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4332)

    • 医药生物行业月度报告:重视中药基本面变化,关注2022年边际改善板块

      医药生物行业月度报告:重视中药基本面变化,关注2022年边际改善板块

      中药
        投资要点:   市场回顾:2021 年 12 月,医药生物(申万)板块涨幅为 2.57%,在申万 28 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 13 位。截止 2022 年 1 月 11 日,医药生物板块 PE (TTM,整体法)均值为 33.18 倍,位于 2011 年以来后 24.50%分位数。   中药板块:建议关注具备长期增长逻辑的三个中药细分方向。回顾2021 年,中药行业基本面开始出现以下几点具有长远影响的变化:(1)医药端:在国家鼓励中药创新、优化中药审评程序与注册分类等政策影响下,中药创新药获批数量增加。(2)医保端:覆盖范围有望扩面,中药饮片可保持不超过 25%加成,中医医疗机构可暂不施行 DRG 支付。(3)医疗端:加强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建设,增加中医药服务供给。(4)企业端:多家药企发布或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业绩考核目标积极。在重视中药政策层面与企业层面的积极变化之余,我们也需要关注政策落地情况、企业业绩兑现情况以及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集采降价情况。展望中药板块后市机会,我们认为经过普涨后,中药板块行情将出现分化,建议关注具备长期增长逻辑的三个中药细分方向:(1)中药创新药;(2)品牌价值高、政策免疫性强、可持续提价的中药消费品;(3)市场扩容、行业壁垒高、竞争格局好的中药配方颗粒。   非中药板块:建议关注 2021 年业绩高增板块、2022 年存在边际改善的板块。进入 2021 年年报业绩预告披露期,建议关注 2021 年业绩有望高增的板块:创新药产业链(如 CXO、生命科学上游)、生物制品、医学检验板块等。同时,我们重点推荐关注 2022 年存在边际改善的板块,包括:受益于创新药放量、国际化有望取得积极进展的创新药板块;受益于新冠小分子口服药物放量、商业化生产项目增加、产能持续扩张的 CDMO 板块;以及零售药店、医疗服务、品牌中药板块等。   风险提示:耗材、药品价格降幅超预期风险;创新药研发失败风险;行业政策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新冠疫情反复风险等。
      财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6页
      2022-01-14
    • 医药行业点评:新版GMP细胞治疗附录发布,利好行业发展

      医药行业点评:新版GMP细胞治疗附录发布,利好行业发展

    • 医药行业点评:细分表现分化,关注政策向好+景气度改善

      医药行业点评:细分表现分化,关注政策向好+景气度改善

    • 医药行业2022年投资策略:行业步入高质量发展进化期,全面拥抱新成长机遇

      医药行业2022年投资策略:行业步入高质量发展进化期,全面拥抱新成长机遇

      生物制品
        回顾2021:震荡中夯实行业基础,进化中酝酿新机遇。“震荡”和“进化”是2021年的两个底色,产业开始进入进化期,在震荡期中夯实基础、完成进化,上一次产业逻辑、产业政策新旧交替的进化期是2016年,医保扩容+药政改革开始的第一年,全年的行情演绎与2021年尤为相似,而往后看一年的2017年也是进化后新赛道诸如“CXO”、“医疗服务”、“化学发光”等不断出现的一年,温故而知,产业进化期最值得关注的就是新赛道、新龙头的不断崛起。   展望2022:重点关注新方向潜力,传统方向性价比逐步凸显。首先要重新定义医药行业投资框架,我们基于行业底层逻辑将医药行业重新进行划分,主要分为“医药真创新”、“医药新制造”和“医药新消费”三大主线共12条细分赛道:1)真创新:“创新药”、“创新器械”、“医药/医疗新科技”;2)新制造:“CXO”、“生命科学产业链”、“制药装备”、“原料药”、“药械国产化”;3)新消费:“品牌连锁医疗”、“可选消费品”、“零售药店”、“生物制品”。类比上一次产业进化期,我们认为“新方向”和“性价比”是2022年的投资关键底色。许多传统的赛道经过一年多的估值消化,已经到了合理配置区间;其次在创新驱动下,产业链上新方向如生命科学产业链、细胞基因治疗等开始涌现。   具体到投资方向来看,我们认为以下方向值得关注:1)迎新——首先关注新赛道:“生命科学产业链”、“细胞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学”等;2)高景气——其次关注高景气度仍然持续的赛道:“CDMO”、“药学服务CXO”;3)性价比——积极布局低估值+基本面有望反转板块——“中药”、“原料药”和“血制品”;4)后疫情——新冠疫情有望看到消退曙光,”医疗服务”与药店有望迎来边际改善。   投资建议:医药行业长期看仍是“长坡厚雪”&创新跌出的精彩大赛道,当下在震荡趋势中完成升级,我们仍然看好医药行业的长牛属性,对行业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压力超预期;医药投融资不及预期;后疫情恢复不及预期。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96页
      2022-01-13
    • 医疗器械行业深度报告:顺势而为,高质量、创新力、全球化下的新机遇

      医疗器械行业深度报告:顺势而为,高质量、创新力、全球化下的新机遇

      医疗器械
        医改深入推进下,国产器械企业在危与机中寻找确定性及高景气发展机遇   随着新医改的推进,一些政策如统一耗材编码、耗材集采、DRG/DIP医保付费等对医疗器械行业无论是监管还是经营上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并重构了医疗器械厂商产品格局,改变了未来发展策略。国内厂商紧跟国家医改步伐,寻找确定性赛道,积极推进技术升级、创新迭代、国产替代,并积极寻求出海机遇。   医疗器械企业将在DRG/DIP、集采政策下寻找突围机会,打开市场空间   (1)DRG/DIP政策将有利于术后辅助耗材的放量。该政策对住院期间外的治疗并没有付费限制,因此可以在出院后辅助耗材中寻找机会;(2)创新产品和术式将大有可为。对于创新产品和术式可由当地政府部门进行特别付费申报;(3)加快分级诊疗推进速度,二级医院检测市场被打开。可根据患者情况和医院系统流程向二级医院推送未痊愈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二级医院康复护理耗材和检测设备将会有机可寻;(4)DRG/DIP总额付费下,特定术式及部分高值耗材进行集采降价,降价空间有机会留给微创新和检测方式市场。(5)日间手术量也将会大幅提升,手术室设备和耗材空间将被打开。为满足付费政策要求,日间手术室将承接部分住院手术。医院有望开设更多的门诊手术间,手术室系统搭建过程中的全套设备将会增配,以及手术必备耗材有望放量。(6)微创化手术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床位周转率。腔镜手术的占比将会提高,腔镜下产品等将会受益。   国产影像设备、高值耗材、体外诊断、介入手术等市场有望迎来放量   (1)DRG/DIP+分级诊疗政策下检测设备有望放量,如X射线成像机等;(2)生育政策下妇幼康复检查市场有望迎来二次繁荣,如康复设备、彩超等;(3)受人口结构老龄化、健康意识提高、医疗品质提升与技术进步等因素影响,体外诊断行业、家用医疗设备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4)创新性手术市场重点关注国产率较低,进口替代机会大,景气度持续的血管介入和电生理手术市场。随着介入领域疾病检出和诊断率的提高,临床相关经验的不断提高等,我国介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预计将持续增长,介入医疗企业亦将持续受益于市场扩容。(5)生命科学高分子耗材供应商受益于集采提量及全球化,高分子耗材行业具备优质的ODM商业模式,业绩将迎来放量期。   推荐及受益标的   我们建议从两个角度挖掘投资机会:一是集采等政策受益方,推荐标的为生命科学高分子耗材提供商昌红科技;二是短期可能有政策负面影响,但长期看能通过契合临床新需求、具备国产替代和全球化能力的医疗设备及器械公司,推荐标的:翔宇医疗;受益标的:迈瑞医疗、万东医疗、安图生物、万孚生物、微创机器人、鱼跃医疗、普门科技、微创医疗、乐普医疗、康德莱医械、心脉医疗、心玮医疗、康拓医疗等。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集采降价幅度超预期。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2页
      2022-01-13
    • 2021年中国创伤骨科行业概览

      2021年中国创伤骨科行业概览

      医疗器械
        中国创伤骨科行业的龙头企业该如何提升自身国际影响力?   中国创伤骨科行业是整体骨科行业中重要的分支之一,并且许多本土的医疗器械公司都深耕于此。中国创伤骨科市场也是骨科市场中国产化最高的一片沃土,孕育着一批在未来能与国外医疗器械巨头竞争的本土企业。在进入国际高端创伤骨科器械市场以前,中国创伤骨科行业中的中国企业同样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一些基础需要再巩固打牢,紧紧把握创伤骨科植入类器械有关的医用材料的自主研发权、供应能力;不断提升中国医疗器械的制作及工艺水准,这同样将提升整个中国骨科市场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中国创伤骨科行业整体趋势呈向上趋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自1937年西方骨科手术引进中国医疗体系,创伤骨科也共同经历了长达84年的发展及变革。2020年底,中国创伤骨科市场规模达到94亿元人民币,占整体骨科市场的27.5%;预计在2025年底,中国创伤骨科市场规模将达到166亿元人民币,占整体骨科市场的23.6%。创伤骨科行业的发展依托老龄化人口、运动损伤人群数量的逐年增加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和推动   中国创伤骨科市场国产化程度较高,中国企业表现强势,未来有望进一步扩大中崮企业的市场份额   中国创伤骨科行业是骨科市场中国产化最高的细分市场,但整体呈现散,小、杂的特点。2020年底,占中国创伤骨科市场份额top5的中国企业的整体营收为17.7亿元人民币,仅占市场份额的18.8%。与全球创伤骨科市场相比较,强生骨科及史塞克两家企业就达到总市场份额的62%,整体呈现一超三强的市场格局。这或许是中国创伤骨科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中国医疗器械国产化的相关政策也将进一步扩大本土创伤骨科类医疗器械公司的市场规模   专注高品质医用材料的研发生产、医疗器械的制造及工艺水准、新科技的研发,将是中国创伤骨科类医疗器械公司进入国际高端器械市场的门票   与国际创伤骨科行业龙头相比,中国企业应专注于高品质医用材料的研发及生产,如生物陶瓷、医用钛合金等原材料。这关系到高值医疗器械的成本费用及定价权,也是中国创伤骨科类器械公司甚至是中国骨科企业未来与国际龙头竞争的核心;其次是进一步提升创伤植入器械的工艺制造水准,和质量的把控;尽早研发生产新型的科技手段,如3D打印、手术机器人等相关技术,也是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法
      头豹研究院
      44页
      2022-01-13
    • 医药行业周观点:政策支持,看好中医药产业发展

      医药行业周观点:政策支持,看好中医药产业发展

    • 2021定期寿险白皮书

      2021定期寿险白皮书

      华贵保险
      186页
      2022-01-12
    • 基础化工行业2022年投资策略报告:咬定新能不放松,中游迎得曙光来

      基础化工行业2022年投资策略报告:咬定新能不放松,中游迎得曙光来

      化学制品
        基础化工行业Q3回顾:持续高景气,价格创新高   投资策略一:大宗商品价格有望回归合理区间,中游企业盈利环比改善可期   投资策略二:新能源赛道如火如荼,深度拥抱产业链正当时   重点推荐标的:华软科技、纳尔股份、硅宝科技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1页
      2022-01-12
    •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国内创新药出海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国内创新药出海

      生物制品
        报告摘要   国内创新药出海情况:整理了国内 42 家有创新药临床 II 期以上管线的公司,其中 30 家公司或有海外临床,或已向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递交上市申请。   2022 年上半年有望出海公司:传奇生物、信达生物、君实生物、和黄药业、百奥泰。
      莫尼塔投资
      8页
      2022-01-1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