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338)

    •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发改委部署春耕化肥保供稳价工作,制冷剂R22价格价差双增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发改委部署春耕化肥保供稳价工作,制冷剂R22价格价差双增

      化学原料
        主要观点:   行业周观点   本周(2024/2/5-2024/2/9)化工板块整体涨跌幅表现排名第7位,涨幅为6.79%,走势处于市场整体走势中上游。上证综指涨幅为4.97%,创业板指涨幅为11.38%,申万化工板块跑赢上证综指1.82个百分点,跑输创业板指4.59个百分点。   2024年化工行业景气度将延续分化趋势,推荐关注合成生物学、农药、层析介质、代糖、维生素、轻烃化工、COC聚合物、MDI等行业:   (1)合成生物学奇点时刻到来。能源结构调整大背景下,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覆性冲击,低耗能的产品或产业有望获得更长成长窗口。对于传统化工企业而言,未来的竞争在于能耗和碳税的成本,优秀的传统化工企业会利用绿色能源代替方案、一体化和规模化优势来降低能耗成本,亦或新增产能转移至更大的海外市场,从而达到双减的目标。同时,随着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以及“非粮”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的突破,生物基材料有望迎来需求爆发期,需求超预期的高景气赛道,未来有望盈利估值与业绩的双重提升。推荐关注合成生物学领域,重点关注凯赛生物、华恒生物等行业领先企业。   (2)配额政策落地在即,三代制冷剂有望进入高景气周期。24年起三代制冷剂供给进入“定额+持续削减”阶段,同时二代制冷剂加速削减,四代制冷剂因为专利问题价格居高不下难以形成替代,制冷剂供给端持续缩减。同时随着热泵、冷链市场发展以及空调存量市场持续扩张,叠加东南亚国家制冷剂需求扩张等因素,需求端保持稳定增长。未来制冷剂市场供需缺口将会持续扩大,制冷剂价格稳定上涨,拥有较高配额占比的公司将充分受益。建议关注: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昊华科技、永和股份。   (3)电子特气是电子工业的“粮食”,是产业链国产化的核心一环。从全球电子特气市场的角度来看,目前行业呈现出高技术壁垒和高附加值的特征。从国内电子特气市场的角度来看,下游晶圆制造的产业升级迅速与国产高端电子特气市场分散、产能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换而言之,产业链的松散和稀缺也带来了较大的国产替代机遇,率先布局高端产能,拥有丰厚技术储备的企业有望占据先机,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从需求端来看,集成电路/面板/光伏三轮驱动,高端产能需求日益迫切。其中,半导体对特气的拉动主要表现为集成电路高端化带来的量价齐升;平板显示来自于为产业升级与迭代带来的特气品类需求提升;光伏主要表现为装机量快速增长带动量的增长。市场空间方面,预计到2025年,全球电子特气市场规模将达到60.23亿美元,行业规模持续增长,未来空间广阔。综上,电子特气行业核心竞争力可以总结为:提纯的技术+混合的配方+多(全)品类供应的潜力。建议关注有望凭借核心产品向着全品类的平台型公司进发,实现以点破面,最终真正实现电子特气国产化的优质公司:金宏气体、华特气体、中船特气。   (4)轻烃化工成全球性趋势。近十年全球范围内烯烃行业最显著的变革之一是原料轻质化趋势,即烯烃生产原料逐渐由重质石脑油转向更为轻质的低碳烷烃乙烷、丙烷等。经过十年的发展,全球乙烯中轻质化原料占比已从2010年的32%提升到2020年的40%,且除亚洲还有煤头和油头路线的增长,其他所有地区增量均来自于轻质化原料。以乙烷裂解和丙烷脱氢为代表的轻烃化工具有流程短、收率高、成本低的特点,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烯烃结构轻质化的浪潮。同时,轻烃化工还有低碳排、低能耗、低水耗的特点,其副产主要为氢气,能够有效降低循环产业链的用氢成本,并可以向外提供高纯低成本氢能源,符合碳中和背景下低碳节能的全球共识。我们认为,碳中和背景下原料轻质化已成为全球烯烃行业不可逆的趋势,轻烃化工龙头价值有望重估。推荐关注轻烃化工赛道,重点关注卫星化学。   (5)COC聚合物产业化进程加速,国产突围可期。COC/COP(环烯烃共聚物/聚合物)是一类性能优越的材料,这种材料依赖于C5产业链,由C5原料制备得到环烯烃单体,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共聚或者自聚制得COC/COP。其中环烯烃共聚物(COC)具有紫外可见区高透明度等优良的光学性能,低吸水性,高生物相容性等。目前主流的手机摄像镜头均采用以COC/COP为原料的塑料镜片,同时COC/COP近年来也拓展了预灌注、医疗包装、食品包装等用途。近两年,COC/COP国内产业化进程加速,主要原因来自于:1)国内部分企业经过多年研发积累已实现了一定的产业化突破;2)光学领域中消费电子、新能源车等下游产业链明显转移至国内,该材料由日本卡脖子问题日益突出,供应链安全担忧下下游厂商的国产替代意愿加强,从而促使上下游产业化开发进程加快。目前该材料在很多领域仍呈现过高的价格将产品定位于高端应用领域,我们认为市场主要瓶颈仍在供给侧,国产企业有望形成突围,打开市场空间。推荐关注COC聚合物生产环节,重点关注阿科力。   (6)国际巨头撤回报价或减产,钾肥价格有望触底回升。我们认为钾肥价格有望触底回升,行业已进入去库存周期。Canpotex撤回新报价,Nutrien宣布减产,导致短期内钾肥供给下滑,有望消解生产厂商的库存压力。叠加俄罗斯终止《黑海粮食外运协议》,小麦和玉米期货价格均大幅上升,农民粮食种植意愿有所提升,推高了钾肥的需求。综合来看钾肥短期内供需关系失衡,库存主要集中在上游的化肥生产企业上,因此企业或较容易实现对价格的管控,秋季全球各国有望加大钾肥补库力度,钾肥价格将迎来反转。建议关注钾肥领域,重点关注亚钾国际、盐湖股份、藏格矿业、东方铁塔等行业领先企业。(7)MDI寡头垄断,行业供给格局有望向好。受益于聚氨酯材料应用端的拓展,近20年MDI需求端稳中向好,而且MDI目前仍是公认的高技术壁垒产品,核心技术没有外散,全球MDI厂家共计8家,其中产能主要集中在万华化学、巴斯夫、科思创、亨斯迈、陶氏5家化工巨头中,5家厂商MDI总产能占比达到90.85%。目前受经济下行影响,MDI价格维持底部区间震荡,但单吨利润依旧可观,随着万华收购巨力以及欧洲整体产能持续低位运行,未来MDI供给格局有望向好,随着需求端逐步修复,MDI将成为极少数能够穿越整个经济周期的化工品。推荐关注聚氨酯领域,重点关注万华化学等企业。   化工价格周度跟踪   本周化工品价格周涨幅靠前为制冷剂R22(+12.20%)、SBS(+5.36%)、纯苯(+5.33%)。①制冷剂R22:配额紧张,带动价格上行。②SBS:供给收缩,带动价格上行。③纯苯:开工率下滑,供给收缩,带动价格上行。   本周化工品价格周跌幅靠前为液氯(-66.17%)、天然气(-9.85%)、二氯甲烷(-4.19%)。①液氯:需求弱势,液氯价格下跌。②天然气:需求持续低迷,价格下滑。③二氯甲烷:需求不足,导致价格下降。   周价差涨幅前五:甲醇(+61.95%)、PTA(+50.30%)、制冷剂R22(+21.05%)、PVA(+19.99%)、电石法PVC(+8.37%)。   周价差跌幅前五:涤纶短纤(-54.89%)、PET(-26.18%)、己二酸(-22.68%)、顺酐法BDO(-19.76%)、醋酸(-5.85%)。   化工供给侧跟踪   本周行业内主要化工产品共有131家企业产能状况受到影响,较上周统计数量增加11家,其中统计新增检修16家,重启5家。本周新增检修主要集中在丙烯,醋酸,涤纶长丝,预计2024年2月下旬共有5家企业重启生产。   重点行业周度跟踪   1、石油石化:原油供应增加,油价下跌。建议关注中国海油、卫星化学、广汇能源   原油:供应增加,油价下跌。供应方面:2024年1月份欧佩克石油日产量下降。路透社一项调查显示,2024年1月份欧佩克石油日产量创下自7月份以来的最大月度降幅,原因是几个成员国实施了与更广泛的联盟达成的新的自愿减产协议,加之利比亚原油产量受到其国家局势动荡而减少。调查发现,1月份原油日产量2633万桶,比去年12月日均下降了41万桶。12月份的总产量已经剔除了已离开欧佩克的安哥拉。欧佩克减产行动缓慢。初步出口数据显示,OPEC新一轮减产行动缓慢,石油市场依然脆弱。EIA原油产量增加。1月31日,美国能源信息署(EIA):1月26日当周美国国内原油产量增加70.0万桶至1300.0万桶/日。除却战略储备的商业原油库存增加123.4万桶至4.22亿桶,增幅0.29%。库存方面,上周美国原油库存和汽油库存增加。美国石油学会数据显示,上周美国原油库存和汽油库存增加,馏分油库存减少。截至2024年2月2日当周,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增加67.4万桶;汽油库存增加365.2万桶;馏分油库存减少了369.9万桶。库欣地区原油库存增加49.2万桶。此外,美国战略石油储备(SPR)库存增加89.2万桶至3.574亿桶,增幅0.25%。美国至1月26日当周EIA汽油库存增长115.7万桶,升至自2021年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需求方面,美国ISM及劳动生产率超预期,有利于原油需求。美国周四发布的数据显示,第四季度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超出预期,保持了单位劳动成本的可控性,这给了美联储在对抗通胀方面进一步支持。在1月,美国制造业在新订单反弹的支持下保持稳定,但出厂价格的通胀上升。供应管理协会(ISM)周四表示,上个月制造业PMI上升到49.1,而路透社对经济学家的调查预测该指数将下降到47.0。PriceFuturesGroup的分析师PhilFlynn说。“ISM的数据出乎意料地强劲,这对石油需求是有利的,对价格是支持的。”   LNG:供需博弈,LNG价格下跌。供应方面:云南某液厂恢复生产,局部地区供应小幅增加。此外新一轮原料气竞拍量较上期持平,因此下周大部分地区供应保持稳定运行。需求方面:虽然雨雪天气影响减弱,道路逐渐畅通,低价资源刺激下游补库需求增加,局部地区液厂出货有所好转,但春节期间高速限行即将开启,同时物流基本放假,需求逐渐减少,城燃采购多以刚需为主。短期来看,春节假期期间高速限行,终端需求疲软,预计下周国产LNG价格根据库存变化窄幅波动,调整幅度在50-200元/吨,建议业内人士时刻关注行情变化,谨慎操作。   油价维持高位,油服行业受益。2月2日,能源服务公司贝克休斯(BakerHughesCo.)在报告中表示,美国能源企业的石油和天然气钻机总数本周下降,为三周内首见。数据显示,截至2月2日当周,未来产量的先行指标--美国石油和天然气钻机总数下降2座,至619座。   2、磷肥及磷化工:磷酸铁、磷矿石价格维稳,一铵价格下跌。建议关注云天化、川发龙蟒、川恒股份   磷酸铁:供需双弱,磷酸铁价格维稳。供应方面:本周磷酸铁整体供应量较上周小幅减少,下游采购热情不足,磷酸铁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出货量受到影响有所减少。但随着场内产能不断爬坡,磷酸铁的整体市场供应量将不断增加。需求方面:周内下游备货进入尾声,接货积极性一般。目前磷酸铁锂企业装置负荷多维系在3-4成。节前停工的装置增加,2月需求市场整体转弱。目前磷酸铁实单虽在1万元/吨上下僵持,然场内对Q2季度的需求市场预期看空情绪增多。   磷矿石:供需双弱,磷矿石价格维稳。供应方面,据悉,本周国内主流矿企库存整体处于中低位维系,磷矿石场内供应整体趋紧。目前部分产区进入停采期,磷矿开采暂停,产量缩减。由于矿山前期库存偏低,且矿石本身资源紧缺,现货供应或持续紧张。需求方面,下游磷肥原料库存相对充足,部分下游企业减少或暂停收货,需求有一定缩减,节前暂不拿货;黄磷下游部分企业节前陆续停机,在产企业暂无询单拿货意向。供需双方都在观望春节假期后市场;综合来看,下游对磷矿石采购情绪谨慎,需求转弱,节后市场待观察。   一铵:供需双弱,一铵价格下跌。供应方面:本周一铵行业周度开工48.76%,平均日产2.71万吨,周度总产量为19万吨,本周一铵开工和产量继续保持下行,主要源于湖北地区部分厂家受需求面清淡影响减量生产或装置停车,贵州地区部分厂家春节假期期间装置停车,甘肃地区、安徽部分厂家生产窄幅波动。综合来看,本周一铵厂家产量减少,供应面小幅下滑。需求方面:国内复合肥市场弱稳运行,下游询价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7页
      2024-02-20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寻求医药真增长标的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寻求医药真增长标的

      化学制药
        主要观点:   本周行情回顾:板块上涨   本周医药生物指数上涨10.31%,跑赢沪深300指数4.48个百分点,跑赢上证综指5.33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1。2月9日(本周五),医药生物行业PE(TTM,剔除负值)为24X,位于2012年以来“均值-1X标准差”和“均值-2X标准差”之间,较2月2日PE上涨2.6,比2012年以来均值(34X)低10个单位。本周,13个医药III级子行业中,13个子行业上涨,0个子行业下跌。其中,其他生物制品为涨幅最大的子行业,上涨14.53%;医药流通为涨幅最小的子行业,上涨5.78%。2月9日(本周五)估值最高的子行业为医院,PE(TTM)为45X。   寻求医药真增长标的   本周医药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反弹幅度较大。医药生物YTD的涨幅是-13.38%,位列申万一级分类涨幅排行top21。细分板块方面,无细分赛道下跌,生物制品、医疗耗材、医疗设备等领涨。个股涨幅top10,以中等市值具备创新属性的标的为主,也是体现了市场的反弹。   近期反弹行情市场相对乐观,我们认为还是要落实到具体的投资标的的业务发展,寻求真成长的医药标的。反弹背景下,投资思路更多是把握住熟悉的低位股票继续持股、同时寻求具备反弹基础的标的,具备业务特色、相对比较白马的公司、业务开展和管理层靠谱的、估值符合投资人心理预期的情况下可以陆续进行配置;同时一些相对熟悉的公司,因为市场因素下跌而带来的投资机会需要把握住。标的选择上,泽璟制药、康缘药业、亚辉龙、健麾信息、英诺特、麦澜德等我们会率先进行关注,兼顾了中药+创新标的,同时还有部分产品业务推进的催化。   医药生物(申万)2024年至今走势回到2018年年底和2019年年初的低点位置。考虑到估值消化、基金持仓、成长性等方面,我们更加看好医药后市的表现,我们对医药看好的观点不变,归根到底基于的逻辑是医药的成长属性:(1)政策相关的利空已经进入尾声;(2)医药的大单品持续爆出显示出医药产品的投资价值;(3)23年底医保继续谈判利好符合预期有望2024年陆续贡献增量;(4)基金对医药的仓位在犹犹豫豫中小幅环比增加但是2024年随着医药的大幅回调预计减仓不少,持仓处于低位;(5)美联储不加息并且可能降息的预期影响医药成长股的估值。   站在此刻的时间点,医药板块需要加大配置。投资思路,我们认为2024年需要关注中药、创新药和创新器械,兼顾具备国际化能力的公司。具体观点详细参考我们已经2023年12月17日外发的报告《2024年医药投资策略:现金流、商业化、传统与国际市场》。   2月份建议配置个股:泽璟制药、亚辉龙、英诺特、海泰新光、健麾信息、艾迪药业、迈瑞医疗、智飞生物、麦澜德、康缘药业、贵州三力、康恩贝、佐力药业。兼顾了大白马的配置标的,和可以带来弹性的小市值公司,其中新增艾迪药业、麦澜德、康缘药业、贵州三力、康恩贝、佐力药业,考虑到近期公司业务开展健康持续以及公司的估值。   2024年投资策略上,依旧是品种为王,传统、现代和全球化需要相结合的主线:   (1)传统,指的是中药,中药相关标的,需要紧紧抓住中药创新药、品牌OTC和普通OTC以及国企改革带来的代表性个股的机会;康缘药业、以岭药业、昆药集团、贵州三力、同仁堂等需要多关注。   (2)现代,指的是fast follow的药械甚至FIC的药械公司,2024年是品类落地+产品商业化持续放量的年份,不少公司2025年开始扭亏为盈带来的公司逻辑变化和估值变化,会带来新的投资机会。   (3)国际化:国际化的标的,需要配置更多的仓位,我们团队2023年在亿帆医药、君实生物、绿叶制药等标的进行前瞻推荐基于产品获得FDA审批,而2024年则是审批+商业化的销售进展。   相关的投资思路建议:   (1)行业市值龙头配置(流动性+配置):药、械、制品龙头、服务,如智飞生物、迈瑞医疗、爱尔眼科等,建议关注恒瑞医药、药明康德。   (2)细分领域龙头公司:亚辉龙(发光追赶+自免领先+增速快)+君实生物(出海美国FDA鼻咽癌获批在即+管理改善)+绿叶制药(CNS龙头+出海)+特宝生物(乙肝干扰素独家)、艾迪药业(HIV复方单片)、兴齐眼药(阿托品)、英诺特(华安独家,呼吸道poct检测细分龙头)。   (3)仿制企稳创新变化公司:信立泰(集采利空出尽+多个产品上市)+百诚医药(仿制药CRO),亿帆医药(627FDA已经获批),建议关注康哲药业。   (4)有望贡献大单品:泽璟制药(已经拥有商业化品种+凝血酶BD落地超预期+凝血酶获批+马上杰克替尼获批+三抗数据持续读出)、百克生物(代庖大单品带动业绩环比增长)、欧林生物(全球独家金葡菌三期进展良好);建议关注科伦博泰、智翔金泰。   (5)中药:以岭和康缘(中药处方药龙头)+贵州三力(产品丰富、销售能力强)+广誉远(老品牌)+达仁堂(老品牌)+同仁堂(老品牌)+固生堂(中医连锁稀缺标的)、中药国企的(昆药集团、康恩   2/14   贝、太极集团、华润三九)。   (6)药房(低估值):一心堂、益丰药房、大参林、健之佳。   (7)医疗器械:康复+电生理+医疗供应链+骨科等,翔宇医疗、麦澜德、微创电生理、健麾信息等,建议关注威高骨科。   (8)医疗服务:爱尔眼科、固生堂、美年健康、迪安诊断、国际医学、华厦眼科、海吉亚、瑞尔集团。   (9)减肥药产业链持续关注,例如:海翔药业、华东医药、信达生物、圣诺生物等。   本周个股表现:A股近七成个股上涨   本周493支A股医药生物个股中,339支上涨,占比68.76%。   本周涨幅前十的医药股为:荣昌生物(+28.24%)、大唐药业(+25.63%)、安科生物(+24.97%)、太极集团(+24.94%)、诺唯赞(+24.37%)、君实生物(+24.15%)、万泰生物(+23.69%)、信立泰(+22.83%)、鹿得医疗(+22.74%)、华大基因(+22.70%)。   本周跌幅前十的医药股为:长药控股(-28.85%)、景峰医药(-26.20%)、海昇药业(-25.83%)、荣丰控股(-25.82%)、河化股份(-25.33%)、塞力医疗(-23.23%)、开开实业(-22.6%)、阳普医疗(-22.48%)、皓宸医疗(-22.27%)、爱朋医疗(-21.34%)。   本周港股97支个股中,77支上涨,占比79.38%。   本周新发报告   本周无新发报告。   风险提示   政策风险,竞争风险,股价异常波动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4页
      2024-02-19
    •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工信部推动2024年化肥生产保供工作,纯苯、乙烯价格上涨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工信部推动2024年化肥生产保供工作,纯苯、乙烯价格上涨

      化学原料
        主要观点:   行业周观点   本周(2024/1/29-2024/2/2)化工板块整体涨跌幅表现排名第23位,跌幅为12.15%,走势处于市场整体走势中下游。上证综指跌幅为6.19%,创业板指跌幅为7.85%,申万化工板块跑输上证综指5.96个百分点,跑输创业板指4.3个百分点。   2024年化工行业景气度将延续分化趋势,推荐关注合成生物学、农药、层析介质、代糖、维生素、轻烃化工、COC聚合物、MDI等行业:   (1)合成生物学奇点时刻到来。能源结构调整大背景下,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覆性冲击,低耗能的产品或产业有望获得更长成长窗口。对于传统化工企业而言,未来的竞争在于能耗和碳税的成本,优秀的传统化工企业会利用绿色能源代替方案、一体化和规模化优势来降低能耗成本,亦或新增产能转移至更大的海外市场,从而达到双减的目标。同时,随着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以及“非粮”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的突破,生物基材料有望迎来需求爆发期,需求超预期的高景气赛道,未来有望盈利估值与业绩的双重提升。推荐关注合成生物学领域,重点关注凯赛生物、华恒生物等行业领先企业。   (2)配额政策落地在即,三代制冷剂有望进入高景气周期。24年起三代制冷剂供给进入“定额+持续削减”阶段,同时二代制冷剂加速削减,四代制冷剂因为专利问题价格居高不下难以形成替代,制冷剂供给端持续缩减。同时随着热泵、冷链市场发展以及空调存量市场持续扩张,叠加东南亚国家制冷剂需求扩张等因素,需求端保持稳定增长。未来制冷剂市场供需缺口将会持续扩大,制冷剂价格稳定上涨,拥有较高配额占比的公司将充分受益。建议关注: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昊华科技、永和股份。   (3)电子特气是电子工业的“粮食”,是产业链国产化的核心一环。从全球电子特气市场的角度来看,目前行业呈现出高技术壁垒和高附加值的特征。从国内电子特气市场的角度来看,下游晶圆制造的产业升级迅速与国产高端电子特气市场分散、产能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换而言之,产业链的松散和稀缺也带来了较大的国产替代机遇,率先布局高端产能,拥有丰厚技术储备的企业有望占据先机,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从需求端来看,集成电路/面板/光伏三轮驱动,高端产能需求日益迫切。其中,半导体对特气的拉动主要表现为集成电路高端化带来的量价齐升;平板显示来自于为产业升级与迭代带来的特气品类需求提升;光伏主要表现为装机量快速增长带动量的增长。市场空间方面,预计到2025年,全球电子特气市场规模将达到60.23亿美元,行业规模持续增长,未来空间广阔。综上,电子特气行业核心竞争力可以总结为:提纯的技术+混合的配方+多(全)品类供应的潜力。建议关注有望凭借核心产品向着全品类的平台型公司进发,实现以点破面,最终真正实现电子特气国产化的优质公司:金宏气体、华特气体、中船特气。   (4)轻烃化工成全球性趋势。近十年全球范围内烯烃行业最显著的变革之一是原料轻质化趋势,即烯烃生产原料逐渐由重质石脑油转向更为轻质的低碳烷烃乙烷、丙烷等。经过十年的发展,全球乙烯中轻质化原料占比已从2010年的32%提升到2020年的40%,且除亚洲还有煤头和油头路线的增长,其他所有地区增量均来自于轻质化原料。以乙烷裂解和丙烷脱氢为代表的轻烃化工具有流程短、收率高、成本低的特点,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烯烃结构轻质化的浪潮。同时,轻烃化工还有低碳排、低能耗、低水耗的特点,其副产主要为氢气,能够有效降低循环产业链的用氢成本,并可以向外提供高纯低成本氢能源,符合碳中和背景下低碳节能的全球共识。我们认为,碳中和背景下原料轻质化已成为全球烯烃行业不可逆的趋势,轻烃化工龙头价值有望重估。推荐关注轻烃化工赛道,重点关注卫星化学。   (5)COC聚合物产业化进程加速,国产突围可期。COC/COP(环烯烃共聚物/聚合物)是一类性能优越的材料,这种材料依赖于C5产业链,由C5原料制备得到环烯烃单体,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共聚或者自聚制得COC/COP。其中环烯烃共聚物(COC)具有紫外可见区高透明度等优良的光学性能,低吸水性,高生物相容性等。目前主流的手机摄像镜头均采用以COC/COP为原料的塑料镜片,同时COC/COP近年来也拓展了预灌注、医疗包装、食品包装等用途。近两年,COC/COP国内产业化进程加速,主要原因来自于:1)国内部分企业经过多年研发积累已实现了一定的产业化突破;2)光学领域中消费电子、新能源车等下游产业链明显转移至国内,该材料由日本卡脖子问题日益突出,供应链安全担忧下下游厂商的国产替代意愿加强,从而促使上下游产业化开发进程加快。目前该材料在很多领域仍呈现过高的价格将产品定位于高端应用领域,我们认为市场主要瓶颈仍在供给侧,国产企业有望形成突围,打开市场空间。推荐关注COC聚合物生产环节,重点关注阿科力。   (6)国际巨头撤回报价或减产,钾肥价格有望触底回升。我们认为钾肥价格有望触底回升,行业已进入去库存周期。Canpotex撤回新报价,Nutrien宣布减产,导致短期内钾肥供给下滑,有望消解生产厂商的库存压力。叠加俄罗斯终止《黑海粮食外运协议》,小麦和玉米期货价格均大幅上升,农民粮食种植意愿有所提升,推高了钾肥的需求。综合来看钾肥短期内供需关系失衡,库存主要集中在上游的化肥生产企业上,因此企业或较容易实现对价格的管控,秋季全球各国有望加大钾肥补库力度,钾肥价格将迎来反转。建议关注钾肥领域,重点关注亚钾国际、盐湖股份、藏格矿业、东方铁塔等行业领先企业。   (7)MDI寡头垄断,行业供给格局有望向好。受益于聚氨酯材料应用端的拓展,近20年MDI需求端稳中向好,而且MDI目前仍是公认的高技术壁垒产品,核心技术没有外散,全球MDI厂家共计8家,其中产能主要集中在万华化学、巴斯夫、科思创、亨斯迈、陶氏5家化工巨头中,5家厂商MDI总产能占比达到90.85%。目前受经济下行影响,MDI价格维持底部区间震荡,但单吨利润依旧可观,随着万华收购巨力以及欧洲整体产能持续低位运行,未来MDI供给格局有望向好,随着需求端逐步修复,MDI将成为极少数能够穿越整个经济周期的化工品。推荐关注聚氨酯领域,重点关注万华化学等企业。   化工价格周度跟踪   本周化工品价格周涨幅靠前为纯苯(+3.69%)、乙烯(+3.30%)、尿素(+2.86%)。①纯苯:需求上行,带动价格上行。②乙烯:产能检修增多,供给收缩,带动价格上行。③尿素:需求回暖,带动价格上行。   本周化工品价格周跌幅靠前为天然气(-21.52%)、氢氟酸(-3.96%)、硫磺(-3.06%)①天然气:受海气低价冲击,液厂降价促销。②氢氟酸:需求减少,价格下滑。③硫磺:需求不足,导致价格下降。   周价差涨幅前五:甲醇(+83.33%)、PET(+48.57%)、PVA(+37.60%)、涤纶短纤(+23.40%)、涤纶工业丝(+11.04%)。   周价差跌幅前五:PTA(-49.57%)、电石法PVC(-17.63%)、己二酸(-15.15%)、顺酐法BDO(-5.44%)、乙烯法PVC(-4.41%)。   化工供给侧跟踪   本周行业内主要化工产品共有130家企业产能状况受到影响,较上周统计数量减少7家,其中统计新增检修3家,重启10家。本周新增检修主要集中在丙烯,醋酸,涤纶长丝,预计2024年2月上旬共有6家企业重启生产。   重点行业周度跟踪   1、石油石化:原油供应减少,油价上涨。建议关注中国海油、卫星化学、广汇能源   2、原油:供应减少,油价上涨。供应方面:俄罗斯原油供应不稳定继续引发热议。据贸易商和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船舶称,在火灾扰乱了波罗的海和黑海炼油厂的运营后,俄罗斯可能将石脑油(一种石化原料)的出口量减少127,500至136,000桶/日,约占其总出口量的三分之一。俄罗斯另一家石油设施周一遭到袭击,俄罗斯当局表示,他们挫败了针对雅罗斯拉夫尔市Slavneft-YANOS炼油厂的无人机袭击。此外,欧佩克+减产执行进度缓慢。据航运情报公司Kpler称,欧佩克+似乎在新一轮石油减产方面进展缓慢。主要联盟成员承诺,本月将进一步减少90万桶/日的供应,但到目前为止,1月份的总出口量基本保持不变。Kpler首席原油分析师Viktor Katona表示,新的欧佩克+生产配额对原油市场的实际影响微乎其微。本周晚些时候公布的实际产量数据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但就目前而言,出口数据对支撑世界石油市场脆弱的情绪几乎没有作用。油井重新投入使用,产量增加。1月29日,美国天然气期货价格在合约到期之前的淡静交投中一度大跌约10%,因位于得克萨斯州的Freeport液化天然气出口工厂延长关停时间。分析师指出,Freeport的关停将会令美国的天然气产量增加,同时随着油井在1月初极端寒冷期间冻结后重新投入使用,产量也在增加。库存方面,原油库存和馏分油库存下降。1月30日,美国石油协会(API)的数据称,原油库存和馏分油库存下降,汽油库存增加。数据显示,原油库存减少250万桶,汽油库存增60万桶,馏分油库存减少210万桶。需求方面,美国经济表现强劲,原油需求预期增加。1月25日,美国第四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快于预期,这是一个积极的需求指标。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公布,上一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年率初值为增长3.3%,这一增速出人意料地高于经济学家预测的2.0%。此外,沙特停止产能扩张计划,市场对全球石油需求前景的担忧加剧。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政府周二下令国有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停止其石油扩张计划,并将最大持续产能定为每天1200万桶,比2020年宣布的目标低100万桶/天。随着沙特阿美突然搁置提升产能的计划,市场对全球石油需求前景的担忧加剧。   3、LNG:供需博弈,LNG价格上涨。供应方面:今日西北地区开始执行新一轮原料气竞拍周期,由于2月初资源投放量较上期有所增加,因此下周市场整体供应呈现稳中上行。需求方面:雨雪天气在一定程度对资源运输产生抑制效果,影响上游出货,同时年关将至,下游陆续放假,车用需求随之减少,加气站消费减弱,市场整体需求呈现持续下滑趋势。短期来看,部分液厂为保证春节期间库存无压,预计春节前上游存提前降价排库心理,预计下周国产LNG价格重心下行,调整幅度在50-200元/吨,建议业内人士时刻关注行情变化,谨慎操作。   4、油价维持高位,油服行业受益。1月26日,能源服务公司贝克休斯(Baker Hughes Co.)在报告中表示,美国能源企业的石油和天然气钻机总数连续第二周增加,为去年12月初以来的首次。数据显示,未来产量的先行指标--美国石油和天然气钻机总数增加1座,至621座。   5、磷肥及磷化工:磷酸铁价格维稳,一铵、磷酸氢钙价格下跌。建议关注云天化、川发龙蟒、川恒股份   磷酸铁:供需双弱,磷酸铁价格维稳。供应方面:本周磷酸铁的总体开工率不足三成,原料供应上,净化磷酸零星大企适量提升开工负荷,因考虑到春节小长假,企业按需采购净化酸,提前锁单,以备春节期间磷酸铁装置正常运行。但因部分区域陆续限运,加之受冬季寒冷天气影响,实际交货周期延长。工业级磷铵市场交投一般,价格主稳运行。目前在产企业开工正常,场内供应量较为稳定。企业重心发运前期,新单多为零散小单。利好消息不见,工铵企业看空心态愈发浓厚。需求方面:磷酸铁下游市场需求仍然处于寒冬期,铁锂企业挺价稳市意愿浓厚,场内主流报盘价格暂无波动;春季前夕物流停运,场内交投氛围维持清淡,下游按需采买,囤货大单数量稀少,业者观望情绪浓厚;现铁锂厂商随行就市出货为主,让利空间有限。   一铵:供需双弱,一铵价格下跌。供应方面:本周一铵行业周度开工49.14%,平均日产2.74万吨,周度总产量为19.15万吨,本周一铵开工和产量继续保持下行,主要源于湖北地区部分厂家受需求面清淡影响减量生产或装置停车,贵州地区、甘肃地区部分厂家生产窄幅波动。据悉,春节期间大部分一铵厂家装置维持正常或低负荷生产,少部分厂家有停车计划。需求方面:国内复合肥市场淡稳僵持,行情波动有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8页
      2024-02-06
    • 合成生物学周报:七部门发文推动生物制造发展,丙二酰辅酶A生物合成取得新突破

      合成生物学周报:七部门发文推动生物制造发展,丙二酰辅酶A生物合成取得新突破

      化学制品
        主要观点:   华安证券化工团队发表的《合成生物学周报》是一份面向一级市场、二级市场,汇总国内外合成生物学相关领域企业信息的行业周报。   目前生命科学基础前沿研究持续活跃,生物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并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类应对生命健康、气候变化、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重大挑战提供了崭新的解决方案。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生物经济万亿赛道呼之欲出。   合成生物学指数是华安证券研究所根据上市公司公告等汇总整理由54家业务涉及合成生物学及其相关技术应用的上市公司构成并以2020年10月6日为基准1000点,指数涵盖化工、医药、工业、食品、生物医药等多领域公司。本周(2024/01/29-2024/02/02)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下跌8.59个百分点至743.40。上证综指下跌6.19%,创业板指下跌7.85%,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跑输上证综指2.4个百分点,跑输创业板指0.74个百分点。   全球首个PC树脂化学回收商业化项目启动测试   近日,三菱化学集团(MCG集团)发布消息,公司将于2024年1月开始对从关东地区报废汽车前照灯中收集的聚碳酸酯(PC)树脂进行验证测试,以实现世界上第一个PC树脂化学回收(解聚)的商业化。该项目得到日本环境部“2022财年塑料资源循环系统向脱碳社会发展示范项目”资助,已于2023年9月在三菱化学九州工厂完成了范试验台设施建设,并于次月开始了从市场收集的废旧PC(聚碳酸酯)树脂的回收示范,目标到2030年建成实现每年约1万吨的处理能力的废旧PC树脂的回收系统。   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1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布局未来产业,推动合成生物、生物制造、生物育种、生物质能等前瞻新赛道,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辽宁鲁华泓锦环烯烃聚合物装置一次性投产成功   近日,辽宁鲁华泓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辽宁鲁华”)环烯烃聚合物装置一次性投产成功,生产出了合格产品,产品各项性能均超过预期。辽宁鲁华一期项目环烯烃聚合物产能为1000吨/年。一期示范项目完成后,计划二期建设1万吨/年环烯烃聚合物生产装置。该项目投产后,公司将实现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成套技术、装备及相关系列产品,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实现高性能水性高分子乳液、降冰片烯和环烯烃共聚物的产业化生产。环烯烃聚合物可广泛应用于医疗、光学、包装等领域,用于光学镜头、汽车头灯、预灌封注射器等。   时代新材聚氨酯材料在轨道交通领域获重大突破   近日,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代新材)聚氨酯材料技术研发团队与湖南中车时代通号电气研发团队共同开发出CTCS车载应答器及地面无源应答器,顺利通过装车考核并开始小批量供货,成功实现国产化替代。该类产品长期从国外进口。为打破国外垄断的困境,时代新材配合时代通号公司,开发出低电磁屏蔽、高硬度、高韧性的聚氨酯材料,解决了材料封装成型过程中对线路板变形的影响,两种应答器均通过了欧洲客户的全套性能检测及装车考核,产品长期使用性能稳定。该类产品的成功推广是时代新材聚氨酯材料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为聚氨酯材料在电子领域的工程化应用积累了经验。   岳阳兴长:30万吨/年高端聚烯烃项目全面建成投产   1月31日午间,岳阳兴长发布公告称:近日,控股子公司惠州立拓30万吨/年高端聚烯烃项目正式进入试运行,生产出合格产品,标志着该项目全面建成投产。该项目总投资119586万元,建设地点位于惠州市惠东县白花镇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内容主要有聚丙烯生产区、挤出造粒车间、甲醇制氢生产区等,配套原料罐区、生产管理区、环保配套设施等。1月14日,岳阳兴长发布多项公告,对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上市的报告书、保荐书等文件进行披露。本次发行是公司瞄准茂金属聚烯烃产业链,解决卡脖子技术,推进高端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大融资举措。   富海集团华联石化7000吨/年特种工程塑料项目试生产成功   1月30日,富海集团华联石化7000吨/年特种工程塑料项目顺利产出合格产品,实现安全、优质、一次开车成功,标志着富海集团主导研发的首套新材料装置成功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目前,富海集团已拥有1个膜用级聚砜牌号H600,2个注塑级聚砜牌号H300、H200,其中膜用级聚砜牌号H600产品适用于水处理膜,包含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以及高端医用市场的血液透析膜等领域,打破了膜级PSU作为水处理膜和血液透析膜中关键性原材料被国外长期垄断的难题,实现此领域技术突破,有效填补国内产能空白。富海聚砜产品已经过近20家客户试用验证,产品在质量稳定性、纯净度等方面表现优异,获得客户的认可。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宁波家联科技年产12万吨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家居用品项目   1月31日,宁波市生态环境局镇海分局发布拟对宁波家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家居用品项目环评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告。本项目主要分为生物降解材料车间、生物降解材料制品车间、家居用品居家类车间、家居用品餐饮类车间四大车间。可年产生物降解改性料7.2万吨,生物降解材料制品1万吨。   风险提示   政策扰动;技术扩散;新技术突破;全球知识产权争端;全球贸易争端;碳排放趋严带来抢上产能风险;油价大幅下跌风险;经济大幅下滑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6页
      2024-02-05
    • 减值风险全部出清,守望两年高速增长

      减值风险全部出清,守望两年高速增长

      个股研报
        亿帆医药(002019)   主要观点:   事件:   2024年1月30日,亿帆医药发布2023全年业绩预告,预计公司2023归母净利润为-3.82~-6.50亿元(同比下降299.71%~439.82%);预计扣非净利润-3.71~-6.39亿元(同比下降567.42%~905.08%)。公司拟计提减值准备8.0~8.8亿元,预计减少归母净利润4.86~5.47亿元。   点评:   减值风险一次性出清,奠定后续高速增长   以中值计算,预计23FY归母净利润-5.16亿元(-370.16%),扣非净利润-5.05亿元(-739.24%)。公司首次录得亏损,系由于公司对长期资产的减值迹象进行判断,并进行了减值测试。其中公司控股子公司亿一生物自主研发的无形资产F-627合并报表期末原值为16.84亿元,拟计提减值准备8.0~8.8亿元,预计减少归母净利润4.86~5.47亿元。以及公司自有产品(含进口)的销售规模增加,相应应收账款规模增加,按会计政策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加所致。   23年硕果累累,产品升级转型创新出海   子公司亿一生物创新药产品,全球首个双分子G-CSF Fc融合蛋白,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亿立舒?)在2023年5月于国内成功获批上市,6月成功开展发货并处方,并成功通过医保国谈并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有望惠及更多患者。海外上市进程中,亿立舒于2023年11月成功获得FDA批准,为首个完成自主出海FDA的国产创新生物制品,目前商业化生产工作进行中,公司成功实现创新出海。   F652全球首创IL-22,下一个重磅出海药物   创新药业务另一重磅产品F652,全球首创进度领先的IL-22抗体,中美同步推进临床试验,剑指急慢性酒精肝炎(ACLF)等多个大适应症,目前其首发适应症ACLF已完成美国2期临床试验、中国2a期临床试验,目前正在与CDE进行沟通,有望快速开展后续临床试验,多项学术研究验证进行中。作为全球首创IL-22新药,F652具有更大出海潜力。   前期布局相继收获,小尖特巩固品类优势   公司前期布局多个独家或市场需求大的产品,在23年集中进入获批兑现期,来自罗氏的希罗达公司已于今年正式获得其代理权,有望快速贡献销售增量;丁甘交联玻璃酸钠注射液也成功纳入国家医保,用于治疗骨关节炎,半年注射有望大幅提高患者顺应度。多个国内首仿产品上市,普乐沙福注射液、硫酸长春新碱注射液、乳果糖口服溶液等10个制剂产品陆续获批,进一步优化了产品结构。   投资建议:维持“买入”评级   我们预计2023-2025年亿帆医药营业收入分别为38.42亿元、49.79亿元、62.0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0.1%、29.6%、24.7%;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5亿元、7.14亿元、11.31亿元,同比增长-369.5%、238.5%、58.4%。我们看好F627及F652的未来发展、公司仿创转型收获成果。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审批准入不及预期风险、成本上升风险、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政策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4-01-31
    • 业绩预告符合预期,民营体检龙头开启新征程

      业绩预告符合预期,民营体检龙头开启新征程

      个股研报
        美年健康(002044)   主要观点:   事件:   2024年1月28日公司发布2023年度业绩预告,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07.3~110.5亿元(+25.75%~29.50%),实现归母净利润4.6~5.7亿元(+186.28%~206.91%)。   点评:   收入超预期,业务持续稳健发展   2023年公司成功扭亏(去年同期归母亏损5.3亿元),23单Q4公司实现营收约35.1~38.3亿元(+181%~200%),约实现归母净利润2.3~3.4亿元(+259%~335%),业绩亮眼。   疫情结束以来体检行业强劲复苏,公司作为民营体检行业龙头,抓住机遇,从多个维度夯实竞争优势。第一,体检需求特别是对慢性基础病专项检查和中高端健康管理的需求持续膨胀,公司持续挖掘中高端客户市场,进入量价齐升的良性发展通道。第二,公司团个检业务体系协同发展,通过建立闭环营销体系和强化政企大客引领,成功释放团体套餐业务和个检专检业务的协同增收潜力。第三,公司持续探索创新业务,致力于打造差异化优势单品。第四,公司坚持数字化运营与品质驱动,通过数字化信息化赋能,医疗品质得到提升,医疗质量体系持续完善,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满意度双高。   修炼内功与外拓并行,民营体检龙头开启新征程   公司门店并购稳定进行,23年10月公告收购13家门店股权,承诺2023-2025年分别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51、0.64、0.76亿元,业绩增长得到进一步助力。   在关注自身内部经营效能改善的同时,公司也积极拓展外部合作,与润达、华为合作打造全国首款健康管理AI机器人,增强竞争优势,打开新业绩增长曲线。   投资建议: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是民营体检行业稀缺标的,内部精细化管理措施初见成效,我们看好公司兑现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性,民营体检行业竞争格局的边际向好为公司长期发展带来新空间,考虑到公司近期发布的股权激励目标,我们适度上调预期,预计公司在2023~2025年将实现营业总收入107.30/124.52/139.66(前值107.30/118.84/131.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7%/16.0%/12.2%(前值+25.7%/10.8%/10.6%);将实现归母净利润5.27/8.99/11.91(前值5.27/7.54/9.27)亿元,同比增长198.8%/70.7%/32.4%(前值+198.8%/43.1%/23.0%),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参股门店并购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01-31
    • 利润端增速加快,二期股权激励推出彰显公司信心

      利润端增速加快,二期股权激励推出彰显公司信心

      个股研报
        江中药业(600750)   主要观点:   事件   2024年1月30日,江中药业发布2023年年度主要经营数据的公告,初步核算,2023年度,公司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约1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约18%。   事件点评   23Q4单季度营收增速亮眼,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经计算,公司2023年全年预计营收约43亿元,归母净利润约7亿元。单Q4营收约11.6亿元,同比增长23.8%,归母净利润约1.1亿元,同比增长22.0%。2023年,公司始终坚持以遵循传统中医药理论为使命,内生增长和外延并购同步加强,不断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股权激励方案陆续推出,彰显公司信心   2024年1月3日,江中药业发布第二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计划授予不超过763.5万股,占总股本的1.21%;其中,首次授予690.20万股,首次授予的激励对象不超过213人,授予价格为12.79元/股。从业绩考核目标来看,江中药业此次股权激励的解锁在投入资本回报率、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和研发投入强度这三个方面都设置了相应的条件,投入资本回报率、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两项指标中,除了设置绝对的目标,还加入了与对标企业和同行业的对比,其中对标企业选用的是同属A股WIND行业中“医疗保健-制药、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制药”类上市公司中,与江中药业规模相当、业务类似且具有一定可比性的,包括红日药业、信邦药业、仁和药业、葵花药业等在内的合计15家上市公司。此次股权激励的业绩考核条件为公司在2024-2026年,归母净利增速基于2022年复合增速不低于9%,分别为7.08/7.72/8.41亿元;投入资本回报率不低于13.6%;研发投入强度分别不低于3.90%/3.91%/3.92%。   从覆盖人群看,江中药业本次股权激励方案首次授予的激励对象不超过213人,包括董事长刘为权、董事邢健、总经理肖文斌等在内的7名高管、206名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覆盖范围广,进一步绑定公司核心成员,展示公司对长期向好发展的信心。   中药国企改革逻辑明确,持续看好公司未来发展   公司的OTC、处方药、大健康三大板块齐发力,核心产品竞争优势明显,销售渠道成熟。在品牌打造方面,公司围绕“江中”和“利活”两个品牌,持续打造10亿级黄金单品健胃消食片、5亿级乳酸菌素片以及深入老中青三代国人心智的草珊瑚含片,并不断巩固胃肠领域护城河,构建咽喉、补益等品类梯队的品牌地位,2023年“江中”品牌价值为376.29亿元,位居医药行业第六。在渠道拓展方面,公司拥有千人规模的非处方药销售队伍,现已覆盖20万家终端药店,与3000家商业紧密合作,渗透50余万家药房及20万家基层医疗终端。   投资建议   公司23年利润端增速亮眼,毛利率有较大提升,因此我们调整业绩预期,预计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43.09/50.69/60.21亿元(前值为45.27/54.27/65.1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1%/17.6%/18.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4/8.32/9.93亿元(前值为6.96/8.13/9.7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1%/18.3%/19.3%,对应估值为20X/17X/14X。我们看好公司未来长期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行业政策变化风险,原材料价格及供应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01-30
    • 四季度利润增长亮眼,销售旺季带动产品进一步放量

      四季度利润增长亮眼,销售旺季带动产品进一步放量

      个股研报
        东阿阿胶(000423)   主要观点:   事件   2024年1月26日,东阿阿胶发布2023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约为11.0-11.6亿元,同比增长41%-49%。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0.3-11.0亿元,同比增长约47%-57%。   事件点评   23Q4单季度利润增长亮眼   经计算,公司单Q4归母净利润3.16~3.76亿元,同比增长18.35%~40.82%;扣非归母净利润3.3~4.0亿元,同比增长33.06%~61.29%。2023年,公司紧紧围绕“增长·效率”发展主题,继续深度践行“价值重塑、业务重塑、组织重塑、精神重塑”,带动业绩高速增长。   股权激励方案推出,长期高增长信心充足   2024年1月3日,东阿阿胶发布第一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计划授予公司骨干人员共185人不超过151.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23%,其中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为24.98元/股。从业绩考核目标来看,东阿阿胶在2024-2026年,ROE分别不低于10%/10.5%/11%,归母净利增速基于2022年复合增速不低于20%,分别为11.23/13.48/16.17亿元;营业利润率分别不低于23%/23.5%/24%。公司此次股权激励的解锁在净资产收益率、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和营业利润率这三个方面都设置了相应的条件,净资产收益率、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两项指标中,除了设置绝对的目标,还加入了与对标企业和同行业的对比,其中对标企业选取的以“中成药”为主营业务,且资产、营业收入规模与公司具可比性的对标样本,包括云南白药、吉林敖东、仁和药业、九芝堂等在内的合计20家企业。按公司目前业绩增速来看,此次股权激励目标相对保守,国企实际业绩有望高于股权激励目标,兑现确定性高。   四季度为公司产品销售旺季,产品有望进一步放量   公司坚定实施药品+健康消费品“双轮驱动”增长模式,阿胶块是公司第一大单品,通过“炼行计划”的推广、消费者沟通、品牌唤醒策略的执行,目前阿胶块的渠道库存已处于良性运转状态,预计2023年产品营收稳健增长。同时,公司启动了复方阿胶浆大品种战略,积极拓展产品新适应症,进行相关临床研究,同时加快药店市场的推广和覆盖,预计2023年产品营销将进一步放量。   此外,“桃花姬”阿胶糕是公司从保健品到消费品的尝试,正在从区域性品牌打造成全国品牌,全面激活品牌年轻化运营,预计阿胶糕2023年产品收入增速较快。阿胶速溶粉于2022年上市,2023年公司焕新主视觉包装,拓展多元化服用场景,预计2023年阿胶粉销量将会进一步增长。扎实落地新品培育战略,着力打造“皇家围场1619”男士滋补品牌,重点布局线下零售市场,持续丰富非阿胶类产品线。   在品牌推广方面,公司与奈雪进行合作推出阿胶奶茶,提升品牌知名度及年轻人群渗透率,多方位品牌唤醒和品牌焕新。   投资建议   公司23年业绩增速亮眼,品牌焕新赋能带来新动力,旺季拉动产品进一步放量,因此我们调整业绩预期,预计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47.81/56.92/67.41亿元(前值为45.71/53.28/63.7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3%/19.1%/18.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20/13.55/16.18亿元(前值为10.12/12.20/14.5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3.5%/21.0%/19.4%,对应估值为30X/25X/21X。我们看好公司未来长期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行业政策变化风险,原材料价格及供应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01-30
    • 主营业务稳步发展,收入规模稳健增长

      主营业务稳步发展,收入规模稳健增长

      个股研报
        康恩贝(600572)   主要观点:   事件   康恩贝发布2023年度业绩预增公告。2023年年度归母净利润预计为5.91亿元-6.80亿元(同比增长65.00%-90.00%);扣非归母净利润预计为5.38亿元-6.04亿元(同比增长11.33%-25.00%)。?事件点评   主营业务增长拉动公司收入增长,盈利能力持续优化   主营业务稳定发展拉动公司收入增长。23年公司营业收入约为67.35亿元,同比增长12.25%,23Q4营业收入约为15.12亿元,同比增长2.58%。   23年公司利润受嘉和生物股份市值变动影响减少约0.75亿元,同期仍维持增长主要由于公司转让江西珍视明药业7.84%股权增加利润0.87亿元。23Q4归母净利润预计为-0.32亿元-0.57亿元,同比-124.47%--56.80%;扣非归母净利润预计为0.28亿元-0.94亿元,同比-31.41%-+132.22%。   23年加大研发投入,创新能力逐步提升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力度,23年全年投入研发约3.14亿元,其中费用化投入约3亿元,同比增长约53%。截至23年上半年完成研发项目新立项40项,同比增长67%,主要为原料及仿制药开发、MAH及医院制剂和上市后临床项目等。目前在研项目共计180余项,其中创新项目20余项。2023年上半年,公司注射用阿奇霉素,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共2个品种(4个品规)取得一致性评价批件,利培酮口服溶液取得仿制药注册批件,吸入用吡非尼酮溶液取得药物临床试验批件,并获取授权及受理专利16项。   投资建议:维持“买入”评级   康恩贝历经了国资入主,混改落地,核心发展战略聚焦中药大健康板块,同时康恩贝十亿元级别单品肠炎宁,竞争格局良好,增长空间较大。根据最新业绩预告以及实际经营测算调整,我们下调了盈利预测,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67.32/77.11/87.74亿元(前值为70.45/80.82/91.3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2%/14.5%/13.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6/8.53/10.15亿元(前值为6.79/8.84/10.4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3.3%/29.9%/19.1%,对应估值为18X/14X/12X。我们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变化风险,研发创新风险等。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01-29
    •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九部门印发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MDI、烧碱价差扩大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九部门印发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MDI、烧碱价差扩大

      化学原料
        主要观点:   行业周观点   本周(2024/1/22-2024/1/26)化工板块整体涨跌幅表现排名第25位,跌幅为-0.89%,走势处于市场整体走势中下游。上证综指涨幅为2.75%,创业板指跌幅为-1.92%,申万化工板块跑输上证综指3.64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指1.03个百分点。   2024年化工行业景气度将延续分化趋势,推荐关注合成生物学、农药、层析介质、代糖、维生素、轻烃化工、COC聚合物、MDI等行业:   (1)合成生物学奇点时刻到来。能源结构调整大背景下,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覆性冲击,低耗能的产品或产业有望获得更长成长窗口。对于传统化工企业而言,未来的竞争在于能耗和碳税的成本,优秀的传统化工企业会利用绿色能源代替方案、一体化和规模化优势来降低能耗成本,亦或新增产能转移至更大的海外市场,从而达到双减的目标。同时,随着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以及“非粮”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的突破,生物基材料有望迎来需求爆发期,需求超预期的高景气赛道,未来有望盈利估值与业绩的双重提升。推荐关注合成生物学领域,重点关注凯赛生物、华恒生物等行业领先企业。   (2)配额政策落地在即,三代制冷剂有望进入高景气周期。24年起三代制冷剂供给进入“定额+持续削减”阶段,同时二代制冷剂加速削减,四代制冷剂因为专利问题价格居高不下难以形成替代,制冷剂供给端持续缩减。同时随着热泵、冷链市场发展以及空调存量市场持续扩张,叠加东南亚国家制冷剂需求扩张等因素,需求端保持稳定增长。未来制冷剂市场供需缺口将会持续扩大,制冷剂价格稳定上涨,拥有较高配额占比的公司将充分受益。建议关注: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昊华科技、永和股份。   (3)电子特气是电子工业的“粮食”,是产业链国产化的核心一环。从全球电子特气市场的角度来看,目前行业呈现出高技术壁垒和高附加值的特征。从国内电子特气市场的角度来看,下游晶圆制造的产业升级迅速与国产高端电子特气市场分散、产能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换而言之,产业链的松散和稀缺也带来了较大的国产替代机遇,率先布局高端产能,拥有丰厚技术储备的企业有望占据先机,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从需求端来看,集成电路/面板/光伏三轮驱动,高端产能需求日益迫切。其中,半导体对特气的拉动主要表现为集成电路高端化带来的量价齐升;平板显示来自于为产业升级与迭代带来的特气品类需求提升;光伏主要表现为装机量快速增长带动量的增长。市场空间方面,预计到2025年,全球电子特气市场规模将达到60.23亿美元,行业规模持续增长,未来空间广阔。综上,电子特气行业核心竞争力可以总结为:提纯的技术+混合的配方+多(全)品类供应的潜力。建议关注有望凭借核心产品向着全品类的平台型公司进发,实现以点破面,最终真正实现电子特气国产化的优质公司:金宏气体、华特气体、中船特气。   (4)轻烃化工成全球性趋势。近十年全球范围内烯烃行业最显著的变革之一是原料轻质化趋势,即烯烃生产原料逐渐由重质石脑油转向更为轻质的低碳烷烃乙烷、丙烷等。经过十年的发展,全球乙烯中轻质化原料占比已从2010年的32%提升到2020年的40%,且除亚洲还有煤头和油头路线的增长,其他所有地区增量均来自于轻质化原料。以乙烷裂解和丙烷脱氢为代表的轻烃化工具有流程短、收率高、成本低的特点,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烯烃结构轻质化的浪潮。同时,轻烃化工还有低碳排、低能耗、低水耗的特点,其副产主要为氢气,能够有效降低循环产业链的用氢成本,并可以向外提供高纯低成本氢能源,符合碳中和背景下低碳节能的全球共识。我们认为,碳中和背景下原料轻质化已成为全球烯烃行业不可逆的趋势,轻烃化工龙头价值有望重估。推荐关注轻烃化工赛道,重点关注卫星化学。   (5)COC聚合物产业化进程加速,国产突围可期。COC/COP(环烯烃共聚物/聚合物)是一类性能优越的材料,这种材料依赖于C5产业链,由C5原料制备得到环烯烃单体,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共聚或者自聚制得COC/COP。其中环烯烃共聚物(COC)具有紫外可见区高透明度等优良的光学性能,低吸水性,高生物相容性等。目前主流的手机摄像镜头均采用以COC/COP为原料的塑料镜片,同时COC/COP近年来也拓展了预灌注、医疗包装、食品包装等用途。近两年,COC/COP国内产业化进程加速,主要原因来自于:1)国内部分企业经过多年研发积累已实现了一定的产业化突破;2)光学领域中消费电子、新能源车等下游产业链明显转移至国内,该材料由日本卡脖子问题日益突出,供应链安全担忧下下游厂商的国产替代意愿加强,从而促使上下游产业化开发进程加快。目前该材料在很多领域仍呈现过高的价格将产品定位于高端应用领域,我们认为市场主要瓶颈仍在供给侧,国产企业有望形成突围,打开市场空间。推荐关注COC聚合物生产环节,重点关注阿科力。   (6)国际巨头撤回报价或减产,钾肥价格有望触底回升。我们认为钾肥价格有望触底回升,行业已进入去库存周期。Canpotex撤回新报价,Nutrien宣布减产,导致短期内钾肥供给下滑,有望消解生产厂商的库存压力。叠加俄罗斯终止《黑海粮食外运协议》,小麦和玉米期货价格均大幅上升,农民粮食种植意愿有所提升,推高了钾肥的需求。综合来看钾肥短期内供需关系失衡,库存主要集中在上游的化肥生产企业上,因此企业或较容易实现对价格的管控,秋季全球各国有望加大钾肥补库力度,钾肥价格将迎来反转。建议关注钾肥领域,重点关注亚钾国际、盐湖股份、藏格矿业、东方铁塔等行业领先企业。   (7)MDI寡头垄断,行业供给格局有望向好。受益于聚氨酯材料应用端的拓展,近20年MDI需求端稳中向好,而且MDI目前仍是公认的高技术壁垒产品,核心技术没有外散,全球MDI厂家共计8家,其中产能主要集中在万华化学、巴斯夫、科思创、亨斯迈、陶氏5家化工巨头中,5家厂商MDI总产能占比达到90.85%。目前受经济下行影响,MDI价格维持底部区间震荡,但单吨利润依旧可观,随着万华收购巨力以及欧洲整体产能持续低位运行,未来MDI供给格局有望向好,随着需求端逐步修复,MDI将成为极少数能够穿越整个经济周期的化工品。推荐关注聚氨酯领域,重点关注万华化学等企业。   化工价格周度跟踪   本周化工品价格周涨幅靠前为醋酸(+5.66%)、苯酚(+4.15%)、PTA(+3.08%)。①醋酸:供应减少,带动价格上行。②苯酚:需求增加,成本上升,带动价格上行。③PTA:供应减少,带动价格上行。   本周化工品价格周跌幅靠前为液氯(-7.91%)、尿素(-5.41%)、硝酸(-5.06%)。①液氯:需求缩减,导致价格下降。②尿素:需求减少,成本下降。③硝酸:需求不足,导致价格下降。   周价差涨幅前五:甲醇(+112.50%)、PTA(+97.40%)、黄磷(+81.97%)、电石法PVC(+20.83%)、有机硅DMC(+8.14%)。周价差跌幅前五:涤纶短纤(-210.82%)、顺酐法BDO(-49.54%)、PVA(-47.97%)、PET(-37.63%)、双酚A(-21.64%)。   化工供给侧跟踪   本周行业内主要化工产品共有175家企业产能状况受到影响,较上周统计数量增加5家,其中统计新增检修18家,重启13家。本周新增检修主要集中在丙烯,丙烯酸,涤纶长丝,合成氨等,预计2024年2月上旬共有4家企业重启生产。   重点行业周度跟踪   1、石油石化:原油供应减少,油价上涨。建议关注中国海油、卫星化学、广汇能源   原油:供应减少,油价上涨。供应方面:北达科他州石油产量持续下降。1月18日,美国最大产油州北达科他州的管道管理部门表示,由于极端寒冷天气和运营挑战,目前约40%的石油生产仍处于关闭状态。北达科他州是第三大石油生产州,该州管道管理局称,石油产量估计下降50-55万桶/日。1月22日,据北达科他州管道当局表示,由于极端寒冷的天气以及运营方面的挑战,北达科塔州超过20%的石油产量仍关闭。北达科他州管道管理局表示,这个全美第三大石油生产州的产量预计将下滑25万桶/日,至30万桶/日。相比之下,上周五减产35万桶至40万桶/日。此外,利比亚最大油田恢复生产。在利比亚,自本月初以来因抗议活动而停止生产的抗议活动结束后,日产30万桶的Sharara油田于1月21日恢复生产。挪威原油产量增加。挪威近海管理局(NOD)的数据显示,12月份挪威原油产量升至185万桶/日,高于上月的181万桶/日,超出分析师预测的181万桶/日。库存方面,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减少。1月24日,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商业原油和馏分油库存减少,而汽油库存增加。美国原油库存减少920万桶,至4.2068亿桶;汽油库存增加490万桶,至2.5298亿桶;包括柴油和取暖油的馏分油库存下降140万桶,至1.3334亿桶。需求方面,上周成品油和汽油需求下降。上周美国成品油日均需求和汽油日均需求下降至一年来的最低水平。截止2024年1月19日当周,美国石油需求总量日均1955.6万桶,比前一周低31.2万桶;其中美国汽油日需求量788万桶,比前一周低38.8万桶。但是,中国降准有望提振原油需求。1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中国人民银行将于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1月25日将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并持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此举预计将支撑经济复苏,有望提振原油需求。   2、LNG:供应增加,LNG价格下跌。供应方面:国产资源供应面保持稳定,暂无波动;进口LNG方面,前期降价排库明显,华南接收站窗口期出货结束,整体供应量相对减少,但进口成本下降,进口船期相对较多,预计下周海气供应依旧充足。需求方面:冷空气带动城燃补库需求,前期连降之下LNG对比其化替代能源经济优势增强,液厂在成本支撑下挺价意愿明显,行情顺势走高,且临近春节,部分物流企业提前放假,运力紧张,贸易商提前囤货意愿较强。预计下周气温回升之后,城燃需求回落,国产LNG价格重心趋稳,调整幅度在50-200元/吨,建议业内人士时刻关注行情变化,谨慎操作。   3、油价维持高位,油服行业受益。通用电气公司的油田服务机构贝克休斯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1月19日的一周,美国在线钻探油井数量497座,为11月中旬以来的最低水平,比前周减少2座;比去年同期减少116座。   4、磷肥及磷化工:磷酸铁价格维稳,一铵、二铵价格下跌。建议关注云天化、川发龙蟒、川恒股份   磷酸铁:供需双弱,磷酸铁价格维稳。供应方面:原料供应上,国内净化磷酸开工开始下滑,部分工厂开始停产,降负荷。主要体现在西南地区;工业级磷铵方面,少数云南、四川企业春节前陆续停机或复产,西南供应市场产量窄幅整理,场内增减并现,主以减量为主。需求方面:周内动力电芯行情回暖,部分下游电芯厂增加对铁锂的采购量,叠加节前电芯厂普遍备有库存,周内下游需求订单较之12月有所增量,然订单多集中在头部铁锂厂手中,中小铁锂厂依旧订单缺乏。   一铵:供需双弱,一铵价格下跌。供应方面:本周一铵行业周度开工49.40%,平均日产2.77万吨,周度总产量为19.25万吨,本周一铵开工和产量继续保持下行,主要源于安徽地区、湖北地区,陕西地区部分厂家受需求面疲软影响减量生产或装置停车,其余地区生产情况暂稳。   整体来看,本周一铵产量有所减少。需求方面:国内复合肥市场弱势震荡,多方利空下,当前复合肥市场陷入僵持,多数企业出货不畅,库存压力增加,灵活降负生产,加之临近春节,停车企业有增多迹象。据百川盈孚不完全统计,本周复合肥平均开工负荷35.74%,较上周减少2.09%,开工水平继续降低。   二铵:供需双弱,二铵价格下跌。原料方面,本周磷酸二铵平均成本价格弱势运行。硫磺长江港口固体颗粒由上周820元/吨涨至本周的850元/吨,上涨30元/吨,二铵成本上涨13.2元/吨(备注:64%二铵吨耗硫磺0.44吨)。合成氨湖北市场价由上周2850元/吨降至本周的27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9页
      2024-01-29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