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5230)

    • 医药行业点评: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积极支持医药研发创新

      医药行业点评: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积极支持医药研发创新

      化学制药
        事件:1月2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该综合改革试点制定整体分为七个部分,共23项政策。其中涉及医药健康相关的政策共3项,涉及新药定价、生物医药前沿科技伦理规则、持续优化药品管理。   《方案》提出23条改革举措,将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赋予浦东新区更大自主权。《方案》从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人才高地建设、政府职能转变、超大城市治理等事关改革开放全局的五个重要方面,明确了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的重点任务、主攻方向和突破路径,为浦东新区引领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机遇。   支持创新药及器械发展,生物医药新产品可参考国际同类药品定价。第三部分,第五项政策明确表示,要构建产业发展生态。建立生物医药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医疗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加强临床科研合作,依照有关规定允许生物医药新产品参照国际同类药品定价,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支持建设符合国际医学伦理和管理运营规则的长三角医用组织库。建立以企业家为主体的重点产业首席制造官制度。制定场景创新计划并面向科技创新企业开放,举办场景驱动的全球技术转化大赛。充分发挥专利导航决策机制作用,鼓励企业开展关键技术专利布局。   建立协同审查机制,构建伦理审查快速通道。第三部分,第六项政策明确表示,要完善开放合作的国际协同创新机制。探索制定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全球重大前沿科技领域伦理规则,建立协同审查机制,构建伦理审查快速通道。深化基础科学研究国际合作,建设世界前沿科学交流中心。依托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开展重大共性科技问题研究。设计和牵头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完善项目决策、运行管理、绩效评价、财政资助等配套机制。推动跨境科技创新合作,支持海外顶尖大学和研究机构在浦东新区设立重大技术前瞻性创新基地,鼓励跨国企业设立研发中心。   构建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持续优化药品管理。第六部分,第十七政策明确表示,建立高品质民生服务供给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持续优化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建设国际医疗服务集聚区,扩大医疗健康服务开放。支持国际医疗机构以合资或者合作方式设立医疗机构。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   投资建议:《方案》表明国家鼓励创新药械企业进行创新研发,推动构建支持创新药械研发、生产、销售、临床应用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我们看好医药政策持续引导支持医药行业发展,建议关注恒瑞医药、科伦博泰、科伦药业、信达生物、康方生物、康诺亚、博瑞医药,微创机器人、微电生理、微创脑科学、心脉医疗,药明康德,药明生物、药明合联、凯莱英、九洲药业、博腾股份等。   风险提示:政策执行风险;政策监管风险;医保控费风险;市场销售风险;研发申报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4-01-25
    • 生物医药Ⅱ行业点评:药监局发布征求意见稿鼓励药品地产化

      生物医药Ⅱ行业点评:药监局发布征求意见稿鼓励药品地产化

      化学制药
        事件:2024年1月24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就《关于优化已在境内上市的境外生产药品转移至境内生产的药品上市注册申请相关事宜的公告》公开征求意见。   点评:   药监局鼓励进口药品地产化,可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早在2021年国家药监局发布的《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办法(试行)》(2021年第8号)第十条就对已在境内上市的境外生产药品转移至境内生产的申请主体和注册申报资料做出了规定,即申报主体应为境内申请人,相关药学、非临床研究和临床研究资料可提交境外生产药品的原注册申报资料。本次征求意见稿对申报主体为境内申请人再次重申,同时指出申报资料还应提交转移至境内生产的相关研究资料。对原研的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转移至境内生产的药品上市注册申请,国家药监局纳入优先审评审批适用范围。本次征求意见稿为对原研进口药品地产化的鼓励。   多省市发布鼓励药品地产化政策。年初以来,多省市已发布了鼓励进口药品地产化的政策。1月4日,湖南对已上市境外生产药品转移至湖南生产的药品,上市注册申请实施创新、快捷、常规“三通道”审批。1月3日,广州市优化已上市境外生产药品转移至境内生产的药品上市注册申请的申报程序,同时持续打造华南生物材料出入境平台,缩短生物材料通关时间。可以看出,药品地产化有望成为行业趋势。   药品地产化可降低生产成本,有望成为未来趋势。2023年医保谈判平均降价幅度61.7%,在此背景之下,先发优势及成本优势是新药商业价值最大化的手段。近年来,国内企业不断自研的同时,license-in优质产品管线也是常见的模式,地产化可实现进口药品成本的大幅降低。因此有效的成本控制对于license-in创新药尤为重要,地产化也将成为未来趋势,相关鼓励政策的出台有望加速这一进程。   投资建议:药品地产化将促进相关企业在国内组建生产线或者委托国内的CDMO公司进行生产,建议关注具有受托生产资质的相关CDMO企业,例如:泓博医药、凯莱英等。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及上市不及预期;行业政策变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01-25
    • 2023年生物医药行业年报业绩前瞻:Q4业绩环比有所改善,建议底部布局医药优质资产

      2023年生物医药行业年报业绩前瞻:Q4业绩环比有所改善,建议底部布局医药优质资产

      化学制药
        我们对A股医药生物行业60家公司2023全年业绩进行了前瞻预测: 预计23Q4大部分公司业绩仍受到行业整顿的短期扰动, 院内秩序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 但短期业绩对股价的影响已经逐步消化, 建议关注2024年业绩逐季度改善情况及行业长期趋势。   2024年医药行业两大投资主线:创新+国际化。 基于我们23年12月发布的24年年度策略《站在新周期起点, 拥抱国际化浪潮》 中对于未来三年医药行情的判断, 我们认为2024年是未来三年医药新周期的起点, 建议关注两类企业, 一类是创新药、 创新医疗器械企业,由于创新药和创新器械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初期, 具有低渗透率、 强定价能力、 患者真正获益的属性, 且是国内医保/商保等支付方大力支持的产品, 因而这类企业是医药行业里成长性最好的资产;第二类是有国际化能力及潜力的公司, 这一波的国际化浪潮不同于第一波CXO等配套产业的全球化, 中国的医药产品将走向全球, 国内医药、 医疗器械企业在未来5-10年有望诞生更多大市值医药公司。   银发经济为医药行业带来增量需求。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60岁以上老年人群体逐渐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消费力量, 24年初国务院发布首个支持银发经济发展专门文件《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 , 充分呼应并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智慧健康养老、 康复辅助器具、 抗衰老、 养老照护服务、 老年病及慢病治疗等产业有望得到国家大力支持, 迎来发展机遇。 建议关注相关产业发展带来的药品及医疗器械行业的增量需求, 特别是具备满足C端居家养老需求、 自费属性的产品, 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4Q1, 看好手术产业链药品及医疗器械需求的弱复苏。 医疗行业整顿虽仍在持续, 但相比23Q3更加聚焦关键少数;从上市公司业绩来看, 23Q3是未来几年医药行业业绩的绝对底部, 行业竞争格局得到进一步优化, 合规龙头企业的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估值层面, 市场年初至今的调整, 错杀了部分基本面优质的成长股, 基于医药行业刚需属性及未来潜在的源源不断的增量需求, 我们建议当前位置加大对于医药行业配置。 短期来看, 手术相关药品及器械公司24H1有望率先走出行业整顿的短期影响, 实现业绩环比加速,建议优先布局。    1月投资组合: A股: 迈瑞医疗、 药明康德、 智飞生物、 金域医学、 春立医疗、 澳华内镜、 百诚医药、 百普赛斯; H股: 科伦博泰生物-B、 康方生物、 康诺亚-B、 爱康医疗。    风险提示: 研发失败风险;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政策超预期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1页
      2024-01-25
    • 医药生物行业2023Q4基金持仓分析

      医药生物行业2023Q4基金持仓分析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司名称仓市2023Q值(亿4持元)仓市2023Q值(亿3持元)持仓化(市亿值元变)二级行业瑞瑞医医药疗258.11243.44241.65207.2316.4636.21医化疗学器制械明尔康眼德科240.2886.56309.80122.59-69.52-36.03医医疗疗服服务务飞仁生堂物78.3260.6640.7467.1137.58-6.45生物中制药品域明医生学物59.8256.06114.7562.61-58.70-2.80医医疗疗服服务务福泰医医药疗53.0447.1247.0944.285.952.84医化疗学器制械TJJT产业45.7536.7712.0045.9233.75-9.15医疗中器药械伦龙药化业成36.6634.7021.4640.3615.20-5.66医化疗学服制务春格高医新药34.2633.5228.8951.78-18.265.37生医物疗制服品务莱仔英癀30.8530.7052.9647.13-22.12-16.43化中学药制阿济阿神胶州29.5128.9929.4127.660.111.33生中物药制品Ⅱ   公司名称4持2023Q仓基金数3持2023Q仓基金数持仓数变基动金二级行业H Z恒迈瑞瑞医医药疗4082823512185764医化疗学器制械H Z药智明飞康生德物24920431579125-66医生疗物服制务品H H人福TJJT医药12710711988198化中学药制Z Z科爱伦尔药眼业科947510080-2514医化疗学服制务H百信济达神生州物69667866-90生生物物制制品品Z Z开长立春医高疗新65655953126医生疗物器制械品H H迈奕威瑞生科物技636334222941医化疗学器制械Z Z恩新华产药业业605945181541医化疗学器制械H H惠同泰仁医堂疗58575961-1-4医疗中器药械Z药福明瑞生股物份55529937-4415医医疗疗服器务械Ⅱ   公司名称市值(亿元)2023Q4持仓市值(亿元)2023Q3持仓持仓市值变化(亿元)智飞生物迈瑞医疗78.3240.7437.58新产业243.4445.75207.2312.0036.2133.75恒瑞医药华大智造258.11241.6516.462023Q4持仓21.542023Q3持仓5.12持仓市值变化16.42公司名称市值(亿元)市值(亿元)(亿元)药明康德药明生物240.28309.80-69.52爱尔眼科56.0686.56114.75122.59-58.70-36.03华润三九凯莱英30.8552.96-22.1228.7347.19-18.46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01-25
    • 医药生物:全面出击,多点开花

      医药生物:全面出击,多点开花

      化学制药
        制药行业出海投资摘要:厚积薄发,全面出击   制药产业出海逻辑   (1)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我们认为中国医药产业经过近20年的长足发展,尤其是以2015年药品注册审评改革为起点,以及2018年港股18A以及A股科创板的开设,为中国制药企业的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而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后组织的药品带量采购,客观上加速了中国制药企业(尤其是传统制药企业)的转型升级力度。在全球制药领域,中国已从量的积累转为质的提升,在同靶点创新药的跟进速度上,已从2000年左右的超过10年间隔提升到目前只有2-3年的间隔,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制药行业有望实现“全球新”的突破。   (2)出海业务和模式愈发多元化:伴随产业阶段的升级,中国制药行业出海的产品类别已从传统的原料药逐步升级到靶向创新药,而在出海模式上,也从原有的大宗业务,到产品授权合作,再到共同开发,股权的深度合作预计也将会有更多的探索,近几年以ADC相关产品的大规模出海(和MNC的BD合作)为代表,我们预计制药产业出海业务未来仍有相当大的空间。   制药出海方向建议关注标的:   (1)重磅潜力品种有望授权或获批:①授权:迪哲医药、恒瑞医药、迈威生物、泽璟制药、荣昌生物、加科思(H)、信达生物(H)、一品红、亚盛医药(H)、诺诚健华、盟科药业、信立泰、益方生物;②获批:康方生物(H)、百利天恒、和誉(H)、科伦博泰生物(H)、艾力斯、甘李药业、贝达药业   (2)已出海业务兑现:百济神州、传奇生物、和黄医药(H)、复宏汉霖(H)、百奥泰、绿叶制药(H)、君实生物   (3)海外销售渠道价值挖掘:亿帆医药、健友股份、科兴制药   (4)海外产品持续引进:云顶新耀(H)、再鼎医药(H)、中国生物制药(H)、三生制药(H)   风险提示:海外政治环境风险、宏观经济环境风险、药物临床研发风险、海外市场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3页
      2024-01-25
    • 家用除味设备/产品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家用除味设备/产品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化学原料
      家用除味设备/产品是一种能够改善室内空气的革命性产品,可以快速去除异味和阻断气溶胶传播,具有消减室内细菌、病毒、PM2.5、PM10和二手烟等主流功能。随着生活水平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智能化需求也有所提高。除甲醛产品成为中国家用除味设备/产品的主流,未来随着公众对于身体健康的愈发重视,除甲避产品还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宠物市场或成为行业新增长点,随着大猫数量的增加以及养宠人士对于清理排泄臭未的重视程度在愈发提高。中国家用除味设备/产品行业规模的扩大主要受消费水平上升和政策驱动行业持续发展的影响
      头豹研究院
      15页
      2024-01-25
    • 医药生物行业简评报告:底部特征显著,精选确定性和拐点型机会

      医药生物行业简评报告:底部特征显著,精选确定性和拐点型机会

      化学制药
        核心观点   估值接近历史底部,风险释放充分,安全边际充足。截至2024年1月23日,申万医药指数PE(ttm)为25.10倍,处于近年来估值底部区域。我们认为,医药行业的估值从2020年以来经历了一个较长的下行周期,核心原因是由于:(1)高估值下由于长期回报率的下降,估值有收敛的内在动力;(2)多个核心细分赛道(严肃医疗场景下的药品/器械/服务、CXO和消费医疗等)的外部政策、经营环境、行业景气度、公司经营周期等均出现一定程度波动。目前阶段,我们认为仿制药/高值耗材存量大品种后在集采后业绩得到出清,创新产品陆续上市后形成新的业绩增长点,院内药品/器械相关公司将迎来新的增长周期;随着海外一级市场投融资率先企稳,海外收入占比高的CXO、生命科学上游试剂/耗材公司业绩有改善预期;宏观经济企稳后带动消费医疗需求复苏;目前医药行业各细分赛道政策、景气度下滑等诸多风险已经得到充分释放,估值安全边际充足,底部特征显著。   重视确定性/拐点型机会。我们仍然维持《医药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寻找确定性和拐点型机会》中的观点,医药行业整体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业绩增长具有确定性和持续性的行业/公司更为稀缺,也有望带来超额收益;另一方面景气度出现边际改善或者有拐点预期的行业/公司在估值/业绩方面均具有向上弹性。重点关注:(1)估值合理,同时业绩具有较强确定性/成长性的公司/细分行业;(2)具有反转预期的公司/细分行业。从确定性角度,我们建议关注步入商业化兑现阶段的创新药、血制品、康复设备龙头等;从景气度出现边际改善或者有拐点预期的角度,我们建议关注龙头CXO、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的生命科学上游试剂/耗材公司和一次性手套行业等(重点公司估值、推荐逻辑详见正文部分)。   风险提示:药品在地方集采和全国集采中降价幅度超预期;政策扰动导致创新药放量速度和峰值低于预期、医疗机构设备采购推迟;全球制药工业产业链分工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一级市场投融资恢复力度不及预期,导致生命科学上游产业链、CXO公司订单和业绩恢复速度低于预期。
      首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4-01-25
    • 医药生物:医药基金持仓占比持续提升,医疗器械仓位增加

      医药生物:医药基金持仓占比持续提升,医疗器械仓位增加

      化学制药
        2023年医药生物公募基金重仓比例持续提升   医药生物公募基金重仓比例从2023Q1的11.37%增加至Q4的14.34%,连续三个季度环比有所提升。2023Q4医药生物基金配置比例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位居第一。同时2023年Q4医药生物涨跌幅位居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5,累计涨幅达0.00%,跑赢沪深300指数7.00pct,跑赢上证综指4.35pct。同时Q4医药生物累计涨跌幅与全年累计跌幅7.05%相比,已有初步止跌态势。   医疗器械和化学制药是增持的主要方向   2023Q4医药生物子行业重仓比例依次为医疗器械(3.64%)、医疗服务(3.36%)、化学制药(3.18%)、生物制品(1.35%)、中药Ⅱ(1.33%)、医药商业(0.40%),加仓幅度依次为医疗器械(+1.13pct)>化学制药(+0.69pct)>生物制品(+0.57pct)>医药商业(+0.05pct),医疗服务和中药有一定程度减配。   四季度医药净流入,1月份有所流出   从北上资金动向角度,2023Q4北上资金净流入医药生物27亿元,其中11月份净流入79亿元,10月及12月分别净流出32亿元和20亿元。从公司维度,2023年Q4北上资金净流入较多的公司依次为迈瑞医疗(28.4亿元)、药明康德(16.8亿元)、智飞生物(14.9亿元),硬科技属性或者平台型公司较易获得北上资金青睐。2024年1月份以来(截至20240124),大盘资金整体仍呈现净流出态势。其中医药净流出19.5亿元。   49家披露业绩预告的公司有10家超Wind一致预期   2024年1月以来,共有49家A股医药公司披露业绩预告(截至20240124),其中净利润实现正增速的公司有36家。净利润下限增速≥100%的公司有14家,100%>增速≥50%的公司有5家,50%>增速≥30%的公司有11家,30%>增速≥0%的公司有6家。10家医药公司披露的净利润超Wind一致预期。   投资建议   2020-2023年医药行业分别经历多次股价调整,经过3年估值消化,2024年有望成为最具有配置性价比的行业之一,我们认为主要有如下原因:医药需求:需求刚性抗周期,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需求结构也在提升;医药供给:早期投资遇冷,产能出清,竞争加速医药产业升级;医药创新:中国创新药持续专利授权引出,标志着中国创新走向全球。悲观情绪和基本面触底,技术创新和出海,医保外市场有望成为新动能。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变动不及预期、海外需求不及预期、研发不及预期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4-01-25
    • 骨科高值耗材:全面集采后,如何看骨科赛道投资机会?

      骨科高值耗材:全面集采后,如何看骨科赛道投资机会?

      医疗服务
        核心观点   老龄化趋势明显,骨科医疗需求刚性。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已经从2012年的9%上升至2022年的15%,文献表明,骨科疾病的发生率与人口年龄成正相关,我国老年人口基数近年来不断扩大,且人口预期寿命也处于持续增长状态当中,骨科疾病高危人群的潜在数量呈上升趋势,相应的骨科医疗需求刚性,市场需求稳定增加。   全面集采后竞争格局重塑,国产化大幅提升。骨科领域已基本实现全面集采,从三大子板块看,关节/脊柱/创伤集采前市场规模分别为   99/132/92亿元,集采后市场规模分别为73/59/55亿元,集采后国产化率分别为40-80%/80%/90%。国产头部企业市占率提升明显,其中关节领域爱康医疗陶对聚以及合金聚市占率第一,分别为17%/20%、陶对陶春立医疗第二,为19%。脊柱领域威高骨科排名第一,为12%。创伤领域(河南联盟)大博医疗第一,为14%。   集采复盘:量价预期匹配业绩兑现度是影响股价的关键因素。以关节为例,21年6月21日关节国采发文,规则较冠脉支架更为温和,次日骨科   关节公司上涨30%+。7-8月爱康发布业绩预减公告,7-8月跌幅约40%,相对医药指数超跌24%,9月14日集采结果文件落地,国产份额提升,龙头受益,爱康涨幅20%。21.10-22.3消化集采影响,股价超跌30%。22.4-23.4,股价翻倍,集采正式落地开始执行,以价换量逻辑开始兑现   叠加疫情放开后,手术量恢复预期。2023.5-8:集采执行第二年,受消化渠道库存,叠加7月医疗反腐情绪影响。股价超跌35%。23.9集采满一年后影响基本消除,股价反弹30%。   三大驱动力:渗透率提升、非集采产品占比提升、出海。1)我国老龄化趋势严重导致骨科疾病发病率高,与国外相比,我国骨科植入手术渗透率低(以膝关节置换最为突出,美国膝关节置换渗透率为258.7例/十万人,中国为13.5例/十万人),由此预期骨科手术渗透率有望快速增长(我国髋关节置换手术12-19年CAGR为19%,膝关节置换手术(不包含单髁关节置换)CAGR为32%)。2)关节领域目前仍有翻修产品等   高附加值产品尚未进入集采范围。未来此类产品对企业收入贡献有望持续扩大。而产品质量及产品线丰富度决定了企业在非集采市场的长期竞争力。我们认为国产龙头企业凭借其较强的研发、生产、供应链完整性能力以及出色的品牌影响力在高附加值产品的竞争中有望持续缩小与外资企业差距。3)因骨科手术术式相对其他高端临床术式已经发展较为成熟,且外资龙头企业骨科业务增速已经持续多年个位数增长,目前已并非其核心业务板块,从2019年数据看,南美洲等地区关节手术渗透率与欧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10倍左右差距,未来增长潜力大,我们认为国内企业有望凭借产品性价比优势在渗透率较低地区实现出海放量。   相关标的:春立医疗、爱康医疗、威高骨科、大博医疗、三友医疗、凯利泰、奥精医疗等。   风险提示:业绩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格局恶化的风险、行业景气度下降的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7页
      2024-01-24
    • 医药行业周报:医疗机构用药数量持续解限,关注银发经济政策下的长期医疗需求

      医药行业周报:医疗机构用药数量持续解限,关注银发经济政策下的长期医疗需求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