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券商报告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397)

    •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政策密集出台助力核心资产反弹,重点关注化工白马及顺周期个股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政策密集出台助力核心资产反弹,重点关注化工白马及顺周期个股

      化学制品
        市场行情走势   过去一周,基础化工指数涨跌幅为14.31%,沪深300指数涨跌幅为15.70%,基础化工板块跑输沪深300指数1.39个百分点,涨跌幅居于所有板块第18位。基础化工子行业涨幅靠前的有:氟化工(18.56%)、钾肥(18.43%)、其他化学制品(17.43%)、纯碱(17.18%)、氮肥(16.51%)。   化工品价格走势   周涨幅排名前五的产品分别为:R32(29.03%)、液氯(28.38%)、丙烯酸甲酯(12.20%)、浓硝酸(10.34%)、PVC(4.13%)。周跌幅前五的产品分别为:聚乙烯醇(-9.77%)、辛醇(-6.67%)、聚四氟乙烯(-6.25%)、MTBE(-5.00%)、己内酰胺(-4.78%)。   行业重要动态   政策密集出台助力核心资产反弹,板块估值及盈利预期或将改善。中央政治局于近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抓住重点、主动作为,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切实做好基层“三保”工作。要发行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实施有力度的降息。随后央行发布重磅新政,包括完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定价机制、优化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优化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延长部分房地产金融政策期限。我们认为,中央及各部门多项政策持续加码将助力宏观经济预期实现扭转,国内消费需求有望得到改善,化工整体板块估值及盈利或将实现底部回升。   投资建议   当前时点建议关注如下主线:1、制冷剂板块。随着三年基数期结束,三代制冷剂行业供需格局将迎来再平衡,价格中枢有望持续上行,建议关注金石资源、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2、化纤板块。建议关注华峰化学、新凤鸣、泰和新材。3、建议关注万华化学、华鲁恒升、鲁西化工、宝丰能源等优质标的。4、轮胎板块。建议关注赛轮轮胎、森麒麟、玲珑轮胎。5、农化板块。建议关注亚钾国际、盐湖股份、兴发集团、云天化、扬农化工。6、优质成长标的。建议关注蓝晓科技、圣泉集团、山东赫达。   维持基础化工行业“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原油价格波动,需求不达预期,宏观经济下行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4页
      2024-10-07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多个重磅数据读出,中国创新药企闪耀WCLC、ESMO大会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多个重磅数据读出,中国创新药企闪耀WCLC、ESMO大会

      生物制品
        主要观点   2024年9月7日-10日在美国圣地亚哥举办的WCLC(世界肺癌大会),以及2024年9月13日至17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ESMO(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大会上多家中国创新药企发布重磅数据,闪耀大会。   全球首个对比帕博利珠单抗取得显著阳性结果的随机对照大III期研究   依沃西HARMONi-2重磅研究成果在WCLC发表   2024年9月8日,康方生物(9926.HK)在2024WCLC大会上发布了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新药依沃西单药对比帕博利珠单抗单药一线治疗PD-L1表达阳性(PD-L1TPS≥1%)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注册性III期临床研究(HARMONi-2/AK112-303)的重磅研究数据,该研究作为Late-Breaking Abstract(LBA)在本届大会以Oral形式重磅发布。   ITT mPFS:依沃西相比帕博利珠单抗取得创纪录研究结果,mPFS11.14个月vs5.82个月。   ITT HR:依沃西相比帕博利珠单抗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达49%,PFS HR达0.51(P<0.0001)。   ITT ORR&DCR:依沃西相比帕博利珠单抗显著提升了患者的ORR(50.0%vs38.5%)和DCR(89.9%vs70.5%)。   PD-L1表达亚组:依沃西相比帕博利珠单抗在PD-L1TPS≥50%人群的PFS HR达0.46,在PD-L1TPS1-49%人群的PFS HR达0.54。   鳞癌/非鳞癌亚组:依沃西相比帕博利珠单抗在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人群的PFS HR达0.48,在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人群的PFSHR达0.54。   难治性亚组:依沃西相比帕博利珠单抗,在肝转移、脑转移等难治性患者人群均具有显著更优的临床获益。   依沃西安全性优异:在ITT人群(不同PD-L1表达水平、鳞癌和非鳞癌、各难治性亚组,以及严重高出血风险人群)中,依沃西展现了优异的安全性。   伏美替尼单药一线治疗EGFR PACC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数据于2024WCLC主席研讨会发布   2024年9月9日,艾力斯在WCLC的主席研讨会(PresidentialSymposium Presentation)上公布了伏美替尼单药一线治疗EGFRPACC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全球Ib期概念验证随机研究(FURTHER)数据:   在240mg QD剂量组,BICR评估的ORR为81.8%,BICR确认的ORR(cORR)为63.6%;在伴随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灶的患者中,cORR为46.2%。   90.9%(n=20/22)的已确认缓解的患者仍处于研究中,在数据分析时尚未达到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   在基线脑转移的一线患者中,由BICR确定的CNS ORR为46.2%(n=6/13)   耐立克?获ESMO口头报告,展示治疗SDH缺陷型GIST的持续临床疗效   亚盛医药在2024年ESMO年会上,以小型口头报告(mini oral)形式公布公司原创1类新药奥雷巴替尼(商品名:耐立克?)治疗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缺陷型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临床研究成果。截至2024年3月12日,入组的26例SDH缺陷型GIST患者中有6例获部分缓解(PR),客观缓解率(ORR)为23.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22个月。此外,潜在作用机制(MOA)研究表明,奥雷巴替尼通过调节参与血管生成、凋亡、增殖和存活等多种信号通路来发挥抗肿瘤活性。   安罗替尼联合派安普利单抗一线治疗晚期肝癌取得重要突破   中国生物制药创新药产品安罗替尼联合派安普利单抗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的III期临床研究取得“双终点阳性”的临床结果,试验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9个月,对照组为2.8个月,疾病进展风险显著降低了47%。试验组中位总生存期(OS)为16.5个月,对照组为13.2个月,死亡风险显著降低了31%。PFS和OS均达到了预设终点。   SHR-1701联合化疗一线治疗HER2阴性晚期胃癌的全国多中心3期研究获得阳性结果   SHR-1701是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一种抗PD-L1/TGF-βRII(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II)双功能融合蛋白。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彭智教授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公布了“SHR-1701联合化疗对比安慰剂联合化疗用于HER2阴性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G/GEJA)晚期一线的3期临床研究”数据。   PD-L1CPS≥5人群中,SHR-1701组和安慰剂组分别发生93例(37.8%)和149例(60.1%)OS事件,中位生存期(mOS)分别为16.8个月和10.4个月,HR=0.53,p<0.0001,达到统计学差异;分别发生133例(54.1%)和180例(72.6%)PFS事件,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分别为7.6个月和5.5个月,HR=0.52;确认的ORR分别为56.5%和32.7%。   ITT人群中,SHR-1701组和安慰剂组分别发生153例(41.9%)和208例(56.8%)OS事件,mOS分别为15.8个月和11.2个月,HR=0.66,p<0.0001,达到统计学差异;分别发生202例(55.3%)和256例(69.9%)PFS事件,mPFS分别为7.0个月和5.5个月,HR=0.57;确认的ORR分别为53.4%和32.8%。   我们认为中国创新药持续在世界各个肿瘤大会上读出重磅数据,带来惊艳的临床疗效,入选LBA以及口头报告,说明中国创新药被全球学术会议高度认可,标志着中国创新药具有全球竞争力,建议关注相关创新药企。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康方生物、艾力斯、亚盛医药、中国生物制药、恒瑞医药等。   风险提示   药品/耗材降价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等;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4页
      2024-09-29
    • 基础化工行业动态:制冷剂配额政策延续,行业长景气周期逻辑不变

      基础化工行业动态:制冷剂配额政策延续,行业长景气周期逻辑不变

      化学制品
        主要观点   事件概述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公开征求2025年度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配额总量设定和分配方案意见的函》,对2025年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征求意见。根据配额方案,HCFCs(二代制冷剂)2025年生产配额总量为16.36万吨,内用生产配额总量及使用配额总量均为8.6万吨,生产和使用量分别削减基线值的67.5%和73.2%,满足阶段性履约任务要求;HCFs(三代制冷剂)2025年生产和使用总量控制目标保持在基线值,生产配额总量为18.53亿tCO2,内用生产配额总量为8.95亿tCO2,进口配额总量为0.1亿tCO2,与2024年度相同。   核心研判   HCFCs配额进一步削减,产品价格有望进一步提升。根据政策规定,主流的二代制冷剂R22、R141b、R142b、R123,2025年生产配额分别为149068/9157/3360/1738吨,与2024年相比生产配额分别削减32779/11938/5995/472吨。根据百川盈孚数据,截至9月20日,制冷剂R22市场均价为3万元/吨,相较于年初上涨了53.85%;R22主要用于空调制冷,同时又是氟化工产业链的重要原材料。我们认为,在R22等二代制冷剂生产配额的进一步削减下,其产品价格有望进一步提升。   HFCs生产配额总量不变,个别品种出现调整。2025年的分配方案保持了分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生产配额总量及内用生产配额总量均与2024年度相同;同时考虑到HCFCs的淘汰替代和半导体行业的增长需求,对部分品种的配额做出调整:增发R32生产配额4.5万吨(内用生产配额4.5万吨),增发R245fa生产配额8000吨(内用生产配额8000吨),增发R41生产配额20吨(内用生产配额20吨),增发R236ea生产配额50吨(内用生产配额0吨)。对于配额中暂未分配的部分,将依据履约工作进展和相关行业需求,商有关部门研究分配方案。   2024年上半年我国家用空调产量15706万台,同比增长13.8%,在空调产量不断增长的推动下,年初以来国内制冷剂价格也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根据百川盈孚数据,截至9月20日,R32、R125、R134a价格分别为3.55万元/吨、2.95万元/吨、3.35万元/吨,相较年初分别上涨108.82%、7.27%、21.82%。我们认为,未来随着以旧换新等刺激消费政策的不断发力,家电、汽车消费量的不断增加,将持续拉动制冷剂需求,配额管理政策下供需格局将继续优化,看好制冷剂行业景气上行。   投资建议   国内制冷剂生产配额政策保持较强的延续性和稳定性,行业供给格局不断得到优化,同时下游家电、汽车等领域需求稳定,我们看好制冷剂行业景气延续。建议关注巨化股份、昊华科技、三美股份。   风险提示   需求不及预期、政策变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3页
      2024-09-25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国产司美格鲁肽迎新进展,关注GLP-1产业链投资机会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国产司美格鲁肽迎新进展,关注GLP-1产业链投资机会

      生物制品
        主要观点   司美格鲁肽原研药销售额增长强劲。根据诺和诺德2023年的财务报告,司美格鲁肽在全球范围销售额达1458.11亿丹麦克朗。根据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司美格鲁肽的销量还在持续增长。其中,糖尿病适应症司美格鲁肽Ozempic一季度销售额278.1亿丹麦克朗,同比增长42%;口服降糖适应症司美格鲁肽Rybelsus销售额50.13亿丹麦克朗,同比增长15%;减重适应症司美格鲁肽Wegovy销售额93.77亿丹麦克朗,同比增长106%。司美格鲁肽的三款产品在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销售额合计达到了422亿丹麦克朗。截至2024年6月,诺和诺德糖尿病和肥胖症治疗领域销售额1250亿丹麦克朗,同比增长26%,增长主要由GLP-1糖尿病治疗领域和肥胖症治疗领域驱动,其中GLP-1糖尿病治疗领域销售以丹麦克朗计算增长32%,肥胖症治疗领域销售额249亿丹麦克朗,同比增长37%(增速以丹麦克朗计算)。   国内司美格鲁肽市场前景广阔。根据IQVIA抽样统计估测数据,2023年糖尿病用药国内终端销售金额为345.80亿元,其中GLP-1激动剂药物国内终端销售金额为人民币60.58亿元。根据九源基因招股书,根据CIC,中国利用司美格鲁肽产品治疗T2DM与肥胖症及超重这一特定细分市场中,中国市场规模预计将由2022年的25亿元增至2032年的43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3%。药融云显示,减重领域FDA目前仅批准替尔泊肽、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奥利司他、芬特明-托吡酯、氯卡色林等7款肥胖长期治疗药物,国内仅有奥利司他仿制药和贝那鲁肽获得NMPA批准上市。   国产司美格鲁肽迎新进展。国内药企积极参与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的研发进程中。9月15日,CDE官网显示,齐鲁制药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上市申请获得受理。根据NMPA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齐鲁制药针对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临床研究的适应症为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此前,九源基因、丽珠集团分别于2024年4月及2024年6月提交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上市申请,适应症均为2型糖尿病。根据母公司健康元药业集团公告,丽珠集团本次注册申请的适应症为用于饮食控制和运动基础上,接受二甲双胍和/或磺脲类药物治疗血糖仍控制不佳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降低伴有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丽珠集团产品体重管理适应症临床试验于2024年2月获批。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随着全球糖尿病药物市场的不断扩大,GLP-1药物成为各大药企研发投入的热点,国产司美格鲁肽迎来新进展。建议关注:丽珠集团、华东医药、众生药业等。   风险提示   药品/耗材降价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等;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页
      2024-09-23
    • 化工行业2024半年报业绩回顾:24H1行业呈现回暖态势,制冷剂、轮胎、煤化工等板块业绩亮眼

      化工行业2024半年报业绩回顾:24H1行业呈现回暖态势,制冷剂、轮胎、煤化工等板块业绩亮眼

      化学制品
        行业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逐季度改善   根据iFinD数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基础化工(申万)实现营业收入10781.50亿元,同比+2.09%,实现归母净利润664.69亿元,同比-5.07%;其中,2024Q2实现营业收入5752.90亿元,同比+6.24%,环比+14.40%,实现归母净利润362.29亿元,同比+4.65%,环比+19.80%,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呈现改善的态势。   2024年上半年CCPI较为平稳   2024年上半年,中国化工产品价格指数CCPI整体走势较为平稳,均值为4675.31,同比+0.32%,相比2023年下半年均值下降0.42%。2024年7月以来,国际油价下行,CCPI随之回落,2024年9月6日CCPI为4435.00,相较2024上半年均值下降5.14%。   基础化工子行业2024H1、2024Q2经营业绩   根据申万行业分类,基础化工分为化学原料、化学制品、化学纤维、塑料、橡胶、农化制品、非金属材料Ⅱ七个子行业,2024年上半年业绩出现分化,营业收入同比分别+0.98%、+3.23%、+8.24%、+9.04%、+9.77%、-2.61%、-28.67%;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49.09%、-3.19%、-8.87%、-24.07%、+23.46%、-25.01%、-70.92%。2024Q2,除非金属材料Ⅱ以外,其他子行业归母净利润均环比改善。   化工子板块表现分化,锦纶、煤化工等板块业绩增速亮眼   2024年上半年,基础化工子板块之间业绩存在分化,表现不俗的板块中,锦纶板块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4.74%和1243.75%,胶黏剂及胶带板块归母净利润同比大涨3317.74%,煤化工板块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5.53%和118.66%。归母净利润下降幅度最大的五个子版块是非金属材料III、其他化学纤维、农药、膜材料、钾肥,同比降幅分别达到70.92%、64.51%、57.66%、55.77%、55.35%。   2024年基础化工行业盈利水平逐季度改善   2024年,基础化工行业的毛利率虽然仍处于较低水平,但已呈现逐季度改善的趋势。2024Q1,基础化工销售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16.76%和6.31%;2024Q2,基础化工销售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16.89%和6.64%,分别环比提升0.13和0.33个百分点,毛利率自2023Q3起保持逐季度提升的趋势。   基础化工行业在建工程同比增幅继续收窄   截至2024年6月30日,基础化工行业在建工程合计3721.86亿元,同比+3.09%,同比增幅继续收窄。分子行业来看,聚氨酯、有机硅、其他化学制品、煤化工、氯碱等行业在建工程规模较大;涤纶、其他橡胶制品、民爆制品等行业在建工程增速较大。   基础化工行业存货有所回升   截至2024年6月30日,基础化工行业存货合计3473.49亿元,同比+4.81%。分子行业来看,农药、纺织化学制品、其他化学制品、聚氨酯等行业存货规模较大;氨纶、涤纶、其他化学原料、聚氨酯等行业存货增速较大。   风险提示   1.原油价格波动   2.需求不及预期   3.宏观经济下行   4.国际贸易摩擦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3页
      2024-09-20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人工耳蜗纳入新批次国采,安徽省中成药集采覆盖多个OTC大品种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人工耳蜗纳入新批次国采,安徽省中成药集采覆盖多个OTC大品种

      中药
        主要观点   人工耳蜗纳入新批次国采,重点指导体外诊断试剂联盟集采。9月10日,国家医保局出席国新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内容覆盖集采、医保监管、创新药械进院、DRG/DIP改革、预付金制度、三明医改等多方面。1)推进医药集采扩面提质:持续扩大集采覆盖面,开展新批次国家组织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采,会将人工耳蜗等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采范围;加强区域协同,重点指导地方推进中成药、中药饮片和体外诊断试剂等药品耗材联盟集采。2)加快新技术、新设备、新耗材收费准入:指导各省进一步畅通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新增渠道,对优化重大疾病诊疗方案或填补诊疗空白的重大创新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加快审核;对改良型创新项目,完善现行价格项目,实现兼容,快速满足合理收费需求;对其他新增价格项目,加快受理审核进度,充分满足不同创新层次新技术、新设备、新耗材的合理收费需求。   国采有助于提升人工耳蜗渗透率,推动行业扩容。听力损失是全球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人工耳蜗植入已经成为治疗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标准治疗方法。据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人工耳蜗市场规模达9.5亿元。但人工耳蜗价格昂贵,渗透率极低;据21财经,国产人工耳蜗单侧植入价格一般在10万元以内,进口产品则大部分在20万元以上。当前,多个省份已将人工耳蜗纳入当地医保报销范围,最高支付标准达到45万元。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22年全球人工耳蜗市场CR3超90%,分别为澳大利亚的科利耳(55%)、美国的Advanced Bionics(20%)和奥地利的MED-EL(20%),这三家公司的人工耳蜗产品均已进入中国市场。国产人工耳蜗产品也在逐渐发展,诺尔康作为我国第一家规模性上市销售人工耳蜗的企业,2022年已占到国内约20%的市场份额。我们认为,人工耳蜗被纳入国采未来降价后有望进一步提高产品可及性,提升其渗透水平;目前国产人工耳蜗技术已实现重大飞跃,头部优质公司有望凭借性价比优势在集采中脱颖而出,逐步蚕食外资份额。   OTC中成药纳入集采,相关规则对非中选产品严加限制。9月9日,黄山市医保局发布《安徽省2024年度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据赛柏蓝及健识局梳理,不同于以往中成药集采,安徽省今年覆盖的品种涉及降糖、降血压等药品;共涉及18个产品组35个品种,分为目录一和目录二,目录一除了参芪降糖、刺五加等集采常客外,还涉及感冒灵、感冒清热、少儿肺热咳喘、强力枇杷露等OTC药物;目录二为独家品种,包括参松养心、稳心及脑心通、脑心络、脑心安几类。综合来看,这些均为市场上销售金额较大的品种;据米内网数据显示,参芪降糖颗粒是糖尿病用药TOP3产品,2023年销售额接近1.5亿元;步长制药的脑心通胶囊2023年销售额超4.4亿元。本次集采采取“价格指标+技术指标”计算申报企业综合得分;“价格指标”总分55分,由企业报价分30分和降幅分25分组成,同竞争单元企业报价最低值得30分,同竞争单元企业降幅最大值得25分;“技术指标”总分45分。同竞争单元内,按照符合申报资格的申报企业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排名按报价企业的数量计算,得分相同的排名并列,最多可以有7家企业拟中选。如果未能按照上述规则进入拟中选,还可以在满足相关条件下有增补进入;如目录二中的企业报价降幅≥25%。此外,《意见稿》明确,在采购范围内但未申报参加本次带量采购的药品、申报但未中选的药品和流标的药品,均视为非中选产品,非中选产品的采购情况纳入重点监控范围并定期通报;采购周期内,医药机构每年度同采购组非中选产品的采购量不得高于同采购组实际采购量的10%,确需使用未中选企业药品,须向医保部门提出采购需求并说明情况,但实际采购量不得超过该医药机构填报的该厂牌药品需求量的50%。   我们认为,虽然OTC中成药主要聚焦院外市场,院内销量不大,但今年“四同”、“线上比价”等新规出台后,挂网价、集采价也将对药店零售价格产生联动影响;且随着中成药集采常态化推进,其他省份或将追随安徽省脚步,将OTC品类纳入集采范围。此次《意见稿》出台后,相关企业短期内将面临一定压力。长期看,我国中医药行业中小型企业占据多数,集中度较低;集采有望清洗掉一些中小落后产能,让市场份额逐渐向实力更雄厚的大型中药企业集中。未来研发能力强、产品差异化优势突出、供应链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有望更好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在竞争中“杀出重围”。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华润三九、以岭药业、东阿阿胶等。   风险提示   药品/耗材降价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等;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3页
      2024-09-19
    •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国际油价下跌,制冷剂、苯胺涨幅居前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国际油价下跌,制冷剂、苯胺涨幅居前

      化学制品
        市场行情走势   过去一周,基础化工指数涨跌幅为-2.48%,沪深300指数涨跌幅为-2.71%,基础化工板块跑赢沪深300指数0.23个百分点,涨跌幅居于所有板块第18位。基础化工子行业涨幅靠前的有:复合肥(0.88%)、涂料油墨(0.33%)、磷肥及磷化工(0.20%);跌幅靠前的有:氟化工(-6.34%)、粘胶(-6.32%)。   化工品价格走势   周涨幅排名前五的产品分别为:R134a(9.68%)、苯胺(6.81%)、合成氨(6.10%)、国际硫磺(5.88%)、磷酸(4.48%)。周跌幅前五的产品分别为:布伦特原油(-9.82%)、甲苯(-7.96%)、三氯乙烯(-7.89%)、国产维生素A(-6.90%)、PTA(-6.79%)。   行业重要动态   供需两端利空施压,国际油价大幅下跌。EIA显示6月美国总石油需求下降,市场预计全球石油消费量下降,且8月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不及预期,引发经济及需求担忧,需求疲软的悲观情绪加重;尽管OPEC的八个成员国将其自愿额外减产行动延长两个月及美国原油库存下降,但ADP就业数据低于预期,市场对经济及需求前景担忧导致油价承压,美油、布油跌破“70”“75”关口。截至9月6日,WTI原油价格为67.67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价格为71.06美元/桶。   近日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消息,中国五矿及所属子企业与青海省国资委、青海省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协议,拟共同组建中国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暂定名)。交易完成后,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盐湖股份)控股股东将由青海国投变更为中国盐湖集团,实际控制人将由青海省国资委变更为中国五矿。中国盐湖集团股权结构拟为:中国五矿持股53.00%;青海省政府国资委持股18.73%;青海国投持股28.27%。   投资建议   当前时点建议关注如下主线:1、制冷剂板块。随着三年基数期结束,三代制冷剂行业供需格局将迎来再平衡,价格中枢有望持续上行,建议关注金石资源、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2、化纤板块。建议关注华峰化学、新凤鸣、泰和新材。3、煤化工板块。建议关注华鲁恒升、鲁西化工、宝丰能源等煤化工板块优质标的。4、轮胎板块。建议关注赛轮轮胎、森麒麟、玲珑轮胎。5、农化板块。建议关注亚钾国际、盐湖股份、兴发集团、云天化、扬农化工。6、优质成长标的。建议关注蓝晓科技、圣泉集团、山东赫达。   维持基础化工行业“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原油价格波动,需求不达预期,宏观经济下行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4页
      2024-09-12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寒冬渐逝,重拾信心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寒冬渐逝,重拾信心

      中药
        主要观点   2024H1行情回顾:2024上半年SW医药生物指数下跌-21.09%,板块整体跑输沪深300指数21.98个百分点。二级子行业中,2024上半年SW中药Ⅱ指数下跌12.73%,表现最好;SW化学制药、SW医疗器械、SW医药商业、SW生物制品分别下跌15.20%、16.55%、18.63%、28.75%;SW医疗服务下跌38.23%,跌幅最大。   总体收入稳健,销售费用率改善,研发费用率提升。2024上半年SW医药生物板块整体营收为12650.18亿元,同比-1.43%;归母净利润1041.50亿元,同比-9.79%。毛利率为33.05%,同比+1.03个百分点;净利率为8.70%,同比-0.89个百分点。费用端,销售费用率为12.81%,同比-0.09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5.14%,同比+0.48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4.47%,同比+1.41个百分点,持续加强研发创新。2024Q2单季度SW生物医药实现营收6232.59亿元,同比+3.85%;归母净利润501.56%,同比-7.70%。毛利率为33.27%,同比+1.43个百分点;净利率为8.47%,同比-1.00个百分点。费用端,销售费用率为13.03%,同比-0.01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为5.28%,同比+0.55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为4.75%,同比+1.51个百分点。   24Q2化学制药和医疗器械板块业绩表现较好。2024上半年营收增速前三的二级子行业为化学制药(营收同比+1.92%,下同)、医药商业(-0.04%,下同)、医疗器械(-0.18%);归母净利润增速前三分别为化学制药(归母净利润同比+14.09%,下同)、医疗器械(-6.38%)、医药商业(-7.96%)。化学制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毛利率提升,其中仅化学制药净利率同比有所改善。费用端,化学制药、中药、医药商业销售费用率优化,管理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均有所增加。2024Q2单季度营收增速前三分别为医疗器械(营收同比+37.64%,下同)、化学制药(+16.37%)、医疗服务(+4.65%);归母净利润增速前三分别为医疗器械(归母净利润同比+21.58%,下同)、化学制药(-9.43%)、中药(-11.45%)。生物制品、化学制药、医疗器械毛利率提升,各板块净利率均有所下滑。费用端,销售费用率,化学制药和中药下降,生物制品有较大提升;管理费用率均有提升;研发费用率,化学制药提升较多,仅生物制品下滑。   支持政策持续推出,积极关注创新药械。7月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全链条强化政策保障,统筹用好价格管理、医保支付、商业保险、药品配备使用、投融资等政策,优化审评审批和医疗机构考核机制,合力助推创新药突破发展。要调动各方面科技创新资源,强化新药创制基础研究,夯实我国创新药发展根基。7月30日上海发布《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持续加大创新药械的研发支持力度,加大创新产品医保支付力度。此外,7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统筹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在医疗等领域降低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申报门槛。   投资建议   24Q2医药生物整体表现稳健,叠加政策端支持政策的陆续推出,我们认为医药板块基本面逐渐筑底企稳。建议关注Q2业绩表现亮眼的化学制药、医疗器械等细分板块,关注康方生物、艾力斯、联影医疗、鱼跃医疗、澳华内镜等。   风险提示   药品/耗材降价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等;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3页
      2024-09-09
    •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三氯蔗糖大幅提价,万华柠檬醛成功投产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三氯蔗糖大幅提价,万华柠檬醛成功投产

      化学制品
        市场行情走势   过去一周,基础化工指数涨跌幅为3.70%,沪深300指数涨跌幅为-0.17%,基础化工板块跑赢沪深300指数3.87个百分点,涨跌幅居于所有板块第4位。基础化工子行业涨幅靠前的有:胶黏剂及胶带(10.51%)、有机硅(7.96%)、膜材料(7.50%)、涂料油墨(7.45%)、锦纶(7.11%)。   化工品价格走势   周涨幅排名前五的产品分别为:丙烯腈(6.88%)、液氨(5.83%)、DMF(5.42%)、尿素(4.33%)、黄磷(4.16%)。周跌幅前五的产品分别为:国产维生素E(-13.85%)、国产维生素A(-12.12%)、液氯(-11.63%)、PVC(-8.00%)、醋酸(-7.08%)。   行业重要动态   三氯蔗糖大幅提价,行业盈利有望改善。三氯蔗糖市场强势上涨,8月29日,四家生产企业相继发布涨价函,市场价格涨至15万元/吨,涨幅达50%。成本端有小幅提升,不过此次涨幅明显,企业亏损局面得到明显改善。八月以来,行业开工率已经有所下滑,后续市场还会有较长时间的大规模停产操作,三氯蔗糖追高的动力存在。   近日,万华化学4.8万吨/年的柠檬醛装置各工序成功投料试车并顺利产出合格产品,这标志着全球单套产能最大的柠檬醛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柠檬醛产品生产工艺复杂、产品技术难度大,被誉为精细化学品中“皇冠上的明珠”,作为香料和营养品生产的关键中间体,也是香原料市场中必不可少的核心香料。   投资建议   当前时点建议关注如下主线:1、制冷剂板块。随着三年基数期结束,三代制冷剂行业供需格局将迎来再平衡,价格中枢有望持续上行,建议关注金石资源、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2、化纤板块。建议关注华峰化学、新凤鸣、泰和新材。3、煤化工板块。建议关注华鲁恒升、鲁西化工、宝丰能源等煤化工板块优质标的。4、轮胎板块。建议关注赛轮轮胎、森麒麟、玲珑轮胎。5、农化板块。建议关注亚钾国际、盐湖股份、兴发集团、云天化、扬农化工。6、优质成长标的。建议关注蓝晓科技、圣泉集团、山东赫达。   维持基础化工行业“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原油价格波动,需求不达预期,宏观经济下行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3页
      2024-09-06
    • 奕瑞科技2024年中报点评:股份支付费用及公允价值变动拖累利润,新核心部件逐步放量

      奕瑞科技2024年中报点评:股份支付费用及公允价值变动拖累利润,新核心部件逐步放量

      个股研报
        奕瑞科技(688301)   投资摘要   事件概述:8月30日,公司发布2024半年报,2024H1实现营业收入10.26亿元,同比增长7.20%;归母净利润3.07亿元,同比下降5.30%,扣非归母净利润3.35亿元,同比下降3.05%。分季度看,2024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5亿元,同比增长3.56%,环比增长9.03%;归母净利润1.68亿元,同比下降10.51%。   事件点评:   大客户开拓、新品布局持续推进,收入稳健;利润受股份支付费用及公允价值变动影响。上半年世界经济复苏动能依然不足,公司进一步完善高性能多尺寸探测器产品线,持续拓展新型探测器技术,加大对新核心部件产品的平台化研发投入;2024H1公司采用CMOS、IGZO、柔性等新传感器技术的探测器产品收入超过2.58亿元,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达14.92%。2024H1公司收入实现稳健增长,主要系多个大客户的多项产品继续保持良性增长,成功打开韩国齿科CBCT市场并开始批量交付,医疗及工业X光综合解决方案实现小批量销售,C型臂探测器、乳腺探测器等产品表现亮眼等。而利润增速不及收入增速的原因主要有:1)2024H1公允价值变动收益-5686万元;2)实施股权激励产生的股份支付费用4,781万元,若剔除上述股份支付费用的影响,2024H1扣非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同口径增加6.03%。   新核心部件逐步放量,定增项目有望进一步推动公司向“全球领先的X线领域产品及方案供应商”战略转型。经过多年筹划及布局,公司在高压发生器、射线源、球管等新核心部件领域完成基础布局,并取得较好成果;90kV~180kV量级多款微焦点射线源进入量产销售,同时完成225kV/240kV微焦点射线源的研发,打破该领域同类型产品被进口设备垄断的局面。同时,公司推出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个残余气体分析仪(RGA)系列产品QRGA OIS系列,实现在科学仪器的跨领域创新。2024H1公司核心部件销售收入近7000万元,实现快速增长(2023全年该销售收入为8000多万元)。此外,公司计划定增募集资金不超过14.50亿元,用于X线真空器件及综合解决方案建设项目。项目成功实施后,公司将新增77,000只球管以及19,300组X线综合解决方案产品产能,有助于推动国内球管产品技术进步及产业化程,加速三大X线核心部件全面进口替代进程,实现我国X线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5.45%/30.04%/26.87%,2024年9月3日收盘价对应PE为19/15/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毛利率下滑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4页
      2024-09-05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