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3658)

    • 2023年零售药店行业专题报告:边际拐点已现,长期价值不变

      2023年零售药店行业专题报告:边际拐点已现,长期价值不变

      医药商业
        零售药店位于医药产业链条的中游,承接医药研发、生产制造环节及药品分销与批发环节,是医药流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中国医药产业链主要包括医药制造、医药流通和医药消费环节。其中,医药流通环节可分为医药批发市场、医药零售市场两个部分,医药零售包括公立医院、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其中零售药店又可分为连锁药店和个体药店   “连锁化率提升+新零售”是零售药店发展的主流趋势   在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导药店连锁化率提升的背景下,连锁零售药店大有可为;2017-2021年线上药店销售额的年复合增速为50.2%,药店加速迈入“新零售时代”,线上渠道增长强劲   经营效率、品牌以及盈利竞争力是零售药店最终胜出的关键因素   对于零售药店来讲,过硬的营销能力、专业的服务团队是提升经营效率的关键,短时间内难以被复制;品牌竞争力是吸引客流的重要因素,会员制下,顾客忠诚度高,后进入市场的零售药店分客流难度大;而连续多年维持较高盈利能力是连锁企业最终胜出的又一重要因素
      头豹研究院
      23页
      2023-05-10
    • 基础化工行业2022年报及2023一季报业绩综述:行业一季度业绩同比下滑,轮胎、日用化学品板块改善明显

      基础化工行业2022年报及2023一季报业绩综述:行业一季度业绩同比下滑,轮胎、日用化学品板块改善明显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业绩方面,2023Q1,基础化工板块营业总收入为5679.55亿元,同比下降6.71%,环比下降11.38%;归母净利润是374.59亿元,同比下降47.30%,环比增长26.95%;基础化工板块一季度毛利率是18.18%,同比下降5.8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7个百分点;净利率是6.96%,同比下滑5.78个百分点,环比提升1.35个百分点。2023Q1板块整体收入、归母净利、盈利能力同比下滑,主要是由于板块去年一季度业绩基数较高,且今年一季度上游原材料价格有所下行,化工品成本端支撑减弱,叠加需求偏弱,化工品价格、价差承压。今年一季度中国化工产品价格指数均值是4869.36点,同比下滑12.26%,环比下降0.94%。细分板块方面,轮胎、日用化学品板块业绩和盈利能力同环比均实现明显提升,但行业中大部分细分领域同环比均表现不佳。   估值方面,中信基础化工板块PB为2.32倍,处于近十年23.59%的分位点水平,PE(TTM)估值为21.60倍,处于近十年15.01%的分位点水平。经过前期的调整,板块当前PB、PE估值处于较低水平,股价的调整已很大程度反映了弱复苏的悲观预期。   投资建议:近期我国PPI、CCPI指数表现较弱,且4月PMI有所下行,市场对于经济复苏的预期较为悲观。由于去年上半年基础化工板块业绩基数较高,行业二季度业绩增长或依旧承压。但我们认为,板块的调整已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悲观预期。4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我们认为基础化工行业基本面已处于底部区间,下半年若需求提升,则行业盈利有望修复。细分板块来看,一是建议关注聚氨酯龙头万华化学(600309)、煤化工龙头华鲁恒升(600426)等行业龙头个股;二是关注电子化学品领域,半导体材料国产化进程有望加速,可关注电子特气领先企业华特气体(688268)等;三是关注原材料成本、海运费下行,且替换、配套需求有望逐步修复的轮胎板块,建议关注森麒麟(002984)等;四是关注氟化工板块,2022年三代制冷剂配额激烈争夺战结束,后续三代制冷剂供需格局有望逐步改善,建议关注三美股份(603379)等。   风险提示。油价剧烈波动导致化工产品价差收窄风险;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导致化工产品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房地产、基建、汽车需求不及预期风险;部分化工产品新增产能过快释放导致供需格局恶化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部分化工品出口不及预期风险;天灾人祸等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
      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5页
      2023-05-10
    • 2023年中国疫苗行业词条报告

      2023年中国疫苗行业词条报告

      医疗服务
        疫苗市场作为医疗市场中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受到了各国的重视以及资本的追捧,同时随着新冠疫情的发生使得疫苗的概念变得更加的普及以及容易接受。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疫苗行业市场规模为761亿元,未来随着疫苗开发的持续创新和对疫苗接种认识的不断提升,预计到2030年,中疫苗行业市场规模达2,157亿元。中国拥有几乎完整的疫苗产业链,包括上游的试剂、药物载体以及mRNA疫苗制造所需原材料等,而中游疫苗企业涵盖几乎所有热门疫苗管线,下游则是包括冷链运输、政府需求与消费者需求中国疫苗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各个疫苗厂商的在研管线都较为丰富,且多为热门的大品种疫苗,同时在研疫苗管线多处于临床I-III期,而大部分III期的管线将会在2024-2025年集中上市。   疫苗行业定义   疫苗是一种由免疫原性较好的微生物通过繁育、加工处理而得到的产品,通过接种后产生相应的免疫力,从而预防疾病。随着时间的推移,疫苗已经历了三代的变化。第一代疫苗疫苗有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第二代疫苗为载体疫苗和组分疫苗,具有较强的实用型,第三代疫苗是第一次用于人类疾病以对抗新冠肺炎的核酸疫苗,技术有待提升。
      头豹研究院
      1页
      2023-05-10
    • 医药行业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总结:业绩持续分化,看好医药行情

      医药行业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总结:业绩持续分化,看好医药行情

      化学制药
        核心观点   我们选取了317家医药上市公司(包含科创板),2022年收入总额21183亿元(+11.8%);归母净利润2103亿元(+11.5%);扣非归母净利润1949亿元(+17%),分别占申万医药全成分比例是:83.2%、108.2%、111.5%,主要剔除了在2020-2022年提取巨额商誉减值损失的企业、以及2022年以后上市的公司。剔除新冠相关业务数据,2022年年度收入总额20033亿元(+9.2%),归母净利润总额1654亿元(+2.4%)。2022年全年实现收入正增长的公司有232家,占比73%;归母净利润正增长的公司有189家,占比60%。2023Q1收入总额5554亿元(+4%),归母净利润529亿元(-26.3%);扣非归母净利润488亿元(-30.2%),剔除新冠相关业务数据,2023Q1收入总额5487亿元(+13.4%),归母净利润总额511亿元(+17%)23Q1实现收入正增长的公司有218家,占比69%;归母净利润正增长的公司有214家,占比68%。   CXO、零售药店、医疗器械等板块2022年业绩表现亮眼。2022年收入及利润均实现稳健增长,排名前三的子行业为CXO、零售药店、医疗器械。其中CXO板块维持高景气度,收入增速达61.2%,归母净利润增速达58.7%;零售药店板块2021年受全国医保系统切换以及多地疫情反复下部分药品管控的影响,基数相对较低,2022年受益于疫情放开后发烧感冒药、抗原检测盒以及防疫物资需求量的激增,收入端增速为30.2%,利润端增速为29.4%;医疗器械板块2022年在高基数下依旧高增长,主要系新冠检测贡献增量,收入端增速为23.9%,利润端增速为20.5%。此外,医疗服务板块2022年受疫情影响较大,收入端增速仅为2.1%,但利润端增速达38.7%,系部分标的持续减亏,带动整体板块利润端增速高于收入端。2023Q1医疗服务摆脱疫情影响,积压需求释放推动利润端增速达585.8%。另外,中药消费品板块2022年收入端增速6.2%,利润端增速25.6%,得益于行业政策边际向好,在疫情冲击中展现较强韧性。生命科学产品及服务、制药装备及耗材等业务上半年受到疫情不同程度的影响,下半年随着疫情影响放缓,业绩已逐步复苏。   医药行业投资回归本源,重点把握“三重”确定性。2022年疫情对市场影响反复,主题投资方面,主要是围绕新冠预防、检测、治疗等起伏。上半年热点从抗原检测到新冠相关药物及产业链演绎,下半年尤其是Q4回到新冠口服药、中药相关抗疫药物。2022年先后经历在俄乌冲突、国内疫情反复散点、美元加息的大背景下,A股和港股医药板块经历比较大的波动,核心资产估值和持仓回归均衡。未来持续看好医药反弹,重点把握“三重”确定性。1)确定性之1——创新仍是医药行业持续发展的本源。差异化创新性品种比如BTK、HER2-ADC、PD-1/CTLA-4等靶点创新药陆续进入商业化放量阶段;创新器械包括多个手术机器人产品等陆续获批上市。此外,国际化是打开成长天花板,创新药械出海有望持续渐入佳境;2)确定性之2——疫后医药复苏亦是核心主线。C端消费性医疗复苏弹性较大,包括中药消费品、民营专科医疗服务、早筛等。院内药械需求复苏包括院内处方药、耗材、血制品、常规疫苗接种需求等;渠道端包括医药分销和药店复苏;确定性之3——自主可控/产业链安全。UVL事件后,产业链安全/自主可控重要性凸显,重点关注高端影像设备、生命科学产业链、手术机器人、内窥镜、基因测序等领域。   风险提示:药品降价预期风险;医改政策执行进度低于预期风险;研发失败的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58页
      2023-05-10
    • 医药生物2022年年报总结:创新药:国内品种迈入收获期,关注商业化放量和潜力品种数据公布

      医药生物2022年年报总结:创新药:国内品种迈入收获期,关注商业化放量和潜力品种数据公布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创新药品种:商业化放量加速,品种迈入收获期。创新药商业化加速,2021创新药整体营业收入增速超100%,2022年增速放缓与疫情管控院内放量受影响相关。年销售破亿单品数目快速增加。看好创新药获批的增加、重磅品种多适应症的获批、相关品种纳入医保目录和海外获批的加速。   催化剂:潜力品种临床数据公布,商业化品种放量边际改善。23Q2学术会议临床数据披露,为行业上升提供催化动力;渠道拓宽+适应症范围增大驱动已上市品种持续放量。   建议关注:   潜力品种的临床数据读出:百利天恒、首药控股、亚虹医药、泽璟制药、亚盛医药、科济药业、和铂医药和康宁杰瑞等。   上市创新药品种放量的持续性:百济神州、康方生物、荣昌生物、神州细胞、诺诚健华、康宁杰瑞、泽璟制药、德琪医药、亚盛药业、欧康维视、药明巨诺等(注:部分企业兼具潜力品种的数据读出+上市放量品种的持续性)。   风险提示:竞争激烈程度加剧风险、降价幅度超预期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7页
      2023-05-10
    • 医疗健康行业创新药前沿专题JAK1抑制剂子行业报告:JAK1抑制剂迭代上市,立足自免蓝海市场

      医疗健康行业创新药前沿专题JAK1抑制剂子行业报告:JAK1抑制剂迭代上市,立足自免蓝海市场

    • 医药生物行业2022年报&2023一季报总结:2022短期放缓,2023全年可期

      医药生物行业2022年报&2023一季报总结:2022短期放缓,2023全年可期

      化学制药
        2022短期放缓,2023全年可期。医药生物上市公司2022年及2023年Q1整体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11.3%、2.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0.7%、-24.3%。从盈利能力来看,2022年及2023年Q1整体毛利率分别为35.19%、33.40%;净利率分别为9.16%、9.68%,相对平稳。上市公司业绩增速短期放缓,主要受同期高基数、疫情扰动等因素影响;展望2023全年,板块整体有望逐季向好。   细分板块分化,常规医疗消费企稳。2023年Q1营收同比增速前三子行业依次为:未盈利biotech(+30.00%)、血制品(+27.46%)、药店(+26.47%);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前三子行业依次为:专科医疗(+135.74%)、中药(+53.10%)、血制品(+40.56%)。随着疫情影响的淡化,常规医疗消费有望持续企稳复苏。   板块处于低位,投资价值显著。医药生物板块年初至今走势较弱,跑输大盘指数,中药板块表现相对较好。当前板块估值PE(TTM)为24.7倍,分位数达到近10年间的6.20%,处于历史低位。2023年Q1,医药生物板块市值占比6.32%,全基医药股持仓占比为11.79%,非药基的医药股持仓为6.28%,处于相对低位。医药生物板块中长期投资价值显著。   投资建议:展望2023全年,随着疫情影响的消除,常规医疗消费有望持续企稳向好,板块整体将逐步恢复良好增长态势。我们坚持年初策略观点,以创新、消费为核心主题,建议关注创新药械、连锁药店、血制品、二类疫苗、品牌中药等相关细分子板块及个股。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业绩风险,事件风险。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0页
      2023-05-10
    • 生命科学服务专题研究报告:疫情扰动下常规业务增长稳健,2023年行业景气度有望回升

      生命科学服务专题研究报告:疫情扰动下常规业务增长稳健,2023年行业景气度有望回升

      化学制药
        疫情干扰导致板块常规增速放缓,2023年有望开启常态化增长。2022年生命科学服务板块总收入116.29亿元,同比增长19.70%,其中常规业务收入88.19亿元,同比增长12.07%,相比22Q1-Q3增速放缓,主要因Q4旺季时部分高校、企业客户因新冠影响提前放假、停工;新冠业务收入28.10亿元,同比增长52.23%,主要因国内新冠抗原以及核酸原料的需求爆发。2022年板块扣非净利润15.13亿元,同比下降9.77%,主要因新冠业务需求减少以及相关产品价格下降所致。2023Q1板块收入21.95亿元,同比减少22.45%,扣非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减少85.12%,主要与22Q1同期新冠高基数以及部分企业费用投入持续增大有关。2022年板块常规业务占比达到75.8%,我们预计2023年新冠疫情结束后,非常规经营项目有望逐渐减少,板块有望迎来常态化增长。   从子板块来看:1、生物试剂领域,诺唯赞(+90.99%、+41.03%,总收入及常规收入增速,下同)、百普赛斯(+23.23%、+29.82%)、奥浦迈(+38.41%,+38.41%)等细分龙头在新冠扰动下保持高增趋势,义翘神州(-40.47%、+14.67%)、优宁维(+7.70%,+7.70%)持续恢复。2、化学试剂领域,泰坦科技(+20.50%,+20.50%,)、阿拉丁(+31.44%,+31.44%)持续完善产品覆盖面以及丰富度,同时在渠道端优化外仓建设,取得良好成效。3、科研耗材领域,行业龙头洁特生物(-28.73%,+5.50%)因2021年同期吸头、冻存管等疫情受益产品高基数影响表观增速。4、测序服务领域,龙头公司诺禾致源(+3.17%,+3.17%)随着海内外疫情好转逐渐迎来复苏。   销售、研发投入加大,新冠产品降价等负面影响盈利能力。2022年生命科学服务板块整体期间费用率26.75%(+2.72pp),其中销售费用率12.21%(+1.86pp),管理费用率7.70%(+0.93pp),研发费用率8.23%(+1.42pp),财务费用率-1.39%(-1.49pp),费用率小幅提升主要系相关企业持续加大渠道开拓、新产品研发投入力度所致;2022年板块毛利率48.88%(-2.22pp),净利率15.44%(-8.97pp),受到海运价格调整、新冠产品价格波动、上游大宗原材料涨价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板块利润率有所波动。   常规业务产能扩张+核心原料储备,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持续提升,在手订单储备充足。2022年生命科学服务板块在建工程(含工程物资)6.48亿元,同比增长64.19%,板块存货22.64亿元,同比增长44.63%,显著高于收入增速。2022上游制剂、耗材类企业持续扩建产能满足更多订单需求,积极拓展创新业务,同时针对部分核心原料进行战略性储备,为中长期业绩持续快速增长提供充足动能。同时伴随着行业人员规模的快速扩张,人均常规产出略有下降,预计2023年随着下游需求的复苏以及部分人员优化,人均产出有望逐渐回升。   疫情反复影响下游回款,板块周转能力略降。2022年生命科学服务板块资产负债率18.16%(+4.26pp),应收账款周转率4.69次(-0.71次),存货周转率3.10次(-0.76次),板块偿债能力持续健康,周转能力小幅波动,主要因新冠疫情反复导致下游采购活动难以正常开展,资金周转存在一定压力,我们预计2023年春节后相关应收款项有望回归正常周转状态。   投资建议:生命科学服务行业增速快、竞争壁垒高,同时兼具一定政策免疫属性,2023年随着下游高校、企业研发、生产采购需求复苏,行业景气度有望逐渐回升,未来国产头部品牌有望凭借产品性能、技术服务、渠道网络等多重优势加速进口替代,持续兑现业绩。我们一方面建议关注具备强产品研发能力和技术实力的企业,包括诺唯赞、百普赛斯、奥浦迈等,另一方面建议关注渠道网络布局完备、多品种快速放量的平台型企业,包括泰坦科技、阿拉丁等。   风险提示:产品市场推广不达预期风险;政策变化风险;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行业数据进行了一定的筛选和划分,存在与行业实际情况偏差风险等。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9页
      2023-05-10
    • 基础化工行业2022年报及2023一季报总结:成本压力渐轻,关注需求复苏

      基础化工行业2022年报及2023一季报总结:成本压力渐轻,关注需求复苏

      化学原料
        投资要点:   2022年基础化工业绩承压,2023Q1盈利环比改善。2022年全球经济复苏,基础化工品需求快速增长,营收实现大幅增长;由于能源价格抬升,基础化工成本上升明显,导致行业归母净利润下滑。2022年基础化工行业实现营业总收入22153.84亿元,同比增长19.24%;实现归母净利润2028.15亿元,同比下降2.74%。2023年一季度基础化工行业营收同比略有下滑,净利润同比下降,环比提升。2023Q1申万基础化工行业实现营收4991.78亿元,同比下降3.4%,环比下降8.55%;实现归母净利润337.55亿元,同比下降45.57%,环比上升33.71%。   海外化工龙头:需求放缓导致收入下滑,资本开支延续高增长。2023Q1,弱需求导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陶氏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8.51亿美元,同比下降22.36%和0.07%;巴斯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9.91亿欧元,同比下降13.40%;2022年,陶氏资本开支18.23亿美元,同比增长21.45%,其扩大资本支出主要是因为基于疫情后的复苏并加大对更高回报、低风险和快速回报的增量项目;巴斯夫资本开支41亿欧元,同比增加20.59%,其2023年资本支出计划为63亿欧元。从2023年到2027年,巴斯夫计划的总资本支出为288亿欧元,主要包括中国湛江一体化基地及电池扩建材料业务。   基础化工部分子板块供需关系逐步改善,成本压力缓解,盈利能力有望回升。2022年净利润同比增幅靠前的子板块主要是氮肥、钾肥、农药、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和有机硅等,化肥和农药板块主要受到海外能源价格上涨及地缘政治影响,国内外价差扩大、需求增加;净利润同比下滑较多的板块主要是粘胶、锦纶、氨纶、涂料油墨和炭黑等。2023Q1净利润同比增幅靠前的子板块主要是民爆制品、粘胶和合成树脂。氟化工业绩触底,三代制冷剂供需修复有望带动行业盈利提升,制冷剂开工率自2022年6月达到高点以来,呈现波动下降趋势,第三代制冷剂R32和R134a价差均得到修复,并于2023Q1保持增长。2023年以来,国内经济复苏预期增强,货运量恢复将加快轮胎置换周期,我国新能源车的继续发展也将推进国产轮胎配套市场增长,同时出口方面,海运费降至较合理水平,轮胎行业成本压力得到缓解。聚氨酯板块海外需求复苏,价格回暖,2023年初至今,我国MDI价格小幅上涨,出口量快速上升,行业龙头盈利将改善。   投资建议:随着需求端复苏,Q2至Q3化工品价格有望修复,叠加成本压力的缓解,相关化工企业盈利能力有望回升。建议关注:(1)供需关系改善的氟化工板块:永和股份、巨化股份(三代制冷剂产能优势明显)、三美股份、金石资源(萤石资源丰富);(2)需求端有望复苏的轮胎板块:赛轮轮胎(“液体黄金”轮胎产品优势)、森麒麟(海外布局较完善,大尺寸、航空胎产品优势)、玲珑轮胎(国内产能领先,配套市场国内第一);(3)量价有望回升的聚氨酯板块:万华化学。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的风险、原油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新增产能和项目不及预期。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8页
      2023-05-10
    • 医药生物行业2022年报&2023一季报总结:创新+改革,迎接高质量发展新周期

      医药生物行业2022年报&2023一季报总结:创新+改革,迎接高质量发展新周期

      化学制药
        核心结论   生物医药上市公司2022年营收、利润表观增速放缓,细分行业表现分化。上市公司口径以A+H生物医药行业49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2022年收入实现9.7%的增速,其中CXO、疫苗、医疗器械、生命科学上游、ICL、连锁药店、医药电商等细分行业实现20%以上较快增长。中药、化药(仿创、创新)、连锁医院、医药流通等均为个位数增长,较为客观地反映了2022年国内医药行业整体的基本面(集采、谈判、疫情)。   后疫情时代,随着医疗需求释放,行业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从2023Q1收入增速来看,创新药、中药、连锁医院、医药流通、高值耗材、疫苗、血制品均实现环比恢复性增长,IVD、ICL、生命科学上游、CXO、连锁药店等细分行业大幅负增长(2022年疫情受益)或者增速边际放缓。   2023Q2是主动寻找优质企业的重要窗口期。过去三年非正常的宏观环境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出现大幅分化,随着常规诊疗秩序恢复,2023Q2是很好的观察企业能力是否得到提升及提升幅度的窗口期,企业面对政策的战略调整是否有效、组织架构变化和内部改革能否带来效率提升、创新投入成果如何都会在常态化环境下展现出来。   2023年医药板块投资机会更加多元,寻找细分板块、优质公司的超额收益。2023Q2建议关注创新药、医疗器械、中药、医药商业、疫苗等板块优质公司的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创新产品研发失败或进度慢于预期的风险;商业化风险;药品、器械、服务领域监管政策调整风险;全球新冠疫情风险;地缘政治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4页
      2023-05-10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