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4257)

    • 化工:冬储春耕提振磷肥景气+磷酸铁(锂)带动需求增量,磷矿石有望迎来价值重估

      化工:冬储春耕提振磷肥景气+磷酸铁(锂)带动需求增量,磷矿石有望迎来价值重估

      化学原料
        核心观点:冬储春耕提振磷肥景气+磷酸铁(锂)带动需求增量,磷矿石有望迎来价值重估   2022H2,国内外化肥价格上涨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国内磷肥出口放缓、盈利持续承压致供给缩量,目前国内、海外磷铵库存均处于较低水平。2017年以来国内磷矿石供给持续收紧,我们测算2023-2025年磷矿增产速度不到3%而磷酸铁(锂)扩产带动增量需求增速超过2%,加上锂电材料和电池企业纷纷选择和磷化工企业合作锁定磷矿石资源,预计磷矿供给将持续紧张。   2022年8月以来磷矿石价格运行坚挺,进入12月,磷矿主产区湖北、四川等或将陆续停采,磷矿石供给进一步收紧有望推升磷矿石价格上行。2023Q1,随着国内春耕用肥料拉动磷矿石需求,磷矿石价格或将进一步上涨;2023Q2,随着印度磷肥库存去化、东南亚磷肥需求旺盛,或将带动海外磷肥价格上行,国内化肥出口将获得丰厚利润;后续随着磷酸铁(锂)大幅投产,将进一步带动磷矿石需求。   我们看好磷矿石行业迎来价值重估,企业配套优质磷矿资源且获得磷肥出口配额有望充分受益。受益标的:云天化(磷矿石1,450万吨/年,2021年磷铵出口量全国占比20%左右)、兴发集团(预计2022年底磷矿石产能达到615万吨/年,磷铵100万吨/年且配套湿法磷酸68万吨+净化磷酸10万吨)、川恒股份(磷矿石300万吨/年,在建250万吨/年,半水湿法磷酸工艺成本优势显著)等。   风险提示:油价大幅下跌、下游需求疲软、磷酸铁(锂)项目投产不及预期等。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2页
      2023-02-08
    • 2023年1月医疗IT行业订单回顾:1月订单整体小幅降低,表现分化

      2023年1月医疗IT行业订单回顾:1月订单整体小幅降低,表现分化

    • 医药生物投融资周报:1月数据更新,最大医疗PE成立

      医药生物投融资周报:1月数据更新,最大医疗PE成立

    • 基础化工行业简评报告:海内外钛白粉价格同步调涨,建议关注龙佰集团

      基础化工行业简评报告:海内外钛白粉价格同步调涨,建议关注龙佰集团

      化学制品
        核心观点   本周化工板块表现:本周(1月30日-2月3日)上证综指报收3263.41,周跌幅0.04%,深证成指报收12054.30,周涨幅0.62%,中小板100指数报收7992.03,周涨幅1.70%,基础化工(申万)报收4442.64,周涨幅3.85%,跑赢上证综指3.89pct。申万化工7个二级子行业中均涨幅为正,33个三级子行业中全部涨幅为正。本周化工行业391家上市公司中,有351家涨幅为正。涨幅居前的个股有康普化学、江瀚新材、美瑞新材、三祥新材、新瀚新材、国立科技、世名科技、黑猫股份、皖维高新、永和股份。本周康普化学涨幅32.4%,公司主营业务包括铜萃取剂、新能源电池金属萃取剂以及其他特种表面活性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化工品价格回顾:本周我们关注的化学品中价格涨幅居前的有辛醇(+16.85%)、BDO(+15.22%)、丙烯酸丁酯(+12.77%)、钛白粉(+11.4%)、丙烷(+10.69%)。本周钛白粉价格涨幅居前,2月份以来,国内主要钛白粉上市公司宣布涨价,龙佰集团、惠云钛业、中核钛白以及金浦钛业先后表示在钛白粉产品原价基础上对国内各类客户上调1000元人民币/吨,对国际各类客户上调150美元/吨。目前原料端硫酸和钛矿价格上涨明显,对钛白粉价格有所支撑,随着疫情放开,下游地产端政策频出,钛白粉行情有望触底反弹。本周化工品跌幅居前的有液氯(-31.7%)、天然气NYMEX天然气(期货)(-21.0%)、百草枯20%水剂(-15.79%)、碳酸锂(-14.23%)、硫酸(-13.85%)。   化工品价差回顾:本周化工品价差涨幅居前的有“涤纶价差”(+58.61%)、“苯胺价差”(+25.73%)、“醋酸价差”(+23.42%)、“尼龙6价差”(+21.87%)、“二甲醚价差”(+21.60%)。节后下游开工逐步恢复,涤纶需求回暖,厂家上调报价,原油价格回调,PTA价格支撑不足,涤纶价差扩大。本周化工品价差降幅居前的有“PTMEG价差”(-30.86%)、“MEG价差”(-35.05%)、“苯乙烯价差”(-14.44%)、“腈纶短纤价差”(-10.68%)、“醋酐价差”(-10.67%)。   化工投资主线:   (1)周期主线:我们认为化工龙头企业所具有的不仅是单纯的成本优势亦或是技术优势,而是在多年的发展和竞争进程中,围绕化工这一系统工程所做的全方位积累与提升,我们称之为系统竞争优势,正是这种持续增高和迭代的系统竞争优势造就了强者恒强的局面。叠加双碳背景下供应端的约束、技术和产品升级带来的化工品价格中枢的抬升,持续看好各化工龙头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投资价值,建议关注万华化学、华鲁恒升、宝丰能源、卫星化学、云天化。   (2)成长主线:新旧能源更替的进程是漫长的,但归根到底,未来是属于新能源的,风电和光伏在我国以及全球的能源结构中占比将会日益增大。国内企业跟随行业的发展浪潮几经沉浮,逐渐在产业链多个环节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四季度我们看好EVA的供需格局和价格走势,建议关注联泓新科,碳纤维相关标的为吉林碳谷。   (3)近期央行和银保监会出台十六条措施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持续发力,效果在累积中逐步显现,地产行业边际改善,建议关注龙佰集团、远兴能源。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大幅波动;化工品价格大幅波动;地缘政治形势恶化;下游需求修复不及预期;汇率大幅波动。
      首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6页
      2023-02-07
    • 医药健康行业研究周报:重视医药创新及创新产业链,关注常规医药复苏进度

      医药健康行业研究周报:重视医药创新及创新产业链,关注常规医药复苏进度

      化学制药
        新冠跟踪   阿兹夫定进入医保。1月18日下午,国家医保局公布消息称,阿兹夫定片通过谈判降价将正式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阿兹夫定3mg规格降价约35%,以11.58元/片的价格谈判成功。阿兹夫定治疗新冠的规格为1mg,每次5片,每天一次。初步测算阿兹夫定1mg规格价格约为5元/片,每瓶35片价格降至175元左右,可连续服用7天。   先声药业先诺欣和君实生物民得维获批上市并公式首发报价。1月29日,国家药监局宣布,国家药监局根据《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按照药品特别审批程序,进行应急审评审批,附条件批准海南先声药业有限公司申报的1类创新药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商品名称:先诺欣)、上海旺实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1类创新药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商品名称:民得维)上市。1月30日,北京市医保局公示,先诺欣首发报价为750元/盒/疗程。2月3日,四川省医保局公示,VV116首发报价为795元/瓶/疗程。   全球疫情反复,由于中国疫情政策变化,新冠感染人数在2022年12月底创造性的历史高峰,之后迅速回来,到2023年一月底已经回落到历史最低水平。死亡人数出现小高峰过后迅速回落,反映出本轮感染高峰死亡率大幅低于以往水平。全球范围内Omicron亚种BQ.1(22E)占比55%,XBB(22F)占比21%。美国占比较大的变异株是XBB.1.5(占比66.4%)、BQ.1.1(占比19.9%)、BQ.1(占比7.3%)。   周观点更新:   医药板块创新催化不断,院内常规医药不断复苏,持续关注创新药投资机遇。药品板块2023年1月18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此次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共有111个药品新增进入目录,通过医保谈判平均降价60.1%。147个目录外药品参与谈判和竞价,121个药品谈判或竞价成功,总体成功率达82.3%。新版目录将于3月1日落地实施。关注创新复苏,看好医保谈判、全球创新进展等因素催化下的创新药行情。关注药品板块疫后复苏对2023年的积极影响,当前时点建议关注龙头药企估值修复、创新型Biotech研发进展、估值底部企业有机会出现反转及中医药方向。   创新预期持续回暖,创新叠加复苏双逻辑,关注创新产业链(CXO),包括科研上游相关细分板块投资机遇。随着1月份创新催化剂的不断落地,创新产业链有望迎来估值持续修复。CXO板块作为2023年的重点方向,业绩有韧性,成长确定性强,节奏有差异。关注龙头企业底部布局机遇,龙头企业估值有望随着季度业绩和新签订单的释放得到持续修复。   医药先进制造方向继续关注原料药板块及医药上游供应链。原料药板块盈利能力逐渐恢复,产业升级+产业延展驱动板块持续稳健发展。上游供应链关注贴息政策催化下科学仪器国产替代拐点加速进程(预计2023年会是相关订单持续落地的元年),以及试剂耗材领域国产替代的持续放量及疫情受损部分业务的持续恢复。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发展,疫情防控方向重点关注新冠特效药和新冠疫苗研发进展,关注仿制药研发、国产特效药差异化研发的进度和获批放量进程。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药明康德、药明生物、百济神州、阳光诺和、普蕊斯等。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风险,研发风险,销售风险,订单风险,政策风险等。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7页
      2023-02-07
    •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年后开工复产有序展开,继续关注光伏上游材料、氟化工、纯碱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年后开工复产有序展开,继续关注光伏上游材料、氟化工、纯碱

      化学制品
        1.重点行业和产品情况跟踪   氟化工产业链:制冷剂配额逐渐明朗,行业景气反转预期抬升。春节后下游制冷剂行业有意扭转近年来亏损状况,厂家有主动降负意愿以期保持利润,原料需求对应减少,导致近期氟化工上游原料端跌势延续。新材料方面,多个企业的含氟高分子聚合物项目持续推进。   光伏/风电材料:EVA 需求重拾信心,多牌号价格筑底反弹。EVA新投放产能放缓,年内仅下半年宝丰能源有 25 万吨新产能释放,另有少量光伏料转扩产预期。近期随着下游胶膜厂商提价,EVA 光伏料价格明显反弹。POE 各牌号价格均保持稳定,华东 POE8999(8480 指标)15800 元/吨,与上周保持一致。   纯碱:玻璃需求复苏进一步加剧紧供应形势。近日国内纯碱行情火热,市场价格不断推升,节后纯碱开工回升走高,但库存仍处于低位水平。节后下游玻璃行业行情逐渐回暖,订单充足,带动重质纯碱需求。自 2022 年 11 月以来,纯碱期货呈单边上行趋势,近期期货行情不断走高,持续催化纯碱现货市场,使得现货供应更加紧张。供应方面,远兴能源阿拉善天然碱项目预计 2023 年 6 月投产,存量产能利用率已接近最大化,短期内行业供应紧张情况不易缓解。   2.近期投资建议   (1)POE 产业链:2023 年国内 POE 粒子产能有望实现从 0 到 1 的突破,市场持续关注。建议关注岳阳兴长、鼎际得、万华化学。   (2)纯碱:近期纯碱库存处于近 5 年绝对底部,行业开工率 90%附近,随着地产企稳+光伏玻璃产能投放,需求大概率继续向好。建议关注山东海化、双环科技、远兴能源、中盐化工。   (3)氟化工产业链:制冷剂配额逐渐明朗,行业景气反转预期抬升;含氟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在新能源、新基建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随着下游需求持续向好,应用场景逐步开发,后续有望迎来持续快速发展。建议关注:永和股份、三美股份、巨化股份、金石资源。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下跌等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0页
      2023-02-07
    • 化工事件点评:供应紧张致MIBK价格持续上涨,利好MIBK相关企业

      化工事件点评:供应紧张致MIBK价格持续上涨,利好MIBK相关企业

      化学制品
        事件:   根据卓创资讯,甲基异丁基酮(MIBK)价格持续上涨,截至2023年2月3日,价格已达到20500元/吨(2022年12月30日为15200元/吨,至今已上涨35%)。此外,据生意社报道,2022年12月底,镇江李长荣MIBK暂停对外报盘,5万吨/年MIBK装置停车,重启时间尚不确定。   投资要点:   镇江李长荣是国内MIBK最大生产商,装置停产冲击MIBK供应   目前我国MIBK行业共有产能13.5万吨,其中镇江李长荣为最大生产企业,产能达到5万吨/年,市占率为37%;此外,上市公司镇洋发展拥有2万吨/年MIBK产能,为行业第二大供应商;万华化学、中化国际各拥有1.5万吨/年产能。镇江李长荣装置停产且重启时间未知的背景下,将导致行业近40%供应削减,严重影响供应水平和格局。根据百川盈孚,自2022年底起至今,MIBK行业周度产量较历史正常水平明显下滑,供给缺口将逐渐积累。   供应明显紧张的背景下,MIBK价格快速上涨,盈利向好   在供应端出现较大缺口的情况下,供需错配,MIBK价格短时间内快速上涨,自2022年四季度10000元/吨左右涨至目前超过20000元/吨,价格已呈翻倍之势。此外,MIBK的主要原料丙酮价格稳定在较低水平,MIBK价格大涨下,MIBK-丙酮价差快速拉大,目前MIBK-丙酮最新价差已超过13000元/吨,MIBK盈利水平大幅走高。根据供应现状的分析,MIBK价格有进一步上涨的可能,MIBK的盈利水平有望持续高位,对MIBK生产企业将形成明显的利润提升。   新增产能有限,进口实行反倾销,我国MIBK供应有望长期趋紧   根据卓创资讯统计,目前仅有江苏凯凌化工新增1.5万吨/年MIBK产能,项目计划于2023年3月底建成投产。凯凌化工1.5万吨/年新产能若顺利投产,将有望缓解MIBK供应困难,但预计短期内难以贡献较大增量,同时也无法填补镇江李长荣5万吨/年的供应缺口,在行业内暂无其他新增产能的情况下,供给紧张的局面仍将延续。   此外,2017年3月27日,商务部发布《关于对原产于韩国、日本和南非的进口甲基异丁基(甲)酮反倾销立案公告》,对进口MIBK实行反倾销调查,并于2018年3月19日发布《关于原产于韩国、日本和南非的进口甲基异丁基(甲)酮反倾销调查最终裁定的公告》,公告调查机关最终裁定,原产于韩国、日本和南非的进口甲基异丁基(甲)酮存在倾销,商务部向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提出征收反倾销税的建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根据商务部的建议作出决定,自2018年3月20日起,对原产于韩国、日本和南非的进口甲基异丁基(甲)酮征收反倾销税。反倾销税税率具体如下:锦湖P&B化学株式会社18.5%,其他韩国公司32.3%;三井化学株式会社45.0%,三菱化学株式会社47.8%,其他日本公司190.4%;沙索南非有限公司15.9%;其他南非公司34.1%。除中国外,韩国、日本、南非为全球其他主要MIBK生产国,我国对国外MIBK实行反倾销一定程度上会限制进口供应,在国内自我供应紧张的背景下,有望延续国内MIBK供应困难的局面。   国内MIBK常年供不应求,行业高景气度有望持续   据百川盈孚,2022年MIBK下游超过70%用于防老剂,防老剂主要用于轮胎以保障和提升轮胎性能,属于刚性需求,对MIBK的需求稳中有增。此外,MIBK主要用于涂料领域,占比超过20%。根据卓创资讯数据,我国MIBK产量难以满足下游消费量,常年存在消费缺口,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此外自2020年起,我国MIBK的消费量逐渐复苏,下游需求逐渐向好;同时,根据进出口数据,我国属于MIBK净进口国家,进口量显著大于出口量,但从近年来进口量数据可以看出,由于我国的反倾销措施于2018年正式开始实施,MIBK进口量呈现逐年下滑的态势,进口补充逐渐减少,对国内MIBK的供应提出更高要求。在需求稳中向好的态势下,国内供应削减且进口存在一定阻力,MIBK的高景气度有望延续。   MIBK盈利高涨,以镇洋发展为代表的MIBK企业有望受益   除镇江李长荣外,镇洋发展、万华化学、中化国际等上市公司为MIBK较大的生产商,MIBK价格上涨、毛利水平提升预计将对公司MIBK业务带来积极影响。其中,万华化学1.5万吨/年MIBK产能相对其产业规模较小;中化国际为全球最大的防老剂生产厂商,1.5万吨/年MIBK产能主要用于自身防老剂生产;镇洋发展2万吨/年产能处于领先位置,同时MIBK高毛利下,对公司业绩弹性影响较大。   镇洋发展主营业务为氯碱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烧碱、MIBK等,截至2022年8月,公司在建30万吨/年聚氯乙烯(PVC)正按计划稳步推进,深耕氯碱产业链。公司主要营业收入及毛利来自于氯碱相关产品及MIBK。2021年及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分别实现营收20.4亿元、19.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5.0亿元、3.2亿元,公司业绩中枢呈稳步增长趋势。公司在建30万吨PVC项目,实现氯碱生产平衡,提高氯碱装置综合经济效益,持续精耕细作氯碱产业链,建成后有望增厚公司利润。   行业评级及投资策略 综合考虑当前供应格局下,MIBK行业的价格上涨及高毛利水平,首次覆盖,给予MIBK行业“推荐”评级。   建议重点关注个股 万华化学、中化国际、镇洋发展。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装置复产的不确定性,重点关注公司业绩不及预期,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疫情持续反复影响下游需求,国家与行业政策变动,国际局势动荡等。
      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9页
      2023-02-07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复苏行情有望持续,关注2023年政策边际变化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复苏行情有望持续,关注2023年政策边际变化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一周市场回顾:   过去一周,上证综指下跌0.04%收3263.41,深证指数上涨0.61%收12054.30,沪深300下跌0.95%收4141.63,创业板指下跌0.23%收2580.11,医药生物行业指数(申万)下跌1.15%收9667.04,医疗器械行业指数(申万)下跌0.60%收8252.57,跑赢沪深300指数0.36个百分点。过去一周,体外诊断板块表现相对较强。医疗设备、体外诊断、医疗耗材各子板块涨跌幅分别为-2.63%、2.51%、0.21%。   行业动态:   1)医疗设备:国家医保局发文继续支持国产创新医疗器械;   2)体外诊断:体外诊断医保信息编码完善;   3)医疗耗材:2023年国家高值耗材集采品种确定。   投资分析:   1)短期关注板块需求修复趋势:随着全国整体疫情进入低流行水平,复苏行情从预期演绎逐步过渡到基本面兑现,2月复苏行情有望持续演绎,关注板块需求修复趋势。   2)中期关注2023年政策边际变化:近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3270号(社会管理类306号)提案答复的函》,函中对支持国产医疗器械进行相关答复。随着国家多项鼓励科技创新政策出台并实施,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呈加速之势,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创新研发内在的动力大大增强,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将加速涌现,创新产品有望开拓出更大的增量市场空间。从中期角度,2023年相应重点政策的边际变化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重点。   3)预计2023年耗材国家集采将继续趋向温和:近期,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平台发布《关于开展人工晶体类、介入类及骨科类医用耗材信息集中维护工作的通知》,以上三类预计将成为2023年国家高值耗材集采重点品种。考虑到多项高值耗材在省级层面集采试点较充分,部分已完成国家集采,我们预计2023年耗材国家集采将继续趋向温和。目前集采等政策预期已相对充分,板块整体估值性价比突出,未来板块业绩与估值有望迎来双重修复。   投资建议:重点推荐医疗需求复苏、创新器械及产业链、医疗新基建。   风险因素:疫后复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行业监管政策发生较大变动;宏观经济方面的不确定性;研发、销售不及预期。
      爱建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5页
      2023-02-07
    • 合成生物学深度报告:合聚万物,成致未来

      合成生物学深度报告:合聚万物,成致未来

      化学制品
        合成生物学造通过对生物体进行有目标地设计、改造乃至重新合成,可以实现以合成生物为工具进行物质加工与合成的新型生产制造方式。合成生物学受益于基因合成、编辑等领域内的长足进步,逐渐发展成了以“设计-构建-测试-学习”(DBTL循环)为核心的研发模式和发酵为主导的放大生产模式。合成生物学由于存在多学科交叉、对技术、成本控制、研发人员要求高,具有强壁垒属性。根据麦肯锡研究,生物制造的产品可以覆盖60%化学制造的产品,未来生物制造的方式有望对未来医药、化工、食品、能源、材料、农业等传统行业带来巨大影响。   温室气体减排、技术进步、成本下降、政策支持、资金流入等多重因素下推动行业高速发展。在全球气温上升,对于新的生产方式迫切需求的情况下,合成生物制造有望成为最优解。合成生物学在底层技术的进步和成本下降下,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政府政策对于产业的鼓励不言而喻,在资本推动下合成生物学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机。根据麦肯锡的分析,预计在2030-2040年,合成生物学每年带来的经济影响将达到1.8至3.6万亿美元,到2025年,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的经济影响将达到1000亿美元。据CBInsights的预测,2019年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约为53亿美元,到2024年将扩容至约189亿美元,2019-2024CAGR为28.8%。   从研发、选品、放大生产三个维度看合成生物学公司,拥有集成性的研发平台,所选品种下游市场应用场景丰富、产品间具有协同作用的选品策略,放大生产能力技术完善的公司是行业的标杆。从全球平台型合成生物学龙头公司GinkgoBioworks来看,平台型合成生物学企业在外延并购上积极,以期完善平台能力,形成业务能力闭环。   投资建议:   关注在合成生物学风口下提供上游底层技术服务的公司:金斯瑞生物科技(基因合成领域)、百奥赛图(基因编辑领域)、华大智造(基因测序领域)   关注在研发、选品、放大生产三个维度具有竞争力的平台型和产品线合成生物学公司:凯赛生物、华恒生物、华熙生物、川宁生物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风险,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成本上升风险,政策风险,地缘政治风险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1页
      2023-02-07
    • ChatGPT 研究框架(2023)

      ChatGPT 研究框架(2023)

      国泰君安(香港)
      77页
      2023-02-07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