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3658)

    • 锂行业深度报告之一:碳酸锂景气向上,资源为王

      锂行业深度报告之一:碳酸锂景气向上,资源为王

      化学制品
        本轮锂价上涨的主要逻辑在于供需端的阶段性错配。新能源车和储能放量引领锂需求高增长,而上游受资源禀赋限制,锂矿扩产相对缓慢,从而限制了碳酸锂的供给放量。新增产能大多于2023年后投产,碳酸锂供需错配有所改善,但整体供需仍呈紧平衡。此外,市场普遍低估了海外劳工紧缺、环保限产、疫情等供应端扰动因素。而近期海外矿产政策收紧,我们认为碳酸锂价格中枢有望维持高位。   供应端:全球锂资源供应南美和其他地区增速较快,全球碳酸锂供给或呈现多点开花。我们预计2022年全球有效供给约73.79万吨LCE,同比增加29.87%。我们预计2021-2025年全球碳酸锂供应量由2021年的57.61万吨LCE增加至2025年的172.94万吨LCE,CAGR为31.63%。   需求端:2021年锂电池占锂消费比例达到74%。新能源汽车高增长具有确定性,带动锂电池需求,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超预期。我们预计全球碳酸锂终端需求从2021年的53.96万吨LCE增长至2025年的168.27万吨LCE,CAGR为32.89%,增长动力主要来自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   动力电池:政策背书叠加终端消费选择,新能源车长期高增长。预计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为1485GWh,产量为1782GWh,折合碳酸锂用量为115.16万吨LCE。   消费电池:在消费电子趋于饱和下预计消费电子出货量低速增长,2022年消费电池碳酸锂需求为10.69万吨LCE,2025年达到13.68万吨LCE。   储能电池:我们预计全球新增锂电池储能装机规模2025年达到104.93GW,2021-2025年GAGR为80%。我们预计2022年储能电池碳酸锂需求量为3.14万吨LCE,2025年为18.34万吨LCE。   工业应用:与经济增速相关性高,假设碳酸锂工业应用需求以5%的增速增长。   我们预计2022年碳酸锂缺口为0.04万吨LCE,相比2021年更为紧缺,支撑锂价上涨。   竞争格局:资源为王,龙头企业优势明显。随着碳酸锂价格的上涨,2021-2022年锂精矿交易对价和拍卖价格持续上升。国内龙头锂企通过包销锁定上游锂矿资源,通过股权收购进行全球化布局,抢占优质锂矿资源以满足扩产的原料需求。近期海外锂资源政策收紧,国内自主可配的锂资源价值有望得到强化。龙头企业在资源上加速布局,在技术上具核心竞争力,在稳定原料供应下推进扩产计划,强者恒强。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深度开发国内资源的锂企,建议关注有持续扩产潜力,成本可控的锂企以及提锂吸附材料企业。如:盐湖股份、藏格矿业、蓝晓科技等。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锂价大幅波动的风险;地缘政治及贸易政策风险;国内外疫情反复的风险;测算存在误差;重点关注公司业绩不及预期。
      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2页
      2022-12-14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防疫措施优化政策相继发布,关注疫情防控相关需求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防疫措施优化政策相继发布,关注疫情防控相关需求

      化学制药
        主要观点   行情回顾:上周(12.05-12.09日,下同),A股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上涨1.39%,板块整体跑输沪深300指数1.89pct、跑输创业板综指0.17pct。在申万31个子行业中,医药生物排名第17位,整体表现一般。港股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周上涨8.47%,跑赢恒生指数1.91pct,在12个恒生综合行业指数中,排名第3位。   本周观点:防疫措施优化政策相继发布,关注疫情防控相关需求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相继公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等多个指导性文件,对疫情防控措施调整、居家监测及治疗、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等提出进一步优化要求。《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措施》是在二十条优化措施实施后公布的十条针对性措施。“新十条”明确,核酸检测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频次。根据防疫工作需要,可开展抗原检测;优化调整隔离方式,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提高60-79岁人群接种率、加快提升8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率,各地可采取激励措施,调动老年人接种疫苗的积极性。   12月8日发布《关于延长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注册证有效期的公告》及《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将已获准注册的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的注册证有效期,在原有效期基础上延长6个月,保障相关产品市场供应。《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对抗原检测适用人群进行分类,包括有自主抗原检测需求人员、人员密集场所的人员(大型企业、工地、大学等)及居家老年人和养老机构重中的老年人,并对适用对象的检测试剂获得、检测频次、注意事项及检测结果的处置进行指导。此外,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制定了《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及《新冠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方案》,提出按照服务人口总数的15-20%动态储备中药、解热和止咳等对症治疗药物、抗原检测试剂,人口稠密地区可酌情增加;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备配备和升级改造,2023年3月底前力争覆盖率提高到90%左右,完善设备配置,包括氧疗设备、便携式肺功能仪器、指夹式脉搏血氧仪、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等。   投资建议   防疫政策优化调整的背景下,相关指导文件陆续出台。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性显著减弱,传播能力明显增强,一些地区的疫情规模较大,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在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情况下,疫苗、药品、抗原检测等防疫相关品种需求将有所增长。建议关注:康希诺、丽珠集团、华润三九、以岭药业、济川药业、万孚生物、东方生物、热景生物等。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反复;药品/耗材降价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等。
      上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8页
      2022-12-14
    • 医药生物行业:卫健委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

      医药生物行业:卫健委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

    • 海吉亚医疗(6078.HK)长三角新收购即将落实,业务版图将不断扩大(评级:买入,目标价:60.15港元)

      海吉亚医疗(6078.HK)长三角新收购即将落实,业务版图将不断扩大(评级:买入,目标价:60.15港元)

    • 梅花生物(600873)公司动态点评:氨基酸行业龙头,量价齐升验证竞争力

      梅花生物(600873)公司动态点评:氨基酸行业龙头,量价齐升验证竞争力

    • 医药生物投融资周报:高瓴再收CRO,康方出海或破纪录

      医药生物投融资周报:高瓴再收CRO,康方出海或破纪录

    • 医药生物行业2023年度投资策略:系列一:创新药走出至暗时刻,高临床价值国内放量及国际化迎新机

      医药生物行业2023年度投资策略:系列一:创新药走出至暗时刻,高临床价值国内放量及国际化迎新机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从去年下半年至今,A股及港股创新药行业的走势持续偏弱。11月份以来,全球创新药市场表现有所反弹。美国加息逐步进入中后段,对创新药估值压制有望逐步缓解。2022年创新药细分行业收入增速放缓,研发投入持续提升。随着行业政策的回暖,疫情管控放宽带来刚需诊疗需求释放,明年创新药细分行业或将迎来戴维斯双击。   三医联动改革有条不紊地进行,制药行业政策边际回暖。医保基金健康持续运行,21年结存明显增长,创新药在医保谈判有望得到较好的降价入围。医药端把控内卷式伪创新,DRGs等医保支付方式有望全面推广,创新药实行单独支付,有助于加速放量。   仿制药集采促使产业升级迭代,有望带来行业集中度提升。传统药企布局创新产品,有望迎来第二增长曲线。创新药的医保谈判准入常态化运行,尽早进医保有助于销售放量。医保谈判降价趋向温和,有望在扩大创新药营收的同时提升净利润。   医药供给端技术创新驱动,新型药物IND数量占比增多。首款国产双抗获批上市,商业化征途开启。双抗头对头研究成功将有望成为新的标准疗法。双抗研发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平台依赖性强。   创新药行业进入业绩兑现期。重磅产品在经历医保谈判后仍能维持较好的销售放量及盈利,本次医保谈判预计降幅温和,大品种有望在次年实现放量。国际化是扩大创新药价值必经之路,我国新药研发及监管逐步与国际接轨,海外授权项目数量和金额快速提升,自主出海的模式对于创新药企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在逐步探索中。   【配置建议】   在科技及资本驱动下,创新药新疗法层出不穷,而创新药成药性验证或关键临床试验数据的读出、高金额授权合作、超预期销售放量等都将有望成为直接的股价催化剂。创新药的医保谈判有助于大品种在国内市场加速放量,而海外合作、临床国际化进展甚至海外上市将会为创新药板块带来更多的市场关注和行业超额收益。我们认为2023年创新药细分领域可以关注:1)平台技术能力扎实、临床进展确定性比较高,新品种陆续上市的企业,如康方生物-B、信达生物等;2)大品种进入医保放量,商业化有望超预期,有出海预期的企业,如百济神州-U等。   【风险提示】   集采及医保谈判降价幅度低于预期;研发进展及审批进度不及预期;商业化竞争加大,销售不及预期;
      东方财富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8页
      2022-12-14
    • 2023年医药投资策略:内生、硬医疗与新增长

      2023年医药投资策略:内生、硬医疗与新增长

      医药商业
        医疗板块概览:医疗服务深度回调、板块结构变化   申万医药2022年跌幅17.09%(沪深300是下跌18.76%),其次:医疗服务-29%、生物制品-27%和医疗器械-17%领跌,医药商业和中药相对领涨其他医药细分。   中药已经是市值第二细分的板块,仅次于化学制药,第三是医疗器械板块。   医疗板块概览:医药极致涨跌幅top20   涨幅top20:化学制药+中药为主,疫情相关主题带动显著,尤其是近期疫情政策调整带来大幅增长;   跌幅top20: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和生物制品为主,前期大白马凯莱英、艾德生物、南微医学等回调幅度较大。   医疗板块概览:市值top20医药公司涨幅   目前仅有10家市值1000亿元的医药公司;   市值Top5医药公司涨幅均跑输申万医药生物指数;   市值Top20医药公司,仅有三家今年取得正收益,分别是以岭药业、华东医药、同仁堂。   医疗板块概览:中药板块个股涨跌   以岭药业领涨医药板块,今年年度涨幅160%;其次是众生药业和康缘药业;   大理药业、葵花药业、特一药业、华润三九、上海凯宝、太极集团、昆药集团等领涨中药行业。   医疗板块概览:收入和营业利润稳定增长   2022年前三季度,医药生物行业营收和营业利润稳定增长,分别有9.31%和8.15%的同比增长;   2022年前三季度医疗服务收入和营业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39%/67%,增速最亮眼;其次医疗器械收入和营业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20.44%/24.76%,疫情带来IVD板块的放量贡献大;各个细分行业收入端均保持正增长,营业利润则不同程度受到疫情的影响。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62页
      2022-12-14
    • 生物制品行业点评:看好23年疫情复苏下血制品板块投资机会

      生物制品行业点评:看好23年疫情复苏下血制品板块投资机会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血制品具备资源品+高壁垒属性,具有长期投资价值: 血制品行业进入门槛极高,自 2001 年起国内不再新批血制品生产企业, 仅存量少部分玩家,同时血制品具备资源品属性,上游的采浆量天然存在限制,较高的进入门槛,以及资源品属性构建了行业的长期壁垒, 我们判断未来行业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 此外, 从中长期角度来讲,我们判断随着后续采浆站获批加速,以及临床推广下的人均血制品使用量的增加, 我们认为行业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十四五期间采浆站获批有望加速,看好行业未来采浆量成长空间: 从十四五规划来看,根据目前云南省卫健委公布的《云南省单采血浆站设置规划(2020—2023)(征求意见稿)》,拟在全省新增设置 20 个单采血浆站,可以看到十四五期间单采血浆站将逐步获批。我们判断,随着后续可能更多省份披露采浆站建设规划,十四五期间多家血制品公司有望在采浆站数量上得到显著增长。   随着疫情政策发生变化,我们判断行业层面明年需求和供给端有望显著恢复: 1)需求端:疫情防控政策积极变化,带动医疗机构诊疗量提高, 我们判断随之而来的血制品终端需求有望得到显著上升,看好明年医疗机构的血制品需求的恢复情况; 2) 采浆端: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变化,我们预计明年人员出行不再受阻, 我们判断采浆站采浆将陆续恢复正常,行业采浆量有望大幅提升; 3) 在企业端:十四五期间, 预计有多家血制品公司获得新批浆站,采浆量成长空间有望持续打开;其次,近几年多家公司均有新品种获批上市或即将上市, 我们看好相关公司吨浆收入和吨浆利润上行空间; 在主观能动性方面,我们认为随着多家企业采浆量和产能上行之后,未来在市场教育和学术推广上将会发力,看好因子类和特免类产品未来发展潜力。   投资建议: 血制品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明显,看好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行业龙头,建议关注派林生物、天坛生物、博雅生物、华兰生物、卫光生物等。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反复影响风险;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血制品政策变化风险。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2-12-14
    • 2023年医美行业投资策略:乐观,更乐观

      2023年医美行业投资策略:乐观,更乐观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