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3658)

    • 聚乙二醇应用分析系列报告:从伊立替康看小分子PEG修饰

      聚乙二醇应用分析系列报告:从伊立替康看小分子PEG修饰

    • 商贸零售行业周报:3月社零同比+10.6%,关注黄金珠宝、医美机构复苏

      商贸零售行业周报:3月社零同比+10.6%,关注黄金珠宝、医美机构复苏

    • 医药行业周报:坚定看好医药两大方向

      医药行业周报:坚定看好医药两大方向

      中药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本周医药生物指数下跌4.16%,跑输沪深300指数2.71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26。2023年初以来至今,医药行业上涨0.87%,跑输沪深300指数3.28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15。本周医药行业估值水平(PE-TTM)为25倍,相对全部A股溢价率为73.96%(-4.89pp),相对剔除银行后全部A股溢价率为28.96%(-3.42pp),相对沪深300溢价率为117.96%(-8.07pp)。医药子行业来看,本周医药流通为涨幅最大子行业,涨幅为-0.6%,其次是中药Ⅲ、体外诊断,涨幅分别为-1.8%和-3.0%。年初至今表现最好的子行业是中药Ⅲ,上涨幅度为9.6%。   坚定看好创新药及中药板块。创新药板块估值持续修复叠加近期美国通胀超预期回落,创新药边际转暖明显。本周MadrigalPharmaceuticals宣布resmetirom已获FDA的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以治疗带有肝纤维化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NASH相关题材迎来利好;FDA批准抗体偶联药物(ADC)Polivy(polatuzumabvedotin)与利妥昔单抗加环磷酰胺、多柔比星和泼尼松(R-CHP)联用,一线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Polivy组合是近20年来FDA批准一线治疗DLBCL的首款新疗法,标志着抗癌疗法的进一步拓展。此外,重点把握五大中药主线:中药消费品、中药创新药、品牌OTC、基药目录独家品种、中药配方颗粒等。全年来看,我们持续看好三条投资主线:确定性之1——创新仍是医药行业持续发展的本源;确定性之2——疫后医药复苏亦是核心主线。确定性之3——自主可控/产业链安全。   本周弹性组合:京新药业(002020)、海创药业-U(688302)、首药控股-U(688197)、盟科药业-U(688373)、祥生医疗(688358)、新华医疗(600587)、佐力药业(300181)、寿仙谷(603896)、上海医药(601607)、柳药集团(603368)。   本周稳健组合:恒瑞医药(600276)、爱尔眼科(300015)、迈瑞医疗(300760)、华厦眼科(301267)、太极集团(600129)、我武生物(300357)、智飞生物(300122)、通策医疗(600763)、华润三九(000999)、云南白药(000538)。   本周科创板组合:荣昌生物(688331)、泽璟制药-U(688266)、康希诺(688185)、海泰新光(688677)、诺维赞(688105)、联影医疗(688271)、澳华内镜(688212)、华大智造(688114)、爱博医疗(688050)、百济神州(688235)。   本周港股组合:金斯瑞生物科技(1548)、先声药业(2096)、和黄医药(0013)、基石药业(2616)、康方生物-B(9926)、微创机器人(2252)、诺辉健康(6606)、瑞尔集团(6639)、锦欣生殖(1951)、药明生物(2269)。   风险提示:医药行业政策风险超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9页
      2023-04-23
    • 医疗信息化:医疗IT行业长线增长可期 关注供给端变革下的投资机会

      医疗信息化:医疗IT行业长线增长可期 关注供给端变革下的投资机会

      医疗服务
        主要观点:   医疗IT千亿级市场,蕴含长期增长潜力。原因在于:1)医疗信息化建设短期内受政策强指引。我国2018年底发布的电子病历评级政策正式开启“以评促建”快节奏发展周期;近期虽无类似电子病历这类的强政策,但我们认为“数字中国”主线叠加《“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等多个要点、时点明确的政策,支持力度较为充足,将开启下一轮景气上升周期。2)长线发展的底层逻辑为老龄化社会下全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我国医疗存在严重的供需矛盾,医疗信息化是帮助医疗机构实现降本增效提质、提升民众就医体验的必经手段,未来将逐步成为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力。3)“云数物智移”等前沿技术的发展为医疗信息化带来新的转型机遇,同时医疗信创建设如火如荼,国产化替代需求激增。4)突发公卫事件暴露行业短板,凸显医疗IT价值。5)从下游医疗信息化资金投入来看,B端投入有保障、有提升,C端付费意愿加强。   供给端形势较差,但仍处于变革之中,为市场所诟病的竞争格局、商业模式、业绩兑现等方面逐步趋好。   1)竞争格局有望趋于优化。过早先发卡位+地域性导致医疗IT行业高度分散,造成产品标准化差、同质化严重、质量不高,行业整体发展迟滞。但参考美国经验,我们认为头部大厂具备技术优势(产品化率高,平台化建设能力强,前沿技术储备丰富)和规模优势(客户资源深厚,整体化建设浪潮下承接大额订单的优势显著),将通过内生发展逐步壮大市场份额;同时也可凭借资金优势,收购兼并区域内中小厂商,外延式扩张突破地域限制。行业竞争格局有望进一步优化。   2)商业模式开始向平台化转型,医疗IT行业仍然以传统的项目制为主,标准化程度普遍不高,毛利率分化严重,但以卫宁健康、创业慧康为代表的头部企业上云已成趋势,开启向“解决方案模式→产品模式→平台模式”的转型,积极探索SaaS租赁、平台分润等新盈利模式。   3)业绩释放有望走向正轨。大型医疗IT项目建设周期长、难度大,会计准则更改为终验法导致收入确认时点后延;疫情反复耽误工期,业绩不确定性加大。我们认为2023年疫情防控放开后,项目实施恢复正常;同时头部企业积极进行技术升级大幅缩短产品交付效率,业绩释放有望走向正轨。考虑到防控放开+下游需求复苏+部分订单延期确认收入,我们预计2023年医疗IT板块的业绩基本面将迎来复苏。   投资建议:   从行业整体估值来看,目前医疗IT估值回升至均值附近,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此轮行情,板块低估值+强政策使医疗IT市场表现走强半年之久,但需注意业绩兑现并未真正“靴子落地”,板块行情需要持续性的政策推动+业绩兑现支撑。目前部分龙头公司股价涨幅已经较大,向上弹性不足,回调风险较大。但我们重申,医疗IT是目前少有的中长期高景气度的行业,行业仍处于成长期,蕴含长期投资价值,无惧短期扰动,建议投资者持续关注医疗IT行业的演变。   个股层面,从行业供需端及竞争格局分析,我们认为产品线的长度及完整度优势突出或在一些专业细分领域中具有较深护城河的HIT企业更具投资价值。综合财务基本面、客户壁垒、产品结构、业务布局等多方考虑,我们建议重点关注卫宁健康、创业惠康、嘉和美康、久远银海,相关受益标的为健麾信息、艾隆科技、山大地纬、德生科技、东华软件、东软集团、麦迪科技等。   风险提示:   政策落地情况不及预期,医疗IT需求释放节奏变缓;市场集中度难以提升,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技术转型与产品开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财务基本面风险,如收入确认时点不确定、存在潜在的商誉减值损失及坏账损失风险等。
      长城国瑞证券有限公司
      41页
      2023-04-23
    •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改性PPO树脂性能优异,有望受益于AI算力提升带动的覆铜板需求增长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改性PPO树脂性能优异,有望受益于AI算力提升带动的覆铜板需求增长

      化学制品
        本周(4月17日-4月21日)行情回顾   新材料指数下跌4.87%,表现弱于创业板指。半导体材料跌3.53%,OLED材料跌6.06%,液晶显示跌7.01%,尾气治理跌4.89%,添加剂跌3.8%,碳纤维跌2.18%,膜材料跌5.68%。涨幅前五为中石科技、科思股份、兴森科技、金宏气体、雅克科技;跌幅前五为碳元科技、天奈科技、松井股份、瑞联新材、瑞丰新材。   新材料周观察:PPO应用领域广泛,全球与国内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聚苯醚(简称PPO或PPE)是五大工程塑料之一,在实际中需要进行改性后使用。改性PPO树脂及组合物(MPPO)具有优异的耐高低温性、电绝缘性等优良性能,可应用于电子电器(消费占比72%)、汽车行业、机械行业等领域。在电子领域,PPO是最有潜力的覆铜板基体树脂种类之一,可应用于高端AI服务器。2021年服务器领域PCB中树脂的市场规模约为20亿元。未来AI发展带动的服务器数量增长、单机PCB面积与层数提升以及高频高速覆铜板的需求增加,或将为以PPO为代表的基板树脂市场提供充足成长动力。2015年至2022年期间内,全球聚苯醚消费市场以9.57%的增速持续增长,预计2022年达到220亿元。目前全球真正掌握万吨级PPO工业化生产技术的仅有5家企业,分别为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旭化成、日本三菱瓦斯化学、中国蓝星旗下南通星辰以及鑫宝新材料有限公司,总计产能约33万吨。在我国上市企业中,东材科技于2022年投产“年产5200吨高频高速印制电路板用特种树脂材料产业化项目”,包含低介电热固性聚苯醚树脂1000吨;圣泉集团1000吨/年官能化聚苯醚项目正在建设中。受益标的:东材科技、圣泉集团。   重要公司公告及行业资讯   【万润股份】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50.8亿元,同比增长16.56%;实现归母净利润7.21亿元,同比增长15.1%。   【昊华科技】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90.68亿元,同比增长22.13%;实现归母净利润11.65亿元,同比增长30.67%。   【阿科力】公司潜江项目通过环评,潜江市生态环境局同意阿科力科技建设年产20,000吨聚醚胺、年产30,000吨光学材料(环烯烃单体及聚合物)。   受益标的   我们看好在国家安全、自主可控战略大背景下,化工新材料国产替代历史性机遇:【电子(半导体)新材料】:昊华科技、鼎龙股份、国瓷材料,阿科力、洁美科技、长阳科技、瑞联新材、万润股份、东材科技、松井股份、彤程新材等;【新能源新材料】:泰和新材、晨光新材、宏柏新材、振华股份、百合花、濮阳惠成、黑猫股份、道恩股份、蓝晓科技、中欣氟材、普利特等;【其他】利安隆等。   风险提示:技术突破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等。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8页
      2023-04-23
    • 化工行业2023年二季度投资策略:从不确定周期迷雾中探寻确定的光

      化工行业2023年二季度投资策略:从不确定周期迷雾中探寻确定的光

      化学原料
        主要观点   基础化工:行业震荡为主,关注穿越周期的确定性品种   需求仍存不确定性,化工行业景气未现拐点   2022年通胀高企,全球经济增速下行,海内外需求双弱,叠加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国际资源品价格快速上涨,行业成本端承压。2022年是各大企业资本开支集中落地年,基础化工品供给普遍有所增加,化工行业营收利润增速放缓,毛利率均有所下行。后疫情时期,国内外需求仍存不确定性,行业整体景气仍未现明显拐点。   三代制冷剂即将进入配额管理时代,氟化工行业景气有望迎来反转   2022年是三代制冷剂2020-2022配额基准年的最后一年,各大企业配额竞争结束,未来行业格局基本确定。随着配额管理时代到来,氟化工行业格局有序,景气有望迎来反转。   关注新能源产业链优质赛道,硅基负极材料等关键材料市场需求空间广阔   建议关注新能源产业链优质细分赛道,新型材料性能优异,需求空间广阔。硅基负极能量优势巨大,正处在产业化加速过程中,出货量快速增长;国内企业攻克POE生产关键技术,国产化进程正处于冲刺阶段,有望实现进口替代。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行业政策变动;新建项目推进不及预期。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5页
      2023-04-23
    • 化工:POE投产进程加速、国产替代指日可待

      化工:POE投产进程加速、国产替代指日可待

      化学原料
        事件   近日,CHINAPLAS2023国际橡塑展在深圳举行,万华化学以“迎新境,“塑”未来”为主题出席了媒体发布会。会上,万华化学介绍了公司在创新探索塑料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战略性布局“可再生、可循环、可降解、可减碳”四大材料解决方案。其中“可减碳”方面,万华化学凭借产业链优势,通过全材料解决方案助力下游行业减碳。除了有机硅、长链尼龙、聚氨酯泡沫等明星产品,公司还可供应高性能聚烯烃弹性体(POE树脂)。   点评   凭借其优秀的物理力学、耐高温和加工流变性能,POE树脂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和光伏胶膜领域。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21年我国POE树脂在汽车和光伏领域的消费占比分别为26%、40%。在汽车领域,POE主要用于改性增韧PA、PE、PP,在汽车工业方面制作保险杠、方向盘、垫板、挡泥板等。在光伏领域,POE主要用于生产高抗老化、高阻隔性的光伏封装胶膜。   我国市场规模接近200亿,完全依赖进口。根据2022年国内组件出货量288GW,我们计算光伏级POE树脂的需求量为35.5万吨,按照2022年市场平均价2.2万元/吨,则2022年我国光伏级POE树脂市场规模达78亿元。根据2021年光伏级需求的占比进行估算,我国POE树脂总体市场规模为195亿元。随着双玻组件及N型组件的扩产,未来POE胶膜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由于我国POE树脂的开发较晚,核心技术长期以来被国外垄断,目前我国POE树脂供应完全依赖进口。2019-2022年,我国POE进口量从16.06万吨增长至80.22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0.9%。   我国加速开发,国产指日可待。POE现有产能主要集中于国外少数企业。全球POE主要生产商包括陶氏化学、埃克森美孚公司、三井化学公司、SABIC、韩国LG和北欧化工有限公司等。其中陶氏化学POE产能居世界首位,最大达到76万吨/年。其次是韩国LG,POE产能约为28万吨/年。其中能够销售到我国的光伏级POE树脂产能约为41万吨/年,随着需求提升供应偏紧。为了打破国外垄断,国内企业纷纷开展研发并规划建产,目前国内POE粒子产能规划不低于255万吨/年。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3月已完成中试的企业包括万华化学、东方盛虹、卫星石化和茂名石化。其中,万华化学拟建设2×20万吨/年POE装置,一期20万吨项目预计2024年投产。另外,中国石化自主开发的从催化剂到产品加工应用的成套技术,并开始建设工业装置,是国内首家具有POE成套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专利商。国内首批POE产能有望在2024年投产,国内POE树脂实现国产化指日可待。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POE树脂行业完成中试具有先发优势的企业,相关标的如万华化学、东方盛虹、卫星石化和茂名石化等。   风险提示   技术开发进度不及预期、下游光伏装机量不及预期、新技术迭代等。
      东亚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3页
      2023-04-23
    • 化工行业周报: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轮胎产量、出口量大幅增长

      化工行业周报: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轮胎产量、出口量大幅增长

      化学原料
        基础能源(煤油气)价格回顾:(1)原油环比小幅下跌。截至4月19日当周,WTI原油价格为79.16美元/桶,较4月12日下跌4.92%,较3月均价上涨7.89%,较年初价格上涨2.90%;布伦特原油价格为83.12美元/桶,较4月12日下跌4.82%,较3月均价上涨4.94%,较年初价格上涨1.24%。(2)天然气各地价格上涨。截至4月19日东北亚天然气中国到岸价上调0.2至12.55USD/mmbtu,环比上调1.62%。纽交所天然气期货价格为2.222USD/mmbtu,较上周上调6.16%;北美天然气现货价格1.7301USD/mmbtu,较上周上调10.18%。(3)动力煤环比下跌。截止到4月20日,动力煤市场均价为914元/吨,较上周同期均价下跌12元/吨,跌幅1.19%。   基础化工板块市场表现回顾:本周(4月14日-4月21日),基础化工板块表现劣于大盘,基础化工板块下跌3.65%,沪深300下跌1.45%至4032.57;申万一级行业中涨幅前三分别是家用电器(+3.35%)、煤炭(+1.39%)、银行(+1.17%)。基础化工子板块中,塑料Ⅱ板块下跌1.99%,化学制品板块下跌2.9%,农化制品板块下跌3.9%,橡胶板块下跌4.18%,非金属材料Ⅱ板块下跌4.98%,化学原料板块下跌5.03%,化学纤维板块下跌5.08%。   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轮胎产量实现大幅增长,出口量同步上涨。据轮胎世界网报道,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3月及一季度轮胎产量数据。3月份中国轮胎产量实现大幅增长。当月中国橡胶轮胎外胎产量为9086.5万条,同比增长11.3%,同比增长960.2万条。1-3月,中国橡胶轮胎外胎总产量为21997.9万条,同比增长6.4%。1-3月,中国橡胶轮胎的出口量、出口额也实现增长,出口量为13907万条,同比增长1.3%,出口金额为333.85亿元,同比增长20.4%。   基础化工行业多公司披露年报:   复合肥板块:司尔特2022年收入48.84亿元,同比上涨22.40%;归母净利润5.31亿元,同比上涨16.20%。史丹利2022年收入90.38亿元,同比上涨40.44%;归母净利润4.41亿元,同比上涨3.69%。新洋丰2022年收入159.58亿元,同比上涨35.22%;归母净利润13.09亿元,同比上涨8.36%。   煤化工板块:鲁西化工2022年收入303.57亿元,同比下跌4.52%;归母净利润31.55亿元,同比下跌31.68%。丹化科技2022年收入9.34亿元,同比下跌14.13%;归母净利润-2.93亿元,同比下跌181.52%。   其他化学制品板块:隆华新材2022年收入31.68亿元,同比下跌25.90%;归母净利润1.27亿元,同比下跌34.55%。苏博特2022年收入37.15亿元,同比下跌17.84%;归母净利润2.88亿元,同比下跌45.96%。凌玮科技2022年收入4.01亿元,同比下跌1.94%;归母净利润0.91亿元,同比上涨34.71%。   食品及饲料添加剂板块:金丹科技2022年收入15.35亿元,同比上涨6.41%;归母净利润1.32亿元,同比上涨2.36%。科拓生物2022年收入3.69亿元,同比上涨1.25%;归母净利润1.10亿元,同比上涨0.32%。醋化股份2022年收入35.90亿元,同比上涨19.71%;归母净利润4.01亿元,同比上涨130.67%。   钾肥板块:东方铁塔2022年收入36.16亿元,同比上涨29.99%;归母净利润8.25亿元,同比上涨104.12%。   炭黑板块:远翔新材2022年收入3.67亿元,同比下跌9.38%;归母净利润0.53亿元,同比下跌30.71%。确成股份2022年收入17.46亿元,同比上涨16.20%;归母净利润3.80亿元,同比上涨26.79%。龙星化工2022年收入45.60亿元,同比上涨32.62%;归母净利润1.04亿元,同比下跌39.59%。   有机硅板块:合盛硅业2022年收入236.57亿元,同比上涨10.62%;归母净利润51.48亿元,同比下跌37.39%。晨光新材2022年收入19.47亿元,同比上涨14.69%;归母净利润6.39亿元,同比上涨18.96%。回天新材2022年收入37.14亿元,同比上涨25.71%;归母净利润2.92亿元,同比上涨28.29%。   波罗的海货运指数(FBX)在2021年9月10日达到历史高位11108.56点,随后开始震荡回落,2023年4月21日收于1599.42点,比前一周(2023.4.17)上升13.79%。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在2022年2月11日达到历史高位3587.91点,随后表现出明显回落,2023年4月21日收于934.39点。随着世界各国码头拥堵情况持续缓解,疫情情况逐渐缓解,港口陆续运力提升,我们认为海运价格有望结束大幅波动状态,稳定在合理区间,利好出口行业。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不景气导致需求下降的风险;原材料成本上涨或产品价格下降的风险;经济扩张政策不及预期的风险   重点标的   赛轮轮胎:   (1)公司海外双基地落成,产能持续加码。   在海外,海外越南和柬埔寨双基地有望助力业绩持续腾飞。越南三期(100万条全钢胎、300万条半钢胎和5万吨非公路轮胎)和柬埔寨165万条全钢胎项目(2022年11月顺利实现全线贯通)有望在2023年建成。   在国内,非公路轮胎持续加码,产能扩张准备充分。2022年6月26日公司公布了青岛董家口年产3000万套高性能子午胎与15万吨非公路轮胎项目,项目一期(5万吨/年非公路轮胎)计划在2023年投产。公司这一轮胎项目的立项,是在能耗和产能指标趋严的背景下,提前立项拿下指标,为未来的产能扩张做好铺垫。2023年1月18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将对青岛工厂非公路轮胎项目进行技术改造并调整产品结构,将非公路轮胎中49寸以下的规格调整为49寸以上(含49寸)的规格。49寸以上的巨型工程子午胎尺寸大、制造成本高、制造难度高,具有较高的盈利能力,加码巨胎有望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2)公司的“液体黄金”实现技术突破,能够同时降低滚动阻力、提升耐磨性能和抗湿滑性能,液体黄金轮胎的优异性获得了多家权威机构的认可。2022年6月益凯新材料6万吨EVE胶已完成空负荷试车,有望给液体黄金轮胎贡献增量,助力液体黄金产品持续丰富,2023年2月液体黄金轮胎新品问世,覆盖全球中高端主流车型。在高油价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的背景下,高性能的液体黄金轮胎有望给公司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综合来看,公司扩产节奏明确,海外双基地均开始贡献业绩,海运和原材料不利正逐步消散,公司在22Q3实现季度收入新高,未来有望在液体黄金产品拉动下继续实现业绩增长。   确成股份:   公司收入主要来自二氧化硅产品。公司拥有国内江苏无锡、安徽滁州、福建三明三个生产基地以及泰国一个海外生产基地,其中核心工厂无锡单体工厂以15万吨年产能位居世界前列。公司2022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7.46亿元,同比增长16.20%;实现归母净利润3.80亿元,同比增长26.79%。公司2022年销量25.03万吨,同比增长0.24%。   绿色轮胎有望持续拉动高分散二氧化硅需求。高分散二氧化硅作为一种配套专用材料,应用于绿色轮胎制造。2022年以来,多家轮胎公司推出新能源汽车专用轮胎,而新能源汽车对轮胎的滚动阻力要求更高。高分散二氧化硅作为绿色轮胎专用配套材料,能够有效降低滚动阻力,也就能够充分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高景气。公司高分散二氧化硅产品已取得国内外多家轮胎公司的认证,并与之形成了良好合作关系。   公司积极开拓新产品、新市场,为未来发展奠基。(1)公司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速推进轮胎行业国际重点客户和新型号产品的认证工作。2022年公司国外、中国大陆收入分别同比大增31.16%、微增4.92%,毛利率分别为34.92%、23.97%。海外业务的增长有效提升公司盈利水平。(2)新产品取得实质性进展,有望迎来新的成长曲线。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实现比较大的突破;同时硅橡胶、口腔护理等非橡胶新应用领域的新产品的推出取得实质性进展;孵化了二氧化硅微球产品等高端应用的项目,截至2022年报已经完成部分潜在客户的大样试样工作。   通用股份:   泰国工厂仍有放量空间,柬埔寨工厂可能后来居上。   (1)公司的泰国工厂在2020年克服疫情,投产了50万条全钢胎和300万条半钢胎产能,2021年在一期基本满产的情况下,又在年底新增了50万条全钢胎和300万条半钢胎产能。2021年公司泰国工厂实现净利润1.34亿元,同比大增53.68%。2022年上半年,公司泰国工厂实现净利润1.36亿元,已经超过2021年全年净利润,维持着高增长的趋势。   (2)3月18日,通用股份柬埔寨工厂首胎成功下线,标志着通用股份海外“双基地”的正式建成、全面启航。柬埔寨工厂拥有90万条全钢胎和500万条半钢胎产能。更为关键的是,在第二海外工厂的建设中,公司规划的柬埔寨工厂占据多重优势。在速度上,柬埔寨工厂在2023年投产,公司成为继赛轮轮胎之后第二个拥有海外双工厂的中国轮胎企业。在税率上,柬埔寨的双反税率不仅为零,公司还享受9年免税期的优惠政策。在配套设施上,柬埔寨工厂所在园区由公司控股股东红豆集团参与建设,园区配套完善、有自备电厂、地理位置优越。柬埔寨工厂在诸多利好之下,有望成为公司发展的新引擎。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3页
      2023-04-23
    • 基础化工:AI算力提升带动液冷行业需求快速增长

      基础化工:AI算力提升带动液冷行业需求快速增长

      化学原料
        主要观点   行业概述   随着AI、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创新,作为信息处理基础的数据中心和运算设备承载着更大的数据量和计算量;海量数据的吞吐与计算对服务器等硬件设施的散热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风冷散热技术不能满足未来更大功率服务器的散热需求;相较于目前主流的风冷技术,液冷技术具有低能耗、高散热、低噪声、低TCO等优势,在服务器计算能力强、部署密度高等场景下,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液冷技术的高效制冷效果可以有效提升服务器的使用效率和稳定性,使硬件设备始终保持在正常的工作温度区间内,提高服务器的运算效率。   核心研判   根据《中国液冷数据中心发展白皮书》,保守估计2025年中国液冷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达1283.2亿元,其中浸没式液冷占526.1亿元。冷却液是液冷技术中的关键材料,目前常见的冷却液类型有水、芳香族物质、硅酸酯、脂肪族化合物、有机硅类物质、氟碳类化合物等,氟化液即氟碳化合物,是一种无色无味绝缘且不燃的化学溶剂,具有合适的介电常数、比热容、稳定性及安全性,是目前最为常见的和受欢迎的电子设备冷却液之一,下游应用领域主要涉及半导体冷却板的冷却、数据中心的浸入式冷却、航空电子设备的喷雾冷却等。   从全球竞争格局来看,电子氟化液市场长期被国外企业占据,国外生产电子氟化液主要有3M、苏威、旭硝子等企业,占据了全世界绝大多数市场份额。目前我国浸没式冷却液市场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产能产量有限,还没有大规模使用,相关国内企业正在努力追赶当中。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大数据中心的建设落地,氟化冷却液的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在人工智能算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数据中心功率密度提高,对设备制冷系统的要求更高;液冷技术具备多项优势将成为未来主流,而氟化液是浸没式冷却系统理想的冷却液,未来需求有望大幅提升,国内企业迎来发展机遇。建议关注巨化股份、新宙邦、中石科技、润禾材料等相关标的在液冷领域的布局。   风险提示   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页
      2023-04-23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关注医疗服务板块布局机会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关注医疗服务板块布局机会

      化学制药
        行情回顾:上周(4.17-4.21日,下同),A股SW医药生物行业指数下跌4.16%,板块整体跑输沪深300指数2.71pct,跑输创业板综指0.58pct。在SW31个子行业中,医药生物涨跌幅排名第26位。港股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周下跌5.66%,跑输恒生指数3.88pct,在12个恒生综合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第12位。   本周观点:关注医疗服务板块布局机会   全国口腔种植牙调价加速落地,医疗服务机构将持续受益。近期全国多地发布公告,从4月20日起全面落地种植牙价格综合治理措施,从各地医保局文件来看,贵州省种植牙医疗服务价格限定在4000元内,四川省、江西省调控目标分别限定在4400元、4300元内,与国家医保局设定的每颗种植牙服务费限定在4500元内(允许一定比例浮动)的要求相比,各地推进的种植牙服务费调整都接近最高的限价标准,相较于此前宁波医疗种植牙服务限价2000元、蚌埠限价2200元,此次各地种植牙整体价格降幅对医疗机构更为乐观。根据通策医疗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人均口腔消费支出仅16.7美元,与韩国、美国、日本相比差距还较为明显,市场规模增长空间较大。随着全国种植牙调价持续落地,预计将释放居民种植牙需求,口腔医疗服务机构有望受益。   OK集采文件正式出台,整体较温和,采购行为影响有限。2022年4月10日,河北省牵头三明采购联盟医用耗材集采文件发布,此次集采涉及OK镜的相关细节也正式出台,本次采购主体为联盟地区公立和军队医疗机构,医保定点社会办医疗机构按定点协议管理的要求参加,采购周期为2年,OK镜采购量为14342片。据最新年报显示,欧普康视2022年硬性角膜接触镜(主要为OK镜)销量接近69万片,爱博医疗OK镜销量接近33万片,本次三明联盟地区采购量较少,整体较为温和,预计对行业冲击有限,此外与种植牙集采采取“服务项目+专用耗材”分开计价的收费方式相比,三明联盟OK镜集采未采取类似方式,仅针对OK镜耗材进行竞价,未涉及服务端的限价,我们预计对于开展视光业务的眼科医疗服务机构影响整体较小。   压制因素逐步解除,医疗服务机构业绩有望兑现。22年受疫情影响,医疗服务相应的需求受到不同程度压制,正常就医秩序受到影响,医疗服务机构的门诊及住院人数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以国际医学为例,2022年其高新医院门急诊服务量86.74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减少15.87%;住院服务量4.14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减少17.47%。进入2023年伴随着国内经济复苏,对医疗服务行业阶段性不利影响逐渐消除,受压制的医疗服务刚需及消费医疗需求陆续释放,预计23Q1院内诊疗、择期手术有望迎来恢复性增长,医疗服务机构Q1业绩有望逐步兑现,参考国际医学,其2023一季度实现营收10.59亿元(同比+247.40%),环比22Q4增长33%,单季度收入为历史新高。利润端,公司2023年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0.75亿元(+82.55%),亏损大幅收窄。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从种植牙、OK集采落地情况来看,政策整体偏向温和,预计随着医疗机构门诊、手术量的快速恢复,医疗服务相关标的业绩有望陆续修复,建议关注爱尔眼科、华厦眼科、普瑞眼科、朝聚眼科、海吉亚医疗、国际医学、固生堂、通策医疗、锦欣生殖、美年健康等。   风险提示   药品/耗材降价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等;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8页
      2023-04-23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