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338)

    • 医疗器械行业2025年中报总结及展望:高值耗材走出集采影响,设备和IVD板块复苏在望

      医疗器械行业2025年中报总结及展望:高值耗材走出集采影响,设备和IVD板块复苏在望

      医疗器械
        高值耗材走出集采影响:2020年自冠脉支架集采以来,高值耗材领域经过了多轮国家集采和省级联盟集采,出厂价端的调整和库存退换货均处理完成。通过集采,各细分领域的头部公司市场份额提升(通过抢占外资份额),新进医院数量显著提升,产品也得到了高等级医院及医生的认可,同时,这些头部公司发力海外市场,抢占更大的市场。部分公司的盈利能力已经回到了集采前水平,如骨科、心血管、微创外科等。建议关注各细分领域的头部公司。   设备和IVD板块复苏在望:(1)设备板块:预计2025Q3设备公司的财务报表修复即能看到明显改善。(2)IVD板块:预计2025Q4即能看到部分公司有所改善,行业整体可能在2026H1见底回升。   投资推荐:   (1)高成长板块:高成长、赛道逻辑正的成长类标的血管介入板块(微电生理、惠泰医疗、归创通桥、迈普医学);   (2)走出集采影响+出海顺利:骨科(春立医疗、三友医疗)、人工晶状体(爱博医疗)、化学发光(亚辉龙、安图、新产业);   (3)业绩改善+泛科技主题+自主可控方向:设备(联影医疗、澳华内镜、奕瑞科技、华大智造)、脑机接口+康复机器人(伟思医疗、翔宇医疗、麦澜德、美好医疗);   (4)其他价值股:维力医疗、三鑫医疗、三诺生物、瑞迈特等。   风险提示:(1)医疗反腐行动持续进展,部分设备招投标延期,进而影响设备类公司经营业绩风险;(2)市场竞争加剧风险;(3)出口订单波动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0页
      2025-09-24
    • 2025Q2收入提速,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

      2025Q2收入提速,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

      个股研报
        联影医疗(688271)   主要观点:   事件:   公司近期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16亿元,同比增长12.79%;归母净利润9.98亿元,同比增长5.03%;扣非归母净利润9.66亿元,同比增长21.01%。   其中,公司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5.38亿元,同比增长18.60%;归母净利润6.28亿元,同比增长6.99%;扣非归母净利润5.87亿元,同比增长17.96%。   事件点评   2025Q2业绩改善,国内外业务均实现正增长   2025Q2,公司营业收入35.38亿元,同比增长18.60%,收入增速较2025Q1显著提升,主要系2025Q2国内终端招采持续恢复,公司库存去化顺利,设备和服务均实现较快增长。2025H1公司实现设备收入48.90亿元(同比+7.61%),服务收入8.16亿元(同比+32.21%)。   2025年上半年,分产品来看:   MR:收入19.68亿元(同比+16.81%),市场份额持续稳健提升。(1)5.0T:全国累计装机量突破40台,中国市场份额同比提升超过20pct,增长势头强劲。(2)3.0T:中国市场占有率同比提升超5pct。   CT:收入15.15亿元(同比-6.37%),公司高端CT产品不断取得突破:2025年7月,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双宽体双源CT系统uCTSiriuX纳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uCTATLASPro/Elite等新一代旗舰产品逐步导入市场;2025年8月25日,公司自主研发的中国首款光子计数能谱CTuCTUltima获批上市,成为全球范围内首家实现光子计数能谱CT商业化落地的中国企业。   MI:收入8.41亿元(同比+13.15%),截至2025H1,公司累计实现全球600多台分子影像设备装机,覆盖中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德国、法国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市场PET/CT累计装机超150台,全球长轴PET/CT装机量居首。   XR:收入3.24亿元(同比+26.36%),2025年5月uAngioAVIVA系统获得美国FDA认证、6月取得欧盟CE认证,成为首个且唯一同时获得NMPA、CE及FDA三重权威认证的国产DSA系统。   RT:收入2.42亿元(同比持平),中国市场占有率同比提升约18pct。   海外市场占比稳步提升,服务收入保持高增长   2025年上半年,公司海外收入同比增长22.48%至11.42亿元,收入占比达18.99%,成为带动整体增长的重要引擎。北美、欧洲、印度、拉丁美洲及新兴市场均实现多笔订单签约。目前公司海外项目交付和客户跟进节奏在持续提速,预计下半年随着海外项目的转化进度加快,海外业务将回到更为快速的收入增长区间。   2025年上半年,公司服务收入达8.16亿元,同比增长32.21%,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13.56%,海外市场的服务收入增速尤为突出。凭借长期合作模式与深度价值服务,公司用户黏性不断增强,服务价值持续提升。随着装机基数扩大和市占率稳步提升,服务业务预计将保持持续增长,并进一步带动整体盈利能力提升,为研发投入、全球布局及战略性资源配置奠定坚实基础。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21.64/144.88/176.12亿元,收入增速分别为18.1%、19.1%、21.6%,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18.02/24.07/32.60亿元(2025-2027年前值预测为18.02/24.08/32.59亿元),增速分别为42.8%、33.6%、35.5%,2025-2027年EPS预计分别为2.19/2.92/3.96元,对应2025-2027年的PE分别为68x/51x/37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能投产不及预期风险;   新业务增长不及预期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5-09-23
    • 2025Q2业绩符合预期,盈利能力提升

      2025Q2业绩符合预期,盈利能力提升

      个股研报
        伟思医疗(688580)   主要观点:   事件:   公司发布2025年中期报告,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10亿元(yoy+9.85%),归母净利润0.69亿元(yoy+39.71%),扣非归母净利润0.64亿元(yoy+46.30%)。   其中2025Q2实现营业收入1.15亿元(yoy+10.23%),归母净利润0.36亿元(yoy+29.56%)。   事件点评   2025Q2公司费用率持续改善,利润端大幅增长   2025Q1/Q2公司营收同比增长9.40%/10.23%,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52.71%/29.56%,显著高于收入增速。2025Q1/Q2公司毛利率约66.65%/65.62%,较2024Q4有所恢复,仍低于2024Q1同期水平。2025H1公司盈利能力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期间费用水平优化,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均有所下降,主要系去年同期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及公司运营效率提升所致。   基石业务稳健,激光射频、电生理类产品高速增长   分产品看,2025年上半年,公司激光射频类收入2158万元(yoy+64.3%),增长最为强劲,主要由盆底射频、钬激光及皮秒激光等新品放量带动;电生理类收入4036万元(yoy+36.2%),实现高速增长;电刺激类收入1771万元(yoy+9.2%),受益于新一代VisheeNEO平台的推出,业务企稳回升;耗材及配件收入4088万元(yoy+11.3%),保持稳健增长;磁刺激类收入8301万元(yoy-2.5%),受市场竞争加剧影响略有下滑。   公司股权激励也向市场展示了极强的信心,2025年,公司发布《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以2024年营业收入为基数,2025年及2026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不低于18%、40%,两年复合增速约为18%。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收入有望分别实现4.73亿元、5.61亿元和6.6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到18.2%、18.6%和19.1%;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1.34亿元、1.60亿元和1.9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1.8%、19.3%和20.0%。2025-2027年的EPS分别为1.40元、1.67元和2.01元,对应PE估值分别为35x、30x和25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5-09-23
    • HIV全病程覆盖,长效预防针剂即将IND

      HIV全病程覆盖,长效预防针剂即将IND

      个股研报
        艾迪药业(688488)   主要观点:   事件   2025年8月28日,艾迪药业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实现营业收入3.62亿元,同比+100.19%;归母净利润0.09亿元,同比扭亏为盈;扣非归母净利润-0.05亿元,同比减亏90.41%。其中HIV新药实现销售收入1.29亿元,同比+58.49%。   单季度来看,公司2025Q2收入为1.65亿元,同比+86.71%;归母净利润为-0.06亿元,同比减亏79.9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13亿元,同比减亏65.19%。   点评   营收增长降低费用率,研发稳定投入   2025上半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65.58%,同比+16.83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59.88%,同比-26.45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34.32%,同比+2.46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12.19%,同比-12.96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1.89%,同比-1.74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11.48%,同比-14.20个百分点,研发费用总额0.44亿元,同比-7.67%;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0.24亿元,同比转正,为报告期内收入增长、销售回款增加所致。   ACC017研究入选权威会议,一线起始治疗用药潜力   短效口服制剂方面,公司自主研发的创新整合酶抑制剂(INSTI)ACC017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入选第26届国际HIV、肝炎及其他抗病毒药物临床药理学研讨会,其I/II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初治人群中,ACC017片10天单药治疗即可实现1.44-2.34log10copies/mL的病载下降,联合核苷骨干药物治疗18天病载抑制百分比超过90%。此外,ACC017耐受性与安全性良好,药代/药效学关系清晰,充分支持ACC017进一步作为一线起始治疗方案进行临床开发,并且以其为核心的三联复方制剂已提交IND申请并获受理。从应对耐药挑战的ANV(艾诺韦林)优化方案,到潜力新型INSTI ACC017的全周期研发探索,公司持续巩固其艾滋病全病程治疗布局。   除新一代口服创新药外,面向不同支付市场,公司推进仿制药开发,其研发进展顺利:ADC201(多替拉韦钠片)的ANDA申请已获受理;ADC202(达芦那韦片)已完成原料药上市登记和制剂ANDA申请,并获受理;改良型新药项目ADC205(整合酶抑制剂+两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的三联复方)已完成小试开发,正在进行小试放大和工程批的准备工作。   自研长效预防制剂即将申报IND,布局半年以上给药周期   长效预防制剂方面,公司也已于2024年11月和2025年1月分别完成两个长效药物新分子的专利优先权申请,并均获受理。基于多个先导化合物,公司正持续开展分子优化设计与成药性评价,不断拓展长效药物研发的深度与广度,致力于开发具备半年乃至更长给药周期、更高安全性的候选分子。目前,公司已完成1个全新分子的预毒理试验,并全面启动IND申报前的药学与非临床研究,并计划于年底前完成IND申报。   投资建议:维持“买入”评级   我们看好核心产品的市场稀缺性,以及公司在艾滋病领域全面的产品布局。预计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7.5/9.8/12.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9.1%/30.4%/32.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1.1/2.7亿元,分别同比扭亏为盈/+1045.2%/+144.4%,对应估值为644X/56X/23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艾诺韦林、艾诺米替销售浮动的风险;人源蛋白销售浮动的风险;整合酶抑制剂等新药研发风险;新药审批不及预期的风险;政策不确定性的风险等。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5-09-23
    •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科迪华拟分拆种业和植保公司,英力士关停欧洲PO/PG装置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科迪华拟分拆种业和植保公司,英力士关停欧洲PO/PG装置

      化学制品
        主要观点:   行业周观点   本周(2025/09/15-2025/09/19)化工板块整体涨跌幅表现排名第20位,涨跌幅为-1.33%,走势处于市场整体中下游。上证综指涨跌幅为-1.30%,创业板指涨跌幅为2.34%,申万化工板块跑输上证综指0.03个百分点,跑输创业板指3.67个百分点。   2025年化工行业景气度将延续分化趋势,推荐关注合成生物学、农药、层析介质、代糖、维生素、轻烃化工、COC聚合物、MDI等行业:   (1)合成生物学奇点时刻到来。能源结构调整大背景下,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覆性冲击,低耗能的产品或产业有望获得更长成长窗口。对于传统化工企业而言,未来的竞争在于能耗和碳税的成本,优秀的传统化工企业会利用绿色能源代替方案、一体化和规模化优势来降低能耗成本,亦或新增产能转移至更大的海外市场,从而达到双减的目标。同时,随着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以及“非粮”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的突破,生物基材料有望迎来需求爆发期,需求超预期的高景气赛道,未来有望盈利估值与业绩的双重提升。推荐关注合成生物学领域,重点关注凯赛生物、华恒生物等行业领先企业。   (2)配额政策落地在即,三代制冷剂有望进入高景气周期。24年起三代制冷剂供给进入“定额+持续削减”阶段,同时二代制冷剂加速削减,四代制冷剂因为专利问题价格居高不下难以形成替代,制冷剂供给端持续缩减。同时随着热泵、冷链市场发展以及空调存量市场持续扩张,叠加东南亚国家制冷剂需求扩张等因素,需求端保持稳定增长。未来制冷剂市场供需缺口将会持续扩大,制冷剂价格稳定上涨,拥有较高配额占比的公司将充分受益。相关公司: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昊华科技、永和股份等相关公司。   (3)电子特气是电子工业的“粮食”,是产业链国产化的核心一环。从全球电子特气市场的角度来看,目前行业呈现出高技术壁垒和高附加值的特征。从国内电子特气市场的角度来看,下游晶圆制造的产业升级迅速与国产高端电子特气市场分散、产能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换而言之,产业链的松散和稀缺也带来了较大的国产替代机遇,率先布局高端产能,拥有丰厚技术储备的企业有望占据先机,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从需求端来看,集成电路/面板/光伏三轮驱动,高端产能需求日益迫切。其中,半导体对特气的拉动主要表现为集成电路高端化带来的量价齐升;平板显示来自于为产业升级与迭代带来的特气品类需求提升;光伏主要表现为装机量快速增长带动量的增长。综上,电子特气行业核心竞争力可以总结为:提纯的技术+混合的配方+多(全)品类供应的潜力。相关公司:有望凭借核心产品向着全品类的平台型公司进发,实现以点破面,最终真正实现电子特气国产化的优质公司金宏气体、华特气体、中船特气。   (4)轻烃化工成全球性趋势。近十年全球范围内烯烃行业最显著的变革之一是原料轻质化趋势,即烯烃生产原料逐渐由重质石脑油转向更为轻质的低碳烷烃乙烷、丙烷等。经过十年的发展,全球乙烯中轻质化原料占比逐步提升,且除亚洲还有煤头和油头路线的增长,其他所有地区增量均来自于轻质化原料。以乙烷裂解和丙烷脱氢为代表的轻烃化工具有流程短、收率高、成本低的特点,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烯烃结构轻质化的浪潮。同时,轻烃化工还有低碳排、低能耗、低水耗的特点,其副产主要为氢气,能够有效降低循环产业链的用氢成本,并可以向外提供高纯低成本氢能源,符合碳中和背景下低碳节能的全球共识。我们认为,碳中和背景下原料轻质化已成为全球烯烃行业不可逆的趋势,轻烃化工头部企业价值有望重估。推荐关注轻烃化工赛道,重点关注卫星化学。   (5)COC聚合物产业化进程加速,国产突围可期。COC/COP(环烯烃共聚物/聚合物)是一类性能优越的材料,这种材料依赖于C5产业链,由C5原料制备得到环烯烃单体,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共聚或者自聚制得COC/COP。其中环烯烃共聚物(COC)具有紫外可见区高透明度等优良的光学性能,低吸水性,高生物相容性等。目前主流的手机摄像镜头均采用以COC/COP为原料的塑料镜片,同时COC/COP近年来也拓展了预灌注、医疗包装、食品包装等用途。近两年,COC/COP国内产业化进程加速,主要原因来自于:1)国内部分企业经过多年研发积累已实现了一定的产业化突破;2)光学领域中消费电子、新能源车等下游产业链明显转移至国内,该材料由日本卡脖子问题日益突出,供应链安全担忧下下游厂商的国产替代意愿加强,从而促使上下游产业化开发进程加快。目前该材料在很多领域仍呈现过高的价格将产品定位于高端应用领域,我们认为市场主要瓶颈仍在供给侧,国产企业有望形成突围,打开市场空间。建议关注COC聚合物生产环节,相关公司阿科力。   (6)国际巨头撤回报价或减产,钾肥价格有望触底回升。我们认为钾肥价格有望触底回升,行业已进入去库存周期。Canpotex撤回新报价,Nutrien宣布减产,导致短期内钾肥供给下滑,有望消解生产厂商的库存压力。叠加俄罗斯终止《黑海粮食外运协议》,小麦和玉米期货价格均大幅上升,农民粮食种植意愿有所提升,推高了钾肥的需求。综合来看钾肥短期内供需关系失衡,库存主要集中在上游的化肥生产企业上,因此企业或较容易实现对价格的管控,秋季全球各国有望加大钾肥补库力度,钾肥价格将迎来反转。建议关注钾肥领域,相关公司亚钾国际、盐湖股份、藏格矿业、东方铁塔等行业领先企业。   2/32   (7)MDI寡头垄断,行业供给格局有望向好。受益于聚氨酯材料应用端的拓展,近20年MDI需求端稳中向好,而且MDI目前仍是公认的高技术壁垒产品,核心技术没有外散,全球MDI厂家共计8家,其中产能主要集中在万华化学、巴斯夫、科思创、亨斯迈、陶氏5家化工巨头中,5家厂商MDI总产能占比达到90.85%。目前受经济下行影响,MDI价格维持底部区间震荡,但单吨利润依旧可观,随着万华收购巨力以及欧洲整体产能持续低位运行,未来MDI供给格局有望向好,随着需求端逐步修复,MDI将成为极少数能够穿越整个经济周期的化工品。推荐关注聚氨酯领域,重点关注万华化学等企业。   化工价格周度跟踪   涨幅前五:液氯(华东)(67.69%)、醋酸(华东)(3.26%)、电石(华东含税)(2.60%)、丙烯酸(精酸华东)(2.14%)、环氧丙烷(华东)(1.95%)。   跌幅前五:己内酰胺(华东CPL)(-1.71%)、磷酸(85%工业,华东)(-1.45%)、涤纶长丝FDY(50D,吴江)(-1.33%)、天然橡胶(全乳标准1#,上海)(-1.32%)、聚丙烯PP(共聚,上海石化)(-1.32%)。   周价差涨幅前五:顺酐法BDO(99.58%)、涤纶短纤(21.63%)、双酚A(11.51%)、醋酸(8.13%)、电石法PVC(7.99%)。   周价差跌幅前五:甲醇(-31.55%)、黄磷(-24.73%)、PVA(-20.43%)、己二酸(-13.41%)、PTA(-9.35%)。   化工供给侧跟踪   据不完全统计,本周行业内主要化工产品共有162家企业产能状况受到影响,其中统计新增检修13家,重启7家。   风险提示   政策扰动;技术扩散;新技术突破;全球知识产权争端;全球贸易争端;碳排放趋严带来抢上产能风险;油价大幅下跌风险;经济大幅下滑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0页
      2025-09-22
    • 合成生物学周报:安徽公示2025“揭榜挂帅”攻关目录,陶氏实现汽车聚氨酯高效回收

      合成生物学周报:安徽公示2025“揭榜挂帅”攻关目录,陶氏实现汽车聚氨酯高效回收

      化学制品
        主要观点:   华安证券化工团队发表的《合成生物学周报》是一份面向一级市场、二级市场,汇总国内外合成生物学相关领域企业信息的行业周报。   目前生命科学基础前沿研究持续活跃,生物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并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类应对生命健康、气候变化、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重大挑战提供了崭新的解决方案。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生物经济万亿赛道呼之欲出。   合成生物学指数是华安证券研究所根据上市公司公告等汇总整理由58家业务涉及合成生物学及其相关技术应用的上市公司构成并以2020年10月6日为基准1000点,指数涵盖化工、医药、工业、食品、生物医药等多领域公司。本周(2025/09/08-2025/09/12)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上涨0.61个百分点至1225.55。上证综指上涨1.52%,创业板指上涨2.10%,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跑输上证综指0.91个百分点,跑输创业板指1.49个百分点。   2025年生物质利用领域“揭榜挂帅”技术需求榜单发布   9月1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发布2025年生物质利用领域技术攻关类“揭榜挂帅”技术需求榜单(桂科发〔2025〕382号),包括生物质柔性糖平台与生物基材料合成、餐厨废弃物生物合成PHA、生物甲烷燃料制备3个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榜单,明确各榜单需求单位、研究目标、内容、揭榜方任务及考核指标,同时要求国内符合条件的揭榜方(与发榜方非同一单位或下属子公司)在相应时间前在“广西科技管理信息平台”申报,后续将经形式审查、评审推荐、组织对接后发布揭榜公告。(资料来源:synbio深波,华安证券研究所)   安徽公示2025“揭榜挂帅”攻关目录   近日,在公示的《2025年制造业“揭榜挂帅”招才引智专项攻关指导目录》中,多项技术攻关任务涉及非粮生物质利用、生物基材料等研发与产业化,包括3个生物基皮革和汽车内饰类项目(如生物基生态皮革需满足拉伸强度≥10MPa等物理性能及环保、降解等要求,生物基聚氨酯复合材料生物基含量达40%以上等)、2个聚乳酸纤维类项目(如功能复合纤维耐湿热老化等性能要求,水解可调纤维的可纺性及降解周期等)、1个绿色复合材料项目(生物质基木塑海洋板需满足生物质含量等指标)、2个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项目(农业废弃物转化的产气率等指标,生物基土壤调理材料的炭得率及作物增产等)。(资料来源:生物基能源与材料,华安证券研究所)   中国农大廖小军团队:细菌芽孢展示系统造稳定酶制剂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廖小军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TrendsinFoodScience&Technology》发表论文,系统梳理食品工业中细菌芽孢表面展示系统的生物学原理、构建策略、应用现状及优化方法,深入分析潜力优化途径并展望未来方向。该系统通过将外源靶蛋白锚定芽孢表面实现酶的稳定固定与功能强化,具有枯草芽孢杆菌芽孢安全、极端环境抗性强、蛋白表达与固定化一步完成等优势,在食品安全控制、工业废水处理和食品加工等领域前景广阔;研究人员正通过调控芽孢形成条件、筛选锚定蛋白等策略提升效率与催化性能,为食品工业提供绿色安全、环境耐受且经济可行的生物催化解决方案。该研究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中国农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饶雷副教授为通讯作者,在读博一学生孟秋宇为第一作者。(资料来源:synbio深波,华安证券研究所)   华熙生物入股圣诺医药,首次投资小核酸和RNAi技术领域   近日,华熙生物通过香港子公司认购圣诺医药约1.38亿港元股份(持股约9.44%),作为战略投资人将探讨业务合作,这是其首次布局小核酸和RNAi技术,拟在衰老干预等领域探索,双方将在原料(如透明质酸)、技术(如RNAi与透明质酸结合)及定向减脂等医美领域协同;圣诺医药是亚太首家小核酸药物上市公司,拥有PNP(非肝脏靶向)等递送平台,核心项目STP705定向减脂等进展良好,小核酸药物为热门赛道,应用场景广泛,此次合作有助华熙生物拓展医药医美领域创新优势。(资料来源:synbio深波,华安证券研究所)   陶氏实现汽车聚氨酯高效回收   近日,陶氏与GruppoFiori合作开发的开创性工艺在报废车辆聚氨酯废料回收领域取得突破,无需复杂拆解即可获取高纯度废料,为化学解聚(将材料分解为原始构建单元)提供关键支撑,有望改变回收行业格局并实现汽车领域聚氨酯大规模再利用。一辆普通汽车含约28公斤聚氨酯(座椅占10-15公斤),传统回收因需大量人工拆解面临成本与物流挑战,而新工艺结合了GruppoFiori的车辆回收分选经验与陶氏的材料科学优势,源于2024年备忘录并已推进至试点阶段,可将聚氨酯泡沫从填埋场转移并重新引入供应链,与陶氏Renuva™回收材料组合契合。双方强调合作对构建汽车闭环供应链的重要性,能助力企业在保持聚氨酯性能的同时实现可持续目标,“测试-学习”方法加速了技术突破,为未来工业化实施注入动力。(资料来源:可持续塑料与燃料,华安证券研究所)   风险提示   认证与监管成本提升;技术扩散;新技术突破;研发投入回报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地缘政治与跨国合作风险;经济大幅下滑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0页
      2025-09-18
    •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日本三大化工巨头整合聚烯烃产业,泛能拓钛白粉业务暂停生产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日本三大化工巨头整合聚烯烃产业,泛能拓钛白粉业务暂停生产

      化学制品
        主要观点:   行业周观点   本周(2025/09/08-2025/09/12)化工板块整体涨跌幅表现排名第12位,涨跌幅为2.36%,走势处于市场整体中上游。上证综指涨跌幅为1.52%,创业板指涨跌幅为2.10%,申万化工板块跑赢上证综指0.83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指0.25个百分点。   2025年化工行业景气度将延续分化趋势,推荐关注合成生物学、农药、层析介质、代糖、维生素、轻烃化工、COC聚合物、MDI等行业:   (1)合成生物学奇点时刻到来。能源结构调整大背景下,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覆性冲击,低耗能的产品或产业有望获得更长成长窗口。对于传统化工企业而言,未来的竞争在于能耗和碳税的成本,优秀的传统化工企业会利用绿色能源代替方案、一体化和规模化优势来降低能耗成本,亦或新增产能转移至更大的海外市场,从而达到双减的目标。同时,随着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以及“非粮”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的突破,生物基材料有望迎来需求爆发期,需求超预期的高景气赛道,未来有望盈利估值与业绩的双重提升。推荐关注合成生物学领域,重点关注凯赛生物、华恒生物等行业领先企业。   (2)配额政策落地在即,三代制冷剂有望进入高景气周期。24年起三代制冷剂供给进入“定额+持续削减”阶段,同时二代制冷剂加速削减,四代制冷剂因为专利问题价格居高不下难以形成替代,制冷剂供给端持续缩减。同时随着热泵、冷链市场发展以及空调存量市场持续扩张,叠加东南亚国家制冷剂需求扩张等因素,需求端保持稳定增长。未来制冷剂市场供需缺口将会持续扩大,制冷剂价格稳定上涨,拥有较高配额占比的公司将充分受益。相关公司: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昊华科技、永和股份等相关公司。   (3)电子特气是电子工业的“粮食”,是产业链国产化的核心一环。从全球电子特气市场的角度来看,目前行业呈现出高技术壁垒和高附加值的特征。从国内电子特气市场的角度来看,下游晶圆制造的产业升级迅速与国产高端电子特气市场分散、产能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换而言之,产业链的松散和稀缺也带来了较大的国产替代机遇,率先布局高端产能,拥有丰厚技术储备的企业有望占据先机,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从需求端来看,集成电路/面板/光伏三轮驱动,高端产能需求日益迫切。其中,半导体对特气的拉动主要表现为集成电路高端化带来的量价齐升;平板显示来自于为产业升级与迭代带来的特气品类需求提升;光伏主要表现为装机量快速增长带动量的增长。综上,电子特气行业核心竞争力可以总结为:提纯的技术+混合的配方+多(全)品类供应的潜力。相关公司:有望凭借核心产品向着全品类的平台型公司进发,实现以点破面,最终真正实现电子特气国产化的优质公司金宏气体、华特气体、中船特气。   (4)轻烃化工成全球性趋势。近十年全球范围内烯烃行业最显著的变革之一是原料轻质化趋势,即烯烃生产原料逐渐由重质石脑油转向更为轻质的低碳烷烃乙烷、丙烷等。经过十年的发展,全球乙烯中轻质化原料占比逐步提升,且除亚洲还有煤头和油头路线的增长,其他所有地区增量均来自于轻质化原料。以乙烷裂解和丙烷脱氢为代表的轻烃化工具有流程短、收率高、成本低的特点,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烯烃结构轻质化的浪潮。同时,轻烃化工还有低碳排、低能耗、低水耗的特点,其副产主要为氢气,能够有效降低循环产业链的用氢成本,并可以向外提供高纯低成本氢能源,符合碳中和背景下低碳节能的全球共识。我们认为,碳中和背景下原料轻质化已成为全球烯烃行业不可逆的趋势,轻烃化工头部企业价值有望重估。推荐关注轻烃化工赛道,重点关注卫星化学。   (5)COC聚合物产业化进程加速,国产突围可期。COC/COP(环烯烃共聚物/聚合物)是一类性能优越的材料,这种材料依赖于C5产业链,由C5原料制备得到环烯烃单体,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共聚或者自聚制得COC/COP。其中环烯烃共聚物(COC)具有紫外可见区高透明度等优良的光学性能,低吸水性,高生物相容性等。目前主流的手机摄像镜头均采用以COC/COP为原料的塑料镜片,同时COC/COP近年来也拓展了预灌注、医疗包装、食品包装等用途。近两年,COC/COP国内产业化进程加速,主要原因来自于:1)国内部分企业经过多年研发积累已实现了一定的产业化突破;2)光学领域中消费电子、新能源车等下游产业链明显转移至国内,该材料由日本卡脖子问题日益突出,供应链安全担忧下下游厂商的国产替代意愿加强,从而促使上下游产业化开发进程加快。目前该材料在很多领域仍呈现过高的价格将产品定位于高端应用领域,我们认为市场主要瓶颈仍在供给侧,国产企业有望形成突围,打开市场空间。建议关注COC聚合物生产环节,相关公司阿科力。   (6)国际巨头撤回报价或减产,钾肥价格有望触底回升。我们认为钾肥价格有望触底回升,行业已进入去库存周期。Canpotex撤回新报价,Nutrien宣布减产,导致短期内钾肥供给下滑,有望消解生产厂商的库存压力。叠加俄罗斯终止《黑海粮食外运协议》,小麦和玉米期货价格均大幅上升,农民粮食种植意愿有所提升,推高了钾肥的需求。综合来看钾肥短期内供需关系失衡,库存主要集中在上游的化肥生产企业上,因此企业或较容易实现对价格的管控,秋季全球各国有望加大钾肥补库力度,钾肥价格将迎来反转。建议关注钾肥领域,相关公司亚钾国际、盐湖股份、藏格矿业、东方铁塔等行业领先企业。   2/32   (7)MDI寡头垄断,行业供给格局有望向好。受益于聚氨酯材料应用端的拓展,近20年MDI需求端稳中向好,而且MDI目前仍是公认的高技术壁垒产品,核心技术没有外散,全球MDI厂家共计8家,其中产能主要集中在万华化学、巴斯夫、科思创、亨斯迈、陶氏5家化工巨头中,5家厂商MDI总产能占比达到90.85%。目前受经济下行影响,MDI价格维持底部区间震荡,但单吨利润依旧可观,随着万华收购巨力以及欧洲整体产能持续低位运行,未来MDI供给格局有望向好,随着需求端逐步修复,MDI将成为极少数能够穿越整个经济周期的化工品。推荐关注聚氨酯领域,重点关注万华化学等企业。   化工价格周度跟踪   涨幅前五:液氯(华东)(21.69%)、丙烯酸(精酸华东)(5.66%)、三氯乙烯(山东滨化)(4.44%)、苯酚(华东)(3.46%)、双酚A(华东)(2.82%)。   跌幅前五:丁基橡胶(1751,燕山石化)(-11.25%)、NYMEX天然气(期货)(-4.33%)、DMF(华东)(-3.68%)、天然橡胶(全乳标准1#,上海)(-3.21%)、硝酸(安徽)98%(-3.13%)。   周价差涨幅前五:顺酐法BDO(695.00%)、甲醇(34.27%)、醋酸乙烯(21.28%)、双酚A(9.69%)、PET(6.47%)。   周价差跌幅前五:己二酸(-28.57%)、DMF(-17.33%)、磷肥DAP(-15.51%)、PVA(-11.02%)、PTA(-10.32%)。   化工供给侧跟踪   据不完全统计,本周行业内主要化工产品共有162家企业产能状况受到影响,其中统计新增检修7家,重启11家。   风险提示   政策扰动;技术扩散;新技术突破;全球知识产权争端;全球贸易争端;碳排放趋严带来抢上产能风险;油价大幅下跌风险;经济大幅下滑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0页
      2025-09-16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创新药面临分化,持续看好医药板块创新方向(药+械)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创新药面临分化,持续看好医药板块创新方向(药+械)

      中药
        主要观点:   本周行情回顾:板块下跌   本周医药生物指数下跌0.36%,跑输沪深300指数1.75个百分点,跑输上证综指1.89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30。9月12日(本周五),医药生物行业PE(TTM,剔除负值)为29X,位于2012年以来“均值-1X标准差”和“均值-2X标准差”之间,较9月5日PE下跌0.3,比2012年以来均值(33X)低4个单位。本周,13个医药III级子行业中,8个子行业上涨,5个子行业下跌。其中,医疗设备为涨幅最大的子行业,上涨3.02%;化学制剂为涨幅最小的子行业,下跌2.83%。9月12日(本周五)估值最高的子行业为疫苗,PE(TTM)为59X。   本周个股表现:A股近五成个股上涨   本周494支A股医药生物个股中,263支上涨,占比53.24%。   本周涨幅前十的医药股为:振德医疗(41.26%)、浩欧博(27.96%)、济民健康(25.88%)、康为世纪(23.23%)、奥精医疗(20.47%)、天臣医疗(17.76%)、美迪西(16.69%)、荣昌生物(16.52%)、采纳股份(16.01%)、百洋医药(12.81%)。本周跌幅前十的医药股为:悦康药业(-18.40%)、迈威生物(-14.41%)、易瑞生物(-13.96%)、上海谊众(-12.60%)、益方生物(-12.46%)、辰欣药业(-10.83%)、百利天恒(-9.85%)、三生国健(-9.66%)、中科美菱(-8.91%)、微芯生物(-8.69%)。   本周港股114支个股中,49支上涨,占比42.98%。   周观点:创新药面临分化,持续看好医药板块创新方向(药+械)本周申万医药指数跑输沪深300指数。本周领涨的个股特点是具备事件进展的小市值公司和部分创新药产业链公司;而领跌个股则以前期涨幅较大的创新药公司为主。港股创新药依旧上涨,HSCIH周下跌1.45%。   本周的医药板块的变化在于纽约时报刊登的“Trump WeighsCrackdown on Medicines From China”引发了市场对于未来中国创新药的BD是否会受到较大影响的思考,在目前新的业绩真空期以及前期部分公司涨幅较大的情况下,引发了部分前期强势个股的下跌。   今年来,我们一直维持医药板块底部的判断,并重点把推荐标的放在了硬科技的创新(创新药、创新器械等),其中创新药变为市场热点,并持续在发酵中,市场很多的非主流公司也因为具备创新药的布局和管线而大涨,并引发市场的更大的关注。我们认为在医药板块,创新的硬科技依旧会是市场的主要方向之一,创新板块包括创新药、   创新器械、AI医疗等,也包括新技术的脑机接口、机器人和干细胞等细分的方向。   在创新药板块引发市场对医药板块关注的同时,我们一方面着眼于创新药标的持续挖掘,接下来我们认为药品公司的思路会聚焦“药   品龙头公司(具备技术平台+大市值)+存量药品业务稳定而有额外新增量如投资参股、BD等参与了创新(原料药公司参与的创新品种有新进展,例如华海药业、仙琚制药、吉贝尔等)”,也有产品弥补临床治疗空白的标的也值得关注(例如振东制药的阴道用乳杆菌二联活菌胶囊等);另外一方面也需要关注筹码结构出清而低估值的标的,拉长到2025年底维度看,一些标的也相对容易跑出绝对收益(冷门的IVD、器械等);创新器械的方向,尤其是脑机接口,随着工信部等七部门《实施意见》对2027年时间点的落地指明了产业方向,更需要重点关注。   总体投资思路上,主要分为(1)创新药板块;(2)其他板块的思路和思考。   第一,创新药板块:对应赛道为思路对应的公司,除了覆盖的明确推荐外,均作为行业梳理:核心推荐泽璟制药*、博安生物*、君实生物*,并建议配置医药板块龙头标的。   肿瘤IO2.0为创新药核心主线,关注核心资产BD机会,创新药大药靶点赛道梳理:   赛道1:PD-1+抗肿瘤血管生成(PD-1/VEGF):康方生物AK112、三生制药SSGJ707、宜明昂科IMM2510、君实生物JS207、荣昌生物RC148、礼新医药LM299,以及神州细胞、华海药业等;   赛道2:PD-1+treg清除机制(PD-1/CTLA4):康方生物AK104、和铂医药HBM4003、宜明昂科IMM27M(CTLA4单靶点)、君实生物JS007、基石药业CS2009(PD-1/VEGF/CTLA4三靶点);   赛道3:PD-1+促进CD8Tcell扩增(PD-1/IL-2):信达生物IBI363、君实生物JS213、博安生物PR201、奥赛康ASKG322(IL-2前药1期);   赛道4:PD-1+激活T细胞(PD-1/TIGIT):海外对标阿斯利康(多项NSCLC3期)、泽璟制药ZG005(PD-1/TIGIT2期)、汇宇制药HY-0007(PD-/TIGIT/IL-151期);   赛道5:其他解决未满足临床需求的管线:CNS小分子——绿叶制药LY03012等(NET/DAT/GABAAR三靶点解决抑郁患者自杀倾向)等;TCE——泽璟制药ZG006等(CD3/DLL3/DLL3)、和铂医药HBM7022(CLDN18.2/CD3)、HBM7020(BCMA/CD3等);   HIV——艾迪药业长效预防制剂ACC027及整合酶抑制剂ACC017等产品组合。   赛道6:新技术领域前瞻布局:双抗ADC——基石药业、康宁杰瑞等;CAR-T——科济药业、云顶新耀;siRNA——石药集团、前沿生物、丽珠集团等;   第二,其他板块的思路和思考:   (1)医疗硬科技:硬设备/硬耗材/创新药,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开立医疗*、华大智造*、亚辉龙*、爱博医疗*等;惠泰医疗*、   迈普医学*等,关注高值耗材相关的标的例如安杰思、南微医学、心脉医疗、微电生理、先健科技等;泽璟制药*、博安生物*、君实生物*、科伦药业*、绿叶制药*、艾迪药业*、亿帆医药*等,同时关注新诺威、   2/14   恒瑞医药、康方生物、信达制药;   (2)医疗消费:眼科、口腔、体检、医美等,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美年健康*、固生堂*、普瑞眼科等、中药otc(同仁堂*、云南白药*、华润三九*、东阿阿胶*、马应龙、贵州三力*等)、家用器械(可孚医疗*、三诺生物*、英诺特*、鱼跃医疗等);   (3)出海(海外业务占比相对较高):迈瑞医疗*、新产业*、美好医疗*、瑞迈特*、科兴制药*、亿帆医药*、君实生物*、康哲药业*等;关注安杰思、南微医学、九安医疗、凯莱英*、康龙化成、药康生物*、甘李药业*、迈普医学*;   (4)大国央企医药企业做大做强:天士力*、中国医药、重药控股、环球医疗*、华润三九*、国药控股等标的;   (5)相对新的技术方向落地(AI、脑机接口、机器人、干细胞等):AI医疗相关的标的包括润达医疗、美年健康、迪安诊断、金域医学、固生堂等;脑机接口相关标的包括麦澜德*、诚益通、翔宇医疗、爱朋医疗、三博脑科、爱朋医疗等;机器人相关标的包括天智航、康基医疗、三友医疗*等;干细胞标的包括中源协和、九芝堂等。   风险提示   政策风险,竞争风险,股价异常波动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0页
      2025-09-16
    • 生殖康复持续高增长,积极布局脑机接口

      生殖康复持续高增长,积极布局脑机接口

      个股研报
        麦澜德(688273)   主要观点:   事件:   公司发布2025上半年业绩。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41亿元(yoy+5.62%),实现归母净利润0.64亿元(yoy-11.9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61亿元(yoy-8.08%)。其中,2025Q2实现营业收入1.23亿元(yoy-0.89%),实现归母净利润0.24亿元(yoy-33.7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23亿元(yoy-28.54%)。   事件点评   盆底业务有所承压,生殖康复高速增长   2025年上半年,公司生殖康复和抗衰业务实现收入7,983.87万元,同比增长42.45%。销售方面以经销为主、直销为辅,并结合线上渠道进行推广。公司凭借严肃医疗背景赋能消费医疗,注重合规性与产品力,是市场上少数能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及一站式服务的厂商。而且,公司从生殖抗衰领域拓展到皮肤抗衰领域,结合公司强大的渠道优势,在皮肤抗衰领域,公司研发布局面部皮肤诊疗整体解决方案,推出中频电、聚焦超声等产品系列,打造全层次抗衰方案。我们预计公司该块业务,在未来几年仍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另外,2025H1公司盆底康复业务收入0.89亿(yoy-15.93%),短期有所承压。公司通过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带动公司业绩稳步增长,2024年公司推出盆底智能解决方案PI-ONE系统,深化AI在盆底康复应用;2025年3月,公司推出全新一代雷达磁刺激仪(简称“雷达磁”)。雷达磁创新性地采用毫米波雷达技术,开发出非接触式盆底肌运动范围高精度监测系统,突破了传统盆底磁刺激的纯被动治疗模式。   布局脑机接口等高潜力业务   脑机接口业务是公司面向未来的核心战略方向,其市场前景广阔且公司已建立起多维度的竞争优势以应对竞争。在运动康复领域,公司围绕中枢与外周运动康复需求,开展磁刺激与EEG/fNIRS等脑机接口技术的深度融合开发,重点开发磁刺激中枢闭环调控系统及个性化治疗参数智能识别技术,进一步完善手功能磁刺激、运动磁刺激及经颅磁刺激产品矩阵。   在研项目方面:1)公司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多模态情感交互式诊疗装备研发”,目前处于中期阶段;2)公司牵头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项目“基于运动意图感知的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目前处于初期阶段;3)公司牵头的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基于中枢-外周闭环调控的多模态智能手康复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目前处于临床验证阶段;4)子公司锐诗得牵头的江苏省前沿技术研发计划“基于多模态脑生理监测的闭环神经调控装备及关键技术研发”,目前完成立项公示,有望快速推向市场。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5-2027收入有望分别实现5.00亿元、6.13亿元和7.48亿元(2025-2027年前值预测为5.23亿元、6.40亿元和7.8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到17.8%、22.6%和22.1%,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1.17亿元、1.64亿元和2.03亿元(2025-2027年前值预测为1.35亿元、1.70亿元和2.1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到15.0%、40.7%和23.7%。2025-2027年的EPS分别为1.17元、1.64元和2.03元,对应PE估值分别为35x、25x和20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产品研发及推广不及预期风险;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5-09-16
    • 采浆量增速领先行业,高浓度静丙获批上市增添新动能

      采浆量增速领先行业,高浓度静丙获批上市增添新动能

      个股研报
        博雅生物(300294)   主要观点:   事件   2025年8月23日,博雅生物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0.08亿元,同比+12.51%;实现归母净利润2.25亿元,同比-28.68%。   单季度来看,2025Q2,公司实现营收4.72亿元,同比+5.50%;实现归母净利润0.86亿元,同比-47.63%。   点评   核心业务稳健增长但利润承压,因子类产品表现亮眼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长主要由并表的绿十字(中国)贡献。分业务板块看,血液制品业务实现营收8.52亿元,是公司收入的核心支柱。拆分来看,母公司(华润博雅)血制品业务实现营收7.29亿元,同比下降7.73%,主要系白蛋白及静丙受市场供需变化销量及价格下降,PCC受库存影响销量下降;绿十字(中国)作为新并表主体,贡献营收1.23亿元。公司归母净利润下滑主要系血制品毛利下降,以及并购绿十字产生的评估增值摊销(上半年合计影响净利润5,226万元)。   拆分核心产品收入:2025年上半年,公司人血白蛋白实现营收2.49亿元,同比+6.68%;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实现营收1.95亿元,同比-11.42%;人纤维蛋白原实现营收2.16亿元,同比+3.84%;而人凝血因子VIII表现亮眼,实现营收1.2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89.91%,成为重要的增长驱动力。但主要产品毛利率均有不同程度下滑,白蛋白、静丙、纤原、八因子毛利率分别同比-5.38pct、-13.38pct、-5.58pct、-36.22pct。从批签发量看,华润博雅本部和绿十字(中国)合计,静丙批签发量(折合2.5g/瓶)同比+5.1%,八因子批签发量(折合200IU)同比+176.0%,显示市场需求与生产供应能力保持稳健。   采浆量增速领先行业,高浓度静丙获批上市增添新动能   公司持续提升血浆资源掌控能力,浆量增长强劲。2025年上半年,公司合计采浆量达320.39吨,同比+7.2%,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华润博雅本部采浆263.41吨,同比+6.7%;绿十字(中国)采浆56.98吨,同比+9.5%,并购整合效果初步显现。目前公司共拥有21家单采血浆站,其中20家在营,1家在建,为未来采浆量持续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公司研发管线捷报频传,高浓度静丙获批上市增添新动能。2025年5月,公司10%浓度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获得生产批件,成为国内第三家拥有该产品的企业,为公司在免疫球蛋白领域的市场竞争增添了强劲动力。2025年4月,公司皮下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获批开展临床试验,研发进度位居国内前三,有望在未来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此外,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已递交发补资料,C1酯酶抑制剂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在研产品梯队良好,为公司长期发展储备了充足动力。   聚焦主业战略持续推进,有序剥离非核心资产   公司坚定聚焦血液制品核心主业,非核心业务剥离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2025年7月,公司与抚州高新区财投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同,转让旗下持续亏损的化学药业务子公司博雅欣和80%股权,交易完成后将进一步优化公司资产结构,集中资源发展主业。报告期内,博雅欣和实现营收745万元,同比增长55.91%,但净利润仍亏损996万元。同时,公司的生化药业务(新百药业)受集采等因素影响,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14.36%。公司将继续稳定其经营并积极推动其股权转让工作。通过有序剥离非血液制品业务,公司将更加聚焦血制品赛道,提升整体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率。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20.51/22.64/24.9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2%/10.4%/10.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2/5.55/6.4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4%/15.2%/15.4%。我们看好公司未来长期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采浆情况不及预期,产品研发进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5-09-13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