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券商报告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291)

    • 中泰化工周度观点23W34:纯碱价格大幅上涨,长丝景气或将开启

      中泰化工周度观点23W34:纯碱价格大幅上涨,长丝景气或将开启

      化学原料
        年初以来,板块落后于大盘:本周化工(申万)行业指数下跌2.72%,创业板指数下跌3.71%,沪深300指数下跌1.98%,上证综指下跌2.17%,化工(申万)板块落后大盘0.55个百分点。2023年初至今,化工(申万)行业指数上涨幅度为-13.41%,创业板指数上涨幅度为-13.41%,沪深300指数上涨幅度为-4.60%,上证综指上涨幅度为-1.68%,化工(申万)板块落后大盘11.73个百分点。   事件:根据百川盈孚,截至8月25日,轻质纯碱市场均价为2793元/吨,较上周环比上涨26.55%;重质纯碱市场均价为3023元/吨,较上周环比上涨30.92%。另据中纤网,截止8月25日,DTY150D中心报价在9250元/吨,较上周涨100元/吨,库存较上周下调1天至22-36天。POY150D中心报价在7750元/吨,较上周涨150元/吨,库存较上周下调1天至15-27天。FDY68D中心报价在8850元/吨,较上周涨50元/吨,库存较上周下调1天至16-27左右。   点评:   供给收缩库存下降,现货价格具备支撑。据百川盈孚,国内纯碱总产能为3685万吨(包含长期停产企业产能375万吨),装置运行产能共计2339万吨(共19家联碱工厂,运行产能共计1158万吨;11家氨碱工厂,运行产能共计950万吨;以及3家天然碱工厂,产能共计231万吨)。停产检修导致供给收紧:据百川盈孚,本周青海昆仑、江西晶昊、安徽德邦纯碱装置开始检修,青海发投、唐山三友、徐州丰成纯碱装置持续低产,阿拉善纯碱项目进度较预期偏慢,整体行业开工率约为72.01%,较上周下降了4个pct。据卓创资讯,本周检修、减量厂家涉及产能690万吨左右,检修损失量13.9万吨。整体需求不变:下游光伏玻璃、浮法玻璃等开工率稳定,对纯碱需求预计变动不大。据卓创资讯,截至本周四全国浮法玻璃生产线共计311条,在产250条,日熔量共计170750吨,较上周增加1400吨;全国光伏玻璃在产生产线共计449条,日熔量合计89880吨,环比持平。库存持续下降:纯碱厂家多随产随发,目前纯碱现货持续紧张,厂家库存量随之下降,截止到8月24日,据百川盈孚,国内纯碱企业库存总量预计约为11.83万吨,较上周环比下降35.11%。未来需关注:1)检修季过后,部分产能将释放;2)远兴和金山于9月将陆续投产,供需关系届时将趋于缓和。纯碱短期供需紧平衡态势下,现货价格具备支撑,短期看好相关纯碱公司的盈利弹性,长期我们建议关注有绝对成本优势及成长空间的龙头标的:远兴能源。   提开工、去库存,长丝景气或将开启。根据CCFEI,截至8月25日,长丝主流品种POY150D、FDY68D、DTY150D的中心报价分别为7750、8850、9250元/吨,环比上周分别提涨150、50、100元/吨。原料方面,受部分装置检修影响,供给端缩量下,PTA内盘、MEG内盘分别环比上周提涨185、90元/吨至6075、3025元/吨,考虑到9-10月仍有部分装置面临停产检修,上游聚酯原料的偏强支撑为长丝的上涨行情注入动力。从库存表现上看,本周长丝企业POY150D、FDY68D、DTY150D的库存天数均较上周下调1天,当前库存天数分别为15-27天、16-27天、22-36天。下游需求表现强劲,旺季将至迎接景气。受亚运会提前赶单影响,长丝工厂开工有所回升。根据CCFEI,本周国内长丝负荷约87.8%,周环比+0.2pct,位于自2014年以来的95.7%历史分位。长丝下游织造厂商接单情绪好转下,织机开工同步提升,根据Wind,本周江浙地区织机开工率约64.28%,周环比+1.26pct。织造厂持续出货下,本周江浙织机POY、FDY、DTY的库存天数分别为12.3、17.8、24.0天,周环比-0.7、0.5、0.4天。考虑到长丝行业大规模投产潮已过,低库存环境叠加金九银十传统旺季将至,长丝具备较大的向上空间,龙头企业规模化、一体化优势下,或将充分受益本轮涨价弹性。建议关注:桐昆股份、新凤鸣。   投资观点:   化工当下在何位置?根据Wind数据测算,截至8月25日,当前国内化工品价格、价差指数分别处于自2014年来的41.87%、21.97%历史分位,环比6月底分别+6.8pct、+6.4pct,较今年年初分别-0.7pct、+5.6pct,相比于2021年11月价差最高点分别-50.3pct、-70.8pct。行业指数方面,截至8月25日,申万行业指数位于自2014年来的45.85%历史分位,周环比-2.4pct,环比6月底-4.1pct,较今年年初-12.1pct。我们认为,当前行业基本面已悄然转变为“强现实、弱预期”。   下半年投资最大主线为经济复苏,“强弱”本质上是修饰语,重要在“复苏”本身。本轮复苏周期叠加了化工产能的大幅扩张,市场担忧其将抑制产品价格上涨。我们认为,一是本轮投产周期中或存在结构化的差异,部分化工品在政策驱动下仍存在收缩逻辑,比如制冷剂、电子雷管;部分化工品供需格局仍持续优化,如MDI、涤纶长丝、磷肥,这些化工品在经济复苏背景下带来的业绩弹性将更值得期待。二是考虑在本身化工品产能过剩的格局下,国内龙头化工企业位于全球成本曲线最左端,长期以来通过产能投放穿越周期实现成长。随龙头企业待投产能逐步释放,本轮周期或仍具备“以量补价”甚至“量价齐升”的弹性。因此,我们看好以下四方面:   ①龙头白马:具备穿越周期的韧性。一方面,龙头公司通过精益生产实现化工品成本曲线的全球最左端;另一方面,企业通过持续性的研发创新成功打破海外技术垄断,加速推动国产化替代进程。经济底部企稳、制造业投资增长下,随后续需求修复,利好龙头企业。相关标的:万华化学、华鲁恒升、宝丰能源、卫星石化、龙佰集团、远兴能源等。   ②涤纶长丝:复苏链中较强弹性品种。近期我们外发了涤纶长丝的行业深度报告《低库存迎复苏弹性,长周期格局已优化》,从库存周期角度与供需格局两个维度对行业进行分析,并认为涤纶长丝在弱预期强现实的环境下,已率先进入被动去库周期,在竞争格局逐步优化的背景下有望在旺季迎来价格弹性。大部分化工品在上半年通过低开工率减产主动去库,涤纶长丝上半年在行业“扩产能、提开工率、稳价格”的背景下仍然快速去库,从这个现象上看实际已经在淡季提前进入到被动去库周期。根据中家纺,2023H1,我国家用纺织品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86%,利润率为3.84%,同比略增0.3pct,低端服饰消费需求向好;外需方面,根据卓创资讯,今年1-7月长丝出口量同比+22.7%;金九银十预期下,需求仍可能超预期;同时扩产密集期已过,行业景气度升温背景下,龙头话语权提高或将在这轮周期中体现。相关标的:桐昆股份、新凤鸣。   ③制冷剂:具备供给收缩长逻辑的稀缺板块。《基加利修正案》要求,我国将于2024年正式冻结三代制冷剂配额至基线水平,企业已在去年年底结束配额抢夺。上半年行业整体呈现“开工下滑、库存消化”的趋势,逐步回归理性。8月9日下午,国家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组织召开《2024年度全国HFCs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初稿)行业交流会。尽管当前具体落地方案尚存不确定性,但依氟务在线所述,本轮讨论稿相较前期方案更利于行业,市场信心显著提振。政策预期催化下,阶段性涨价行情或将持续。三代制冷剂方面,考虑到部分三代制冷剂厂商仍处检修期且当前巨化、中化等厂商开工负荷整体偏低,供给缩量下市场挺价、提价销售信心有望进一步增强。二代制冷剂方面,因当前配额消化进度超前,企业销售价格坚挺;同时,基于现阶段液氯、硫酸及氯化物等制冷剂核心原料价格上涨,成本端提供支撑。相关标的: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昊华科技等。   ④新材料:产业革新穿越周期。在全球供应链格局重塑的背景下,我国化工新材料自主可控加速推进,“卡脖子”技术逐个突破。长期推荐关注技术壁垒高、市场空间广阔的新材料,如尼龙、气凝胶、POE、电子化学品、新能源材料、生物基材料等;短期重点关注从0到1突破与业绩进入验证阶段的标的。相关标的:东材科技、凯立新材、凯盛新材、万润股份等。   产品价格涨跌互现。价格周度涨幅居前品种:重质纯碱(30.92%)、轻质纯碱(26.55%)、正丁醇(19.05%)、醋酸丁酯(17.21%)、丙烯酸乙酯(13.45%)、丙烯酸丁酯(13.04%)、碳四原料气(12.96%)、硫磺(固体硫磺)(10.65%)、丙烯酸丁酯(9.89%)、DMF(8.91%)。产品周度价格跌幅居前品种:阿特拉津(-19.44%)、维生素B5(泛酸钙,98%)(-10.53%)、煤焦油(-7.35%)、草甘膦(-6.85%)、二氯甲烷(-5.54%)、焦炭(-4.74%)、美国HenryHub期货(-3.89%)、环氧氯丙烷(-3.55%)、炭黑(N330,山东)(-3.45%)、维生素A(50万IU/g)(-2.94%)。   风险提示事件:政策不及预期、需求不及预期、产能投放超预期、信息更新不及时等。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2页
      2023-08-28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板块迎来政策积极信号,把握当前底部机会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板块迎来政策积极信号,把握当前底部机会

      医药商业
        本周观点:   国常会、卫健委等释放积极信号,乐观地看待医药板块机会。本周沪深300下跌1.98%,医药生物下跌2.62%,处于31个一级子行业第12位,本周医药服务、化学制药、医疗器械、中药、生物制品、医药商业分别下跌1.35%、1.91%、2.37%、2.93%、4.64%、4.96%。个股层面来看,中报业绩、CRO&CDMO、核污染防治等相关标的均有不错表现,如诺思格(+14.33%,周涨跌幅,下同)、力生制药(13.68%)、新产业(+6.72%)、康龙化成(+4.27%)等。周五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内容,会议强调增强高端药品、关键技术和原辅料等供给能力,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鼓励和引导龙头医药企业发展壮大,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并且要充分发挥我国中医药独特优势,维护中医药发展安全;周末卫健委指出各地改善医疗服务已取得阶段性积极成效,服务流程、诊疗模式、就诊环境等均迎来优化改善。相关政策文件的陆续出台有望促进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创新药、高端医疗设备、中医药等板块创新成果转换,有望相关龙头企业提供更加优渥的环境和助力,同时也有助于提振医药板块投资信心。当前时点我们仍然强调从“底部”、“业绩”和“边际催化”三个维度选择标的,持续建议把握“避风港”,比如院外为主的中药OTC、消费医疗、连锁药店等;其次建议关注有望迎来需求、政策等底部拐点的产业链上下游,如CRO/CDMO、特色原料药、低值耗材、科研试剂、骨科等;同时建议持续寻找业绩有望超预期的个股。长期而言,我们坚定看好政策扶持下的产业创新升级,如创新药、创新器械、中药等。   耗材集采扩围+第九批国采报量,关注预期落地后的投资机会。近期安徽省医药采购中心披露发布检验试剂相关产品新增挂网通知,拟将4类化学发光项目以及2类分子诊断项目纳入集采范围;京津冀“3+N”联盟发文拟针对手动及电动腔镜吻合器耗材、电生理耗材展开带量采购工作,此外四川、河南、陕西等地陆续发布了第九批药品国采的报量通知,共纳入44个品种,涉及195个品规。2023年以来,药械集采持续扩面提速,集采品种新增近百种,同时采购规则也更加成熟完善,从既往几次结果来看,相关集采中标产品使用量快速增加,价格降幅相对有限,头部国产企业的市场份额显著提升。我们认为目前市场对于医药集采情绪已经缓和,前期悲观预期已经释放,建议密切关注相关品种的集采规则以及推进节奏,重点关注仿制药、化学发光、分子诊断、电生理等细分赛道龙头,把握集采落地、行业出清后的投资机会(数据来源:安徽省医药采购中心,京津冀医药联合采购平台,四川省药械招标采购服务中心,赛柏蓝等)。   重点推荐个股表现:8月重点推荐:药明康德、爱尔眼科、长春高新、康龙化成、康泰生物、海吉亚医疗、东阿阿胶、普洛药业、迪安诊断、仙琚制药、九强生物、联邦制药、诺泰生物、凯普生物、百诚医药、阳光诺和;本周平均下跌2.52%,跑赢医药行业0.10%,其中康龙化成+4.27%、药明康德+1.66%等表现亮眼。   一周市场动态:对2023年初到目前的医药板块进行分析,医药板块收益率-13.4%,同期沪深300收益率-4.2%,医药板块跑输沪深300收益率9.2%。本周沪深300下跌1.98%,医药生物下跌2.62%,处于31个一级子行业第12位,本周医药服务、化学制药、医疗器械、中药、生物制品、医药商业分别下跌1.35%、1.91%、2.37%、2.93%、4.64%、4.96%。以2023年盈利预测估值来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21.8倍PE,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市盈率大约为16.0倍PE,医药板块相对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36.2%。以TTM估值法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24.1倍PE,低于历史平均水平(36.0倍PE),相对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32.7%。   风险提示:政策扰动风险、药品质量问题、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2页
      2023-08-28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市场底部坚定信心,看好活跃政策下行情催化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市场底部坚定信心,看好活跃政策下行情催化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本周观点:   低迷情绪下坚定积极态度,把握底部机会静待收获。本周沪深300下跌2.58%,医药生物下跌2.44%,处于31个一级子行业第22位,本周医疗器械、化学制药、医药商业、生物制品、中药、医药服务分别下跌1.52%、1.92%、2.06%、2.45%、2.79%、3.68%。受到宏观环境、行业政策等因素影响,医药板块持续调整;多家医药上市公司发布股份回购公告,彰显出长期发展信心。我们认为板块下行空间已经有限,整体悲观情绪下更应主动把握机会,围绕“底部”、“业绩”和“边际催化”主线,积极布局有性价比的优质资产,同时周五证监会发布活跃资本市场一揽子政策措施也有望提振市场情绪。短期反腐行动存在扰动,建议把握“避风港”,比如院外为主的中药OTC、消费医疗、连锁药店等;其次建议关注有望迎来底部拐点的产业链上下游,如CRO/CDMO、特色原料药、低值耗材、科研试剂、骨科等。同时积极布局具备想象空间的医药新赛道,如多肽减肥药产业链等。   中药配方颗粒集采文件出炉,降幅温和长期有望受益。近期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中药配方颗粒采购联盟集中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拟定由山东省牵头成立15个省级行政单位组成省际联盟,针对金银花、黄芪、当归等200个具有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的品种展开集中带量采购。采购量方面,本次集采按照首年约定采购量计算基数的70%确定约采购量,采购周期2年。中选规则方面,①最高有效申报价基础上价格降幅达到40%全部获得拟中选。②报价降幅小于40%的企业须报价≤同品种所有有效申报企业最低价1.5倍,具体中选数量根据视报价降幅达到40%及以上企业的数量,按照报价由低到高顺序确定。③如同品种所有拟中选企业产能不满足联盟约定采购量,则根据报价由低到高的顺序与未获得拟中选资格的企业进行议价谈判,接受不超过拟中选价格算术平均值的,获得拟中选资格。我们认为本次集采价格降幅温和、规则设定简约,并设置补位供应条款进一步扩大中选范围,有望充分保护相关企业的合理利润空间,提高终端医疗机构的配方颗粒使用意愿,促进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建议关注华润三九、中国中药、红日药业等相关头部企业。   重点推荐个股表现:8月重点推荐:药明康德、爱尔眼科、长春高新、康龙化成、康泰生物、海吉亚医疗、东阿阿胶、普洛药业、迪安诊断、仙琚制药、九强生物、联邦制药、诺泰生物、凯普生物、百诚医药、阳光诺和;本周平均下跌-1.96%,跑赢医药行业0.48%,其中联邦制药+14.69%等表现亮眼。   一周市场动态:对2023年初到目前的医药板块进行分析,医药板块收益率-11.1%,同期沪深300收益率-2.3%,医药板块跑输沪深300收益率8.8%。本周沪深300下跌2.58%,医药生物下跌2.44%,处于31个一级子行业第22位,本周医疗器械、化学制药、医药商业、生物制品、中药、医药服务分别下跌1.52%、1.92%、2.06%、2.45%、2.79%、3.68%。以2023年盈利预测估值来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22.1倍PE,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市盈率大约为16.3倍PE,医药板块相对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35.8%。以TTM估值法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24.8倍PE,低于历史平均水平(36.0倍PE),相对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33.5%。   风险提示:政策扰动风险、药品质量问题、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页
      2023-08-21
    • 中泰化工周度观点23W33:磷矿价格上调,关注磷化工景气持续上行

      中泰化工周度观点23W33:磷矿价格上调,关注磷化工景气持续上行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年初以来,板块落后于大盘:本周化工(申万)行业指数下跌2.38%,创业板指数下跌3.11%,沪深300指数下跌2.58%,上证综指下跌1.80%,化工(申万)板块落后大盘0.58个百分点。2023年初至今,化工(申万)行业指数上涨幅度为-10.99%,创业板指数上涨幅度为-10.08%,沪深300指数上涨幅度为-2.67%,上证综指上涨幅度为0.50%,化工(申万)板块落后大盘11.49个百分点。   事件:据百川盈孚,截至8月18日,国内市场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市场均价分别较上周同比上涨3.45%和2.28%;国外市场磷酸一铵摩洛哥FOB散装/FOB中国55%颗粒分别较上周上涨5.42%/3.14%,磷酸二铵摩洛哥FOB散装/中国FOB散装分别较上周上涨7.77%/2.78%,磷复肥国内外价格持续上行。据微信公众号《观磷肥》,本周湖北地区高品位磷矿价格上调幅度在50元/吨,四川和贵州地区后续将陆续跟进。   点评:   化肥旺季来临提振需求,磷复肥价格持续上行。据微信公众号《观磷肥》,三季度是国际市场传统采购旺季,俄乌地缘问题或造成原料和化肥供应趋紧,南美地区因9月份种植季节需求推进,且上半年进口量较少,一铵进口商补货操作频率加快,有部分企业55%颗粒对外报价460美元/吨FOB以上,二铵在东南亚市场需求提振下,本周国内二铵企业报价在550-560美元/吨FOB,均有不同程度上行。据百川盈孚,国内秋肥市场提前启动,经销商提货速度加快,需求短期高增价格上涨,截至8月18日,国内市场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市场均价周同比增速为3.45%/2.28%,月同比增速为17.33%/7.22%;供给方面,本周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产量分别为22.96/32.97万吨,环比+4.29%/7.39%,开工率分别为58.92%/74.31%,环比+2.42%/5.12%,一铵大厂企业开工负荷拉至7成以上,小厂以销定产。二铵国内平均开工负荷也恢复至6成。部分企业待发订单可发运至9月中旬,企业货源供应紧张,贸易商询货积极。库存方面,本周复合肥企业整体库存小幅减少,磷酸二铵工厂库存较上周减少了4.55%,进入8月中下旬,市场进入秋肥集中走货阶段,行情有望延续。   磷矿价格上调,川贵地区推涨或陆续跟进。据微信公众号《观磷肥》,本周湖北宜昌地区28%品位主流实单成交价格上调50元之后船板价格调整后在830元/吨左右,磷矿企业库存压力释放,企业陆续签新单发运。四川地区开启为期3个月的安全检查(目前第为第二个月)部分小矿山产量受到影响,供给收缩下或推涨价格,四川和贵州对磷矿石的调价后续或将陆续跟进。磷化工产业链景气度持续回升,具有较强规模化优势的企业或具备较大业绩增长弹性,我们建议关注:川恒股份、云天化、兴发集团、云图控股等。   投资观点:   化工当下在何位置?根据Wind我们测算,截至8月18日,当前国内化工品价格、价差指数分别处于自2014年来的40.86%、21.83%历史分位,环比6月底分别+5.8pct、+5.2pct,较今年年初分别-1.9pct、+4.6pct,相比于2021年11月价差最高点分别-52.2pct、-70.8pct。行业指数方面,截至8月18日,申万行业指数位于自2014年来的48.29%历史分位,周环比-2.2pct,环比6月底-1.7pct,较今年年初-9.6pct。我们认为,当前行业基本面已悄然转变为“强现实、弱预期”。   下半年投资最大主线为经济复苏,“强弱”本质上是修饰语,重要在“复苏”本身。本轮复苏周期叠加了化工产能的大幅扩张,市场担忧其将抑制产品价格上涨。我们认为,一是本轮投产周期中或存在结构化的差异,部分化工品在政策驱动下仍存在收缩逻辑,比如制冷剂、电子雷管;部分化工品供需格局仍持续优化,如MDI、涤纶长丝、磷肥,这些化工品在经济复苏背景下带来的业绩弹性将更值得期待。二是考虑在本身化工品产能过剩的格局下,国内龙头化工企业位于全球成本曲线最左端,长期以来通过产能投放穿越周期实现成长。随龙头企业待投产能逐步释放,本轮周期或仍具备“以量补价”甚至“量价齐升”的弹性。因此,我们看好以下四方面:   ①龙头白马:具备穿越周期的韧性。一方面,龙头公司通过精益生产实现化工品成本曲线的全球最左端;另一方面,企业通过持续性的研发创新成功打破海外技术垄断,加速推动国产化替代进程。经济底部企稳、制造业投资增长下,随后续需求修复,利好龙头企业。相关标的:万华化学、华鲁恒升、宝丰能源、卫星石化、龙佰集团、远兴能源等。   ②涤纶长丝:复苏链中较强弹性品种。近期我们外发了涤纶长丝的行业深度报告《低库存迎复苏弹性,长周期格局已优化》,从库存周期角度与供需格局两个维度对行业进行分析,并认为涤纶长丝在弱预期强现实的环境下,已率先进入被动去库周期,在竞争格局逐步优化的背景下有望在旺季迎来价格弹性。大部分化工品在上半年通过低开工率减产主动去库,涤纶长丝上半年在行业“扩产能、提开工率、稳价格”的背景下仍然快速去库,从这个现象上看实际已经在淡季提前进入到被动去库周期。根据中家纺,2023H1,我国家用纺织品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86%,利润率为3.84%,同比略增0.3pct,低端服饰消费需求向好;外需方面,根据卓创资讯,长丝出口量上半年同比+25.9%;金九银十预期下,需求仍可能超预期;同时扩产密集期已过,行业景气度升温背景下,龙头话语权提高或将在这轮周期中体现。相关标的:桐昆股份、新凤鸣。   ③制冷剂:具备供给收缩长逻辑的稀缺板块。《基加利修正案》要求,我国将于2024年正式冻结三代制冷剂配额至基线水平,企业已在去年年底结束配额抢夺。上半年行业整体呈现“开工下滑、库存消化”的趋势,逐步回归理性。9日下午,国家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组织召开《2024年度全国HFCs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初稿)行业交流会。尽管当前具体落地方案尚存不确定性,但依氟务在线所述,本轮讨论稿相较前期方案更利于行业,市场信心显著提振。政策预期催化下,阶段性涨价行情或将持续。三代制冷剂方面,考虑到部分三代制冷剂厂商仍处检修期且当前巨化、中化等厂商开工负荷整体偏低,供给缩量下市场挺价、提价销售信心有望进一步增强。二代制冷剂方面,因当前配额消化进度超前,企业销售价格坚挺;同时,基于现阶段液氯、硫酸及氯化物等制冷剂核心原料价格上涨,成本端提供支撑。相关标的: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昊华科技等。   ④新材料:产业革新穿越周期。在全球供应链格局重塑的背景下,我国化工新材料自主可控加速推进,“卡脖子”技术逐个突破。长期推荐关注技术壁垒高、市场空间广阔的新材料,如尼龙、气凝胶、POE、电子化学品、新能源材料、生物基材料等;短期重点关注从0到1突破与业绩进入验证阶段的标的。相关标的:东材科技、凯立新材、凯盛新材、万润股份等。   产品价格涨跌互现。价格周度涨幅居前品种:醋酸(17.85%)、磷酸氢钙(12.90%)、硫磺(固体硫磺)(元/吨)(12.67%)、醋酐(11.37%)、液化气(FOB东南亚)(9.84%)、三氯氢硅(华北,河北唐山三孚)(7.69%)、顺酐(6.11%)、醋酸乙酯(5.41%)、黄磷(5.07%)、棕榈油(24度)(5.03%)。产品周度价格跌幅居前品种:维生素B3(烟酸,99%)(-14.41%)、维生素B5(泛酸钙,98%)(-12.04%)、碳酸锂(-7.79%)、海绵钛1#(-6.67%)、美国HenryHub期货(-5.72%)、正丁烷(-5.70%)、丙烷(CFR华东)(-5.45%)、煤焦油(-4.86%)、PX(CFR中国)(-4.35%)、对二甲苯(-4.16%)。   风险提示事件:政策不及预期、需求不及预期、产能投放超预期、信息更新不及时等。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1页
      2023-08-21
    • 新材料行业周报:碳纤维企业短期略有承压,复材环节受益原材料成本下降

      新材料行业周报:碳纤维企业短期略有承压,复材环节受益原材料成本下降

      化学原料
        投资要点   本周重点事件:1)金宏气体23H1业绩亮眼,特气产品量价齐升贡献显著。23H1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3和1.6亿元,分别同比+21.9%和+64.5%。特气板块贡献显著,23H1特种气体营收达4.9亿元,同比增长44.1%。电子大宗气体进展顺利支撑成长,目前在手合同价值超40亿(合约期通常15年以上),随着项目持续落地,电子大宗气体收入占比望持续提升。2)中复神鹰产能建设稳步推进强化中长期成长性。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分别为10.6亿、2.2亿、2.0亿,同比+22.4%、+0.5%、-6.6%。5月西宁二期1.4万吨产能全面建成投产,望带动全年销量保持高增。连云港年产3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已进入开工建设阶段,强化中长期成长性。3)光威复材23H1业绩仍有承压。23H1实现营业收入12.2亿元,同比减少6.9%;实现归母净利润4.1亿元,同比减少18.3%。定型纤维整体发展平稳,碳梁业务阶段性承压,预浸料业务稳健增长,先进复材业务保持高增。4)金博股份降本持续推进,新业务多点开花。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收入、归母净利、扣非净利分别为6.1亿、2.8亿、0.6亿,分别同比-28.3%、-23.1%、-73.3%。光伏热场业务降本持续推进,原材料降价+技术进步+规模效应,Q2成本降速快于价格降速,毛利率环比提升1pct至37%。负极热场、刹车盘有望快速放量,加快打造新材料平台型企业。   新材料领域,我们重点推荐工业气体、高纯石英砂、硅微粉。   1)工业气体:本周氧氮氩价格继续走低,稀有气体延续弱势。根据卓创工业气体公众号,本周液氧价格528元/吨,环比-4%,液氮价格543元/吨,环比-1.1%,液氩价格1063.9元/吨,环比-2.5%;氙气价格5.9万元/立方米,环比+3.6%,氪气价格682.1元/立方米,环比+1.1%,氖气价格295元/立方米,环比-11.6%。本周40L瓶装高纯氦气均价为1221元/瓶,环比-2.1%,管束氦气长期协议客户拿货周均价为185元/立方米,环比-1.1%。运营+渠道+产品,气体业态百花齐放,详见我们发布的《工业气体行业深度:长坡厚雪优质赛道,国产替代大有可为》。a.现场制气本质为运营模式,“旱涝保收”赚稳定盈利,合同期15-20年具备排他性,建议关注杭氧股份、侨源股份;b.零售业务本质为渠道生意,赚渠道运输(自建物流网络)+格局优化(区域整合)的钱,具备“占地为王”特性,目前国内处于跑马圈地阶段,推荐金宏气体,详见我们发布的《金宏气体深度:渠道为核、特气跃迁,纵横发展领军者》,建议关注和远气体、侨源股份;c.特气本质为产品生意,思路为“产品超市”,核心在于技术和研发优势+产品品类丰富+客户认证增加,建议关注中船特气、华特气体、硅烷科技、和远气体、昊华科技;d.气体赛道或为转型和产业延伸的“更优解”,建议关注从清洁能源延伸至气体赛道的九丰能源,以及从设备转型至气体环节的蜀道装备。电子气体“必争之地”,需求结构性变化。电子气体主要分为电子特气和电子大宗气体。a.电子大宗气体(高纯氧、氮、氩、氦气、二氧化碳、氢气等)兼具现场制气(运营)+特气(高附加值)的特点,国产替代空间广,建议关注广钢气体。b.电子特气为赛道逻辑,受益IC、面板、光伏、LED等新兴领域快速增长+国产替代渗透率提升,需求端增速快,纯化工艺+下游认证壁垒高,产品附加值高。   2)石英材料,预计Q3需求端边际向好,供给端几乎无新增产能,石英砂价格仍有提升空间。相较于硅料、碳酸锂,高纯石英砂在矿源(资源)+提纯(技术)均有较高壁垒,因此供给端约束更强。目前海外虽有扩产计划,但我们判断整体增量相对有限,国内或仅石英股份可供应中内层砂且主导新增产能,合成石英砂尚需时间,行业景气周期有望拉长。半导体、军工用石英材料需求高增+国产替代共振,资质认证壁垒高,龙头企业有望持续提升市占率,推荐石英股份和菲利华,建议关注欧晶科技。   3)功能性填料:a.硅微粉,高阶GPU加速HBM放量,其关键封装材料颗粒塑封料(GMC)需添加TOPCUT20um以下球硅和Low-α球铝来满足相应性能要求,充分受益HBM催化。CCL+EMC/GMC高端化增加球硅需求,性能/价格/服务优势下,看好国产龙头加速进入核心客户供应体系,高端品替代空间大。b.球形氧化铝,新能源车+芯片热管理需求促热界面材料需求扩张,球形氧化铝迎发展良机,预计25年全球球铝需求60.5亿。推荐联瑞新材,详见我们发布的《联瑞新材深度:硅微粉龙头引领国产替代,球形氧化铝打开成长空间》。   4)碳纤维:民用碳纤维中长期逻辑是用“价格”换“需求”。库存有所上升,市场价格持平:本周周末碳纤维市场均价为10.9万/吨(环比持平,同比-6.1),大丝束均价9.0万元/吨(环比持平,同比-4.3),小丝束均价12.8万元/吨(环比持平,同比-8.0),周末碳纤维工厂库存10340吨(环比+490,同比+8890),原料丙烯腈价格略有下滑。我们重点推荐碳纤维龙头中复神鹰(公司是碳纤维行业优质龙头,技术、规模和成本、产品、人才、股东优势明显,产能扩张+成本下降持续演绎;同时公司持续进行产品结构的高端化,在航天航空领域的应用拓展卓有成效且持续推进)和原丝龙头吉林碳谷(原丝壁垒高,且直接受益于风电用碳纤维需求快速增长)、光威复材(军品龙头,积极拓展民品);同时建议关注吉林化纤、中简科技、恒神股份和纤维设备厂商精工科技。   5)碳碳复材:目前价格下小厂面临亏损,光伏热场价格底部区间已企稳,上游碳纤维中期降价提升碳碳复材企业盈利能力的逻辑进一步强化。龙头具备强α,推荐金博股份(负极、氢能、碳陶刹车盘等业务逐步发力)和天宜上佳(热场盈利弹性高+石英坩埚高景气+轨交闸片景气修复)。   6)尼龙:凭借拉伸强度、耐温性、吸水率等综合优势,被评价为五大工程塑料之首,在汽车、纺织服装、3D打印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但国内尼龙产业由于长期受限于国外技术垄断,发展很不充分。近年随着相关领先企业国产化技术的突破,我们认为尼龙产业链将遵循“供给推动需求”的逻辑,千亿尼龙市场逐渐打开。作为未来市场应用极其广泛的材料,当前建议关注具有先发优势、技术相对成熟、产业链配套完整的相关公司:中国化学、聚合顺、神马股份。   7)气凝胶:凭借密度最小、绝热系数最高等获得多项吉尼斯记录,被自然杂志评价为改变世界的神奇材料。气凝胶作为绝佳的保温材料,迄今为止产业化发展不到三十年,且是少数国内外发展水平相近的新材料。近年随着全球碳中和、碳达峰的政策推动,相关市场应用逐渐受到重视。我们认为,基于气凝胶产业目前处在快速成长期,建议关注短期有技术优势和产业化能力、长期有成本下降空间的相关公司:中国化学、泛亚微透、宏柏新材、晨光新材。   8)OLED:OLED是继CRT和LCD技术后的第三代显示技术。OLED显示基于自发光原理,在显示效果、响应速度、轻薄性等方面均有显著优势,且通过更换基板材料能够实现柔性化显示,当前OLED正从手机、智能穿戴等小尺寸领域向车载、平板、电视等中大尺寸领域渗透拓展。OLED有机材料是OLED显示核心原材料,包括OLED中间体、OLED升华前材料和OLED终端材料。随着全球面板产能向国内转移、国内OLED产能释放,OLED材料和面板出货量将加速增长。建议关注技术领先、产业链完整、客户验证成熟的相关企业:万润股份、濮阳惠成、瑞联新材。   9)催化剂:催化剂作为催化反应的核心。目前全球85%以上化工产品生产都是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全球至少有4.2万种原料和化学中间体是通过催化剂直接和间接合成的,因此催化剂被称为工业的“心脏”。催化剂具有专利技术密集、市场进入壁垒高、品牌客户粘性高等特点,国外企业发展更早更成熟,部分催化剂在国内市场具有垄断性。近年我国企业陆续实现国产化替代,建议关注基础化工、环保新能源、精细化工、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卡脖子”催化剂的技术突破及产业化应用:凯立新材、中触媒、建龙微纳、鼎际得。   10)合成生物学:合成生物学即通过细胞生产人类所需物质,具体步骤包括:通过基因编辑等技术创造生物反应器,通过投喂相关原料,利用反应活化能更低、专一性更强、副产物更少的生物反应路径替代传统化学反应路径,生成目标产品。合成生物学一方面作为双碳战略实现的必要路径值得关注,另一方面合成生物学在成本上相较传统化工也有较大潜力优势。我们认为合成生物学属于长坡厚雪赛道,目前处于产业化发展快速正常期,建议积极关注具有先进专利技术、产业转化水平高、布局产品格局优秀的公司:凯赛生物、华恒生物。   11)锂电膈膜:动力及储能电池放量,预计22-23年行业需求快速增长,分别达到173.6/239.8亿平;有效产能分别为168.2/235.5亿平,同比+52.3%/+40.0%;预计23年全球供需紧平衡,价格有望平稳,中材科技成本进入下行通道,盈利改善空间大,详见我们发布的《中材科技深度:央企新材料平台,迎多业务景气+α共振拐点》。   12)“0—1”产业:产业东风至,新兴赛道望实现0—1突破。a.碳陶刹车,百亿市场,23年有望实现从0到1。b.氢能:23年绿氢电解槽项目密集落地,燃料电池汽车政策支持和补贴东风已至,销量爆发力十足。23年有望成绿氢产业爆发元年。c.车载储氢瓶,我国储氢瓶市场处于发展早期,规模提升+技术突破+原材料降价,车载储氢瓶降本路径清晰。预计25年车载储氢瓶市场规模可达48亿,碳纤维需求量7313吨。详见我们发布的《车载储氢瓶行业深度:小氢瓶承载大产业,政策东风已至》。d.电子玻璃,下游产业加持下有望加速国产替代。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需求低于预期;产能新增过多;技术变革;产业政策变化;信息更新不及时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3-08-21
    • 中泰化工周度观点23W32:三代配额落地在即,或开启制冷剂景气周期

      中泰化工周度观点23W32:三代配额落地在即,或开启制冷剂景气周期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年初以来,板块落后于大盘:本周化工(申万)行业指数下跌1.95%,创业板指数下跌3.37%,沪深300指数下跌3.39%,上证综指下跌3.01%,化工(申万)板块领先大盘1.05个百分点。2023年初至今,化工(申万)行业指数上涨幅度为-8.82%,创业板指数上涨幅度为-7.19%,沪深300指数上涨幅度为-0.09%,上证综指上涨幅度为2.33%,化工(申万)板块落后大盘11.15个百分点。   事件:根据三美股份公告,8月9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组织召开《2024年度全国HFCs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初稿)行业交流会。   点评:   三代配额方案落地在即,格局优化下长逻辑待兑现。8月9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组织召开《2024年度全国HFCs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初稿)行业交流会。尽管当前具体落地方案尚存不确定性,但依氟务在线所述,本轮讨论稿较前期方案或更利于行业,市场信心显著提振。我们认为在“双碳”政策指引下,本轮HFCs涨价行情或超前期HCFCs配额实施初期。核心原因在于:在HCFCs配额政策正式落地时,HFCs专利保护已到期且技术发展相对成熟;但本轮HFCs配额实施期间,HCFCs处加速淘汰阶段、HFOs价格居于高位且仍存专利保护期限制。由此,后续随配额实施方案正式落地,供给端边际收缩下,HFCs价格有望迎来弹性,龙头企业将受益。   政策预期催化下,阶段性涨价行情或将持续。在经历Q2的阶段性回调后,7月以来,制冷剂行业整体涨价信心逐步蔓延。根据Wind,三代制冷剂方面,本周R134a再次上调市场价250元/吨,截至8月11日,R32、R134a的市场价分别约1.40、2.13万元/吨,月环比+5.7%、+2.4%;价差方面,当前R32和R134a的价差分别为1884和7369元/吨,较今年年初的265和3753元/吨相比已有大幅改善。考虑到部分三代制冷剂厂商仍处检修期且当前巨化、中化等厂商开工负荷整体偏低,供给缩量下市场挺价、提价销售信心有望进一步增强。二代制冷剂方面,本周R22同步上调市场价250元/吨,截至8月11日,R22的价格、价差分别约1.93万元/吨和1.12万元/吨,较年初分别+6.9%和+24.9%。因当前配额消化进度超前,企业销售价格坚挺;同时,基于现阶段液氯、硫酸及氯化物等制冷剂核心原料价格上涨,成本端提供支撑。建议关注:巨化股份(国内最大氟化工生产企业,HFCs产能48.07万吨/年)、三美股份(HFCs配套齐备,HFCs产能16.7万吨/年)、永和股份(配套R32、R134a、R143a、R152a等HFCs产品)、昊华科技(拟收购中化蓝天,其所配套的R134a、R125等HFCs产品全球市场份额位居前三)等。   投资观点:   化工当下在何位置?根据 Wind 我们测算,截至 8 月 11 日,当前国内化工品价格、价差指数分别处于自 2014 年来的 40.15%、19.82%历史分位,环比 6 月底分别+5.1pct、+3.6pct,较今年年初分别-2.5pct、+2.9pct,相比于 2021 年 11 月价差最高点分别-51.2pct、-73.3pct。在行业库存持续去化的背景下,受近期政策催化以及海内外需求复苏预期影响,化工品景气度于 7 月初筑底后初现回弹之势,继续下行的风险相对有限。截至 8 月 11 日,申万行业指数位于自 2014 年来的 50.47%历史分位,环比 6 月底+0.5pct,较今年年初-7.4pct。我们认为,当前行业基本面已悄然转变为“强现实、弱预期”。   下半年投资最大主线为经济复苏,“强弱”本质上是修饰语,重要在“复苏”本身。本轮复苏周期叠加了化工产能的大幅扩张,市场担忧其将抑制产品价格上涨。我们认为,一是本轮投产周期中或存在结构化的差异,部分化工品在政策驱动下仍存在收缩逻辑,比如制冷剂、电子雷管;部分化工品供需格局仍持续优化,如MDI、涤纶长丝、磷肥,这些化工品在经济复苏背景下带来的业绩弹性将更值得期待。二是考虑在本身化工品产能过剩的格局下,国内龙头化工企业位于全球成本曲线最左端,长期以来通过产能投放穿越周期实现成长。随龙头企业待投产能逐步释放,本轮周期或仍具备“以量补价”甚至“量价齐升”的弹性。因此,我们看好以下四方面:   ①龙头白马:具备穿越周期的韧性。一方面,龙头公司通过精益生产实现化工品成本曲线的全球最左端;另一方面,企业通过持续性的研发创新成功打破海外技术垄断,加速推动国产化替代进程。经济底部企稳、制造业投资增长下,随后续需求修复,利好龙头企业。相关标的:万华化学、华鲁恒升、宝丰能源、卫星石化、龙佰集团、远兴能源等。   ②涤纶长丝:复苏链中较强弹性品种。本周我们外发了涤纶长丝的行业深度报告《低库存迎复苏弹性,长周期格局已优化》,从库存周期角度与供需格局两个维度对行业进行分析,并认为涤纶长丝在弱预期强现实的环境下,已率先进入被动去库周期,在竞争格局逐步优化的背景下有望在旺季迎来价格弹性。大部分化工品在上半年通过低开工率减产主动去库,涤纶长丝上半年在行业“扩产能、提开工率、稳价格”的背景下仍然快速去库,从这个现象上看实际已经在淡季提前进入到被动去库周期。根据中家纺,2023H1,我国家用纺织品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86%,利润率为3.84%,同比略增0.3pct,低端服饰消费需求向好;外需方面,根据卓创资讯,长丝出口量上半年同比+25.9%;金九银十预期下,需求仍可能超预期;同时扩产密集期已过,行业景气度升温背景下,龙头话语权提高或将在这轮周期中体现。相关标的:桐昆股份、新凤鸣。   ③制冷剂:具备供给收缩长逻辑的稀缺板块。《基加利修正案》要求,我国将于2024年正式冻结三代制冷剂配额至基线水平,企业已在去年年底结束配额抢夺。上半年行业整体呈现“开工下滑、库存消化”的趋势,逐步回归理性。9日下午,国家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组织召开《2024年度全国HFCs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初稿)行业交流会。尽管当前具体落地方案尚存不确定性,但依氟务在线所述,本轮讨论稿相较前期方案更利于行业,市场信心显著提振。政策预期催化下,阶段性涨价行情或将持续。三代制冷剂方面,考虑到部分三代制冷剂厂商仍处检修期且当前巨化、中化等厂商开工负荷整体偏低,供给缩量下市场挺价、提价销售信心有望进一步增强。二代制冷剂方面,因当前配额消化进度超前,企业销售价格坚挺;同时,基于现阶段液氯、硫酸及氯化物等制冷剂核心原料价格上涨,成本端提供支撑。相关标的: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昊华科技等。   ④新材料:产业革新穿越周期。在全球供应链格局重塑的背景下,我国化工新材料自主可控加速推进,“卡脖子”技术逐个突破。长期推荐关注技术壁垒高、市场空间广阔的新材料,如尼龙、气凝胶、POE、电子化学品、新能源材料、生物基材料等;短期重点关注从0到1突破与业绩进入验证阶段的标的。相关标的:东材科技、凯立新材、凯盛新材、万润股份等。   产品价格涨跌互现。价格周度涨幅居前品种:液化气(FOB东南亚)(12.23%)、美国Henry Hub期货(8.38%)、天然橡胶(上海地区)(8.29%)、水合肼(7.38%)、DMF(6.38%)、甲基环硅氧烷(DMC)(6.25%)、醋酸(4.92%)、纯MDI(4.65%)、氯化铵(4.51%)、固体烧碱(99%片碱,华东)(4.51%)。产品周度价格跌幅居前品种:液氨(-9.14%)、活性黑(WNN 200%)(-8.70%)、三氯氢硅(华北,河北唐山三孚)(-7.14%)、碳酸锂(-7.05%)、工业萘(-3.85%)、正丁醇(-3.57%)、环氧树脂(-3.29%)、顺酐(-3.25%)、草甘膦(-2.63%)、棕榈油(24度)(-2.45%)。   风险提示事件:政策不及预期,需求不及预期、产能投放超预期、信息更新不及时等。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1页
      2023-08-14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把握“避风港”,布局“新赛道”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把握“避风港”,布局“新赛道”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本周观点:   短期规避反腐事件扰动,积极发掘中报机会。本周沪深300下跌3.39%,医药生物下跌1.48%,处于31个一级子行业第4位,本周医药商业上涨0.14%,医药服务、中药、化学制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分别下跌0.17%、0.31%、1.89%、2.70%、3.25%。本周医疗反腐持续扩面升级,多省市展开相关整治追查工作,相关板块继续调整;但多肽产业链逆势上涨,主要受到诺和诺德及礼来减肥药上半年销售超预期,以及临床数据等催化,如科源制药(+98.19%,周涨跌幅,下同)、金凯生科(+52.5%)、圣诺生物(+47.41%)、新天地(+31.35%)、昊帆生物(+22.67%)等均涨幅靠前。我们仍然强调医药当前的多重底部,并且认为板块越跌越应该乐观,当下最为核心的仍旧是“底部”、“业绩”和“边际催化”。短期反腐行动扰动下,建议把握“避风港”,比如院外为主的中药OTC、消费医疗、连锁药店等;其次是有望迎来底部拐点的中上游产业链,如CRO/CDMO、特色原料药、低值耗材、生命科学上游等。同时积极布局具备想象空间的医药新赛道,如多肽产业链等。   降糖、减重市场再迎催化,持续看好多肽产业链长期机会。本周①诺和诺德披露半年度业绩,糖尿病和肥胖症护理业务同比实现36%快速增长,其中司美格鲁肽注射液Ozempic(降糖)、司美格鲁肽片Rybelsus、以及司美格鲁肽注射液Wegovy(减肥)合计销售92.2亿美元,同比增长87%,全年有望突破200亿美元;②诺和诺德“SELECT”3期临床结果显示司美格鲁肽可使无糖尿病史的超重或肥胖成人发生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降低20%,达成主要终点,未来有望拓展适应症;③礼来二季度财报中GLP-1R/GIPR双靶点激动剂替尔泊肽年2023上半年收入15.48亿美元,其中Q2销售额9.8亿美元环比高增72%,引发市场关注(数据来源:wind,医药魔方,礼来及诺和诺德公司官网)。据沙利文数据,预计2030年国内GLP-1R激动剂市场规模约515亿元,2022E-2030E约26.0%,降糖减重市场潜力大,具有较强的技术壁垒,产业链上下游当前兼具较为可观的胜率及赔率,未来有望走出具有较强持续性的独立行情,我们持续看好:①上游多肽合成试剂龙头昊帆生物、多肽固相载体龙头蓝晓科技以及配套耗材供应商美好医疗、华兰股份等,②中游多肽原料药头部公司诺泰生物、圣诺生物、翰宇药业等、多肽CDMO头部公司药明康德、凯莱英等,③下游GLP-1R激动剂进展较快的信达生物、恒瑞医药、华东医药、通化东宝等。   重点推荐个股表现:8月重点推荐:药明康德、爱尔眼科、长春高新、康龙化成、康泰生物、海吉亚医疗、东阿阿胶、普洛药业、迪安诊断、仙琚制药、九强生物、联邦制药、诺泰生物、凯普生物、百诚医药、阳光诺和;本周平均下跌0.74%,跑赢医药行业0.74%,其中诺泰生物+13.76%、药明康德+4.02%、阳光诺和+3.79%等表现亮眼。   一周市场动态:对2023年初到目前的医药板块进行分析,医药板块收益率-8.9%,同期沪深300收益率0.3%,医药板块跑输沪深300收益率9.2%。本周沪深300下跌3.39%,医药生物下跌1.48%,处于31个一级子行业第4位,本周医药商业上涨0.14%,医药服务、中药、化学制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分别下跌0.17%、0.31%、1.89%、2.70%、3.25%。以2023年盈利预测估值来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22.5倍PE,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市盈率大约为16.6倍PE,医药板块相对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35.7%。以TTM估值法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25.4倍PE,低于历史平均水平(36.1倍PE),相对全部A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33.4%。   风险提示:政策扰动风险、药品质量问题、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页
      2023-08-14
    • 涤纶长丝行业深度:低库存迎复苏弹性,长周期格局已优化

      涤纶长丝行业深度:低库存迎复苏弹性,长周期格局已优化

      化学制品
        报告摘要   聚酯产业链中间纽带,紧承石化与终端纺服。涤纶长丝是由聚酯经纺丝和后处理制成的长度在千米以上的纤维。从性能上看,具备原料易得、结实耐用、弹性好、耐腐蚀、耐光性好、易洗快干等特点;从应用场景上看,涤纶长丝可用于家纺、纺织服装、工业领域。根据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2022年全年国内累计长丝总产量达4276万吨,是目前产量最高的合成纤维品种,其中,POY、DTY、FDY是民用长丝的主流品种。   需求:纺服链加速复苏,内外需均超预期。内需方面,从社零增速上看,今年上半年国内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和服装类累计同比分别+12.8%和+15.5%,较2019年公共卫生事件前相比,CAGR分别为3.2%和3.5%,纺服链条需求逐步复苏;外需方面,随着海外供应链的复苏,原料端长丝上半年累计出口208万吨,同比+25.9%。近期印度BIS认证再度延期,长丝短期出口有望延续景气。成衣端看,受去年高基数影响,上半年纺服终端出口金额略有承压,但考虑到海外服装厂商大多自去年11月份起陆续进入加速去库期,库存持续去化背景下,下半年海外订单量增可期。此外,近期汇率波动叠加海运费普降,出口企业利润有增厚,看好长丝“金九银十”行情。   供给:投产浪潮渐止,龙头格局优化。根据CCFEI,截至2023H1国内长丝产能约5284万吨/年。2018-2023H1,累计新增产能总量1402万吨,2018-2022年CAGR约6.7%。我们认为当下投产高峰或已过:(1)自2020年以来受公共卫生事件及全球经济形势影响,长丝毛利大幅受损,规模较小的生产企业面临严重的现金流亏损,结合CCFEI和百川盈孚的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行业累计出清约220万吨产能,小企业扩产意愿大幅削弱。(2)龙头企业往往在景气谷底逆势投资,率先抢占市场份额放大规模优势。目前,桐昆股份的桐乡、南通、湖州几个主要基地产能已接近饱和,后续关注新疆、福建、安徽基地的布局情况;新凤鸣目前已规划的基地中,仅剩新沂2套36万吨尚未落地,龙头企业“跑马圈地”或进入尾声。近期桐昆和新凤鸣计划联合出海投建炼厂,龙头战略或悄然转变。从供需平衡表上看,根据我们的测算,2023-2025年国内长丝供需差分别为243、179、50万吨,整体格局持续优化。从市占率上看,长丝行业CR6由2013年的36.7%有望增至年底的64.7%。   周期:弱预期强现实,率先进入被动去库。根据Wind,2023Q2,POY/DTY/FDY150D的均价分别为7643/9004/8238元/吨,较一季度+0.52%/+1.76%/+0.05%,较2022年四季度+4.42%/+5.41%/+3.18%,在行业预期较为悲观的情况下,产品价格连续两季度超预期持续环比向上。从开工上看,自2022年4月起震荡下行,到2022年年末已降至61.4%,是2014年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相比于2022年3月开工高点时的89.5%,降幅多达28.1pct;随下游需求的复苏,自今年2月起长丝开工负荷持续性保持上行,目前高达88.1%,是2014年以来的同期最高值。从库存上看,去年在公共卫生事件扰动和全球需求不振下,行业自2022年4月起持续累库,真正去化发生在2022年10月且延续至今。根据CCFEI,截至2023年7月28日,涤纶POY工厂库存约12天,较去年高点时的33天相比,降幅超60%。长丝在“扩产能、提开工、涨价格”下延续去库,已然由淡季提前进入被动去库周期,在格局优化的背景下,涤纶长丝有望在旺季迎来价格弹性。   相关标的:桐昆股份、新凤鸣、恒逸石化、恒力石化、东方盛虹、荣盛石化等。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产能投放超预期;格局恶化;信息更新不及时等。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8页
      2023-08-08
    • 中泰化工周度观点23W31:钛白粉企业集体涨价,金九银十值得期待

      中泰化工周度观点23W31:钛白粉企业集体涨价,金九银十值得期待

      化学制品
        年初以来,板块落后于大盘:本周化工(申万)行业指数涨幅为-0.72%,创业板指数涨幅为1.97%,沪深300指数上涨0.70%,上证综指上涨0.37%,化工(申万)板块落后大盘1.09个百分点。2023年初至今,化工(申万)行业指数上涨幅度为-7.00%,创业板指数上涨幅度为-3.95%,沪深300指数上涨幅度为3.41%,上证综指上涨幅度为5.51%,化工(申万)板块落后大盘12.51个百分点。   事件:中国有色集团(广西)平桂飞碟7月31日发布调价函,锐钛型钛白粉价格上调800元/吨,出口价上调100美元/吨,这是既近日20多家钛白粉企业宣布涨价后的又一家企业提价。此前国内钛白粉龙头龙佰集团于7月25日发布涨价函,硫酸法钛白粉销售价格对国内客户上调600-800元/吨,对国际客户上调100美元/吨。随后市场20多家钛白粉企业陆续发函集体宣布提价,国内普涨600-800元/吨,海外涨价约100美元/吨。   点评:   钛白粉供给收缩,库存低位,备货需求提振行业迎涨价。供给端:根据涂多多数据,23年1-6月国内钛白粉累计产量205.57万吨,同比-3.95%,主要是今年上半年成本压力较大,同时需求弱势影响,行业开工不高产量略有下行。7月开工数据较6月持续下滑,供给偏紧;同时进口端较去年也相对弱势。需求端:近期海内外下游客户出于低价考虑囤货备货下单,钛白粉新单中批量订单占比增加。同时今年出口数据表现亮眼,23年1-6月钛白粉出口累计83.62万吨,同比+12%,主要由于汇率波动,加之国际钛白粉企业泛能拓宣布破产重组,7月科慕公司宣布关闭台湾钛白粉生产厂,更加利好国内企业。库存:行业库存自6月份起逐步去化,目前大厂库存水平15天以下,处于较低水平。成本端:国产钛矿价格由于攀矿控制原矿外发,钛矿市场供应紧张,钛矿价格从6月至今上涨约300元,同时硫酸市场需求回暖叠加西南地区大运会导致市场供应减少且运输有限,硫酸价格上涨,致使钛白粉成本维持高位。   金九银十+地产政策或提振钛白粉行业需求。23年7月以来20余家钛白粉企业集体宣布涨价。目前由于钛白粉行业整体开工率不高,叠加7-8月下游企业多有备货迎接金九银十拉动需求,考虑到钛白粉行业库存低位,且成本支撑下,钛白粉价格或将持续景气。预计未来随着地产需求修复,钛白粉作为地产链核心产品或受到提振。建议关注标的:龙佰集团、中核钛白。   投资观点:   化工当下在何位置?根据Wind我们测算,截至8月4日,当前国内化工品价格、价差指数分别处于自2014年来的39.70%、20.78%历史分位,环比6月底分别+4.6pct、+4.5pct,较今年年初分别-3.0pct、+3.8pct,相比于2021年11月价差最高点分别-51.6pct、-72.4pct。在行业库存持续去化的背景下,受近期政策催化以及海内外需求复苏预期影响,化工品景气度于7月初筑底后初现回弹之势,继续下行的风险相对有限。截至8月4日,申万行业指数位于自2014年来的52.30%历史分位,环比6月底+2.3pct,较今年年初-5.6pct。我们认为,当前行业基本面已悄然转变为“强现实、弱预期”。   下半年投资最大主线为经济复苏,“强弱”本质上是修饰语,重要在“复苏”本身。本轮复苏周期叠加了化工产能的大幅扩张,市场担忧其将抑制产品价格上涨。我们认为,一是本轮投产周期中或存在结构化的差异,部分化工品在政策驱动下仍存在收缩逻辑,比如制冷剂、电子雷管;部分化工品供需格局仍持续优化,如MDI、涤纶长丝、磷肥,这些化工品在经济复苏带来的业绩弹性将更值得期待。二是考虑在本身化工品产能过剩的格局下,国内龙头化工企业位于全球成本曲线最左端,长期以来通过产能投放穿越周期实现成长。随龙头企业待投产能逐步释放,本轮周期或仍具备“以量补价”甚至“量价齐升”的弹性。因此,我们看好以下四方面:   ①龙头白马:具备穿越周期的韧性。一方面,龙头公司通过精益生产实现化工品成本曲线的全球最左端;另一方面,企业通过持续性的研发创新成功打破海外技术垄断,加速推动国产化替代进程。经济底部企稳、制造业投资增长下,随后续需求修复,利好龙头企业。相关标的:万华化学、华鲁恒升、宝丰能源、卫星石化、龙佰集团、远兴能源等。   ②涤纶长丝:复苏链中较强弹性品种。大部分化工品在上半年通过低开工率减产主动去库,涤纶长丝上半年在行业“扩产能、提开工率、稳价格”的背景下仍然快速去库,从这个现象上看实际上已经在淡季提前进入到被动去库周期。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测算,1-5月我国规模以上家用纺织品利润总额同比+5.05%,低端服饰消费需求向好;外需方面,根据卓创资讯,长丝出口量上半年同比+25.9%;根据Wind,6月纺服累计出口金额降幅缩窄至-5.90%,且金九银十预期下,需求仍可能超预期;同时扩产密集期已过,行业景气度持续升温背景下,龙头话语权提高或将在这轮周期中体现。相关标的:桐昆股份、新凤鸣。   ③制冷剂:具备供给收缩长逻辑的稀缺板块。《基加利修正案》要求,我国将于明年正式冻结三代制冷剂配额于基线水平,企业已在去年年底结束配额抢夺,上半年行业整体呈现“开工下滑、库存消化”的趋势,逐步回归理性。近期三代制冷剂R134a开始上调报价,主要原因为:需求方面,根据产业在线,国内空调排产8月单月1312万台,同比增长21.8%,且厄尔尼诺预期下白电的新增和维修市场向好;供给方面,自7月中下旬以来,江浙等地R134a企业进入检修期,部分装置降负运行,预计将持续近一个月的时间,短期供给减量明显,当前供需下,短期价格仍有望向上。此外,考虑到政策窗口期将至,我们预计,配额核发的具体细则或在9-10月份正式落地,有望承接当前的阶段性上涨行情。相关标的: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昊华科技等。   ④新材料:产业革新穿越周期。在全球供应链格局重塑的背景下,我国化工新材料自主可控加速推进,“卡脖子”技术逐个突破。长期推荐关注技术壁垒高、市场空间广阔的新材料,如尼龙、气凝胶、POE、电子化学品、新能源材料、生物基材料等;短期重点关注从0到1突破与业绩进入验证阶段的标的。相关标的:东材科技、凯立新材、凯盛新材、万润股份等。   产品价格涨跌互现。价格周度涨幅居前品种:炭黑(N330,山东)(13.16%)、防老剂(12.50%)、煤焦油(12.50%)、辛醇(11.43%)、焦炭(10.47%)、环氧氯丙烷(10.46%)、液氨(9.00%)、苯胺(8.35%)、DOP(8.25%)、促进剂M(7.69%)。产品周度价格跌幅居前品种:碳酸二甲酯(-6.25%)、碳酸锂(-5.75%)、PTA(华东)(-4.42%)、乙二醇(MEG,华东)(-4.33%)、DMF(-4.08%)、LNG市场价(-3.32%)、苯酚(-2.75%)、尿素(小颗粒,华鲁恒升)(-2.71%)、PX(CFR中国)(-2.24%)、粘胶短纤(-1.98%)。   风险提示事件:政策不及预期,需求恢复不及预期、产能投放超预期、信息更新不及时等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9页
      2023-08-07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深化反腐有望激浊扬清,把握优质龙头错杀机会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深化反腐有望激浊扬清,把握优质龙头错杀机会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本周观点:   围绕“底部”、“业绩”和“边际催化”三个角度寻找标的。本周沪深 300 上涨 0.70%,医药生物下跌 2.75%,处于 31 个一级子行业末位,本周医疗服务上涨 2.05%,医药商业、中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化学制药分别下跌 0.13%、1.02%、3.71%、4.44%、6.15%。本周医疗反腐行动深化引发市场担忧,造成短期下挫。子板块及个股方面,前期跌幅较大的 CRO&CDMO 板块筹码结构改善且兼具避险属性,叠加中报业绩较好,本周表现亮眼,如康龙化成(+11.97%,本周涨跌幅,下同)、药明康德(+9.06%)、九洲药业(+7.45%)、凯莱英(+5.88%)、博腾股份(+ 5.69%)等,同时连锁药店板块在小额纳税人减税延后以及消费需求复苏催化下也有不错表现,如健之佳(+5.88%)、大参林(+4.63%)、一心堂(+4.33%)等,中药板块在周五也迎来小幅反弹。我们认为医药板块当下行情整体比较短期,投资轮动较快,最为核心的关注“底部”、“业绩”和“边际催化”,8 月正值中报密集披露,我们布局思路主要围绕:(1)前期调整明显,中报较为不错的板块及个股,比如 CRO/CDMO、中药、药店等。(2)前期调整明显,边际有政策催化的板块,比如消费医疗(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二十条措施,提到提升健康服务消费,推动公共消费提质增效,叠加子行业自身改善)、创新药(医保续约建议规则更为缓和)等。(3)当下仍处在左侧的底部板块,看好下半年拐点出现:如出口产业链的低值耗材、特色原料药;生命科学上游、集采有望落地的 IVD 行业等。   医疗反腐清风除弊长期利好,积极把握优质股超跌机会。7 月以来,医疗反腐活动持续深化升级,广州、北京、上海等多地出台纠正医药购销、医疗服务领域不正之风的细则文件,整饬力度、覆盖范围进一步加大。短期来看相关医疗机构的纠察整治可能会造成医院常规招投标以及企业销售推广活动的阶段性延迟,但这种强监管、严监管的新常态下,药械入院等流程有望更加规范透明,灰色空间或将进一步压缩,有望营造更加风清气正的生态环境,促进相关企业聚焦主业主责,激发创新活力;严守合规纪律、牢筑底线意识的头部企业长期来看有望受益,行业集中度或将加速提升,建议积极把握短期回调机会,关注创新能力突出、合规管理严格、产品力强的头部企业,如恒瑞医药、百济神州-U、迈瑞医疗、开立医疗等。   重点推荐个股表现:8 月重点推荐:药明康德、爱尔眼科、长春高新、康龙化成、康泰生物、海吉亚医疗、东阿阿胶、普洛药业、迪安诊断、仙琚制药、九强生物、联邦制药、诺泰生物、凯普生物、百诚医药、阳光诺和;本周平均下跌 1.66%,跑赢医药行业 1.09%,其中康龙化成+11.97%、药明康德+9.06%、百诚医药+2.39%、阳光诺和+2.23%等表现亮眼。   一周市场动态:对 2023 年初到目前的医药板块进行分析,医药板块收益率-7.5%,同期沪深 300 收益率 3.8%,医药板块跑输沪深 300 收益率 11.3%。本周沪深 300上涨 0.70%,医药生物下跌 2.75%,处于 31 个一级子行业末位,本周医疗服务上涨2.05%,医药商业、中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化学制药分别下跌 0.13%、1.02%、3.71%、4.44%、6.15%。以 2023 年盈利预测估值来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 23.1倍 PE,全部 A 股(扣除金融板块)市盈率大约为 17.0 倍 PE,医药板块相对全部 A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 35.4%。以 TTM 估值法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25.9 倍 PE,低于历史平均水平(36.1 倍 PE),相对全部 A 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 32.1%。   风险提示:政策扰动风险、药品质量问题、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页
      2023-08-07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