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358)

    • 气体行业更新点评:默克特气业务扩建,强化半导体材料业务版图

      气体行业更新点评:默克特气业务扩建,强化半导体材料业务版图

      化学制品
        事件:据气体圈子,德国默克集团EMDElectronics4月12日宣布斥资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2.7亿元)扩建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东部的特种气体生产设施,特种气体是半导体制造过程中所需的关键材料。   默克启动特气扩张项目,强化半导体材料业务能力。该项目将创建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特种气体设施,生产包括电子特种气体六氟化钨(WF6),预计工作将于明年初完成。这将使该公司能够开拓和发展其在北美和欧洲的半导体材料业务,并为亚洲提供供应提供补充能力。在行业加速增长的推动下,默克推出LevelUpprogram以及到2025年投资于“创新和产能扩张项目”3亿欧元。EMD表示还计划投资亚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亚州和德克萨斯州的项目。例如,到2023年上半年年底,该公司预计将在亚利桑那州大凤凰城地区的新工厂开始运营,为其交付系统和服务(DS&S)业务生产设备。这个新基地将使该公司能够进一步发展其特种气体和化学输送系统的业务,并为半导体生态系统提供关键的补充能力。   收购扩张持续推进,平台效应凸显。通过收购整合与投资扩建,默克已经成为在全球半导体制造行业拥有最广和最全材料产品线之一的电子材料供应商。例如2019年默克收购美国VersumMaterials;2022年,在中国台湾投建新的DS&S工厂,在张家港投资新建半导体薄膜材料和电子特种气体的量产工厂,化学品仓库和运营中心。2022年8月收购韩国Mecaro的化学业务;2023年早些时候,默克公司在台湾高雄的第二家工厂破土动工,该工厂将于2025年生产用于薄膜和结构应用的特种气体和半导体材料。目前,默克提供的产品组合覆盖晶圆加工工艺的所有关键环节,包括离子注入、图形化、沉积、平坦化、蚀刻、清洗,以及后期封装测试。   国产化浪潮下电子气体快速迈入1-N的放量阶段。集成电路是电子特气的最大下游领域,同时据SEMI和中商情报网统计,电子特气也是晶圆材料中仅次于硅片的第二大核心材料,成本占比约13%。2021年我国电子特气市场规模为195.8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316.60亿元,2021年至2025年的CAGR为12.77%。随着海外供应链安全一次次受到挑战,产业链自主可控意识崛起,下游晶圆厂积极推动材料端认证,使国产化进程有望飞速发展。我国电子特气国产率有望从2020年的14%,持续突破至2025年的25%。我们认为在国产化浪潮下,电子特气已经渡过了0-1的突破环节,随着下游晶圆厂扩产在即,行业将快速迈入1-N的放量阶段,公司作为头部企业有望充分获益。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1)雅克科技:具备前驱体、特气、硅微粉等多个半导体材料业务,逐步形成一体化材料平台企业;2)中船特气:三氟化氮、六氟化钨龙头企业,背靠国资研发实力强劲;3)华特气体:小品类气体龙头企业,产品序列全面打造一站式服务电子特气供应商;4)金宏气体:民营气体龙头横纵向发展,渠道优势明显,电子特气即将投产助力公司完善业务版图。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3-04-21
    • 化工行业点评:TDI市场再次强势拉涨,国内聚合MDI市场延续涨势

      化工行业点评:TDI市场再次强势拉涨,国内聚合MDI市场延续涨势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当日行情回顾: 本日,上证综合指数下跌 0.68%,创业板指数下跌 0.63%,沪深300 下跌 0.9%,中信基础化工指数下跌 0.99%,申万化工指数下跌 0.9%。化工板块子行业涨跌幅: 本日,化工板块涨跌幅前五的子行业分别为合成树脂(0.56%)、纯碱(0.05%)、电子化学品(-0.02%)、农药(-0.28%)、复合肥(-0.38%);化工板块涨跌幅后五的子行业分别为有机硅(-2.27%)、其他化学原料(-2.16%)、磷肥及磷化工(-1.45%)、涂料油墨颜料(-1.34%)、食品及饲料添加剂(-1.31%)。   化工板块个股涨跌幅: 本日,化工板块涨跌幅前十的公司分别为:同益股份(9.35%)、润禾材料(9.16%)、高争民爆(6.84%)、诺普信(5.76%)、赛特新材(5.71%)、格林达(4.86%)、安集科技(4.84%)、中石科技(4.39%)、杭华股份(4.28%)、宏和科技(4.1%)。化工板块涨跌幅后十的公司分别为:晨光新材(-10%)、碳元科技(-9.96%)、国立科技(-5.99%)、延安必康(-4.93%)、金博股份(-4.79%)、松井股份(-4.71%)、名臣健康(-4.65%)、元利科技(-4.63%)、森麒麟(-4.22%)、奥克股份(-4.15%)。   当日主要产品价格跟踪: 本日,大宗商品价格涨跌幅前 5 的产品分别为:维生素B3(44 元/千克, 3.53%)、纯 MDI(19150 元/吨, 2.13%)、苯胺(11805 元/吨,1.99%)、聚合 MDI(15525 元/吨, 1.8%)、 TDI(19341.7 元/吨, 1.44%)。大宗商品价格涨跌幅后 5 的产品分别为:维生素 K3(77.5 元/千克, -8.82%)、硫酸(230元/吨, -4.17%)、 DEG(7592.5 元/吨, -3.28%)、乙烯(7200 元/吨, -2.7%)、磷矿石(1100 元/吨, -2.22%)。(资料来源:卓创资讯)   主要产品涨跌幅分析: (1) 纯 MDI: 今日国内纯 MDI 市场小幅推涨,对外停止接单,加上上海某工厂亦是控货,因而场内现货流通不多,经销商对外低出意愿不强,市场报盘价继续上扬模式;但终端行业表现始终不尽人意,下游部分行业出货压力不减,因而对原料采购积极性不足,场内交投买气难有改善,供需面博弈下,部分业者谨慎出货,市场高价成交仍待落实; (2) 聚合 MDI: 今日国内聚合 MDI 市场延续涨势,供方挺价心态尚存,经销商低价惜售情绪不减,市场报盘呈拉涨趋势;但随着价格上扬,下游部分刚需采购情绪降温,现阶段多消化库存为主,而终端需求跟进情况尚未改善,场内交投买气转淡,实单成交跟进减少,供需面博弈下,部分业者对后市观望情绪不减,个别出货意愿尚存; (3) 苯胺: 4 月 19 日,苯胺市场价格继续上涨,供方以合约单为主,需求端刚需跟进,现货供量减少,苯胺市场货紧扬价,苯胺价格继续拉涨;(4) TDI: 市场现货较为紧缺,市场流通速度较为缓慢,填充较少,贸易中间环节以及下游库存较为紧缺,今日市场再次强势拉涨,供需博弈增强;(5) 硫酸: 今日硫酸市场酸价走降,需求面清淡。今日酸价下降主要表现在华东及山西地区。华东酸价下调,主要影响因素仍是湖北价格下滑造成消息面利空。山西地区酸价走降主要受到外围市场影响。河南地区近期酸价大幅下调,河南低价酸冲击山西市场,山西省内酸企库存有一定压力,最终酸价下行。 4 月底山西省内酸企有检修计划,酸价以稳为主;(6) DEG: 4 月 19 日,二乙二醇市场弱势下跌,华东地区二乙二醇市场价格持续回落,进入五一节前备货周期,此间港口进入到船空缺期,现货市场货源流通依旧偏紧张,国际油价小幅上涨,成本端支撑尚可,但下游跟进较为谨慎,商谈重心走弱;华南地区二乙二醇市场价格下滑,受主流市场交投情况影响,市场成交氛围冷淡,持货商报盘走低。(资料来源:百川盈孚)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油价大幅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4-20
    • 化工行业点评:国内纯MDI市场小幅推涨,甲醇期货市场维持高位震荡

      化工行业点评:国内纯MDI市场小幅推涨,甲醇期货市场维持高位震荡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当日行情回顾: 本日,上证综合指数上涨 0.23%,创业板指数下跌 0.14%,沪深300 上涨 0.3%,中信基础化工指数下跌 0.1%,申万化工指数下跌 0.18%。   化工板块子行业涨跌幅: 本日,化工板块涨跌幅前五的子行业分别为轮胎(1.63%)、涤纶(1.5%)、合成树脂(1.35%)、印染化学品(0.71%)、橡胶制品(0.37%);化工板块涨跌幅后五的子行业分别为纯碱(-2.65%)、电子化学品(-1.9%)、橡胶助剂(-1.81%)、复合肥(-0.9%)、涂料油墨颜料(-0.89%)。   化工板块个股涨跌幅: 本日,化工板块涨跌幅前十的公司分别为:科思股份(5%)、华西股份(4.16%)、赛轮轮胎(4.05%)、天赐材料(3.72%)、震安科技(3.71%)、永太科技(3.36%)、川环科技(3.33%)、容大感光(3.13%)、当升科技(3.05%)、华光新材(2.82%)。化工板块涨跌幅后十的公司分别为:松井股份(-9.48%)、江山股份(-6.21%)、三孚股份(-5.89%)、返利科技(-5.32%)、延安必康(-5.07%)、国瓷材料(-4.95%)、高争民爆(-4.85%)、远兴能源(-4.78%)、贝斯美(-4.52%)、南京聚隆(-4.37%)。   当日主要产品价格跟踪: 本日,大宗商品价格涨跌幅前 5 的产品分别为:维生素B3(42.5 元/千克, 6.25%)、纯 MDI(18750 元/吨, 2.74%)、甲醇(2463 元/吨,1.87%)、苯胺(11575 元/吨, 1.76%)、聚合 MDI(15250 元/吨, 1.67%)。大宗商品价格涨跌幅后 5 的产品分别为:磷酸(7760 元/吨, -3.12%)、草甘膦(31500 元/吨, -3.08%)、环氧丙烷(9693.8 元/吨, -2.58%)、 DEG(7850 元/吨, -1.51%)、氨纶 40D(34000 元/吨, -1.45%)。(资料来源:卓创资讯)   主要产品涨跌幅分析: (1) 纯 MDI: 今日国内纯 MDI 市场小幅推涨,供方对外控量发货,加上目前市场价格与供方指导价倒挂,经销商低价惜售,市场报盘价推涨上行;但终端行业表现清淡,下游部分行业成品库存仍待消化,因而对原料采购积极性不足,场内询盘买气低迷,实单成交情况亦不尽人意,供需面博弈下,部分业者对后市多谨慎观望情绪,市场高价成交仍待落实;(2) 甲醇: 今日甲醇期货市场维持高位震荡,港口地区现货价格随盘上涨,市场成交一般。整理来看,目前厂家库存多维持中低位,对厂家心态有一定支撑,叠加五一节前下游存备货预期,市场成交氛围尚可,内地厂家抬价意愿强烈,预计明日甲醇市场价格延续小涨趋势;(3)苯胺: 4 月 18 日,苯胺市场价格继续上涨,苯胺厂家后市检修重启推迟,供应量呈短缺预期加之业内贸易商交付前期出口订单,市场现货交易较紧缺,业内对于苯胺拿货积极性较高,挺市心态强烈,苯胺库存消化低位,苯胺价格继续拉涨; (4)聚合 MDI: 今日国内聚合 MDI 市场小幅推涨,部分工厂对外封盘且控量,供方挺市心态明确,经销商低价惜售,市场报盘价试探性拉涨;虽然部分小单刚需跟进,场内询盘买气尚存;但终端需求消耗能力依旧一般,下游企业仍以消化库存为主,入市采购积极性不高,供需面博弈下,部分业者仍保持出货情绪;(5) 环氧丙烷:4 月 18 日,国内环氧丙烷市场弱势回落,近期原料丙烯、液氯维稳盘整,环丙成本保持不变,然氯醇法环丙仍存可观利润,成本支撑有限。此外,终端需求依旧维持弱势,且下游及终端工厂原料多逢低刚需跟进,市场需求多利空走向。且周末华东某大厂环丙装置重启提至满负荷,市场供应增多,厂家出货略有承压,供应支撑有限。因此多空因素下,今日国内环氧丙烷市场弱势回落;(6) DEG: 4 月 18 日,二乙二醇市场高位回落,华东地区二乙二醇市场价格稍有回落,码头发货量大于到货量,二乙二醇供应面支撑明确,然下游成交未见好转,且国际油价走跌,成本端支撑下移,商谈重心走弱;华南地区二乙二醇市场价格维稳运行,现货市场交投氛围一般,下游刚需跟进为主,持货商保持稳固行情。(资料来源:百川盈孚)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油价大幅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4-19
    • OLED材料行业更新点评:2025年全球OLED材料产值有望达30亿美元,中国材料厂商积极布局

      OLED材料行业更新点评:2025年全球OLED材料产值有望达30亿美元,中国材料厂商积极布局

      化学制品
        事件:据集邦资讯统计,2022年全球OLED材料产值已达22.3亿美元,年增逾3成,随着品牌厂的推波助澜,至2025年预计行业产值将达30亿美元。   随着渗透逐步提升,OLED材料市场有望于2025年达30亿美元。OLED有机材料身为产业链的核心材料,占手机面板制作成本约23%。据集邦资讯统计,2022年全球OLED材料产值已达22.3亿美元,年增逾3成,随着品牌厂的推波助澜,至2025年预计行业产值将达30亿美元。   京东方柔性OLED市场份额Q1达27.3%,今年用于智能手机的可折叠OLED出货量有望翻番。据OLEDindustry,此前举行的2022年业绩发布会,京东方宣布将OLED出货量从去年的8000万片增加到今年的1.2亿片。就用于智能手机的可折叠OLED而言,预计今年将翻一番,从去年的500万增至1000万。这是继LCD领域通过供应攻势成功主导市场后,OLED进一步扩大影响力的策略。京东方还考虑建设第8代或更高版本的IT OLED生产线。IT用OLED是三星显示最近宣布计划投资4.1万亿韩元并开始抢占市场的领域。受去年LCD产业不景气、苹果8代需求有限等因素影响,京东方有望获得投资审批。根据市场研究机构Stone Partners的数据,截至一季度,京东方柔性OLED市场份额为27.3%,较去年同期(19.2%)增长超过8%。出货量从1610万增加到2920万。另一方面,三星显示的市场份额为44.3%,保持第一的位置,但低于去年第一季度的58%。LG Display的份额从11.7%小幅下滑至10.4%,进一步拉大与京东方的差距。   国内企业涉猎中间体较多,而终端产品亟需突破。OLED有机发光材料的生产流程是由原料单体合成中间体,再加工形成OLED升华前材料,最后升华纯化达到OLED终端材料。一开始的原料经由化学合成形成中间体,毛利率较低约10~20%,此部分供应主要来自中国厂商如奥来德、瑞联新材、阿格蕾亚、万润股份等。而终端材料是直接通过升华前材料纯化来生产,其结构在后续生产不会发生改变。因此其化学结构及制程、配方均为终端材料厂商的核心机密,主要还是由海外少部分厂商掌控,国内企业继续突破。其他的功能层材料除了原本的德山集团、出光、LG等大厂外,目前已有中国厂商进入市场供应,如莱特光电的红色Prime。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1)莱特光电:R-Prime终端材料率先破局,客户为头部屏厂;2)奥来德:Tokki蒸镀设备国内龙头,功能层及发光材料突破维信诺等企业;3)瑞联新材:突破功能层及氘蓝中间体材料,率先给德国默克、杜邦、LGC、SDI供货;4)万润股份:单体中间体材料主要供应商,客户覆盖海外头部企业德国默克、陶氏、LGC等。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3-04-19
    • 化工:国内丙烯市场价格宽幅上涨,涤纶短纤市场偏暖运行

      化工:国内丙烯市场价格宽幅上涨,涤纶短纤市场偏暖运行

      化学原料
        投资要点:   当日行情回顾:本日,上证综合指数上涨1.42%,创业板指数上涨0.26%,沪深300上涨1.4%,中信基础化工指数上涨0.94%,申万化工指数上涨1.51%。   化工板块子行业涨跌幅:本日,化工板块涨跌幅前五的子行业分别为纯碱(4.17%)、印染化学品(4.01%)、合成树脂(2.24%)、复合肥(1.69%)、磷肥及磷化工(1.57%);化工板块涨跌幅后五的子行业分别为涂料油墨颜料(-1.03%)、电子化学品(-0.8%)、农药(-0.52%)、食品及饲料添加剂(-0.02%)、其他塑料制品(0.14%)。   化工板块个股涨跌幅:本日,化工板块涨跌幅前十的公司分别为:芭田股份(6.92%)、浙江龙盛(6.91%)、鲁西化工(6.77%)、远兴能源(6.72%)、建龙微纳(6.11%)、万华化学(5.75%)、沧州大化(5.74%)、华软科技(5.62%)、三美股份(4.36%)、巨化股份(4.33%)。化工板块涨跌幅后十的公司分别为:返利科技(-9.99%)、新安股份(-7.06%)、奥克股份(-6.18%)、东方材料(-6.1%)、名臣健康(-5.95%)、珀莱雅(-5.92%)、延安必康(-5%)、华特气体(-4.74%)、松井股份(-4.53%)、康达新材(-4.34%)。   当日主要产品价格跟踪:本日,大宗商品价格涨跌幅前5的产品分别为:丙烯(7310元/吨,1.53%)、聚合MDI(15000元/吨,1.52%)、涤纶短纤(7625元/吨,1.46%)、纯MDI(18250元/吨,1.39%)、二氯甲烷(2655元/吨,1.14%)。大宗商品价格涨跌幅后5的产品分别为:合成氨(3050.4元/吨,-2.56%)、环氧丙烷(9812.5元/吨,-2.36%)、硫酸(243.1元/吨,-1.77%)、碳酸氢铵(1120元/吨,-1.75%)、氨纶40D(34500元/吨,-1.43%)。(资料来源:卓创资讯)   主要产品涨跌幅分析:(1)丙烯:4月17日,国内丙烯市场价格宽幅上涨,国际原油价格高位震荡,当前货源流通量偏紧,生产企业出货情况良好,厂家多持挺价心态,供应面对丙烯价格支撑强劲;但主力下游聚丙烯与原料丙烯之间价差寥寥,开工负荷或有降低趋势,一定程度上抑制丙烯价格走势,今日大部分厂家报价持续调涨,场内成交氛围尚可;(2)聚合MDI:今日国内聚合MDI市场止跌企稳,较上个工作日价格持稳。上海某工厂及北方某工厂对外封盘,加上上海部分装置公布检修计划,供方消息面集中释放下,经销商对外低出意愿收紧;但二级市场及下游经过前期补仓,目前已经进入消化库存阶段,入市采购情绪低迷,叠加终端需求释放依旧缓慢,场内询盘买气冷清,实单成交跟进有限,供需面博弈下,部分业者出货情绪不减,市场商谈重心止跌企稳;(3)涤纶短纤:4月17日,涤纶短纤市场偏暖运行,原油市场担忧加剧,同时IEA看好能源需求前景,国际油价窄幅上涨,成本端延续偏强走势,日内短纤期货盘面宽幅上行,短纤企业报价多维稳,个别上调报盘,市场购销氛围持续刚需为主,总体出货情况尚可;(3)合成氨:4月17日,合成氨市场重心下行,部分高价持续补跌,合成氨市场整体仍利空为主,下游采购积极仍偏弱,需求面利空,且厂家库存多偏高位,出货依旧不畅,华中地区前期价格偏低,加之局部装置有减量或停车,供应面稍有利好,湖北地区价格多稳中灵活调整,湖南部分小幅试探性调涨,河南局部价格有降;(3)环氧丙烷:4月17日,国内环氧丙烷市场维稳盘整,近期原料丙烯、液氯窄幅震荡,环丙成本小幅波动,然氯醇法环丙仍存可观利润,成本支撑有限。此外,终端需求依旧维持弱势,且前期下游及终端工厂原料集中逢低刚需采购后,市场需求回归清淡,少量刚需订单跟进。然由于近期国内环丙停车装置较多,环丙整体开工不高,在产环丙厂家出货平稳且库存不高可控,供应利好支撑下,今日国内环氧丙烷市场延续维稳。(资料来源:百川盈孚)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油价大幅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4-18
    • 医疗行业专题:高血压介入治疗时代即将开始,百亿市场扬帆起航

      医疗行业专题:高血压介入治疗时代即将开始,百亿市场扬帆起航

      化学制药
        药物治疗之下,为何需要介入器械?高血压是一种死亡风险高,治疗负担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未来十年,全球预计共有15亿高血压患者,中国目前共有超3亿高血压患者,全球高血压相关治疗花费每年为5000亿美金。目前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为唯二的治疗方式,但药物存在依从性低的问题,同时存在数量相当庞大的耐药人群,导致中国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率仅为18%,美国未控制人群达4320万人,新的治疗方式迫在眉睫。   高血压即将进入介入治疗时代,中美多个厂家产品均有望在2024年前后获批。介入治疗的首要目标人群为耐药性高血压、年轻和药物依从性低的患者。但从美敦力近期的临床入组标准来看,介入治疗的适应人群有望扩展至未能有效控制的高血压,适应症拓展后市场空间有望扩大。并且美敦力于TCT2021公布的U.S.Patient Preference Study显示,高血压患者对于介入治疗的意愿较高。介入治疗临床历史悠久,其中肾神经射频消融询证依据最坚实,也是目前最有效、临床证据最充分的高血压非药物治疗方式。目前中美均未有商业化产品上市,但根据临床进度来看,中美多个厂家产品均处于临床后期/申报阶段,有望在2024年前后获批,国内厂家的产品也颇具亮点。我们预计2030年中国及美国的市场规模(出厂口径)能分别达到104及342亿元,高血压介入治疗时代即将开始。   美敦力复盘:临床探索并非一帆风顺,国产乘美敦力探索之路后发优势凸显。2010年,美敦力凭借收购Ardian进入RDN市场,其RDN产品自2009年便发表首次人体实验,到如今美敦力对该项产品进行临床实验的时间跨度超过10年,为有史以来临床测试进行的最彻底的心血管介入设备之一。但美敦力探索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14年HTN-3临床试验失败为行业带来重创。通过后期的临床改进,RDN疗法卷土重来,而国产企业在2014年后也纷纷开启相关临床试验,凸显其后发优势。美敦力的产品于2022年11月向FDA提交PMA,公司对于其临床数据的充足度和有力度都十分有信心,预计获FDA批准上市的可能性较大。   同为消融,以心脏电生理看RDN的发展路径及国产优势。我们通过从不同角度对比RDN与心脏电生理,发现无论是在商业模式、理论适用人群、海内外差距等方面,相比心脏电生理国内厂商所处的市场环境,RDN的国内厂商具备较大优势。产品力:国产厂商临床数据有望在2023年逐步公布,但从产品参数看,国内厂商各有巧思和亮点。商业化能力:上市后有待跟踪。临床进展/上市时间:RDN产品与大多数医疗器械不同,美国及中国均未有较为成熟的商业化产品上市,国内及海外临床进展类似,均有望在2024年左右获批,处于同一起跑线竞争。定价:预计国内厂家相较海外厂家具备较强的价格优势。   国内相关公司:百心安、康沣生物、魅丽纬叶、信迈医疗、微电生理。   风险提示:产品上市进展不及预期;集采降价风险;上市后销售不及预期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7页
      2023-04-17
    • 医药行业专题:耐药性高血压市场空间过百亿,新药研发捷报频传

      医药行业专题:耐药性高血压市场空间过百亿,新药研发捷报频传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全球耐药性高血压患者或超4亿,且目前无任何上市新药:在未来十年,全球将有近15亿成年人罹患高血压,其中约4.0亿RHTN患者。目前市场上并无任何专门为耐药性高血压开发的新药。   虽然高血压领域相对成熟,但依旧有巨大未被满足需求:RHTN的主要危害是终末器官损害,包括心力衰竭、中风、缺血性心脏病和肾衰竭,RHTN是全球心血管病过早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美国2020年因高血压死亡人数为67万,高于同年肿瘤死亡人数。   中国高血压市场呈双位数增长,耐药性高血压市场或远超预期:2021年中国高血压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5年CAGR超过12%。我们认为耐药性高血压的增速可能会在新药获批之后超越普通高血压市场增长。   4种新机制+2种新modality+1种新术式催生高血压新市场:1)非甾体盐皮质激素拮抗剂,副作用小,适合长期使用;2)氨肽酶A抑制剂,作用于大脑;3)双重内皮素拮抗剂,首次在肺动脉高血压基础上的突破;4)没有糖皮质激素活性的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5)RNAi可半年注射一次,解决依从性不好带来的假耐药问题;6)肾动脉消融手术一劳永逸。   目前多款品种已进入临床后期阶段,最快或将于2023年迎来首个产品获批上市:1)强生+Idorsia的Aprocitentan已于2022年完成NDA提交,预计2023年获批;2)Medtronic的RDN手术器械也已完成提交上市申请,预计2024年获批;3)亨利医药的Ocedurenone预计2024年完成3期临床;4)Alnylam和Ionis的RNAi疗法目前在临床2期,其中2023年Alnylam的zilebesiran将会有两项重磅数据读出。   国内外相关投资标的:   海外建议关注:强生、阿斯利康、Alnylam、Ionis、Medtronic;   A/H建议关注:信立泰、百心安、贵州百灵、同仁堂   风险提示:临床失败风险,上市失败的风险,医疗事故的风险,美联储超预期加息的风险,竞争格局恶化风险,销售不及预期风险,行业政策风险等。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1页
      2023-04-17
    • 化工行业周报:2023年度重点石化产品产能预警报告发布,最新全国硝酸/硝酸铵产量10强企业公布

      化工行业周报:2023年度重点石化产品产能预警报告发布,最新全国硝酸/硝酸铵产量10强企业公布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本周板块行情:本周,上证综合指数上涨0.32%,创业板指数下跌0.77%,沪深300下跌0.76%,中信基础化工指数下跌0.5%,申万化工指数下跌1.38%。化工各子行业板块涨跌幅:本周,化工板块涨幅前五的子行业分别为钛白粉(3.29%)、氯碱(1.31%)、轮胎(1.23%)、食品及饲料添加剂(0.63%)、其他塑料制品(0.32%);化工板块跌幅前五的子行业分别为涂料油墨颜料(-4.95%)、磷肥及磷化工(-4.4%)、膜材料(-3.13%)、纯碱(-2.94%)、橡胶助剂(-2.46%)。   本周行业主要动态:   2023年度重点石化产品产能预警报告发布。4月11日,2023石化产业发展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伟善发布《2023年度重点石化产品产能预警报告》。孙伟善发布《报告》时表示,未来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国内石化和基础化工一体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进入“十四五”以来,烯烃、芳烃、聚烯烃、聚碳酸酯、钛白粉、1,4-丁二醇(BDO)、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和磷酸铁锂等产品仍处扩产高峰,产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主要石化产品供应能力大幅提升。预计2023年乙烯、聚乙烯等缺口较大的产品装置开工率会提高;炼油、化肥、甲醇等装置开工率基本与2022年持平;纯碱、BDO和钛白粉等因新增产能多会导致装置开工率下降;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聚碳酸酯、乙二醇、精对苯二甲酸(PTA)等产能利用率保持低位运行,装置开工率继续下降。孙伟善提醒说:“2023年应当重点关注的产品有丙烯、乙二醇、对二甲苯、PTA、BDO、钛白粉、聚丙烯、聚碳酸酯、环氧丙烷、磷酸铁锂等。”《报告》指出,2022年受宏观经济放缓、能源价格上涨、疫情超预期反复等因素影响,在石化联合会重点监测的28个行业和产品中,产能利用率比上年有所提高的行业和产品有9个,占比32%;开工率基本保持稳定的有2个,占比7%;17个产品的产能利用率有所下降,占比61%。多数产品出现产能过剩。(资料来源:化工新材料、中化新网)   最新全国硝酸/硝酸铵产量10强企业公布。4月11日,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在湖北武汉召开的2023年全国硝酸硝铵行业工作会议上,表彰了2022年全国硝酸产量10强企业和2022年全国硝酸铵产量10强企业。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晋开化工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华峰化工有限公司、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兴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中煤平朔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湖北凯龙楚兴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冀衡赛瑞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等荣获2022年全国硝酸产量10强企业称号。河南晋开化工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中煤平朔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陕西兴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凯龙楚兴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冀衡赛瑞化工有限公司、山东合力泰化工有限公司、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伊东集团九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宜兴化工有限公司等荣获2022年全国硝酸铵产量10强企业称号。过去的一年,硝酸、硝酸铵行业克服原料价格上涨、安全管控趋紧等诸多因素影响,实现平稳、良好运行,效益水平明显提升,行业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硝酸产能1976万吨/年,产量1414万吨,同比分别下降0.5%和0.9%。硝酸铵产能1042万吨/年,产量595.9万吨,同比分别下降3.9%和1.0%。(资料来源:中国化工报)   投资建议:(1)受下游光伏装机量提升预期带动,看好国内光伏级EVA未来景气度,建议重点关注:联泓新科。(2)近期我国地沟油价格有所回落,生物柴油企业盈利能力增强,海外生物柴油需求量持续增长,看好生物柴油行业景气度。建议重点关注:嘉澳环保。(3)硅基材料受新能源相关领域拉动,需求持续向好。受装配式建筑及光伏组件拉动,看好工业胶及建筑胶需求提升,建议重点关注:硅宝科技。看好未来多晶硅产能持续投放下三氯氢硅的行业高景气度,建议重点关注:三孚股份。硅基材料需求向好,龙头企业凭借低成本优势实现产能扩张与产业链衍生,建议重点关注:合盛硅业。(4)碳中和大背景下,看好能降低生产成本、碳排放的合成生物学企业,建议重点关注:凯赛生物、华恒生物。(5)铬化学品行业整合完成,行业格局优化下头部企业控价能力出色,铬化学品价格经历多轮上调,提振公司业绩,建议重点关注:振华股份。(6)磷化工供需格局改善,今年以来磷矿石价格持续上行,商品磷矿供应偏紧,磷矿资源属性凸显,建议重点关注:云天化、川恒股份、兴发集团。(7)碳中和大背景下环保要求提升,催化剂领域市场空间广阔,多家公司实现国产替代进程,成长确定性强,建议重点关注:中触媒、凯立新材、建龙微纳。(8)国内纯碱市场持续向好,远兴能源作为国内天然碱法龙头,将受益于行业景气度上行,且新发现天然碱矿有望重塑国内纯碱供应格局,远期成长空间广阔,建议重点关注:远兴能源。(9)化工行业龙头企业历经多年竞争和扩张,持续夯实成本护城河,核心竞争力显著,且当前估值相对偏低,建议重点关注:万华化学、华鲁恒升、扬农化工、华峰化学。(10)全球轮胎市场是万亿级赛道,疫情加速行业洗牌,国内龙头企业加速扩张抢占全球市场份额,有望保持快速发展,建议重点关注:玲珑轮胎、赛轮轮胎。(11)宝丰能源为国内煤制烯烃领先企业,低成本优势构筑高盈利护城河,碳中和背景下迎来新发展机遇,建议重点关注:宝丰能源。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油价大幅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6页
      2023-04-17
    •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我国化工高端材料2025年消费量将创新高,鼎龙股份仙桃半导体材料产业园预计今年夏季建成投产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我国化工高端材料2025年消费量将创新高,鼎龙股份仙桃半导体材料产业园预计今年夏季建成投产

      化学原料
        投资要点:   本周行情回顾。本周,Wind新材料指数收报4413.88点,环比上涨0.09%。其中,涨幅前五的有三祥新材(10.51%)、奥克股份(9.13%)、阿科力(8.38%)、金宏气体(6.54%)、东岳硅材(4.57%);跌幅前五的有濮阳惠成(-11.07%)、皇马科技(-10.42%)、联瑞新材(-8.75%)、晨光新材(-8.51%)、斯迪克(-7.55%)。六个子行业中,申万三级行业半导体材料指数收报8541.56点,环比上涨4.78%;申万三级行业显示器件材料指数收报1097.99点,环比下跌0.43%;中信三级行业有机硅材料指数收报8333.6点,环比上涨0.87%;中信三级行业碳纤维指数收报3485.58点,环比下跌1.56%;中信三级行业锂电指数收报3508.94点,环比下跌0.14%;Wind概念可降解塑料指数收报1927.73点,环比下跌1.52%。   我国化工高端材料2025年消费量将创新高。近几年,电动汽车材料、电子信息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等领域发展空间广阔,其中,化工高端材料在高端材料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化工高端材料是指产品性能优异、附加值大、技术壁垒高的化工材料。2021年,我国化工高端材料消费量约为3200万吨,新能源和电子电器行业是我国化工高端材料的最大下游消费领域,两者占比近70%。未来,随着国内电动车、光伏、风能、氢能等相关细分行业快速发展,新能源领域所占份额还将进一步提升。高端树脂成为高端材料下游消费最大领域,约占国内化工高端材料消费总量的54%;高性能橡胶和膜材料则是近年消费增速最快的产品领域,未来其份额还将进一步提升。(资料来源:化工新材料,中国石化)   鼎龙股份仙桃半导体材料产业园预计今年夏季建成投产。近日,鼎龙股份在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中表示,仙桃半导体材料产业园的建设均快速推进,产业园一期项目预计于2023年夏季建成投产,为CMP抛光液、清洗液及半导体显示材料的进一步放量提供基础。2022年度,鼎龙股份已有数款CMP抛光液产品在客户端规模化销售,铜制程CMP后清洗液也持续获得客户订单,合计实现销售收入1,789万元,进入销售放量的阶段。2023年度,随着其他各制程CMP抛光液、清洗液产品覆盖全国多家客户进入关键验证阶段,同时仙桃光电半导体材料产业园年产1万吨CMP用清洗液扩产项目、年产2万吨CMP抛光液扩产项目及研磨粒子配套扩产项目预计于2023年建成投产,今年CMP抛光液、清洗液产品的放量速度有望进一步加快,争取实现亿元以上的收入并略有盈利。鼎龙股份表示,CMP抛光垫业务在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4.5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1.32%,持续高速增长,符合公司2022年对CMP抛光垫产品的市场预期。从2022年第四季度到2023年来看,CMP抛光垫产品的客户结构在持续优化,存储类客户的销售占比逐步降低到合理水平,逻辑类客户的销售占比大幅增长。随着公司CMP抛光垫产品在逻辑客户端的逐步放量,以及市场开拓带来的客户面持续丰富,抛光垫产品的客户结构会更加优化。目前,鼎龙股份先进封装材料相关产品开发、验证按计划快速推进,部分重点产品开始量产导入工作,产线建设、应用评价平台及品管分析体系建设等同步进行。(资料来源:集微网,半导体前沿)   重点标的推荐:半导体材料国产化加速,下游晶圆厂扩产迅猛,看好头部企业产业红利优势最大化。光刻胶板块为我国自主可控之路上关键核心环节,看好彤程新材在进口替代方面的高速进展。特气方面,华特气体深耕电子特气领域十余年,不断创新研发,实现进口替代,西南基地叠加空分设备双重布局,一体化产业链版图初显,建议重点关注华特气体。电子化学品方面,下游晶圆厂逐步落成,芯片产能有望持续释放,建议关注:安集科技、鼎龙股份。下游需求推动产业升级和革新,行业迈入高速发展期。国内持续推进制造升级,高标准、高性能材料需求将逐步释放,新材料产业有望快速发展。国瓷材料三大业务保持高增速,有条不紊打造齿科巨头,新能源业务爆发式增长,横向拓展、纵向延伸打造新材料巨擘,建议重点关注新材料平台型公司国瓷材料。高分子材料的性能提升离不开高分子助剂,国内抗老化剂龙头利安隆,珠海新基地产能逐步释放,凭借康泰股份,进军千亿润滑油添加剂,打造第二增长点,建议重点关注国内抗老化剂龙头利安隆。碳中和背景下,绿电行业蓬勃发展,光伏风电装机量逐渐攀升,建议关注上游原材料金属硅龙头企业合盛硅业、EVA粒子技术行业领先的联泓新科、拥有三氯氢硅产能的新安股份以及三孚股份。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波动风险,新产能释放不及预期等。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4页
      2023-04-17
    • 医药行业周报:高血压或可不用吃药,介入治疗百亿市场将起

      医药行业周报:高血压或可不用吃药,介入治疗百亿市场将起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2023年4月10日-4月14日,申万医药生物板块指数上涨0.8%,跑赢沪深300指数1.5%,医药板块在申万行业分类中排名第8;2023年初至今申万医药生物板块指数上涨5.3%,跑输沪深300指数0.44%,在申万行业分类中排名第12位。本周涨幅前五的个股为圣诺生物(39.82%)、诺禾致源(28.64%)、迈威生物-U(23.33%)、艾迪药业(22.45%)、贝瑞基因(21.26%)。   高血压或可不用吃药,介入治疗时代即将开始,百亿市场扬帆起航。高血压是一种患病人数多,治疗负担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为唯二的治疗方式,但药物存在依从性低的问题,同时存在数量相当庞大的耐药人群,导致中国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率仅为18%,美国未控制人群达4320万人,新的治疗方式迫在眉睫。高血压介入治疗临床历史悠久,其中肾神经射频消融询证依据最坚实,也是目前最有效、临床证据最充分的高血压非药物治疗方式。目前中美均未有商业化产品上市,中美多个厂家产品均处于临床后期/申报阶段,有望在2024年前后获批,其中国内厂家产品颇具亮点。我们通过从不同角度对比RDN与心脏电生理,发现无论是在商业模式、理论适用人群、海内外差距等方面,相比心脏电生理国内厂商所处的市场环境,RDN的国内厂商具备较大优势。我们预计2030年中国及美国的市场规模(出厂口径)能分别达到104及342亿元,高血压介入治疗时代即将开始。   投资策略及配置思路:本周医药指数在下半周显著跑赢大盘,港股医药显著跑赢恒生指数,从细分板块看,中药正常回调,而风险偏好高的AI+和创新药表现很好,A股和港股共振,且4-6月创新药有很多数据发布催化,预计行情持续性较强。当前我们仍坚持三大方向:中药+创新药+一季报预计向好。整体市场观点方面,我们延续23年年度策略判断:2023年医药有望戴维斯双击,将迎结构化牛市,有业绩和政策两大支持:业绩上-国内进入后疫情时代,就诊和消费复苏明确,2023年医药业绩向好;估值上-医保政策释放积极信号,政策关注点正从医保控费逐步转向国家对医疗的投入力度加大;我们认为医药行情持续性强,医药消费、科技和制造将依次崛起,具体细分看好如下:   一、医药消费崛起:疫后复苏为23年关键词,从产品到服务均将恢复,从23Q2开始业绩有望超预期:1)中药:民族瑰宝,国家鼓励传承与创新,23年业绩有望超预期,看好中药企业国企改革和品牌传承,以及配方颗粒和中药新药的创新方向,关注:太极集团、昆药集团、康缘药业、方盛制药、桂林三金、同仁堂、健民集团、红日药业、华润三九和中国中药等;2)疫苗:看好小孩苗复苏和成人苗放量,关注:智飞生物、万泰生物、康泰生物、百克生物和欧林生物等;3)消费药械:关注:长春高新、华东医药、泰恩康、一品红、我武生物、九典制药、鱼跃医疗、麦澜德和美好医疗等;4)零售药店:一心堂和健之佳等;5)医疗服务及临床CRO:医院诊疗活动恢复正常,关注:爱尔眼科、普瑞眼科、锦欣生殖、泰格医药、诺思格、普蕊斯、通策医疗、三星医疗、国际医学和何氏眼科等;   二、医药科技崛起:创新为永恒主线,关注宏观流动性改善,大品种23年或将进入放量期,创新药及产业链将依次崛起:1)创新药:恒瑞医药、百济神州、康方生物、康诺亚、再鼎医药、海思科、海创药业、君实生物、荣昌生物等;2)创新药产业链:海内外二级市场回暖有望带动一级投融资复苏,CXO关注: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和元生物、百诚医药和阳光诺和等;3)创新器械:建议关注有望即将进入兑现阶段的创新品种,三诺生物、佰仁医疗、正海生物、迈普医学等。   三、医药制造崛起:医保集采和DRG/DIP三年行动计划以及国家战略要求的底层逻辑均为进口替代,同时设备板块还受益新基建和贴息贷款:1)医疗设备:重点关注替代空间大的影像设备和内窥镜等,关注:联影医疗、开立医疗、海泰新光、澳华内镜和迈瑞医疗等;2)体外诊断:政策缓和,看好免疫诊断,关注:普门科技、迪瑞医疗、迈瑞医疗、安图生物、新产业和浩欧博等;3)高值耗材:替代空间大的电生理、骨科和吻合器等,关注微电生理、惠泰医疗、威高骨科、三友医疗、春立医疗、戴维医疗、天臣医疗、康拓医疗等;4)生命科学和药械制造上游:产业链自主可控下的进口替代,关注:华大智造、多宁生物、东富龙、楚天科技、奥浦迈、纳微科技、康为世纪和近岸蛋白、迈得医疗等;   本周投资组合:西藏药业、海思科、再鼎医药、恒瑞医药、一心堂、人福医药;   四月投资组合:西藏药业、贵州三力、麦澜德、桂林三金、普门科技、一心堂;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不及预期;上市公司业绩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5页
      2023-04-17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