+0.72%,跑输沪深300指数0.68pct,涨跌幅居申万31个子行业第29名。各医药子行业中,医疗设备(+1.78%)、医药流通(+1.58%)、体外诊断(+1.34%)表现居前,医疗研发外包(-0.24%)、疫苗(+0.12%)、其他生物制品(+0.18%)表现居后。个股方面,日涨幅榜前3位分别为博迅生物(+15.09%)、中科美菱(+10.43%)、澳洋健康(+10.14%);跌幅榜前3位为华纳药厂(-3.98%)、康乐卫士(-3.97%)、万泰生物(-3.67%)。   行业要闻:   1月24日,诺和诺德与EraCal达成一项潜在合作和许可协议,共同开发一种新型作用机制的口服小分子药物,用于控制食欲和体重。根据协议条款,诺和诺德获得了开发和商业化该药的所有独家权利;EraCal将有望获得高达2.35亿欧元的前期、开发和商业里程碑付款,以及产品上市后的销售特许权使用费。   1月24日,药监局发布《关于优化已在境内上市的境外生产药品转移至境内生产的药品上市注册申请相关事宜的公告(征求意见稿)》。   (来源:EraCal官网)   公司要闻:   太极集团(600129):公司发布公告,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为8.3亿元,同比增长137.34%,预计扣非后归母净利为7.6亿元,同比增长107.29%。   悦康药业(688658):公司发布公告,收到CDE核准签发的关于注射用头孢唑林钠(规格:0.5g、1.0g)的《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该药品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莱茵生物(002166):公司发布公告,拟以1-2亿元自有或自筹资金回购公司1176.47万-2352.94万股,回购价格不超过人民币8.50元/股,主要用于用于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   惠泰医疗(688617):公司发布公告,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为5.10-5.65亿元,同比增长42.45%-57.81%,预计扣非后归母净利为4.45-5.05亿元,同比增长38.38%-56.78%。   诺诚健华(688428):公司发布公告,ICP-723目前处于注册性临床阶段,该药在成人和青少年患者中显示良好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于近日完成首例儿童患者给药,首次在儿童患者中启动临床研究。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及上市不及预期;政策推进超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01-26
    • 生物医药Ⅱ行业周报:医药板块跑输沪深300指数2.87pct

      生物医药Ⅱ行业周报:医药板块跑输沪深300指数2.87pct

      化学制药
        报告摘要   市场表现:   2024年1月22日,医药板块跌幅-4.43%,跑输沪深300指数2.87pct,涨跌幅居申万31个子行业第14名。各医药子行业中,研发外包(-2.84%)、医疗设备(-3.00%)、疫苗(-4.19%)表现居前,医疗耗材(-5.43%)、体外诊断(-5.31%)、其他生物制品(-5.30%)表现居后。个股方面,日涨幅榜前3位分别为ST康美(+5.00%)、*ST目药(+1.21%)、无锡晶海(+0.68%);跌幅榜前3位为福瑞股份(-13.99%)、一品红(-11.53%)、智翔金泰(-11.10%)。   行业要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其中,建立生物医药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医疗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加强临床科研合作,依照有关规定允许生物医药新产品参照国际同类药品定价,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   (来源:新华社)   公司要闻:   普蕊斯(301257.SZ):公司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1.23-1.46亿元,同比增长69.86%-101.63%,预计扣非后归母净利1.04-1.24亿元,同比增长55.41%-85.30%。   前沿生物(688211.SH):公司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营业收入1.10-1.15亿元,同比增长29.81-35.71%,预计归母净利润3.10-3.36亿元,减亏2076.41-4676.41万元。   圣湘生物(688289.SH):公司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营业收入10.00-10.20亿元,同比下降84.19-84.50%,预计归母净利润3.56-3.81亿元,同比下降80%-82%。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及上市不及预期;政策推进超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01-26
    • 生物医药Ⅱ行业周报:NMPA发布《放射性治疗药物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生物医药Ⅱ行业周报:NMPA发布《放射性治疗药物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制药
        报告摘要   市场表现:   2024年1月23日,医药板块涨幅+2.27%,跑赢沪深300指数0.26pct,涨跌幅居申万31个子行业第22名。各医药子行业中,医药流通(+5.88%)、血制品(+3.47%)、医疗耗材(+3.31%)表现居前,线下药店(+0.83%)、医疗研发外包(+0.97%)、医院(+1.21%)表现居后。个股方面,日涨幅榜前3位分别为泓博医药(+20.00%)、宣泰医药(+14.02%)、上海凯宝(+11.54%);跌幅榜前3位为新诺威(-6.35%)、太极集团(-4.11%)、百济神州(-3.63%)。   行业要闻:   1月22日,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发布了《放射性治疗药物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及通告。   1月24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第七十五批《化学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本批次新增82品规,修订24品规。   (来源:国家药监局官网)   公司要闻:   佐力药业(300181):公司发布公告,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为3.80-4.00亿元,同比增长39.19%-46.52%,预计扣非后归母净利为3.66-3.86亿元,同比增长38.38%-45.93%。   复星医药(600196):公司发布公告,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于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同意FCN-338片联合地塞米松用于治疗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的临床试验批准。   华海药业(600521):公司发布公告,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为8.76-9.93亿元,同比减少15%-20%,预计扣非后归母净利为8.65-9.80亿元,同比减少15%-20%。   三生国健(688336):公司发布公告,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为2.60-3.20亿元,同比增加427.41%-549.12%,预计扣非后归母净利为1.80-2.40亿元,同比增加74138.56%-98884.74%(上年基数偏低导致增幅较大)。   康宁杰瑞(9966):公司发布公告,与思路迪向Glenmark授予PD-L1单抗KN035(恩沃利单抗)肿瘤适应症的独家许可及再授权,将收到高达7亿美元的首付款及里程碑付款。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及上市不及预期;政策推进超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01-26
    • 生物医药Ⅱ行业周报:Sanofi收购Inhibrx,交易金额高达22亿美元

      生物医药Ⅱ行业周报:Sanofi收购Inhibrx,交易金额高达22亿美元

      化学制药
        报告摘要   市场表现:   2024年1月23日,医药板块涨幅+0.66%,跑赢沪深300指数0.26pct,涨跌幅居申万31个子行业第18名。各医药子行业中,血制品(+1.44%)、疫苗(+1.29%)、医院(+1.25%)表现居前,医疗研发外包(+0.06%)、线下药店(+0.17%)、医疗设备(+0.24%)表现居后。个股方面,日涨幅榜前3位分别为ST吉药(+12.77%)、江苏吴中(+10.06%)、圣达生物(+10.03%);跌幅榜前3位为普蕊斯(-6.47%)、澳洋健康(-5.48%)、*ST太安(-5.00%)。   行业要闻:   1月23日,Sanofi宣布将收购Inhibrx,从而强化在罕见病和炎症免疫领域的地位,交易总金额高达22亿美元。根据收购协议,Sanofi将以30美元/股的价格收购Inhibrx全部流通股(对应股权价值约17亿美元),Inhibrx的股东将获得5美元/股的不可转让CVR(对应价值约2.96亿美元);此外,Sanofi同时承担Inhibrx的债务,新Inhibrx将以2亿美元现金进行资本化分配。   (来源:Sanofi官网)   公司要闻:   国邦医药(605507):公司发布公告,董事长邱家军先生提议使用1-2亿元资金回购公司股份,将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回购价格不超过董事会通过回购决议前3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150%。   毕得医药(688073):公司发布公告,董事长戴岚女士拟使用其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为250-500万元。   昭衍新药(603127):公司发布公告,预计2023年实现营收约22.68-24.95亿元,同比增长约0-10.0%,预计实现归母净利约3.11-4.18亿元,同比下降约61.1%-71.1%。   九洲药业(603456):公司发布公告,副总裁梅义将与沙裕杰先生拟于2024年1月24日起6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为1500-2000万元,本次增持不设置固定价格、价格区间。   奥锐特(605116):公司发布公告,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获得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通过。   大参林(603233):公司发布公告,公司将终止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并向上交所申请撤回申请文件。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及上市不及预期;政策推进超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01-26
    • 生物医药Ⅱ行业点评:药监局发布征求意见稿鼓励药品地产化

      生物医药Ⅱ行业点评:药监局发布征求意见稿鼓励药品地产化

      化学制药
        事件:2024年1月24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就《关于优化已在境内上市的境外生产药品转移至境内生产的药品上市注册申请相关事宜的公告》公开征求意见。   点评:   药监局鼓励进口药品地产化,可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早在2021年国家药监局发布的《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办法(试行)》(2021年第8号)第十条就对已在境内上市的境外生产药品转移至境内生产的申请主体和注册申报资料做出了规定,即申报主体应为境内申请人,相关药学、非临床研究和临床研究资料可提交境外生产药品的原注册申报资料。本次征求意见稿对申报主体为境内申请人再次重申,同时指出申报资料还应提交转移至境内生产的相关研究资料。对原研的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转移至境内生产的药品上市注册申请,国家药监局纳入优先审评审批适用范围。本次征求意见稿为对原研进口药品地产化的鼓励。   多省市发布鼓励药品地产化政策。年初以来,多省市已发布了鼓励进口药品地产化的政策。1月4日,湖南对已上市境外生产药品转移至湖南生产的药品,上市注册申请实施创新、快捷、常规“三通道”审批。1月3日,广州市优化已上市境外生产药品转移至境内生产的药品上市注册申请的申报程序,同时持续打造华南生物材料出入境平台,缩短生物材料通关时间。可以看出,药品地产化有望成为行业趋势。   药品地产化可降低生产成本,有望成为未来趋势。2023年医保谈判平均降价幅度61.7%,在此背景之下,先发优势及成本优势是新药商业价值最大化的手段。近年来,国内企业不断自研的同时,license-in优质产品管线也是常见的模式,地产化可实现进口药品成本的大幅降低。因此有效的成本控制对于license-in创新药尤为重要,地产化也将成为未来趋势,相关鼓励政策的出台有望加速这一进程。   投资建议:药品地产化将促进相关企业在国内组建生产线或者委托国内的CDMO公司进行生产,建议关注具有受托生产资质的相关CDMO企业,例如:泓博医药、凯莱英等。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及上市不及预期;行业政策变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01-25
    • CNS创新药系列报告(二):检测革新和新药突破双因素共振,阿尔茨海默病诊疗双螺旋上升(治疗篇)

      CNS创新药系列报告(二):检测革新和新药突破双因素共振,阿尔茨海默病诊疗双螺旋上升(治疗篇)

      医药商业
        报告摘要   国内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行业的投资价值判断,关键在于判断当前行业阶段和投资逻辑,对长期竞争格局演变的预判,最后落实到如何选择投资标的。本篇阿尔茨海默病行业报告将从以下几点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多角度支持新药研发   过去长期困扰药物研发的一个重要障碍是AD患者的异质性,由于缺乏一致性的标准,参加临床试验的患者之间在疾病进程上可能有很大的区别,这为药物临床效果的评估增加了难度。   生物标志物检测能够从多个角度支持AD药物开发,比如,筛选参加临床试验的合适患者,跟踪评估在研药物的效果,或引导新药研发管线的构建,从而可能带来药物研发变革性的突破。   新药研发突破催化诊疗市场空间提升   近三年来,已有4款靶向Aβ的单克隆抗体获得了美国FDA授予的突破性疗法认定,其中2款(Aducanumab和Lecanemab)已获批上市,用于早期轻度AD患者的治疗。它们在清除AD患者大脑中淀粉样蛋白沉积方面都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   随着更多新药上市,长期未满足的巨大临床需求将促进AD诊疗市场空间的快速提升;另一方面,迅速增加的早筛、早诊和早治需求也有望推动更多创新诊疗产品上市,从而形成AD诊疗市场双螺旋上升的趋势。   仑卡奈单抗的市场空间有多大?   2024年1月9日,仑卡奈单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在国内上市,用于治疗由阿尔茨海默病引起的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轻度痴呆(轻度AD)。2024年1月10日,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公布仑卡奈单抗国内定价为每瓶2508元(200mg:2ml/瓶)。经测算,我们预计2030年仑卡奈单抗在中国销售额超过39亿元,对应832万接受治疗的患者,以及10%的市占率和10%的渗透率。   守正出奇宁静致远   投资建议:基于以上分析,重点推荐标的:恒瑞医药、先声药业、绿叶制药、康弘药业、悦康药业。   风险提示:行业监管政策变化的风险;新品研发、注册及认证不及预期的风险;技术颠覆性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7页
      2024-01-23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