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4257)

    • 医药生物:眼底病基因治疗:单次给药替代长期注射,国内关注康弘药业

      医药生物:眼底病基因治疗:单次给药替代长期注射,国内关注康弘药业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本周(2025年3月10日-2025年3月14日)中信医药指数上涨1.9%,跑赢沪深300指数0.3pct,在中信一级行业分类中排名第14位;2025年初至今中信医药生物板块指数上涨4.0%,跑赢沪深300指数2.1pct,在中信行业分类中排名第16位。本周涨幅前五的个股为:金城医药(+42.43%)、塞力医疗(+34.47%)、老百姓(+22.47%)、达嘉维康(+21.14%)、康芝药业(+20.50%)。   眼底病基因治疗技术:单次给药替代长期注射,国内关注康弘药业:由于眼部具有血视网膜屏障、体积较小因而需要的治疗剂量相对较低、且具有免疫豁免特性,因而是基因治疗应用的理想组织,目前全球在研基因治疗项目超过1000个,涵盖30种眼部疾病。目前眼科市场中以眼底新生血管疾病(如AMD等)为主的视网膜疾病全球市场规模接近200亿美元,且仍处于增长中。而传统的AMD疗法,比如雷珠单抗、阿柏西普等可能存在频繁注射、部分患者反应不敏感以及患者依从性较低等问题,整体来看仍然具有较大的治疗负担。而眼底病基因治疗技术具有单次治疗实现彻底治愈的潜力,能够极大的满足眼底新生血管疾病未被满足的需求。目前全球范围内眼底病wAMD基因治疗研发进度最快的为REGENXBIO公司和艾伯维合作的ABBV-RGX-314,目前处于临床3期阶段,此外全球范围内还有4D-150和Ixo-vec两款即将进入临床3期阶段的在研产品。国内企业方面,临床进度较为靠前的为康弘药业,具有KH631(视网膜下注射)和KH658(脉络膜上腔注射)两款基因治疗产品分别于2023年和2024年进入临床,两款产品具有给药方式简便、安全、转导细胞效率高的特点,且预计Q2将会有数据披露可能。重点推荐:康弘药业。   本周市场复盘及中短期投资思考:本周A股医药和H股医药均跑赢沪深300和恒生指数。A股医药成交量占比约4.9%,但呈现结构性行情,创新药仍然有活跃表现,周中因医保局为脑机接口医疗服务单独立项,带动脑机接口主题大涨,周五则在呼和浩特发布生育儿补贴政策和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育儿补贴实施方案的催化下,三胎、辅助生殖等新生儿相关医药消费大涨,市场情绪仍然较好,当前位置我们仍看好医药表现,中短期仍维持推荐关注:1)创新主线:创新药及CXO为首的创新主线依旧是医药最明确的长期主线,行情预计会轮番演绎,从BioPharma到大品种再到仿转创,建议配置一揽子标的;2)AI医疗:AI正在快速应用于各个行业,继续拥抱AI医疗核心标的:3)Q1业绩披露期:当前已进入业绩披露密集期,市场开始关注Q1业绩预期,业绩好的会有α。   中长期配置思路:我们持续看好创新+复苏+政策三大主线。1)创新主线:创新药械为产业周期最为明确,我们“寻增量”策略的核心方向,收入和利润正逐步体现,25年多个企业有望盈利。看好有出海竞争力的创新Biopharma、有创新第二增长曲线的Pharma及创新药配套产业链CXO;2)复苏主线:医疗设备招投标情况持续回暖,同时消费刺激经济复苏,结合医疗反腐扰动阶段性结束,预计品牌中药及消费医疗在调整后仍有复苏潜力;3)政策主线:国家政策导向明确支持高分红企业,鼓励优质公司并购整合,结合国企改革,破净公司的市值管理,重点关注国改&重组。   本周建议关注组合:奥赛康、康弘药业、三生制药、华特达因、华厦眼科;   三月建议关注组合:康方生物、信达生物、加科思、新诺威、奥赛康、诺泰生物、东阿阿胶、华润三九。   风险提示   行业需求不及预期;公司业绩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32页
      2025-03-16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保局为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单独立项,临床应用收费有据可依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保局为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单独立项,临床应用收费有据可依

      生物制品
        主要观点   医保局为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单独立项。近日,国家医保局发布《神经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其中脑机接口新技术单独立项,设立了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取出费、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等价格项目,为脑机接口技术铺设临床应用收费路径。   脑机接口是应用前景广阔的交叉前沿技术。脑机接口是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直接连接的通路。大脑在思维活动时产生脑电波,脑机接口则通过识别脑电波特征直接读取大脑意图,将其转化为计算机指令,是通过神经工程手段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信息交互的交叉前沿技术,在医疗、康养、教育、娱乐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已成为各国科技竞逐重要赛道。脑机接口技术主要分为非侵入式和侵入式两类,其中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是在头皮表面使用电极、传感器等设备,获取大脑活动信息,具有易操作、安全性高等特点。《指南》新增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项目,即为临床使用此类技术时需要不断调试设备的服务项目而设。根据证券日报报道,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为32.0亿元,增长率为18.8%;预计2027年中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将达到55.8亿元。IT桔子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13日,脑机接口领域共发生投融资事件4起,金额共计4.3亿元;2024年全年该领域投融资事件金额共计1.61亿元。   国家及地方政策出台推进脑机接口产业加速发展。2025年1月,国家药监局发布《采用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用于人工智能算法的脑电数据集质量要求与评价方法》,从标准及监管层面推动脑机接口技术发展,为脑机接口技术的标准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地方层面,北京、上海也相继发布支持脑机接口发展的相关五年规划方案。《加快北京市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提出,到2030年培育3家至5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企业、100家左右创新型中小企业。打造1个至2个脑机接口产业发展集聚示范区,实现脑机接口创新产品在医疗、康养、工业、教育等领域的规模化商用等目标。《上海市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2025—2030年)》提出,2030年前,实现高质量控脑,脑机接口产品全面实现临床应用,打造全球脑机接口产品创新高地,产业链核心环节实现自主可控等目标。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国家医保局规范神经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为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设专门项目,铺设技术临床应用后的相关路径,体现国家政策层面的有利支持,未来随着地方层面跟进落实,有望加快创新发展。建议关注:三博脑科、爱朋医疗、创新医疗等。   风险提示   药品/耗材降价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等;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页
      2025-03-16
    • 医药日报:罗氏伊那利塞片在华获批上市

      医药日报:罗氏伊那利塞片在华获批上市

      化学制药
        报告摘要   市场表现:   2025年3月14日,医药板块涨跌幅+2.17%,跑输沪深300指数0.26pct,涨跌幅居申万31个子行业第9名。各医药子行业中,医院(+4.10%)、医疗研发外包(+4.03%)、疫苗(+2.70%)表现居前,血液制品(+0.82%)、医药流通(+1.24%)、医疗设备(+1.76%)表现居后。个股方面,日涨幅榜前3位分别为达嘉维康(+20.02%)、康芝药业(+20.00%)、戴维医疗(+19.97%);跌幅榜前3位为赛力医疗(-8.21%)、双成药业(-5.84%)、欧林生物(-3.34%)。   行业要闻:   3月14日,罗氏(Roche)宣布伊那利塞片在中国获批上市,联合哌柏西利和氟维司群,适用于内分泌治疗耐药、PIK3CA突变、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成人患者。伊那利塞片(inavolisib,GDC-0077)是一款靶向PI3Kα突变体的选择性抑制剂,具有高度的体外PI3Kα抑制效力和选择性,且能够特异性触发PI3Kα蛋白突变体的分解。   (来源:罗氏,太平洋证券研究院)   公司要闻:   西藏药业(600211):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07亿元,同比下降10.45%,归母净利润为10.51亿元,同比增长31.2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8.59亿元,同比增长9.45%。   南京医药(600713):公司发布公告,公司拟对董监高在内的178名员工实施股权激励计划,计划授予不超过1800万限制性股票,约占公司总股本的1.37%,授予价格为2.46元/股,业绩考核目标为:2025-2027年,1)以2021-2023年均值为基数,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10%、16%、22%;2)净资产收益率分别大于等于8.4%、8.5%、8.6%;3)新兴业务收入较2024年增速不低于28%、56%、84%。   誉衡药业(002437):公司发布公告,公司累计回购股份数量32,307,224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1.42%,最高成交价2.51元/股,最低成交价2.44元/股,使用资金总额(不含交易费用)合计79,994,101.62元,本次回购方案已实施完毕。   天宇股份(300702):公司发布公告,子公司诺得药业于近日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关于甲苯磺酸艾多沙班片的《药品注册证书》,此次获批进一步丰富了公司的制剂品种规格,有望增加公司制剂业务收入。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及上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5-03-16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行业趋势:强生、艾伯维、礼来、赛诺菲等大药企纷纷布局下一代自免口服药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行业趋势:强生、艾伯维、礼来、赛诺菲等大药企纷纷布局下一代自免口服药

      中药
        强生、艾伯维、礼来、赛诺菲等大药企纷纷布局下一代自免口服药   在过去一段时间,大药企纷纷布局下一代口服类自免药物,尤其是通过收并购和BD方式。如(1)强生通过与Protagonist合作开发口服环肽IL-23分子,强生预计该产品销售峰值50亿美金以上。(2)礼来以24亿美金价格收购Dice获得其核心管线即口服小分子IL-17。目前二代分子DC-853正处于银屑病2期试验中。(3)赛诺菲与Kymera合作共同开发口服IRAK4degrader,目前处于2期试验阶段,适应症主要包括AD和脓疱性汗腺炎。(4)艾伯维先后通过收购Landos和Nimble布局口服NLRX1和口服IL-23。我们分析下来,认为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因促使大药企在现阶段积极的布局下一代口服类药物:(1)患者对于口服形式的需求。如强生的调研数据显示:约有50-70%适用于最新疗法的银屑病/IBD患者并没有在使用这些最新疗法。其中约30%是由于注射给药方式问题。另外,约75%正在使用注射类药物的愿意切换到口服药物,如果安全性和疗效类似。(2)现有的口服类自免药物在有效性和(或)安全性上存在明显不足。(3)安全有效的口服类药物更容易进入前线,对应的市场空间更大。   3月第2周医药生物上涨1.77%,线下药店板块涨幅最大   从月度数据来看,2025年初至今沪深整体呈现上行趋势。2025年3月第2周美容护理行业涨幅靠前,计算机、机械设备行业跌幅靠前。本周医药生物上涨1.77%,跑赢沪深300指数0.18pct,在31个子行业中排名第15位。   本周线下药店板块涨幅最大,上涨10.38%;医药流通板块上涨4.91%,医院板块上涨3.4%,血液制品板块上涨2.9%,中药板块上涨2.63%;体外诊断板块涨幅最小,上涨0.77%,原料药板块上涨0.83%,其他生物制品板块上涨0.89%,医疗设备板块上涨1.1%,医疗耗材板块上涨1.32%。   推荐及受益标的   推荐标的:科研服务:百普赛斯、毕得医药、皓元医药、奥浦迈、昊帆生物、阿拉丁;制药及生物制品:泽璟制药-U、诺诚健华、科伦博泰生物-B、和黄医药、海思科、艾力斯、人福医药、恩华药业、京新药业、健康元;原料药:普洛药业、健友股份、华海药业、奥锐特、博瑞医药;医疗器械:奥泰生物、安杰思、英科医疗、万孚生物、可孚医疗、圣湘生物、迈瑞医疗、开立医疗、澳华内镜、康拓医疗;CXO:药明康德、药明合联、药明生物、泰格医药、博腾股份、泓博医药;中药:东阿阿胶、佐力药业、羚锐制药、悦康药业、方盛制药、江中药业;医疗服务: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美年健康、海吉亚医疗、锦欣生殖;零售药店:益丰药房。   风险提示:政策波动风险,地缘政治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等。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8页
      2025-03-16
    • 基础化工行业点评报告:草甘膦行业反内卷专题会议召开,关注农药行业供给自律,库存去化+用药旺季助力行业盈利修复

      基础化工行业点评报告:草甘膦行业反内卷专题会议召开,关注农药行业供给自律,库存去化+用药旺季助力行业盈利修复

      化学制品
        事件:草甘膦行业反内卷专题会议在京召开,关注农药供给自律、盈利修复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公众号报道,3月13日草甘膦行业反内卷现象的专题会议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旨在深入贯彻两会提出的关于综合整治内卷竞争的精神,聚焦草甘膦行业现状,旨在全面探讨并切实解决行业内普遍存在的过度竞争、资源重复投入以及利润空间不断压缩等“内卷”问题,以推动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会上江山股份、福华通达、兴发集团以及新安股份等草甘膦领军企业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讨论。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根据当前形势提出了若干解决方案,与会企业相关负责人对提出的提议表示赞同,并达成初步共识:一是构建一套科学的长效机制,旨在有效应对当前及未来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与挑战,确保草甘膦行业的稳定发展。二是建立并实施科学合理的市场机制,以强化对市场供需关系的精准调控。三是深化行业自律与行政监管的有机结合,形成多方协同的市场监管体系。四是积极借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产能结构进行优化升级,解决行业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难题。我们认为,草甘膦行业反内卷将助力竞争格局的改善和龙头公司市占率的提升,有望增强草甘膦生产企业的产业链议价能力,以及提高草甘膦生产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   农药行业:全球农化去库+用药旺季来临,部分产品价格反弹、交投放量2022Q4以来,全球农药市场进入去库周期,国内规模化产能释放,供需错配导致多数农药产品价格自2021年的高点震荡走低。截至3月9日,中农立华原药价格指数报72.32点,同比下跌7.17%,环比2月下跌0.18%。其中:(1)除草剂:丙草胺原药市场货源偏紧,中间体出口为主,报价3.7万元/吨;氰氟草酯原药上游成本承压,市场需求增多,刚需供需博弈工厂报价10.8万元/吨;烯草酮原药出口为主,内贸季节逐步开启,货源紧俏,报价8万元/吨;(2)杀虫剂:毒死蜱原药市场紧张,上游中间体开工承压,报价4.05万元/吨;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受中间体及开工率影响,货源偏紧,价格上调,报价21.5万元/吨;菊酯类产品库存低位,中间体及原材料成本承压,市场价格上涨,货源紧张;阿维系列产品市场刚需启动,现货紧张。(3)杀菌剂:多菌灵、百菌清需求回暖。农药制剂的使用旺季一般在每年3-9月,原药市场旺季要早于制剂市场。我们认为,随着全球市场分销渠道积极消化库存,加上春耕市场旺季启动,部分农药产品刚需阶段性反弹,有望助力行业企业盈利修复。【推荐标的】扬农化工(农化龙头白马)、利民股份(百菌清、阿维菌素、甲维盐)、兴发集团(草甘膦龙头)等;   【受益标的】江山股份(草甘膦弹性龙头)、润丰股份(农药制剂出海龙头)、广信股份(光气一体化农药龙头)、国光股份(植物生长调节剂)、丰山集团(毒死蜱、绿草定)、先达股份(烯草酮)、善水科技(原药中间体三氯吡啶醇钠)等。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政策执行不及预期、安全环保生产等。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5-03-16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周专题&周观点】【总第388期】PD-1 PLUS大盘点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周专题&周观点】【总第388期】PD-1 PLUS大盘点

    • 中国LSHC行业调查2025年中国行业状况

      中国LSHC行业调查2025年中国行业状况

      医疗服务
        框架   调查期:2025年1月(闭于2025年2月7日)参与125中国基于的生命科学和医疗保健(‘LSHC’)行业运营者和投资者   虽然中国2024年的业务表现超过了2023年,但仍低于预期。当地玩家们全年持续面临商业化的压力。   整体经济价值周期仍然是对所有利益相关者最为关键的因素。‘走出去’策略依然持续。在本地和外国参与者增加商务拓展(BD)努力中日益受到关注的要点   商业倡议和政府事务继续是影响最深的因素
      德勤有限公司
      30页
      2025-03-14
    • 化工:钾肥价格上涨,新一轮周期将开启?

      化工:钾肥价格上涨,新一轮周期将开启?

      化学制品
        事件描述   2025年以来,国内钾肥价格持续上涨,春节后涨势加大,据wind和盐湖云声数据,截至3月7日,国内钾肥现货价格从2565元/吨上涨至3310元/吨,涨幅达29.0%。进口老挝氯化钾价格从去年底2430元/吨涨至3150元/吨,涨幅达29.6%。   事件点评   钾肥价格超预期上涨。今年以来,尤其是春节后,国内钾肥价格加速上涨,据盐湖云声,截至3月7日,国内钾肥现货价格从2565元/吨上涨至3310元/吨,涨幅达29.0%,东北地区涨幅更高,短期内国内钾肥供需失衡,港口钾肥库存处于低位,截至3月6日,六大港口钾肥库存合计156.65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约94万吨,低库存叠加春耕需求,国内钾肥价格持续上涨。   白俄罗斯和俄罗斯钾肥巨头减产,全球钾肥供给偏紧。2025年1月,白俄罗斯钾肥巨头Belaruskali宣布1月开始将在索利戈尔斯克4号矿区开展7个月的设备维护,这将直接导致公司钾肥产量减少约90万~100万吨,2025年全年出口量将明显下降。2025年2月,俄罗斯钾肥巨头乌拉尔钾肥宣布2025年二、三季度暂停三座矿山生产,预计削减70万吨出口量。两大钾肥巨头同时宣布减产,导致今年钾肥供给偏紧,同时白俄罗斯钾肥仍受欧美制裁,需绕道俄罗斯出口,物流成本抬升推高全球钾肥价格底部。   新一轮周期启动,钾肥需求温和复苏,价格有望在波动中上行。国际钾肥市场呈现寡头竞争格局,据盐湖股份,全球氯化钾产能高于200万吨的企业仅11家,产能主要集中在加拿大Nutrien、白俄罗斯Bclaruskai、俄罗斯Urlkadii和美国Mosaic四家,其产能占比合计达67.26%,行业产能集中度高。22年俄乌冲突以来,钾肥价格剧烈波动,24年钾肥价格已跌至280-300美元/吨的成本支撑区间,随着钾肥巨头减产,粮食价格逐步反弹,钾肥需求温和复苏,我们认为钾肥有望迎来新一轮周期的上涨,价格有望在波动中上行。   国内企业积极布局海外,老挝基地初见成效。国内钾肥自给率较低,2024年我国氯化钾进口对外依存度较高,一半以上供应仍需进口。目前我国钾肥企业积极布局海外,由于老挝资源禀赋和运输距离优势突出,目前主要集中在老挝,包括亚钾国际、东方铁塔、云天化、藏格矿业、中国水电、北京普悦、四川龙蟒、青海鑫帝等20余家中资企业已经在老挝布局钾矿,其中亚钾国际和东方铁塔的钾肥项目已顺利投产,其余项目仍处于开发阶段,老挝钾肥基地初见成效。   短期看,国内春耕阶段下钾肥需求旺盛,国内库存低位叠加俄罗斯和白俄罗斯钾肥巨头减产,全球钾肥价格触底反弹,需求温和复苏,中期价格拐点显现。长期来看全球钾肥市场维持寡头垄断格局,随着成本上升钾肥价格重心或逐步上涨,中国钾肥保供形势仍然严峻,老挝凭借资源禀赋、运输距离优势有望成为国内钾肥新的稳定供应源。   风险提示:1、海外钾肥新建产能大幅释放;   2、地缘政治变化及全球航运市场波动。
      五矿证券有限公司
      6页
      2025-03-14
    • 基础化工行业月报:化工品价格整体回落,关注景气回升的钾肥和供需格局好转的有机硅行业

      基础化工行业月报:化工品价格整体回落,关注景气回升的钾肥和供需格局好转的有机硅行业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2024年2月份中信基础化工行业指数上涨5.23%,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1位。子行业中,碳纤维、改性塑料和无机盐行业表现居前。主要产品中,2月份化工品价格有所回落。2025年2月份的投资策略,建议关注钾肥和有机硅板块。   市场回顾:根据wind数据,2025年2月中信基础化工行业指数上涨5.23%,跑赢上证综指3.07个百分点,跑赢沪深300指数3.32个百分点,行业整体表现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1位。最近一年来,中信基础化工指数上涨13.49%,跑赢上证综指1.22个百分点,跑输沪深300指数0.74个百分点,表现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5位。   子行业及个股行情回顾:根据wind数据,2025年1月,33个中信三级子行业中,26个子行业上涨,7个子行业下跌。其中碳纤维、改性塑料和无机盐行业表现居前,分别上涨42.31%、21.02%和17.47%,磷肥及磷化工、钛白粉、氮肥行业表现居后,分别下跌3.97%、1.32%和1.32%。2025年2月,基础化工板块514只个股中,共有394支股票上涨,116支下跌。其中大位科技、航锦科技、昆工科技、三祥新材和领湃科技位居涨幅榜前五,涨幅分别为111.71%、87.31%、77.97%、63.68%和61.73%;兴业股份、金奥博、安迪苏、诺普信和氯碱化工跌幅居前,分别下跌22.04%、12.92%、11.85%、9.83%和9.81%。   产品价格跟踪:根据卓创资讯数据,2025年2月国际油价整体下跌,在卓创资讯跟踪的318个产品中,133个品种上涨,上涨品种较上月有所下降。134个品种下跌,下跌品种有所提升。总体上看,基础化工产品价格整体有所回落。   行业投资建议:维持行业“同步大市”的投资评级。2025年2月份的投资策略,建议关注钾肥和有机硅行业。   钾肥具有较强的资源属性,全球钾肥资源分布不平均,行业供应格局高度集中。我国钾肥资源相对稀缺,进口依赖度较大。钾肥板块供需呈现收紧态势,推动2024年以来钾肥价格持续上行。近期美加贸易冲突或将进一步推升钾肥价格。   随着全球有机硅产业持续向中国转移。我国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有机硅生产国。2020-2021年有机硅行业高景气推动了2020-2024年的产能大幅扩张,为行业带来较大的供给压力。目前我国有机硅新建项目已基本投产,未来新增产能较少,行业供给压力有望缓解。有机硅需求则有望在电子、新能源等领域带动下保持快速增长,推动行业供需格局的优化和景气度的提升。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行业竞争加剧、下游需求下滑
      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3页
      2025-03-14
    • 医疗AI专题报告(二):多组学篇:AI技术驱动精准诊断实现重要突破

      医疗AI专题报告(二):多组学篇:AI技术驱动精准诊断实现重要突破

      生物制品
        医疗健康产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的变革期,ARK Invest近期所发布的《Big Ideas2025》提到利用人工智能来“操作”数据将颠覆诊断、药物发现和治疗。医疗健康是AI技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医疗保健板块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全球市场规模预计将由2022年的137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1,553亿美元,CAGR为35.5%,是人工智能应用最大的领域,具备广阔前景及想象空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正迎来自身的“Deepseek时刻”。   上期报告回顾:《医疗AI专题报告(一):制药篇—大鹏一日同风起,AI医疗启新篇》。药物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高、成功率低,“AI+”方案有望解决痛点。与传统药物研发对比,AI制药更具有优势:AI制药方法可以对数十亿个分子进行筛选,缩小实际需要合成和筛选的分子数量范围,在2-3年内仅需合成及测试数百个分子;可以定制生成数百个苗头分子,探索未知分子,提高药物研发的创新性;能够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式减少需要实验室验证的分子数量,节约验证和测试时间。关注AI制药领域进展及具备潜力的海内外前沿公司。以“AI+CRO”、“AI+Biotech”为典型的商业模式,AI制药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上市/非上市公司。除此之外,以赛诺菲、GSK、强生为代表的大药企亦在积极布局AI制药领域,一方面运用AI技术加强数据管理决策并深度融合至药物开发流程之中,一方面不断加强与AI制药专业公司合作,运用后者专业的技术平台,赋能药物发现和临床试验。建议关注AI制药领域进展及具备潜力的海内外前沿公司:晶泰控股-P、皓元医药、药石科技、药明康德、成都先导等。   本期报告:《医疗AI专题报告(二):多组学篇—AI技术驱动精准诊断实现重要突破》。AI与多组学的结合正在生物医学和数据科学领域引发变革。基因组学是生物大数据的基石,而多组学涵盖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表观组学等多层次数据,“AI+多组学”本质上是数据驱动和生物学机理驱动的双重范式升级,核心价值在于为复杂疾病的机制解析提供“全景视角”,赋能精准医学从理论走向大规模应用。伴随DNA测序成本和合成成本的快速下降,多组学的技术性能有望在2030年前实现数量级跃升,带动下游精准诊断和药物开发实现重要突破。“AI+多组学”的海外龙头企业如Tempus AI、Grail、Guardant Health等正利用所积累的海量数据优势在基因数据服务及应用、MRD、多癌早筛等应用场景高速发展。“AI+医学检验”也在加速渗透医学实验室的自动化和标准化建设的各环节,有望优化诊断流程和决策效能,提高患者的诊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建议关注“AI+多组学/医学检验”领域进展及具备潜力的国内头部企业:金域医学、华大智造、艾德生物、安必平、圣湘生物等。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引领医疗终端应用步入效率革命的新时代。“AI+医疗”主要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医疗供给端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将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等AI技术深度融入医疗设备和医疗服务领域,传统医疗器械的诊断精度、操作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AI对医疗服务领域的赋能不仅优化了诊疗流程,缩短了诊疗时间,更推动了医疗资源的高效配置,为智慧医疗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AI技术正在医学影像分析、辅助诊断与决策、健康管理与远程医疗和基因多组学等多个场景展现应用潜力。   AI与多组学的结合正在生物医学和数据科学领域引发变革。基因组学是生物大数据的基石,而多组学涵盖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表观组学等多层次数据,“AI+多组学”本质上是数据驱动和生物学机理驱动的双重范式升级,核心价值在于为复杂疾病的机制解析提供“全景视角”,赋能精准医学从理论走向大规模应用。伴随DNA测序成本和合成成本的快速下降,多组学的技术性能有望在2030年前实现数量级跃升,带动下游精准诊断和药物开发实现重要突破。“AI+多组学”的海外龙头企业如Tempus AI、Grail、Guardant Health等正利用所积累的海量数据优势在基因数据服务及应用、MRD、多癌早筛等应用场景高速发展。“AI+医学检验”也在加速渗透医学实验室的自动化和标准化建设的各环节,有望优化诊断流程和决策效能,提高患者的诊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2025年2月,瑞金医院携手华为共同发布瑞智病理大模型RuiPath。   国内医学检验领域正快速布局AI技术,赋能业务发展。第三方医检龙头金域医学基于30年的医检专业数据和知识积累,训练出第三方医检行业首个大模型——域见医言大模型,并于2024年正式对外发布;2024年在广州数据交易所上线5项数据产品,其中乳腺癌数据报告率先完成了第三方医检行业的首笔场内交易,为公司海量高价值数据的价值转化探索出一条安全、合规的业务新模式。迪安诊断携手华为云,以盘古大模型为基石,通过自监督训练和场景SFT微调等创新技术手段,共同构建“迪安医检大模型”并进一步构建智能报告单解读平台。华大基因积极构建全球领先的多组学数据库,为AI模型的训练与优化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开发了GenSIRO“样本进,报告出”AI+一站式本地化解决方案、基因检测多模态大模型GeneT、ChatGeneT基因组咨询平台、智能化的疾病防控系统13311i。基因测序“卖水人”华大智造将AI人工智能技术全面融入生命科技工具领域,实验室智能自动化GLI业务全新升级上线。深耕细胞病理领域的安必平推出针对宫颈癌筛查的宫颈液基细胞学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软件,减轻病理科负担,提升基层防治能力。   投资建议:关注“AI+多组学/医学检验”领域进展及具备潜力的国内头部企业。海内外“AI+多组学/医学检验”的应用正如火如荼发展,人工智能将带动多组学实现质的突破,下游应用及服务的潜在市场空间巨大,并有望带动医药产业链整体发展。对标Tempus AI、Grail等海外龙头公司的发展路径,国内多组学/医学检验领域的龙头将不断有新成果涌现。建议关注“AI+多组学/医学检验”领域进展及具备潜力的国内头部企业:金域医学、华大智造、艾德生物、安必平、圣湘生物等。   风险提示:AI相关产品和服务研发或商业化不及预期,行业政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0页
      2025-03-14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