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券商报告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253)

    • 化工行业合成生物学双周报:我国突破二氧化碳从头合成淀粉技术

      化工行业合成生物学双周报:我国突破二氧化碳从头合成淀粉技术

      化工行业
        周报说明   这是一份面向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企业和高校的合成生物学行业周报。合成生物学因为底层工具的突破逐渐成为人类造物的新方式,并有望在“碳中和”背景下发展为绿色制造的主流思路之一。我们主要聚焦在生物制品,而非生物制药领域。我们将努力完善此周报,使其更有助于资本和产业的联动,并提前挖掘投资机会。   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人工合成淀粉。   9月24日,《Science》刊登了一篇题为“Cell-freechemoenzymaticstarchsynthesisfromcarbondioxide”的文章,发布了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团队人员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果,非传统种植,仅以二氧化碳、氢气为原料合成淀粉,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设计合成。理论上,从头合成淀粉意味着,不再需要种植玉米等农作物,可以像工业生产酿造啤酒一样车间生产淀粉,将有机会节省超过90%的土地和淡水资源,以及肥料、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淀粉主要由玉米等农作物通过自然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生产,合成与积累涉及约60多步代谢反应以及复杂的生理调控,理论能量转化效率仅为2%左右。研究团队从头设计出11步的人工合成新途径,淀粉合成速率是玉米淀粉合成速率的8.5倍,理论能量转化效率是玉米的3.5倍。理论上1立方米大小的生物反应器年产淀粉量,相当于5亩土地玉米种植的平均产量。   原料端,该技术可以实现二氧化碳固定并减少农作物耕种面积需求,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加速“碳中和”;产品端,该技术合成的淀粉可以作为生物制造重要的碳来源,解决生物制造大规模发展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此外,该技术还有望在航天、解决粮食危机等领域发光发热。   普利制药与Celsion公司达成合作,进军DNA疫苗领域。   9月22日,海南普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于近日与美国生物制药CelsionCorporation签署了关于DNA疫苗的相关合作协议,双方本着“平等自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原则开展合作,普利制药将为Celsion公司生产DNA疫苗的临床批样品以及在该产品获得批准使用的商业批供货。此前普利制药与Celsion已达成合作,此次合作是继第一次DNA新药项目合作之后,公司与Celsion公司的二次合作。   浙江工业大学郑裕国院士团队稳步推进生物发酵法生产D-泛酸。   9月19日,浙江工业大学郑裕国院士、柳志强教授团队针对微生物发酵法生产D-PA开展深入的工业化底盘细胞定向改造工作。课题组通过基因过表达、启动子替换、基因干扰在大肠杆菌W3110中加强了泛酸合成支路中(R)-泛解酸生物合成途径,减弱L-缬氨酸、L-亮氨酸和L-异亮氨酸的竞争途径中的碳通量,运用CRISPRi的系统代谢靶点筛选,同时筛选不同微生物来源的高效panD、panBC基因,构建了能够积累28.45g/LD-泛酸的菌株。随后,该课题组认为D-PA的代谢工程应侧重于菌株改良和发酵性能之间循环的优化,先后敲除丙酮酸竞争途径基因、过表达还原力靶点增加NADPH供给等方式,进一步提高D-PA产量。   弈柯莱生物合成农药登记获批,拟正式开启商业化量产。   9月18日,现代农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趋向于集约生产,大规模种植单一优势品种,生态系统多样性遭到破坏,抵御农业灾害能力显著下降。定向病虫害严重威胁着全球粮食安全。绿色的植保技术尤其是生物农药成为是现代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之一,弈柯莱生物将绿色制造的理念融入新型手性农药开发,为高效低风险农药开发和减量施用农药提供了新途径。日前,合成生物学企业弈柯莱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最新消息,公司与江苏七洲绿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生产的除草剂精草铵膦铵盐(含量20%)产品正式获得农药登记许可。   安琪酵母宣布正式进军人造肉蛋白行业。   近日,安琪“人造肉蛋白的深度开发与人造肉调味技术研究”课题经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执委会批准,正式列入《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揭榜领题赛项目榜单》,拟邀请全国博士后及技术团队前来“揭榜挂帅”。安琪通过此次赛事招募博士后及团队,旨在攻克人造肉的成型、色泽以及风味仿真模拟等关键技术难题,突破酵母蛋白在人造肉领域的应用瓶颈,实现利用酵母优质蛋白资源开发制造“人造肉”产品,市场前景可观。   基因编辑疗法公司瑞风生物完成数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   近日,国内基因编辑疗法领先企业瑞风生物成功完成数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元生创投领投,创新工场、博远资本、招商证券投资、光大控股等跟投,浩悦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主要用于推进先期开发的产品进入临床阶段和支持管线系统化布局。   百葵锐生物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加速生物合成产品研发。   近日,合成生物学公司百葵锐生物于近日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由上海火山石资本领投,天津北洋海棠基金、上海慧信康诚有限合伙企业共同参投完成。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生物合成靶向性杀菌蛋白和功能多肽等产品,加速在功效皮肤健康、宠物肠道健康和罕见代谢病领域的产品布局,并拟建立生产中试基地,及团队人才引进和市场拓展队伍建设。   又一合成生物学独角兽上市,GinkgoBioworks敲响开市钟声。   9月17日,合成生物学细胞编程公司GinkgoBioworks宣布和SoaringEagleAcquisitionCorp(Nasdaq:SRNG)完成业务合并,合并后公司改名为GinkgoBioworksHoldings,并于上午9:30分成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敲响开市钟(股票代码:DNA)。   群体感应开关将葡萄糖二酸产量提升10倍,MIT教授设计更高效的微生物工厂替代石油基原料。   近日,在微生物合成产物的高效生产目标下,Kalion正在以MIT化学工程系教授、Kalion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Kristala团队研究成果为核心技术,生产葡萄糖二酸。为了让微生物细胞可以从代谢自动切换到生产模式,Kristala团队让每个细胞都产生一种叫做AHL的群体感应分子,当检测到AHL达到一定值时,将关闭葡萄糖分解酶产生的开关,同时激活生成合成物(葡萄糖二酸)的通道。这种方式下,将实现葡萄糖二酸产量的10倍提升。另外,在生物有机体作为合成原料的情况下,将合成纯度更高的分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也将更少,未来用在聚合物等产品中的表现也会更好。目前Kalion正在进行葡萄糖二酸的大规模生产,已拥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94页
      2021-09-27
    • 化工行业周报:“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发布

      化工行业周报:“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发布

      化工行业
        主要观点:   我们认为化工行业的投资策略是:投资系统性创新和低成本扩张。化工的下一波行业格局取决于人才竞争。化工行业已从单纯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变为人才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后来者无法通过资本反超,只能瞠乎其后,化工行业的周期性也因此变弱。优秀的公司凭借有效的激励、卓越的管理和持续的创新,打造出难以撼动的技术迭代优势、低成本优势和高效服务优势,在全球市场中攻城略地。   碳中和或带来化工行业颠覆性变革和机遇   碳中和对化工行业的影响深远。据 NPCPI 统计,中国石化和基础化工行业碳排放量排在所有行业中领先,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 18%左右,其中“工艺排碳”占比 6%左右,“工程排碳”占比 12%左右,受 3060 碳中和目标影响很大。从行业演变看,我们认为未来 40 年化工行业在碳中和背景下预计经历 3 个阶段:   第一阶段分步达峰。化工产品众多,每种产品的能耗和碳排放量不同,其碳达峰的要求或不同。我们理解对于高耗能的产品或产业不代表没有发展,只是会优先达峰,低耗能的产品或产业有望获得更长成长窗口;   第二阶段未来的竞争在下游和海外。随着碳达峰,中国化工行业上游大宗原料由于相对高耗能而触达天花板,但在无大量新增产能情况下盈利中枢大幅提升,大化工企业获得的巨大现金流或投向下游精细化工品和新材料领域,亦或是继续扩大同类产品产能,只是将新增产能转移至碳容量更大的国家或地区。在第二阶段,化工企业或许会面临公用工程的大面积技改,利用绿色能源替代方案降低能耗,以减少与碳中和相关的税费成本;   第三阶段生物基材料和能源的时代。化工产品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需求不会因为政策而消失。但在碳中和目标下,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覆性冲击。生物基材料是一种可能的替代/补充方案。随着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化石基材料成本上升(碳排放税费增加)、以及“非粮”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的突破,生物基材料有望成为全球工业新的底层材料。   值得强调的是,以上是长达 40 年的行业演变思路, 3060 主要影响的是远期高耗能产品或产业发展的天花板,对于已获批的规划项目影响较小。此外,在 3060 目标下会演变出一系列可操作的政策。随着具体政策的落地,以及新技术(包括合成生物学、新型储能技术、新型核电技术、新型回收技术等等)的突破,我们理解的 3 个阶段也可能相互交错进行。   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方案》强调: 进一步完善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体系,压实地方、部门和企业责任,聚焦重点环节、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积极推动塑料生产和使用源头减量、科学稳妥推广塑料替代产品,加快推进塑料废弃物规范回收利用,着力提升塑料垃圾末端安全处置水平,大力开展塑料垃圾专项清理整治,大幅减少塑料垃圾填埋量和环境泄漏量,推动白色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源头减量方面: (1) 积极推行塑料制品绿色设计。禁止生产厚度小于0.025 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 0.01 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含塑料微珠日化产品等部分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产品。科学稳妥推广塑料替代产品。充分考虑竹木制品、纸制品、可降解塑料制品等全生命周期资源环境影响。推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有序发展,引导产业合理布局,防止产能盲目扩张。(2) 严格查处可降解塑料虚标、伪标等行为。回收处置方面: (1) 加大塑料废弃物再生利用。支持塑料废弃物再生利用项目建设,引导相关项目向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等园区集聚,推动塑料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规模化、规范化、清洁化发展。完善再生塑料有关标准,加快推广应用废塑料再生利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鼓励塑料废弃物同级化、高附加值利用。(2) 提升塑料垃圾无害化处置水平。全面推进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建设,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 80 万吨/日左右。原则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和具备焚烧处理能力或建设条件的县城,不再规划和新建原生垃圾填埋设施。   全球百强化工企业榜单公布, 中国上榜 13 家企业   9 月 13 日,美国《化学周刊》发布了最新“全球化工公司十亿美元俱乐部”排行榜。该排行榜按各企业 2020 年化学品销售额进行排名,今年十亿美元俱乐部排行榜门槛为 28 亿美元,其中巴斯夫、中石化、陶氏化学占据前三名。 从国家分布来看,以美国、日本、中国、德国的化工企业居多,四个国家入榜的企业数量分别为 28 家、 16家、 13 家和 9 家。中国入围的 13 家企业中,恒力石化、荣盛石化排名上升幅度较大,其中恒力石化从去年的 27 名上升至 14 名,荣盛石化则从去年的 51 名上升至24 名。此外,万华化学在本次排名 39 位,也上升了三个名次。 由于受到 2020 年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榜单中有 78 家化工企业收入下滑,其余 22 家企业收入同比增加,上榜企业平均销售额为 118 亿美元。   行业检修情况:   【石化板块】   纯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 14.34 万吨,比上周增加 32万吨。   甲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 49.2 万吨,比上周减少 3 万吨。   丙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 355 万吨,比上周增加 100 万吨。   丁二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 69.5 万吨,与上周持平。   异丁烯:本周无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与上周持平。双酚 A: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 0 万吨,与上周持平。   PX: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 349.5 万吨,与上周持平。   PTA: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 1982 万吨,比上周增加 390 万吨。   丙烯酸: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 50.5 万吨,比上周减少 4.5万吨。   丙烯酸丁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产能共 48 万吨,与上周持平。环氧丙烷: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 78 万吨,与上周持平。   【煤化板块】   乙二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 716.5万吨,比上周减少 36醋酸: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 296 万吨,比上周减少 10 万吨。   酸酐: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 15 万吨,与上周持平。   DMF: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 7 万吨,与上周持平。   己二酸: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 38 万吨,与上周持平。   【聚氨酯板块】   MDI: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 296 万吨,比上周增加 14 万吨。   TDI: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 205 万吨,与上周持平。   【化纤板块】   聚酯切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 10 万吨,与上周持平。   聚酯瓶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 225 万吨,与上周持平。   涤纶短纤: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 181万吨,比上周增加 26万吨。   涤纶长丝: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 442.8 万吨,比上周增加110 万吨。   锦纶切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公司共 2 家,与上周持平。   【农药和化肥板块】   合成氨: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公司共 26 家,比上周增加 7 家。重点公司多维度跟踪   【万华化学】   公司信息:   据国家专利局,万华化学本周新增专利公开 61 项。一种 Q 型高折光苯基乙烯基硅油、其合成方法与应用;一种用于制备全反式β胡萝卜素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此 TPU 组合物具有非常优异的压缩强度、压缩永久变形、耐磨性和耐疲劳性能;一种连续化制备五甲基二乙烯三胺的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催化剂体系;一种双水相萃取提纯乳酸的方法;一种化学机械抛光垫、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一种制备 2 羟丙基三甲基异辛酸铵盐的方法;一种制备 2,3,5三甲基氢醌二酯的方法;一株酿酒酵母及其应用;一种改性 MQ 硅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具有催化阻聚功能的高分子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一种聚合物多元醇、聚氨酯泡沫;一种抗菌高通量纳滤膜的制备方法;一种化学机械抛光垫、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MQ 树脂的合成技术领域;一种具有催化阻聚功能的高分子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一种聚合物多元醇、聚氨酯泡沫;一种抗菌高通量纳滤膜的制备方法;一种用于制备全反式β胡萝卜素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一种连续化制备五甲基二乙烯三胺的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催化剂体系;一种双水相萃取提纯乳酸的方法;一种改性聚醚多元醇及其在聚氨酯泡沫材料中的应用;一种低压高选择性纳滤膜的制备方法;一种氨基硅烷封端改性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一种氢化柠檬醛制备橙花醇和香叶醇的方法;具有储存稳定性的多异氰酸酯固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制得的固化剂;一种磷酸酯类大分子单体及其制备方法、聚合物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化学机械抛光垫的抛光层及其应用;一种同时具有固色和抑菌作用的多功能洗衣液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一种非离子型含硅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及其制备和在毛发清洁中的应用;一种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组合物;一种存储稳定的封闭万吨。   型异氰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获取保质期延长的MDI50 产品的方法;一种丙烯酸酯丙烯酰胺共聚物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一种用于新戊二醇生产装置的尾气回收系统及方法;一种异氰酸酯粘合剂体系及用其制备人造板的方法以及制备的人造板;一种低析出生物可降解 PLA 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吸管料;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催化氧气氧化β胡萝卜素制备角黄素的方法;一种双膦配体、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一种羟基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一种制备薄荷酮的方法;一种蓖麻油改性自交联阳离子聚氨酯聚脲水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木器封闭底漆的应用;一种环氧基封端烯丙醇聚醚的合成方法;一种具有高流动、耐化学腐蚀性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一种由 R 香茅醛制备 L薄荷酮的方法;一种制备环戊酮的方法;一种催化剂和利用该催化剂制备橙花醇和香叶醇的方法;一种成对电极制备ε己内酯的   方法;一种 1,1,8,8 四烷氧基 2,7 二甲基 2, 4, 6 辛三烯的制备   方法;一种回收利用废聚氨酯泡沫的方法及其应用;一种回收利用废旧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方法;一种 11 氰基十一酸的制备   方法;一种苯乙酮加氢制备α苯乙醇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属于水性聚氨酯树脂的技术领域;一种双(二甲基氨基丙基)2 羟丙基胺的制备方法;一种聚醚二元醇及其制备方法,一种水性聚氨酯乳液;一种聚合物分散体的连续化 VOC 脱除装置;一种(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的制备方法;一种制备大粒径二烯类橡胶胶乳的方法。   9 月 15 日,据万华官网讯, 近期,万华化学向共青团烟台市委和烟台青年联合会共同举办的“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捐款 60 万元用于改善困难儿童生活学习环境以及后期跟踪服务。海外竞对   【巴斯夫】   9 月 14 日,据巴斯夫官网讯,巴斯夫推出全新添加剂系列解决方案 IrgaCycle,旨在满足塑料回收的迫切需求。 IrgaCycle 全新系列添加剂解决方案将有助于提高包装、汽车和出行、建筑和施工等多种终端应用中再生材料的含量。这些解决方案可解决再生塑料在加工稳定性、长效稳定性以及户外老化等问题。此次发布的产品系列包括多种添加剂配方,未来将有更多新配方加入。   9 月 15 日,据巴斯夫官网讯,巴斯夫与西陇科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延续长期良好的经销合作关系,并在现有合作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扩大授权经销产品的范围。此外,双方还将开启全新的电子商务合作模式,共同拓展化工产业在这一新兴市场的巨大潜力。   9 月 17 日,据天天化工网公众号讯, 巴斯夫与宁德时代宣布在电池材料解决方案领域内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此次合作包括正极活性材料(CAM)及电池回收,旨在开发可持续发展的电池价值链,以推动宁德时代在欧洲的本土化进程,并助力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与宁德时代的战略合作将使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2页
      2021-09-21
    • 医疗器械行业点评:胶原新生,遇见未来

      医疗器械行业点评:胶原新生,遇见未来

      医疗行业
        事件:   2021年9月16日,锦波生物(832982.NQ)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采用人源化胶原蛋白生物新材料开发的注射用Ⅲ类医疗器械产品——薇旖美极纯Ⅲ型在北上蓉三地全球首发。该产品用于面部真皮组织填充以纠正额部动力性皱纹(包括眉间纹、额头纹和鱼尾纹),达到面部抗衰年轻化的目的。   点评:   重组人源化胶原属生物新材料,无免疫原性、高生物活性、并具备合适的生物降解性,在生物医药、医美护肤、食品等领域具备可观的存量替代和增量提升空间。锦波生物研发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采用基因工程生物技术,路线清晰成熟、于行业先发夺人。解析其构象:①氨基酸序列重复单元与人胶原蛋白氨基酸序列特定功能区相同;②功能区域具有164.88°柔性三螺旋结构;③亲水/极性氨基酸含量丰富,带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优异的组织修复与促再生功能。因而其终端场景不仅在抗衰护肤,预计在血管内皮、子宫内膜、创面、口腔黏膜修复及骨科等领域将有更开阔的临床应用。   薇旖美极纯Ⅲ型定位中高端、卡位面部抗衰优质赛道,技术优势明显,产品领先竞争对手3-5年。   需求端,中高端抗衰占比提升与抗衰护肤年轻化趋势并行,整体利好中胚层产品的市场扩容。当前,国内中胚层正规产品稀缺,仅有华熙生物润致系列、爱美客嗨体系列、瑞蓝唯瑅、双美肤柔美等几款,在行业规范度提升和监管趋严大背景下,合规产品+合规操作是大势所趋。薇旖美极纯Ⅲ型作为全新的抗衰注射品类,材料性能优异、即刻复溶、打法友好、注射体验舒适,在做大蛋糕的同时亦有望切下更大市场份额。   技术方面,Ⅲ类医疗器械认证周期一般2-3年,叠加前端技术开发与产能新建,同类竞品上市周期或需要3-5年,给予薇旖美®充裕的渠道运营布局和品牌建设时间。   锦波生物是人源化胶原蛋白生物新材料领域领先企业,以研发为核筑高全产业链壁垒。公司专注功能蛋白的研发及产业化,协同复旦、川大、重医、中科院等顶级研发团队,以“阶梯式”研发体系为支撑,在人源化胶原蛋白领域取得多项0-1突破,成功完成6项人胶原蛋白原子结构解析,研究成果被国际蛋白结构数据库(PDB)收录。   随着在研产品陆续步入收获期,公司业绩端实现快速增长。2020年实现营收1.61亿,归母净利3194.83万,2016-2020年营收/归母净利CAGR分别为33.18%/13.38%;2021H1实现营收1.02亿,同比+92.18%,实现归母净利2938.9万,同比大增998.42%。依托人源化胶原全产业链优势与产品放量,公司毛利率高位稳定,自2020年净利率底部跨越、拐点向上,2021H1已回升至28.38%。   目前,公司在研管线产品储备丰富,同步新增产业基地补充产品推新与需求增速。   截至2020年6月末在研管线覆盖17项现有功能蛋白的应用拓展、16项新型蛋白开发及功能蛋白机理研究。随着“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获批上市,“EK1雾化剂”获批针对新冠病毒治疗的临床试验,看好公司在研管线推进带来的业绩提振与利润空间。产能方面,公司已与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签署协议,共建人源胶原蛋白产业园,占地300亩,打造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人源胶原蛋白研发和产业基地。产业园主要负责公司创新型材料工业化制备、终端产品工业化生产等工作,领航人源化胶原蛋白产业的持续进阶。   投资建议   推荐关注具备人源化胶原全产业链优势,以研发为核筑强赛道壁垒,通过丰富产品梯度层次、把握红利渠道、加密拓宽全域销售以兑现成长的企业,锦波生物(832982.NQ)。   风险提示   1.疫情反复风险;2.产品安全风险;3.研发进度和市场销售不及预期风险;4.医美行业政策风险等。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1-09-17
    • 化工行业周报:万华磷酸铁锂项目环评公示,POE中试已完成

      化工行业周报:万华磷酸铁锂项目环评公示,POE中试已完成

      化工行业
        我们认为化工行业的投资策略是:投资系统性创新和低成本扩张。化工的下一波行业格局取决于人才竞争。化工行业已从单纯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变为人才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后来者无法通过资本反超,只能瞠乎其后,化工行业的周期性也因此变弱。优秀的公司凭借有效的激励、卓越的管理和持续的创新,打造出难以撼动的技术迭代优势、低成本优势和高效服务优势,在全球市场中攻城略地。   碳中和或带来化工行业颠覆性变革和机遇   碳中和对化工行业的影响深远。据NPCPI统计,中国石化和基础化工行业碳排放量排在所有行业中领先,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18%左右,其中“工艺排碳”占比6%左右,“工程排碳”占比12%左右,受3060碳中和目标影响很大。从行业演变看,我们认为未来40年化工行业在碳中和背景下预计经历3个阶段:   第一阶段分步达峰。化工产品众多,每种产品的能耗和碳排放量不同,其碳达峰的要求或不同。我们理解对于高耗能的产品或产业不代表没有发展,只是会优先达峰,低耗能的产品或产业有望获得更长成长窗口;   第二阶段未来的竞争在下游和海外。随着碳达峰,中国化工行业上游大宗原料由于相对高耗能而触达天花板,但在无大量新增产能情况下盈利中枢大幅提升,大化工企业获得的巨大现金流或投向下游精细化工品和新材料领域,亦或是继续扩大同类产品产能,只是将新增产能转移至碳容量更大的国家或地区。在第二阶段,化工企业或许会面临公用工程的大面积技改,利用绿色能源替代方案降低能耗,以减少与碳中和相关的税费成本;   第三阶段生物基材料和能源的时代。化工产品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需求不会因为政策而消失。但在碳中和目标下,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覆性冲击。生物基材料是一种可能的替代/补充方案。随着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化石基材料成本上升(碳排放税费增加)、以及“非粮”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的突破,生物基材料有望成为全球工业新的底层材料。   值得强调的是,以上是长达40年的行业演变思路,3060主要影响的是远期高耗能产品或产业发展的天花板,对于已获批的规划项目影响较小。此外,在3060目标下会演变出一系列可操作的政策。随着具体政策的落地,以及新技术(包括合成生物学、新型储能技术、新型核电技术、新型回收技术等等)的突破,我们理解的3个阶段也可能相互交错进行。   万华化学:磷酸铁锂项目环评公示,POE中试已完成   9月9日,万华化学(四川)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锂电正极材料一体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公示。项目建设内容包括5万吨/年磷酸铁、5万吨/年磷酸铁锂,配套的废水处理、冷冻水站、循环水站、空压站、管廊等;生产装置操作时间为8000小时/年,四班两运转;建设地点位于四川省眉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三元正极材料是万华进入新能源材料第一个产业化产品,其在西南地区布局具有锂资源丰富、水电资源丰富、靠近锂电池下游市场、产业链健全等优势,万华借此开始涉足电池产业链。   9月3日,据万华化学新闻,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POE产品已经完成中试,POE有望实现国产零的突破。POE是万华最重视的新能源材料,按照目前规划,万华化学将在2023年投产10万吨/年POE,2025年之前合计投产20万吨/年POE,万华POE中试产品已经具备较好的性能。随着POE国产化拉低成本,未来POE市场将有望得到释放。目前,POE光伏胶膜市占率仅为12%,主要是因为POE在价格方面与EVA相比不占优势,但是由于EVA膜封装的光伏组件会产生腐蚀问题,而POE薄膜封装的光伏组件,水汽透过率低,将使组件的使用寿命更长。   万华在新能源及新能源材料上的布局是欧盟碳关税下的未雨绸缪,提前碳中和可以尽量减少未来欧洲碳关税对公司产品出口的影响,有利于打开海外市场。在“碳中和”的背景下,新增煤炭指标越来越困难,未来公司产能继续扩张将有可能受到煤炭指标的限制。因此,万华要想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必须考虑如何减少动力煤的使用,采用清洁能源作为外部的能量来源。未来,公司以清洁能源为主要能量来源,减少动力煤的使用,可以在不新增煤炭使用的情况下,把煤炭指标都用在原料煤上,理论上有望再造一个万华。同时,万华依托石化产品平台,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和特种功能材料逐步产业化,开始布局下游新能源材料。目前,万华充足的现金流和较低的融资成本一方面可以降低新能源、新材料项目的要求投资回报率,有更大的容错空间,建设更多高附加值、“卡脖子”产品的项目;另一方面在验证技术和产业化可行后,通过融资加快项目建设,及时上产能占领市场,实现规模效益。   行业检修情况:   【石化板块】   纯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14.34万吨,比上周减少7万吨。   甲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52.2万吨,与上周持平。   丙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255万吨,与上周持平。   丁二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69.5万吨,与上周持平。   异丁烯:本周无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与上周持平。   双酚A: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0万吨,与上周持平。   PX: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349.5万吨,比上周增加60万吨。   PTA: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592万吨,比上周减少55万吨。   丙烯酸: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55万吨,比上周减少64万吨。   丙烯酸丁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产能共48万吨,比上周减少1万吨。   环氧丙烷: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78万吨,与上周持平。   【煤化板块】   乙二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752.5万吨,比上周减少53万吨。   醋酸: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306万吨,比上周增加50万吨。   酸酐: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5万吨,与上周持平。   DMF: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7万吨,与上周持平。   己二酸: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38万吨,与上周持平。   【聚氨酯板块】   MDI: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282万吨,与上周持平。   TDI: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205万吨,与上周持平。   【化纤板块】   聚酯切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0万吨,与上周持平。   聚酯瓶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225万吨,与上周持平。   涤纶短纤: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55万吨,比上周增加20万吨。   涤纶长丝: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332.8万吨,比上周增加30.8万吨。   锦纶切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公司共2家,与上周持平。   【农药和化肥板块】   合成氨: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公司共19家,比上周减少3家。   重点公司多维度跟踪   【万华化学】   公司信息:   据国家专利局,万华化学本周新增专利公开12项。一种线性二元醇的合成方法;一种窄分子量分布的MQ树脂制备方法。一种高全反式含量的β-胡萝卜素的制备方法;一种ABS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一种Q型高折光苯基乙烯基硅油、其合成方法与应用;一种硅烷偶联剂、水性丙烯酸酯贴合胶乳液及水性丙烯酸酯贴合胶;一种脱挥装置及SAN树脂脱挥工艺;一种无需亲水后处理的高内相乳液泡沫的制备方法、泡沫材料及其应用;一种可喷涂改性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一种用于制备2-甲基吡啶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及用其制备2-甲基吡啶的方法;一种自发泡植物纤维改性聚丙烯珠粒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   9月7日,据化工新材料公众号讯,近日,万华化学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POE产品(polyolefinelastomer)已经完成中试,目前正在持续优化。当前,国内还没有厂家生产POE产品,所用的POE弹性体产品全部依赖进口,且其生产技术被美国和日本少数几家公司所掌握。作为国内的化工巨头,万华化学率先切入这一赛道,有望在2025年之前有20万吨的POE产能。而其POE中试完成的消息,无疑为POE的国产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海外竞对   【巴斯夫】   9月6日,据巴斯夫官方讯,巴斯夫和安通林集团成功开发全新工程塑料部件。这款新开发的全景天窗与车顶内饰(又称为顶棚)采用一体化设计,顶棚由超轻聚氨酯Elastoflex®E3943/134制成。顶棚中的天窗由结构骨架支撑。传统骨架都是由重型钢材制成,而这款新骨架采用了Ultradur®HighSpeed作为金属替代方案。除了极高的尺寸稳定性外,这款工程塑料还赋予了骨架极佳的机械性质。   9月7日,据化工新材料公众号讯,巴斯夫宣布其位于上海、江苏以及广东的六个生产基地将在国家发改委近期批准的《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工作方案》的指导下,参与直接采购可再生能源电力的交易。作为本次绿色电力交易中长三角地区最大、珠三角地区第二大的购买方,巴斯夫的第一步计划是:与多家能源生产商合作,到2025年前采购共计约44万兆瓦时的可再生能源电力。   9月9日,据天天化工网公众号讯,巴斯夫与领先的跨国汽车安全玻璃生产商福耀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现有合作基础之上共同为汽车行业创造新的业务发展机会。巴斯夫将为这次战略合作提供材料开发方面的技术诀窍和专业知识,而福耀集团则提供应用支持。此外,双方还将共同开发可持续解决方案,打造化学相同的高质量产品,从而实现碳足迹管理、创造可持续未来。   【科思创】   9月7日,据天天化工网公众号讯,据工会消息来源称,德国化工巨头科思创(Covestro)计划裁员至多1700人,相当于其全球员工总数的约10%。此次裁员可能影响到德国的至多950个工作岗位。   9月9日,据天天化工网公众号讯,科思创宣布其位于上海的一体化基地日前获得ISCCPlus质量平衡认证。这意味着科思创已具备向亚太地区客户大批量供应由替代性原材料制成的高性能聚碳酸酯塑料以及聚氨酯原料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的能力,这些产品品质与相应的化石基产品无异。   【陶氏】   9月7日,据天天化工网公众号讯,9月4日,为应对飓风艾达在路易斯安那州造成的广泛破坏,陶氏和陶氏公司基金会宣布捐款200万美元,用于支持与风暴及其后果相关的即时救援和长期恢复工作。这种支持还包括对公司受影响员工的帮助。   【埃克森美孚】   据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信息公开,2021年8月22日,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一期项目已获取拟批准。该项目建设地点为广东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该项目以石脑油(470万吨/年)为主要原料,生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14.54万吨/年、高压低密度聚乙烯50万吨/年、聚丙烯83.7万吨/年、二异丁烯5.54万吨/年、丁二烯27.19万吨/年、苯33.5万吨/年、甲苯14.89万吨/年、92#汽油44.08万吨/年、燃料油22.97万吨/年,总投资3688497万元。   行业信息:   据百川盈孚消息,万华烟台30万吨/年TDI装置计划9.18检修,预计11月1日复产,届时达到35万吨/年。   MDI: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282万吨,与上周持平。据百川盈孚,上海联恒工厂受原料供应影响于9.8日下午临时停车,影响MDI母液供应,恢复时间待定。   据眉山市生态环境局信息公开,2021年8月25日,万华化学二期天然气供气管道工程项目已被受理,该项目选址于眉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本项目属于天然气供气管道项目,拟建眉山高新区配气站至万华化学二期厂区D457高压A级燃气管道约2.4km;采用D457×11.0直缝埋弧焊钢管,L360M制管标准符合《石油天然气工业管线输送系统用钢管》GB/T9711-2017,管道设计压力为4.0MPa。本项目主要为万华化学二期厂区工业生产用气,天然气需求量由万华化学(四川)有限公司根据企业生产需求量提供,因此本项目不做市场需求调查和预测,天然气需求量以万华化学(四川)有限公司提供为准,总投资为890万元。   根据眉山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9月9日,万华化学(四川)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锂电正极材料一体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公示。项目建设内容包括5万吨/年磷酸铁、5万吨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8页
      2021-09-13
    • 化工行业合成生物学双周报:被低估的DC18

      化工行业合成生物学双周报:被低估的DC18

      化工行业
        周报说明这是一份面向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企业和高校的合成生物学行业周报。合成生物学因为底层工具的突破逐渐成为人类造物的新方式,并有望在“碳中和”背景下发展为绿色制造的主流思路之一。我们主要聚焦在生物制品,而非生物制药领域。我们将努力完善此周报,使其更有助于资本和产业的联动,并提前挖掘投资机会。   凯赛生物泰纶生物基PA56,率先引领冬季校服功能性技术变革。近日,上海凯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飒美特合作,将新型生物基面料—泰纶PA56运用于飒美特校服。泰纶PA56作为新型的生物基环保面料,最大限度保留了天然纤维的活性成分,同时兼具了各类传统面料的优点:有尼龙66的坚韧,有棉花蚕丝的吸湿性和亲肤质感,有涤纶的排汗性;并且易染色,低温染色节约能耗,染色鲜艳,清晰度极高。经过反复测试,泰伦生物基PA56面料进一步显示了接近完美的抗菌能力:水洗50次后,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抑菌率均高于99%,达到国家AAA级标准,是更为理想的新型环保抗菌面料。所有以生物基PA56面料制成的飒美特冬季校服,都可以被再次利用,循环下来并不增加碳排放,从而形成一个“面料闭环”。   安琪酵母宣布团队开发一种新的益生菌酵母菌株,用于治疗腹泻、增强消化和免疫系统。近日,高科技酵母公司安琪酵母有限公司宣布其营养研发团队开发出一种新的益生菌酵母菌株SaccharomycesboulardiiBld-3(S.boulardiiBld-3),用于治疗儿童及成人腹泻并增强消化和免疫系统功能。布拉氏酵母菌Bld-3是在低温流化床工艺中开发出的。该公司独特的保护技术使其能够快速形成致密的酵母外壳,将活性酵母益生菌包裹在其中。这一过程增强了酵母对胃酸和胆汁盐的抵抗力,使其可用于多种益生菌产品。由于酵母益生菌的大小是乳酸杆菌益生菌的十倍,在肠道中具有更广泛的作用,并且对抗生素具有抗性。Bld-3更适合添加到多种益生菌补充剂中。   弈柯莱生物国内首个合成生物技术生产药品获批。近日,合成生物学企业弈柯莱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最新消息,与国内糖尿病药物龙头企业通化东宝(600867.SH)联合协作的西格列汀仿制药上市申请获得国家药品审评中心(CDE)正式批准。这标志着弈柯莱生物在医药领域布局的首个基于生物合成技术生产的产品获批上市。其依托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细胞合成生物技术,打破了生物合成技术在国内医药领域的创新应用边界。据了解,该药物是CDE近年来批复的首个使用“非水解酶”的生物合成方式制造的仿制药,也是自2020年初,四部门联合发布《推动原料药产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绿色技术制造后的首个获批基于生物合成的医药品种。   博雅辑因:β地中海贫血基因编辑疗法产品I期临床试验完成首例患者入组。2021年9月8日,博雅辑因宣布旗下子公司广州辑因针对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的造血干细胞基因编辑疗法产品ET-01的多中心I期注册性临床试验(登记号:CTR20211297)已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完成首例患者入组。   单细胞测序领军企业墨卓生物完成1.5亿A轮融资,加速多组学产品线商业化。近日,单细胞测序领军企业墨卓生物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宣布获得1.5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由华盖资本领投,源码资本和老股东比邻星创投跟投。本轮资金将用于持续丰富和完善墨卓生物MobiNova™单细胞多组学产品线,包括转录组、免疫VDJ分析、ATAC等系统性单细胞测序解决方案,并加速产品上市和商业化推广,将墨卓单细胞测序产品从科研领域拓展到药物研发和临床检测。   锐正基因完成数千万美元种子轮融资,构建基因编辑和递送产业化平台。2021年9月9日,锐正基因(苏州)有限公司今日宣布已完成数千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该轮融资由知名投资机构君联资本领投,Cormorant跟投,将用于支持公司研发平台建设与管线的快速推进。   合成生物巨头Ginkgo与瑞士香料巨头奇华顿开展多项合作。2021年8月30日,世界领先的合成生物学平台公司的GinkgoBioworks(Ginkgo)宣布与瑞士香料巨头公司奇华顿(Givaudan)签署多项目合作协议。利用Ginkgo的平台加速生产一系列香料成分以可持续提供产品。Ginkgo和奇华顿之间的合作跨越多个项目,未来可能会增加更多项目。许多行业的公司都使用Ginkgo的平台来寻找更有效、更环保的方法来生产食品成分、香料、化妆品、药品等产品。   Twist和勃林格殷格翰达成抗体药物开发合作。2021年9月9日,DNA合成制造公司TwistBioscienceCorporation与制药集团勃林格殷格翰(以下简称BI)签署了一项研究合作协议。Twist将向BI提供其专有抗体数据库,以便针对相关靶点寻找潜在的治疗抗体。根据协议条款,Twist的TwistBiopharma部门将利用其专有数据库“LibraryofLibraries”,一个通过噬菌体展示以人体中天然序列合成抗体的数据库,从而帮助BI寻找潜在药物。Twist将与BI合作验证和优化新的抗体候选药物。Twist将收到每个新项目的预付款,如果达到某些临床和商业里程碑,将有可能获得高达7.1亿美元的收入。   藻类编程公司ProvectusAlgae扩展其大型微藻生物制造设施,加速食品、饮料产品管线商业化。2021年8月26日,澳大利亚生物技术平台公司ProvectusAlgae(Provectus)宣布将原有微藻生物制造设施扩展成大规模制造设施,Provectus公司现有微藻制造设施只有20000升,新工厂将拥有20万升的生产能力并扩大研发业务,以支持该公司食品和饮料领域的产品管线的开发以及给合作伙伴提供支持(已与全球知名的食品和饮料公司达成合作)。新工厂位于澳大利亚努萨维尔,预计将于2021年底投入运营,并将补充公司现有设施,向市场提供新的藻类产品。新设施将支持目前处于开发后期的高性能食用色素的生产。建成后,该设施将拥有20万升的生产能力。Provectus的首个试点设施随后将进行转换,以支持目前正在进行产品测试的独立高价值产品的商业生产。该公司预计近期会进一步扩张,并计划建立一个100万升的补充设施,以支持公司研发管线中已有的多种产品的商业化。   Amyris1个月推出3个美容护肤品牌,希望成为环保护肤界的欧莱雅。近日,合成生物学知名公司Amyris与《变形金刚3》女主角、维密超模RosieHuntington-Whiteley合作的RoseInc.品牌,宣布推出第一条产品管线——ModernEssentials系列,包括不含酒精的爽肤水、可温和提亮肤色的去角质产品、补水亮肤精华液以及保湿提亮的遮瑕膏等等。今年8月,Amyris已接连推出3个美容品牌。首先是继收购Terasana七个月后,推出了TerasanaClinical品牌,第一个产品“清除+控制健康皮肤血清”结合了Amyris生产的两种可持续来源的成分:角鲨烷和大麻酚(CBG)。第二个品牌便是RoseInc.品牌。第三个是护发品牌JVN发型系列,与美国一名发型师、电视名人JonathanVanNess合作推出。   世界首次用二氧化碳造聚丙烯,LanzaTech牵手新型化工企业欲掀起塑料革命。作为世界一流的“碳捕获”先行者,LanzaTech在近年来已将众多合作品牌收入囊中。9月1日,该公司签下了本年度第三家合作企业。这一次,LanzaTech将合作产品瞄向了一种广泛的工业原料——聚丙烯。LanzaTech与处于早期阶段的初创公司Twelve进行合作,目标是生产出世界上首个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的聚丙烯。这就使得它们之间的合作格外令人期待。在本次合作中,LanzaTech宣布其基于生物的碳回收技术将与Twelve的化学工艺相结合,从而支持从广泛的二氧化碳资源中开发更多产品。   生物农业公司打造GRAIN平台扩大农作物产量,用植物种子生产PHA。近日,生物农业公司Yield10Bioscience的首席科学官KristiSnell博士分享了该公司的一项新技术,即通过基因编辑开发出有更高含量的PHA(聚羟基烷酯)的亚麻荠种子,并且适合大田种植。其官方网站展示的研究论文介绍了利用亚麻荠种子生产聚3-羟基丁酸酯(PHB)的方法,简单来说,研究人员将编码PHB生物合成酶的基因转入了亚麻荠的基因组,成熟的种子中就会产生比一般植物更多的PHB。Yield10的新技术生产的含有高含量的PHA,适合大田生产。今年7月,Yield10签署了2021年田间试验和种子扩大计划,试验田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和阿根廷。Yield10也正在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其他公司合作,以确定可用于提高大豆、高粱和马铃薯等作物性能的基因;Yield10还与RothamstedResearch建立了研究合作伙伴关系,以在亚麻荠中开发一种omega-3鱼油替代品。   HumaneGenomics从头设计溶瘤病毒,或从成本到效率秒杀基因改造。2021年8月30日,总部位于纽约的HumaneGenomics构建了一个病毒合成平台,该平台可以从头开始设计杀死癌症的病毒,还可以比其他方法更快、更低廉地进行生产。该公司今年从YCombinator获得了12.5亿美元的种子轮投资,并将在下周的路演中向投资者介绍其工作,以筹集更多资金。该公司正在开发其首个治疗骨癌、肝癌、小细胞肺癌和胶质母细胞瘤(俗称“脑癌”)的项目。在短期内,HumaneGenomics将开展实验以证明其病毒在试验小鼠中具有疗效。他们也在寻找治疗其感兴趣的癌症类型患者的机构,以期待成为合作伙伴。更长远地来看,Weijmarshausen认为可以将合成溶瘤病毒视为个性化治疗,可以与常规血液检测一起用于癌症早期症状的检测。   CCBio种子轮融资120万美元,英国微生物组疗法新锐利用噬菌体提取的强效酶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近日,一家合成生物学初创公司CCBio宣布完成了89万英镑(约合789万人民币)的种子轮融资,用来加速开发治疗和预防感染的创新方法。该轮融资由英国剑桥的早期投资机构CMSVentures领导。据2021年8月25日的新闻稿可知,本轮筹集的资金将用于推进CCBio的微生物组编辑技术,该技术利用从细菌病毒(噬菌体)中提取的强效酶,寻找并摧毁有害和致病的细菌。这种新方法有望成为抗生素治疗感染和微生物群相关疾病提供有效的替代方案。细菌性阴道炎(BV)患者将成为首批受益于CCBio的患者之一。   荷兰公司推出首款毛皮生物材料。近日,一家荷兰公司利用细胞农业来开发真正的动物毛皮,不再从动物上提取材料。Geneus公司总部位于荷兰,刚刚推出了其首款旨在彻底改变毛皮生产方式的生物材料产品Furoid。从本质上来讲,Furoid使用的是一个类似培养肉制造商的技术。此产品具有动物毛皮的所有品质,无论是耐用性还是保暖性。其是100%无动物、无屠宰、可持续性的制造。除毛皮外,Geneus还利用同样的技术制造羊毛,并申请了专利。目前Geneus正寻求融资,以推动其增长计划,其目标是250万欧元的预种子资金,以支持Furoid的发布。   生物技术公司Conagen宣布推出一种天然防腐剂对香豆酸(PCA)。在2021年2月发布的Mintel报告中,显示43%的美国消费者认为“纯天然”是他们选择食品和饮料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消费者对不含人工成分但保质期延长的纯天然食品、饮料、个人护理和化妆品的需求增长,大大推动了纯天然食品市场的发展。市场的驱动下,食品和饮料制造商正努力为其加工和包装方法中摆脱人工添加剂。在这种大环境下,生物技术公司Conagen宣布推出一种天然防腐剂对香豆酸(PCA)。Conagen的PCA是与其商业合作伙伴BlueCalifornia共同推出的一款通过发酵制成的天然防腐剂。   新兴合成生物学公司融资加速,苏州艾博生物、墨卓生物、Twelve、NeuExcellTherapeutics、PepGen,Inc.、EnteroBiotix陆续完成多轮融资20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97页
      2021-09-13
    • 化工行业周报:多产品纳入中国国家战略资源储备,美国飓风影响持续

      化工行业周报:多产品纳入中国国家战略资源储备,美国飓风影响持续

      化工行业
        主要观点:   我们认为化工行业的投资策略是:投资系统性创新和低成本扩张。化工的下一波行业格局取决于人才竞争。化工行业已从单纯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变为人才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后来者无法通过资本反超,只能瞠乎其后,化工行业的周期性也因此变弱。优秀的公司凭借有效的激励、卓越的管理和持续的创新,打造出难以撼动的技术迭代优势、低成本优势和高效服务优势,在全球市场中攻城略地。   碳中和或带来化工行业颠覆性变革和机遇   碳中和对化工行业的影响深远。据NPCPI统计,中国石化和基础化工行业碳排放量排在所有行业中领先,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18%左右,其中“工艺排碳”占比6%左右,“工程排碳”占比12%左右,受3060碳中和目标影响很大。从行业演变看,我们认为未来40年化工行业在碳中和背景下预计经历3个阶段:   第一阶段分步达峰。化工产品众多,每种产品的能耗和碳排放量不同,其碳达峰的要求或不同。我们理解对于高耗能的产品或产业不代表没有发展,只是会优先达峰,低耗能的产品或产业有望获得更长成长窗口;   第二阶段未来的竞争在下游和海外。随着碳达峰,中国化工行业上游大宗原料由于相对高耗能而触达天花板,但在无大量新增产能情况下盈利中枢大幅提升,大化工企业获得的巨大现金流或投向下游精细化工品和新材料领域,亦或是继续扩大同类产品产能,只是将新增产能转移至碳容量更大的国家或地区。在第二阶段,化工企业或许会面临公用工程的大面积技改,利用绿色能源替代方案降低能耗,以减少与碳中和相关的税费成本;   第三阶段生物基材料和能源的时代。化工产品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需求不会因为政策而消失。但在碳中和目标下,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覆性冲击。生物基材料是一种可能的替代/补充方案。随着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化石基材料成本上升(碳排放税费增加)、以及“非粮”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的突破,生物基材料有望成为全球工业新的底层材料。   值得强调的是,以上是长达40年的行业演变思路,3060主要影响的是远期高耗能产品或产业发展的天花板,对于已获批的规划项目影响较小。此外,在3060目标下会演变出一系列可操作的政策。随着具体政策的落地,以及新技术(包括合成生物学、新型储能技术、新型核电技术、新型回收技术等等)的突破,我们理解的3个阶段也可能相互交错进行。   飓风“艾达”来袭,巴斯夫、埃克森美孚、陶氏等部分化工厂停工   8月29日,飓风“艾达”在路易斯安那州富尔琼港附近登陆,最大持续风速为150英里/小时(241公里/小时),达到了萨菲尔-辛普森飓风风力等级中的4级飓风。   产品方面,甲醇受到的影响最大。受飓风影响,美国甲醇产能预计有400万吨关停,占美国总产能的43%。主要是Methanex在Geismar的两套甲醇装置(产能合计220万吨)和科氏在St.James的甲醇装置(产能为180万吨)关停,再加上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其他正在检修的甲醇装置,全美约有60%的甲醇产能处于停产状态。这意味着以甲醇作为生产原料的醋酸存在很大缺口。美国醋酸价格一直攀升,从8月中旬的1600美元/吨直接飙升到1825美元/吨,而同期中国醋酸的离岸价格不足800美元/吨,中美醋酸价差历史性超过1000美元/吨。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醋酸出口国甚至在考虑是否外采醋酸以满足美国下游生产的需求。   企业方面,巴斯夫在路易斯安纳州的Geismar工厂遭遇不可抗力,已于当地时间8月29日12时关闭其40万吨/年的MDI装置、16万吨/年的TDI装置、35万吨/年的聚醚多元醇装置、16.2万吨/年的BDO装置,以及22万吨/年的EO装置。陶氏关闭了其在路易斯安那州塔夫脱StCharles工厂和Plaquemine工厂的业务。StCharles工厂产品包括聚乙烯(PE)、醋酸、丙烯酸、环氧乙烷(EO)、乙二醇醚和表面活性剂等化学品。Plaquemine工厂产品包括聚乙烯(PE)苯、甲苯、EO、乙二醇醚、丙二醇(PG)和环氧丙烷(PO)等化学品。在巴吞鲁日地区,埃克森美孚正在调整其开工率并关闭其综合设施的一些装置,包括一个炼油厂和一个化学综合体,生产乙烯、丙烯、丁二烯(BD)、PE、聚丙烯(PP)、邻苯二甲酸酐(PA)、增塑剂、苯、甲苯、异丙醇(IPA)、基础油和各种其他化学品。   印度对涉华TDI启动第一次反倾销日落复审立案调查   8月27日,印度商工部发布公告,应印度企业Gujarat Narmada Valley Fertilizers&Chemicals Limited的申请,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异构体比例为80:20的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启动第一次反倾销日落复审立案调查。本案倾销调查期为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12个月),损害调查期为2017年-2018年、2018年-2019年、2019年-2020年及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本案涉及印度海关编码2929项下的产品。   钛白粉或纳入国家战略资源储备,产业链将迎价值重估   8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341号(工交邮电类197号)提案答复的函中表示,有关部门正在编制“十四五”国家储备发展规划,将充分考虑将钛白粉纳入国家战略资源储备的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正积极推进钛矿资源综合利用,下一步科技部将设立“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重点专项,推动钛矿资源高值化利用技术开发和应用。同时,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密切关注盐酸萃取法钛白粉工艺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进展,并对获得过国家级或省部级科技奖、技术水平成熟可靠、生产过程本质安全、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的钛白粉生产核心工艺,通过印发《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方式予以推广应用,相关单位可按有关要求积极申报,稳步推进新工艺试点。值得注意的是,钛白粉产业链将迎来价值重估,钛白粉企业的估值体系变化的核心在于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龙头企业有望通过钛白粉产业链的综合利用,快速切入新能源磷酸铁产业。在钛白粉景气度向上,需求不断提升而新增供给有限的背景下,钛白粉价格不断上涨。同时,部分钛白粉企业如龙佰集团、中核钛白、安纳达等开始进军新能源领域,生产磷酸铁或磷酸铁锂,实现钛产业链与新能源产业链的耦合。   中国化学:碳中和解决方案提供商   8月29日,公司公告2021年半年报。据公告,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559.15亿元,同比增长53.08%;归母净利润19.32亿元,同比增长33.7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7.80亿元,同比增长26.41%;加权平均ROE为5.25,同比提高0.79个百分点。公司经营情况持续稳步向好。2021年上半年公司新签合同1318.62亿元,同比增长44.93%。从业务领域看,新签化学工程合同额929.89亿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70.52%,占比较上年同期下降8.88个百分点。新签基础设施合同额283.96亿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21.53%,占比较去年同期上升了4.42个百分点。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公司早有技术布局。围绕“源头减碳、过程降碳、尾端固碳”,在各环节通过技术创新助力实现“双碳”。未来,公司不只是一流的工程公司+化工新材料公司;更会在“双碳”背景下,凭借碳补集、固碳、产氢、储氢、氢能利用、多晶硅等众多技术储备,成为“双碳”时代的解决方案提供商。综上,坚定看好公司长期发展。   行业检修情况:   【石化板块】   纯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21.34万吨,与上周持平。   甲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52.2万吨,与上周持平。   丙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255万吨,比上周增加177万吨。   丁二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69.5万吨,比上周增加5万吨。   异丁烯:本周无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与上周持平。   双酚A: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0万吨,与上周持平。   PX: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289.5万吨,上周增加100万吨。   PTA: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647万吨,比上周增加100万吨。   丙烯酸: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119万吨,比上周增加11万吨。   丙烯酸丁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产能共49万吨,与上周持平。   环氧丙烷: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78万吨,比上周增加68万吨。   【煤化板块】   乙二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805.5万吨,比上周减少55万吨。   醋酸: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256万吨,比上周增加50万吨。   酸酐: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5万吨,与上周持平。   DMF: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7万吨,比上周减少15万吨。   己二酸: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38万吨,与上周持平。   【聚氨酯板块】   MDI: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282万吨,比上周增加141万吨。   TDI: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205万吨,与上周持平。   【化纤板块】   聚酯切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0万吨,与上周持平。   聚酯瓶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225万吨,比上周增加30万吨。   涤纶短纤: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35万吨,比上周增加20万吨。   涤纶长丝: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302万吨,比上周增加152万吨。   锦纶切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公司共2家,比上周减少1家。   【农药和化肥板块】   合成氨: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公司共22家,比上周增加1家。   重点公司多维度跟踪   【万华化学】   公司信息:   8月30日,据万华官方消息,近期,万华化学与华能集团合资成立华能(海阳)光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设华能山东发电有限公司在山东省烟台海阳市辛安镇规划开发约600MWP、用地面积约16266亩的渔光互补型光伏电站项目。该项目装机容量600MWP,年上网电量7亿度,等量置换减少煤炭28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70余万吨。   8月31日,发布2021年9月份中国地区MDI价格公告,自2021年9月份开始,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地区聚合MDI分销市场挂牌价20600元/吨(同8月份相比没有变动),直销市场挂牌价20600元/吨(同8月份相比没有变动);纯MDI挂牌价23800元/吨(同8月份相比没有变动)。   9月1日,据天天化工网公众号讯,8月29日上午,大榭开发区万华宁波高性能材料研究院(下称万华研究院)竣工投用。2017年12月,万华研究院在宁波大榭开发区挂牌成立,投资5.1亿元按国际一流标准建设,总建筑面积4.1万余平方米。作为宁波市首批产业技术研究院,万华研究院上承绿色石化产业,下启汽车制造产业,兼顾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智能制造领域,将在先进聚烯烃、聚碳酸酯合金及改性、长链尼龙12、新型聚氨酯、3D打印、生物可降解、5G通讯等高性能材料领域,重点突破“卡脖子”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打造长三角地区乃至国家高性能材料应用开发创新平台。目前,万华研究院已开发出各类新材料超300款、申请专利155件、与业内企业合作量产新材料193款。   9月2日,据天天化工网公众号讯,中国核电拟与万华化学、山东发展和烟台蓝天控股共同出资设立山东核能,其中中国核电拟出资25,500万元,持有山东核能51%股权。万华化学拟出资14,500万元,出资比例29%,山东发展和烟台蓝天分别出资5000万元,出资比例各占10%。   9月2日,万华化学公告,按照年度检修计划,公司烟台工业园TDI装置(30万吨/年)、PO装置(24万吨/年)将于9月3日开始陆续停产检修,预计检修25天左右;PDH装置(75万吨/年)将于9月10日开始停产检修,预计检修40天左右。本次停产检修是根据年度计划进行的例行检修,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不会产生影响。   据国家专利局,万华化学本周新增专利公开8项。一种全反式Β-胡萝卜素的制备方法;一种美缝剂用加合物多胺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一种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其制备方法;一种苯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4页
      2021-09-05
    • 化工:钛白粉或纳入国家战略资源储备,产业链将迎价值重估

      化工:钛白粉或纳入国家战略资源储备,产业链将迎价值重估

      化工行业
        主要观点:   钛白粉或纳入国家战略资源储备。   2021 年 8 月 25 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 1341 号(工交邮电类 197 号)提案答复的函中表示,有关部门正在编制“十四五”国家储备发展规划,将充分考虑将钛白粉纳入国家战略资源储备的建议。 钛白粉应用领域广泛,是涂料、塑料、造纸等产品生产必不可少的工业原料。国家高度重视钛白粉产业发展,积极推进新工艺产业化和资源综合利用。 工信部指出,我国钛铁矿储量居世界第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钛白粉生产国和消费国,市场供应充足,安全保障能力较强。目前,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会同有关部门正在编制“十四五”国家储备发展规划, 将在确定“十四五”国家储备品种目录时, 充分考虑所提建议, 深入开展研究论证。 国家有关部门积极推进钛矿资源综合利用,下一步科技部将设立“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重点专项,推动钛矿资源高值化利用技术开发和应用。   钛白粉产业标准体系有望加速建立。   为支持钛白粉产业绿色健康发展,国家有关部门积极构建钛白粉产业标准体系。目前已出台《二氧化钛颜料》、《化妆品用二氧化钛》、《纳米二氧化钛》、《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二氧化钛》、《钛白粉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塑料异型材用钛白粉技术条件》等标准,正在组织编制《钛白粉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2019-0052T-HG)、《生产钛白粉(二氧化钛)过程中产生的废硫酸处理处置方法》 (2020-0423T-HG)两项行业标准。下一步,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组织进一步加快钛产业相关标准研制, 鼓励合理制定地方排放标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不断完善标准体系,为钛白粉产业优化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钛白粉行业新兴技术凸显发展机遇。   钛白粉的传统生产工艺有硫酸法和氯化法,其中硫酸法已被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项目;氯化法对原料品质要求高,需大量从国外进口。在加快推进核心工艺攻关及新工艺试点方面, 工信部在答复中着重肯定了盐酸萃取法,该工艺作为新兴技术,对原料品质要求不高,流程短、成本低,发展前景较好,但该工艺处于产业化前期,在环境保护、产品质量、装置运行稳定性等方面还有待改进提升。未来钛白粉行业产业升级的途经主要包括:一是对新老工艺的迭代升级,二是传统工艺的综合利用。传统企业将酸性副产物综合利用, 发展磷酸铁的生产工艺形成闭环经济优势。   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密切关注盐酸萃取法钛白粉工艺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进展,并对获得过国家级或省部级科技奖、技术水平成熟可生产过程本质安全、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的钛白粉生产核心工艺,通过印发《目录》的方式予以推广应用,相关单位可按有关要求积极申报,稳步推进新工艺试点。   钛白粉产业链将迎来价值重估。   钛白粉企业的估值体系变化的核心在于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龙头企业有望通过钛白粉产业链的综合利用, 快速切入新能源磷酸铁产业。在钛白粉景气度向上,需求不断提升而新增供给有限的背景下,钛白粉价格不断上涨。同时,部分钛白粉企业如龙佰集团、中核钛白、安纳达等开始进军新能源领域,生产磷酸铁或磷酸铁锂,实现钛产业链与新能源产业链的耦合。钛白粉企业有望利用副产的废酸、硫酸亚铁等作为磷酸铁的生产原料,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随着钛白粉企业加速布局新能源正极材料领域,钛白粉产业链有望迎来价值重估。主要的钛白粉企业布局磷酸铁及磷酸铁锂项目包括:   ( 1) 龙佰集团( 002601.SZ) 计划与湖北万润新能源成立合资公司建设年产 10 万吨磷酸铁项目,同时还筹划了三个新能源项目(年产20 万吨电池材料级磷酸铁项目、年产 20 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年产 10 万吨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   ( 2)中核钛白( 002145.SZ) 年初公告拟投资超 130 亿元建设包括年产 50 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在内的多个项目,打造绿色循环生产体系,立足主业拓展磷酸铁锂产品发展。   ( 3)安纳达( 002136.SZ) 8 月 3 日公告, 公司 50kt/a 电池级纳米磷酸铁扩建项目二期工程已于近日建成投产,产品已得到客户认可和使用,客户要求持续供货。该项目建成投产,铜陵纳源的磷酸铁产能将增加到 5 万吨/年。   投资建议   我们看好钛白粉产业链的价值重估带来的投资机遇, 建议投资具有成本优势且加速布局磷酸铁或磷酸铁锂材料的钛白粉企业,建议关注龙佰集团。   风险提示   钛白粉价格下跌风险;磷酸铁锂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磷酸铁产能过剩的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1-09-02
    • 化工行业周报:碳基材料将被纳入“十四五”原材料工业相关发展规划

      化工行业周报:碳基材料将被纳入“十四五”原材料工业相关发展规划

      化工行业
        主要观点:   我们认为化工行业的投资策略是:投资系统性创新和低成本扩张。化工的下一波行业格局取决于人才竞争。化工行业已从单纯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变为人才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后来者无法通过资本反超,只能瞠乎其后,化工行业的周期性也因此变弱。优秀的公司凭借有效的激励、卓越的管理和持续的创新,打造出难以撼动的技术迭代优势、低成本优势和高效服务优势,在全球市场中攻城略地。   碳中和或带来化工行业颠覆性变革和机遇   碳中和对化工行业的影响深远。据NPCPI统计,中国石化和基础化工行业碳排放量排在所有行业中领先,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18%左右,其中“工艺排碳”占比6%左右,“工程排碳”占比12%左右,受3060碳中和目标影响很大。从行业演变看,我们认为未来40年化工行业在碳中和背景下预计经历3个阶段:   第一阶段分步达峰。化工产品众多,每种产品的能耗和碳排放量不同,其碳达峰的要求或不同。我们理解对于高耗能的产品或产业不代表没有发展,只是会优先达峰,低耗能的产品或产业有望获得更长成长窗口;   第二阶段未来的竞争在下游和海外。随着碳达峰,中国化工行业上游大宗原料由于相对高耗能而触达天花板,但在无大量新增产能情况下盈利中枢大幅提升,大化工企业获得的巨大现金流或投向下游精细化工品和新材料领域,亦或是继续扩大同类产品产能,只是将新增产能转移至碳容量更大的国家或地区。在第二阶段,化工企业或许会面临公用工程的大面积技改,利用绿色能源替代方案降低能耗,以减少与碳中和相关的税费成本;   第三阶段生物基材料和能源的时代。化工产品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需求不会因为政策而消失。但在碳中和目标下,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覆性冲击。生物基材料是一种可能的替代/补充方案。随着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化石基材料成本上升(碳排放税费增加)、以及“非粮”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的突破,生物基材料有望成为全球工业新的底层材料。   值得强调的是,以上是长达40年的行业演变思路,3060主要影响的是远期高耗能产品或产业发展的天花板,对于已获批的规划项目影响较小。此外,在3060目标下会演变出一系列可操作的政策。随着具体政策的落地,以及新技术(包括合成生物学、新型储能技术、新型核电技术、新型回收技术等等)的突破,我们理解的3个阶段也可能相互交错进行。   工信部:将碳基材料纳入“十四五”原材料工业相关发展规划   8月24日,据工信部消息,工信部将山西确立为国家碳基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示范基地,在科技、人才、财税、金融等政策上给予重点倾斜。另外,工信部还将以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和创新应用需求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强化产业政策引导,将碳基材料纳入“十四五”原材料工业相关发展规划,并将碳化硅复合材料、碳基复合材料等纳入“十四五”产业科技创新相关发展规划,以全面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攻克“卡脖子”品种,提高碳基新材料等产品质量,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龙佰集团:单季度业绩创新高,加码正极材料布局   8月24日,公司发布2021年中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38亿元,同比增长55.53%;实现利润总额28.56亿元,同比增长82.76%;归母净利润24.35亿元,同比增长88.33%。公司2021年上半年业绩实现大幅增长,归母净利润达到24.35亿元,同比增长88.33%,其中Q2业绩13.71亿元,同比增长250.10%,环比增长28.85%,创单季度业绩历史新高。公司业绩同比大幅提升主要系钛白粉景气度持续上行,公司钛白粉产品延续量价双升趋势。公司磷酸铁项目进展顺利,公司筹划与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湖北南漳县成立合资公司建设年产10万吨磷酸铁项目,于2021年7月25日提交董事会审议通过;同时公司筹划了三个新能源项目年产20万吨电池材料级磷酸铁项目、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已于2021年8月12日提交董事会审议通过,股东大会通过后将全面实施。   金发科技:一体布局拓成长,在建项目增业绩   8月25日,公司公告2021年半年报。据公告,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92.88亿元,同比增长13.92%;归母净利润15.88亿元,同比下降34.4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4.62亿元,同比下降38.70%;毛利率为19.86%;净利率为8.23%。2021年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2.30亿元,环比增长12.95%,同比下降10.21%;实现净利润8.21亿元,环比增长6.91%,同比下降64.10%。公司在改性塑料和环保高性能再生塑料板块分别有7个和2个在建项目,在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特种工程塑料、轻烃及氢能源、医疗健康板块也分别有1个在建项目,我们认为,公司在各业务板块都在发力,且在各赛道上均具备较强的技术和产能规模竞争力,公司成长具有确定性。   晶瑞电材:设备打基础,材料促协同,业绩高增长   8月26日,公司公告2021年度半年度业绩。据公告,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63亿元,同比增长101.3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467.24%。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5505.42万元,同比增长270.77%。公司战略性投资森松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深度绑定了核心设备供应商,2021年6月15日至6月18日森松国际招股,晶瑞电材全资孙公司晶之瑞(苏州)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认购森松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共计1571.30万股股份,认购价格为2.48港元/股。森松国际是领先的压力设备制造商及综合压力设备解决方案供应商,提供传统压力设备、模块压力设备及与压力设备相关的增值服务,是中国第四大压力设备制造商及综合压力设备解决方案供应商。在市场方面,随着半导体材料行业国产替代进程的加快,有望持续带动公司光刻胶及电子级硫酸、双氧水、氨水、显影液、剥离液、清洗液等湿电子化学品的需求增长。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维持高景气度的增长,下游锂电池行业及终端新能源车产业的持续稳定增长,为公司锂电池材料产品持续放量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行业检修情况:   【石化板块】   纯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21.34万吨,比上周减少17.5万吨。   甲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52.2万吨,比上周增加6万吨。   丙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78万吨,与上周持平。   丁二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64.5万吨,与上周持平。   异丁烯:本周无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与上周持平。   双酚A: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0万吨,与上周持平。   PX: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89.5万吨,与上周持平。   PTA: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547万吨,比上周减少120万吨。   丙烯酸: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108万吨,与上周持平。丙烯酸丁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产能共49万吨,比上周增加8万吨。环氧丙烷: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0万吨,与上周持平。【煤化板块】乙二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860.5万吨,比上周增加313万吨。醋酸: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206万吨,与上周持平。酸酐: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5万吨,与上周持平。DMF: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22万吨,比上周增加15万吨。己二酸: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38万吨,比上周减少15万吨。【聚氨酯板块】MDI: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41万吨,比上周增加7万吨。TDI: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205万吨,比上周增加30万吨。   【化纤板块】   聚酯切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0万吨,与上周持平。   聚酯瓶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95万吨,与上周持平。   涤纶短纤: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15万吨,比上周增加10万吨。   涤纶长丝: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50万吨,与上周持平。   锦纶切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公司共3家,比上周减少8家。   【农药和化肥板块】   合成氨: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公司共21家,比上周增加5家。重点公司多维度跟踪   【万华化学】   公司信息:   8月24日,据万华微视界公众号讯,近期,万华化学与华能集团合资成立华能(莱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设山东省烟台莱州市93MW分散式风电项目。该项目一期装机容量48MW,安装16台单机容量为3000KW的风力发电机组,年上网电量1.1亿度,二期年上网电量1亿度,共计等量置换减少煤炭8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20余万吨。该风电项目充分利用当地优质风能资源,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和较好的电力系统接入条件,能够有效改善当地电网以火电为主的单一化结构,为城市电网提供清洁可再生能源,减少大气污染,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尤其是为可持续性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据国家专利局,万华化学本周新增专利公开20项。一种聚醚砜及其制备方法;一种盐酸中余氯分解工艺;一种氯化氢氧化制氯催化剂的再生方法;一种改性HDI三聚体、单组份聚氨酯胶及其制备方法、路面铺装材料;一种基于DCS系统的整流系统启动控制方法;一种多异氰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多官能度酰胺混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基于多巴改性水性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分散体的水性甲油及其制备方法;一种连续生产用布料杆及其应用;一种具有终点检测窗的抛光垫及其应用;一种乐麝香塔釜废液处理方法;一种佳乐麝香的制备方法;一种用于聚醚多元醇合成的固体碱催化剂;一种喷淋杆组件及喷淋杆系统;不饱和有机硅及制备方法、一种硅丙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一种新型催化剂及其在生产特种酯产品中的应用;一种可应用于食品接触领域的低气味生物可降解PLA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一种维生素A醋酸酯的制备方法;一种增韧型水性环氧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一种背包反应精馏装置生产高纯度Α烯烃的方法。海外竞对   【巴斯夫】   8月26日,据天天化工网公众号讯,巴斯夫、L&LPRODUCTS公司和STELLANTIS集团成功为2021款JEEP®大切诺基L打造轻量化复合材料传动通道,并因此获得认可。连续复合材料系统™(CONTINUOUSCOMPOSITESYSTEMS,简称CCS)拉挤技术的使用以及巴斯夫的聚氨酯化学解决方案是CTR成功实现轻量化的关键因素。CCS将纤维增强的拉挤复合材料载体与高度工程化的密封剂和胶粘剂结合在一个二维轮廓中,通过这一连续的过程,制造出用连续纤维和毡增强的复合材料直线或弯曲型材。该系统旨在为轻量化结构提供强度、刚度和硬度。这也是L&LPRODUCTS公司首次将CCS技术用于巴斯夫的ELASTOCOAT®74850拉挤成型聚氨酯系统。   【埃克森美孚】   据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公开,2021年7月28日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一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公示,产品包括114.54万吨/年GPPE、50吨/年LDPE、83.7吨/年PP、5.54吨/年二异丁烯、27.19吨/年丁二烯、33.5吨/年苯、14.89吨/年甲苯、44.08吨/年92#汽油、22.97吨/年燃料油,项目总投资3688497万元。   行业信息:   据百川盈孚消息,万华烟台30万吨/年TDI装置计划9.18检修,预计11月1日复产,届时达到35万吨/年。   MDI: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41万吨,比上周增加7万吨。瑞安NPU一套7万吨/年装置8月初开始停车检修,预计检修25-30天左右。   2021年7月29日,福清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了福州江阴港城经济区管委会关于万华化学(福建)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PVC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本)及公众参与说明公示。万华化学(福建)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PVC项目位于福建省福清市江阴镇江阴港城经济区西部片区,总投资46.32亿元,装置总占地面积183451M2,其中一期占地91491M2,属于万华福建MDI/TDI产业园中的重要环节。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和二期分别建设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3页
      2021-09-02
    • 化工深度报告:崛起气凝胶,助力碳中和

      化工深度报告:崛起气凝胶,助力碳中和

      化工行业
        气凝胶:15项世界之最齐身的材料。   在20世纪30年代被发明至今,气凝胶已经创下了15项目“吉尼斯世界记录”。凭借极轻、隔热、最低介电常数等硬实力被誉为“改变世界的十大神奇材料”之一。气凝胶是一个物相状态,包括碳化物、氧化物、金属、非氧化物、半导体等多种材料都可以制作成气凝胶,各种气凝胶结构、性质不同。气凝胶可以加工成多样形态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如气凝胶颗粒、气凝胶毡、气凝胶板和气凝胶涂料。   产业链加速脱瓶颈,气凝胶性价比或大幅提高。   过去近九十年里,气凝胶作为研究热点从未停止。在二十余年前气凝胶开始商业化,制约气凝胶产业化主要有两个问题——原料成本高、干燥技术困难。原料包括四氯化硅、硅酸钠等无机硅源和正硅酸甲酯、正硅酸乙酯等硅烷交联剂为代表的有机硅源。干燥技术包括超临界干燥和常压干燥。如今两者都取得进展。一方面,部分公司的超临界干燥法气凝胶工艺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尤其是关键设备制造方面建立了壁垒;另一方面在多晶硅高速发展的同时,副产品四氯化硅供应增加,四氯化硅既是生产气凝胶的无机硅源,也是有机硅源的原料供应,原料产能增加有望带来成本下降。此外,常压法干燥技术也有一定进展,常压法对原料适应性更强,综合成本下降空间值得想象。   碳中和助力气凝胶全面崛起。   气凝胶发展的历史和未来都是契合性价比应用的过程。气凝胶的理化性质非常极致,与同类材料相比较优势显而易见,但是由于气凝胶技术长期以来不够成熟、成本高昂,曾经仅限应用于航空、军工领域。随着技术进步,气凝胶的发展向工业领域、民用领域拓展,比如石油化工领域、交通领域。我们看好气凝胶率先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渗透率提升。里程焦虑和电池热失控是当下电动汽车发展亟需解决的两大难题,应用气凝胶后续航和安全都会有极大保障。因此我们测算十四五期间,仅汽车增量需求及工业管道存量替代两项,将使气凝胶市场规模由约9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64-77亿元,实现六倍以上增长;到2030年将达到二百亿元级市场规模。在碳中和长赛道中,气凝胶极佳的节能降耗属性将得到充分发挥,全面崛起几成定势。   投资建议   气凝胶性质极佳,长期以来受制于技术和成本没有普及。替代同类材料的市场空间巨大,技术护城河高,对于已经掌握关键技术、设备、原料等的企业,最有可能带来产业链成本下降、终端市场的普及。我们建议关注气凝胶赛道的领先公司,包括中国化学(超临界设备、产能规模、智能化)、泛亚微透(研发、渠道)、华昌化工(参股传统气凝胶企业爱彼爱和)、华阳股份(母公司华阳集团发展气凝胶产业)、宏柏新材(原料、在建项目)等。   风险提示   气凝胶产品市场推广不及预期;生产工艺技术泄密导致技术扩散风险;超临界装置运行安全风险;需求爆发产能投放不及预期;电池技术路线更新换代进度超预期;常压法技术产业化进度不及预期;其他同类材料的技术突破超预期;原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2页
      2021-09-02
    • 化工行业周报:暂停审批部分地区“两高”项目,万华福建MDI设备开始安装

      化工行业周报:暂停审批部分地区“两高”项目,万华福建MDI设备开始安装

      化工行业
        我们认为化工行业的投资策略是:投资系统性创新和低成本扩张。化工的下一波行业格局取决于人才竞争。化工行业已从单纯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变为人才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后来者无法通过资本反超,只能瞠乎其后,化工行业的周期性也因此变弱。优秀的公司凭借有效的激励、卓越的管理和持续的创新,打造出难以撼动的技术迭代优势、低成本优势和高效服务优势,在全球市场中攻城略地。   碳中和或带来化工行业颠覆性变革和机遇   碳中和对化工行业的影响深远。据NPCPI统计,中国石化和基础化工行业碳排放量排在所有行业中领先,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18%左右,其中“工艺排碳”占比6%左右,“工程排碳”占比12%左右,受3060碳中和目标影响很大。从行业演变看,我们认为未来40年化工行业在碳中和背景下预计经历3个阶段:   第一阶段分步达峰。化工产品众多,每种产品的能耗和碳排放量不同,其碳达峰的要求或不同。我们理解对于高耗能的产品或产业不代表没有发展,只是会优先达峰,低耗能的产品或产业有望获得更长成长窗口;   第二阶段未来的竞争在下游和海外。随着碳达峰,中国化工行业上游大宗原料由于相对高耗能而触达天花板,但在无大量新增产能情况下盈利中枢大幅提升,大化工企业获得的巨大现金流或投向下游精细化工品和新材料领域,亦或是继续扩大同类产品产能,只是将新增产能转移至碳容量更大的国家或地区。在第二阶段,化工企业或许会面临公用工程的大面积技改,利用绿色能源替代方案降低能耗,以减少与碳中和相关的税费成本;   第三阶段生物基材料和能源的时代。化工产品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需求不会因为政策而消失。但在碳中和目标下,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覆性冲击。生物基材料是一种可能的替代/补充方案。随着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化石基材料成本上升(碳排放税费增加)、以及“非粮”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的突破,生物基材料有望成为全球工业新的底层材料。   值得强调的是,以上是长达40年的行业演变思路,3060主要影响的是远期高耗能产品或产业发展的天花板,对于已获批的规划项目影响较小。此外,在3060目标下会演变出一系列可操作的政策。随着具体政策的落地,以及新技术(包括合成生物学、新型储能技术、新型核电技术、新型回收技术等等)的突破,我们理解的3个阶段也可能相互交错进行。   发改委暂停审批能耗强度不降反升地市州“两高”项目   8月17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8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了今年上半年各地能耗强度下降情况,并明确指出“对所辖能耗强度不降反升的地市州,今年暂停国家规划布局的重大项目以外的‘两高’项目节能审查”。从能耗强度降低情况看,今年上半年,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新疆、云南、陕西、江苏9个省(区)能耗强度同比不降反升,还有10个省份能耗强度降低率未达到进度要求,全国节能形势十分严峻。根据发改委文件要求,能耗强度不降反升的9省(区),对所辖能耗强度不降反升的地市州,今年暂停国家规划布局的重大项目以外的“两高”项目节能审查,并督促各地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完成全年能耗双控目标特别是能耗强度降低目标任务。下一步,发改委将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能耗“双控”制度,制定出台三年工作方案,指导各地扎实有力有序做好工作,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坚决把不符合要求的“两高”项目拿下来,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四部委联合发文,严控沿黄重点地区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项目   8月19日,根据发改委官网,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及水利部办公厅就“十四五”推进兰州、洛阳、郑州、济南等沿黄城市和干流沿岸县工业项目入园及严控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项目的有关事项发布通知。该通知要求全面梳理规范相关工业园区,对有关地区的拟建工业项目进行全面清理规范,严控新上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项目,同时,加强已建成项目监管,稳妥推进园区外工业项目入园。   万华化学:福建MDI项目开始设备安装,未来规划160万吨产能   8月21日,据万华化学官网,万华福建隆重举行MDI一体化项目大型设备安装开工仪式。8月20日,据福清新闻,万华化学与国家能源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目前,万华福建40万吨MDI项目正在建设中,其中MDI装置已于8月21日开始大型设备安装,这意味着MDI一期项目将于明年9月份工程竣工,并有望于2022年底产出合格MDI产品。同时,福建MDI一期项目还配套了5.5万吨甲醇装置、10万吨盐酸电解装置;MDI二期项目配套了36万吨的苯胺装置、48万吨硝基苯装置、27万吨稀硝酸装置。万华福建MDI未来仍有继续扩产空间,未来福建基地MDI产能有望达到160万吨。108万吨苯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于6月15日第一次公示,从MDI原料单耗来看,这3*36万吨的苯胺装置可以满足120万吨的MDI的原材料需求,使万华福建基地MDI总产能达到160万吨。此外,万华化学与国家能源集团在福建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内容包括:国家能源集团(福建)与万华化学(福建)新材料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万华化学(福建)新材料与天津福润新能源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万华化学(福建)新材料与国能(福州)热电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打造综合能源应用示范基地,建设区域热电联产能源站,促进能源的梯级利用,实现高效减排环保目标。   凯立新材:经营情况持续改善,多领域技术储备支撑发展   8月15日,公司公告2021年半年报。据公告,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3亿元,同比增长37.25%;归母净利润0.83亿元,同比增长41.95%。公司经营情况较去年同期有大幅改善:2021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264.59万元,实现净利润8,282.11万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达99.70%,主营业务突出。毛利率方面,贵金属价格波动对公司毛利率几无影响。公司目前正逐步加磅基础化工、新能源等领域催化产品及技术储备;继续夯实精细化工领域技术基础,持续取得突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增长566.5万元,同比增长35.43%,主要系公司加大对新型均相催化剂等研发项目的投入,同时研发人员数量、职工薪酬及材料费增加导致。公司报告期内新获授权专利15项,均为发明专利。   恒力石化:“恒力速度”进军化工新材料,未来可期   8月16日,公司公告2021年半年报。据公告,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045.74亿元,同比增长55.25%;归母净利润86.42亿元,同比增长56.6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82.66亿元,同比增长50.44%;毛利率为15.27%,净利率为8.26%。公司的产品价格、销量齐升,上半年公司业绩大增,2021H1主要产品价格的上升是公司上半年营收的增长的主要原因。公司在中上游业务板块已形成以2000万吨原油和500万吨原煤加工能力为头,芳烃配套450万吨PX、120万吨纯苯和1160万吨PTA,烯烃配套180万吨纤维级乙二醇、85万吨聚丙烯、72万吨苯乙烯、40万吨高密度聚乙烯和14万吨丁二烯,煤化工配套75万吨甲醇、40万吨醋酸、30万吨纯氢和12.6万吨液氮。在“双碳”目标下,公司依托现有的原料加工资源、外购资源空间和装置优化潜力,以“恒力速度”积极布局包括可降解新材料产业链、锂电产业链、光伏产业链、新型工程塑料产业链等高增长、高潜力新材料领域,不断强化“大化工”平台的综合优势,未来可期。   桐昆股份:多因素促使业绩大增长,全布局强化长丝话语权   8月17日,公司发布2021年半年度报告。据公告,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301.86亿元,同比增长41.43%;归母净利润41.34亿元,同比增长309.5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1.36亿元,同比增长310.74%;毛利率为12.75%,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3.72%,同比提高8.96个百分点。公司主要产品价格大涨、新产能投放、浙石化稳定运行助力公司业绩增长: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毛利润38.49亿元,同比增长213.61%,毛利率为12.75%,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3.72%,同比提高8.96个百分点。公司业绩优异一方面来自主要产品的价格上涨,另一方面,恒超50万吨/年长丝项目投产带来产能、销量的双增,POY、DTY销量同比增加。目前公司拥有420万吨/年PTA、830万吨/年涤纶长丝产能,涤纶长丝国内市占率约20%,全球占比约12%。我们认为,涤纶长丝未来的竞争更多是全产业链的竞争,因此在布局涤纶长丝产能的同时,同步规划新建PTA产能,可以发挥规模优势、保证竞争优势,而在建项目的建设将能进一步优化增强公司产业链、规模优势,夯实涤纶长丝市场话语权,保障公司未来成长。   华恒生物:营收同比高增长,布局香精香料及生物基材料   8月17日,华恒生物发布2021年半年报。据公告,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3.80亿元,同比上升46.88%;归母净利润0.62亿元,同比下降4.1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56亿元,同比下降5.47%;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8.78%,同比下降7.38个百分点;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11亿元,同比增长0.51亿元。公司营收增长明显,净利润基本持平,主要因为销量和原料成本上升:单季度来看,2021Q2公司营收2.15亿元,同比增长66.75%,环比增长29.98%;毛利润0.64亿元,同比增长10.25%;毛利率为29.94%,同比下降15.34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0.31亿元,同比减少0.05%,环比减少0.10%。营收同比、环评增长明显,主要是因为公司产品销量大幅增加;但毛利和净利增幅较小,主要是因为营业成本增加及管理费用增加。目前,公司为完善产业链,进一步扩展业务范围,拟投资不超过2亿元人民币,建设7000吨/年β-丙氨酸衍生物项目。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巩固公司在丙氨酸产业链的地位,提高市场占有率,有望为公司带来1.4亿元的营收增量。同时,为了加快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布局,充分发挥先发优势,公司拟与关联方(公司高管)张学礼、郭恒华、张冬竹、樊义合资设立华恒香料科技有限公司和礼合生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布局香精香料及生物基材料的研究开发,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先发优势,开发种类更多的新产品,丰富产业链的同时也为公司未来带来成长空间。   凯赛生物:合成生物学领军者,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8月18日,凯赛生物发布2021年半年报。据公告,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0.14亿元,同比上升27.83%;归母净利润3.26亿元,同比上升58.1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06亿元,同比上升47.4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09%,同比下降1.25个百分点;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39亿元,同比增加1.22亿元。营收同比、环评增长明显,主要是因为公司产品销量大幅增加;但毛利和净利增幅较小,主要是因为营业成本增加及管理费用增加。长链二元酸方面,公司DC11-DC18产品继续主导全球市场;癸二酸项目方面,公司4万吨生物法癸二酸(DC10)项目已经在凯赛太原生产基地开始建设,计划于2022年上半年建成投产;生物基聚酰胺方面,公司基于自产的生物基戊二胺与各种二元酸的缩聚可得到系列生物基聚酰胺产品,包括PA56、PA510、PA5X等;生物基戊二胺方面,公司乌苏工厂5万吨戊二胺产能已于2021年6月底投产。研发投入方面,2021H1公司研发费用达到0.57亿元,同比增长34.7%,占总营收比例为5.57%;研发人才方面,公司在太原成立合成生物研究院,并承担合成生物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利用研发经验和研发资源与高校合作,为产业发展储备人才和技术;专利布局方面,2021H1公司继续布局生物基聚酰胺及核心单体的专利申请,并获得26个发明专利授权和1个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技术方面,2021H1主要研发投入项目包括生物法癸二酸技术(1664万元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9页
      2021-08-22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