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746)

    • 医疗行业行业研究:药店和中药板块政策优化,坚持复苏和创新两大主线

      医疗行业行业研究:药店和中药板块政策优化,坚持复苏和创新两大主线

      医疗服务
        行业观点:   本周板块市场整体横向波动,市场关注点在疫后复苏、医药医疗创新、疫情防控三大领域不断切换,主线并不清晰。但基于前两周我们所详述的理由,我们认为,仍然应当注重布局创新医药医疗产品和疫情后常规医疗复苏两大主线,这两条主线将是贯穿全年的。根据我们的多方面调研和了解,当前医药医疗板块整体经营复苏和景气度修复明显。预计三月以后,市场将重点关注年报/一季报行情,特别是板块内企业的业绩环比改善,建议密切追踪一季报预期。同时我们估计,一季度只是整体恢复的开始,而不是景气度的顶点,二季度和三季度,业绩改善带来的乐观情绪有望变得更加浓厚。   中药: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鼓励支持态度明确,注册及疗效评价更加灵活。支持研制基于古代经典名方、名老中医经验方、医疗机构配制的中药制剂等具有丰富中医临床实践经验的中药新药;支持研制对人体具有系统性调节干预功能等的中药新药,鼓励应用新兴科学和技术研究阐释中药的作用机理。对疾病痊愈或者延缓发展、病情或者症状改善、患者与疾病相关的机体功能或者生存质量改善、与化学药品等合用增效减毒或者减少毒副作用明显的化学药品使用剂量等情形的评价,均可用于中药的疗效评价。   药店: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通知》鼓励主动申请定点零售药房开通门诊统筹服务,并对申请条件做出明确限制,利好头部药房发展;完善定点零售药店门诊统筹支付及配套政策,药店在终端药品销售的重要性及地位进一步提高,并加快推动处方药流转。我们认为,随着《通知》的出台,药店门诊统筹服务将加速推进,从而加速处方药外流,带动药品销售与客流向院外市场流转;同时,高要求与严标准之下,头部药房竞争力更强,有利于获取更多行业增量市场。   医疗服务:线下诊疗逐步复苏,看好行业龙头企业。固生堂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2022年实现经调整净利润较2021年增加约25%~30%。固生堂通过“自建+并购”双轮驱动,广泛布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佛山、中山、福州、南京、宁波及无锡等城市,与多家医院签署合作协议,公立医院医生通过多点执业的方式进行合作。   医疗器械:随着国家多项鼓励科技创新政策出台并实施,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呈加速之势,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创新研发内在的动力大大增强,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将加速涌现。惠泰医疗公布PFA创新产品在国内多中心进行的上市前临床试验圆满完成了全部患者入选,公司产品是全球首款融合“压力感知/贴靠指示”+“磁电双定位三维标测”+“脉冲消融”三大特色功能于一体的消融系统。   生物制品:二类苗接种有望逐渐放量,血制品成长预期持续兑现。随着疫情好转,疫苗接种点二类苗接种有望复苏。外加消费升级带动与新冠疫情的教育作用,疫苗企业有望迎来新局面。血制品领域利好信息频出,血制品供给在加速松绑,疫情过后血制品认知度和政策同时出现利好,有望由此会进入正反馈周期。2月15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通告,国内首次检出XBB.1.5本土病例,事件驱动血制品供需有望双增。   投资建议:   我们建议当前时点仍应该考虑创新与复苏并重,建议在接下来时间内同时积极把握创新提估值和常规医疗业绩复苏两大机遇,积极布局医疗器械(如优质高值耗材、化学发光和分子诊断、国产替代设备等)、优质生物制品(如长效干扰素、生长激素、优质二类苗品种等),头部医疗服务和医美上游产品等赛道。推荐关注标的:特宝生物、海泰新光、长春高新、迈瑞医疗、祥生医疗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反复影响院内诊疗恢复的风险;相关领域控费政策导致价格下降风险;新产品销售不及市场预期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3-02-20
    • AC-Hib三联苗报产,再添重磅新品

      AC-Hib三联苗报产,再添重磅新品

      个股研报
        欧林生物(688319)   事件   2023年2月14日,公司公告,公司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A群C群脑膜炎球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在境内注册上市许可申请的《受理通知书》。   点评   AC-Hib三联苗上市许可获受理,管线丰富在望。(1)AC-Hib三联苗可用于2月至5周岁儿童预防A群、C群脑膜炎球菌以及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脑膜炎、肺炎、败血症、蜂窝组织炎、关节炎、会厌炎等感染性疾病。较单苗而言,联苗可有效减少儿童接种次数,提高儿童依从性。(2)目前中国尚无批签发的AC-Hib三联苗,智飞生物和欧林的AC-Hib三联苗的三期临床均已完成。(3)公司AC-Hib联合疫苗采用冻干剂型,易于保存和运输,且不含佐剂,产品安全性好。我们预计,AC-Hib三联苗有望于2023年下半年获批上市,届时将进一步丰富公司的商业化产品组合,预计待AC-Hib上市后,将显著提高公司收入体量。   探索国际市场,公司制备A型链球菌疫苗的蛋白载体取得DMF。(1)白喉毒素无毒突变体CRM197可作为儿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的蛋白载体,其具有无需甲醛脱毒、共有更多潜在多糖共轭位点的优点。(2)白喉毒素无毒突变体CRM197可作为在研1类新药A型链球菌疫苗的蛋白载体,目前该疫苗正与澳洲格里菲斯大学合作。(3)A群链球菌疫苗用于预防A群链球菌引起的疾病,应用多肽疫苗技术,从M蛋白的C末端筛选出一个肽段片段,研究表明该肽段诱导的血清lgG抗体不与人体组织发生交叉免疫反应。   金葡菌疫苗临床全球领先,三期临床完成首例受试者接种。公司研发的重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正在进行针对骨科手术人数的Ⅲ期临床试验,若金葡菌疫苗临床取得成功,将填补金葡菌疫苗领域空白。但考虑到全球尚无成功先例,此项目仍有较大不确定性。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考虑到2022年疫情对疫苗推广的影响,根据业绩预告,我们下调2022/23/24年营收11%/23%/24%至5.42/6.45/8.16亿元;考虑到公司加大对疫苗在研项目的研发投入,下调2022/23/24年归母净利润65%/53%/39%至0.26/0.67/1.18亿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研发及销售不达预期的风险、产品价格下降的风险、行业政策变动的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2-17
    • 医疗行业研究:加速推进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龙头药房有望获取更大增量市场

      医疗行业研究:加速推进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龙头药房有望获取更大增量市场

      医疗服务
        事件及简评   2月15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我们认为,一方面,《通知》鼓励主动申请定点零售药房开通门诊统筹服务,并对申请条件做出明确限制,利好头部药房发展;另一方面,完善定点零售药店门诊统筹支付及配套政策,药店在终端药品销售的重要性及地位进一步提高,并加快推动处方药流转。   点评:   缓解对个人账户担忧情绪。2021年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在药店支出2061亿元,同比微降0.7%。2021年4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个账改革后在职职工个人账户由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计入,计入标准原则上控制在本人参保缴费基数的2%,而单位缴纳部分全部计入统筹基金,较此前相比个人账户资金来源有所减少,但截至2021年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累计结存11754亿元,留存数额仍较大;同时此次《通知》公布后,未来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数量预计将显著提升,进一步为药店带来增量收入。   要求明确利好龙头药房,行业集中度有望加速提升。《通知》鼓励符合条件的定点零售药店自愿申请开通门诊统筹服务,但对申请开通门诊统筹服务的定点零售药店运营管理等方面提出系列要求,并要求能够开展门诊统筹联网直接结算,高质量经营药店将具备更强优势,我们看好龙头企业进一步获利。截至3Q22益丰药房特慢病统筹医保定点门店1194家(占直营门店总数15%),2021年底双通道门店130家,DTP237家;大参林2021年慢病服务网点1250家,DTP133家;老百姓2021年双通道149家,DTP145家;一心堂2021年慢病医保门店831家。   支付配套政策落地,处方药外流速度或加快。1)定点零售药店门诊统筹相关标准可与本统筹地区定点基层医疗机构相同的医保待遇政策。2)明确结算周期,原则上医保经办机构自收到定点零售药店结算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医保结算,并及时拨付结算费用,较此前结算时间显著降低。3)加强药品价格协同。倡导参考省级医药采购平台价格销售医保药品。4)加强处方流转管理。加快医保电子处方中心落地应用;定点医药机构可为符合条件的患者开具长期处方,最长可开具12周。   投资建议   随着《通知》的出台,药店门诊统筹服务将加速推进,从而加速处方药外流,带动药品销售与客流向院外市场流转;同时,高要求与严标准之下,头部药房竞争力更强(头部企业自21年起陆续完成医保系统切换),有利于获取更多行业增量市场。核心推荐:益丰药房、大参林、健之佳、一心堂、老百姓等。   风险提示   政策调整不及预期、处方药外流不及预期、互联网医疗对线下药店冲击等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2-16
    • 医疗行业行业研究:继续把握创新和复苏,进入业绩窗口开始关注弹性品种

      医疗行业行业研究:继续把握创新和复苏,进入业绩窗口开始关注弹性品种

      医疗服务
        行业观点:   本周在创新主线继续得到市场关注的同时,常规医疗的复苏主线开始行情表现,市场对22Q4和23Q1业绩确定性较强的标的布局力度加大。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消费医疗和院内医疗的恢复当前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考虑春节后院内医疗和社会医疗消费恢复加速,以及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的低基数效应,这种消费行情大概率贯穿全年。医美、消费医疗器械(如近视防治器械、隐形矫治器等)及一部分民营连锁医疗就诊人次预计将率先恢复;而院内诊疗需求(如药品、器械等)等将于春节后陆续展开恢复,二季度的改善会更加明显。   医美:线下经营逐步恢复,头部企业有望快速放量。随疫情管控政策优化,线下客流量恢复趋势进一步提高,医美消费人次恢复性提升,头部企业业绩逐步反弹。我们认为,拥有竞争格局好且市场空间足够大的产品的公司将在发展中长期获利。   中药:看好品牌OTC企业稳健发展,配方颗粒行业有望逐步恢复。国家药典委员会发布、第四批中药配方颗粒国标品种正式生效,加上之前颁布的3批国标品种,累计正式生效的国标品种达到248个。展望2023年,随着疫情管控政策优化以及国标切换的逐步完成,我们看好相关企业业绩逐步恢复。   药店:行业活跃度提升,看好龙头持续发展。甘肃龙头药房德生堂正式提交招股说明书,拟在港股上市,其中阿里健康持有其10%股份。根据中康通数据,德生堂在甘肃省药品零售商中排名第一,在西北地区排名第三。德生堂主要业务包括线下零售、药品批发和医疗健康、医疗问诊服务。   医疗服务:线下诊疗逐步复苏,生育鼓励政策频出。国家医保局在给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中提案的答复函中表示,针对关于建议将不孕不育治疗纳入免费医疗的提案,国家医保局将逐步把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并鼓励中医医院开设优生优育门诊,提供不孕不育诊疗服务。若未来部分地区逐步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国内辅助生殖行业的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医疗器械:关注院内需求修复趋势,贴息政策有望推动设备放量。随着国家多项鼓励科技创新政策出台并实施,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呈加速之势。截至2022年年末,国家药监局依照《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批准上市的产品已达175个。医疗设备方面,贴息等政策有望推动设备周期性放量,设备的放量与政策的支持有紧密的联系,近年来多项推动国产设备和器械的发展,未来若仍有相关贴息等政策发布,相关标的有望受益带来销售量的增长。   生物制品:生长激素和长效干扰素有望快速增长,血制品成长预期持续兑现。当前生长激素政策预期基本充分稳定,寒假以来,生长激素新患入组和销售逐步回暖,我们看好生长激素潜在的旺盛市场需求和防疫优化后的复苏态势,相关公司业绩和估值有望得到双重修复。此外,国内慢性乙肝人群数目庞大,且临床治愈药物聚乙二醇干扰素渗透率较低,特宝生物成长空间较大。   投资建议:   我们建议当前时点仍应该考虑创新与复苏并重,建议在接下来时间内同时积极把握创新提估值和常规医疗业绩复苏两大机遇,积极布局医疗器械(如优质高值耗材、化学发光和分子诊断、国产替代设备等)、优质生物制品(如长效干扰素、生长激素、优质二类苗品种等),头部医疗服务和医美上游产品等赛道。   推荐关注标的:特宝生物、海泰新光、长春高新、迈瑞医疗、祥生医疗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反复影响院内诊疗恢复的风险;相关领域控费政策导致价格下降风险;新产品销售不及市场预期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页
      2023-02-13
    • 医药健康:GLP-1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国内药物进展迅速

      医药健康:GLP-1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国内药物进展迅速

      化学制药
        投资逻辑   肥胖与糖尿病患者庞大,行业前景广阔。根据世卫组织的数据整理,全球有超过10亿人患有肥胖症,其中包括6.5亿成年人、3.4亿青少年和3900万儿童。而根据202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这个比例在中国成年人中更是超过了二分之一。根据IDF最新报告,2021年全球约5.37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预计到2030年该数字将上升到6.43亿,到2045年将上升到7.83亿。   GLP-1是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重磅靶点。GLP-1受体广泛分布于全身多个器官或组织,具有多重降糖机制,包括促进胰岛素生物生成和分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抑制β-细胞凋亡,促进β-细胞增殖;减少肝糖输出;抑制食欲,增加饱腹感;延缓胃排空和胃肠蠕动。GLP-1是国内外糖尿病和肥胖领域的重磅靶点。   国内已有8款GLP-1受体激动剂上市,多款GLP-1创新药处于临床II/III期。其中四款为短效注射剂,包括艾塞那肽、利拉鲁肽、贝那鲁肽和利司那肽。另外四款为长效注射剂,分别是艾塞那肽微球、度拉糖肽、洛塞那肽和司美格鲁肽。此外,Tirzepatide(礼来)已申报NDA;还有6款GLP-1创新药处于临床III期,包括IBI362(信达生物)、苏帕鲁肽(银诺医药)、格鲁塔株单抗(鸿运华宁)、聚乙二醇化艾塞那肽(派格生物)、艾本那肽(常山生化)、Efpeglenatide(韩美药品)等。另外GX-G6(石药集团),ecnoglutide(先为达生物),HR170331(恒瑞医药),TTP273(中美华东)等药物处于临床II期。   生物类似物群雄逐鹿,华东医药有望拔得头筹。利拉鲁肽中国专利已到期,中美华东、通化东宝等已提交上市申请。华东医药是首个提交上市申请的国产利拉鲁肽,有望在国内率先获批上市。华东医药利拉鲁肽减肥适应症已完成临床研究并提交减肥适应症上市申请,有望成为国内包含原研在内的第一个获批减肥适应症的GLP-1产品。华东医药于2021年6月递交司美格鲁肽CN101133082B的专利无效申请。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22年9月5日作出审查决定,宣告专利权全部无效,目前处于专利持有人上诉期,专利授权状态尚未发生变化。   糖尿病巨头公布2022业绩,GLP-1收入显著增长。诺和诺德2022年GLP-1收入超过胰岛素,销售额达109.4亿美元。礼来度拉糖肽2022年销售额达74.4亿美元,同比增长15%。另外,礼来替尔泊肽肥胖适应症中国III期研究成功,替尔泊肽在肥胖领域的表现令人期待。   国内糖尿病领域公司持续发力。华东医药GLP-1类似物研发进度领先,医美业务表现亮眼。通化东宝受胰岛素集采落地影响,扣非净利润预告符合预期,研发和国际化战略进一步推进,人胰岛素注射液在欧盟上市申请获得受理。甘李药业GLP-1类似物GZR18完成中国Ib/IIa期临床试验首例受试者给药,甘精胰岛素获得巴基斯坦上市批准。   2022年,GLP-1市场规模超过胰岛素,成为糖尿病市场的最大驱动力。GLP-1市场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目前全球9%的糖尿病患者使用GLP-1,但却贡献了降糖药物销售收入的31%。GLP-1正在向前线治疗拓展,并拿下或探索肥胖、NASH、CKD、AD等众多大适应症。可以预见的未来,全球和中国GLP-1市场在未来几年都将保持高速增长,国内市场也存在巨大的国产替代机会。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全球及国内GLP-1领域研发进展,关注相关药企及其产业链投资机遇。   建议关注:华东医药、通化东宝、诺泰生物、恒瑞医药、药明康德等。   风险提示   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新冠疫情发展变化风险,产品产能不及预期风险,政策风险,仿制药及集采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4页
      2023-02-13
    • 医药健康行业研究:2月常规医药持续复苏,同时关注GLP-1相关产品研发进展

      医药健康行业研究:2月常规医药持续复苏,同时关注GLP-1相关产品研发进展

      医药商业
        新冠跟踪   全球疫情反复,由于中国疫情政策变化,新冠感染人数在2022年12月底创造性的历史高峰,之后迅速回来,到2023年一月底已经回落到历史最低水平。死亡人数出现小高峰,但低于此前死亡高峰认识,反映出本轮感染高峰死亡率大幅低于以往水平。   新冠变异株持续演变,XBB.1.5占比快速上升。全球范围内Omicron亚种BQ.1(22E)占比34%,BA.5(22B)占比21%,XBB.1.5(23A)占比20%,XBB(22F)占比13%。美国占比较大的变异株是XBB.1.5(占比74.7%)、BQ.1.1(占比15.3%)、BQ.1(占比5.1%)。   周观点更新:   医药板块创新催化不断,院内常规医药不断复苏,持续关注创新药投资机遇。春节后,院内严肃医疗,以及消费医疗持续复苏,关注产品型公司订单和业绩的持续边际修复与改善。本周创新药研发进展不断,FDA已批准Trodelvy(TROP2ADC,戈沙妥珠单抗)用于治疗HR+/HER2-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乳腺癌;礼来宣布GLP-1产品Tirzepatide(替尔泊肽)用于肥胖或超重成人患者的中国III期SURMOUNT-CN研究取得积极结果;恒瑞医药1类新药SHR-A1811拟纳入突破性疗法,拟用于HER2低表达的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重点关注GLP-1相关产品研发进展。华东医药于2021年6月递交司美格鲁肽CN101133082B的专利无效申请。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22年9月5日作出审查决定,宣告专利权全部无效,目前处于专利持有人上诉期,专利授权状态尚未发生变化。关注国内GLP-1创新药及生物类似药国产替代机会。关注创新复苏,看好医保谈判、全球创新进展等因素催化下的创新药行情。关注药品板块疫后复苏对2023年的积极影响,当前时点建议关注龙头药企估值修复、创新型Biotech研发进展、估值底部企业有机会出现反转及中医药方向。   创新预期持续回暖,创新叠加复苏双逻辑,关注创新产业链(CXO),包括科研上游相关细分板块投资机遇。随着1月份创新催化剂的不断落地,创新产业链有望迎来估值持续修复。CXO板块作为2023年的重点方向,业绩有韧性,成长确定性强,节奏有差异。关注龙头企业底部布局机遇,龙头企业估值有望随着季度业绩和新签订单的释放得到持续修复。   医药先进制造方向继续关注原料药板块及医药上游供应链。原料药板块盈利能力逐渐恢复,产业升级+产业延展驱动板块持续稳健发展。2月份以来,贴息政策陆续重启,上游供应链关注贴息政策催化下科学仪器国产替代拐点加速进程(预计2023年会是相关订单持续落地的元年),以及试剂耗材领域国产替代的持续放量及疫情受损部分业务的持续恢复。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发展,疫情防控方向重点关注新冠特效药和新冠疫苗研发进展,关注仿制药研发、国产特效药差异化研发的进度和获批放量进程。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华东医药、通化东宝、恒瑞医药、诺泰生物、药明康德等。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风险,研发风险,销售风险,订单风险,政策风险等。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5页
      2023-02-13
    •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成长接力,继续看好有边际变化的新材料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成长接力,继续看好有边际变化的新材料

      化学原料
        本周化工市场综述   本周申万化工指数上涨0.29%,跑赢沪深300指数1.14%。标的方面,受益于主题催化,比如:固态电池材料,部分标的表现较佳;基本面有边际变化标的有所承压。估值方面,当前PB历史分位数为61%,PE历史分位数为25%,整体估值处于合理水平。产品价格方面,受益于成本抬升,部分化工品价格表现强势,比如:甘氨酸、丙酮、环氧丙烷。方向上,我们主要看好两个方向,一是龙头白马,比如:宝丰能源,二是新材料,尤其是有边际变化的方向,比如:东材科技。。   本周大事件   大事件一:欧盟酝酿发起立法,禁用上万种涉及有“永久化学品”之称的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化合物。该禁令是欧盟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化学品禁令。欧洲各大芯片供应商示警,若实施禁令,将对该产业造成极大干扰。   大事件二:据报道,近日,寰采星科技(宁波)有限公司投产中国首条第六代高精度金属掩膜版(FMM)产线,FMM成功实现量产,并导入国内知名面板公司第6代AMOLED生产线,获部分主流手机厂商认可。这意味着中国厂商首次打破日本DNP垄断,国产OLED关键材料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大事件三:金发科技近日在答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年产3万吨PLA项目已于2022年底实现成功试车并稳定生产,通过打通丙交酯-PLA-改性PLA一体化产业链,有利于公司开发新的应用领域,同时提升产品品质稳定性,增强抗风险能力,以更好地承接下游需求。   投资组合推荐   宝丰集团、龙佰集团、东材科技、海利尔、中旗股份   风险提示   疫情影响国内外需求,原油价格剧烈波动,国际政策变动影响产业布局。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3页
      2023-02-13
    • 医药行业2022年创新药回顾:自主研发与对外授权双轮驱动,2023年医药创新方向可期

      医药行业2022年创新药回顾:自主研发与对外授权双轮驱动,2023年医药创新方向可期

      化学制药
        投资逻辑   自主研发持续投入,医药研发创新砥砺前行。2022年医药企业研发投入保持高速增长,A股医药企业2022年前三季度研发总支出6312亿元,较2021年上半年同比增加49%;港股医药企业2022年上半年研发总支出1210亿元,较2021年上半年同比增加20%。受疫情影响,2022年投融资短暂预冷,但总体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创新药IND数量和NDA数量均有所下滑,但国产创新药IND占比保持稳定,国产创新药NDA占比进一步提升,国内进行的创新药临床试验数量仍然取得增长。2022年创新药获批数量小幅下滑,处于NDA阶段的创新药有望在2023年集中获批。   中国医药创新逐渐进入收获期,对外授权屡创新高。2021-2022年中国医药交易保持活跃,交易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大幅领先于排名3-5位的英国、日本和加拿大。2022年与2021年相比,全球和中国的医药交易数量都出现明显下滑,中国医药交易数量下降36%,但是交易总金额增长10%,反映出中国医药交易的平均交易总金额大幅增长。尤其是跨境对外授权交易屡创新高,反映了中国创新成果逐步受到海外认可。其中,科伦博泰将多款ADC药物独家授权给默沙东的交易是2022年全球交易金额最高的license交易,交易首付款1.75亿美元,交易总金额达到94.75亿美元。康方生物将PD-1/VEGF双抗的海外权益独家授权给Summit Therapeutics的交易是国内第二大/全球第六大的交易,交易首付款为5亿美元,交易总金额达到50亿美元。   2023年1月,JPM大会时隔两年再度恢复线下活动,中国创新药企纷纷亮相,带来近期研发进展和未来展望,国内外交流进一步活跃。百济神州在2022年读出了泽布替尼治疗CLL/SLL的ALPINE试验的最终PFS结果,泽布替尼对比伊布替尼取得优效结果,2023年预计将获得海内外多项适应性的上市批准,实现加速放量。信达生物IBI362(GLP1/GCGR)在肥胖和糖尿病两项适应症的2期临床数据积极,已进入3期注册临床,有望成为公司代谢领域的下一款重磅明星药物。君实生物新冠头服药VV116与Paxlovid头对头临床研究获得成功并发表在NEJM,此外还完成了一项VV116对照安慰剂的III期临床,2023年1月VV116顺利在中国获批上市。再鼎医药2022年公布了多款产品关键/III期临床试验的积极数据,并与Seagen达成Tivdak的许可协议,FcRn拮抗剂efgartigimod和抗感染组合型新药durlobactam有望在2023年获批上市。和黄医药在2022年公布了呋喹替尼治疗难治性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国际多中心三期的临床结果,OS和PFS均显著延长,2023年和黄医药计划提交呋喹替尼在美国、欧洲、日本的上市申请,并提交多款药物在国内的上市申请/新适应症申请。诺诚健华的奥布替尼的多项适应症在2022年获得NDA受理及优先审评,预计2023年奥布替尼及tafasitamab均有海外获批及新适应症的提交/获批。   投资建议   展望2023年,建议重点关注创新药、创新产业链(CXO)及创新上游。创新药方向,关注重点项目研发进展,关注龙头企业估值修复及具有创新技术平台的企业;CXO板块关注平台型龙头和细分领域龙头订单与业绩持续兑现、估值持续修复;创新上游关注国产替代加速机遇。   建议重点关注:恒瑞医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药明康德、纳微科技等。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风险,研发风险,销售风险,订单风险,政策风险等。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9页
      2023-02-13
    • 疫情不改高增长,一体化初见成效

      疫情不改高增长,一体化初见成效

      个股研报
        阳光诺和(688621)   2023年2月9日,公司发布业绩快报,2022年实现营收6.80亿元,同比增长37.73%;利润总额1.72亿元,同比增长41.14%;归母净利润1.58亿元,同比增长49.80%;扣非归母净利润1.44亿元,同比增长40.97%。在疫情的负面影响下,公司经营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疫情因素影响,四季度整体保持稳健增长。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5亿元,同比增长20.92%;利润总额0.34亿元,同比增长54.55%;归母净利润0.29亿元,同比增长38.10%;扣非归母净利润0.24亿元,同比增长26.32%。疫情对公司四季度业绩有一定负面影响,研发投入方面我们预计公司坚持自主研发产品及研发平台的持续投入和持续坚持。   进一步向CDMO业务领域延伸,打造“CRO+CDMO”一体化服务平台。公司于四季度完成收购朗研生命,进一步向CDMO业务领域延伸,构建“CRO+CDMO”一体化服务平台。郎研长期专注于高端化学药及原料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符合GMP标准的生产车间,具备化学药品制剂及原料药的商业化生产能力,并且与阳光诺和主要业务所处阶段互不重叠,能够实现有效补充。   国内商务网络和商务团队建设已初见成效,新签订单稳步增长。截至1H22,公司新签订单5.45亿元,同比增长24.15%,累计存量订单17.89亿,同比增长32.81%。预计全年保持上半年高增长态势,持续增加的客户需求为业绩增长提供了充分保障,同时又拉动公司研发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1.58/2.21/3.05亿元,对应PE分别为52/37/27倍,维持“买入”评级。   解禁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监管风险、IP保护风险、投资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原材料涨价风险、安全生产和环保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2-10
    • 医药健康行业研究周报:重视医药创新及创新产业链,关注常规医药复苏进度

      医药健康行业研究周报:重视医药创新及创新产业链,关注常规医药复苏进度

      化学制药
        新冠跟踪   阿兹夫定进入医保。1月18日下午,国家医保局公布消息称,阿兹夫定片通过谈判降价将正式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阿兹夫定3mg规格降价约35%,以11.58元/片的价格谈判成功。阿兹夫定治疗新冠的规格为1mg,每次5片,每天一次。初步测算阿兹夫定1mg规格价格约为5元/片,每瓶35片价格降至175元左右,可连续服用7天。   先声药业先诺欣和君实生物民得维获批上市并公式首发报价。1月29日,国家药监局宣布,国家药监局根据《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按照药品特别审批程序,进行应急审评审批,附条件批准海南先声药业有限公司申报的1类创新药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商品名称:先诺欣)、上海旺实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1类创新药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商品名称:民得维)上市。1月30日,北京市医保局公示,先诺欣首发报价为750元/盒/疗程。2月3日,四川省医保局公示,VV116首发报价为795元/瓶/疗程。   全球疫情反复,由于中国疫情政策变化,新冠感染人数在2022年12月底创造性的历史高峰,之后迅速回来,到2023年一月底已经回落到历史最低水平。死亡人数出现小高峰过后迅速回落,反映出本轮感染高峰死亡率大幅低于以往水平。全球范围内Omicron亚种BQ.1(22E)占比55%,XBB(22F)占比21%。美国占比较大的变异株是XBB.1.5(占比66.4%)、BQ.1.1(占比19.9%)、BQ.1(占比7.3%)。   周观点更新:   医药板块创新催化不断,院内常规医药不断复苏,持续关注创新药投资机遇。药品板块2023年1月18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此次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共有111个药品新增进入目录,通过医保谈判平均降价60.1%。147个目录外药品参与谈判和竞价,121个药品谈判或竞价成功,总体成功率达82.3%。新版目录将于3月1日落地实施。关注创新复苏,看好医保谈判、全球创新进展等因素催化下的创新药行情。关注药品板块疫后复苏对2023年的积极影响,当前时点建议关注龙头药企估值修复、创新型Biotech研发进展、估值底部企业有机会出现反转及中医药方向。   创新预期持续回暖,创新叠加复苏双逻辑,关注创新产业链(CXO),包括科研上游相关细分板块投资机遇。随着1月份创新催化剂的不断落地,创新产业链有望迎来估值持续修复。CXO板块作为2023年的重点方向,业绩有韧性,成长确定性强,节奏有差异。关注龙头企业底部布局机遇,龙头企业估值有望随着季度业绩和新签订单的释放得到持续修复。   医药先进制造方向继续关注原料药板块及医药上游供应链。原料药板块盈利能力逐渐恢复,产业升级+产业延展驱动板块持续稳健发展。上游供应链关注贴息政策催化下科学仪器国产替代拐点加速进程(预计2023年会是相关订单持续落地的元年),以及试剂耗材领域国产替代的持续放量及疫情受损部分业务的持续恢复。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发展,疫情防控方向重点关注新冠特效药和新冠疫苗研发进展,关注仿制药研发、国产特效药差异化研发的进度和获批放量进程。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药明康德、药明生物、百济神州、阳光诺和、普蕊斯等。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风险,研发风险,销售风险,订单风险,政策风险等。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7页
      2023-02-07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