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3658)

    • 医疗健康行业GLP-1受体激动剂行业研究报告:GLP-1受体激动剂,糖尿病和肥胖症重磅治疗药物,百亿市场即将打开

      医疗健康行业GLP-1受体激动剂行业研究报告:GLP-1受体激动剂,糖尿病和肥胖症重磅治疗药物,百亿市场即将打开

    • 2023年中国基因检测服务行业词条报告

      2023年中国基因检测服务行业词条报告

      医疗服务
        基因检测是从被检测者血液或其他细胞中提取被测基因,利用可区别可能存在突变基因的引物和先进分子生物技术,从而对基因的类型、缺陷及基因的表达能力进行分析,进而判断其含有的基因类型和基因缺陷,以及其表达功能是否正常的一种方法。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基因检测服务行业市场规模为192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随着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生物技术日渐成熟,到2030年,中国基因检测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将达1,536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26.05%。
      头豹研究院
      1页
      2023-04-06
    •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POE系列报告(一):N型电池带来趋势性增长,国产化即将启程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POE系列报告(一):N型电池带来趋势性增长,国产化即将启程

      化学原料
        N型电池放量助力POE需求趋势性增长,25年光伏级需求预计在60-100万吨:POE是光伏封装胶膜的优质材料,在N型电池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的趋势下,电池对抗PID等性能需求大幅提升,POE是非极性材料,具备高水汽透过率、高体积电阻率、耐腐蚀等特点,可解决P型双玻、N型电池PID效应、对酸性环境和水汽敏感的痛点,需求将随N型电池放量而趋势性增长,在下游组件不同的封装方案假设下,我们预计到25年全球光伏级POE粒子的需求在60-100万吨。   POE海外高度垄断,海外光伏需求趋紧:目前海外POE产能约160万吨,产能集中在陶氏、埃克森美孚、三井、LG、SSNC(SK-SABICJV)、北欧化工六家企业,目前仅LG在23年有10万吨投产规划。在需求端,全球21年POE在TPO终端、聚合物改性、电线电缆领域的需求分别为69万吨、39万吨、14万吨,我们选取当前较为典型的胶膜厂封装方案对POE的需求预测,23-25年POE在光伏胶膜的全球需求量预计分别为43、52、63万吨,考虑到未来海外160-170万吨的POE产能和POE在汽车、鞋材和电线电缆领域的较刚性需求,在不考虑国内供给的前提下,全球光伏用POE在23-25年将逐年趋紧。   POE工业化需突破三大壁垒,国产化最早预计24年落地:POE的生产采用茂金属催化剂对乙烯和α-烯烃的聚合反应进行催化,聚合技术以陶氏开发的溶液法聚合工艺和埃克森美孚开发的高压聚合技术为主,其中高碳α-烯烃、茂金属催化剂和高温溶液聚合技术是POE生产的主要壁垒,国外对相关关键技术封锁垄断,国内POE产业化只有走自研道路,目前国内企业对上述三大壁垒均有所突破,工业化POE装置有望2024年落地:21年9月,万华化学完成POE千吨级中试,2*20万吨装置预计24-25年投产;22年8月,荣盛石化对外公告将新建2*20万吨POE装置;22年9月,东方盛虹800吨POE中试线投产,规划产能50万吨;22年12月,鼎际得宣布40万吨POE项目规划;23年3月,卫星化学1000吨α-烯烃工业试验装置开车成功,此外,京博石化、茂名石化、诚志股份、惠生新材等企业均有POE中试线或投产规划,总产能规划合计230万吨,预计24年以后国内POE供应将逐步起量。   自产1-辛烯的POE生产成本约1.1万/吨,产业链一体化为降本关键:当前POE价格在2.4-2.5万元/吨,处于2018年以来的高点,未来,POE的价格下降将仰赖于国产供给释放以及产业链一体化的建设,根据我们的测算,如果自产1-辛烯生产POE,2023年以来的生产成本约1.1万元/吨,其中1-辛烯成本约为3600元/吨,如果企业按照当前2.5万元/吨的价格外采1-辛烯,则POE的生产成本将因此上升3773元/吨,增幅达34%,因此,产业链一体化对于POE的降本至关重要,也是国内企业可以对海外形成成本优势的关键。   投资建议   目前国内规划中的POE产能约230万吨,综合考虑POE及其上游产业链的生产壁垒、一体化带来的成本优势、未来POE产品的供需格局,在POE领域布局较早,具备上游α-烯烃和相关催化剂以及溶液聚合技术配套的企业将具备很强的竞争优势,建议关注万华化学、卫星化学、鼎际得、东方盛虹、岳阳兴长等。   风险提示   国内POE产业化进度不及预期,光伏组件广泛采用替代POE的胶膜方案,下游光伏需求放缓,海外POE供给放量,海外企业针对国产POE进行价格战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2页
      2023-04-06
    • 医疗:口腔正畸

      医疗:口腔正畸

      医疗服务
        从需求侧看,中国口腔行业消费增速位列全球第一,从供给侧看,全球超过半数的义齿产自中国,口腔专科机构数量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速,中国口腔服务消费势头正猛,且整个行业发展良好。2015年以来,全球正畸市场规模快速扩张,以终端价口径计算,由2015年的402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63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8%,其中,中国正畸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7.3%,是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并且仍然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口腔正畸行业定义   口腔正畸学原译为“牙齿矫正学”,近代出于该学科的迅速发展,其范围已不仅是矫正牙齿的排列不齐,而且已扩大至对牙、颌、颅、面关系的不协调和上下牙弓、牙合关系异常等的诊治,所以定名为“口腔正畸学”。口腔正畸是一个泛概念,是指针对牙齿和口腔颌面部畸形的矫正方式的医学技术,包括佩戴矫治器、牙齿修补、种植义齿等牙齿矫正技术。因年龄、口腔情况、矫治方式不同,口腔正畸的效果和持续时间不同。通过进行口腔正畸,力求使牙齿完整美观、牙颌系统协调平衡,达到矫正畸形、美化面容的目的。
      头豹研究院
      1页
      2023-04-06
    • 化工行业专题报告:产链化工品追踪系列报告(2023-03):政府工作报告定调2023年房地产方向,上游化工品中纯碱景气度较高

      化工行业专题报告:产链化工品追踪系列报告(2023-03):政府工作报告定调2023年房地产方向,上游化工品中纯碱景气度较高

      化学制品
        本期内容提要:   房地产行业作为化工重要的终端下游,承载着巨大的消费体量,本报告旨在追踪地产链上游化工产品月度变化情况,寻找产业链投资机会。   下游地产行业方面:   国房景气指数和化工产品价格存在一定相关性。2023年2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94.67,同比下降2.22点,环比增长0.22点。2023年3月中国化工产品价格指数(CCPI)均值为4867.09,同比下降15.97%,环比下降0.47%。   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金额同比持续下降,其中商业营业用房最为显著。2023年1-2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下降3.60%,其中住宅累计同比下降0.60%,办公楼累计同比下降30.00%,商业营业用房累计同比下降23.00%;商品房销售额累计同比下降0.1%,其中住宅累计同比增长3.50%,办公楼累计同比下降35.00%,商业营业用房累计同比下降20.90%。   政府工作报告定调2023年房地产方向。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涉及房地产的地方有防范化解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等。其中,优质头部房企的风险化解问题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历年都会提及的“房住不炒”问题今年没有被强调。   上游化工产品方面:   (1)玻璃产业链:2023年3月,浮法平板玻璃月均价为1752.05元/吨,环比增长4.06%,同比下降25.10%;平板玻璃开工率为96.43%,环比减少7.04个百分点,同比减少3.80个百分点;重质纯碱均价为3056.09元/吨,环比增长3.26%,同比增长10.10%;轻质纯碱均价为2755.09元/吨,环比下降0.25%,同比增长5.69%;纯碱期货结算价为2953.04元/吨,环比下降3.12%,同比增长12.21%。   (2)水泥产业链:2023年3月,水泥价格指数为140.78,环比增长2.88%,同比下降18.03%;减水剂月均价为3995.65元/吨,环比下降0.11%,同比增长4.81%;聚羧酸减水剂单体TPEG月均价为8251.61元/吨,环比增长3.61%,同比下降12.46%。   (3)涂料产业链:2023年3月,钛白粉月均价格15673.91元/吨,环比增长2.52%,同比下降21.11%。   (4)保温材料产业链:2023年3月,纯MDI价格为19326.09元/吨,环比增长1.58%,同比下降17.75%;聚合MDI价格为15925.00元/吨,环比增长0.09%,同比下降15.70%。   (5)家居产业链:2023年3月TDI价格为18030.43元/吨,环比下降10.60%,同比下降6.77%。   (6)型材管材产业链:2023年3月聚乙烯价格为8203.91元/吨,环比下降0.76%,同比下降10.89%;聚丙烯粉料价格为7575.91元/吨,环比下降1.05%,同比下降13.85%;聚丙烯粒料价格为7783.30元/吨,环比下降1.54%,同比下降13.10%;2023年3月,PVC电石法价格为6054.74元/吨,环比下降1.18%,同比下降32.32%;PVC乙烯法价格为6543.96元/吨,环比增长0.35%,同比下降32.70%。   (7)胶粘剂产业链:2023年3月,DMC价格为16769.57元/吨,环比下降3.79%,同比下降53.19%;PVA价格为15700.00元/吨,环比增长2.25%,同比下降28.68%。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不景气导致需求下降的风险;原材料成本增长或产品价格下降的风险;经济扩张政策不及预期的风险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7页
      2023-04-05
    • 医药行业4月策略报告:ChatGPT催化医疗AI进一步发展,看好AI制药、病理诊断等应用领域

      医药行业4月策略报告:ChatGPT催化医疗AI进一步发展,看好AI制药、病理诊断等应用领域

      医药商业
        核心观点   ChatGPT催化医疗AI进一步发展,看好AI制药、病理诊断等应用领域.AI当前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医学影像、临床辅助决策、精准医疗、健康管理、医疗信息化、药物研发等领域,主要在辅助侧及数据侧应用广泛,以提高效率。我们认为未来AI医疗应用将更注重实用侧,医疗影像、 AI制药、手术机器人等有望逐步走向成熟与兑现期。从历史融资数据来看,国内医疗AI领域投资热度呈现波动上升态势, 2016-2020年投资总金额CAGR达54%,行业保持高景气增长。我们认为医疗健康为AI较有前景的应用领域, ChatGPT的出现与发展及其引发的资本关注有望加快医疗行业与AI融合与发展,而且不排除未来有更多突破的可能。在当前节点,我们相对更看好AI在新药研发、病理诊断等领域的应用。   中国病理AI诊断领域百花齐放,各家公司争相布局病理AI。 我国注册执业病理医生严重缺乏,实际需要的病理医生为 9.5-19.0 万人,而截至 2020年,我国在册的病理医生为2.04万人,需求缺口较大,且因为病理医生培养难度大,短期供需缺口较难弥补。病理AI能大幅提高病理医生的阅片速度,提升病理诊断效率,弥补我国病理医生的缺口,赋能病理诊断行业发展。随着国产AI病理技术能力提升,未来空间巨大;推荐润达医疗,关注安必平、迪安诊断等。   AIDD可实现候选药物分子从头设计,从“辅助”到“创造”,助力打开新药研发新局面。 AIDD通过深度学习可实现分子优化、筛选、预测、分析等,从而在药物研发过程中降低成本、缩短时间和提高成功率,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成都先导基于DEL技术、 SBDD/FBDD等技术在药物发现领域的积累,与腾讯AI LAB合作开发了人工智能骨架跃迁平台,可以帮助药化项目快速产生结构新颖的化合物。泓博医药与深势科技、阿里云合作,加强AIDD领域技术布局,通过采用AI/ML的方法,可在数天内筛选数亿个分子的化合物库。 AIDD已在新药研发场景中展现了良好的适配性,有望实现药物发现迭代升级,助力国内新药研发弯道超车。   具体配置思路   中药领域:康缘药业、 方盛制药、 佐力药业、 济川药业等;   创新药领域:和黄医药、 恒瑞医药, 建议关注康宁杰瑞制药、 亚虹医药等;   耗材领域: 惠泰医疗、 威高骨科、 新产业、 科美诊断等;   低值耗材及消费医疗领域:康德莱、 鱼跃医疗, 建议关注可孚医疗等;   科研服务及CXO领域:诺禾致源、 金斯瑞生物、 药康生物、 皓元医药、 泰格医药、 诺思格等;   眼科服务:爱尔眼科、 普瑞眼科, 建议关注华厦眼科等;   其它医疗服务领域:三星医疗、 海吉亚医疗、 固生堂等;   医美领域:爱美客、 华东医药等;   生长激素领域:长春高新, 建议关注安科生物等;   疫苗领域:智飞生物、 康泰生物, 建议关注万泰生物等;   其它消费: 三诺生物, 我武生物等;   血制品领域:博雅生物等;   【重点推荐组合】 润达医疗、 方盛制药、 康缘药业、 佐力药业, 济民医疗、 新产业、 恒瑞医药、 诺禾致源、 信达生物, 建议关注康宁杰瑞制药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9页
      2023-04-05
    • 化工行业生物制造专题研究:AI赋能合成生物学或加速制造业革命

      化工行业生物制造专题研究:AI赋能合成生物学或加速制造业革命

      化学制品
        合成生物学掀起生物制造业革命   二战前后聚合物技术引发制造业革命,合成纤维、塑料等众多石油化工制品相继实现了商业化,至80年代后聚合物产品商业化速率已明显放缓;而自20世纪50年代DNA双螺旋结构发现以来,生物技术持续发展、突破并不断成熟,合成生物学作为最新一代生物制造技术,正推动新一轮制造业革命。   随着技术发展,“设计-构建-测试-学习(DBLT)”以及工程化为主要内容的合成生物学体系成本快速下降,技术进步令合成生物学成本快速下降,成本下降的“骑士法则”带来生物制造革命的信号。   未来5-10年内,制药、肉类、化妆品、非处方药、化学品、纺织品、非肉类食品、农业等领域将受到合成生物学的较大冲击;在更远期的未来,合成生物学有望在矿业、燃料、发电、建材、机械等领域实现颠覆性革新。   AI赋能合成生物学加速产业革新   AI技术于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大有裨益,并由此衍生bio-AI。Bio-AI可结合环境、公开数据、实验数据进行结果预测,而不是简单的试错分析,大幅增效并降低算力依赖。当前AI技术的应用已经从合成生物学的“学习”阶段向外延伸,逐渐应用于整个“DBLT”循环及工程化全流程。   Bio-AI模型培育达到一定程度或涌现从“猿”至“人”的跨越,最终构建一位基于人工智能的“合成生物学家”,大幅提升目标工程菌株构建和目标产物规模生产的速率。在此过程中,Bio-AI系统的核心差距或在于数据的积累,先发者优势明显。   Bio-AI不等同于传统的CADD技术   AI与CADD(计算机辅助制药)存在密切联系,但分别关注不同的技术范畴和应用领域,但AI的发展可强化CADD技术手段,加速新药研发过程。   投资建议   站在合成生物学产业快速发展的当口,觉察“骑士法则”的产业信号,合成生物学正推动新一轮制造业革命;AI技术突破性进展进一步加快了生物制造产业革新的步伐,Bio-AI模型大幅提升了合成生物学系统全流程的效率和潜力,高质量数据库的积累逐渐成为产业竞争的关键,而部分合成生物学的企业已具备较好的先发优势。鉴于此,建议关注合成生物学平台型企业嘉必优、华恒生物、凯赛生物,关注益生菌制品明星企业科拓生物。   风险提示:AI技术发展遇到瓶颈,Bio-AI技术融合不及预期,基因工程产品商业化的法规风险,知识产权风险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6页
      2023-04-05
    • 2022年中国减重药行业:从强效降糖药到神奇减重药(摘要版)

      2022年中国减重药行业:从强效降糖药到神奇减重药(摘要版)

      化学制药
        中国肥胖人数呈现明显上升超势,正面临严峻肥胖问题   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中国的肥胖人数不断增加,肥胖人数由2017年的1.9亿人增至2021年的2.3亿人,年复合增长率4.9%,位居全球首位,中国居民正面临严峻肥胖问题   中国减重药物市场处于培育期,发展潜力可观到2030年,中国GLP-1减重药行业规模将超过200亿人民币,2026-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2.4%   2022年以来越来越多GLP-1类药物进入医保目录、GLP-1类药物在指南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药物临床证据和市场推广的进一步强化以及患者健康意识的持续提高,中国GLP-1药物市场渗透率将快速提升,从而驱动行业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未来GLP-1减重药以多点、口服制剂以及长效制剂等为发展的竞争超势   GLP-1受体多点产品研发百争流,GLP-1受体多点激动剂是未来发展超势;自从诺和诺德的口服索马鲁肽2019年上市以来,抓起口服GLP-1RA研究浪潮,国内企业仅有恒瑞和华东医药进入临床阶段;CLP-1长效化机制不断更新,将是未来的另一发展超势
      头豹研究院
      16页
      2023-04-04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疗+AI,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再创新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疗+AI,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再创新

      化学制药
        本周我们讨论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与诊断影像相结合,在高端医学设备上的发展前景。   医学影像占所有临床数据的80%以上,其提供人体内器官和组织的可视化呈现,是临床诊断、疾病治疗及健康管理的基石。然而,传统医学图像行业面临医生供不应求、医疗资源分配失衡、诊断结果存在差异等痛点。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解决方案预期将解决上述行业痛点,给医学影像行业带来变革。   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新的人工智能医学影像产品的监管审批过程效率提高,中国的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解决方案市场预期将进入爆发式增长期,从2020年的不到10亿元增加至2025年的44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35.9%。   用于诊断的人工智能医学影像的市场规模预计亦进入高速发展期,由2020年的低于10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28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22.0%。人工智能医学影像的渗透率预计将由2020年的0.7%增至2030年的41.3%,医学影像扫描量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1%。   (1)联影医疗:勾画国产设备智能诊断蓝图,在磁共振成像领域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扫描定位、成像、图像后处理中,实现一键进床、多协议便捷规划、自动化后处理等功能。   (2)迈瑞医疗:在越来越多产品领域开始尝试AI技术的应用,之后上市的N系列高端监护仪、RE系列高端超声均实现了智慧化的辅助诊断功能。   (3)开立医疗:发布搭载自主研发的智能平台WIS+的超声产品和拥有内窥镜智能辅助诊断平台iEndo的高清电子内镜系统,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集中探索“科技和智造的力量”。   (4)祥生医疗:在超声人工智能核心算法方面居国际先进地位,目前已在2个病种上取得进展,在技术上实现了3项国际先进,计划在SonoAI系列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产品的基础上打造超声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及云平台系统。   行情回顾:本周医药板块有所回调,在所有板块中排名中上游。本周(3月27日-3月31日)生物医药板块上涨1.42%,跑赢沪深300指数0.82pct,跑赢创业板指数0.19pct,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中等偏上。   本周中信医药子板块除中药饮片和医疗服务外均上涨,其中中成药、医药流通板块涨幅较大,分别上涨5.39%、2.64%。   投资建议:   短期来看,即将进入2022年年度报告以及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集中披露时期,建议关注市场估值低、业绩弹性大的标的。   中长期来看,医药板块估值仍处于底部区间,疫情稳定后诊疗复苏、企业经营边际改善,以及部分集采政策预期向好的刺激呈现良好的反弹势头。从基本面出发,考虑到估值与业绩增速匹配性,我们建议继续建议关注边际改善带来估值反弹。   1、高端医疗器械快速发展,替代进口步入攻坚期   (1)进口替代:开立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惠泰医疗、微电生理、华大智造、联影医疗。   (2)出海掘金:迈瑞医疗、新产业、安图生物、南微医学、祥生医疗。   (3)消费器械:普门科技、鱼跃医疗。   2、医药产业制造升级,竞争力不断提升   (1)制药工业上游:奥浦迈、东富龙。   (2)生物试剂板块:诺唯赞、义翘神州、百普赛斯。   (3)其他上游支持产业链:纳微科技、键凯科技、山东药玻。   3、头部服务企业规模化优势明显,竞争格局相对稳定   (1)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金域医学、迪安诊断。   (2)民营医疗服务领域: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美年健康。   4、受益于疫后医院诊疗量恢复,大单品销售反转确定性强   相关标的:康辰药业、康弘药业、正海生物。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价格风险,产品研发风险,医疗事故风险,业绩不及预期风险,扩张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并购整合不及预期等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1页
      2023-04-04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疗+AI,提效降本、辅助赋能助力赛道高质量发展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疗+AI,提效降本、辅助赋能助力赛道高质量发展

      生物制品
        一周观点:中国AI医疗市场潜力较大,行业有望长期保持高速增长   AI医疗市场前景广阔,细分赛道进展较快。据预测2024年中国AI医疗市场达到60.6亿元,5年复合增速达到53.1%,目前具备先发优势的细分赛道集中在医学影像识别、药物开发、病理诊断等,其中AI制药发展最为迅速,医学影像识别积累最充分,已获批AI医疗注册产品以影像类为主。据国家药监局数据,相关已注册AI产品中,CT影像占据绝大部分,如联影医疗的肺结节CT影像辅助检测软件、东软医疗的乳腺X射线图像计算机辅助检测软件等,同时由于国内对智慧医疗的长期支持,CDSS和手术机器人的注册数较多,另外在辅助诊断、AI制药尚处于技术开发阶段,建议关注AI应用落地标的。   一周观点:2023Q1板块预期稳健增长,院内外疫后复苏兑现   医药整体板块一季度业绩预期稳健增长,院内外疫后复苏兑现,当前企业生产、订单、销售、服务等回归正常秩序;中药原材料、大宗化工品等上游价格回落,下游结构优化;整体板块收入及毛利率有望持续提升,当前估值仍处于历史地位水平,长期投资价值凸显。医疗服务:体检、辅助生殖、医美等之前受损严重的赛道反弹明显,需求快速恢复,预计二至四季度业绩环比同比持续改善。零售药店:2022Q1零售药店在四类药管控政策下形成了低基数,预计2023Q1板块稳健增长;CXO:企业在手订单较为充裕,整体业绩韧性较好,全年业绩兑现度较高。建议关注为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为仿制药提供研发服务的公司并销售分成增厚、临床CRO复苏和业绩增长确定性较高的企业;医疗器械:医疗设备板块建议关注贴息贷款、配置证放开政策、新基建持续受益和AI辅助诊断热点赛道。体外诊断板块,建议积极关注国产化率较低,集采可快速提升市场份额的龙头公司,及高速增长的细分赛道。高低值耗材板块,建议关注手术量恢复受益、创新器械放量和2023H1业绩表现较佳标的;血制品:医院正常的诊疗恢复,促进白蛋白、静丙、因子类等产品的需求回升,建议关注浆站数量多,浆站拓展能力强的血制品企业;疫苗:成人疫苗和儿童疫苗的接种需求逐步回升,建议重点关注需求端恢复明显,拥有创新疫苗品种的企业;制药:院内用药持续恢复,创新药领域,建议重点关注潜在市场空间大,技术进步大的细分行业。仿制药领域,建议关注竞争格局好,集采风险低的领域。   推荐及受益标的   推荐标的:4月金股:九芝堂、振德医疗、美年健康、迪安诊断、国际医学、康为世纪、博雅生物、希玛眼科。稳健组合:康龙化成、昌红科技、迈瑞医疗、海尔生物、开立医疗、羚锐制药、康缘药业、人福医药、东诚药业、益丰药房、老百姓、健之佳、海吉亚医疗、新天药业、寿仙谷、太极集团、中国中药。弹性组合:泓博医药、皓元医药、药石科技、美迪西、海泰新光、澳华内镜、戴维医疗、采纳股份、博腾股份、康拓医疗、完美医疗。受益标的:迪瑞医疗、赛科希德、华大基因、金域医学、润达医疗、医渡科技、微创机器人、卫宁健康、爱康医疗、春立医疗、联影医疗、怡和嘉业、美好医疗。   风险提示:政策执行不及预期,行业黑天鹅事件。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1页
      2023-04-04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