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4257)

    • 2023年中国骨科植入耗材行业概览

      2023年中国骨科植入耗材行业概览

      医疗器械
        骨科疾病发病率与年龄高度相关,老龄化加剧将导致骨科发病人数增加;骨科植入耗材指用于骨科治疗的、通过手术植入人体内并用作取代或辅助治疗骨科疾病的医疗器械;近年来骨科植入耗材集采持续深化,产品平均降幅达73%-89%;由于集采前经销渠道留有较大利润空间,集采导致的终端价下降对出厂价的压缩幅度较小,头部厂家有望通过集采提升自身市场份额。整体来看,老龄化下骨科植入耗材市场持续增长。未来随着集采推动,以及随着行业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有望进一步释放产品需求。本报告为中国骨科植入耗材行业分析报告,主要涉及中国骨科植入耗材行业定义和分类、产业链、市场状况以及行业的创新与变革等方面。   中国骨科植入器械行业综述   骨科疾病发病率与年龄高度相关,老龄化加剧将导致骨科发病人数增加。2017年-2022年中国骨科植入器械市场规模CAGR为13.5%,2022年市场规模386.9亿元,整体来看行业增长较为平稳。从细分来看,关节类为骨科植入耗材中占比最高的领域,运动医学领域2022年市场规模为41.2亿元,同比增长28.7%,为增速最快的领域。   中国骨科植入器械行业产业链情况   从产业链来看,上游原材料医用钛材逐步实现进口替代,其他核心原材料如钴、合金、医用陶瓷及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等仍依赖进口,中游参与企业众多,行业竞争分散;下游骨科医院数量呈现回升趋势,骨科医疗服务需求稳定增长有望带动骨科植入耗材市场扩容。   中国骨科植入器械行业市场状况   骨科植入耗材集采持续深化,由于集采前经销渠道留有较大利润空间,集采导致的终端价下降对出厂价的压缩幅度较小。在集采下,头部企业能通过集采报量凭借渠道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国内骨科植入物带量采购加速了整个行业的快速整合,也推动了更多的国产企业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此外,国产龙头通过并购/战略合作/产品引进多种方式快速实现业务拓展,扩张业务边界,稳固行业地位。   中国骨科植入器械行业的创新与变革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下,企业需寻求突破来保持自身的竞争力,研发或使用新的植入物材料成为企业间的共识,可降解材料为未来趋势;新技术方面,3D打印技术为骨科植入耗材的设计和加工带来全新技术手段。各龙头企业积极布局新技术及新材料等领域,塑造核心竞争力,蓄力渗透高端市场。
      头豹研究院
      26页
      2023-12-08
    • 医药生物行业月度报告:第九批国采结果公布,建议关注药品、零售药店

      医药生物行业月度报告:第九批国采结果公布,建议关注药品、零售药店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市场回顾:2023年11月,医药生物(申万)板块涨幅为4.21%,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6位,跑赢上证综指、深证成指、沪深300、创业板指5.19、5.20、5.40、6.14个百分点。截止2023年12月4日,医药生物板块PE(TTM,整体法)均值为28.55倍,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7位,位于自2012年以来后20.90%分位数。   政策风险减弱+国际化成效显现+竞争格局优化,建议重点关注药品领域的投资机会。2023年11月16日,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公布第九批国采中选结果。本次国采共有41种药品采购成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8.00%。2023年11月8日,FDA批准武田从和黄医药引进的呋喹替尼上市,用于治疗经治转移性结直肠癌。国产仿制药、创新药相继获得国际大药企、美国FDA的认可,表明我国药品行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同时也打开了我国药品行业的成长空间。综合来看,我们认为:国内药品面临的政策风险在减弱,创新成效、国际化成效正逐步显现;审批政策趋严以及医药投融资下滑影响下,药品行业竞争格局呈现改善。因此,我们建议重点关注药品领域的投资机会。   处方外流有望加快,头部零售药店有望受益。2023年11月,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召开2023年全省医疗保障系统重点工作推进会,将“全面推广电子处方流转全流程便民服务应用”列入年度重点工作目标。同月,重庆市医保局发布《关于做好医保电子处方流转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了定点医药机构接入医保电子处方流转平台流程、医保电子处方药品范围、医保电子处方开具及流转原则、医保电子处方结算流程。总的来看,伴随着处方流转平台建设完成、处方流转及医保结算制度不断完善、门诊统筹逐渐落地等,我们认为院内处方外流有望加快,经营合规、管理及服务能力强、规模优势明显的头部零售药店有望受益。   风险提示:耗材、药品价格降幅超预期风险;创新药研发失败风险;行业政策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等。
      财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2页
      2023-12-07
    • 地产链化工品追踪系列报告(2023-11):政策持续刺激,多产品价格同环比增长

      地产链化工品追踪系列报告(2023-11):政策持续刺激,多产品价格同环比增长

      化学原料
        本期内容提要:   房地产行业作为化工重要的终端下游,承载着较大的消费体量,本报告旨在追踪地产链上游化工产品月度变化情况,寻找产业链投资机会。   下游地产行业方面:   国房景气指数和化工产品价格存在一定相关性。2023年10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93.40,同比下降1.26点,环比下降0.03点;2023年11月,中国化工产品价格指数(CCPI)均值为4717.73,同比下降3.21%,环比下降1.00%。   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持续下降,销售金额累计同比下降。2023年10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下降0.08%,其中住宅下降0.07%,办公楼下降0.13%,商业营业用房下降0.15%;商品房销售额累计同比下降0.05%,其中住宅下降0.04%,办公楼下降0.17%,商业营业用房下降0.13%。   国有六大行联袂助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12月4日,中国银行、邮储银行相继发布消息称,近期与多家房地产企业进行交流,共商新形势下房地产行业银企合作新思路,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至此,国有六大行均与房地产企业开展交流或座谈。(来自证券日报、中国经济网)   上游化工产品方面:   (1)玻璃产业链:2023年11月,浮法平板玻璃月均价为2017.30元/吨,环比增长1.05%,同比增长25.21%;2023年11月,重质纯碱均价为2447.09元/吨,环比下降17.24%,同比下降10.33%;轻质纯碱均价为2219.55元/吨,环比下降16.06%,同比下降16.22%;纯碱期货结算价为2312.14元/吨,环比下降1.33%,同比下降13.57%。   (2)水泥产业链:2023年11月,水泥价格指数为110.92,环比增长3.45%,同比下降27.91%;减水剂月均价为3852.27元/吨,环比下降1.89%,同比下降2.64%;聚羧酸减水剂单体TPEG月均价为7201.67元/吨,环比下降3.33%,同比下降8.26%。   (3)涂料产业链:2023年11月,钛白粉月均价格为16436.00元/吨,环比下降1.97%,同比增长8.97%。   (4)保温材料产业链:2023年11月,纯MDI价格为21681.82元/吨,环比增长6.17%,同比增长16.00%;聚合MDI价格为15886.36元/吨,环比增长2.08%,同比增长13.24%。   (5)家居产业链:2023年10月,TDI价格为18334.21元/吨,环比增长2.23%,同比下降24.69%。   (6)家居产业链:2023年11月,TDI价格为16868.18元/吨,环比下降8.00%,同比下降8.70%。   (7)型材管材产业链:2023年11月,聚乙烯价格为8064.77元/吨,环比增长0.09%,同比增长2.94%;聚丙烯粉料价格为7365.86元/吨,环比下降0.06%,同比下降3.78%;聚丙烯粒料价格为7622.86元/吨,环比下降2.88%,同比下降3.69%;PVC电石法价格为5646.73元/吨,环比下降1.52%,同比下降2.08%;PVC乙烯法价格为6159.36元/吨,环比下降0.15%,同比下降0.29%。   (8)胶粘剂产业链:2023年11月,DMC价格为14572.73元/吨,环比下降0.11%,同比下降17.75%;PVA价格为10601.45元/吨,环比下降14.97%,同比下降24.40%。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不景气导致需求下降的风险;行业周期下原材料成本增长或产品价格下降的风险;经济扩张政策不及预期的风险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6页
      2023-12-07
    • 中药专题研究系列一:中药有效防治多种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行业景气度提升

      中药专题研究系列一:中药有效防治多种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行业景气度提升

      中药
        感冒和流感病毒交替,2023前三季度中药行业增速稳健   2023Q1-Q3,中药行业(申万二级)实现营业收入2811.49亿元,同比增长9.57%;实现归母净利润328.73亿元,同比增长36.50%。2023Q3,中药行业实现营业收入849.14亿元,同比增长0.53%;实现归母净利润84.03亿元,同比增长16.94%。2023Q1-Q3行业增速上升明显,主要是由于上半年感冒、流感病毒交替,市民购入感冒、止咳类药品,同时,现如今身体保养问题愈发得到重视,消费者购买中药型保健品。2023Q3,由于原材料中药材价格较高的影响,三季度行业增速放缓。   国家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推动中药行业长期发展   2022年3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中医药产业和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中医药文化大力弘扬,中医药开放发展积极推进,中医药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等目标。   中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带动医药商品需求增长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64亿人,人口老龄化程度达到18.70%。社会经济发展及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将带动医药商品需求增长,大健康产业市场将进一步扩张。   OTC不受集采影响,具有消费属性,表现稳健   OTC销售渠道多为零售药店,除对应病症患者外,销售群体还包括保健人群,有利于产品销售规模的增长,扩大企业市场份额,OTC中成药生产公司不受集采影响,一定程度上拥有定价权,战略发展规划相对自由。   投资建议   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重大疾病和新发传染病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建议关注:华润三九、达仁堂、康缘药业、太极集团、同仁堂。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药品质量风险;政策变动风险;经济复苏低于预期风险。
      河北源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6页
      2023-12-07
    • 化工行业2024年年度策略报告:重视成长确定性机会,探寻景气向上板块

      化工行业2024年年度策略报告:重视成长确定性机会,探寻景气向上板块

      化学原料
        核心观点   2023年复盘:需求不振致主动去库,化工行业盈利承压下游需求不振致行业主动去库存,化工行业盈利承压。前三季度,基础化工、石油化工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5.3%、15.7%。分季度来看,Q3基础化工、石油化工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27.5%、168.7%,环比增长0.5%、35.2%。我们认为,当前化工行业盈利基本完成筑底。   2024年观点:内外需修复有望开启,把握行业结构性机会市场预期,2024年油价重心有所抬升。我们认为,2024年油价重心或稍有回落,成本端将不再是左右行业盈利的关键;在内外需修复共振、主动补库存行情下,2024年化工整体景气度有望上行,存在结构性行情;建议重点把握成长确定性机会,以及关注供需边际变化下的景气上行机会。   重视成长确定性机会,把握强α属性标的1)传统龙头规模扩张,成长确定性强。乙烷、煤路线成本比较优势凸显,布局非石油路线核心资产;钾肥、疆煤等资源型企业持续放量,看好量能驱动下的业绩弹性;“双碳”目标下化工行业供给约束增强,龙头白马产能扩张打开新一轮成长空间。推荐宝丰能源、卫星化学、亚钾国际、广汇能源、万华化学、华鲁恒升等。2)技术破垄断下,芳纶、PI、成核剂国产替代正当时。涂覆隔膜驱动新需求,芳纶龙头企业成长可期;高性能PI薄膜海外高度垄断,国产替代进程正提速;成核剂需求稳步增长,行业龙头引领国产替代。推荐泰和新材、瑞华泰、呈和科技等。3)自主技术驱动发展机遇,看好废塑料裂解蓝海市场,推荐惠城环保。   关注供需边际变化,探寻景气向上板块1)化纤:我国纺服内需已高于疫情前水平,2024年外需有望边际改善;目前化纤行业基本处在盈利底部,需求驱动下盈利改善弹性较大。推荐新凤鸣、桐昆股份等。2)轮胎:国产头部品牌居第三梯队,产销和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向上拓展空间广阔;主要原材料价格和海运费较历史高点回落,成本压力释放,盈利能力有望维持较高水平。推荐赛轮轮胎、森麒麟、玲珑轮胎等。3)氟化工:HFCs配额管理方案将于2024年正式实施,供需改善下行业景气将修复上行;含氟高分子材料有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释放成长动能。推荐巨化股份、永和股份、三美股份等。   风险提示原料价格大幅上涨的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项目达产不及预期的风险,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的风险等。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3页
      2023-12-07
    • 创新药专题:痛风千万患者大市场,有望诞生大单品

      创新药专题:痛风千万患者大市场,有望诞生大单品

      医药商业
        痛风患病人数众多,全球抗痛风药市场超35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受集采影响约20亿元   从患者人数看:中国高尿酸血症患病人数从2015年的1.3亿增长到2019年的1.6亿,复合年增长率为5.4%。痛风患病人数从2015年的2390万增长到2019年的3200万,复合年增长率为7.5%。   从市场规模看:全球抗痛风药市场规模超35亿美元,中国抗痛风药市场规模受集采影响2021年缩小至约20亿元。   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是目前痛风主要用药,现有药物存在安全性风险   指南推荐:中美指南推荐较为一致,急性期推荐抗炎症药物(NSAIDs、秋水仙碱),复发/慢性期推荐XO抑制剂(别嘌醇、非布司他)或URAT1抑制剂(苯溴马隆)等。   市场份额:2021年全球市场非布司他、培戈洛酶和别嘌醇是全球抗痛风药市场销售占比最高的三大品种,占比分别为33%,25%和17%。根据米内网数据,2021年非布司他片和苯溴马隆片是中国抗痛风药市场销售占比合计超过70%。   URAT1、XO等靶点和新型抗炎症治疗研发如火如荼,安全性是核心考量   研发进度:URAT1是研发热度最高的抗痛风药物靶点,恒瑞医药、璎黎药业、信诺维、一品红、益方生物、海创药业、新元素医药、先声药业等处于第一梯队;信达生物新型XO抑制剂海外MRCT三期进行中。   临床数据:目前二期临床数据显示,一品红、新元素医药、益方生物降尿酸临床数据优异,且一品红具备溶解痛风石的潜力。信达生物新型XO抑制剂降尿酸效果也显著优于非布司他。安全性方面,二期试验上述产品均表现良好,关注更长时间、更大样本量的安全性数据。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竞争加剧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0页
      2023-12-07
    • 2023年中国医用低温存储设备行业概览

      2023年中国医用低温存储设备行业概览

      医疗器械
        中国医疗低温存储设备行业市场规模近年来呈波动增长趋势,2017-2022年,医疗低温存储设备市场规模由30.6亿元增长到67.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7.2%。预计,2022-2027年,医疗低温存储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92.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3.2%。受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生物样本库建设、体外检测及生物医药市场持续增长等因素影响,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生物药及体外诊断需求共振,带动存储设备放量   生物药及体外诊断试剂对温度敏感,是行业主要应用场景之一,其需求扩增将驱动医疗低温存储行业发展。2017年至2020年,中国生物药市场规模由2,185亿元增长至3,87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1.0%;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由568亿元增长至1,04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2.5%   国产龙头企业自主研发掌握超低温制冷核心技术,打破外企垄断   医疗低温存储产品有突出技术壁垒,产品管理类别集中在第二类,本土企业海尔生物、中科美菱建立起较全面的产品管线,同类设备的总体性能和关键性能参数相当,产品质量差距缩小,逐步实现市场的国产替代   前瞻性生物样本库建设逐步推进   中国目前已建立各类生物样本库超过200个,多数依托医院、学校和科研机构而设。以中华骨髓库为例,截至2022年3月末共入库样品超300万份。估算中国目前总生物样本量不超过5,000万份,人均样本数不足0.04份。   未来随着生物安全逐步受到重视,储存生物样本数有望大规模增加,直接带动相关医疗低温存储设备放量
      头豹研究院
      20页
      2023-12-07
    • 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呼吸道感染盛行,检测试剂企业迎产业机遇

      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呼吸道感染盛行,检测试剂企业迎产业机遇

      化学制药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在多地爆发,我国叠加流行   流行性感冒:1)国内正值暴发期:2023年7月南方省份流感检测阳率开始上升,北方省份的数值于同年10月上涨,至今仍保持上升趋势。2)欧洲处于底部区域:2023年第47周流感检测阳率为4%,仍低于10%的流行阈值。3)美国阳率抬头:2023年第47周,美国哨点临床实验室流感检测阳率6.2%,呈持续上升趋势。   支原体肺炎:1)欧亚暴发流行:2023.4-2023.9的检测阳率实现同比数倍上升。2)国内已过峰值,呈现下降趋势:以北京为例,其每年8-12月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高发期,一般在11月达到高峰;南方地区流行时间一般较早。   RSV感染:1)欧洲正值上升期,达峰还需时间;美国已近峰值。2)我国今冬明春或迎RSV病毒流行。   检测试剂有望贡献较高销售额,相关企业或受益   国内方面:截至2023年11月30日,我国已批流感检测试剂盒98项、肺炎支原体检测试剂112项、RSV检测试剂38项,其中达安基因/万孚生物/安图生物、丽珠医药/安图生物/亚辉龙、英诺特/安图生物分别在上述3类检测试剂中获得数量较多的注册证。   海外方面:之江生物、英诺特、仁度生物、亚辉龙、新产业、万孚生物、华大基因、诺唯赞等厂家已有多项产品获得CE认证。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联合检测产品以及抗原自测产品,相关企业包括万孚生物、安图生物、圣湘生物、英诺特、新产业、亚辉龙、诺唯赞等。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销售情况不及预期的风险;竞争加剧风险;产能不足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2页
      2023-12-07
    • 医疗器械行业点评:甘肃甲功化学发光试剂带量采购规则出炉,集采规则进一步完善

      医疗器械行业点评:甘肃甲功化学发光试剂带量采购规则出炉,集采规则进一步完善

      医疗器械
        投资要点:   事件: 近日,甘肃省医保局发布《2023 年甘肃省体外诊断试剂(甲状腺激素检测试剂)集中带量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 , 面向省内所有公立医疗机构, 拟对单品种液体甲状腺功能检测试剂(化学发光法)进行省内集采,采购周期为 2 年。   引入经济技术标评分, 竞价规则持续优化。产品竞价得分由价格得分和经济技术表评分共同构成:( 1)价格得分=(企业综合降幅/基准降幅) *40,基准降幅为最高综合降幅,价格得分整体占比 40%;( 2)经济技术标评分由企业网采情况、供应能力、企业认证体系及安全性评价三部分构成,占比 60%, 企业此前网采金额越高、二甲以上公立医院客户数越多、配套供应能力越强、通过认证评价体系越多、安全性越高,则得分越高。整体而言,此次竞价并非单一寻求降价,而是对产品价格、市场份额、配套能力、产品质量进行综合考量, 此背景下行业龙头优势明显。   设置议价拟中选规则, 稳定企业中选预期。 此次集采中选规则有较大程度创新, 提供竞价中选与议价中选两种方式,企业可自由选择中选方式,给予企业更高自由度,增大中选概率,稳定中选预期:( 1)拟中选规则一: 企业可按照竞价得分高低排序,按照有效申报企业数的50%确定拟中选企业;( 2)拟中选规则二: 竞价排名若未入选, 可选择与专家组进行竞争性议价, 专家组同意即可中选, 议价可进行三轮,给予企业充分沟通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考虑临床习惯, 分量规则给予医疗机构更大自主权。 医疗机构报送需求的企业全中选,对应意向采购量为首年协议采购量;企业部分中选,对应的意向采购量分配至其他中选企业;企业未中选,由医疗机构在中选企业中自行选择。 本次集采充分尊重和考虑临床对试剂的使用习惯,稳定临床的使用习惯, 医疗机构可自由选择剩余量分配,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投资建议: 甘肃省甲状腺检测试剂(化学发光法)集采规则相较此前有较大创新, 在价格因素的基础上,引入经济技术标评分,对产品市场份额、配套能力、产品质量进行综合考量,竞价与议价两种中选方式,给予企业多种选择,稳定企业中选预期,同时充分尊重临床意愿,医疗机构获得更大自主选择权,确保临床使用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国产品牌有望凭借优秀的配套服务能力、本土供应链优势在竞争中扩大市场份额,加速实现进口替代,并实现集中度提升, 建议关注国产化学发光龙头企业迈瑞医学、新产业、安图生物等。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集采政策变化等
      财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12-07
    • 3D打印之非金属材料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3D打印之非金属材料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化学原料
        东华大学金融学专业江鹂锋于2023年7月编写。3D打印之非金属材料是指使用3D打印技术所需的非金属生产原材料,属于3D打印技术的材料之一。按照材料种类可将非金属3D打印材料细分为有机高分子材料(光敏树脂、蜡材等)和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等)。与金属材料相比,非金属材料具有更稳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在制造过程中具有更高的精度和细节表现能力,可用于制作更加复杂和精细的产品,其应用领域广泛,包括航空航天、汽车、医疗器械、工业零部件等。2022年中国3D打印材料行业规模达到45.05亿元,其中非金属3D打印材料占比达到60.7%,预计到2027年,中国3D打印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183.14亿元人民币,金属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81.5亿元。非金属3D打印材料的原材料仍然依赖进口,但非金属材料研发已经完成国产化。中国3D打印之非金属材料行业经历了萌芽期和启动期,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整体特征表现为新兴原材料增加,下游需求旺盛,政策扶持力度大,投融资规模稳步增长等。随着鼓励、指导性政策的出台,中国3D打印之非金属材料行业将完成产业升级,成为智能制造的重要一环。   3D打印之非金属材料是指使用3D打印技术所需的非金属生产原材料,属于3D打印技术的材料之一。按照材料种类可细分为有机高分子材料(光敏树脂、蜡材等)和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等)。与金属材料相比,非金属材料具有更稳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在制造过程中具有更高的精度和细节表现能力,可用于制作更加复杂和精细的的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疗、工业制造等领域。
      头豹研究院
      20页
      2023-12-07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