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3658)

    • AI行业跟踪报告第30期:AMDGPU加速成长,建议关注通富微电和奥士康

      AI行业跟踪报告第30期:AMDGPU加速成长,建议关注通富微电和奥士康

    • 中国健康管理行业研究报告:迎风而上 潮涌未来

      中国健康管理行业研究报告:迎风而上 潮涌未来

      医疗服务
        概念剖析:健康管理是指对健康人群/患者健康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估,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控制疾病发生、发展,保持健康状态的行为。其核心价值在于将健康维护的重点从治疗和康复向疾病的预防前移。   全球样本   健康管理模式:美国最先提出健康管理概念,各个国家的发展模式各有特色。   市场主导-美国:鱼大水大,市场主导促进多方合作共赢,管理式医疗稳步发展;   政府主导-英国:福利型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的一线守门人;   混合发展-德日:法定健康险与商业健康险双元并立,以法定保险为主,具有强制性。   中国发展   市场规模:健康管理市场需求不断增加,2028年行业规模将突破30000亿元。   商业模式:分为院内与院外两大场景,各形态不断融合。   院内健康管理:体检为主,检后就医服务为辅,设备先进,专业水平高;   院外-体检+健康管理:提供个性化体检服务,适应连锁化、产业化布局;   院外-互联网医疗+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线上化综合化,慢病管理值得重点关注;·院外-保险+健康管理:整合保险与健康服务,实现风险管理与健康促进双赢;·院外-检测+健康管理:聚焦于早筛早评估,主动与健康管理、保险等业态融合;   院外-养老+健康管理:智能化支撑,“养、护、健、医”一体化成为发展趋势。   趋势展望   用户扩容:用户增长从自然发展转向有序扩容,探索市场竞争新格局。   服务拓展:多元化、标准化、融合化引领健康管理服务成熟度提升。   厂商布局:随着行业持续繁荣发展,厂商商业化发展路径将逐渐清晰。   模式出海:健康管理生态加速融通,成熟模式或将开拓国际新市场。
      艾瑞股份
      49页
      2024-03-08
    • 华创医药投资观点、研究专题周周谈第67期:海外CXO2023财报总结

      华创医药投资观点、研究专题周周谈第67期:海外CXO2023财报总结

    • 2023年中国溶栓药行业概览

      2023年中国溶栓药行业概览

      化学制药
        溶栓药通过激活纤溶酶系统来进行血栓溶解,主要用于治疗心肌梗死、脑卒中以及其他血栓性疾病。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保健意识的提升,心脑血管栓塞疾病逐渐引起人们重视,近年中国也产出自主研发溶栓药物,主要针对心肌梗死和急性缺血性心肌梗死。2018至2022年间,行业规模保持在相对稳定水平,而后国产溶栓药被列入临床急需易短缺名单导致价格小幅上涨,市场规模也随之扩大。当下国家重点关注心脑血管栓塞的急救场景,溶栓药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特异性溶栓药仍依靠进口,国产品牌以一代溶栓药为主   目前,一代溶栓药为国产品牌主要生产领域,其中尿激酶产品占绝大多数。此外,国产三代溶栓药仅有昂德药业生产的“瑞通立”和爱德药业生产的“派通欣”两种品类。由此可见中国溶栓药行业的特异性药物仍需依靠进口。   心脑血管栓塞“黄金抢救时间”短,溶栓药使用机会大小取决于是否及时送诊   心血管和脑血管栓塞多见于45至70岁人群,大部分为急性发病,一旦发生,病情恶化极其快速,心脑血管栓塞患者需在3至4.5小时内被送诊并进行溶栓,否则大概率导致半身不遂的后遗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溶栓药产品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及时将患者送诊。   本土品牌仍主攻尿激酶产品,海外厂商已广泛生产特异性溶栓药物   第一代溶栓药物尿激酶1951年从尿液中分离出,并被海外厂商用来生产溶栓药,直到1990年尿激酶才首次被国内厂商应用在溶栓药生产中。现在,国内厂商主要产品仍为注射用尿激酶,而在世界范围内阿替普酶、替奈普酶等特异性溶栓药于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参与到制药过程中,相比来讲中国溶栓药行业技术迭代相对缓慢。
      头豹研究院
      25页
      2024-03-08
    • 氟化工行业深度系列(一):萤石价值中枢提升,制冷剂开启景气周期

      氟化工行业深度系列(一):萤石价值中枢提升,制冷剂开启景气周期

      化学原料
        氟化工按照产业链可划分为萤石、制冷剂、含氟聚合物和含氟精细化学品等环节。从价值分配来看,各环节盈利能力呈现出“微笑曲线”分布。氟化工产业链存在长期的投资逻辑。萤石行业格局重塑,且存供需失衡可能;制冷剂供给格局改善,中长期逻辑有望强化;含氟聚合物的高端化发展是必由之路;氟化液附加值极高,是氟化工产业链中的蓝海市场。   萤石龙头技术创新或重塑行业格局   我国萤石资源开采过度,储采比远低于全球均值,且小矿居多,每年皆有新增退出产能。资源有限叠加安全环保趋严,萤石供给扩张相对受限。伴生萤石矿的高值利用是我国萤石产业的难点,而以金石资源为代表的龙头凭借技术创新撬动伴生矿资源,有望重塑萤石格局,话语权将不断抬升。   萤石供需存失衡可能,价值中枢有望不断攀升   新能源快速发展下,萤石供需平衡存在失衡风险。根据我们的测算,2025/2030年我国萤石需求量有望达到657/851万吨,较2022年增长19%/55%。萤石供需缺口有望呈现持续扩大态势,价格中枢有望不断攀升。   制冷剂短中长期格局向好,R32供需或最为紧张   三代制冷剂配额落地后,行业中短期盈利改善,龙头集中度较二代进一步提高;2025年二代制冷剂退出较多,行业格局长期有望持续向好。根据我们的测算,2023-2027年国内制冷剂需求的年复合增长率为4%,而细分品种中,随着R32在维修市场的渗透率不断提高,供需可能最为紧张。   制冷剂价格弹性值得期待,龙头市值仍有空间   三代制冷剂的提前渗透或压制了上一轮二代的上涨空间。考虑到中短期四代制冷剂暂不构成替代威胁,叠加3月旺季的到来,以及长期二代制冷剂的退出等因素,三代制冷剂的价格弹性值得期待。相关公司目前估值合理偏高,但随着制冷剂价格上涨价差扩大,估值正在快速消化,行业长期逻辑仍存,且根据我们的测算,合理市值仍具备一定上涨空间。   投资建议:看好供给格局优化下的行业机遇   我们看好国内氟化工产业的投资价值,认为产业链多个环节存在各自的机遇,拥有长期的投资逻辑。萤石资源稀缺,下游需求带动下存在供需失衡的风险,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或重塑行业格局;三代制冷剂配额落地,行业迎来复苏拐点后,景气长周期仍可期待,相关公司或具备较大的盈利弹性。金石资源是我国萤石行业龙头,以技术撬动资源是公司核心竞争力;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昊华科技、永和股份拥有较大的三代制冷剂配额。   风险提示:下游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风险;政策变化风险;行业需求测算偏差风险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2页
      2024-03-07
    • 医疗器械行业月度点评:人工关节集采续约1号文发布,机制进一步完善

      医疗器械行业月度点评:人工关节集采续约1号文发布,机制进一步完善

      医疗器械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上周医药生物(申万)板块涨幅为12.25%,在申万32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1位,医疗器械(申万)板块涨幅为11.42%,在6个申万医药二级子行业中排名第5位,跑输医药生物(申万)0.83百分点,跑输沪深300指数0.72百分点。截止2024年3月5日,医疗器械板块PE均值为30.66倍,在医药生物6个二级行业中排名第1,相对申万医药生物行业的平均估值溢价20.26%,相较于沪深300、全部A股溢价195.68%、136.01%。   人工关节集采续约1号文发布,机制进一步完善。2月23日,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协议期满接续采购公告(第1号)》。相较人工关节初次集采,此次集采续约设置保底规则,在保证公平竞争、保持竞争强度、去除虚高价格空间前提下,基于首轮集采中选价并适当考虑首轮集采时不同产品系统类别竞争强度差异,促进更多价格低于一定水平的企业中选,增强预期稳定性,不受拟中选规则一中入围企业数量的限制,有利于院内产品的供给稳定,满足临床各类需求;但采购量分配仍倾向于中选排名靠前(即报价较低)的企业,且低价企业分配量占医疗机构协议采购量比例更高,。分配剩余量时,医疗机构虽有一定自主权,但原则上将对中选顺位靠前的企业予以倾斜,对中选顺位靠后的企业适当约束。   投资建议:集采规则趋于成熟,我们认为具备临床价值的创新产品可在集采下快速放量,国产品牌有望凭借供应链优势、性价比与本土临床创新在竞争中扩大市场份额,加速实现进口替代,并实现集中度提升,我们看好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与出海能力的医疗器械研发平台化厂家,如迈瑞医疗、心脉医疗、开立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等;同时在全民健康意识增强、人均收入持续增多背景下,我们关注疫情后期消费产品的需求复苏,建议关注受益于集采和国产替代的眼科器械创新型企业爱博医疗、家用器械企业鱼跃医疗等。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集采政策变化,政策力度不及预期等。
      财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4-03-07
    • 银行业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例会要点解读:首提银行资产负债表健康性

      银行业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例会要点解读:首提银行资产负债表健康性

    • 医药行业2024年3月投资月报:看好创新药、医疗器械、医药高股息公司

      医药行业2024年3月投资月报:看好创新药、医疗器械、医药高股息公司

      化学制药
        行情回顾:2023年全年,申万医药指数下跌7.1%,跑赢沪深300指数4.3%,2023年医药行业涨跌幅排名第16。2024年2月申万医药指数上涨10.5%,跑赢沪深300指数1.15%,月初以来行业涨跌幅排名第9。2023年全年,血制品累计涨幅21%,系全年涨幅最大的子行业。2024年2月,疫苗板块涨幅最大(16.9%),线下药店涨幅最小(5.3%)。   看好创新药、医疗器械、医药高股息公司。创新药板块:1)Q2进入研发催化密集披露期。2024年预计仍将有超20个国产创新药有望获批上市。由于AACR、ASCO等重要学术会议在Q2召开,Q2将进入研发催化剂的密集披露期。2)GLP-1海外销售持续超预期。3)创新药出海利好不断。4)美债利率见顶。医疗器械板块:看好老龄化院内刚需、器械出海、自主可控/创新器械、AI医疗主题。近期人工关节续标公告(第1号)出台,本次关节续标政策有望倾斜首次中标履约情况较好企业,中选企业新产品也可参与中标挂网,国产龙头企业有望受益,续标落地后关节国产化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医药高股息公司:高股息资产,具有分红高、现金流充沛、估值低、经营稳定等特点。建议从两个维度“高股息+高增长”、“高股息+央国企”关注优质标的。重申2024年年度策略,在海外宏观降息预期下,叠加政策、估值、基本面三个维度,我们判断,医药板块仍有结构性机会。1)创新+出海仍是我们延续看好的思路。2)医疗反腐后,关注院内医疗刚性需求。3)关注“低估值+业绩反转”个股。此外,我们判断,今年减肥药和AI医疗仍有主题投资性机会。   2024年3月组合推荐:   本月推荐组合:长春高新(000661)、泽璟制药(688266)、心脉医疗(688016)、和黄医药(0013)、爱康医疗(1789)、贝达药业(300558)、济川药业(600566)、上海医药(601607)、山东药玻(600529)。   本月港股组合:康方生物(9926)、科伦博泰生物-B(6990)、赛生药业(6600)、康诺亚-B(2162)、信达生物(1801)、基石药业-B(2616)、瑞尔集团(6639)、诺辉健康(6606)。   本月稳健组合:恒瑞医药(600276)、迈瑞医疗(300760)、新产业(300832)、上海莱士(002252)、恩华药业(002262)、普瑞眼科(301239)、太极集团(600129)、科伦药业(002422)、华润三九(000999)。   本月科创板组合:首药控股-U(688197)、普门科技(688389)、赛诺医疗(688108)、澳华内镜(688212)、海泰新光(688677)、春立医疗(688236)、祥生医疗(688358)、迈得医疗(688310)。   风险提示:医药行业政策风险超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96页
      2024-03-07
    • 医药生物行业月度报告:化学新药首发价格新规发布,利好高质量创新药

      医药生物行业月度报告:化学新药首发价格新规发布,利好高质量创新药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市场回顾:2024年2月,医药生物(申万)板块涨幅为12.38%,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9位,跑赢沪深300、上证综指3.36、6.85个百分点,跑输深证成指、创业板指0.96、2.83个百分点。截止2024年2月29日,医药生物板块PE(TTM,整体法)均值为25.45倍,位于自2012年以来后8.40%分位数。   化学新药首发价格新规发布,利好高质量创新药,建议重点关注创新药投资机会。2月5日,国家医保局下发《关于建立新上市化学药品首发价格形成机制鼓励高质量创新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通过有关行业协会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建立了以信息披露为核心、企业自评和社会监督为支撑的首发上市自主定价制度,从保留价格自主制定空间、提升挂网效率、设置价格稳定期等方面支持高质量创新药品,有助于创新药高质量发展。本次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以及前期出台的《谈判药品续约规则》基本明确了化学新药整个生命周期内的价格制定及调整规则,有利于稳定创新药价格预期。此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4年1月印发的《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依照有关规定允许生物医药新产品参照国际同类药品定价,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方案》给予了创新药灵活的定价空间。除了政策极力鼓励发展创新药,国产创新药的海外上市也迎来多个积极进展。2月23日,传奇生物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人用药品委员会关于CARVYKTI用于更前线复发和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治疗的积极意见;2月27日,百济神州的百泽安(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获欧洲药品管理局人用药品委员会积极意见。考虑到国内创新药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产创新药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以及GLP-1等重磅药物研发催化,建议重点关注创新药板块的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耗材、药品价格降幅超预期风险;创新药研发失败风险;行业政策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等。
      财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2页
      2024-03-07
    • 生物医药Ⅱ行业周报:CDE发布《生长激素制剂用于生长激素缺乏症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生物医药Ⅱ行业周报:CDE发布《生长激素制剂用于生长激素缺乏症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制药
        报告摘要   市场表现:   2024年3月5日,医药板块涨跌幅-1.05%,跑输沪深300指数1.75pct,涨跌幅居申万31个子行业第22名。各医药子行业中,医疗设备(+0.87%)、血液制品(-0.48%)、线下药店(-0.59%)表现居前,医疗研发外包(-3.23%)、医院(-1.78%)、疫苗(-1.70%)表现居后。个股方面,日涨幅榜前3位分别为润都股份(+10.03%)、汉商集团(+10.030%)、景峰医药(+7.02%);跌幅榜前3位为普蕊斯(-7.17%)、共同药业(-7.05%)、诚达药业(-6.76%)。   行业要闻:   近日,为规范和指导生长激素缺乏症新药的研发,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部署下,药审中心组织制定并发布了《生长激素制剂用于生长激素缺乏症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来源:CDE)   公司要闻:   普洛药业(000739):公司发布公告,近日公司与臻格生物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公司提供高活性小分子,臻格生物提供蛋白质和ADC偶联,双方将通过密切合作联合打造一个多样化抗体、多样化高活小分子payload及linker技术平台,从而为ADC制药客户提供更多优势技术选择。   宝莱特(300246):公司发布公告,近日收到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财政厅、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联合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有效期为三年,自颁发证书之日所在年度起连续三年内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普利制药(300630):公司发布公告,近日获得以色列卫生部药剂司签发的注射用泮托拉唑钠的上市许可,该药是一种选择性的长效质子泵抑制剂,可以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   大参林(603233):公司发布公告,董事长柯云峰先生提议公司使用自有资金1-2亿元回购公司股票,回购价格上限不高于董事会通过回购股份决议前3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150%,主要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及上市不及预期;政策推进超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03-06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