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券商报告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499)

    • 医药生物:公募Q4进一步低配医药,药基和非药基分化

      医药生物:公募Q4进一步低配医药,药基和非药基分化

      中药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本周(2025年1月20日-2025年1月24日)中信医药指数上涨0.2%,跑输沪深300指数0.3pct,在中信一级行业分类中排名第14位;2025年初至今中信医药生物板块指数下跌3.8%,跑输沪深300指数1.2pct,在中信行业分类中排名第18位。本周涨幅前五的个股为健友股份(+12.6%)、奥赛康(+12.0%)、祥生医疗(+11.1%)、海泰新光(+8.6%)、洁特生物(+8.0%)。   医药24Q4基金持仓专题:药基/非药基持仓占比续创新低。从持仓占比来看,24Q4全部公募基金的医药重仓占比为8.8%,环比下降1.2pct,超配比例为2.62%,环比下降0.4pct;全部公募主动基金的医药重仓占比为9.3%,环比下降1.2pct,超配比例为3.07%,环比下降0.08pct;全部非药基金的医药重仓占比为4.0%,环比下降1.0pct,低配比例为2.26%,环比扩大0.42pct;全部非药主动基金的医药重仓占比为4.8%,环比下降1.1pct,低配比例为1.42%,环比扩大0.28pct。从不同类型基金的行业持仓结构比较来看,药基超配创新药、化药、CXO,非药基超配器械、CXO。   本周市场复盘及中短期投资思考:本周A股医药跑输指数0.3pct,H股跑赢,医药板块企稳,走势贴近大盘,3年滞涨背景下,向上弹性依然巨大。本周重点事件如下:1)24Q4基金持仓:医药持仓进一步走低,全公募重仓占比8.8%,非药重仓占比仅余4%,环比下降1pct,严重低配;2)关于集采低价药的讨论近期较多,我们认为集采大方针不会轻易改变,但或有修正,此外药监局和医保局对于药品质量的态度或将更为重视,医药板块的情绪面亦有望回升。当前环境下,医药板块我们重点推荐关注:1)创新药:仍为医药最明确长期主线,国务院政策重点支持放心,后续期待商业健康险相关政策催化,短期可关注有重点催化或干细胞、第四代基因测序等新方向的机会;2)业绩强势:进入25年后,市场有望开启估值切换,24年大环境影响下医药板块较多公司业绩承压,25Q1有望迎来业绩拐点,可重点关注业绩强势或困境反转的标的。   中长期配置思路:我们持续看好创新+复苏+政策三大主线。1)创新主线:创新药械为产业周期最为明确,我们“寻增量”策略的核心方向,收入和利润正逐步体现,25年多个企业有望盈利。看好有出海竞争力的创新Biopharma、有创新第二增长曲线的Pharma及创新药配套产业链CXO;2)复苏主线:医疗设备12月的招投标情况回暖,可重点关注,同时消费刺激经济复苏,结合医疗反腐扰动阶段性结束,预计品牌中药及消费医疗在调整后仍有复苏潜力;3)政策主线:国家政策导向明确支持高分红企业,鼓励优质公司并购整合,结合国企改革,破净公司的市值管理,可以重点关注国改&重组。   本周建议关注组合:新诺威、华特达因、诺泰生物、奥赛康、昆药集团;   一月建议关注组合:恒瑞医药、联影医疗、奥赛康、华海药业、华特达因、康为世纪、和铂医药、中源协和。   风险提示   行业需求不及预期;公司业绩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6页
      2025-01-26
    • 聚焦儿药主业,行业领军企业前景广阔

      聚焦儿药主业,行业领军企业前景广阔

      个股研报
        华特达因(000915)   投资要点:   明晰发展战略聚焦医药主业,非主业剥离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2021年公司对主业重新定位,聚焦儿童用药和健康领域,持续推进非主业剥离:2021年转让子公司华特环保51%股权给华特集团;2023年起子公司卧龙学校停止办学;子公司华特信息、知新材料已开启清算工作。聚焦儿药主业后,公司营收及利润端持续增长,2020-2023年营收CAGR11%,归母净利润CAGR达26%。   分红持续走高,24H1首次实行中期派息。公司坚持长期主义,以现金分红的方式回馈投资者,年度现金分红比例已由2016年的13.6%提升至2023年的80.1%。2024年进一步提高分红频率,首次实现实行中期派息(每10股派5.00元人民币现金)。   聚焦儿药实现破局,适应人群拓展+渗透率提升助力打破成长空间。   达因药业系公司医药板块主要贡献来源,从一家多元化药企转型为专注儿童药物研发生产的企业,整体营收从2006年的1.7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4.3亿元,已打造核心产品品牌价值超30亿元。   公司核心产品伊可新(维生素AD滴剂)自1996年上市,多年来居同类产品市占率第一。2022年伊可新全年收入约17.6亿元(占达因药业收入86%);2023年收入实现10%以上增长(占达因药业收入80%以上)。适应人群拓展+渗透率提升助力公司打破成长空间。1)2022年起公司开始推广伊可新3-6岁使用,由原本的0-3岁使用拓展至0-6岁使用;2)《中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提出维A预防性补剂适用人群拓展至18岁,维D预防性补剂适用人群提及至18岁;公司拓展伊可新推广年龄至18岁。   重点产品伊D新与华润三九达成战略合作,布局延伸贡献增长新动能。   重点产品伊D新(维生素D滴剂)自2020年获批上市,2021年伊D新年销售额超1亿元,2022年销售额约2亿元;2024年9月子公司达因药业与华润三九与达成战略合作,加深维生素D领域的深度合作,有望打破星鲨与双鲸的市场垄断,未来伊D新市场占有率有望逐步提升。   维矿类产品布局已完成,二线品类增长动能十足。24H1公司重点推广的达因铁(右旋糖酐铁颗粒)、达因钙(复方碳酸钙泡腾颗粒)、小儿布洛芬栓等产品取得显著的业绩增长;未来公司致力于每年推出1-2个新的儿童药品种,持续丰富业绩增长动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6年收入CAGR为3.5%,归母净利润CAGR为4.5%,当前股价对应PE12/11/10倍。基于核心产品伊可新适应人群拓展+渗透率提升,二线产品持续贡献增长动能,同华润三九合作下渠道加速布局;非主业剥离下,我们认为公司儿药业务有望实现持续增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药品集采风险、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8页
      2025-01-23
    • 医药生物行业定期报告:中硼硅药用玻璃产业趋势向好,成长天花板有望打开

      医药生物行业定期报告:中硼硅药用玻璃产业趋势向好,成长天花板有望打开

      中药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本周(2025年1月13日-2025年1月17日)中信医药指数上涨2.6%,跑赢沪深300指数0.4pct,在中信一级行业分类中排名第25位;2025年初至今中信医药生物板块指数下跌4.0%,跑输沪深300指数0.9pct,在中信行业分类中排名第21位。本周涨幅前五的个股为大博医疗(+21.7%)、常山药业(+18.9%)、艾力斯(+18.5%)、南华生物(+16.7%)、奥美医疗(+15.0%)。   中硼硅药用玻璃产业趋势向好,成长天花板有望打开。2023年中国药用玻璃市场规模达350亿元,中硼硅玻璃药用包材在我国渗透率仅15%,对比国外存在显著差距,或有渗透率翻倍空间。需求端看:2020年推进的注射剂一致性评价从政策层面推动了中硼硅玻璃替代进程,近年来一致性评价注射剂通过数量及国家集采中的注射剂数量均显著提升,有望撬动中硼硅市场扩容,关联审批政策则有望持续利好头部企业。供给端看:模制瓶竞争格局集中,管制瓶则相对分散,头部企业在工艺优化、规模效应等方面优势突出,市场集中度有望提升。当前纯碱、硼酸等大宗原材料处于相对低位,有望增厚企业盈利能力,海外布局则为相关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认为需求端确定性强+供给端格局优化,头部企业有望充分受益,建议关注:力诺药包,山东药玻等   本周市场复盘及中短期投资思考:本周A股医药跑赢指数0.4pct,H股跑输,医药板块随市场呈现回暖迹象,板块创新与消费复苏逻辑依旧,行业积极信号不断催化中。本周重点事件如下:1)医保局新闻会:明确25年内发布第一版丙类目录对接商保,医保谈判同步提前,计划4月启动,9月有望完成;2)JPM会议持续中,创新药及CXO板块积极信号不断。当前环境下,医药板块我们重点推荐关注:1)创新药:仍为医药最明确长期主线,国务院政策重点支持放心,后续期待商业健康险相关政策催化,短期可关注有重点催化或干细胞、第四代基因测序等新方向的机会;2)业绩强势:进入25年后,市场有望开启估值切换,24年大环境影响下医药板块较多公司业绩承压,25Q1有望迎来业绩拐点,可重点关注业绩强势或困境反转的标的。   中长期配置思路:我们持续看好创新+复苏+政策三大主线。1)创新主线:创新药械为产业周期最为明确,我们“寻增量”策略的核心方向,收入和利润正逐步体现,25年多个企业有望盈利。看好有出海竞争力的创新Biopharma、有创新第二增长曲线的Pharma及创新药配套产业链CXO;2)复苏主线:医疗设备11月的招投标情况回暖,可重点关注,同时消费刺激经济复苏,结合医疗反腐扰动阶段性结束,预计品牌中药及消费医疗在调整后仍有复苏潜力;3)政策主线:国家政策导向明确支持高分红企业,鼓励优质公司并购整合,结合国企改革,破净公司的市值管理,可以重点关注国改&重组。   本周建议关注组合:华特达因、和铂医药、康为世纪、诺泰生物、人福医药;   一月建议关注组合:恒瑞医药、联影医疗、奥赛康、华海药业、华特达因、康为世纪、和铂医药、中源协和。   风险提示   行业需求不及预期;公司业绩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6页
      2025-01-20
    •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万华首套年产25万吨LDPE装置投产,欧盟对华钛白粉反倾销终裁落地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万华首套年产25万吨LDPE装置投产,欧盟对华钛白粉反倾销终裁落地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本周板块行情:本周,上证综合指数上涨2.31%,创业板指数上涨4.66%,沪深300上涨2.14%,中信基础化工指数上涨5.01%,申万化工指数上涨4.9%。   化工各子行业板块涨跌幅:本周,化工板块涨跌幅前五的子行业分别为磷肥及磷化工(7.22%)、涤纶(7.06%)、膜材料(6.89%)、钛白粉(6.83%)、其他化学原料(6.74%);化工板块涨跌幅后五的子行业分别为印染化学品(2.61%)、食品及饲料添加剂(2.92%)、合成树脂(3%)、纯碱(4.02%)、农药(4.2%)。   本周行业主要动态:   万华首套年产25万吨LDPE装置投产。2025年1月13日,万华化学首套25万吨/年LDPE装置成功打通全流程并产出合格产品,标志着该项目一次投料开车成功。万华化学LDPE装置采用LyondellBasell公司的LUPOTECHTS管式反应器技术,年产25万吨低密度聚乙烯(LDPE)均聚树脂,操作弹性   95%~105%,产品牌号17个,产品主要用于注塑制品、医疗器具、药品和食品包装、农膜及电缆材料等。LDPE管式反应器技术以乙烯为原料,丙烯和丙醛为熔融指数调整剂,过氧化物为引发剂,采用乙烯单点进料,引发剂四点注入脉冲式反应器,反应压力超高(265MPa~285MPa),反应温度较高(260~310℃),具有进口设备多、工艺流程复杂、自动化程度高、场地布置紧凑、施工组织协调难度大等特点。该装置于2022年8月22日正式开工建设;2024年11月29日高标准建成中交;2025年1月6日装置完成系统置换、乙烯联运、气密检查;1月12日注入引发剂建立反应,顺利产出合格的低密度聚乙烯颗粒。(资料来源:万华化学、化工新材料)   欧盟对华钛白粉反倾销终裁落地。欧盟委员会1月9日就对华二氧化钛反倾销调查公布了最终裁决,对华二氧化钛产品正式征收反倾销税。除油墨用二氧化钛予以排除外,非白色涂料用、食品级、防晒霜用、高纯度二氧化钛,以及锐钛型、氯化法等二氧化钛均列为反倾销征税产品范围。反倾销税的征收方式,由百分比形式的从价征收改为从量征收,即:龙佰集团0.74欧元/公斤、安徽金星钛白集团0.25欧元/公斤、其他应诉企业0.64欧元/公斤、其他未应诉企业0.74欧元/公斤;临时反倾销税仍需从初裁公布之日起征收,不可减免;不以发货时间为准,以到港报关时间为准;不进行追溯征收;欧盟进口商需在各成员国海关按要求提供带特定声明商业发票,以便适用上述反倾销税;对于初裁反倾销税与终裁反倾销税的差异,采取多退少不补的方式处理;符合条件的新出口商后续可申请平均税率等。   (资料来源:中国化工报)   投资主线一:轮胎赛道国内企业已具备较强竞争力,稀缺成长标的值得关注。全球轮胎行业空间广阔,国内轮胎企业迅速发展。建议关注:赛轮轮胎、森麒麟、通用股份、玲珑轮胎。   投资主线二:消费电子有望逐渐复苏,关注上游材料企业。随着下游消费电子需求逐渐回暖复苏,面板产业链相关标的有望充分受益。部分国内企业在面板产业链部分环节成功实现进口替代,切入下游头部面板厂供应链,自身α属性充足。随着面板产业链景气度有望回暖,头部显示材料厂商有望享受行业β共振。建议关注:东材科技(光学膜核心标的,电子树脂稳步放量)、斯迪克(OCA光学胶龙头企业)、莱特光电(OLED终端材料核心标的)、瑞联新材(OLED中间体及液晶材料生产商)。   投资主线三:关注具有较强韧性的景气周期行业、以及库存完成去化迎来底部反转。(1)磷化工:供给端受环保政策限制,磷矿及下游主要产品供给扩张难,叠加下游新能源需求增长,供需格局趋紧。磷矿资源属性凸显,支撑产业链景气度。建议关注:云天化、川恒股份、兴发集团、芭田股份。(2)氟化工:二代制冷剂生产配额加速削减支撑盈利能力高位企稳,三代制冷剂生产配额落地在即迎来景气修复,高端氟聚合物及氟精细化学品高速发展,萤石需求资源属性增强价格阶段性高位。建议关注:金石资源(萤石资源储量、成长性行业领先)、巨化股份(制冷剂龙头企业)、三美股份、永和股份、中欣氟材。(3)涤纶长丝:库存去化至较低水平,充分受益下游纺织服装需求回暖。建议关注:桐昆股份、新凤鸣。   投资主线四:经济向好、需求复苏,龙头白马充分受益。随着海内外经济回暖,主要化工品价格与需求均步入修复通道。化工行业龙头企业历经多年竞争和扩张,具有显著规模优势,且通过研发投入持续夯实成本护城河,核心竞争力显著。在需求复苏、价格回暖双重因素共振下,具有规模优势、成本优势的龙头白马具有更大弹性。建议关注:万华化学、华鲁恒升、宝丰能源等。   投资主线五:关注供给异动的维生素品种。巴斯夫宣布维生素A、E供应遭遇不可抗力,影响当前市场供给,随着维生素采买旺季的到来,供需失衡会进一步突出。建议关注:浙江医药、新和成等。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油价大幅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3页
      2025-01-19
    • 新材料周报:鼎龙股份2024年度净利润增长138%,2024年日本芯片设备销售额突破4万亿日元

      新材料周报:鼎龙股份2024年度净利润增长138%,2024年日本芯片设备销售额突破4万亿日元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本周行情回顾。本周,Wind新材料指数收报3424.65点,环比上涨4.46%。其中,涨跌幅前五的有斯迪克(21.95%)、奥来德(14.85%)、赛伍技术(12.88%)、利安隆(11.37%)、安集科技(11.08%);涨跌幅后五的有长鸿高科(-2.14%)、沃特股份(-0.55%)、八亿时空(-0.3%)、蓝晓科技(0.15%)、金丹科技(0.22%)。六个子行业中,申万三级行业半导体材料指数收报6131.44点,环比上涨8.36%;申万三级行业显示器件材料指数收报1109.75点,环比上涨4.05%;中信三级行业有机硅材料指数收报5756.72点,环比上涨4.6%;中信三级行业碳纤维指数收报1005.35点,环比上涨8.32%;中信三级行业锂电指数收报1804.41点,环比上涨3.11%;Wind概念可降解塑料指数收报1675.64点,环比上涨3.85%。   鼎龙股份2024年度净利润增长138%。1月15日,鼎龙股份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公告指出,鼎龙股份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预计为4.9亿~5.3亿元,同比增长120.71%~138.73%。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关键大赛道领域中各类核心进口替代类创新材料的平台型企业,目前重点聚焦半导体创新材料领域。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33.6亿元,同比增长约2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约为4.9亿元至5.3亿元,同比增长约120.71%至138.73%。(资料来源:DT新材料)   中国及AI需求旺盛,2024年日本芯片设备销售额突破4万亿日元。1月17日消息,日本半导体制造装置协会(SEAJ)近日上调了2024年度(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日本制造的半导体(芯片)制造设备销售额(日系企业于日本国内及海外的设备销售额),有望首度冲破4万亿日元大关,创下历史新高纪录,并预估2026年度销售额将进一步冲破5万亿日元。SEAJ报告称,因中国现有以及新兴厂商对通用产品的投资,加上以AI相关为中心的先进半导体投资扩大,将2024年度日本制芯片设备销售额自此前(2024年7月)预估的42,522亿日元上修至44,371亿日元,将较2023年度同比大增20.0%,年销售额将史上首度冲破4万亿日元大关,创下历史新高纪录。SEAJ进一步指出,因AI用半导体需求增加、先进投资扩大,2025年度(2025年4月至2026年3月)日本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将持续增长,预估将同比增长5.0%至46,590亿日元,将续创历史新高,不过因车用/功率半导体投资恐放缓,加上中国新兴厂商对新设备的采购恐减少,因此低于前次预估的46,774亿日元。至于对于2026年度(2026年4月至2027年3月)半导体设备销售额的预期,SEAJ指出,因除了AI服务器,On-DeviceAI应用扩大,可期待为了因应PC、智能手机用半导体需求增加的投资将扩大,预估日本芯片设备销售额同比增长10.0%至51,249亿日元,年销售额史上首度冲破5万亿日元大关,不过低于上次预估51,452亿日元。据此,2024~2026年度日本芯片设备销售额的年均复合成长率(CAGR)为11.5%。日本芯片设备全球市占率(以销售额换算)达30%,仅次美国居全球第二大。(资料来源:芯智讯)   重点标的:半导体材料国产化加速,下游晶圆厂扩产迅猛,看好头部企业产业红利优势最大化。光刻胶板块为我国自主可控之路上关键核心环节,看好彤程新材在进口替代方面的高速进展。特气方面,华特气体深耕电子特气领域十余年,不断创新研发,实现进口替代,西南基地叠加空分设备双重布局,一体化产业链版图初显,建议关注华特气体。电子化学品方面,下游晶圆厂逐步落成,芯片产能有望持续释放,建议关注:安集科技、鼎龙股份。下游需求推动产业升级和革新,行业迈入高速发展期。国内持续推进制造升级,高标准、高性能材料需求将逐步释放,新材料产业有望快速发展。国瓷材料三大业务保持高增速,有条不紊打造齿科巨头,新能源业务爆发式增长,横向拓展、纵向延伸打造新材料巨擘,建议关注新材料平台型公司国瓷材料。高分子材料的性能提升离不开高分子助剂,国内抗老化剂龙头利安隆,珠海新基地产能逐步释放,凭借康泰股份,进军千亿润滑油添加剂,打造第二增长点,建议关注国内抗老化剂龙头利安隆。碳中和背景下,绿电行业蓬勃发展,光伏风电装机量逐渐攀升,建议关注上游原材料金属硅龙头企业合盛硅业、EVA粒子技术行业领先的联泓新科、拥有三氯氢硅产能的新安股份以及三孚股份。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波动风险,新产能释放不及预期等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3页
      2025-01-19
    • 商业健康险深度报告:如何判断国内商业健康险的空间?

      商业健康险深度报告:如何判断国内商业健康险的空间?

      化学制药
        摘要   本篇报告主要想解决三个问题:   (1)2023年国内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占医疗卫生费用的比例为10.2%,这一比例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很多发达国家,但为什么在医疗机构实际运行中,并没有感受到商保的支付增量?在商保的占比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的情况下,未来国内商业健康险的发展空间还有多少?   收入结构的原因:从收入结构来看,疾病险仍为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大头(23年为46%),医疗险近年来占比有所提升(23年为42%),但以医保范围内的补充型险种为主(占医疗险保费收入78%),能够覆盖医保目录外的险种保费仅有820亿元。   支出结构的原因:2023年国内商业健康险的赔付率仅有48%,显著低于海外发达国家70-85%赔付率水平,核心原因为疾病险赔付率仅有21%。医疗险赔付率虽有75%,但覆盖医保目录外费用的主力险种百万医疗险赔付率仅有20-30%。   (2)如果还有发展空间,那我们应该如何去测算商业健康险未来的理论空间?对标海外,国内商业的渗透率最终能到什么水平?   国内商业健康险的渗透率或能超越德国和法国。德国和法国与国内同属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可比性较强。德国和法国的医保体系保障力度强,覆盖范围广,筹资能力突出,留给商业健康险的未满足需求有限。与之相反,国内基本医保的筹资水平、保障力度与德国、法国存在显著差距,且当前国内医保基金的筹资能力更多与宏观经济挂钩,短期内面临压力,因此我们认为商业健康险在国内医疗体系中有望扮演比德国和法国更重要的角色。   以2022年德国和法国的医疗险保费收入占卫生总费用比例的平均值为最保守情况的预测基础,以2022年美国的一半水平为最乐观情况的预测基础,并假设未来疾病险等其他险种的收入和支出规模维持不变,测算可得,在中性预测情景下,国内医疗险收入的潜在空间为3.1X,商业健康险收入的潜在空间为1.9X;医疗险支出的潜在空间为3.3X,商业健康险支出的潜在空间为2.7X。   (3)在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我们想进一步去讨论一个问题,近期医保局密集表态的医保数据赋能能够解决哪些问题?未来我们应该关注哪些政策?   数据资源的缺乏是当前商业健康险发展面临的核心瓶颈之一,医保的数据赋能能够从产品设计、核保、核赔三大方面帮助商业健康险。   未来或可关注四个方面的增量政策,(1)DRG控费方式的改变,(2)医保分享数据的精细度进一步提升,(3)从监管层面,可期待保险监管对于创新型产品的接纳度放宽,(4)从政府支持上,可期待更大力度的税收补贴支持及医保行政支持。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1)最受益于增量支付资金的创新药板块及创新药产业链;(2)估值受医保控费压制的严肃医疗服务:国际医学/海吉亚医疗/新里程等;(3)美年健康;(4)上海医药;(5)受益于医保数据处理、开发的医疗信息化公司:国新健康/久远银海/万达信息等。   风险提示:数据预测不准确风险、海外结论不可比风险、政策监管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49页
      2025-01-17
    • 新材料周报:光伏产业链上游涨价,珠海力争建全国最大光刻胶产业集群

      新材料周报:光伏产业链上游涨价,珠海力争建全国最大光刻胶产业集群

      化学原料
        投资要点:   本周行情回顾。本周,Wind新材料指数收报3278.57点,环比上涨0.15%。其中,涨幅前五的有联瑞新材(9.95%)、沃特股份(8.81%)、阿拉丁(7.1%)、润阳科技(6.24%)、瑞联新材(5.89%);跌幅前五的有金博股份(-9.75%)、利安隆(-9.26%)、奥来德(-7.47%)、阿科力(-6.41%)、仙鹤股份(-6.15%)。六个子行业中,申万三级行业半导体材料指数收报5658.25点,环比上涨0.55%;申万三级行业显示器件材料指数收报1066.59点,环比下跌1.13%;中信三级行业有机硅材料指数收报5503.78点,环比下跌3.21%;中信三级行业碳纤维指数收报928.17点,环比下跌8.73%;中信三级行业锂电指数收报1749.92点,环比下跌0.93%;Wind概念可降解塑料指数收报1613.45点,环比下跌1.04%。   光伏产业链上游涨价。1月9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发布数据,本周硅片价格扩大涨幅,其中N型G10L单晶硅片(182*183.75mm/130μm/256mm)成交均价涨至1.18元/片,涨幅达7.27%;N型G12R单晶硅片(182*210mm/130μm)成交均价涨至1.3元/片,涨幅达7.69%;N型G12单晶硅片(210*210mm/150μm)成交均价涨至1.55元/片,涨幅达9.15%。除G12R高价暂未被下游完全接受外,其余尺寸本轮涨价均已规模成交。硅业分会认为,本周硅片价格扩大涨幅的主要原因是供不应求。在下游采购热情高涨下,企业供货节奏明显加快,硅片库存消纳速度相应加快。具体来看,G10L和G12系列硅片相对更加紧缺,本轮涨价的接受程度也侧面印证了这个事实。另外,本周一体化企业开始规模性复产,主要因为前期囤积的原材料,按当前投炉成本计算,利润相当可观,比外采硅片划算得多。(资料来源:DT新材料)   珠海:力争建全国最大光刻胶产业集群。为加快推动珠海电子化学品产业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建设珠海电子化学品产业园,近日,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开征求《珠海市电子化学品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意见。《行动方案》中提到目标是力争到2027年,培育50家以上新材料和电子化学品规上工业企业,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2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电子化学品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产业集群规模达到1500亿元,形成创新能力较为突出、产业生态基本完善、关键环节自主可控的产业发展格局,成为全国重要的高端电子化学品研发、中试、生产基地之一。重点发展领域:致力于发展我国电子化学品“卡脖子”技术以及进口替代产品,支持引育一批掌握新工艺、新技术的团队或中小型科技企业,推动产业链条向高附加值领域攀升。(资料来源: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化工新材料)   重点标的:半导体材料国产化加速,下游晶圆厂扩产迅猛,看好头部企业产业红利优势最大化。光刻胶板块为我国自主可控之路上关键核心环节,看好彤程新材在进口替代方面的高速进展。特气方面,华特气体深耕电子特气领域十余年,不断创新研发,实现进口替代,西南基地叠加空分设备双重布局,一体化产业链版图初显,建议关注华特气体。电子化学品方面,下游晶圆厂逐步落成,芯片产能有望持续释放,建议关注:安集科技、鼎龙股份。下游需求推动产业升级和革新,行业迈入高速发展期。国内持续推进制造升级,高标准、高性能材料需求将逐步释放,新材料产业有望快速发展。国瓷材料三大业务保持高增速,有条不紊打造齿科巨头,新能源业务爆发式增长,横向拓展、纵向延伸打造新材料巨擘,建议关注新材料平台型公司国瓷材料。高分子材料的性能提升离不开高分子助剂,国内抗老化剂龙头利安隆,珠海新基地产能逐步释放,凭借康泰股份,进军千亿润滑油添加剂,打造第二增长点,建议关注国内抗老化剂龙头利安隆。碳中和背景下,绿电行业蓬勃发展,光伏风电装机量逐渐攀升,建议关注上游原材料金属硅龙头企业合盛硅业、EVA粒子技术行业领先的联泓新科、拥有三氯氢硅产能的新安股份以及三孚股份。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波动风险,新产能释放不及预期等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2页
      2025-01-13
    •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巨化集团巨芯冷却液项目新进展,卫星化学丙烯酸项目开工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巨化集团巨芯冷却液项目新进展,卫星化学丙烯酸项目开工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本周板块行情:本周,上证综合指数下跌1.34%,创业板指数下跌2.02%,沪深300下跌1.13%,中信基础化工指数下跌1.06%,申万化工指数下跌1.23%。   化工各子行业板块涨跌幅:本周,化工板块涨幅前五的子行业分别为橡胶助剂(2.88%)、改性塑料(1.25%)、合成树脂(1.17%)、轮胎(1.07%)、其他塑料制品(0.69%);化工板块跌幅前五的子行业分别为绵纶(-4.18%)、有机硅(-3.21%)、磷肥及磷化工(-2.95%)、纯碱(-2.78%)、食品及饲料添加剂(-2.57%)。   本周行业主要动态:   巨化集团巨芯冷却液项目新进展。2025年1月8日,衢州市生态环境局智造新城分局受理了浙江创氟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5000t/a巨芯冷却液项目—全氟聚醚衍生物工艺研究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并予以公示。创氟公司是巨化集团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主要从事全氟聚醚冷却液生产和研发,规划建设5000t/a巨芯冷却液项目,该项目主要生产全氟聚醚冷却液,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1000t/a巨芯冷却液,二期建设4000t/a巨芯冷却液,一期目前已建成投产。创氟公司拟在现有全氟主装置南面建设中试试验平台,通过中试平台试验,实现低分子量聚醚酰氟资源化利用,开拓半导体领域低温段使用领域产品,丰富产品结构,因此创氟公司拟实施全氟聚醚衍生物工艺研究项目,全氟聚醚衍生物开发由技术中心承担,目前小试研究中,该项目为其后续中试提供中试场所。(资料来源:巨化集团、衢州市人民政府、中国石油与化工、化工新材料)   卫星化学丙烯酸项目开工。2025年1月6日,卫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年产9万吨丙烯酸和10万吨精丙烯酸安装工程项目在嘉兴市南湖区正式举行开工仪式,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本项目拟建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兴工业园卫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已建西厂区南侧新征用地内,新征土地47.52亩,购置第一反应器、第二反应器、急冷塔、萃取塔、丙烯蒸发器、各类换热器等设备,项目建成后新增生产规模为年产9万吨丙烯酸及10万吨精丙烯酸的能力;另外,对原1.2t/h废液焚烧炉进行提标改造。(资料来源:卫星化学、湖南中化劳务有限责任公司、丙烯酸及酯、化工新材料)   投资主线一:轮胎赛道国内企业已具备较强竞争力,稀缺成长标的值得关注。全球轮胎行业空间广阔,国内轮胎企业迅速发展。建议关注:赛轮轮胎、森麒麟、通用股份、玲珑轮胎。   投资主线二:消费电子有望逐渐复苏,关注上游材料企业。随着下游消费电子需求逐渐回暖复苏,面板产业链相关标的有望充分受益。部分国内企业在面板产业链部分环节成功实现进口替代,切入下游头部面板厂供应链,自身α属性充足。随着面板产业链景气度有望回暖,头部显示材料厂商有望享受行业β共振。建议关注:东材科技(光学膜核心标的,电子树脂稳步放量)、斯迪克(OCA光学胶龙头企业)、莱特光电(OLED终端材料核心标的)、瑞联新材(OLED中间体及液晶材料生产商)。   投资主线三:关注具有较强韧性的景气周期行业、以及库存完成去化迎来底部反转。(1)磷化工:供给端受环保政策限制,磷矿及下游主要产品供给扩张难,叠加下游新能源需求增长,供需格局趋紧。磷矿资源属性凸显,支撑产业链景气度。建议关注:云天化、川恒股份、兴发集团、芭田股份。(2)氟化工:二代制冷剂生产配额加速削减支撑盈利能力高位企稳,三代制冷剂生产配额落地在即迎来景气修复,高端氟聚合物及氟精细化学品高速发展,萤石需求资源属性增强价格阶段性高位。建议关注:金石资源(萤石资源储量、成长性行业领先)、巨化股份(制冷剂龙头企业)、三美股份、永和股份、中欣氟材。(3)涤纶长丝:库存去化至较低水平,充分受益下游纺织服装需求回暖。建议关注:桐昆股份、新凤鸣。   投资主线四:经济向好、需求复苏,龙头白马充分受益。随着海内外经济回暖,主要化工品价格与需求均步入修复通道。化工行业龙头企业历经多年竞争和扩张,具有显著规模优势,且通过研发投入持续夯实成本护城河,核心竞争力显著。在需求复苏、价格回暖双重因素共振下,具有规模优势、成本优势的龙头白马具有更大弹性。建议关注:万华化学、华鲁恒升、宝丰能源等。   投资主线五:关注供给异动的维生素品种。巴斯夫宣布维生素A、E供应遭遇不可抗力,影响当前市场供给,随着维生素采买旺季的到来,供需失衡会进一步突出。建议关注:浙江医药、新和成等。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油价大幅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2页
      2025-01-12
    • 医药生物行业定期报告:TSLP靶点重磅BD再起,看好超长效方向突破

      医药生物行业定期报告:TSLP靶点重磅BD再起,看好超长效方向突破

      中药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本周(2025年1月6日-2025年1月10日)中信医药指数下跌3.2%,跑输沪深300指数2.0pct,在中信一级行业分类中排名第26位;2025年初至今中信医药生物板块指数下跌6.4%,跑输沪深300指数1.3pct,在中信行业分类中排名第14位。本周涨幅前五的个股为ST吉药(+53.2%)、金石亚药(+14.6%)、赛托生物(+10.9%)、西点药业(+8.8%)、凯普生物(+8.1%)。   TSLP是IL-2类多效能细胞因子,参与过敏性疾病的发展,位于炎症反应信号通路上游。海外已实现商业化,表现亮眼。目前全球唯一上市的TSLP产品为安进的特泽利尤单抗,用于治疗哮喘,24年前三季度实现8.4亿美元的销售,表现亮眼,假设四季度环比增速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全年有望超10亿美元成为重磅炸弹。国内企业多家布局,且BD火热:国内正大天晴进度领先,处于III期临床,博奥信、恒瑞医药、康诺亚、荃信生物等TSLP管线陆续达成交易,TSLP赛道火热。在国内企业布局的管线中,恒瑞医药为超长效制剂,可实现6个月给药一次,已成功BD,和铂医药HBM9378半衰期超过特泽利尤单抗(一个月给药一次)的2-3倍,具有较大商业化潜力。建议关注:恒瑞医药、和铂医药、中国生物制药、健康元、康诺亚、智翔金泰、信达生物等。   本周市场复盘及中短期投资思考:本周A股医药跑输指数,H股跑赢,市场整体表现承压,周一流感概念行情后再度回调,医药板块再度调整至24年10月以来最低位。医药板块内的创新与消费复苏逻辑依旧,后续商保等支持政策有望潜在催化,3年回调下低估低配的位置建议择优积极配置。当前环境下,医药板块我们重点推荐关注:1)创新药:仍为医药最明确长期主线,国务院政策重点支持放心,后续期待商业健康险相关政策催化,短期可关注有重点催化或干细胞、第四代基因测序等新方向的机会;2)中药:消费复苏预期+低库存周期,25H1有望迎来情绪拐点叠加业绩兑现的上行机会;3)医疗设备:设备招标受环境环境影响需求延后较多,25年将迎来明确复苏反弹。   中长期配置思路:我们持续看好创新+复苏+政策三大主线。1)创新主线:创新药械为产业周期最为明确,我们“寻增量”策略的核心方向,收入和利润正逐步体现,25年多个企业有望盈利。看好有出海竞争力的创新Biopharma、有创新第二增长曲线的Pharma及创新药配套产业链CXO;2)复苏主线:医疗设备11月的招投标情况回暖,可重点关注,同时消费刺激经济复苏,结合医疗反腐扰动阶段性结束,预计品牌中药及消费医疗在调整后仍有复苏潜力;3)政策主线:国家政策导向明确支持高分红企业,鼓励优质公司并购整合,结合国企改革,破净公司的市值管理,可以重点关注国改&重组。   本周建议关注组合:华特达因、康为世纪、和铂医药、诺泰生物、九典制药;   一月建议关注组合:恒瑞医药、联影医疗、奥赛康、华海药业、华特达因、康为世纪、和铂医药、中源协和。   风险提示   行业需求不及预期;公司业绩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5页
      2025-01-12
    • 老牌家用医疗器械龙头,战略转型焕新机

      老牌家用医疗器械龙头,战略转型焕新机

      个股研报
        鱼跃医疗(002223)   投资要点:   由“发散” 到“聚焦” , 老牌龙头战略引领公司转型   公司深耕医疗器械领域 20 余年, 2020 年, 公司完成领导层换届;2021 年起, 公司由“发散” 向“聚焦” 转型, 重点聚焦三大核心业务方向: 呼吸与制氧、 血糖及 POCT、 消毒感控, 同时基石业务夯实基本盘、 孵化业务打开成长空间。 战略转型引领下, 公司业绩开启新一轮增长阶段, 从 2017 年到 2023 年, 公司的营业总收入从 35.4 亿元增长到 79.7 亿元, CAGR 达 14.5%; 归母净利润从 5.9 亿元增长到 24.0亿元, CAGR 达 26.2%。   三大核心赛道大市场、 高增速, 奠定未来增长确定性   公司新战略将聚焦呼吸、 POCT、 感控三大核心赛道: 1) 呼吸板块: 呼吸制氧百亿级市场规模, 公司产品线广泛覆盖制氧机、 呼吸机、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 雾化器等类别, 制氧机稳居国产龙头地位,疫情期间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呼吸机等新产品+海外市场开拓将成为呼吸板块的持续增长点。 ; 2) 糖尿病及家用 POCT: 血糖监测全球百亿美金级市场, 国产份额加速提升。 公司 BGM+CGM+POCT 布局完善, CGM 新品有望借力已有成熟渠道高速放量, 24 年前三季度收入已超过 1 亿元, 发展势头迅猛。 后续随出海+线上渠道加速放量, 持续打开公司成长曲线; 3) 感控业务: 公司消毒感控品牌矩阵丰富, 旗下品牌“安尔碘” 是皮肤消毒标注术语之一、 “洁芙柔” 已是手消感控的代名词。 疫情期间产品被认定为为国务院联防联控医疗物资保障组征用产品, 品牌力持续提升, 已成为院内消毒感控第一品牌。   眼科+急救高潜力业务积极孵化, 出海打开成长空间   公司新孵化业务具备较高市场潜力 1) 眼科: 眼科业务覆盖眼外科以及视力保健两大细分领域。 子公司六六视觉主要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 70% 以上; 江苏视准布局隐形眼镜大市场。 2) 急救板块收购的德国普美康( Primedic) 在医疗急救领域拥有 40 余年的经验, 旗下AED 产品全球具备较高的知名度, 产品现已投入部署数千台。 同时,公司出海稳步推进, 24H1 实现产品海外注册共计 52 项, 海外营收达到 4.79 亿元, 同比增长 30.2%, 海外业务有望持续打开公司的远期成长空间, 从家用器械国民品牌走向全球品牌。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4-26 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为 0%、 15%、 16%,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为-16%、 15%、 16%。 2025 年可比公司的平均 PE 为17 倍。 考虑到公司作为家用医疗器械老牌国产龙头企业, 战略转型升级, 聚焦制氧、 血糖、 消毒感控三大核心业务, 享有较大的收入天花板, 业绩有望持续稳健增长, 赋予公司一定估值溢价。 当前股价对应25 年 PE 为 15 倍, 首次覆盖, 给予“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新品放量不及预期风险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5页
      2025-01-10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