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379)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热点主题利好不断,市场情绪逐渐回暖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热点主题利好不断,市场情绪逐渐回暖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市场表现:   上周(2.19-2.23)医药生物板块整体上涨2.09%,在申万31个行业中排第31位,跑输沪深300指数1.62个百分点。年初至今,医药生物板块整体下跌11.57%,在申万31个行业中排第26位,跑输沪深300指数13.28个百分点。当前,医药生物板块PE估值为25.0倍,处于历史低位水平,相对于沪深300的估值溢价为126%。子板块均上涨,涨幅前三的是化学制药、医疗服务、中药,分别上涨3.60%、2.80%、2.08%。个股方面,上周上涨的个股为379只(占比79.5%),涨幅前五的个股分别为景峰医药(60.9%),常山药业(41.0%),长药控股(40.3%),荣丰控股(40.1%),大理药业(37.3%)。   市值方面,当前A股申万医药生物板块总市值为6.17万亿元,在全部A股市值占比为7.18%。成交量方面,上周申万医药板块合计成交额为3415亿元,占全部A股成交额的7.56%,板块单周成交额环比下降5.58%。主力资金方面,上周医药行业整体的主力资金净流出合计为24.65亿元;净流入前五为太极集团、润达医疗、万泰生物、九安医疗、博瑞医药。   行业要闻:   第一三共/阿斯利康TROP2-ADC在美申报上市   2月19日,阿斯利康与第一三共联合宣布,TROP2-ADC Datopotamab deruxtecan(Dato-DXd)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获FDA受理,适应症为既往接受过全身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PDUFA日期为2024年第四季度。(信息来源:医药魔方)   Trop-2是非常热门的ADC研究靶点,热度仅次于HER2。目前全球只有吉利德的TROP2-ADC药物Trodelvy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2种疗法的转移性三阴乳腺癌(mTNBC)成人患者和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UC)患者,预计2023年销售额突破十亿美元。2024年1月22日,吉利德公布Trodelvy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三期临床EVOKE-01最新数据,研究没有达到OS主要终点。除了Trodelvy之外,目前进展最快的药物有第一三共/阿斯利康的Dato-DXd(FDA申报上市)和科伦博泰的SKB264(MK-2870(NMPA申报上市)。   1)国内市场方面,科伦SKB-264已获得CDE的3项突破性疗法认定,分别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三阴乳腺癌(TNBC)、EGFR-TKI治疗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既往接受过至少二线系统化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性激素受体阳性(H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的乳腺癌(HR+/HER2-BC)。同时,SKB264还开展了和化疗、PD-L1单抗(A167)或PD-1单抗(K药)等联用,在一线适应症的探索性临床试验。2023年12月8日,SKB264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治疗(其中至少1种治疗针对晚期或转移性阶段)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成人患者的新药申请获得NMPA受理。2)在海外进展方面,合作伙伴MSD已分别公告启动了SKB264/MK2870单药针对经治疗晚期或转移性EGFR或其他基因突变的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单药针对经铂类化疗及免疫治疗后的子宫内膜癌(EC)以及联合帕博利珠单抗针对PD-L1表达大于等于50%的NSCLC的3项全球III期临床试验。按照科伦博泰与MSD双方协议约定并经MSD书面确认,NSCLC及EC的临床试验已触发相关临床里程碑付款,总金额为7500万美元。公司已收到默沙东的部分付款,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收到余下款项。   投资建议:   上周医药生物板块表现平稳,跑输大盘指数。当前医药生物板块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投资价值显著。国家医保局近期发布了关于新上市化学药品首发价格形成机制的征求意见稿,新药定价迎来市场化新模式,创新药械有望受益。近期减重药、新细胞疗法、脑机接口等热点主题利好不断,随着市场做多情绪的逐渐回暖,我们建议持续关注高景气细分赛道的投资机会。建议关注创新药械、连锁药店、品牌中药、医疗服务、二类疫苗、血制品等板块及个股。   个股推荐组合:特宝生物、贝达药业、普门科技、博雅生物、百诚医药、老百姓、康泰生物;   个股关注组合:益丰药房、羚锐制药、信邦制药、诺泰生物、开立医疗、科伦药业、华厦眼科等。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业绩风险;事件风险。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6页
      2024-02-26
    • 化工系列研究(十七):出海研究:轮胎国产品牌价值持续提升,“出海”发展前景广阔

      化工系列研究(十七):出海研究:轮胎国产品牌价值持续提升,“出海”发展前景广阔

      化学原料
        投资要点:   全球轮胎市场需求保持稳定增长。2022年全球轮胎市场规模达17.5亿条,基本回升至2019年的水平。从地区来看,南美及非洲、印度、中东地区涨幅较高,同比增长14%及12%。我们预测未来全球轮胎市场在中性/乐观情况下,到2025年全球轮胎市场需求量可分别达到18.66/19.15亿条,复合增长率约为2.2%~3.0%。   “双反”挤压下,我国轮胎出口结构出现较大变化。2009年起,美国对中国乘用车轮胎和轻卡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限制关税,并在之后的十年中多次加征。随后,欧盟也从2017年开始对来自中国的全钢胎征收“双反”税。“双反”压力下,中国轮胎出口结构已然改变,之前我国轮胎出口目的地以美国、欧洲为主,现在更多地转向了俄罗斯,东南亚、非洲等地。   进军东南亚建厂,优势与挑战并存。泰国、越南、柬埔寨成为中国轮胎企业首选出海厂址。2013年,赛轮轮胎越南项目一期投产,成为我国首个海外轮胎制造基地。此后我国轮胎头部企业纷纷开启海外项目,截至2023年,中国轮胎企业在东南亚的产能已超过1亿条。东南亚国家建厂,同时具备“一带一路”政策支持、建厂地税收优惠、低廉的用工成本及丰富的橡胶资源等多方面优势。   未来发展趋势:开启第二轮全球化布局。以赛轮轮胎、玲珑轮胎、森麒麟等企业为代表,已经展开了第二轮出海布局,将产能拓展到欧美、非洲、南亚等地区,目标市场定位以欧美为主。1)随着我国产能的转移,美国针对东南亚轮胎产品越来越频繁地开启双反调查,全球化建厂起到风险防范的作用。2)产能布局全球化之路几乎是此前所有轮胎巨头发展壮大的经验。3)更加贴近欧美消费市场,销售更为灵活,运输成本更为可控。我们认为第二轮建厂仍可带来新的海外市场增量,助力企业海外经营规模持续扩张。   技术创新助力我国胎企品牌价值升级,有望伴随新能源汽车工业走向世界。根据历年世界轮胎75强排名数据,全球CR3市占率已由1998年的54.94%下滑至2022年的38.94%,而我国TOP3企业则从1998年的1.14%提升至2022年的5.32%。知名品牌价值评估及咨询机构BrandFinance发布的2023年度“全球最具价值轮胎品牌15强”榜单中,我国赛轮轮胎、玲珑轮胎两家企业上榜,且赛轮轮胎以其液体黄金轮胎作为品牌驱动力,成为榜单上价值增长最快的品牌。后续我国胎企更是有望凭借新能源车产业链国产化实现“弯道超车”。   投资建议:我国轮胎出海历程经历“国内出口受阻—东南亚建厂—全球化扩张”三阶段,在我国“一带一路”政策支持及广阔的全球轮胎市场发展前景推动下,轮胎出海成为兼顾市场扩张和风险防范的最优解。同时我国胎企正不断提升产品性价比、技术创新力等核心竞争力,伴随第二轮海外扩张和我国新能源车工业崛起,全球市场份额未来有望进一步提高。建议关注较早进行海外布局、拥有稳定海外产能及在建项目储备丰富的赛轮轮胎、通用股份、森麒麟、玲珑轮胎等企业。   风险提示:投资目的地政策环境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全球市场竞争风险。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1页
      2024-02-06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关注高景气度细分行业投资机会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关注高景气度细分行业投资机会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市场表现:   上周(01.29-02.02)医药生物板块整体下跌11.61%,在申万31个行业中排第20位,跑输沪深300指数6.98个百分点。年初至今,医药生物板块整体下跌21.48%,在申万31个行业中排第28位,跑输沪深300指数14.15个百分点。当前,医药生物板块PE估值为22.2倍,处于历史低位水平,相对于沪深300的估值溢价为119%。上周子板块均下跌,跌幅前三的是医疗服务、化学制药和生物制品,分别下跌15.10%、12.97%和11.14%。个股方面,上周上涨的个股为10只(占比2.1%),涨幅前五的个股分别为三博脑科(15.3%),创新医疗(12.9%),惠泰医疗(9.0%),安图生物(5.6%),诺泰生物(4.7%)。   市值方面,当前A股申万医药生物板块总市值为5.47万亿元,在全部A股市值占比为7.02%。成交量方面,上周申万医药板块合计成交额为2884亿元,占全部A股成交额的7.63%,板块单周成交额环比增长8.29%。主力资金方面,上周医药行业整体的主力资金净流出合计为106.78亿元;净流出前五为药明康德、同仁堂、万泰生物、片仔癀、爱尔眼科。   2023年报业绩预披露分析:   2023业绩预披露结束,申万医药生物行业共244家上市公司披露业绩预告或发布业绩快报,占比约51%(共477家,不包括北交所公司)。其中预增+略增+扭亏的公司数量占比≥50%的子板块有医疗设备(69%)、血液制品(67%)、中药III(65%)和医院(55%);占比≤30%的子板块有诊断服务(0%)、其他医疗服务(0%)、体外诊断(20%)、原料药(24%)和其他生物制品(30%)。   化学制药板块:共76家公司预披露,其中预增+略增+扭亏共28家,净利润增速≥30%的有15家。部分传统大型药企业绩稳健,创新类企业多数仍持续亏损;原料药板块中,多家公司利润大幅下降,主要是产品价格下降或计提存货减值损失所致。   生物制品板块:共34家公司预披露,其中预增+略增+扭亏共12家,净利润增速≥30%的有9家。血制品板块业绩整体表现良好;疫苗板块业绩分化明显,百克生物、华兰疫苗和康泰生物表现较好,原因分别为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获批上市、流感疫苗销量增长、上年同期资产计提业绩基数较低等;其他生物制品板块,西藏药业、双鹭药业、特宝生物等业绩表现优秀。   医疗服务板块:共30家公司预披露,其中预增+略增+扭亏共12家,净利润增速≥30%的有6家。CXO板块整体承压,成都先导、普蕊斯、诺思格、诺泰生物等业绩增长较好;医院板块中,整体表现良好,多家企业扭亏或减亏;诊断服务板块业绩低迷,预披露企业全为预减或亏损,主要受同期新冠业务高基数影响。   医疗器械板块:共63家公司预披露,其中预增+略增+扭亏共24家,净利润增速≥30%的有15家。医疗耗材板块中,电生理、微创治疗等高景气度板块公司业绩增长显著,低值耗材企业业绩表现欠佳;医疗设备板块整体业绩表现较好,鱼跃医疗、西山科技、山外山等多家企业利润增长显著;体外诊断板块整体业绩表现较差,主要是同期高基数所致。   医疗商业板块:共7家公司预披露,其中预增+略增+扭亏共3家,净利润增速≥30%的有1家。已披露企业数量较少,业绩整体表现欠佳。   中药板块:共34家公司预披露,其中预增+略增+扭亏共22家,净利润增速≥30%的有10家。业绩整体表现稳健,受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等因素的影响,多家品牌企业业绩增长良好。   投资建议:   上周医药生物板块表现持续低迷,跑输大盘指数,板块估值收敛到2018年以来的最低位水平。2023年报业绩预披露结束,各子板块受行业政策、供需关系变化等影响,业绩表现分化明显;其中,中药、医疗设备、医院和血制品等细分子板块业绩整体表现良好。当前板块处于多重底部区间,近期的非理性快速下跌,使得板块底部进一步得到夯实,中长期投资价值显著。一方面,建议关注高景气细分赛道、成长性良好、一季报有望超预期的相关细分板块及个股;另一方面,建议关注低估值高股息、有央国企市值管理预期的相关细分板块及个股。   个股推荐组合:特宝生物、博雅生物、百诚医药、贝达药业、老百姓、丽珠集团、康泰生物;   个股关注组合:益丰药房、羚锐制药、信邦制药、诺泰生物、微电生理-U、科伦药业华厦眼科等。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业绩风险;事件风险。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页
      2024-02-05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关注央国企医药上市公司投资机会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关注央国企医药上市公司投资机会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市场表现:   上周(1.22-1.26)医药生物板块整体下跌2.73%,在申万31个行业中排第28位,跑输沪深300指数4.69个百分点。年初至今,医药生物板块整体下跌11.16%,在申万31个行业中排第28位,跑输沪深300指数8.33个百分点。当前,医药生物板块PE估值为24.9倍,处于历史低位水平,相对于沪深300的估值溢价为138%。子板块中,医药商业、中药分别上涨0.78%、0.13%,其余下跌,跌幅前三的是医疗服务、生物制品、化学制药,分别下跌7.57%、3.51%、2.82%。个股方面,上周上涨的个股为97只(占比20.3%),涨幅前五的个股分别为开开实业(38.2%),怡和嘉业(13.9%),江苏吴中(12.4%),泓博医药(10.6%),ST吉药(10.4%)。   市值方面,当前A股申万医药生物板块总市值为6.18万亿元,在全部A股市值占比为7.34%。成交量方面,上周申万医药板块合计成交额为2663亿元,占全部A股成交额的6.59%,板块单周成交额环比上升13.17%。主力资金方面,上周医药行业整体的主力资金净流出合计为51.73亿元;净流入前五为智飞生物、新诺威、中国医药、开开实业、兴齐眼药。   行业要闻:   1月24日,国新办就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实现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举行发布会。国务院国资委产权管理局负责人谢小兵表示,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前期,已经推动央企把上市公司的价值实现相关指标纳入到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体系中,在此基础上,将把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考核,引导中央企业负责人更加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及时通过应用市场化增持、回购等手段传递信心、稳定预期,加大现金分红力度,更好地回报投资者。   国企改革提速,相关央企控股公司有望受益,我们对医药板块的央企国企控股公司进行了梳理,在497家医药生物上市公司中,实控人属性为央企或国企的公司有70家(占比14.1%),截至1月26日收盘,70家央国企总市值为10135亿元(占比16.4%)。从分红比例来看,医药板块中2022年度现金分红比例处于前列的央企分别为江中药业、东阿阿胶、华润双鹤、迪瑞医疗、华润三九,从股息率来看,近12个月股息率处于前列的公司分别是江中药业、国药股份、东阿阿胶、嘉事堂、国药一致。从估值来看,2021年以来市盈率分位数处于历史估值低位的公司分别是东阿阿胶、博雅生物、天坛生物、海南海药、太极集团。   投资建议:   上周医药生物板块整体下跌,跑输大盘指数。上周国资委表示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到央企负责人的考核,此举有助于提升央企上市公司对市值管理的重视程度。我们认为该举措将长期利好医药上市央企国企,医药央企作为资产质量高,技术壁垒高,研发能力强,后期有望随政策落地持续提质增效,实现业绩估值双提升。我们建议一方面关注股息率高、成长稳健、估值低位的医药央企国企;另一方面关注在某些医药细分赛道具有领先优势,现金流充沛,成长性良好的相关企业。建议关注创新药、特色器械、连锁药店、品牌中药、医疗服务、二类疫苗、血制品等板块及个股。   个股推荐组合:博雅生物、特宝生物、百诚医药、贝达药业、老百姓、丽珠集团、康泰生物;   个股关注组合:益丰药房、羚锐制药、信邦制药、诺泰生物、普洛药业、科伦药业、华厦眼科等。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业绩风险;事件风险。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7页
      2024-01-30
    • 化工系列研究(十六):出海研究:我国聚酯链全球竞争力提升,出海推动新增长

      化工系列研究(十六):出海研究:我国聚酯链全球竞争力提升,出海推动新增长

      化学原料
        投资要点:   聚酯产能扩张,自给率和市占率明显提升,具备输出基础。我国聚酯原料端的PX、PTA和MEG均有突出的产能增量,其中PX和MEG的进口依存度均已从2018年下降30个百分点至2023年的30%左右。PTA基本实现自给,产能突破8000万吨。下游产品端,长丝占据世界第一产出,瓶片预计继续放量。总体来看,我国聚酯产业链原料和产品均供应充沛,具备产品向外输出,甚至成熟产业链运行模式外输的基础。   技术设备先进,一体化生产成本领先,龙头企业具备出海实力。我国已打通聚酯生产各主要环节的国产化,大型一体化装置生产工艺成熟稳定,且我国作为全球新增产能引领者充分受益后发优势,较周边主要聚酯输出地的生产优势更为明显。尤其是我国聚酯龙头,在工艺应用、技术开发、装置规模等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已具备一定出海实力。   海外聚酯龙头产业布局调整提供机会。汇总复盘海外聚酯龙头如英力士、Indorama等的历史和近期动态,其成长离不开收并购带来的生产基地和产能的扩张,而随着近年我国聚酯生产链竞争力的大幅提升,海外企业聚酯产能部分处于收缩状态。我们认为这一情况不会轻易改变,我国聚酯企业一方面有望继续扩大产品出口优势,一方面有机会实现更多海外项目投资,拓展海外生产基地和市场。   反倾销政策不改我国出口优势,出海靠近高溢价消费腹地。自2001年以来,全球对我国发起的贸易救济案件总计2150起,其中,纺织行业位居涉案行业第四名,涉案数量达182起占全部调查的8.5%。但整体来看,我国化纤和瓶片出口并未受太大影响,出口优势持续保持。另一方面,PET瓶片依然在区域间呈现较大价格差异,套利空间更为广阔。我国瓶片价格与美国瓶片价格曾在2022年6月相差一倍,目前也有近2000元/吨的价差。这也驱动以万凯新材为代表的瓶片企业寻找绕开贸易壁垒的方法,向海外布局瓶片生产基地。   顺应产业链迁移,聚酯上游向海外扩张。与下游成衣代工企业20%人工成本不同,涤纶的直接人工成本占比仅约2%。这意味着我国化纤产业无需因人工成本上升因素而向东南亚转移。在成衣端逐步迁徙至东南亚地区的当前,我国聚酯和化纤龙头顺应产业链迁移,将聚酯原料端(炼化)产能布局至东南亚、中东等地,依靠海外区域自有的原料、消费腹地、投资税收政策等优势获取成本优势以及优质的海外市场,实现资源的更优配置。   “一带一路”提供契机,东南亚成为投资热点。“一带一路”政策、中国-东盟自贸协定以及RECP的签订生效等都为我国企业出海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均有较广阔的石化投资空间,央国企带头,民营紧跟出海步伐。   投资建议:我国聚酯产业链日置完善,极具出海竞争力。我国聚酯产业链目前已具备突出的全球竞争优势,体现在产能产量持续引领全球,一体化规模和技术设备先进,生产经营模式成熟,国内龙头企业逐渐占据世界话语权。我们认为,聚酯产业链受资源获取、政策支持、市场增量需求等因素推动,出海正当时。建议关注两条主线:1)聚酯和化纤龙头拓展上游资源获取渠道,炼化率先出海,同时满足海外化工品和内地原料需求,有望打造第事成长曲线:桐昆股份、新凤鸣、荣盛石化和恒逸石化;2)聚酯瓶片产能快速释放下龙头率先出海有望承接高溢价市场,相关企业有望跟进:万凯新材、华润材料和三房巷。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风险;海外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4页
      2024-01-26
    • 公司简评报告:AestheFill产品获批有望贡献增量

      公司简评报告:AestheFill产品获批有望贡献增量

      个股研报
        江苏吴中(600200)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于1月22日晚发布公告称,公司旗下孙公司达透医疗器械(深圳)有限公司收到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产品名称为聚乳酸面部填充剂AestheFill,获批有效期为2024年1月17日至2029年1月16日。   AestheFill产品在海外市场上强硬的产品力和海外高认知度。AestheFill于2014年获KFDA批准上市,目前已在60余个国家进行销售,产品临床经验丰富,凭借优异的产品力及品牌口碑,AestheFill虽在中国台湾市场上市较晚,但已超越老牌童颜针Sculptra位列第一,目前已拥有近30%的市场份额。   AestheFill产品自身具备优良的产品性能。AestheFill核心成分为聚双旋乳酸(PDLLA),其呈海绵状多孔微球结构的特性推动其具备更佳的即刻塑形效果,刺激胶原蛋白再生效果更强;同时产品为唯一一款可调配浓度定制化产品,在医生注射时,可根据客户需求方便地定制专属的注射方案,相较于其他产品更具实用性,未来空间更大。公司依托AestheFill切入医美赛道将助力公司快速卡位国内高端医美市场,为公司后续医美业务的拓展和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公司通过“引进+自研(合研)”推动医美产线布局。①HARA玻尿酸已完成临床试验入组,预计产品有望在2025年取证,产品依托“Humedix的知名品牌背书+升级版技术实力”快速占领国内玻尿酸市场份额。②重组胶原蛋白方面,公司通过“自研+引进”的模式快速发展。内部依托中凯生物制药厂推动,外部与南京东万签署合作协议,获得东万胶原蛋白原料在医美领域独家经销权与独家开发权,该胶原蛋白通过CHO细胞体系表达,具有三螺旋结构,加速了公司在重组胶原蛋白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进一步丰富了注射类医美管线。   投资建议:公司坚持“医药+医美”战略布局,深耕医药行业的同时,全力布局发展医美业务,利用已成熟的研发实力与经验赋能于医美业务开展,开辟公司的第二成长曲线,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年归母公司净利润为0.29亿元、1.99亿元及3.67亿元,按2024年1月22日收盘价计算,对应PE分别为199.35倍、29.14倍及15.8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无法如期上市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产品推广不及预期。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01-23
    • 化工系列研究(十五):出海研究:全球钾资源供需错配,我国持续推进钾肥企业出海发展

      化工系列研究(十五):出海研究:全球钾资源供需错配,我国持续推进钾肥企业出海发展

      化学原料
        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全球粮食价格波动上行带动耕种意愿和化肥需求上升。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然而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粮食安全的基础还不够稳固,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长期不会改变,保障耕地面积将支撑国内化肥需求。 同时,近年来全球粮价上行提高各国粮食安全意识,有望带动全球范围的耕种意愿和化肥需求提升。    全球钾资源集中,供需错配,主要依靠贸易调节。 根据Bloomberg数据,全球氯化钾产能高于200万吨的企业仅11家,产能主要集中在加拿大Nutrien、白俄罗斯Belaruskali、俄罗斯Uralkali和美国美盛四家,其产能占比合计达到67.26%,行业产能集中度高。根据Nutrien和IFA数据, 2021年全球钾盐有效产能达到5236.2万吨,总需求量为4534万吨;从地区来看,有效产能主要集中在资源储量占比靠前的东欧及中亚( 1838.2万吨)、北美洲( 1804.4万吨),需求量则主要集中在农业产业靠前的东亚( 1711.4万吨)、拉丁美洲( 978.3万吨)、北美洲( 664.6万吨)和南亚( 395.9万吨),除北美洲以外,其余高需求量地区钾肥产能均不能满足自身需求,需要依靠进口满足其肥料需求。    我国钾肥进口依赖度高,我国政策鼓励企业出海寻钾。 由于我国钾资源相对不足,产量难以增长,我国钾肥长期依赖进口。我国对钾肥行业制定了“三三三”战略,即三分之一国内生产、三分之一国外进口、三分之一建立境外生产基地反哺国内。中寮矿业、中国水电矿业、中农矿产、老挝开元矿业、北京普悦、海王矿业、四川龙蟒等多家企业“出海找钾”,在海外获得探矿权和采矿权。   老挝钾矿资源丰富,我国企业依靠先进技术及国内合作在老挝发展钾肥产业具备优势。 根据《中国钾盐资源形势分析及管理对策建议》,泰国和老挝地区呵叻盆地钾盐矿床的K2O资源远景储量达到226.62亿吨,处于全球靠前水平,其中,老挝万象盆地和甘蒙地区钾资源远景储量超过100亿吨,含矿深度较浅,开采成本相对较低。 我国企业具备一系列降本优势, 如: 1)通过大功率设备及5G智慧矿山建设有望实现低人工成本和无人化开采目标;2)与国内优势产业合作,实现降低设备采购成本和延长设备寿命; 3)通过工艺技术研发创新,提高氯化钾收率; 4)通过优化干燥方式降低选矿成本。   我国钾肥企业出海已有明显成效, 海外巨头钾盐销量出现回落,伴随海外项目建成投产,我国出海企业钾肥销量快速提升。 美盛、 Nutrien、 k+s等海外钾肥巨头2022年钾盐销量均出现回落,其中美盛销量自2021年以来保持下滑趋势;我国钾肥出海企业亚钾国际、东方铁塔在产能提升的带动下,钾肥销量显著提升。   投资建议: 短期看, 3-4月即将迎来肥料的春耕备货, 钾肥可负担性指数已回到正常水平,钾肥行业景气度有望提升;长期看,全球钾资源供需错配,我国钾肥进口依赖度高,老挝地区钾资源开采具备明显优势,国内企业海外产能投放有望受益。 建议关注在海外布局钾资源开采及钾肥生产的企业和国内钾肥龙头企业,如亚钾国际、盐湖股份和藏格矿业等。    风险提示: 政策变化的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海运价格上涨的风险;粮食价格变动的风险。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7页
      2024-01-22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银发经济市场空间广阔,关注相关投资机会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银发经济市场空间广阔,关注相关投资机会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市场表现:   上周(01.15-01.19)医药生物板块整体下跌3.09%,在申万31个行业中排第16位,跑输沪深300指数2.65个百分点。年初至今,医药生物板块整体下跌8.67%,在申万31个行业中排第27位,跑输沪深300指数3.97个百分点。当前,医药生物板块PE估值为25.5倍,处于历史低位水平,相对于沪深300的估值溢价为153%。上周子板块均下跌,跌幅前三的是生物制品、化学制药和医疗器械,分别下跌4.61%、3.76%和3.37%。个股方面,上周上涨的个股为40只(占比8.4%),涨幅前五的个股分别为特宝生物(13.9%),山外山(9.6%),健友股份(6.0%),川宁生物(5.7%),佐力药业(5.2%)。   市值方面,当前A股申万医药生物板块总市值为6.35万亿元,在全部A股市值占比为7.68%。成交量方面,上周申万医药板块合计成交额为2353亿元,占全部A股成交额的6.68%,板块单周成交额环比下降5.24%。主力资金方面,上周医药行业整体的主力资金净流出合计为54.12亿元;净流出前五为万泰生物、恒瑞医药、常山药业、片仔癀、长春高新。   行业要闻:   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意见》提出了4个方面26项举措,分别为:一、发展民生事业,解决急难愁盼。医疗相关举措包括加强综合医院、中医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扩大中医药在养生保健领域的应用等;二、扩大产品供给,提升质量水平。举措包括推动品牌化发展,培育银发经济领域龙头企业等;三、聚焦多样化需求,培育潜力产业。举措包括大力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抗衰老产业,推动生物技术与延缓老年病深度融合,开发老年病早期筛查产品和服务等;四、强化要素保障,优化发展环境。举措包括围绕康复辅助器具、智慧健康养老等重点领域,谋划一批前瞻性、战略性科技攻关项目等。   此前,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银发经济发展研究报告》预计,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将达到19万亿元,届时将占总消费的28%,占GDP的9.6%,潜力巨大。一、《意见》提出要加强综合医院、中医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预计未来康复、肿瘤、中医等民营医院的诊疗需求将迎来增长;二、《意见》提出大力发展康复器械,有望加速康复器械行业发展。目前国内康复器械市场增速较快,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达941.5亿,且产品种类繁多,包括了物理治疗、康复评测、康复训练等类型,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建议关注康复治疗产品线丰富、创新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三、《意见》提出开发老年病早期筛查产品和服务,有望推动阿尔茨海默病等老年病早诊早治市场蓬勃发展。近期国内首款AD治疗药品仑卡奈单抗获批,预计国内AD的诊断需求将快速增长,目前金域医学、迪安诊断等公司在AD诊断领域有所布局,国内IVD企业AD相关项目研发加速,建议关注研发能力强、在老年病检测领域具有先发优势的企业。   投资建议:   上周医药生物板块表现持续低迷,跑输大盘指数。年初以来医药生物板块的下跌,我们认为更多受到系统性风险因素的影响,医药生物行业整体无明显利空事件的发生,行业整体保持平稳发展势头。短期内,估值的进一步显著回调,行业底部将得到进一步夯实。近期公布的人口数据,一方面2023年新生儿人口的数量整体略好于此前市场的预期,预计2024年新生儿人口数量有望逐步回升;另一方面老龄化人口占比持续提升,近期发布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将推动银发经济市场的长期发展,建议关注民营医院、康复器械、中医药产业和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代表的诊断设备试剂板块的投资机会等。当前为上市公司年报业绩预告密集期,重点关注业绩有望超预期的相关标的。建议关注创新药、特色器械、连锁药店、品牌中药、医疗服务、二类疫苗、血制品、研发外包等板块及个股。   个股推荐组合:特宝生物、百诚医药、丽珠集团、老百姓、贝达药业、博雅生物、康泰生物;   个股关注组合:益丰药房、羚锐制药、信邦制药、安杰思、诺泰生物、科伦药业、国际医学等。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业绩风险;事件风险。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5页
      2024-01-22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2024创新药出海,扬帆起航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2024创新药出海,扬帆起航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市场表现:   上周(1.8-1.12)医药生物板块整体下跌2.70%,在申万31个行业中排第24位,跑输沪深300指数1.35个百分点。年初至今,医药生物板块整体下跌5.75%,在申万31个行业中排第26位,跑输沪深300指数1.47个百分点。当前,医药生物板块PE估值为26.2倍,处于历史低位水平,相对于沪深300的估值溢价为159%。子板块中,医疗服务上涨0.80%,其余下跌,跌幅前三的是生物制品、中药、医药商业,分别下跌5.37%、4.00%、3.02%个股方面,上周上涨的个股为43只(占比9.0%),涨幅前五的个股分别为福瑞股份(12.1%)艾迪药业(6.6%),*ST太安(5.6%),药明康德(5.4%),三友医疗(4.9%)。   市值方面,当前A股申万医药生物板块总市值为6.55万亿元,在全部A股市值占比为7.76%。成交量方面,上周申万医药板块合计成交额为2483亿元,占全部A股成交额的7.25%,板块单周成交额环比上升5.90%。主力资金方面,上周医药行业整体的主力资金净流出合计为51.73亿元;净流入前五为药明康德、长春高新、新诺威、江苏吴中、康泰生物。   行业要闻:   2024年1月8日至11日,第42届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年会(JPM)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举行,此次JPM大会有30多家中国药企参加,多家创新药企出席JPM大会并发表演讲,深度参与了全球生物医药的国际化交流。会上还有多家国内药企达成授权出海合作,国产创新药越来越获得全球认可,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   随着国内生物医药创新产业的高速发展,我国生物医药企业凭借实力正逐渐获得认可。据不完全统计,2021-2023年我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至少发生120起,合计交易总金额接近850亿美元。进入2024年,创新药出海再掀热浪,药明生物、迈威生物、安锐生物、瑞博生物等多家国内药企,纷纷宣布与海外药企合作,完成对外授权交易合计十余起,其中总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交易超过四起。密集的出海交易正体现出中国创新药企正在摆脱内卷并向更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伴随着行业结构调整,我们预计2024年仍然将会是医药企业间交易、并购事件更加频发的一年,建议关注创新实力强,具有真成长性的相关优质企业。   投资建议:   上周医药生物板块表现低迷,跑输大盘指数。上周JPM大会在美国召开,多家国内创新药企出席发表演讲,并有多家国内药企达成授权合作,国产创新药越来越获得全球认可,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展望2024年,创新药海外授权、海外注册上市有望取得更多成就,出海将成为重要的市场看点。我们建议一方面关注创新实力强,国际化进展顺利的相关企业;另一方面关注在某些医药细分赛道具有领先优势,现金流充沛,成长性良好的相关企业。建议关注创新药、特色器械、连锁药店、医疗服务、二类疫苗、血制品等板块及个股。   个股推荐组合:贝达药业、老百姓、百诚医药、丽珠集团、博雅生物、特宝生物、康泰生物;   个股关注组合:益丰药房、信邦制药、羚锐制药、普门科技、诺泰生物、普洛药业、科伦药业等。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业绩风险;事件风险。
      东海证券
      15页
      2024-01-16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把握低估值,布局真成长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把握低估值,布局真成长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市场表现:   上周(01.02-01.05)医药生物板块整体下跌3.14%,在申万31个行业中排第22位,跑输沪深300指数0.16个百分点。当前,医药生物板块PE估值为27.0倍,处于历史中低位水平,相对于沪深300的估值溢价为162%。上周子板块中仅医药商业上涨,涨幅为1.23%,其余均下跌,跌幅前三的是医疗服务、生物制品和化学制药,分别下跌6.27%、4.01%和3.48%。个股方面,上周上涨的个股为120只(占比25.2%),涨幅前五的个股分别为ST天圣(15.8%),九安医疗(15.3%),启迪药业(14.2%),成都先导(14.1%),澳洋健康(13.7%)。   市值方面,当前A股申万医药生物板块总市值为6.74万亿元,在全部A股市值占比为7.85%。成交量方面,上周申万医药板块合计成交额为2345亿元,占全部A股成交额的7.79%,板块单周成交额环比下降8.19%。主力资金方面,上周医药行业整体的主力资金净流出合计为35.17亿元;净流出前五为爱尔眼科、泰格医药、康龙化成、长春高新、凯莱英。   行业要闻:   1月2日,宜联生物宣布与罗氏达成全球合作和许可协议,双方将合作开发c-METADC,用于治疗实体瘤。罗氏将向宜联生物支付首付款及近期里程碑付款5000万美元,另外还有近10亿美元的开发、注册和商业化潜在里程碑付款。同日,安锐生物宣布已与阿斯利康就靶向EGFRL858R突变的临床前小分子变构抑制剂达成独家选择和全球许可协议,用于治疗晚期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根据协议条款,安锐生物有资格获得高达4000万美元的前期和近期付款,超过5亿美元的额外开发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以及全球净销售额的分层版税。   据医药魔方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金额和交易数量再创新高,共发生近70笔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其中,ADC成为授权最多的药物类型。近期我国创新药企licenseout交易频现,研发实力不断获得全球市场认可,证明了我国创新药出海取得较大进步。我国创新药企产品逐渐成熟,通过对外授权,一方面可获得资金收益;另一方面,有望凭借与大型外企的合作关系以提高研发效率、缩短研发周期、加快国际化进程等。我们认为,随着国内药企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有望获得更多产品出海和对外授权的机会,建议关注创新能力突出、研发管线丰富的创新药企业。   投资建议:   上周大盘走势疲软,医药生物板块表现低迷。年初以来,市场风格出现明显变化,低估值、高股息板块及个股受到明显青睐,医药生物板块作为防御兼成长型板块值得关注,连锁药店、血制品、中药、传统化药等皆具有类似特征,中短期来看,关注相关细分板块及个股的投资机会。另外,近期国产创新药海外授权频现,我国创新药企业陆续进入收获期,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中长期来看,建议重点关注创新实力强,具有真成长性的相关优质企业。建议关注:连锁药店、血制品、中药、创新药、特色器械、医疗服务、二类疫苗等板块及个股。   个股推荐组合:丽珠集团、老百姓、博雅生物、百诚医药、贝达药业、特宝生物、康泰生物;   个股关注组合:益丰药房、信邦制药、羚锐制药、普门科技、诺泰生物、普洛药业、科伦药业等。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业绩风险;事件风险。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3页
      2024-01-08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